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图书管理条例

图书管理条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图书管理条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图书管理条例

图书管理条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云计算 图书馆管理 挑战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图书馆作为我国高校重要的知识存储场地,其管理模式也由传统的人工管理逐步向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与云计算相关的网络技术服务的加入,更是加快了图书馆管理网络化的脚步。云计算给图书馆管理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如果想要实现图书馆的有效管理,就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应对这些挑战。

1 云计算给图书馆管理带来的挑战

自从云计算被广泛应用以来,相关学者就对其展开了全面的研究与讨论,目前,无论是云计算的技术轮廓还是应用范围,都已经逐渐清晰起来。但是,云计算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应用,会给图书馆带来怎样的变化,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应用云计算服务的时候,图书馆与其他行业一样,也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管理问题,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和讨论,将这些问题初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可代替性问题

就我国目前高校图书馆管理所需的基础设施来看,主要包括硬件设施、软件设施、系统设施和平台设施四种。根据目前图书馆管理应用云计算的现状来看,最理想的状况就是有多个云提供商为高校图书馆提供相关的设施服务,并且要保证提供的云管理具有可拆分性。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就可以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应用,而并不是完全依赖于同一个服务商,只有以这种方式将云计算应用到图书馆管理中,图书馆才能够接受。如果云计算不具备这种可替代性,那么也就意味着企业要完全依赖于同一个云提供商,如此后果不堪设想。

1.2 标准问题

如果想要从根本上实现云计算技术服务的可替代性,除了要与供应商协调得当之外,还要确保云计算能够遵循共同的标准。如果缺乏这项共同的标准,那么就很难实现供应商之间的零成本转移,同时,也很难实现不同云之间的互操作性。近几年来,随着云技术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标准问题也成为了诸多部门高度关注的一项问题。对于图书馆行业而言,对这个标准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程序交互接口的标准化,而且还需要支持数据的标准化等。

1.3 数据安全和保密问题

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涉及到了很多类型的数据,比如说书目数据、路通数据以及读者数据等,这些数据对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开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旦数据丢失,必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如何确保数据安全和保密问题也成为了云计算给图书馆管理带来的挑战之一。通过对云计算的研究我们发现,能够对数据安全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说云计算企业的管理政策、企业信息以及国家政策等。在存在诸多因素的威胁下,要使图书馆将数据交给云计算企业管理,对图书馆核心价值是一种多么大的冲击。

1.4 知识产权问题

一般来说,在图书馆购买了云计算后,将自己的内容交给云,由云计算企业对这些内容进行管理,图书馆仍然存在对自己内容的更改权,也就是说,这些内容的知识产权仍然属于图书馆,这也是图书馆应用云计算的一项根本要求。但是就目前知识产权问题的现状却并不是这样,云计算企业在获得用户的内容之后,会采取各种方法来对这些内容进行合法利用。正是因为有这些现象存在,所以知识产权问题也成为了云计算给图书馆管理带来的一个重大问题。

2 如何应对云计算带来的挑战

虽然云计算的应用给图书馆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但同时也给图书馆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机遇,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云计算进行合理应用。

2.1 云计算的基础理论问题

由于云计算是一门新兴的信息技术,因此,对该信息技术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了解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研究人员通过对云计算信息技术理论的研究,总结出云计算的基础理论问题共包括6个方面,即云计算的概念、起源、基本理论、类型、特点以及与现有计算模式的区别。随着对于这些内容的研究与云计算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没有切实的关联,但是,通过云计算的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可以促进图书馆界对云计算应用的认识,从而更好的应对云计算给图书馆管理带来的挑战。

2.2 云计算在图书馆应用的可行性

就我国高校对图书馆管理的传统理念来看,主要信奉的理念是“拥有”,而利用云计算对图书馆进行管理,却要将管理的内容置于“云端”,如此大跨度的理念转变,一时间很难让图书馆人所接受。因此,研究云计算在图书馆应用的可行性便成为了相关部门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研究人员要根据图书馆管理的实际情况,将云计算合理应用到相关的信息管理领域中,研究云计算有可能给图书馆管理中的相关业务所带来的好处,为云计算在图书馆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3 图书馆云计算政策、标准与协议

