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兴趣;方法
阅读教学是一门充满教育智慧的艺术。要使学生学得好,学得轻松,教师应挖掘教材,巧用教材,选择多种阅读教学方式,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内在潜力,使“教”与“学”双边活动得到最高互补与融合,使学生进入欢乐愉快的最佳阅读状态,从而打开思维闸门,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1.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实践告诉我们,乐学之下无负担,如果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兴趣,就会对阅读内容产生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设计高质量的、富有技巧的“悬念”,牢牢吸引住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文本时,利用这些悬念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课堂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讲《半截蜡烛》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设置悬念:为什么说烛光是生死攸关的?它关乎谁一家人的生死?这是布下的第一道悬念。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表现怎样?如果某一处暴露结局会如何?这是布下的第二道悬念。杰奎琳端走蜡烛,如果蜡烛提前熄灭,又会怎样?这是布下的第三道悬念。这样采用“悬念式”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推动力,学生的心就会紧紧跟着“悬念”积极思考,思维空间不断拓展。当学生读到最后,蜡烛熄灭,情报安全,学生也跟着本文松一口气。也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去想象德军走后,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会有如何表现?这样的引导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产生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求知欲望,从而获得足够的学习动力。
2.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都会有自己个性化的心理活动,这种具有强烈个性体验的活动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的越俎代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因此,教师的职责就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体验、自主感悟的情景化的“场景”,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专注地去阅读,并且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最终达到“不用教师教”的目的。个性化阅读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阅读的实践活动,但它绝不是漫无目的的牧羊式自由化阅读。现在有些教师误读了个性化阅读,认为既然要放手让学生去读,那就让学生想读什么内容就读什么内容,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教师根本就没有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时往往不提出任何要求,也不提示阅读思路,更谈不上学法指导,即使提一点要求也很笼统。这些做法无助于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缺乏教师必要的价值引领、方法提示和有效组织,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只能是片面的、肤浅的。所以,教师应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设定阅读目标,对不同学段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对学生阅读中的错误理解应及时纠正,对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或不解也应及时给予帮助。
3.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要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想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读后感交流,指导学生把握文本精髓、积累佳句、借鉴写作手法。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在阅读教学《祖父的园子》时,引导学生理解、揣摩、内化、吸收相关知识,对阅读材料整体把握,抓住少量重点、难点、精彩的句段,在阅读语言的同时,不断提高分析、概括和积累的能力。由词句到语段到篇章,不仅要抓理解,还要抓表达。如第一段写出了昆虫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以及蜜蜂的样子和姿态。文中还描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等,园子中的所有生命都自由自在,快乐无忧。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让他们画出哪里表现出了祖父的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课堂;懂得大自然处处皆学问,获得知识的途径有很多种;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写作,用心感受生活的写法,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全班交流,畅谈自己的感受。
