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素质自评报告

心理素质自评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素质自评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心理素质自评报告

心理素质自评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护生;实习前;焦虑;抑郁

焦虑是人类固有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在人们的生存及日常生活中起到了有益的作用,但它发展成为一种强烈的情绪状态时,则成为一种影响个人行动的障碍,不仅影响着学生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能力,还会给身心发育造成严重的危害,成为导致学业失败、拒绝上学、物质滥用、社会隔离等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1]。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的改革,医学类职业院校学生,尤其是即将倒临床实习的护生,他们要面对陌生的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执业资格考试和将来就业压力等多种因素,焦虑等情绪方面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来。现将对我校2010级三年制大专班的124名护生在实习前进行的焦虑心理状况调查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124人,均为贵阳护理职业学院2011级三年制大专班护生,于2013年6月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其中,男8人,女116人,年龄20~24岁。

1.2 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对调查对象的情绪状态进行量化评价,由同一老师使用同样的指导语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做出的评定是独立的,不受任何影响的自我评定。

2 结果

SAD(焦虑自评量表)平均分X=50.6,37人平均分高于50,占30%;有焦虑症状:15人呈中等度焦虑,占12%;22人呈轻度焦虑,占18%;无重度焦虑。SAS (抑郁自评量表) 平均分X=52.13,78人评分高于50,有抑郁情节,占63%;35人呈轻度抑郁,占28%;43人呈中度抑郁,占35%;无重度抑郁者。列表如下:

3 讨论

焦虑是个体发展、心理成长中的必然现象,适度的焦虑可能成为个体发展的动力,而持续严重的焦虑会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内分泌功能紊乱,必然阻碍其心理健康发展。在导致各种焦虑倾向的因素中,恶性精神刺激、家长不良性格、不和谐的家庭氛围、不良的人际关系、考试成绩不理想等对青少年的影响较大。这些来自各方面的不良刺激作用于个体,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出现心理障碍[2]。同时,已有研究表明,考试应激可使低焦虑者的自然杀伤细胞活动增强、高焦虑者的自然杀伤细胞活动减弱,而且,过度焦虑不仅会妨碍人智能的发挥,还会影响人的健康[3]。然而,放松时状态焦虑水平低,应激时状态焦虑水平高[4]。

大学生是心理障碍的高发群体,而护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将承载着救死扶伤的义务,来自社会的责任感、同学间的竞争、繁重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对专业认识不足和对未来发展担忧等因素,都会造成护生焦虑。

作为护理职业学院的一名护理专业教师,在护理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将专业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还要将职业道德及在实际工作可能会出现的突发事件的处置要点告知学生。在护生实习前我们还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加强护生的心理卫生基本知识教育,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情绪,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适应能力,尤其是实习前的自我调节十分重要;②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使护生们能够正确认识所学专业和自身发展前景;③帮助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自信心,勇敢面对人生的各种抉择,尤其要加强对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护生的关注;④加强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主体班会、团组织生活及社会实践活动,有意识培养护生的社会适应能力;⑤加强和学校医疗服务中心及心理咨询门诊的联系,让每个护生都能及时把心中的烦恼向老师和医生倾吐,及时得到心理疏导,以解除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

总之,学校和家长都应加强护生心理素质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帮助护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以积极的心态和方式面对学习、就业以及各种复杂人际关系等压力。

参考文献:

[1] 苏林雁.儿童焦虑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5):435-438.

[2] 陶国泰.独生子女的心理卫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1):38-41.

心理素质自评报告范文第2篇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

研究者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大多数的调查表明,高中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有很大的问题。如张秋菊利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 Health Test,(MHT)对河南省5个地区874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发现只有19.68%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好的,77.80%的学生处于中等焦虑水平,有2.52%的学生需要接受重点咨询 [1];汪颖利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湖北黄石地区500名高中生做了调查,发现有49.6%的高中生存在各种轻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0.8%的高中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2];顾建华等(2006年)同样使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张家港市5091名中学生进行了测查,发现14.28%的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 [3];张枫等(2006年)使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调查了无锡市1215名中学生,结果心理健康异常检出率达22.14% [4];刘红(2006年)用自编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问卷对贵州省81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问题的占9.29%~29.47% [5];侯振成等(2006年)对北京市1379名中学生进行SCL-90测试,结果发现有24.98%的中学生存在轻度不良反应,有6.73%的中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6]

