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民家庭的理财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减轻家庭负担
多数大学生的家庭属于普通家庭,主要以工薪阶级或农民家庭为主,学生在上学期间的开支,对条件一般的家庭来说这是很大的一笔开支。因此,大学生投资理财显得更加的重要,家庭条件一般或不好的大学生尽早学会投资理财,能够减轻家庭负担,让家庭生活轻松一点。
(二)培养管理能力
目前,大多数大学生花钱大手大脚,“月光族”最好的办法就是记账,通过月初规划开支数额,每日记账列出清单明细,长期下来,就能对每天、每月的开支有非常清楚的了解,知道那些开支可以尽量避免,节约钱财的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
(三)提前适应社会
没有良好的理财习惯,再高的学历再多的财富也会变得贫穷。好习惯需要长期的培养,这个过程虽然漫长而且痛苦,但是好的习惯能够让人“富有一辈子”。理财专家认为,大学生作为学习理财知识和适应社会的黄金时期,主动理财的意识大多数建立在好的理财习惯基础上。
二、在校大学生的收入渠道
大学生的生活费、学杂费等大部分来自于父母,有些学生也通过奖学金、兼职、自主创业和投资来获得财富。据统计,通过父母获得的可支配收入的学生占总的87.2%,通过奖学金的学生占20%,通过兼职的学生占23.7%,通过自主创业的学生占11.2%,通过投资获得财富的学生占9.8%。其中是包含可支配收入来自多方的学生。
(一)奖学金
每所大学都设立有奖学金,学习努力、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能够借此机会获得丰厚的奖金,极大限度的减轻了家庭负担。奖学金是目前大学生最主要的获得钱财的方式之一,也是众多渠道中相对较容易的方法。
(二)兼职
兼职是大多数在校大学生会选择的增加收收入的方法,一方面能够减少家庭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能够增加社会经验,为以后进入社会增加砝码。兼职往往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繁重的简直任务对社会经验不足的学生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因此在兼职选择上,需要学生慎重选择。
(三)自主创业
创业在近些年十分火热,经济市场催生了很多大学生加入到创业奋斗中,部分大学生积极创业,能够多方面锻炼自己的能力,增强个人自信,提前了解行业咨询,为今后就业或进入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自主创业虽然能带来巨大财富,但是巨大的风险和时间投入让大学生难以抉择,因此,选择自主创业需要谨慎小心。
(四)投资
9.8%的大学生会选择投资股票、基金等方式来获得财富,股票、基金等具有一定的风险,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财富的学生是极少的,学生在投资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良好的心态,来进行理性的投资。
三、在校大学生理财现状
在调查中显示,只有32.2%认为应该重视投资理财,以高年级居多,58%认为投资理财在现阶段不重要,剩下的9.8%为不清楚状态。这种现象说明现在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没有意识到投资理财的重要。投资理财,总结起来就是开源和节流,开源指增加收入来源,来源越多,收入增加越快。节流减少支出,支出越少,或控制支出在可控范围内,也是保障财物稳定增长的方法。
(一)开源方面
一般来说,大多数在校大学生的生活费、学杂费等主要依靠父母,少部分学生会寻求其它渠道进行钱财的获取。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有意愿通过自己的努力赚钱,但是由于学习任务繁重,业余时间较少,提供给他们赚钱的机会就更加少了。
大多数学校会提供一些勤工岗位给在校学生,除校园勤工以外,大部分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和周末、节假日进行兼职,推销、商场促销、校园等成了大部分学生兼职的首选,小部分学生会合伙做小生意。