加大对云计算政策、标准与协议的研究是确保将要实施的云计算能够满足图书馆管理需求的重要依据。尽管目前已经出台了一些云计算应用标准和协议,但是,在图书馆界的相关标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要结合管理的根本需求,对云计算标准展开研究,从而形成科学系统的行业应用规范。除此之外,管理人员还要加强对云计算供应商的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应该包括管理服务提供商的开放性、共享性以及标准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云计算的作用在图书馆管理中充分的发挥出来,保障图书馆的基本利益与数据安全。

2.4 基于云计算服务的图书馆管理体制

随着高校图书馆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应用云计算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但需要考虑的是,图书馆一旦应用了云计算,那么就需要对原有的管理系统进行更改,甚至还会导致原有系统整体都发生变化。因此,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考虑到应用云计算可能会给图书馆管理流程带来的影响以及图书馆对于云计算服务的质量检测与控制手段等。

2.5 云计算案例研究

就我国目前图书馆应用云计算的案例来说,虽然数量并不是很多,但也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比如说亚马逊API、谷歌图书API等。对这些案例进行调研、测评、分析和研究,从国内应用的角度评判这些应用案例的优劣,对于图书馆应对云计算导致的管理挑战是极为必需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图书馆作为高校开展科研和教育的中心,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致使图书馆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实现高校图书馆的有效管理,就应该对云计算给图书馆管理带来的挑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结合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情况,构建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以此来充分应用云计算给图书馆管理带来的挑战,从而将图书馆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胡小菁,范并思.云计算给图书馆管理带来挑战[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04).

[2]龙文.云计算能给图书馆带来什么[J].科技信息,2010(30).

图书管理条例范文第2篇

1、基本参数。输水管线全长约180公里,其中DN2200PCCP管130公里,DN3200钢管约500米,DN2200钢管约50公里。设计流量47.741万m3/d。全线设有各种阀门共计273个,其中排气阀221个,减压阀3个,检修蝶阀27个,排泥阀22个。全线设置39个测压点,目前6个投入使用。全线总容水量67.16万m3,因全线分段水压试验后已要求将管内剩余水量排出,因此管线充水量按总容水量考虑。管线排气由组合式空气阀完成,活塞式调流调压阀完成压力和水量调节工作,由水锤或异常情况产生的高压由调压井进行溢流泄出。

2、准备工作。主管线上的所有检修蝶阀和调压阀全部打开,并保证所有连通管支管上的检修蝶阀处于关闭状态;排泥放空阀全部关闭;排气阀全部打开;压力监测专人负责记录。

3、管线充水过程。输水管线的充水过程分为灌水和升压两个阶段,按照管线的控制阀和调压阀的设置位置将其分为四段,在水库出口处、管线起始端、第一号调流调压阀、第二号调流调压阀、水厂稳压井处设置观察节点,充水过程分别叙述如下:(1)灌水过程。管线的灌水是通过管线起始端的手动蝶阀控制,同时将沿线三台调流调压阀和水厂进水阀门打开,让水流进稳压井证明管道畅通;接着再将水厂稳压井前的调流调压阀逐步减小开度保证末端水流通常和气体排出,故关闭水厂进水阀使整个引水管线充满;而后缓慢打开水厂的进水阀,强调两点:①灌水速度要加以控制。灌水阶段的目的是赶走管道内的气体,验证管线通水性能,保证满管流。②开关阀门时要严格按照两阶段开关要求,关阀门的前一段可以快一点;后一段关阀一定要缓慢均匀,每关一圈都要停一下。(2)升压运行。待稳压井水位达到一定高度后,缓慢将第三号调流调压阀门关闭几度,每次关闭按照上述两阶段开启阀门要领操作,并保持稳压井水位在一定高度。同时,缓慢打开管线起始端手动蝶阀,此时管道保持一定水流,而管线末端连续向水厂稳压井供水,由于灌水流量大于出水流量,因此管道逐步由末端向始端逐步充满,第一阶段未排气的排气阀此段按照高程顺序从低到高依次全部排气,待最高点排气阀排气完成,全部管线将被灌满,此时管线内部压力向本段管线最高点自由液面看齐。

