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篮球的耐力训练方法

篮球的耐力训练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篮球的耐力训练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篮球的耐力训练方法

篮球的耐力训练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篮球 运动员 力量素质 训练法

一、力量素质的内容和运用力量的特点

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主要包括:

1.最大力量,即指肌肉在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情况下机体能够发挥的最大值。

2.快速力量,即指肌肉尽快和尽可能高地发挥力量的能力。

3.力量耐力,即指在长时间力量训练情况下机体对抗疲劳的能力。这三种力量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篮球运动员最需要的是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但这两种力量的发展必须以良好的最大力量素质做基础。篮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具有全面发展的特点,不仅要求上肢、下肢、腰背部肌群均衡发展,而且要求肌肉的爆发力、耐久力、最大力量在整场比赛时间内跑、跳、对抗的比赛中都具有很强的能力。因此,运动员在用力时,要充分利用人身在肌群力量的协调连贯,有节奏地跑、跳、投、争抢篮板球等动作,使身体的整个躯干的肌肉有机地协调配合起来,才能产生最佳的作用效果。

二、力量素质训练的原则

1.全面发展原则

在篮球运动员成长过程中,打下一个稳固的身体素质基础是十分重要的。运动员只有对负担专项运动的每一个肌群都要进行全面的力量训练,使运动员各部位的肌肉都得到锻炼,才能为专项技术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肌肉的全面发展不仅可减少运动员受伤,还能起到调节技术训练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的作用。

2.不间断性原则

为了创造、保持和提高运动成绩,运动员必须进行系统的不间断训练。不间断训练是指按照战术本身内在联系和系统,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逐步提高,保证取得良好的训效果,防止消退出现.

3.系统训练原则

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力量训练应全年系统安排。研究表明,经过系统训练,肌肉力量增长很快,但停止训练后力量消退也很快。因此,在保证恢复和不出现肌肉损伤的前提下,应坚持力量素质的系统训练。

4.周期性原则

运动训练过程的特点是周期性,又为多年周期,再周期,小周期。总之,在训练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必要调整,保证各个时期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每个阶段都要认真总结经验,提出新的要求,方法和措施,保证不间断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

三、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

1.最大力量训练的方法

篮球运动员的最大力量训练要根据肌肉收缩原理提高肌肉的收缩力及肌肉工作的参与运动单位、神经冲动频率和强度。因此发展最大力量训练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增大肌肉横截面,增加肌肉收缩的力量;二是依靠改善肌内协调和肌间协调。

(1)发展肌肉体积的训练方法

为了取得了增加生理横断面发展为最大力量的训练效果,必须科学地确定负荷强度、每组重复次数、每组间歇、负荷时间等,因此常用采用一些方法:持续不断地重复用力的方法(重复法);极端用力的方法;静力性练习法。

(2)发展肌内和肌间协调性的训练方法

为了改善肌肉内协调和肌肉问协调,运动员应该科学地安排负荷强度、每组重复次数及组数、每组间歇等。另外,运动员也可以采用强度法训练法,其特点是在最大负荷强度下,在训练过程中逐渐用力达到极限,然后继续用中、上强度的负荷量,直到完全疲劳为止。其负荷强度一身在85%~100%之间。组数为5~10组,每组重复1~3次,每组间间歇3min左右。

2.快速力量训练的方法

快速力量由起动力量、爆发力量(通常称爆发力)和制动力量组成,其中,爆发力是篮球运动员最重要的力量素质之一。个人的爆发力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有些是在后天经过训练获得的,而有些则是取决于先天遗传因素,与人体的身体形态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爆发力作为人体运动的一项身体素质,它对所有竞技运动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对于跳跃项目以及争夺空间高度的篮球项目来讲,则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发展力量耐力素质的训练方法