但也有研究者认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没有什么问题。如吕若然等利用PHI对北京市不同类型中学生的调查显示,北京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正常,呈正态性分布,PHI量表各项得分的平均分均低于60分,只有少数学生存在心理偏差或心理障碍 [7];岳颂华等(2006年)利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广州地区1431名中学生做了调查,结果发现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 [8];叶苑等(2006年)采用SCL-90对西安市的92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在SCL-90量表的9个因子上平均分均低于3分,认为表明其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基本良好 [9];张岗英(2006年)运用SCL-90量表对西北地区农村545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存在一些轻微的心理健康问题,其心理健康水平总的来说是好的。[10] 还有研究者利用元分析的方法考察了这一问题,范会勇等认为,得出中学生心理问题不健康或严重的结论是来自比较的常模的不同,如果是以中学生常模为标准,则以往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学生心理并非不健康。[11]

不少研究表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男女生性别差异,女生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在侯振成等人(2006年)的研究中,女生组的SCL-90量表总分及总均分显著高于男生,在各因子上也是如此;张晓玲等(2004年)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调查了494名初二和高二学生,发现在恐怖倾向分量表上女生检出率比男生的高。[12]

但也有一些研究没有发现心理健康方面存在性别差异,甚至有研究指出了相反的结论,即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男生。刘万里(2005年)发现潍坊市青少年学生在10项心理症状及其总分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13];张静(2001年)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安庆地区420名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发现男女均无显著性差异。[14] 不过,李彩娜(2005年)的研究发现,在强迫、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四个因子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15];吕若然等(2004年)发现女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病态人格、疑心、脱离现实6个分量表中得分低于男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男生。

研究者们还研究了其他方面的差异,如牛晓丽(2007年)发现城市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农村学生 [16];吕若然等(2004年)发现北京私立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差于普通和重点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重点中学的学生又要差于普通中学的学生。

总的看起来,不同研究结果是有较大差异的。在高中生中,无论男女,无论年级,无论哪类学校,都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乃至心理障碍,但发生的比例有所不同,这应当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展开,各省(市)自治区都颁布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文件,制订了开展工作的规划,发达地区的高中大多建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了兼职或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

通过十多年的摸索,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丰富了很多,开展最多的形式有心理健康教育课、个别辅导、团体活动、专家讲座等。不少学校甚至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自己办学的特色,如浙江武义一中、浙江省诸暨市第二高级中学、辽宁实验中学,都摸索出了一些值得学习借鉴的做法。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的吴发科等人从管理的角度,将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教育内容与管理方式有机结合,探索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广东模式”,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17]

不少从事教育、心理方面研究的工作者也提出了诸多建议,如呼吁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通过政治课、体育课、语文课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建议广泛建立科学完善的心理档案制度。也有研究者提出要针对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现实需要来开展教育活动。

针对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研究者也提出了存在的诸多问题,首先,很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动机不是要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而是应付社会舆论要求,装点门面,或是为了考出好成绩。其次,受制于这些目的,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地位不高,处于边缘化的境地,表现为专职人员少,安排时间少,并且得不到保障,这些时间随时有被借用的情况。再次,学校教师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不强,一般只要学生的问题不影响到班级的教学,教师很少会主动联系心理教师。最后,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有了,但内容不一定好。对具体教育过程关注不多,评估工作开展不够,从各学校的宣传来看,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实际情况并不令人乐观。

三、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方法

已有研究表明,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多是采用问卷调查法,其中运用最多的包括以下几种: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王极盛编制)、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周步成修订)、心理健康测查表(Psychological Health Inventory,PHI)以及自编问卷等。其中,有60%的研究选用了SCL-90症状自评量表作为调查工具。

研究类型上,基本上所有的研究都采用了横断研究的类型,即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对某一个或几个不同年龄组的高中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研究,探讨高中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及规律。在测查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同时,不少研究也对相关原因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四、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不足