4、附属设备的作用。管线上的排气阀是十分重要的附属设备,它保证在运行中气体可顺利排出。排气阀的作用就是在充水及运行过程中将气体赶出管道,避免管内骤然升压。设计规范要求排气阀的位置应设在管线的较高点,考虑到管线低凹处积气因两端都是充实水柱而无法排出,所以在管线平直段、坡度较缓段也要安装排气阀,一般每隔500―800m设置1个。另外,排气阀的排气能力也是影响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有些传统排气阀在高压气体的冲击下或管道排空时阀球被卡住而无法正常排气。因此将原来的老式排气阀更换成组合式空气阀高速排气阀,经现场运行效果十分理想,排气迅速、排气量大,有效地杜绝了爆管的发生。此外,在管线上还设置了调压井,其工作原理是:按照预先设定压力标准,将调压井设置在调流调压阀后,如果管道中心压力超过设定的压力,调压井会立刻泄水,这样可以有效地泄去压力、削减能峰,保证管道正常运行;一旦压力小于设定压力,泄水自动停止,调压井的设置缓解了压力波动对管道的影响。

5、水库运行对管线的影响。水库水向重力流管线供水运行中,水量、水位的变化都可能影响到管线的安全运行。应均匀地调节进、出水量,不能突然增大或调小阀门的开启度,否则容易造成水锤或容易造成管道断流排空导致排气阀进气而发生爆管。另外,在春季水库解冻时应密切注意水位变化,避免因水位变化带来的管线压力突变。

6、运行对管线的影响。该输水管线采用重力流供水。在水库水面与水厂稳压井水位最高压差约为140M,这对管线安全运行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容易发生爆管事故。同时,运行期间水量调节次数较多,压力变化幅度较大对管线的正常运行有很大影响。鉴于此,在管线分别安装了三台调流调压阀。该阀门能有效降低出口端压力,保证了进口端和出口端压力恒定,使管内压力因稳定而不产生大的能量波动,主要起到了保护管线稳定运行的作用,调节水量的同时降低了高压对管线的危害。

7、其他因素对管线的影响。输水管线上采用的PCCP管在实际运行中抗内、外压的效果较好,不必做内、外防腐,接口处均采用柔性接口而抗震、抗弯能力强,在地下水位较高和土质不佳处采用了特殊的地基处理方法,这些因素都保证了输水管线的安全运行。

8、通水停止过程。试通水过程结束后通过调整调压阀的开度将管线末端出水量均匀降低,如需完全停止管道运行则将调压阀完全关闭,此过程中相应增大2号调压阀和1号调压阀的开度,使第一段水位维持在258―278米之间,2号稳压井水位维持在219―239米之间。为防止冬季管道内结冰对沿线设备造成破坏,同时防止管道内水质污染,可维持管道内最低流量0.4m3/s。

图书管理条例范文第3篇

一文/白衣拭酒

图书馆里的空调在响 和着

苍白的灯光衬托着这片空间的安静

一个人坐在角落

拿着一本书随性翻起( 散文网: )

书里的内容并没在意

毕竟感同身受的话听的太多

再美的语言也驱赶不了寂寞

合上书闭上眼睛

图书馆里的空调都在响着

但我却不知要把何人何事念及

图书管理条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 土地调查 关键技术 内外业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P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6(c)-0006-02

1 农村土地调查技术概述

农村土地调查成果直接为国土资源科学管理、社会经济宏观决策提供基础依据,对国民经济影响极为深远。多年来,我国农村土地调查成果不仅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建设用地审批、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供了第一手基础资料,促进了国土资源的科学管理,土地数据还成为国家实施土地监管、有效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基本依据。土地调查为各级人民政府日常决策和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特别是每年的变更调查成果已经成为衡量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效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数据。

土地调查中充分发挥了“3S”技术、信息化技术的作用,最后全面获取了覆盖全国的土地利用现状信息。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全国性展开,将推动土地调查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将传统土地调查的技术方法推进了一大步。

土地调查技术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为土地调查方法的选择存在了一定的条件。如何合理选择有效的土地调查技术方法,实现更高效、无偏差的土地调查就要先了解各种土地调查技术方法的特性,才能更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调查技术方法的设计,才能更准确、高效地完成土地调查工作。