力量耐力是篮球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力量素质之一。研究表明,在篮球动员的比赛中,运动员机体主要以有氧供能系统为主,其中,有氧供能占64%,无氧供能占36%。因此,篮球运动员力量耐力训练主要以有氧力量耐力为主、无氧力量耐力为辅的原则进行训练。有氧力量耐力训练的特点是以有氧供能为主,其负荷强度低,重复次数较多,心率控制在145~160次/左右;无氧力量耐力训练的特点以乳酸供能为主,其重复15~20次,5~6组,强度为60%~80%,心率控制在165~180次/左右。同时,篮球运动员也可通过力量与速度耐力、一般耐力、柔韧性、灵敏性练习结合在一起训练,以发展力量耐力素质,也可结合中长跑的训练方法来发展力量耐力。

四、结论

1.力量素质是运动中的重要素质,对其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力量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其他素质水平。

2.根据人体生理结构特征及用力性质,增加肌肉横断面积,改善肌肉的协调能力。

篮球的耐力训练方法范文第2篇

摘 要 力量素质是人体各项运动的基础,同时也是篮球运动员最基本的素质和评价身体训练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根据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学的基本原则,筛选出合理可行的力量素质训练的方法,以期对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训练中的力量素质训练方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篮球运动员 力量素质 训练

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不仅是篮球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竞技篮球运动的后备资源,随着近年来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的蓬勃发展,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同时,部分优秀大学生篮球运动员通过选秀进入我国顶级篮球联赛CBA后,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竞技水平也备受关注。因此,本文就如何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训练、提高力量素质和身体对抗能力、提升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探析。

一、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理论基础

力量素质的界定。力量是素质是指人体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是一项独立的身体素质,在竞技体育项目中,它都占据着重要的成分。在篮球训练中,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同样毋庸置疑。篮球运动中的力量素质主要包括快速力量,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三种。篮球运动员最需要的是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而这两种力量素质的发展是以良好的最大力量素质为基础。

二、发展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的主要途径和训练方法

(一)发展最大力量的主要途径和训练方法

1.发展最大力量的途径:(1)加大肌肉的横断面积;(2)增加肌肉中磷酸肌酸的储备量,以加快ATP的合成速度;(3)提高肌肉与肌纤维之间的协调性;(4)改进和完善运动技巧。

2.结合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学的相关知识,发展最大力量的主要训练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1)重复训练法;(2)阶梯式极限用力法;(3)静力性练习法。

(二)发展快速力量的途径和训练方法

1.发展快速力量的途径:(1)提高最大力量;(2)缩短发挥出最大力量所需的时间。

2.快速力量中的爆发力对篮球运动员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提高篮球运动员的快速力量,是力量素质训练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常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训练:(1)减负荷练习;(2)先加后减负荷练习。

(三)发展力量耐力的主要途径和训练方法

1.发展力量耐力主要途径:发展力量耐力首先要根据篮球专项特点认真分析,进而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确定训练负荷的基本要求。

2.力量耐力是指肌肉进行长时间持续工作的能力,其不仅依靠力量的发展,同时需要依靠血液系统、呼吸系统的机能的改善和有氧代谢能力的提高,以满足长时间工作的肌肉所需要的氧气和能源的供给。根据力量耐力的生理特点,我们主要用以下方法进行训练:(1)持续训练法;(2)间歇训练法;(3)循环训练法;(4)重复训练法。

三、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一)发展下肢力量训练的具体方法

篮球运动员最重要的能力是良好的弹跳力。弹跳力对于防守、抢篮板球、跳投、补篮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向上的弹跳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臀部、大腿的股四头肌及股后肌群、腰腹部的力量。通常,运动员这些部位的肌肉力量强大,其弹跳力就好。1.原地连续跳。2.肩负杠铃做深蹲。3.肩负杠铃做半蹲跳。

(二)发展腰腹力量训练的方法

1.两头起。2.俯卧挺身起。3.仰卧起坐。

(三)手指、手腕、手臂肌群力量训练的方法

手指、手腕、手臂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直接关系到传接球和投篮技术的好坏。因此篮球训练中必须重视对手指、手腕、手臂的力量训练,而且应安排专门的练习来发展手指、手腕、手臂肌肉群的力量和灵活性。1.俯卧撑地面并双手拍掌。2.正握轻杠铃,作翻腕练习。3.抓接实心球,手指和掌心向下抓住实心球,在屈肘上提球的过程中松手,在实心球下落时,由另一手抓接住球。此练习可以很好的发展手指力量和手腕力量。