1.研究工具方面,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绝大多数是以问卷调查为主,鲜有访谈、观察和个案研究的报告

在研究报告中,很少有详细报告取样和施测等详细过程,问卷得到数据的真实性值得考虑。另外,研究者对高中生的单独调查还比较少,多是和初中生的调查结果混在一起,而我们知道,初中生和高中生在心理发展阶段上有很大的不同。

2.在量表的使用上,研究者普遍存在很大的误区

首先,量表只能测量它所能测量的东西,每个量表都有它特定的目的和适用条件,如SCL-90主要的功能在于发现心理不健康的人具体是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而不是区别健康与否 [18];MHT主要以焦虑为核心,那么一些不以焦虑为症状的问题就很难被发现,如人格障碍。单纯的以一个量表的分数来区分心理健康与否本身就是不恰当的。其次,不同的研究者由于认识不同,在划分健康水平的时候所持的标准不全相同,比如同样是用SCL-90做调查,有的研究者用总分大于160分作为筛选条件,有的按超过2个标准差来区分,有的研究者把因子得分>2作为有心理问题的一个标准,而有的研究者把因子得分>3作为筛选条件。相同的量表姑且如此,使用不同量表得出结果的差异可想而知。

3.大范围的比较研究和纵向研究很少

目前最常见的研究报告都是学校教师对自己学校学生的调查,大范围的比较研究还没有。范会勇利用元分析认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地域的差异。

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说“现在的孩子心理素质不好”,调查的结果也表明他们的心理素质确实越来越差。以SCL-90为例,均分越来越高,那么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不是在下降?这一问题需要科学的纵向的比较研究来解决。

4.教育效果的评估研究欠缺

现有心理健康状况有大量的数据资料,但健康教育的效果只有各学校工作总结式的汇报,唯一可见的公开发表的资料是武汉市第十四中学的课题组做的评估,但评估过程也很不严谨。开展和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有没有差异,在高中阶段何种形式的教育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形式比较好,还是团体辅导(活动)的形式好,等等,都还没有具体的研究。

5.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还没形成

尽管诸多学者、很多学校都提出了很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和做法,但这些方案不是太笼统,覆盖面太大,如吴发科等人设计的广东模式,针对的是整个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带有很大的个别性,如辽宁实验中学、山西太行中学的做法。对于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模式没有研究,对于一般普通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具体指导。

五、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努力方向

1.利用更丰富的研究手段

除了利用量表测查,可采用观察、访谈、个案和跨文化比较研究,以丰富对高中生的心理状态的特点和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同时,对常用量表要及时更新修订其常模,并且在量表的使用和解释时再谨慎一些。

2.加强具体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效果的比较研究

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炼总结出有效的并且易行的一般性的教育模式。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需要研究者进行长时间的教育研究,同时还应注意其研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综上所述,我们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的基础必须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真实存在,形同虚设的心理健康教育没办法研究,也不需要研究。随着高考制度的逐步改革,高校入学率的不断提高,高中阶段的升学压力在逐渐减小,希望在这样有利的环境中,学校和家长能真正意识到心理素质的好坏对于人生的成功与幸福的巨大作用,真正地在教育中有意识地把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而不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看做可有可无的、应急的举措。

【注:本研究得到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专项课题的资助,项目编号:GH-08017。】

(作者单位:运城学院,山西 运城,044000)

参考文献:

[1]张秋菊.河南省部分地区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5(3).

[2]汪颖.黄石市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职业时空,2007(21).

[3]顾建华,陆惠琴.张家港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5(1).

[4]张枫,刘毅梅,王洁等.无锡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4).

[5]刘红.贵州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3).

[6]侯振成,贾海涛,郭汲源.1397名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现况调查[J].中国民康医学,2006(17).

[7]吕若然,段佳丽.北京不同类型中学生心理及行为问题现状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4(9).

[8]岳颂华,张卫,黄红清,等.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3).

[9]叶苑,邹泓,李彩娜,等.青少年家庭功能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6).

[10]张岗英.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3).

[11]范会勇,张进辅.过去十年中学生SCL-90调查结果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2005(6).