2 土地调查技术比较

农村土地调查技术方法从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全野外法;另一种是内外业一体化法。而对于外业调查中对于补测地物的处理方法有两种:(1)简易补测法;(2)仪器补测法。

2.1 全野外法

全野外法是根据农村土地调查内外业两部分的侧重点来划分的。全野外法是指外业部分的时间和调查时间占整个土地调查的大部分时间。其主要的作业方法是:先对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校正,数据源的收集,同时对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部分内业解读,输出工作底图,然后外业调查的一种作业方法。其作业流程见图1。

从图1的作业流程可以看出,内业部分解读主要是根据数字正射影像图对行政界线、行政村名矢量化,这种矢量化主要是对照权属协议书和原土地变更数据库,不对地类进行预判,内业作业完后没有内业作业的检查。

2.2 内外业一体化法

内外业一体化法是现在国内比较先进一种技术方法。内外业一体化法是指内业部分的时间占整个土地调查的大部分时间。其主要的作业方法是:先对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校正,数据源的收集,同时对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全部内业解读,进行内业检查再输出工作底图,然后进行外业调查的一种作业方法。其流程见图2。

内外业一体化方法主要是作用于内业解读方面,同时辅助于外业调查的方法充分预判,除了对行政界线和行政村名的矢量化,还包括对各地类和地类范围的预判以及自然村名,图斑预编号,和线状地物的确定等,在进行了内业充分预判后的同时,还对预判结果进行了内业的专业检查。

从人员的技术要求来看,内外业一体化法明显要比全野外法的人员技术要求更高,不但要求技术人员对外业调查要点的掌握,同时对内业数据处理软件也要精通;而全野外法作业人员在和内业作业人员进行交接数据时,容易造成数据丢失,数据质量上得不到保证,作业速度上也远远比不上内外业一体化法。可以看出全野外法主要是适用于数字正射影像比较模糊,根据影像特征无法完全判读,对地类地物判读比较困难时可采用全野外法,这样可减少不必要的内业作业时间。

2.3 补测地物方法

(1)简易补测法。简易补测法是地物补测的主要的常用方法,它主要是利用几何原理,采用简单测量工具对新增地物进行补测。主要有距离交会法、直角坐标法、截线法等,适用于补测地物较小或较规整,而且四周有较多的与影像对应的实地明显地物点作为控制的地区。

(2)仪器补测法。仪器补测法是指利用y量仪器对新增地物进行补测的方法。由于农村外业调查范围比较广,作业环境比较差,而且费用比较高,所以该方法主要用于简易补测无法完成的情况。仪器补测的方法有平板仪法,全站仪法和GPS补测法。这三种方法主要都是采用补测地物附近特征比较明显的地物或控制点作为已知点,测量已知地物到补测地物的坐标增量,再插入到工作底图上。

简易补测法和仪器补测法各有各的特点,两者要互相结合,在不同地点采用合适的地物补测的方法。

3 全野外与内外业一体化综合法

农村土地调查技术方法主要是全野外法和内外业一体化法,这两种方法的区别不仅反映在内外业工作量的多少的不同,而且还反映在对作业成果的检查上,从作业效率上来说,内外业一体化法要优于全野外法,全野外法是体现在室外作业的工作量较大,而内外业一体化法主要是内业作业时间较多。全野外法采用的是先内业少预判(即只在工作底图上作业权属界线与权属名称),对于地类的确定、线状地物和自然村名全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而内外业一体化法先充分内业预判(对地类,线状地物和自然村名和权属界线等都矢量化,线状地物宽度须外业采集),外业作业还可以对内业情况进行检查和修改,大大的减少了外业的工作量。全野外法的缺点是外业作业工作量太大,外业中除了对线状地物宽度采集和自然村名等反映在调查底图上外,还要对地类范围等的确定;而内外业一体化法只要在室外对室内作业内容的修改少量采集就可。这大大减少了外业的工作量,同时增加了对内业和外业数据的检查。从上面可以看出,对于内外业一体化的作业方法有三点优点:一是内业的充分预判,减少了外业的工作量;二是内业作业对地类判别,在外业还可以对其范围,地类,位置等的正确性做一次检查;三是对于外业调绘情况的反映在内业矢量数据上更为方便,并能对预判数据再做一次检查和修改。