(四)提高身体对抗能力训练的方法

1.少打多的练习方法。在训练中安排以少打多,以弱打强、以弱打强的训练内容,设置训练障碍,增加对抗强度。2.辅助阻力的练习方法。在各种基本技术训练中人为地制造阻力,使运动员在身体对抗的情况下完成技术动作。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力量素质训练对篮球运动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训练,而且对篮球比赛的影响作用也是比较大的。力量素质不仅是发展速度、弹跳力等素质的基础,而且直接影响一个篮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的发挥。良好的力量素质不仅可以带动其他各方面素质的发展,而且在对抗激烈的比赛中可以更好的发挥正确的技战术动作,不论在进攻和防守时,给予对手施加强大的压力。可以说,力量素质处于当今篮球运动员各项素质的首要地位。

(二)建议

1.力量训练中,应兼顾身体各个部位的力量训练,不能只发展局部力量。力量训练应采用大肌肉群为主,小肌肉群为辅的练习方法,全面发展身体各个部位的力量。

2.篮球力量训练方法多样,形式各异。在实际训练中,应根据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年龄、性别、身体类型和体质的不同,因材施教。

3.篮球专项力量素质的训练应与篮球技战术相结合,进行有球和无球的力量训练。同时根据运动员的完成情况和力量发展水平,及时调整力量素质的训练计划,以达到科学训练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篮球的耐力训练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篮球 前锋 体能 训练 手段与方法

The practical training tactics and methods of the basketball athletes’physical

Abstract:With the quick development of modern basketball,the attack-defense and antagonism become more and more intense,so the basketball athletes’physical are highlight in basketball matches.As the core of fast break and rebounds,the physical of forwards/strikers have direct relation with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basketball technologies and strategies.Taking scientific training as the guiding ideology,taking exercise physiology and athletic training theory as basis,considering each basketball athlete’s function and the feature of basketball technologies and strategies,the author proposed the practical training tactics and methods of the basketball athletes’physical in order to offer useful references to participants.

Key words:Basketball;Forward;Physical;Training;Tactics and methods

随着现代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篮球比赛已不是单一的技术与战术的角逐,而是技、战术、体能、智能与心理状态等各方面素质的综合较量。在高水平篮球比赛中,运动员除了具备高超的技术和熟练默契的战术配合以外,尤其需要良好的体能作保证,才能在身体接触频繁、对抗激烈的篮球比赛中取得主动。体能是构成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核心因素之一,也是运动员发挥技、战术水平的前提和基础,篮球前锋的体能突出表现在力量、快速力量(爆发力)和快速奔跑(速度素质)能力上。体能可直接决定与影响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发挥与运用,它是篮球运动竞争能力强弱与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

本文以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学原理为依据,结合篮球运动的分工职责与技战术特点,参考国内外篮球身体训练文献,提出篮球项目前锋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在篮球运动飞速发展的今天,重视和加强篮球项目前锋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高其机体机能水平,对迅速提高篮球运动技、战术水平和运动成绩非常重要。

1、篮球项目前锋运动员的技术特点

篮球项目前锋运动员是全队快攻的加速器和前场篮板球的重要争夺者,同时,也是最主要的得分手。前锋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最多的是跑、疾跑和跳、急停、转身、跨步等动作;其次是频繁的身体接触与对抗;另外,还需完成传接球、运球、投篮、抢篮板球等技术动作,这都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体能来保证。

2、体能的涵义

体能是指人类进行各项体育活动而应具有的相应的走、跑、跳、掷等基本能力及极限能力。

体能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等基本身体素质与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如走、跑、跳、投掷、攀登、爬越和支撑等)两部分构成。