[12]张晓玲,沈丽琴,董勇,等.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4).

[13]刘万里.潍坊市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5(11).

[14]张静.安庆地区高中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

[15]李彩娜,邹泓,杨晓莉.青少年的人格、师生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4).

[16]牛晓丽.银川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10).

心理素质自评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心理干预;老年冠心病;负性情绪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着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类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冠心病已经成为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紧张、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是老年冠心病普遍的不良心理表现,常合并多种存在,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临床上的应用,心理护理已经成为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减少疾病的复发率[2]。我院通过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3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76例,女56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72.8岁。其中心绞痛92例,心肌梗死28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1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均意识清楚,能自主回答问题,无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无脑外伤、脑梗死以及肿瘤等疾病,均知情同意。将两组患者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遵医嘱给予扩冠、降低心脏负荷、降低血液黏滞度及抗心律失常等治疗,除了使用硝酸酯类、血管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等,重点为患者进行心脏康复护理。

1.3心理护理干预

1.3.1一般心理护理详细的向患者介绍有关冠心病的知识,关心患者,耐心地回答患者的问题,与患者沟通的时候注意言语的技巧,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3.2个体心理指导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护理,鼓励患者将内心的感受说出来,耐心地聆听患者的主诉,尽量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建立自信心,针对焦虑、抑郁的患者应采取支持、疏导、帮助等措施,减轻与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

1.3.3集体心理治疗向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宣传材料,通过宣传栏等宣传疾病知识与心理放松的方法。每周为患者举行公休座谈会,让患者互相交流治疗经验。定期举行咨询会,让主治医生解答患者的疑问。邀请资深的院外医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普及防治疾病的知识[3]。

1.3.4社会支持治疗鼓励患者的家属及亲友多探视与陪伴患者,向其强调社会支持的重要性,减轻患者的孤独感,满足患者的爱与归属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的恢复。

1.3.5身心放松法指导患者进行慢节律的呼吸,消除杂念,稳定情绪,鼓励患者保持心境宁静,以分散注意力。如果患者同时存在疼痛,及时进行镇痛治疗,指导患者看报纸、电视,听音乐等。

1.4疗效诊断标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入院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进行比较,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

1.5统计学方法将所得的数据录入到SPSS15.0数据库中,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X2检验,当P

2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时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但实验组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

3讨论

冠心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可导致部分患者丧失劳动能力,严重者可威胁患者的生命,给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冠心病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其中以焦虑、抑郁最为常见,可单独存在或者合并在一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治疗效果[4]。我院通过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这就要求护士除了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业务水平、心理素质,还具有耐心、爱心、细心与同情心,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开导患者,将心理护理贯穿到整个护理过程中,帮助患者缓解负性情绪,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综上所述,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梅群超,刘菊.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临床护理,2009,1(5):337-339.

[2]琦,庞明,李维等.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病人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24(10B):2668-2669.

心理素质自评报告范文第4篇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新兵训炼前后心理和细胞免疫状况的影响。 方法  380名二炮新兵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新兵训练期3个月中,对心理干预组200名新兵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测量表(sas)、抑郁自测量表(sds),在新训开始和结束时,进行心理状态测定;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新兵新训前后t、b、nk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结果  训练结束时心理干预组新兵在scl-90中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等项的分值,sas 和sds 中的总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理干预组新兵cd3+、cd3+cd4+、淋巴细胞和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3+cd8+和cd3-cd5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适当的综合心理干预对提高新兵心理健康和免疫功能均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新兵;心理干预;细胞免疫功能

effects of multipl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mental state and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of the second artillery army soldiers.

xu ji-ping,wang xiao-hai,huang shao-bing,et al.

