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抽象美术作品的特点

抽象美术作品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抽象美术作品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抽象美术作品的特点

抽象美术作品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抽象美术;艺术观念;美术教学

在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抽象美术作品。学生在欣赏这些抽象美术作品时,总是以像与不像来评判,或者说看不懂,难以理解和接受。故而抽象美术一直是高中美术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最感莫名其妙,又最需要解惑的问题,也是大家争议较大的课程内容。下面谈一谈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的抽象画教学。

1.审美观念的转变

要了解和认识抽象美术,首先就应转变审美观念。因为作为现代艺术中的抽象画和西方的传统艺术相比较,其在观念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表现在:l、艺术家从以前的表现客观现实世界走向主观精神;2、放弃了传统的统一的美的标准;3、传统的艺术十分注重艺术的认识和教育功能,而现代艺术强调艺术的审美功能;4、现代艺术的价值在于发现和创造,而不是继承传统的内容和技巧。抽象艺术是艺术家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艺术表现手段、艺术语言等各个领域中探索和创造的结果。它是以纯抽象的语言表现精神及形式意味的美术,而这种纯抽象的美术对于高中生来说往往难以理解和接受,因为传统的艺术观念再加上长久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生在欣赏抽象美术作品时,仍然用是否同客观对象相似及作品是否优美为标准加以判断,所以会有疑惑不解之感。对于抽象美术作品,学生要了解传统艺术与现代抽象艺术在创作观念上的转变,使自己在欣赏这些抽象美术作品时也转变自己固有的传统审美观,站在现代艺术的立场和标准上来看抽象的艺术,以全面认识和理解抽象美术。

2.抽象美术的特点

欣赏抽象美术作品时,除了要抛弃传统的艺术观念外,还要让学生注意把握其主要特点。

2.1形象的抽象性。

抽象美术作品是艺术家对生活中的视觉经验的某种感受予以抽象的心理的一种表现。它以纯粹的点、线、面、形、色等构成画面内容含蓄,形象抽象,给欣赏者的感受是一种朦胧的印象。所以学生在欣赏抽象艺术时不要以像与不像来评价,要尽量根据作品运用主观感受来调动自己的情绪,而不要刻意去辨认画家究竟画的是什么。

2.2画面有强烈的动感。

许多抽象的绘画,以强烈的笔触,奔放的色彩来刺激人的视觉,动感强烈。例如:康定斯基的作品,以点、线、形、色依情绪随意作画,挥洒自如,使人产生运动、奔放、热烈不安等情绪感受。如产生某种情绪,获得某种狂热、高亢等视觉感受就是看懂了这类绘画,也称为热抽象绘画。属于冷抽象的欧普艺术以形的有规律的变化产生出奇异的流动、变幻的感觉。这些动感很强的抽象艺术是传统的具象绘画无法比拟的。

2.3趋向音乐性。

抽象画家利用色彩与声音产生的联觉,将点、线、形、色构成无标题的音乐,直接作用于欣赏者,使观者在看抽象画时,在心理上引起某种难以言传的情绪。如蒙德里安的作品《红、蓝、黄构图》。画面用直线分割成不同的方形,再填上原色,并以黑直线将它们分开。画面显得和谐而有变化,如同一首音节长短起伏,但却有自己主旋律的歌。

2.4意蕴的含混性。

抽象绘画以点、线、面等符号元素组成不明确的物象,其含义也是不明确的,欣赏者从中获得的感受是千差万别的。它排除了具体的物象,其内涵不可能像具象绘画那样表现艺术家对所描绘的事物的认识、态度和评价,只是用抽象的手法表现艺术家的某种情感或追求不带任何主观色彩的“绝对抽象”。

3.教学方法设计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抽象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加深对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的理解,在教学中,笔者采取了如下一些方法:

3.1图案肌理的制作方法。

高中学生理解能力强,再加上不需要写实绘画那样有严格的技艺,因而,可让他们动手制作抽象画。在制作中去体会抽象画所带来的乐趣。如:让学生在板面(如玻璃、塑料板、纸板)上,用水粉、油墨等颜料随意涂画,色彩要饱满,水色要淋漓,以此构成丰富而微妙、自然的肌理效果,然后根据画面效果命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充分发挥色彩的丰富性、表现性,而不是具体事物的真实性。这种让学生动手创作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抽象画的理解,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抽象美术作品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抽象美术;艺术观念;美术教学