农村土地调查常采用的是全野外法和内外业一体化法综合法。具体流程图见图3。在复杂丘陵、山区,易充分利用并结合两种方法,即对于影像比较模糊,影像地物阴影比较多、影像现势性差的区域,采用全野外法,而对于地势比较平坦,影像清晰的一些区域,采用内外业一体化法,同时采用固定作业人员的方法,即内外业为同一作业员,减少在作业员交接时产生的数据的丢失。

通过野外数据采集及处理的实践,笔者总结出以下经验:

(1)内业预判,容易出现内业作业标准不统一,矢量化精度达不到要求,地类范围不明确或者错误的情况发生。对于矢量化数据线型及颜色不一致的情况,处理的方法是统一内业作业标准,加强内业质量检查;对于地类范围不明确或者错误的情况,有明显错误的,室内立即修改。但对于内业把握不准的,外业调查后再作修改。(2)以正射影像图作为调查基础底图,解译比较明显、容易判断的线状地物、林地、居民地以及较大的河流、湖泊,无法判断的地方作好标注,进行全野外调查以及对解译的地类图斑进行全野外核实和补充,与权属调查同时进行,依据影像调绘在工作底图上。将地物属性标注在调查底图或记录在《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上,确保每一地块的地类、界线、权属等现状信息详细、准确、可靠。(3)外业作业时对于行政村合并情况较多的,但却与县民政局提供的村合并和村名称不符,处理方法就是按民政部门提供的资料为准,对于实地行政区界线与权属文件不符时,应签写新的权属协议。

实践证明,对于丘陵、山区面积较大的区域土地调查的作业方法采用该文设计的方案,既先对影像进行分类,能充分在室内预判的影像,先在室内充分判读,对于影像比较模糊的图幅,采用部分预判的方法理,这样在室内节省了时间,在野外也有减少了工作量,在进行土地调查时,既提高了效率,又保证了质量。

参考文献

[1] 来丽芳. 浅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建设流程[J].科技资讯,2009(S1):54-56.

图书管理条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985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学科馆员;人力资源

〔Abstract〕This article explored subject service under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s achievements and exposed problems.It put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of perfecting our countrys 985 university libraries subject service and advice as well.It was for our countrys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ubject service in university library to provide power.It showed us from seven aspects upo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985 project universities library subject service.

〔Key words〕985 project university library;subject service;subject specialist;human resource

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顺应新信息环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更深层次的服务模式,以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互联网的电子信息资源为依托,以知识服务为主体,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搭建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向教学科研领域的信息用户提供全面且具有针对性的学科知识服务。不同于以往仅由图书馆员提供的传统信息服务,学科服务则是基于学科馆员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源,将用户视为服务中心,构建起以图书馆为主、其它部门为辅的资源重组、机构重组、系统架构、服务设计的全新运行机制,为高校的教学与科研保驾护航,以此来提升图书馆在学术科研领域中的影响力,为高校学科建设贡献图书馆自身的巨大力量。

1学科馆员的内涵及职责

11学科馆员的内涵

我国正式引进“学科馆员”概念起源于我国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其中指出的“学科专家”正是开辟了如今的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的发展路线。而随着学科服务不断发展,学科馆员的核心位置逐渐凸显,在有关学者研究分析学科馆员的概念[2]基础上,笔者认为,学科馆员就是以学科用户为对象,凭借其自身丰富的学科知识以及经过专门训练而具备的专业技能而展开的专业文献信息服务,为用户提供积极的、个性的、动态化的高级学科知识服务,是承担图书馆与学科、图书馆与院系之间紧密联系的“纽带”。作为高校图书馆的正式学科馆员,不仅是从事学科服务的高级技术专业人才,也是学科专业的文献信息专家。

学科馆员的职责

图书馆学科馆员基于对一门或几门学科的专业知识的掌握,并具备图书情报知识和相关工作能力,为相关学科和用户提供更深层次具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曾用“CRIO”对学科馆员的职责作出较为明确详尽的概括,即馆藏建设、参考咨询、教育培训、院系联络[3]。

1馆藏建设(Collection)