4.拓展阅读,有助于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究、去创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且抓住一切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将自己的独立思维和群体思维发生碰撞,互相启迪,进一步深化阅读与思考。学生在讨论探究中不断地碰撞、组合、提炼,最终得到问题的答案,掌握了阅读内容,发散了思维,提高了探究能力。
一、中职学生的旅游课程学习能力分析
(一)中职学生自身的学习障碍不利于旅游课程的学习
中职学生缺乏对学习的兴趣,不愿意主动去学习,也没有学习习惯。在生活中,他们可能有大把时间可以用于学习但是却浪费了这些时间,思想觉悟也会比较差一些,他们根本不会把学习当成一回事。在学习能力方面,中职学生本身就不爱好学习,也就更不用指望他们会主动的研究学习方法,总结学习技能,这样即使难度不是很大的课程,中职学生也会感觉不知道从何处学习更不知道怎么去学习。中职学生自身的学习条件是中职学生在旅游课程学习方面最大的障碍。
(二)中职学生没有什么知识积累,更缺乏旅游地理方面知识的积累
中职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没有积累到一定的知识导致基础差、底子薄,而旅游地理知识涉及各地的文化和自然面貌等等,如果前期有一定的积累学习课程就会有一定的基础并能对课程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中职学生基本上要从零开始,学习会显得更有难度,学习任务也会显得繁重。
二、旅游地理课程学习的复杂性不利于中职学生的学习
(一)旅游地理课程涉及的范围广、知识点众多
旅游地理的学习要求掌握各个旅游景点的地理面貌和旅游景点的人文环境。地理面貌自身分为很多种,每个地方又有各自不同却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在总的方面懂得很多知识而且要在细的方面熟记各个地方的很多知识。对于人文环境也是这样,学生一方面要背下各个旅游地方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还要知道当地人现今的各种生活习惯。学习内容过多、学习量过大对于中职学生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旅游地理课程的学习方法单一、过程相对枯燥
在学习方法上,由于旅游地理的内容主要是一些死知识,学习方法会缺乏探讨性并容易陷入死记硬背的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会使学生逐渐对学习产生消极抵制心理。在学习过程中,大量的背诵要求,重复的记忆会使学生感到学习非常枯燥并产生厌学情绪。
(三)目前旅游地理教学方式还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目前,旅游地理教学大多数还采用老式的教学方法,而作为综合性较强的旅游课程,学生更多的憧憬着能够用肉眼看到不同的自然风貌,而不是从老师念经似的嘴里听到风景。继续以书本来灌输,以粉笔在黑板是简单的描画让学生艰难的去想象其中的内容难免会让很多学生感受课程的艰涩,这样导致学生听课的时候思想出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是无法避免的。
三、如何通过改革来使中职学生更好的学习旅游地理课程并促进其职业能力
(一)让中职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改变中职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使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改变中职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要通过具体详尽的分析,比如向中职学生分析他们将来的职业走向,分析目前社会上各种职业所处的状态和前景,提高他们对旅游行业的看法和信心,坚定他们将来从事旅游行业的志愿。
(二)重新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
改变中职学生对课程的看法,使他们重新认识旅游地理课程,培养他们对旅游地理课程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发现乐趣并被这项课程吸引。讲师应当向中职学生重新分析旅游地理是一项什么类型的课程,分析中职学生在初中时学习的地理主要是地理理论方面的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和乏味,而现在学习的旅游地理主要是具体的各个地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文化,突出旅游地理具有的历史趣味性和风景多样性,让学生重新拾起学习的兴趣。
(三)改革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学方法会引发不一样的学习效果,死板的教育方法无疑会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而采用新式的教育方法和变换多种教育方法会令学生感到耳目一新,促进对课程的理解和记忆。第一,可以用图形代替文字的方法。在课程的学习中,用文字讲述会使学生很难想象一个具体的事物到底是什么样,比如讲解溶洞的特征,文字的分析不仅费劲还不一定能让学生理解透,而采用图片给学生展示不仅一目了然而且能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二,应经常用多媒体给学生演示。在一些课程的讲解上,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当地优美的风景或者神秘的原始风情,会让观者身临其境并激发其兴趣使其产生了解学习的意向。第三,把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实践结合起来。当学生学习了一方面的知识时,给学生一个设身处地实践的机会,可以播放短片,让学生对照短片对短片内的旅游因素进行讲述,让他们仿佛处于正在给游客介绍的真实场景,加强他们对知识掌握的同时锻炼他们的职业能力。
四、总结
【关键词】家长学校 体制 对策 新课程改革
一、家长学校的历史沿革