3、体能训练的释义

体能训练即机体基本运动能力的训练,体能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体能训练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从运动训练的层面上来说,体能训练并不等同于身体素质训练。体能训练包括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个方面的训练,其中以身体素质训练为主。通过训练使一些潜在的能力被发掘出来,从而表现出更强的综合运动能力。

4、篮球项目前锋运动员体能训练

篮球运动员的体能包括身体素质(力量素质、弹跳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耐力素质和柔韧素质)和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跑、跳、投等)。篮球前锋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且必须具备的体能,主要体现在身体素质方面,包括力量素质、弹跳素质、速度素质和灵敏素质。

4.1力量素质及其训练方法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或身体某部分肌肉在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分为最大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力量素质是其他各种素质基础,也是篮球比赛中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要想在比赛和训练中争取主动,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力量素质和爆发力。

发展力量素质一般采用负重抗阻力练习,篮球项目前锋运动员主要以12RM内的负重训练提高力量,组数一般为4组,组间休息3―5分钟,这种训练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逐渐加大刺激以达到力量增长的目的。

另外一种前锋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是肌肉加压法,这种力量训练方法首先对肌肉施加外部压力,然后用本人最大力量40%的低强度训练力量,其效果并不低于80%强度的训练,同样可引起肌肉横断面积的增大,肌肉力量的明显增加。其优点是可以有效地预防运动中肌肉微细损伤,加速肌体的恢复过程。

4.2弹跳素质及其训练方法

弹跳素质是指通过下肢和身体某部分肌肉在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弹跳素质训练一般常用的方法是跳深和单足跳,在训练时,应根据技、战术需要。不同位置的队员采取的训练方法应加以区别,前锋队员更多的是单脚起跳、单脚支撑,所以跳跃练习以单脚为主,在练习单脚或双脚跳跃过程中,还可直接跳起接球投篮、跳起抢篮板球、跳起盖帽、跳起抢断等。

4.3速度素质及其训练方法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或人体某部位快速运动的能力,也就是人体或人体某一部位快速作出运动反应,快速完成动作、快速移动的能力。

速度素质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发展速度素质常用的方法是重复训练法;短距离速度耐力训练采用“递进负荷”训练,即负荷量恒定、间歇时间固定、负荷强度逐渐增加的训练方法。

4.4灵敏素质及其训练方法

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部环境的能力。发展灵敏素质主要采用变换训练法。常用的训练多数是在篮球场上进行的,如各种变向跑、变速跑、转身、防守和摆脱防守等。

5、结论

5.1 篮球前锋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必须与篮球技、战术紧密结合,针对篮球运动的用力特点,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合理发展身体各部位的力量以及速度素质,使身体素质的发展符合篮球技、战术和比赛节奏的需要。

5.2 身体素质训练应该具有针对性,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5.3 力量素质、弹跳素质、速度素质应安排在运动员兴奋性高、训练课的前半部分进行.每周至少有两次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以保证获得的身体能力在更高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5.4 篮球项目前锋运动员的弹跳训练还要与球结合进行,以提高起跳时的判断时机;或者在对抗的条件下训练,提高身体在空中的对抗能力与滞空能力。

5.5 在现代运动训练中,体能训练是其他各项训练的基础。体能训练的具体作用体现在促进身体健康、充分发展身体素质、保证有机体适应大负荷训练和比赛的需要、有利于掌握复杂先进的技术和战术、创造优异成绩,延长运动寿命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182-191.

[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86.

[3]王树金等.对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探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1):86~88.

篮球的耐力训练方法范文第4篇

摘 要:对改进组和对照组的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分别采用改进和传统的体能训练方式进行3个月的体能训练,并对其生化指标进行监控,同时对其进行体能测试。从测试结果看,改进后的体能训练方式对于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有氧耐力,速度耐力和力量的效果要好于传统的体能训练方式。

关键词:青少年篮球;体能训练;有氧能力;速度耐力;力量

中图分类号:G80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12-1662-02

On the Biochemical Monitor of Physical Training of Junior Basketball Players

ZHOU Hailan

(Zunyi Normal College, Zunyi 653002, Guizhou China)

Abstract:Junior basketball players in improve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re trained respectively in improved and traditional way of physical training for 3 months. Their biochemical indexes are monitored and they receive physical condition test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result of test, the improved way can improve the players' aerobic capacity, speed endurance and strength more than the traditional way.