在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抽象美术作品。学生在欣赏这些抽象美术作品时,总是以像与不像来评判,或者说看不懂,难以理解和接受。故而抽象美术一直是高中美术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最感莫名其妙,又最需要解惑的问题,也是大家争议较大的课程内容。下面谈一谈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的抽象画教学。

1.审美观念的转变

要了解和认识抽象美术,首先就应转变审美观念。因为作为现代艺术中的抽象画和西方的传统艺术相比较,其在观念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表现在:l、艺术家从以前的表现客观现实世界走向主观精神;2、放弃了传统的统一的美的标准;3、传统的艺术十分注重艺术的认识和教育功能,而现代艺术强调艺术的审美功能;4、现代艺术的价值在于发现和创造,而不是继承传统的内容和技巧。抽象艺术是艺术家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艺术表现手段、艺术语言等各个领域中探索和创造的结果。它是以纯抽象的语言表现精神及形式意味的美术,而这种纯抽象的美术对于高中生来说往往难以理解和接受,因为传统的艺术观念再加上长久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生在欣赏抽象美术作品时,仍然用是否同客观对象相似及作品是否优美为标准加以判断,所以会有疑惑不解之感。对于抽象美术作品,学生要了解传统艺术与现代抽象艺术在创作观念上的转变,使自己在欣赏这些抽象美术作品时也转变自己固有的传统审美观,站在现代艺术的立场和标准上来看抽象的艺术,以全面认识和理解抽象美术。

2.抽象美术的特点

欣赏抽象美术作品时,除了要抛弃传统的艺术观念外,还要让学生注意把握其主要特点。

2.1形象的抽象性。

抽象美术作品是艺术家对生活中的视觉经验的某种感受予以抽象的心理的一种表现。它以纯粹的点、线、面、形、色等构成画面内容含蓄,形象抽象,给欣赏者的感受是一种朦胧的印象。所以学生在欣赏抽象艺术时不要以像与不像来评价,要尽量根据作品运用主观感受来调动自己的情绪,而不要刻意去辨认画家究竟画的是什么。

2.2画面有强烈的动感。

许多抽象的绘画,以强烈的笔触,奔放的色彩来刺激人的视觉,动感强烈。例如:康定斯基的作品,以点、线、形、色依情绪随意作画,挥洒自如,使人产生运动、奔放、热烈不安等情绪感受。如产生某种情绪,获得某种狂热、高亢等视觉感受就是看懂了这类绘画,也称为热抽象绘画。属于冷抽象的欧普艺术以形的有规律的变化产生出奇异的流动、变幻的感觉。这些动感很强的抽象艺术是传统的具象绘画无法比拟的。

2.3趋向音乐性。

抽象画家利用色彩与声音产生的联觉,将点、线、形、色构成无标题的音乐,直接作用于欣赏者,使观者在看抽象画时,在心理上引起某种难以言传的情绪。如蒙德里安的作品《红、蓝、黄构图》。画面用直线分割成不同的方形,再填上原色,并以黑直线将它们分开。画面显得和谐而有变化,如同一首音节长短起伏,但却有自己主旋律的歌。

2.4意蕴的含混性。

抽象绘画以点、线、面等符号元素组成不明确的物象,其含义也是不明确的,欣赏者从中获得的感受是千差万别的。它排除了具体的物象,其内涵不可能像具象绘画那样表现艺术家对所描绘的事物的认识、态度和评价,只是用抽象的手法表现艺术家的某种情感或追求不带任何主观色彩的“绝对抽象”。

3.教学方法设计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抽象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加深对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的理解,在教学中,笔者采取了如下一些方法:

3.1图案肌理的制作方法。

高中学生理解能力强,再加上不需要写实绘画那样有严格的技艺,因而,可让他们动手制作抽象画。在制作中去体会抽象画所带来的乐趣。如:让学生在板面(如玻璃、塑料板、纸板)上,用水粉、油墨等颜料随意涂画,色彩要饱满,水色要淋漓,以此构成丰富而微妙、自然的肌理效果,然后根据画面效果命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充分发挥色彩的丰富性、表现性,而不是具体事物的真实性。这种让学生动手创作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抽象画的理解,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转贴于