80年代初,很多城镇的中小学校门前挂起了家长学校这种以前没有的牌子。之后,这种完全新型的学校在中华大地迅速涌现。在没有官方直接号召下出现这种社会办学热,在我国教育史上很罕见。目前,各种各样的家长学校的办学热有不断升温之势。家庭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意识变得越来越强。但是,当前的家庭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区。教育研究者作为教育发展的导向标,有责任为办好家长学校做理论上的探讨。因此本文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家长学校发展中的一些问题略陈浅见,希望对发展我国的家庭教育有所帮助。
二、家长学校的现状及其问题
(一)家长学校的任务
家长学校的主要任务有:传授家庭教育知识,使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联系”。目前的新课改进一步扩展了家长学校的任务,使家长学校成了向家长宣传新课改理念的重要途径。
(二)家长学校的办学模式
纵观全国多所家长学校,形式多样。实际情况,将家长学校分为三种类型。
类型一,定期制度化的班。也就是针对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生家长使其了解学校对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的具体要求,并使家长学会应如何配合学校做工作。
类型二,结合每学期的中心工作办班。为使家长明确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学校开办了“创造精神培养班”和“学生素质研究班”。
类型三,各种类型的家长学习班。对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进行分类然后有针对性的开设不同的学习班,力求使家长在短期内就能大幅提高对正确教育子女的认识和理解。
(三)家长学校的管理体制
家长学校运行机制尚不健全。据有关资料表明,湖南、湖北及四川等省的一些中小学都设有家长学校。但实际上,多数家长学校是为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只挂了一块牌子而已。这些学校没有固定的专业师资和相关的教材、教学资料,更没有规范的教学。有34%的家长学校从来就没有开过课。有19%的家长学校名义上上了课,但实际上只是召开家长会,公布一下学生的成绩和在校表现,或者安排相关的琐事。还有47%的家长学校虽然给家长们开过课,但每学期仅有一两次。因此,从整体上分析,家长学校半数以上都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这也进一步说明目前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探讨家长学校的有效管理体制机制极为迫切。
(四)家长学校受众自身因素
家长文化教育素质参差不齐。很多的城市家长为双职工,平时根本没有时间与孩子相处,即便是有时间也多在周末。他们的子女绝大部分是由祖父母照看。这些老年人去家长学校由于学习能力退化往往无法很好的学习相关的教育孩子的知识。甚至有部分老年人因为健康原因,无法参与家长学校的教学活动。所以尽管城市家长们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但家长们的知识大多局限在他们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在如何理解孩子、怎么有效地和孩子沟通、如何教育孩子等方面往往知之甚少。与此相对应的家长学校入学情况却不容乐观。据抽样调查, 城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入学率仅 20%左右, 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入学率 5%以下。而家长学校由于缺乏系统完善的教学管理及相关的课程所以这也就进一步增加了其工作有效展开的难度。
三、家长学校未来发展趋势初探
(一)家长学校的发展理念与新课程理念的融合
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家长学校,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家长学校该怎么办,急需探索与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实践者因地制宜灵活办学,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普及科学的教育知识,优化家长学校师资培训,优化教材,学校定期为每个家长订购相关的学习材料,供家长自学。
(二)家长学校平台搭建的网络化趋势
当前,网上家长学校已成为家庭教育服务新阵地,它对于实现优质家庭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家长自身的学习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正确认识网上家长学校的办学现状,深入思考其办学方向,有助于提高家庭教育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面对这一趋势,首先,应把握机遇,加强建设互联互通的网上家庭教育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其次,要实施品牌战略,这是针对网校所提供的服务产品而言的。最后,推出的家庭教育服务及其产品必须走精品之路。这一点目前江苏省做得最具特色,既营造出了家庭教育的文化氛围,又塑造了网校的品牌形象。
四、小结
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的今天,教育现行的理念已经深入到每一个国人的内心,因此探讨家庭教育,确保教育的质量迫在眉睫。家长学校作为这一活动的主要阵地,我们必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推进对家长学校的认识和发展,为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谭虎. 对家长学校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1997(4):36.
[2]赵霞.小学家长学校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9.
[3]. 社区家长学校建设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29(6):91-93.