Key words: juniors' basketball; physical training; aerobic capacity, speed endurance; strength

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协调五部分训练,各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对运动能力影响有较大的影响[1]。

本研究利用改进国家体育总局篮管中心给出的体能训练与青少年篮球训练中常用的训练方法进行对比研究,从中找出适合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法。为基层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少年体校的20名男子篮球运动员,随机分为两组。基本情况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训练方法

训练改进组运动员在15 min内完成3 200 m跑发展有氧耐力;以变距折返跑发展速度耐力,具体安排为5-10-15递增的方式进行3组×4次;采用腰腹肌(1 min屈体仰卧起坐)、下肢力(三级蛙跳)为主,扛杠铃下蹲为辅发展力量。对照组运动员仍然采用低强度的长跑发展有氧耐力;以10 m的等距折返跑发展速度耐力。并以杠铃负重为手段发展力量。以这两种方法分别进行为期3个月的体能训练。

1.2.2 测试方法

在训练结束后分别进行3 200 m跑、变距折返跑(5-10-15 m递增,进行3组)、腰腹肌1 min屈体仰卧起坐、下肢力(三级蛙跳)进行测试。并在训练结束后即刻测试心率、血乳酸、CK等生化指标进行监控。测试运动员在训练进行前后的血红蛋白值,监控有氧能力的变化。

1.2.3 数理统计法

将所有实验的有效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组间T检验,p

2 结 果

2.1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结果 两组运动员的Hb值经过3个月的体能训练均显著性提高,RBC值业较训练前有一定幅度的增加,但没有显著性(表2)。两组之间相比较,运动员的Hb和RBC值接近。

m表示训练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

2.2 3 200 m跑测试结果 改进组运动员在完成3 200 m跑测试成绩较对照组提高,运动后即刻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3)。运动后即刻血乳酸值改进组低于对照组。

2.3 变距折返跑测试结果 改进组运动员完成变距折返跑的成绩、运动后即刻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4)。改进组血乳酸值低于对照组。

2.4 力量测试结果 改进组运动员在进行力量测试时躯体侧卧和三级蛙跳的成绩好于对照组,特别是三级蛙跳的成绩显著好于对照组(表5)。两组运动员在运动后次日晨的CK值均显著低于运动结束后。改进组运动员次日晨的CK显著性低于对照组。

3 讨 论

3.1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结果的讨论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两项指标反映机体的运氧能力。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篮球运动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值越高运动员的有氧能力越高[2]。通过本研究的结果(表2),两种训练方法对于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运氧水平提高,也反映出运动员的身体状态是较好的。但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值升高并不一定表示运动时的有氧能力提高,因为运动时的有氧能力是在一定强度下发挥作用的。

3.2 3 200 m跑测试结果的讨论

从本文的研究结果看,采用改进训练方法后运动员进行3 200 m跑测试的成绩与血乳酸值低于对照组。运动后的心率显著低于采用普通训练方法的运动员。分析原因,3 200 m跑是篮管中心的对篮球运动员进行耐力测试的方法,篮球是在较高运动强度下进行对抗的运动项目,因此其应发展运动员在一定强度下的有氧能力。因此,采用规定时间内完成3 200 m跑就使得运动员的有氧训练的强度提高,使得心脏的功能增强,从而使得改进组运动员在进行定量运动时心率下降,这是有氧能力提高的表现。