(二)节流方面
在开源的同时,节流对应的是合理开支、适度消费。大多数学生缺乏较强的理财意识,每个月的生活费在不知不觉中就花光殆尽,这种现象屡见不鲜。最大的原因是学生自己的理财能力或控制能力不同,因此造成个人生活过得有好有坏。
大学生的日常开支主要集中在日常饮食和衣物开销两方面,而对于休闲消费,大学生主要比较集中,大多会选择KTV、看电影、集体聚餐等方式。交际作为大学校园中不可避免的社会环节,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团购、AA制等方式能够减少交际的花费;其次,减少不必要的零食和衣物购买,也是节流的重要手段。
四、加强大学生理财能力的对策
(一)正确选择并明确目标
现在各种理财产品层出不穷,但其中真正适合大学生身份的投资产品却并不多,大学生的固定收入较低,能够选择的投资方式有定期存款、债券等,其他的理财方式大都不适合。其中,股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快速的增长财富,但是风险较大,对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较为欠缺的大学生来说还是要谨慎选择。
(二)家庭加强理财的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二课堂,家长及时的对孩子灌输适当的理财投资观念,对孩子的成长、理财观念的形成、理财习惯的培养具有深远意义。家庭教育通过不断的鼓励、支持和引导,能够让孩子在大学期间尽快的适应校园生活,尽早的养成投资理财的好习惯。
一、调查结果
(一)被调查者对保险知识的认知
1.对农民了解保险知识的主要渠道的分析
通过亲戚朋友等熟人介绍成为我们当今农民了解保险知识的主要渠道。主动去了解保险知识的农民比例只占到8.64%,有将近30%的调查对象没有渠道了解保险知识,这从侧面反应出政府在保险知识的宣传上没有做到位。
(1)不同职业对了解保险知识的影响
具有固定工作的人了解渠道较多,主要是通过亲戚朋友,广告和公司来了解,而主要以农业为收入来源的人中了解渠道就少很多,这也体现了不同职业对保险接触也是不同的。
(2)对被调查者通过现有渠道了解保险充分度的分析
高达72%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现在了解保险知识的渠道不充分,这反映出保险知识宣传不够的现实,更体现出向农村居民宣传保险知识的迫切性。
(3)对农民更希望了解保险知识渠道的分析
群众希望保险知识,通过政府部门组织的宣讲会获取(35.7%)、电视广播媒体组织宣讲会(20.4%)和保险公司等专业部门派出专业人员下乡宣传介绍(22.4%)的渠道了解保险知识的人数相对较多,当然也有很多群众希望通过互联网、街道、传单、还有企业组织的宣讲会来了解。
(4)对学历与获取保险知识渠道关系的分析
学历低的人群更倾向于政府,随着学历的提高,大家对渠道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对政府的依赖逐渐减少。这充分反映出,在农民这个存在着大量弱势人群的集体中,政府的关怀显得尤其重要。
2.对保险在农民心中的作用的分析
大部分农民(61.54%)认为保险的主要作用是可以减少事故后的损失,大家对保险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一种防范于未然的层面。14.10%的被调查者认为保险可以像股票基金一样作为一种投资手段,这些人对保险肯定有着较深的了解。还有很多人(12.82%)对保险没什么想法,对保险的作用毫不知道,整体来看,绝大多数农民对保险一点都不了解,或停留在一个很浅的层面上。
(1)对被调查者学历与保险作用关系的分析
受教育程度对一个人的保险意识影响很大,小学学历的人很多人对保险没什么想法,甚至认为保险知识保险公司骗人的手段,相比而言,高中级以上较高学历的人就没有这种想法,他们对保险的认知更趋于理性与客观。由此我们呼吁,提高农村保险意识应该从提高人口受教育程度抓起,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保险意识自然会得到提高。
3.对保险对农民日常生活的意义的分析
认为保险作用大的比例仅占到36%,绝大多数人更倾向于保险可有可无,这些结果建立在大家对保险知识知之甚少的基础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保险的购买问题