(institute of field medicine, changhai hospital,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p. r. china)

abstru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multipl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mental state and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of second artillery army soldiers. methods  the 380 newly recruited second artillery army soldier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consited of 180 soldiers and the control group consisted of 200 soldiers. multipl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were applied to soldier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for a period of 3 months. the emotional change of every soldiers was evaluated by usin symptom checklist-90 scale  (scl-90),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at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the intervention period. the percentage of t,b and nk cell subpopulation were assessed by flow cytomtry.  results  the scores of new recuited soldiers in intervention group measured with scl-90, sas,sds were low as 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percentage of cd3+、cd3+cd4+、cd4+/cd8+ in soldiers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multipl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are beneficial to the mental conditions and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of the second artillery army soldiers .

key words:  new recruit soldie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新兵入伍后为迅速完成其社会角色的转变,新兵训练期是重要的一个阶段。常规新兵入伍训练主要包括队列训练、军事训练、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为适应新时期军事斗争的需要,综合心理干预已逐渐纳入各部队新训工作中,我们针对第二炮兵部队的特点,在某部新训中观察了综合心理干预对新兵心理状况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在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第二炮兵某部新兵新训期间随机选取380名男性新兵,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战士在年龄、籍贯、文化程度、军事训练内容上均无显著性差异。所有入选对象经新兵体检均健康,并通过全军征兵心理测试,既往无精神病史。

1.2  方法

1.2.1  综合心理干预和心理状态评定  综合心理训练由第二军医大学野战内科研究所和新兵团联合组织及实施,心理干预组新兵在进行常规心理卫生教育和心理监测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军事医学心理学理论,根据二炮部队特点进行系统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包括战场模拟训练、合理冒险训练、自我认知训练、信念强化训练、情绪调控训练、团队拓展合作训练)等。新兵心理状态评定工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分别在新训开始前和结束时,由专业人员和兼职心理医师组织,以新兵连为单位,按照统一的测试程序,遵循对测试结果保密原则,要求自评者真实填写、独立完成测评,当场收卷,隐去姓名并进行统一编号,有效答卷回收率100%。

1.2.2  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  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新兵新训前后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3+cd4+(t辅助淋巴细胞)、cd3+cd8+(t抑制淋巴细胞)、cd4+与cd8+比值(cd4+/cd8+)、cd3-cd19+(b淋巴细胞)、cd3-cd56+(nk淋巴细胞)等细胞免疫指标,所用试剂均为美国bd pharmingen公司产品。

1.3  统计学处理  检测结果采用“x2±s”来表示,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新训前后指标比较采用均数比较compare mean方差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兵新训前后scl-90检测结果比较  在新训结束后两组新兵除强迫症状、偏执、精神病性外所有项目分值均明显低于新训前(p<0.05);在新训后心理干预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等项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兵新训前后scl-90检测结果比较(略)

注:与同组新训前比较,*p<0.05; 与对照组新训后比较:p<0.05

2.2  两组新兵训练后sas和sda的变化  在新训结束时所有新兵sas、sds的总分值均明显下降(p<0.05),心理综合干预组战新兵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见表2) 。

表2  新训前后两组新兵sas、sds测试结果比较(略)

注:与同组新训前比较*p<0.05; 与对照组新训后比较:p<0.05

2.3 新训前后两组新兵免疫状况变化  在新训结束时,与新训前比较,两组新兵cd3+、cd3+cd4+、淋巴细胞和cd4+/cd8+均明显升高(p<0.05),cd3+cd8+和cd3-cd56+均明显降低(p<0.05)。进一步对新训后观察,心理干预组新兵新训后cd3+、cd3+cd4+、淋巴细胞和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训后(p<0.05),cd3+cd8+和cd3-cd5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

表3  新训前后两组新兵细胞免疫指标测试结果比较 (略)

注:与同组新训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新训后比较:p<0.05

3  讨论

   

现代战争条件下,生命处于持续的威胁之中,可怕的景象和声音对战士的心理和生理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敌方以高技术装备威慑为核心的心理战所产生的效应极易接近或超过军人的心理承受极限[1]。尤其是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突发性、激烈性、对抗性和毁伤性,较常规技术条件下的战争显著增大,武器装备、信息变化、作战样式和战场环境对官兵心理冲击亦明显增强,可导致较常规战争更为强烈和复杂的心理反应[2]。大量调查表明,作战人员战术修养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新兵时期是最重要[3]。

   