血乳酸值改进组也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目前常用的训练方法是低强度的长跑训练,与比赛中要求的高强度下的有氧耐力存在一定的差距[3]。研究表明有氧范围成绩提高,血乳酸观察值不变或下降是有氧能力提高的表现[4]。研究表明,V•O2max可能无法有效评价篮球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5]。改进组运动员采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3 200 m跑的训练方式发展有氧耐力正是提高运动员在发展有氧时的运动强度,更接近于项目本身的要求。正是因为在一定强度下有氧能力的增强,从而使得改进组运动员在完成3 200 m定量测试时运动后即刻的血乳酸值低于对照组,这正是一定强度下有氧能力提高的体现。

通过以上分析表明采用3 200 m跑进行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有氧能力的训练与测试都是很好的一个途径。

3.3 变距折返跑测试结果的讨论

篮球是以冲刺、拼抢篮板、快速起动、全力滑步等极量运动强度动作为主导[6]。因此在比赛中对于跑动速度的提高和保持要求很高。变距折返跑测试的就是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改进组运动员在平时训练就采用5-10-15 m递增的方式进行折返跑训练,而对照组则依然采用跑距不变的方式进行折返跑练习。从变距折返跑的测试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改进组运动员的成绩要显著性好于对照组运动员,同时运动后即刻的心率也低于对照组。

分析原因这主要一方面是改进组运动员平时训练中就采用变距折返跑的形式训练运动员,这较普通训练更接近于真实的比赛情况;另一方面,本研究采用的变距折返跑距离短,主要测试队员的跑动速度,为了获得更高的跑动速度运动员的磷酸原供能能力应提高。因此改进组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可能与机体的磷酸原供能能力得到提高有关,而血乳酸值的下降也证明了磷酸原供能能力的增强,减少了糖酵解的供能比例,从而使得运动员在完成折返跑时的速度提高,完成时间缩短且血乳酸值降低。

3.4 力量测试结果的讨论

力量测试采用1 min躯体侧卧和三级蛙跳两项分别测试运动员的腰腹和下肢力量。改进组运动员的测试成绩要好于对照组运动员。分析原因,改进组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以非杠铃训练为主,加入了躯体侧卧和蛙跳等非负重的力量训练方式。一方面这样训练更接近篮球运动的实际,也使得训练涉及腰腹、下肢,变得更加全面;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肌肉中的肌纤维成份少于成年人,因此肌肉力量有限,以非负重的方式训练可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保证青少年肌力的健康发展。而这一点从运动结束后即刻和次日晨的CK值的结果中也得到了验证。研究表明,定期检查运动员的血清CK活性,将CK的活性变化作为制定训练计划的科学依据,使教练员及时掌握运动员训练量的适应情况和身体机能状态,减少运动损伤[7]。对照组运动员的CK值均高于改进组运动员,说明传统的力量训练方式对于肌肉的破坏较大。虽然也有一定的训练效果,但是不利于青少年肌肉的正常发育,对以后的训练是一种阻碍。

4 结 论

1) 改进的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式与普通方式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影响类似。

2) 采用规定时间的3 200 m跑和变距折返跑发展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和速度耐力要好于采用低强度的长跑和定距折返跑。

3) 采用腰腹肌1 min屈体仰卧起坐、三级蛙跳为主,杠铃下蹲为辅发展青少年篮球力量较以杠铃负重的形式好且对青少年运动员肌肉的损害小,利于青少年篮球运动员采用。

参考文献:

[1]巩庆波,胡宗媛.浅析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创新[J].体育世界•学术,2007(2):58-59.

[2] 郑小萍,陈灵芝.大负荷训练对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2(2):120-122.

[3] 白素丽,宋旭峰. 论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J].体育学刊,2003(2):8.

[4] 黄峰.篮球运动中运动性疲劳的生理生化特点及恢复手段[J].体育科技,2005,26(3): 45-47.

[5] 陈文聪,赖爱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供能特点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7,29(6): 127-129.