1.与保险购买比例有关问题的分析
(1)保险购买比例的分析
55.26%的调查对象购买了至少一种商业保险,44.74%的人从未购买过保险。
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调查区域的农村家庭来说,购买与没购买商业保险的比例是比较接近的,购买的比例还是略大一点。但不能使我们忽视的是没购买保险的家庭仍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对于这部分农村家庭来说,当未能承担得起未知的风险时,用什么来补偿这部分家庭损失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说,这个数据还不容乐观。
(2)保险购买与家庭收入关系的分析
我们将得到的被调查者的家庭收入情况和是否购买保险人数的数据,在我们得到的148个两者均回答了的数据中,年人均收入在20000以上的16个家庭均有购买保险。而年人均收入最低的,即2000元及以下的那部分家庭购买保险的仅占这个部分的28.57%。这个比例是按年均收入分组中比例最低的一项。其余的组别中,购买保险与没购买保险的家庭的比例接近。因此我们说,保险的购买与否与家庭收入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家境比较富裕的购买保险的相对较多,而家境较为拮据的购买保险的相对较少。原因是很多保险的价位对于这些低收入家庭来说还是很高的,保险定价问题值得政府、保险公司以及相关部门着重考虑。特别是怎样能使广大的低收入农村家庭参与到保险当中,以分散其家庭潜在的风险。
2.对被调查者对保险需求的分析
(1)对保费与保额的组合的分析
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以下几种健康保险产品,您会更倾向于购买哪种?1、每年交10元钱,保5000元;2、每年交100元,保50000元;3、每年交1000元,保500000元;4、什么都不买”。设计这道题的目的是为了得到被调查者对保费的承担能力以及是否对小额保险――能够很好解决保费较高问题的保险产品――有一定的了解。结果我们得到如下数据:
有148人同时回答了家庭年收入和上述问题。分类汇总后由于各组的人数差别太大,不利于统计分析,因此引入家庭收入数据,其中4000元以下有30人, 4000元―8000元有30人, 8000元―10000元有20人, “10000元―20000元”有42人, 20000元以上有22人,这样每组人数基本接近,便于我们后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家庭年均人收入20000元以下的家庭对保险产品“2”的需求是蛮大的。调研中通过与被调研者交谈,他们如此选择的原因绝大多数是这款产品价格适中,家庭能承担的起;同时我们也发现,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对3的需求也在增加,而选择不购买的比例却在下降(两万元以上调查对象较少, 反映的问题有一定局限性),综合来看,对于大部分农民来说(尤其是低收入家庭)他们更倾向于购买花费少,保障性能较低的小额保险险种。
(2)对被访问者认为家庭应该优先入保的成员情况的分析
我们分别对购买了保险和没有购买保险的被调查者问了家庭成员中谁应该优先入保这样一个问题。可以发现,无论家庭是否入保,被调查者认为青少年应该优先入保的均超过了百分之五十。而认为青壮年劳动力应该优先入保的比例最小。但是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说,青壮年劳动力是整个家庭经济来源的支柱,一旦发生风险,家庭的经济来源将被切断,整个家庭就会面临破产的危险。青壮年劳动力遭受风险对于整个家庭来说远比其他两个群体遭受风险的影响要大。
(3)对没有购买保险家庭最需要的保险险种的分析
我们对未购买保险的被调查者进行访问他们最需要的保险险种,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认为自己最需要的保险是养老保险的人数约占总体的三分之一。同样约占总体三分之一的是健康保险,这部分调查对象显然对自身身体状况跟家关注,通过询问,我们发现:这部分人主要靠出卖劳动力打工作为收入主要来源,一旦身体遭遇不测,将使整个家庭陷入经济困境。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还有约占10%的个体选择了人寿险和意外伤害险,我们经过分析得知:选择人寿险更倾向于一种理财投资而选择意外伤害险则更多的是为家里的小孩子提供一份保障。