学科馆员全程负责相关学科的馆藏建设,学科馆员不仅要把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具体分布,而且要全面掌握学科用户的文献动态需要和有关学科的学术发展趋势。这就需要学科馆员要保持与该学科的教学科研人员紧密联系,同时也要与图书馆的采编部门及时沟通馆藏资源的动态情况。

参考咨询(Reference)

学科馆员参与参考咨询服务。在高校图书馆中,学科馆员更加强调要对相应学科专业提供相关的深层次的有针对性的咨询服务。其中学科馆员需要负责解决来自于以下几种方式的用户咨询:当面咨询、电话咨询、实时咨询、E-mail咨询等。针对用户提交的专业性较强的咨询问题,应当移交给相关专业的学科馆员负责。

016年10月第36卷第10期现?代?情?报Journal of Modern InformationOct,016Vol36No10016年10月第36卷第10期985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人力资源的调查与研究Oct,016Vol36No103教育培训(Introduce)

相关学科的教学任务和培训由学科馆员承担。学科馆员不仅需要开设常规的文献检索课程,还要积极配合并参与相关学科的教学,同时根据本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检索的实际需要拟定课程内容,从而更好地引导用户掌握获取并高效利用信息资源的所需具备的方法。具体可以开展图书馆讲座、馆舍参观等活动,通过向用户讲解图书馆馆藏资源、电子资源的使用办法、图书馆员及学科馆员服务细则等。

4院系联络(Outreach)

建立学科馆员与用户的对接模式。一方面,通过与用户的联络沟通,学科馆员需要把服务和资源推广出去,深入对方空间(包括网络空间和物理空间),使用户有更好的服务体验,而不是被动的等待用户上门求助。另一方面,学科馆员要及时向图书馆有关部门反馈用户对图书馆服务提出的意见及建议,提高图书馆的馆藏水平和服务质量。

可以看出,在开展学科服务中学科馆员承担3个角色:资源中介:学科馆员最基本的定位,始终是用户和信息的桥梁,引导用户充分并准确的利用图书馆资源;教学助手:学科馆员开展的学科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辅助院系教学,学科馆员不仅可以辅助教学工作者制定课程教材和参考文献,同时也可以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及信息检索能力;科研助手:这是学科馆员发展的较高层次,学科馆员会融入科研一线中提供学科服务,必要时要参与到科研团队成为其中一员,更好地实现学科文献信息专家的功能定位[4]。

985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人力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学科馆员配置数量调查分析

根据对各985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配置调查,39所985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数量波动范围较大,有数所高校学科馆员数量已形成一定规模,但也有8所高校虽然已经开通学科服务,但还未设置学科馆员这一岗位,相关工作都是由图书馆员共同临时完成,例如: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兰州大学、中南大学等。985高校图书馆超过30名学科馆员只有7所,其中学科馆员人数最多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有68名,其次是44名的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和39名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其他大多数985高校图书馆只配置10名左右的学科馆员,而设置学科馆员数量较少的就是西北交通大学图书馆与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均为5名,以及湖南大学图书馆4名。并且根据网络调查,并经过电话联络相关负责人确认后得出,广东省高校图书馆普遍还没有配置建设专业的学科馆员队伍。学科馆员的数量一般与高校发展水平以及学科建设情况密切,同时可以显示出学科服务在每个高校图书馆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与国外高校图书馆员占比约30%左右的学科馆员相比,国内1 800多所高校中,有7万余名图书馆员,而学科馆员数量尚未达到其中一成,可谓差距悬殊[5]。而根据这些调查数据,可以统计得到我国985高校学科馆员的平均数量为16名,并且数量两极化较为严重,这些学校作为我国国内一流大学,隶属于教育部直接管辖,学科馆员配置情况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国内其他普通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人力资源更为紧张。