篮球的耐力训练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篮球运动 运动素质敏感期 一般体能训练 专项体能训练

篮球运动是一项高强度、多间歇、持续时间长的项目。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的跑动、变向、急停、投篮表现为间断性、多向性和多元性,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体能。

体能是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功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体能是运动员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体能训练的目的是根据项目竞赛的需要,提高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改善运动员的机能状况,使运动员的身体形态适合特定运动项目的要求,确保运动员的体能状况适应比赛中战术活动的进行与技术水准的发挥,同时保障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掌握新的技术,并将已经获得的素质在运动竞赛中充分发挥出来。

运动员体能水平是通过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灵敏、柔韧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体能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先天的体能是通过遗传获得,后天的体能则是经过有效的体能训练而获得,适宜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将促进体能的发展。

篮球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前提条件,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身体保证,是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延长运动寿命的物质保障。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应以未来高水平专项竞技的需要为导向,为专项高水平竞技阶段的训练和比赛打下良好的基础,将早期的基础阶段的训练与优秀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1.目前在我国基层青少年篮球运动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1.1思想重视不够

在我国基层青少年篮球运动体能训练思想重视不够表现在教练员配置、体能训练与战术训练的替代和青少年篮球训练理论研究三个方面。

基层篮球教练员的配置结果显示,业余运动学校很少有专门的体能教练和体能训练教练员研究小组。

调查发现,90%的篮球教练员认为体能训练非常重要,但是在实际的训练中经常以战术训练代替技术训练,认为体能训练在战术训练中实施就可以,实际上这仅仅解决了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的问题,而基础的力量训练不够,将影响到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和整体的水平。

在理论研究方面,基层的教练员缺乏针对青少年体能训练的专门研究,尤其是在篮球的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的研究理论严重缺乏。缺乏长期跟踪和系统的理论研究;缺乏系统完善的青少年篮球运动的理论研究体系。基层青少年篮球体能训练大多处于自然阶段和经验训练的阶段,缺乏科学系统性。

1.2理论研究缺乏

在日常训练中必须根据篮球运动的专项规律,结合青少年生长发育阶段的生理和身体形态特征开展体能训练。

篮球运动具有集体性、对抗性、转换性、动态性、统一性规律,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的高负荷强度。运动员跑动的距离时长时短,跑的速度时快时慢,在激烈的高强度的身体对抗中实现各种技术和战术的配合,导致运动负荷强度起伏变化,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时的心率都在200次/min,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非常高。

一般来说篮球运动员成熟较晚,但是运动寿命较长。青少年篮球训练分两个阶段:(1)预备训练阶段(7~11岁);(2)基础训练阶段(13~18岁)。

预备训练阶段以一般体能训练为主,全面发展运动员的一般身体运动素质,提高运动员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使运动员身体各个部位得到均衡的发展,为提高专项运动所需的身体能力打基础,主要发展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灵敏性、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

基础训练阶段包括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随着训练的深入和时间的发展,逐渐增加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具体的比例要因时、因项、因人而异。

青少年主要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1)绝对力量的发展特点是7~9岁为力量发展的第一个阶段,10~13岁是快速增长期。(2)速度力量的发展特点是男女在7~13岁速度力量增长都很快。13岁后,男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16~17岁时增长的速度下降。速度力量的发展与最大力量的发展相比,速度力量发展要快些和早些。(3)力量耐力男子从7~17岁的发展是直线上升,女孩15岁前是持续上升的,之后开始停止,甚至下降。(4)反应速度的发展特点6~12岁是快速增长期,在12岁时反应速度到达第一个高峰点。在性发育阶段,反应速度减慢。20岁左右出现第二个高峰点。(5)步频的发展特点,男孩在8~12岁、女孩在9-12岁增长最快。(6)耐力素质的发展特点男孩在10岁时首次出现快速提高,13岁再次出现快速提高,16岁耐力有最本质的提高。女孩在9岁首次出现快速提高,12岁再次提高,15~16岁耐力水平下降最大,16岁后下降速度减慢。(7)协调能力的发展特点,青少年在6~9岁是发展一般协调能力敏感期,9~14岁是发展专门协调能力的敏感期。