3.对未购买保险家庭的有关情况的分析
(1)对未购买保险原因的分析
调查发现家庭条件是制约着农村家庭购买保险的主要因素。这其中一方面原因是农村的经济收入水平太低,农民还在为生计疲于奔命;另一方面原因是保险产品定价没有面向低收入群体,使得保险对象片面化,无法达到全民入保的理想情况。此外,群众对保险公司不了解、不信赖,以及对保险知识不了解也是制约农民购买保险的重要因素。
(2)对未投保家庭自己最多能承担的风险的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20000元以上的损失只有28%的回答者能够承担。而绝大多数的认为自己家庭能承担的最大风险是10000元及以下。
二、对存在问题的思考
(一)被调查者对保险的认知上存在的问题
1.被调查者普遍对保险知识掌握不充分且了解积极性不强
总的说来保险产品是一种专业知识比较强的产品。保险的投保、理赔过程很专业化;有许多专业化名词,比如保费、保额、宽限期、除外责任等;保险产品的定位是兼保障和投资于一体的投资型产品。因此对于普遍低学历的农民来说是无法只通过自己了解保险产品的,况且很多农民认为保险产品没有回报,缺乏风险保障意识,导致他们了解保险产品的积极性也不强。
2. 被调查者了解保险信息渠道窄且主要了解渠道不太可靠
28.40%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没有渠道掌握保险信息,有35.80%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掌握保险知识主要是通过亲戚、朋友等熟人介绍的,自己主动去保险公司了解保险信息的被调查者仅占8.64%。熟人推荐导致信息不对称和走样,农民无法了解到真正的保险产品。
(二)被调查者对保险购买情况存在的问题
1.提供给农村市场的保险产品不适合农民的需求
产品未充分考虑当今农村市场的特殊性,未充分考虑城乡差异,同质化现象严重;保险产品价格较高,超出多数农民的保险购买能力。适合农村家庭的保险产品结构单一,数量少。
2. 保险营销体系建设和组织形式创新等方面的工作亟需加强
目前,我国农村保险的营销渠道主要是以个人为主的农村营销服务部体系。这样狭窄的营销渠道,就造成了营销效率低,也出现了某些营销诈骗现象。为了更好的推广农村保险,需要建立县级保险网点,应该拓宽销售渠道,如泰国推出低成本意外保险(Ua-Athorn 保险)营销通路有:便利商店、农民银行、农业合作社等。这样不仅拓宽了保险与农村居民的接触面,还降低了销售成本。同时还应该规范个人的营业素质,而这些工作的推进尚需时日。
三、合理化建议
(一)政府、保险公司出面拓宽农村居民了解保险知识的渠道
调查发现广大农村居民对政府和保险公司还是有很大的信赖的。政府或保险公司组织的宣讲来给农村居民介绍保险知识,比农村居民以其他渠道获得的保险知识在专业性、全面性、准确性、可信度等方面都更有优势。因此,这将是普及农村居民保险知识最有效地方法,希望有关部门予以重视。
(二)保险公司要开发真正适合农民需求的保险产品
首先,农村商业保险产品要条款简单,保费低廉,保障适度,针对农民的收入状况和实际需求,重点开发医疗,养老,意外,健康等保障险种。
其次,要努力进行市场和产品细分,满足不同收入层次保险保障需求。调查显示平均年收入在3万以上的农民购买保险份数在3―5份且倾向于购买投资型保险,这需要我们在开发满足大部分低收入农民保险产品的同时兼顾其他收入群体的需求。
再次,合理制定农村保险的价格。采取政府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相结合的方式,降低保险价格。
最后,必须大力推进条款通俗化工作,方便农民理解保险产品。
此外,我们建议加速我国农村保险市场中对小额保险的研发与推广。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关于小额保险的定义:小额保险是依据公认的保险惯例(包括保险核心原则)运营的,由多种不同实体为低收入人群提供的保险。这意味着小额保险单下的风险仍需依照保险原则进行管理,并由保费提供资金。 我国保监会曾在2008年6月23日正式宣布,将在山西、黑龙江、江西、河南、湖北、广西、四川、甘肃、青海9个省区的县以下农村开展小额人身保险试点。总的看来,小额保险有如下优点:小额保险保费低廉,使得处在金字塔底层的农民家庭能接受得了;小额保险产品易于理解,而且销售渠道方式多,使农民方便了解、投保;小额保险承保特定的风险,满足广大农民最基本的需求。因此,小额保险是一个能很好的解决广大农村居民没有保险保障的问题,希望有关部门予以重视,加速我国小额保险市场的建设。