学科馆员专业素质调查分析

笔者对于学科馆员的素质,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调查,分别是学历结构和学科背景。经过调查,目前985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中,学历层次以硕士为主,但由于图书馆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有些聘任的学科馆员由老图书馆员兼任,由于他们的学历层次还停留在了本科阶段,所以对于集中聘请老馆员兼任学科馆员的图书馆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同时有些院校已经开始逐渐重视学科服务建设,所以在公开招聘学科馆员时,已经获准学校审批,启动人才引进策略,把门槛提高至博士学历,同时也对目前在职的学科馆员提出更高的期望。对于其他方面,985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主要以中级职称并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才来担当,也有少数高级职称的专家,但大多数都不是专职担当。有个别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目前的选拔要求和标准很高,几乎与国外接轨,例如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对于学历层次和学科背景已规定明确要求。除此之外,其他大多数985高校图书馆对学科馆员专职和兼职的比例、选拔条件和要求设置不合理,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尚未达到理想状态。985高校中超过半数图书馆学科馆员以兼职居多,这不仅会给学科服务团队管理带来难度,同时作为兼职的学科馆员,本身会有本职工作和繁重的科研任务,根本没有充足时间和精力投诸于学科服务,导致以兼职为主的学科馆员队伍得不到长足发展。同时,根据调查,985高校学科馆员的学科背景与学科服务工作达不到相应程度的契合性,很多具有图书情报专业背景的学科馆员缺乏相关学科知识结构,而具有相关学科知识结构的学科馆员又缺少图书情报的专业背景,两者兼具的学科馆员微乎其微。

3典型案例分析:上海交通大学

学科馆员的配置定位

上海交通大学对于学科馆员的引进和培养非常重视,学科馆员的发展也已取得巨大成效,形成一支专业高效的学科服务的人才队伍。这首先归功于上海交通大学对于学科馆员角色的准确定位,使学科馆员岗位的工作职责具有明确含义:(1)负责与对应院系的联系、需求分析和服务实施,深入院系开展全方位的学科化服务;(2)跟踪所对应学科各类馆藏及网络信息资源,及时了解并反馈所对应学科师生对馆藏建设的需求和意见,配合进行所对应学科外文印本图书的采选工作,配合做好馆藏印本和电子资源的评估,提出所对应学科馆藏发展政策;(3)负责建立并维护本学科虚拟信息服务空间(学科信息指南、学科博客等),建立并维护本学科机构知识库;(4)承担相应学科的科技查新和查收查引工作,定期为对应学科课题提供信息跟踪与分析服务,为教学科研提供深度支持;(5)参与图书馆及学科点各类读者信息素养教育工作;(6)面向所对应学科开展各种类型的学科信息咨询工作等[6]。

学科馆员的招聘引进

晋级管理针对于以人才派遣A方式聘用的学科馆员:

(1)经上海交通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审议,被聘任为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年度考核合格者,可直接转入事业编制;

(2)来校工作时间不少于4年,年度考核合格且至少2次考核优秀者,可申请转入事业编制。

通过上述汇总信息可以看到,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对于学科馆员的人才招聘模式非常具有规范性,在招聘前,随着学科服务的不断发展,对学科馆员的定位逐渐严格明确,对学科馆员的岗位职责逐渐拓展和深化,从而丰富了学科馆员职业的内涵,并严格规定了岗位要求,学历要求达到硕士研究生以上,同时具备学科服务的相关学科专业背景,并对计算机水平、外语水平也做出了相应要求,体现出上海交通大学对于学科馆员的综合素质非常看重。并根据前一年度学科服务开展情况,总结学科馆员未来发展需求,从而确定新一年度学科馆员的引进数量。在开展招聘时,多渠道宣传和推广招聘信息,笔者在上海交通大学校内相关网站都有看到即时的2016年春季图书馆学科馆员招聘启示,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官网、上海交通大学人力资源处(人才招聘网),同时在校外的高校人才网、上海市事业单位招聘网、上海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等都有推送,使其对于学科馆员的招聘真正可以做到公开和推广;在招聘完成后,上海交通大学会对新晋学科馆员以人才派遣A方式进行人事管理,同时也出台相关转入事业编制方案,只要能凭借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在馆工作突出,被聘任为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可直接转入事业编制,或来校工作时间不少于4年,年度考核评获2次优秀者,可申请转入事业编制。这项政策在落实新晋学科馆员职业发展规划的同时,也激励学科馆员能够在岗位上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也引导学科馆员在学科服务领域中兢兢业业,高效工作[8]。

33学科馆员的培训教育

3校内培训

随着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发展,对于学科馆员的培训教育着力点也逐渐拓展深入,校内培训紧密围绕学科馆员在开展学科服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需求划分6个板块:表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校内培训教育