1.3体能训练概念模糊

1.3.1对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的概念认识模糊

一般体能训练是采用多种多样的非专项的身体训练,增进运动员身体健康,提高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促进运动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为发展专项素质打好基础。专项体能训练是采用专项技术动作,或者在动作结构和用力形式上与专项动作生物力学特征相近似的身体练习。

1.3.2安排体能训练的比例不合理

体能训练应与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应根据项目、训练阶段、训练任务的不同合理地安排体能训练。

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要因时、因项、因人而异。根据训练周期原则,在多年训练、年度训练、周训练计划中,随着训练的深入和时间的发展,逐渐增加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通过篮球运动素质专门的练习同篮球运动所特有的运动性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的表现形式结合起来,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和技术动作的要求加强感受器与运动器官的效应器一致性的训练,提高专项运动的成绩。

1.3.3错误的运用技战术训练取代体能训练

基层的教练员经常错误地认为,解决好在有限的训练时间和运动员有限的体力范围内,安排各种训练内容的难度,运用篮球运动的技战术训练取代体能训练。首先,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运动素质基础薄弱的运动员容易出现运动损伤,最终达到事倍功半的训练效果。其次,在青少年发育阶段,各种身体素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快速增长期存在差异,运用篮球运动的技战术训练取代体能训练,容易错过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专项运动素质无法得到相应的发展,影响竞技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和竞技水平的提高。再次,缺乏良好的体能素质,不仅严重影响运动技战术的学习,更会缩短日后成为高水平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的保持时间和运动寿命。最后,青少年阶段是心肺功能发育的重要时期,采用一般体能训练结合少量的专项体能训练发展心血管,呼吸系统功能,提高对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的适应能力。

1.4训练方法和手段简单化

根据“生物适应”理论,结合青少年阶段生长发育的生理和身体形态特征,只有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合理地安排训练的次数、持续时间与间歇和负荷强度,才能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运动训练负荷的本质是运动员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长期过于简单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会导致机体运动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敏感性,神经-肌肉兴奋传递速度下降,运动器官耐受力减弱,训练定向发展的效果不明显,事倍功半。

在日常力量训练中过于依赖杠铃,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单一,训练的气氛枯燥;速度训练经常采用较单一的训练方法,如:长期在篮球场上的折返跑和田径场的重复跑等,缺乏采用灵活多样的持续、间歇、重复、变换和法特莱克跑有机组合的训练方法。

1.5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和科学的评价体系

感觉和经验是基层篮球教练员体能训练的监控手段和评价最常用的方法。体能训练的运动负荷的强度和量的控制,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测量的数据)和仪器,很难准确把握在体能训练过程中疲劳调整和超量恢复的时机,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由于缺乏对体能训练长期系统的测量数据,基层篮球教练员很少采用对运动员自身素质发展的纵向比较进行评价体能训练的效果。体能训练的评价主要是教练员凭借直接和间接的经验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的表面和即刻反应,与同日历年龄的队员进行横向的单一性比较。

2.改善青少年篮球体能训练的对策

2.1树立高度重视体能训练的指导思想,篮球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前提条件,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身体保证,是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延长运动寿命的物质保障。

2.2通过各种途径的培训学习,丰富基层教练员的运动训练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的体能训练理论指导运动实践,在运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归纳和升华理论。

2.3正确把握篮球运动的竞技规律,结合青少年阶段生长发育的生理和身体形态特征开展体能训练。

2.4明确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任务,根据篮球运动训练的规律、任务、阶段、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合理安排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使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心理训练有机衔接。

2.5利用现代的科学仪器、各种生理指标和技术数据监控体能训练过程,合理的安排体能训练的运动负荷;运用多种技术诊断方法和手段,评价体能训练的效果。

2.6完善体能训练体系,设置篮球体能训练的专职教练或篮球体能训练研究小组,长期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能训练研究。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王保成.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院学报,2002.

[5]王保成.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水平的基本理论和内容[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

[6]李颖川.球类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构成因素及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原则[J].中国体育科技,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