(三)有关部门应加大对保险公司、人行为的监督,加强农村保险的渠道构建和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创新
1.推进农村营销服务网点建设,在县市公司下广泛设立农村营销服务部,在以各乡镇营销服务部为中心,对所管辖乡村进行辐射,实行驻村营销员制度,对农民进行直接,及时的服务;2.建立,健全营销管理制度,注重营销员的教育培训,加强对营销业务的监督和管理,规范营销员展业行为;3.健全客户服务体系,充分运用银行,信用社,邮局,农机站,计生办等机构网点,不断丰富农村保险营销渠道。
参考文献:
[1]刘菲.发展农村人身保险市场,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J].中国金融.2005;23
[2]姜岩.完善新农村社会保障[J].上海证券报.2009
[3]曹凤鸣.对外加快发展我国农村保险市场的思考[J].金融与经济.2007
[4]凌氤宝.微型保险-金字塔底层的新保险市场(上)[M].2007
[5]吴焰.农村社保体系建设需商业保险助力[J].中国证券报.2007;1
[6]陈丽文.开拓农村保险市场的理性思考[J].金融经济.2006
一、对农节目设置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农村观众占电视节目受众的绝大多数,据统计约有9亿人,所以说,开办对农节目有着广阔的收视空间。央视每5年进行一次的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农村电视观众数量呈现逐步攀升态势,有70%以上的农民每天都收看电视,而且看电视的时间平均每天达2小时以上。看电视已经成为当代农民获取信息和文化娱乐的最主要方式之一。
然而,目前众多的电视媒体中,与“三农”息息相关的政策信息、农民增收、劳动致富和相关的市场、科技信息,以及一些农村娱乐节目在电视节目的总量中所占比例太小,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大农村受众的需求,各级电视台也都亟待为农民多设置一些可以获取信息和丰富文化娱乐生活的对农类节目。
吉林省白城市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地级市,220万总人口中,单是农业人口就占180万。2002年,白城电视台在改版中尝试着创办了对农节目《乡村致富经》,当时是开吉林省市级电视台办对农栏目的先河。白城电视台连续8年开办对农节目的实践,笔者深深地感受到,市、县级电视台,尤其是以农业为主地区的电视台,设置对农节目是大有可为的。这是因为,《乡村致富经》节目在白城电视台播出不久就拥有了当地最大的观众群,栏目收视率始终占据全台所有栏目的前三名,节目前后的广告时段也很快成为了黄金时段。这充分说明,农民非常需要这样的对农节目,也非常渴望这样的对农节目。
如果说,白城电视台的对农节目《乡村致富经》是因为受众需要而产生的,那么,《乡村致富经》如今在白城广大农民心目中已经占有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也为白城电视台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对农节目内容取向
准确把握农村电视观众需求,使对农电视节目更有针对性是创办对农节目的关键。我觉得根据农民的需求,对农节目在内容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即信息类、服务类和娱乐类。
(一)信息类节目内容
调查显示,目前广大农民最钟情的是电视信息类节目,而电视信息主要有四类,即宏观类信息(政策、法规方面的信息)、实际操作类信息(种植业和养殖业新技术、新品种的信息)、市场类信息(农产品价格、销路、需求等信息)、科学知识类信息(科学常识、文化教育知识等)。