3.2对比欣赏法。

在欣赏国外现代的抽象画时,许多学生会说看不懂,如果把中国的草书拿出来与之对比欣赏,就会发现部分学生虽然不认识其中的字,却能欣赏它的形式意味。中国的草书,特别是狂草,由于其语义的可识性程度降低,欣赏者更注重它的节奏变化及虚实浓淡的笔墨效果。实质上,抽象美术作品中夸张的线条和刺激的色彩与变幻莫测的中国草书是一致的,都是一种平面的抽象艺术,能给观者在视觉上引起某种情绪感受。抽象美术欣赏教学时,教师把两者对比起来欣赏,能起到解惑的作用。此时,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理解其中的形式意味。

3.3打散组合法。

抽象美术作品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美术欣赏 抽象艺术 艺术观念

在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抽象美术作品。学生在欣赏这些抽象美术作品时,总是以像与不像来评判,或者说看不懂,难以理解和接受。故而抽象美术一直是高中美术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最感莫名其妙,又最需要解惑的问题,也是大家争议较大的课程内容。下面谈一谈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的抽象画教学。

一、审美观念的转变

要了解和认识抽象美术,首先就应转变审美观念。因为作为现代艺术中的抽象画和西方的传统艺术相比较,其在观念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表现在:l、艺术家从以前的表现客观现实世界走向主观精神;2、放弃了传统的统一的美的标准;3、传统的艺术十分注重艺术的认识和教育功能,而现代艺术强调艺术的审美功能;4、现代艺术的价值在于发现和创造,而不是继承传统的内容和技巧。抽象艺术是艺术家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艺术表现手段、艺术语言等各个领域中探索和创造的结果。它是以纯抽象的语言表现精神及形式意味的美术,而这种纯抽象的美术对于高中生来说往往难以理解和接受,因为传统的艺术观念再加上长久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生在欣赏抽象美术作品时,仍然用是否同客观对象相似及作品是否优美为标准加以判断,所以会有疑惑不解之感。对于抽象美术作品,学生要了解传统艺术与现代抽象艺术在创作观念上的转变,使自己在欣赏这些抽象美术作品时也转变自己固有的传统审美观,站在现代艺术的立场和标准上来看抽象的艺术,以全面认识和理解抽象美术。

二、抽象美术的特点

欣赏抽象美术作品时,除了要抛弃传统的艺术观念外,还要让学生注意把握其主要特点。

1、形象的抽象性

抽象美术作品是艺术家对生活中的视觉经验的某种感受予以抽象的心理的一种表现。它以纯粹的点、线、面、形、色等构成画面内容含蓄,形象抽象,给欣赏者的感受是一种朦胧的印象。所以学生在欣赏抽象艺术时不要以像与不像来评价,要尽量根据作品运用主观感受来调动自己的情绪,而不要刻意去辨认画家究竟画的是什么。

2、画面有强烈的动感

许多抽象的绘画,以强烈的笔触,奔放的色彩来刺激人的视觉,动感强烈。例如:康定斯基的作品,以点、线、形、色依情绪随意作画,挥洒自如,使人产生运动、奔放、热烈不安等情绪感受。如产生某种情绪,获得某种狂热、高亢等视觉感受就是看懂了这类绘画,也称为热抽象绘画。属于冷抽象的欧普艺术以形的有规律的变化产生出奇异的流动、变幻的感觉。这些动感很强的抽象艺术是传统的具象绘画无法比拟的。

3、趋向音乐性

抽象画家利用色彩与声音产生的联觉,将点、线、形、色构成无标题的音乐,直接作用于欣赏者,使观者在看抽象画时,在心理上引起某种难以言传的情绪。如蒙德里安的作品《红、蓝、黄构图》。画面用直线分割成不同的方形,再填上原色,并以黑直线将它们分开。画面显得和谐而有变化,如同一首音节长短起伏,但却有自己主旋律的歌。

4、意蕴的含混性

抽象绘画以点、线、面等符号元素组成不明确的物象,其含义也是不明确的,欣赏者从中获得的感受是千差万别的。它排除了具体的物象,其内涵不可能像具象绘画那样表现艺术家对所描绘的事物的认识、态度和评价,只是用抽象的手法表现艺术家的某种情感或追求不带任何主观色彩的“绝对抽象”。

三、教学方法设计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抽象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加深对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的理解,在教学中,笔者采取了如下一些方法:

1、图案肌理的制作方法

高中学生理解能力强,再加上不需要写实绘画那样有严格的技艺,因而,可让他们动手制作抽象画。在制作中去体会抽象画所带来的乐趣。如:让学生在板面(如玻璃、塑料板、纸板)上,用水粉、油墨等颜料随意涂画,色彩要饱满,水色要淋漓,以此构成丰富而微妙、自然的肌理效果,然后根据画面效果命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充分发挥色彩的丰富性、表现性,而不是具体事物的真实性。这种让学生动手创作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抽象画的理解,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对比欣赏法

在欣赏国外现代的抽象画时,许多学生会说看不懂,如果把中国的草书拿出来与之对比欣赏,就会发现部分学生虽然不认识其中的字,却能欣赏它的形式意味。中国的草书,特别是狂草,由于其语义的可识性程度降低,欣赏者更注重它的节奏变化及虚实浓淡的笔墨效果。实质上,抽象美术作品中夸张的线条和刺激的色彩与变幻莫测的中国草书是一致的,都是一种平面的抽象艺术,能给观者在视觉上引起某种情绪感受。抽象美术欣赏教学时,教师把两者对比起来欣赏,能起到解惑的作用。此时,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理解其中的形式意味。

3、打散组合法

抽象美术作品的特点范文第4篇

一、幼儿美术欣赏的作用

1.美术欣赏能增强幼儿的感知能力。

幼儿进行美术欣赏的基础是视觉,外界审美信息大部分是通过视觉为人们所接受,因而视觉是幼儿接受美的窗口。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冰雹雪雾、斗转星移飞禽走兽等,常常使幼儿沉寂于自得其乐,甚至是忘我之中,幼儿在敏锐的美术欣赏过程中,不仅增强了感知能力,而且感知了自然、社会与生活。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幼儿不仅可以用眼睛去看,还可用手去触摸,在多种感官同时参与下,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感受更为“立体”。通过美术欣赏教育,使幼儿沉浸于艺术之中,逐渐获得对敏锐事物的感知能力。

2.美术欣赏能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

梵高的“向日葵”使我们知道不同变化的黄色搭配,可以呈现五彩缤纷的金色秋天;徐悲鸿的“奔马”使我们认知到 “墨分五色” 的浓淡干湿焦,可以表现万马奔腾的壮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使我们了解了国画笔墨“皴擦点染”技法,可以充分展现北宋时代首都汴京风土人情。美术欣赏中色彩、明暗、构图、透视、解剖等美术造型要素、造型原理,使幼儿的想象能力得以拓展,提高了分析、认识、概括、推理、判断事物的能力,对幼儿认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3.美术欣赏能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指幼儿在审美的过程中对具体审美对象进行感受和表现的能力,它是在审美活动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是后天有意识的审美教育和无意识的审美熏陶的结果。深邃的达芬奇作品“蒙娜丽莎”,壮美的米开朗基雕塑“大卫”,活灵活现的齐白石的“虾”,蓬勃向上的莫奈“日出”,它们所具有的各种人类情感、思想,使审美观察者感受和体验到事物的审美特征,认识审美的要素、原理、规律,产生审美愉悦,增强了审美能力。

二、幼儿美术欣赏内容的选择

1.写实美术作品的选择。

写实美术作品的欣赏大多需要联系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并适合幼儿已有的生活和社会经验,对这类作品的欣赏不必苛求幼儿完全按照创作者的原意来理解,因为幼儿对作品的解释必然受到他们已有生活背景和经验的限制。在选择时要注意美术作品的基本要素,如线条、形状、色彩、质地及其情感表现性等,这些基本要素可以有效地迁移到对写实作品的欣赏上来。米勒的《拾穗者》、莱顿的《缠线》、魏斯的《克里斯蒂娜的世界》、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一些写实作品,幼儿是感兴趣的,也是完全可以欣赏的。

2.抽象美术作品的选择。

抽象美术作品放弃了具体的内容和情节,突出运用点、线、面、色块、构图等纯粹的绘画语言表现内心的感觉、情绪、节奏等抽象的内容,揭示了形式语言对人的知觉产生的影响。如波洛克的《会聚:第十号》、蒙德里安的《红、黄、绿构图》、马蒂斯的《蜗牛》、康定斯基的《抒情诗》、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等现代派艺术大师的抽象作品,让人们欣赏似乎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而幼儿倒是更喜欢和善于与抽象作品展开对话。其原因抽象作品主要是以线、形、色等形式间接地传达意义,幼儿天生具有对称、均衡、节奏、韵律等形式美感因素的生理基础。因为欣赏抽象作品不需要太多的知识经验,甚至完全是靠一种直觉,这恰好与幼儿期尚完好地保存着的人类的本能和直觉相一致。