【关键词】工学结合;船舶辅机;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35-02
《船舶辅机》课程属于高职航海教育体系,是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是《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修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规定的船员适任考试与实操评估科目之一,主要培养学生船舶辅机操作、故障排除和维护保养等职业能力。
1 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船舶辅机》主要讲述各种船舶辅助机械设备与系统,包括船用泵、液压装置、甲板机械、制冷装置、空调系统、船舶辅助锅炉、海水淡化装置、空气压缩机等。一方面,辅机种类繁多,结构与原理差异大;课程内容庞杂,前后没有关联性;另一方面,此课程是国家海事局适任考试与评估科目,理论考试题目难,实操评估要求高。这些因素导致该课程学习和教学难度相当大。
在传统的《船舶辅机》课程教学中,为了适应国家海事局适任考试的需要,采用了应试教育的模式,这种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分离,使教学与工作脱节。教师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以被动接受为主。因此,《船舶辅机》课程改革迫在眉睫,这对于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提高适任考试通过率,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 课程改革思路
概括地讲,即:以甲类船舶轮机员职业活动为主线,突出职业能力目标;以轮机员工作情境为载体,用轮机管理工作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内容,培养学生适应轮机员岗位的能力。
遵循上述设计理念,课程设计的思路是“六步”,“七基于”。
“六步”是指课程设计遵循上述设计理念,按照以下六个步骤进行:职业岗位分析、学习领域确定、学习情境开发、工作任务转化、教学过程组织、课程考核设计。
“七基于”是指:基于职业分析,确定学习领域;基于岗位职责,确定学习情境;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工作任务;基于适任要求,确定能力目标;基于工学结合,组织培养过程;基于学生主体,实施课程教学;基于过程评价,进行课程考核。
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
3.1 注重理实结合,重构课程内容。 课题组基于上述课程改革理念与思路,结合海事局关于《船舶辅机》的考试大纲,根据轮机岗位的能力需求,按照轮机管理工作过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解构与重构。以某5万吨级散货船为对象,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的局面,将课程内容设计为六个学习模块,每个模块下又设若干工作任务(共33个)。
3.2 基于工作任务,组织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以“工作任务”为核心,通过结构化、系统化、网络化设计的工作过程,逐步使学生获得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这样完整的思维过程训练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①学生分组——按船分组、扮演角色;②问题引入——典型案例、提出问题;③任务提出——针对问题、交待任务;④方案制定——小组讨论、制定方案;⑤方案评估——分组展示、点评示范;⑥方案实施——实施方案、监督指导;⑦总结评价——工作总结、评价考核。
下图展示了“学习情境一船用泵的应用”中“工作任务三齿轮泵拆装与检修”的教学过程。
3.3 强调过程评价,改革考核模式。 本课程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评价与考核体系,其原则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岗位为标准、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形式多样化。
评价内容包括知识掌握程度、技能水平、任务完成情况、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工作过程评价、考试与评估。其中考试与评估,采用国家海事局统考题库,并实行计算机考试,实现考试过程规范化、严格化、标准化。
学生总评成绩=学生自评*15%+教师评价*15%+工作过程评价*40%+考试与评估*30%。
4 课程改革的成效与意义
本课程改革成效显著,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完善了教学资源:课题组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修订了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了课程标准,编写了配套教材,开发了多媒体课件,建立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4.2 建立了课程网站:课题组将改革成果及教学资源上传到学院网站,并申报成为学院精品课程,并被评为优质核心课程。大大方便了学生的课外自学,提高了学习效果。
4.3 促进了专业建设:本课程的改革,为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积累了经验,树立了榜样。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更好地促进课程建设。通过改革,还带动了实训室的建设和专业教师的成长,从而促进了专业的全面发展。
更为难得的是,这些学生参加国家海事局高级船员适任考试与评估的通过率比以往上升了20%,较改革前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是在课程改革的情况下取得的令人鼓舞的成绩,相信经过进一步的努力,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 陈元招,戴寿超.“电力电子设备的安装与维护”课程设计思路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3):167-168.
[2] 黄永兰,姜献东.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环境监测》课程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10,(35):28-29.