信息与农民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它关乎每一个农民家庭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一项减轻农民负担的减免农业税政策就可以影响到农民一年的经济收入,一个新型的适合的赚钱项目足可决定农民的致富成败,一个科技知识信息就可能决定农民经济作物的收成状况。所以,信息类的内容在对农节目中,是不可或缺的重头戏。
电视信息类节目,中央电视台有《每日农经》《致富经》《理财在线》等,省级电视台有吉林电视台的《乡村四季》、辽宁电视台的《黑土地》、山东电视台《乡村季风》等,市级电视台有沈阳电视台的《庄稼院》、营口电视台的《新农村》、松原电视台的《沃野三农》等。这些以信息类节目内容为主的对农栏目,在全国各地区的农村观众中都深有影响。
白城电视台创办对农节目已8年有余,节目也在不断地进行微调,到现在已经逐渐走出了一条农民观众喜欢,电视人容易操作的路子。直至2010年,《乡村致富经》更名为《美丽田野》。我们在节目中尽可能地涵盖各类信息,比如,子栏目《信息站》里放置一些新的对农政策的简介,子栏目《致富经》里传递一些适合当地实际的致富项目、致富经验。根据农民的需要,结合地市级电视台的办节目的实力,我们不追求大而全,而追求小而精;不追求华丽,而追求实际实用。栏目创办之初,我们采访一些成功的农民,侧重挖掘他们创业路上的感人故事,如《养鸡女状元――方月红》《创业路上悲与喜――赵洪喜》等,节目做得好看也感人,我们很快就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每一个创业路上的成功人士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一段感人的坎坷经历,而农民观众更喜欢更需要的是这些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这样,我们以后的节目改变了侧重点,比如《狐貉养殖带头人――王丽君》的主人公创业之路虽然感人,可是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她在狐貉养殖的经验之谈上,也就是面对跌宕起伏的特种养殖市场,她是在什么情况下扩群,什么情况下缩群,这就是根据需要设置节目内容。每期节目里尽可能地多一些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节目里涉及致富项目信息技术五花八门,种养结合的内容如《种紫粒苋养牛羊》《稻田养鸭》《果园养鸡》等,间种套作的内容如《向日葵和菠菜套种》《白菜和香瓜间种》《玉米和辣椒间作》等,特种养殖的内容如《鸵鸟养殖》《赛马养殖》《孔雀养殖》《林蛙养殖》《大雁养殖》等。
总之,对农节目,尤其是地市级电视台的对农节目,必须努力架构如各类政策、致富项目、产供销信息及致富典型经验的信息流,向农民提供各种致富路径,只有这样,对农节目的信息量才能真正满足农民观众的需求。
(二)服务方面的内容
对农节目就是需要真正立足服务“三农”, 以满足农民观众的现实需求为已任,秉承“为农民服务、替农民说话”的宗旨,为农民解疑释惑,解决难题,让对农节目成为农民的知心朋友。
农民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难题,尤其是在生产上,会随时遇到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农民观众是最需要帮助的。衢州电视台的《农技110特快》,湖北荆州电视台的对农电视节目《垄上行》等等都是专门为农民答疑解惑的电视对农栏目。吉林电视台《乡村四季》的一个板块《农业110》也是为农民提供帮助的栏目,专家现场接听电话,为农民现场解答技术上的难题。
白城电视台的对农栏目也设置了这样一个为农民朋友答疑解惑的板块,并设置了专门的热线电话,每天24小时开机,栏目编导轮流值班。 “我的羊陆续死了好多只了”、“我们村的猪死老多了”、“我们这几片地都是这样黄叶子”、“我养的这种鸡都不认,没人买”、“我俩换种的地,他给租出去了”、“我们咋就贷不出来款呢”等等,每天这部电话都会接到许多热线。我们一方面介绍各方面的专家给这些需要帮助的农民观众,另一方面,也会选择有影响或者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制作成节目呈现给电视机前更多的农民朋友。比如阶段流行的玉米大斑病、传染性强的猪的蓝耳病、鸡的法式囊病等等,再比如帮助农民出售难以找到销路的特种作物绿小米、笨养的肉鸡等等。这一板块深得农民朋友的欢迎。