新兵入伍后,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其心理上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表现出对新兵训练生活的不适应,在新训期间会产生一些心理变化。了解集训对新兵的影响,以及新兵集训前期和后期身心健康状况的变化,对掌握新兵的部队生活适应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新训开始和结束时,进行新兵心理状态测定,结果表明,新训结束时,心理干预组新兵在scl-90中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等项的分值,在sas 和sds 中的总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新训阶段,应对新兵在适应部队生活、调节心理状态方面多做工作,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从单一的家庭生活的小圈子转向集体军营生活的大环境,以提高战士的心理素质,尤其要对对个别心理存在问题新兵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才能提高战士的心理耐受能力,从而减少平时部队因心理问题出现的减员[5]。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是反映机体细胞免疫的重要指标[6],动态观察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4+与cd8+比值(cd4+/cd8+)、cd3-cd19+、cd3-cd56+等细胞免疫指标反映了新兵新训前后免疫自稳状态和免疫调节功能,研究已表明军事应激可能对参战人员免疫功能造成明显的影响,过度的心理应激状态将降低机体的整体免疫力,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7,8]。在本研究发现,给予新兵适当的心理干预措施不但可以改善新兵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同时对新兵细胞免疫功能也有提高,对整体提高部队战斗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肖晓维.现代高技术战争对官兵心理影响及对策[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4,17(4):91~92.

[2] 张青莲.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护理特点及对策[j].西南军医, 2006,8(1):107~108.

[3] 李兆申,黄文.信息化战争与军人心理应激[j].人民军医,2007,50(6):311~312.

[4] 赵兰民,甘景梨,杨春,等.2005年某部新兵适应障碍的调查分析[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7):676~677.

[5] 陈剑伟,李兆申,黄文,等. 心理素质训练对新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32(3):196~198.

心理素质自评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学生;睡眠质量;焦虑;抑郁

医学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学习、生活、就业压力与其他大学生有不少差别。目前医学生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关系的报道较少,笔者用PSQI、SAS、SDS调查292名医学生,旨在探讨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医学生的睡眠质量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3年级医学专科生302名进行调查,问卷填写合格者共计292人,占实查人数的96.67%。292名医学生年龄分布为17~24岁,平均年龄20.71±1.23岁,男女生各为120和172人。

1.2 调查工具

1.2.1 睡眠质量的测量采用刘贤臣等译制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作为评价睡眠质量的工具。PSQI由23个题目构成,可划分为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应用和对日间功能影响7个成分,每个成分按0~3分4个等级评定,累积各成分得分为PSQI总分。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1.2.2 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测量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评抑郁量表(SDS)评定医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1.2.3 统计分析 将资料数量化后输入计算机,用EPI6.0,SPSS 8.0软件进行t检验、X。检验、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

1.3 调查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在辅导员的协助下,由调查员讲解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有关指导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理解的项目由调查员负责解释。

2 结果

2.1 医学生的睡眠质量 292名医学生PSQl总均分为6.150±2.369,以PSQI总分<4和PSQI总分≥8.5作为判断睡眠质量的标准,则17.81%的学生睡眠质量较好,14.73%的学生睡眠质量较差,67.45%的学生居中,不同性别间的睡眠质量比较。

2.2 医学生的焦虑与抑郁情绪状况292名医学生SAS总分为38.955±8.006,男生(39.8824±8.114)女生(37.9864±7.785)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SDS总分为0.414±0.089,男生(0.419±0.910)女生(0.4084±0.088)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10.27%的学生焦虑和抑郁情绪并存。睡眠较差者SAS(46.3894±8.578)、SDS(0.4904±0.095)总分明显高于睡眠质量较好者(37.5734±7.060,0.399±0.081,P<0.05)。性别间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比较。

2.3 睡眠质量与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相关性分析,PSQI总分与焦虑和抑郁情绪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46,且SDS总分与PSQI总分相关系数有显著性意义(P<0.01)。PSQI的各成分中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与SAS、SDS总分间有显著的相关性。SAS与SDS间也呈显著的正相关(r=0.68)。

2.4 多元回归分析依据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影响PSQI总分的因素依次为睡眠效率(1.002)、睡眠障碍(1.000)、入睡时间(0.984)、睡眠质量(0.923)、日间功能(0.811)、催眠药物(0.620)、睡眠时间(0.430)。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