3.幼儿美术作品的选择。

幼儿在进行美术创作时习惯于将自己已经认知到的事物尽量充分地表现在画面上,形成物体之间毫无遮掩、全面展现在画面上的一种造型现象。幼儿在绘画时不考虑对象前后左右、远近大小的关系、随意将物体的空间透视原理任意颠倒或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进行绘画表现的一种违反绘画造型透视规律的行为。幼儿的美术作品在表现技能上还十分粗糙、幼稚、或不完整,但它充满着天真烂漫、稚拙、单纯的情趣。幼儿美术作品中的线条不仅具有丰富的情感语言,而且有流畅飘逸,也有顿挫、方圆、刚柔、曲直、粗犷等特征。因而幼儿美术作品的选择应该考虑选择具有大胆、夸张、充满灵性与率真的作品为美术欣赏教学服务。

三、幼儿美术欣赏的策略

1.坚持审美性。

审美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高尚情感的具体体现。优秀美术作品是艺术家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将生活现象用美术造型的明暗、透视、解剖、色彩、线条、构图等审美语言,呈现给读者的自身审美感受和审美认识,以其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幼儿美术欣赏活动坚持审美性就是要坚持通过美术作品的具体内容、形式、表现手法与艺术特点,培养幼儿感受美的审美感知能力,理解美的审美理解能力,表现美的审美表现能力,判断美的审美判断能力,从而激发创造美的审美创造能力,最终提高审美能力。

2.提倡渐进性。

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一定的美术作品具有敏感期。就是说幼儿美术欣赏要遵循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与敏感期特点,渐进性地系统安排欣赏活动才能事半功倍。因而幼儿美术欣赏需要有不间断的、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并使幼儿积累起一定的美术认知经验,选择渐进性美术欣赏作品由近及远、由简及繁,由表及里的阶梯式安排欣赏活动,使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直接或间接,持续不断地开展,发挥幼儿美术欣赏教育的内涵功能,对幼儿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3.体现互动性

幼儿美术欣赏活动要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做到欣赏与观察相结合,欣赏与动脑相结合,欣赏与动手相结合,欣赏与动口相结合,使幼儿通过美术欣赏活动体验快乐,产生追求美的需求。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欣赏教育之前,自身应对美术作品所蕴涵的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进行合理的解释,理解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等形式美的原理,对艺术的形式有一定的理解与欣赏。幼儿在美术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运用边体验、边讨论的方式来进行。让幼儿自己充分的用语言、表情、体态来描绘自己的心情、感受和体验,再将这种感受表达在画面上,与同伴分享美术欣赏获得的审美快乐,有效地达到幼儿美术欣赏教育活动的教育目的。

总之,幼儿美术欣赏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开展美术欣赏活动可以扩展幼儿审美体验,培养幼儿审美能力,丰富情感体验,满足审美需求,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重视重视幼儿美术欣赏教育,科学地指导幼儿美术欣赏活动,逐步提高幼儿美术欣赏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玉东.幼儿美术欣赏与表现.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抽象美术作品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初中生;美术;鉴赏;素养

美术与美术鉴赏密不可分,初中生学习美术的目的有很大一部分也是为了提升美术鉴赏素养。美术鉴赏是一种能力,一种凌驾于美术基础之上的能力。美术鉴赏是一种态度,即要审美性的、尊重性的态度欣赏美术作品。在初中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学习美术知识,还要时刻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提高初中生的美术鉴赏素养,培养学生对待美术作品的正确态度。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现这一诉求具体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学习相关艺术知识,加强理论修养

想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离不开必要的艺术功底。这就好比,叫一个完全没有接触过美术的人去鉴赏一位大师的作品,是不会有什么心得体会的。因为这个人对艺术并没有完善的认知。初中生教育也是一样,只有打好艺术基础,才能够更好地进行美术作品鉴赏。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艺术鉴赏相关的知识,可以加强同学们的理论修养。