(三)娱乐方面的内容
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对农节目还要注重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黑龙江电视台的《咱村也有文艺人》、吉林电视台的《农村俱乐部》等等都是专门的娱乐方面的对农栏目。
白城电视台对农节目设置了一个板块叫做《村里人》,主要是挖掘各乡村有一技之长的“明星”在电视上亮相,尽可能侧重选择那些能够给农民兄弟带来欢乐的人物。比如《农民老周》讲述了一个一边种地,一边学习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的农民的故事;《村里的名人》讲述了一对老人在晚年的幸福生活。再比如,通过节目进行一些简单的赛事,比谁会种田,比谁的力气大,比谁家的婆媳关系好,或者在农民中间搞赛西瓜会等等,都可以为农民带来无穷的欢笑。对农节目在制作过程中善于以娱乐方式切入,根据农民需要和喜爱来调整,往往会收到更理想的效果。
三、对农节目的形式
各级电视台办对农节目往往存在着节目的形式与农民接受能力失调的现象。有关资料显示:农村观众的文化程度在初中或初中以下者占88.1%,绝大多数农民只有中小学文化水平。这样,对农电视节目不仅应该考虑农村观众的这种状况,特别是一些农技信息类节目,不要专业化色彩过于浓厚,而且对农电视节目在形式上要追求趣味性、互动性。
首先是趣味性。趣味性就是在制作对农电视节目时,要考虑农民的收视习惯,要有情节,讲故事,寓教于乐,因为人们在接受新事物的时候,不喜欢说教。比如我们采访的《薄荷种植》采取的形式是两位编导如同说相声一样,由一瓶薄荷口香糖引发的风波来现场串联;再比如我们采访的《牛胃里有铁怎么办》的表现方式如同办儿童节目一样,利用编导和玩偶对话的方式串联这项技术,不仅阐述了技术内容,而且让农民印象深刻;再比如我们适当增加一些网上的视频来烘托采访的内容,采访《鸵鸟养殖》时我们下载了“鸵鸟心态”的视频,引出鸵鸟养殖规程,还提醒农民注意在养殖过程可能遇到的困难,不能像鸵鸟一样逃避困难;再比如采访《如何预防水稻病害》时采用了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稻瘟病的发生、预防、治疗的过程,让农民在趣味中学会知识和技术。
其次是互动性。对农电视节目不能单纯根据编辑和记者的想法来制作。想要制作出受农民喜欢的节目,就要了解农民的想法。了解农民想法的最佳途径,就是深入到农村,或者用热线电话的方式,让农民表达出他们的想法和需求。《黑土地》栏目曾经拿出周末时间开设过《希望之旅》《大篷车》等板块,让农民与记者、农民与专家面对面地交流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白城电视台的对农节目在平时的运作中也注重这种互动,比如,我们采访的有影响的节目,《鹅吃鹅――鹅的啄羽病》《玉米地里的地老虎》《葡萄大小粒的现象》《阴雨天气下猪的水肿病》等,大都是在农民给我们打来求助电话之后,我们《美丽田野》栏目组找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小院来帮助农民解决。这样,在节目播出之后,热线电话更加繁忙了,节目的收视率也就更高了。
四、对农节目的播出时间
对于农民观众来说,尤其是对东北地区的农民观众来说,他们春播、夏管、秋收,可是在冬季里就是农闲了。多年来,农闲时节是对农节目收视率最高的时候,农忙季节却是对农节目收视率最低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们分析一下:冬季里,我们能够采访制作的节目大多是养殖业方面和大棚种植方面的,作为最为普遍的大田种植,因为没有画面而很少录制。而在春暖花开直至硕果累累的季节里,是农民遇到农业技术问题最多,也最需要各种信息的时候,这段时间里,我们可以采访的素材很多。也就是说,在我们的节目最好看、最实用的时候,正赶上农忙时节,农民日出而作,日暮而息,很少有时间来看电视。白城电视台在改版中几次把对农节目的播出时间进行调整,在农民农忙季节里,在每年夏季炎热的中午时间里,也就是农民的午休时间里设置了重播,这一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更适应农民的收视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