为了认真总结以来实施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隆重召开今天的会议。下面,我就已经实施八年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作一个总结回顾,对如何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经验,充分肯定基础教育质量提高取得的显著成绩,坚定工作的信心
,按照省上的统一部署,我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率先在自流井区和荣县进行,然后逐步推开,到全市各区县全部进入课改实验。八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坚持改革,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课程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学校、学生和教师发生了深刻变化。今年暑期放假前,按市教育局要求,市教科所牵头,深入到区县、学校,就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和基础教育质量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总结,形成了三个专项报告,客观反映了我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和基础教育质量情况,表明了课改中的积极探索和成效,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体现了时代特色,更加符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新课程从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在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同时,把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更加体现国家意志,更加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在继承我国基础教育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调整了课程设置和课时结构,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增加课程的综合性和开放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和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把“德育为先”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育人为本”的宗旨。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整体规划中小学德育课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了各学科课程之中,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在具体、生动的教育情境中充分发挥各学科全面育人的功能,使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
不少学校努力探索开发校本课程,把地方文化元素融入学校课程,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课改的一大亮点。
(二)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明显变化。
新课程凸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要求。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关注学生兴趣、潜能的培养。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明显增强,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这在小学阶段体现得更加明显。
新课程强调教育过程的“知行统一”,强化了实践环节,增设了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课程。不少学校建立了学生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有声有色的进行研究性学习。实践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环节和途径,一大批初中学校和九年制学校在课改中健康发展。
新课程强调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观念和教学方式产生了变革,从传统的让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更多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为学生设计参与的平台,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强调了学校制度建设和管理模式的转变。学校开始探索建立符合新理念的管理制度,注重文化建设,在注重统一性和规范性的同时,注重多样性和创造性,并努力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
(三)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正在形成。
课程改革使评价观念发生了极大转变。评价更加尊重学生,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更加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开设的多样化,使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更加全面和准确。
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得以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成为课程改革的又一亮点,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全过程,使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给与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我、增强自信、不断进步,评价逐渐成为教育的手段和教育的过程。尽管由于社会诚信等各方面的原因,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信度和使用受到局限,但作为教育创新,其改革的方向得到了充分肯定,并将在进一步规范的基础上继续广泛运用。
中考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中考命题更加重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高中招生录取基本改变了过去以文考分数作为唯一依据的做法,体育成绩、理化试验操作成绩计入了录取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也成为了高中招生录取依据。同时,省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实现了由30%到50%计划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辖区初中学校的变化,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发展。
课程改革充分发挥了教师潜能,调动和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大教师立足本职岗位和教学实际转变观念、改进教学,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参与学习和培训、开展教学研究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基本工作方式和工作需要,教师创造的热情被点燃,一批教师的教学艺术和风格正在形成。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教师就是其中出色的代表。
课程改革带动了大规模的教师培训。新课程涉及许多新观念、新内容和新要求,必须把教师培训摆在重要位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围绕新课程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和多专题的教师培训。教师培训资源共享平台越来越多,教师信息化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培训方式得到不同程度的改进。近年来,我市提升教师素质能力“三万工程”的意义作用更加明显。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自课改以来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各类赛课、献课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八年来共计150余名教师在省级比赛中获奖,其中30余名教师获国家、省一等奖,初中数学连续四届获全国一等奖。最近,市教育学会拓宽思路,作了一次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借助学会平台,请到全国知名小学教师到我市作专场培训,受到热烈欢迎。
课程改革中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这是课改的第三大亮点。校本教研为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平台。广大教师以学校和工作岗位为中心,结合教改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发展自己的业务素质和基本能力,促进了专业发展。
(五)课程改革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课程改革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同时,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也同步实现,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办学质量的提高。
八年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基本做到了平稳、健康、有序进行,这是一场富有生机、活力与希望的变革。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优秀的教育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加强;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改革实践中创造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改革搅动了义务教育长期以来的稳态,各学校正在发生悄然无声而又积极、本质的变化,由此促进了义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今天通报表扬的先进集体就是课改中涌现出来的典型。
二、客观分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主动查找质量提高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找准发展方位
尽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给义务教育带来了积极而深刻的变化,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一)从认识层面看,一些区县、学校、教师对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到位,因而重视不够,停留在表面,敷衍了事;还有一些区县、学校和教师认识有偏差,因而把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看成可有可无,教育教学工作还是穿新鞋走老路。
(二)从工作层面看,由于课改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府行为,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行政推动,面对滚滚而来的课改浪潮,有的主动作为,迎难而上,拥有了广阔天地,而有的墨守成规,无所作为。
(三)从制度建设层面看,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综合素质评价的公信力和可操作性有待提高,高中学校招生录取方式的改革力度尚需继续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还需要制度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