七年级有一部分中国古代书画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向同学们普及中国古代书画的知识。例如向同学们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相关知识:《清明上河图》总体上看,可分为田野、汴河、街市三个地方。情节连绵不断,迭起。图中街市,屋宇栉比,货摊沿街,人物众多,神态各异,人喧马嚣,车轿穿梭。这幅画通过对北宋都城汴梁繁荣的经济生活与民俗风物的描绘,歌颂了创造历史和社会财富的下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教师向同学们普及这些知识,既丰富了学生对中国古代书画的见识,又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打下了基础。在日常的初中美术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向同学们进行知识的普及。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相信同学们的理论修养会有所加强。

学习与鉴赏相关的美术知识,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基础步骤。基础的重要性想必不用做过多的解释,因为只有基础性的存在,才可能有发展鉴赏素养的潜力。因此,希望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向同学们普及相关美术鉴赏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使学生学习到如何鉴赏。

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培养鉴赏能力

鉴赏表象固然重要,但是对一件美术作品进行鉴赏,除了要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之外,还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联想这幅作品的内在深意。艺术作品在创作之前,作者一定展开了丰富多彩的想象,因此,想象是艺术创造的必然因素之一。在欣赏一幅美术作品时,首先要了解其创作背景、构造技巧,然后也是最关键的一部分,就是要试图揣摩作者的观念、思想。

九年级的教材中,有一课与故乡相关。教在进行授课之后,可以向同学们展示版画《江南仲夏――我的家乡》。关于这幅作品,作者是这样讲的:这里,再谈一下我1993年创作的套色木刻版画《江南仲夏》的过程。事情的起因是在1963年,那年是我外出多年后第一次回到浙江台州的老家,见到了亲人――年近八旬的母亲,也画下了多幅我特熟悉而又亲切的村舍和自然环境。在时隔二十八年后的1991年,我第二次回到浙江台州的家乡,原来的村舍早已被三层、五层楼的方盒子式的现代农村住宅所代替,公路也修起来了!童年时我家离东海岸的距离只有四、五华里,常去捉鱼捉蟹十分方便,而今几十年的地形自然变化,海岸线已大大外扩,在那新的海积平原上早已办起了大型的国营农场,真是沧海桑田啊!

因此,在欣赏时,要注意结合作者的切身经历,这幅画既画出了变化前家乡的静谧与安乐,也画出了变化后人们的快乐。结合想象,可以得知这一切虽然是歌颂一派生气勃勃的江南仲夏景象,但也透露出了现在作者对家乡和对童年的深深怀念。

三、发现作品独特个性,改善态度素养

在当下的绘画艺术之中,有着丰富的风格和流派,可谓是万紫千红,争奇斗艳。无论是水墨清山还是花鸟鱼虫,无论是抽象艺术还是多彩油画,每一幅作品都具备着自己独有的特色与个性。因此,在学习美术鉴赏时,不能追求统一性,对待每一个作品都要有全新的态度。艺术家匠心独运,思想活跃,也正是因为他们不一样的个性,才有了美术界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黑格尔曾经说过,一件美术作品存在着外在与内在两种因素。因此,我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首先要通过画面所表现的人物、场景、情节、色彩等元素感受和理解画家要表达的内容情感。但对于相对较为抽象的美术作品,就要对其抽象画面的象征性、代表性、暗示性和形式美进行欣赏,着重注意那些夸张的点、线、面。众所周知,毕加索是知名的抽象派艺术家,他的很多作品都被广为流传。《哭泣的女人》就是其中之一,在鉴赏这幅作品时,人物的眼睛、嘴唇、鼻子似乎杂乱无章,支离颠倒,具有常人难以理喻的特点。但就是这样一幅抽象的作品,利用粗放的颜色和劲利的笔触反映出一位极其悲伤的女人,悲凄的命运和感情。

因此,鉴赏美术作品一定要根据作品的特点和个性来进行,对每一个个性的作品都要保持尊重的态度,发现作品的特点,是美术鉴赏能力的一部分。

美术教育与鉴赏教育密不可分,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要适当加入一些鉴赏的元素。使同学们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也学习鉴赏,提高鉴赏素养。提高初中生的鉴赏能力,对学生的审美、艺术感知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希望教师和家长可以多多关注初中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律钦.关于高中美术鉴赏导入的探索与实践[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年07期

[2]张圆.美术鉴赏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J].长江丛刊2015年13期

[3]何丽红.浅析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创新策略[J].吉林教育2015年22期

[4]谭世刚.美术鉴赏教学中问题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5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