模块培训方向〖〗具体内容模块1概论及基础实务学科服务概论课件;学科用户研究与服务推广模块2学科服务管理机制学科服务管理方法;学科服务组织与规范模块3学科服务融入教学信息素养教育规划与实施模块4学科资源规划建设学科资源的现状、建设与评估模块5学科服务支持科研学科服务支持科研路线图及典型方法;学科专题分析方法与工具模块6学科服务相关技能学科服务技术与工具;学科馆员相关技能3海外培训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不仅在校内会针对学科馆员开展系列培训,而且自2014年开始承办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发起的“海外学科化服务馆员培训”。这项培训重点聚焦于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转型与发展,紧密围绕学科馆员的职责与内容,旨在提高学科馆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技能,培训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采用国内授课和海外观摩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方位综合性培训,首先在国内开展关于学科服务的理论培训,聘请国内图书馆一线工作的资深专家和图情专业的著名教授担任主讲教师,然后赶赴海外选择学科馆员服务尤为突出的高校进行观摩学习并得以加以实践应用[9],上海交通大学此举在国内尚属首例。

在新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承担着支撑高校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不断发展的重任,而学科馆员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上海交通大学加强对学科馆员的培训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科馆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在第一时间汲取了先进的理念,拓展了国际化的视野,从理论和实践上真实地感受到了先进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深层次、全方位开展。使高校学科馆员发展成为具有中国图书馆特色理念,同时又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科馆员。

表3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海外培训

项目海外培训基地理论培训实践应用海外实践阶段美国加州大学图书馆图书馆理念升级图书馆转型与超越发展学科服务推广与深化服务推广与品牌策划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学科资源建设学科馆员主导资源建设信息素养教育学科服务驱动教学变革科研情报分析深层学科服务支持科研新技术应用新技术应用与能力拓展

4985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人力资源问题分析

41学科馆员人数不足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配置不尽合理,即使代表着国家顶尖高校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学科服务已经有相对较长的历史进程,但他们对于学科服务所配置的学科馆员占据图书馆正式职工的比例仍不足一成;而复旦大学仅根据学科较为宽泛的类别针对文科、理科、数学、医学等4个学科配置了4名学科馆员。而对于其他985高校学科服务还处于发展初期的高校,学科馆员人数和理想配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在国外,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著名校级图书馆,学科馆员人数平均配置甚至可以超过正式图书馆职工的四成以上。而在我国学科服务实际开展工作中,由于学科馆员配合不足,学科馆员与服务学科的关系基本上只能为一对多的模式(即一个学科馆员同时对应服务多个院系),而长期在这种超负荷情况下开展学科服务,学科馆员的精力过于分散,也不能更有针对性的为对应学科提供相匹配的深层次服务,这势必会给学科服务的效果带来消极的影响。总而言之,现阶段学科馆员的配备情况与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的数量需求存在尖锐矛盾。

4学科馆员素质亟待提高

根据调查结果来看,学科馆员的学历、职称、学科背景结构不规范、不合理,综合素质亟待提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专职与兼职比例失衡,学科馆员多数系兼职人员,缺少专门的学科服务从业人员;另一方面,调查得到很多985高校在学科馆员综合素质不理想的情况下,学科馆员还缺乏专业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导致本身专业化能力普遍不足,也没有得到相关的提升和完善,难以承担深层次的学科服务。而对于学科服务,学科信息动态、管理信息资源以及组织虚拟交流都要依托学科馆员来开展和协作,因此,这样的专业岗位,理应匹配相应的专业复合型人才。现阶段由于我国缺乏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资格认证制度体系,所以导致图书馆员门槛较低。虽然近年来一些高校图书馆因本校招聘条件的严苛把关,逐渐将学历水平提升至硕士研究生以上,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本科及以下学历的图书馆员占比仍然较大,尤其是新聘任的学科馆员更是少有相关的专业学科背景。并且由于高校的事业编制愈发紧张,人事权利受限,对于属于非教学主系列专业技术岗位,现阶段一般都是以人事的方式由学校统一进行招聘,无法按照图书馆自身建设需要来自主引进人才,因此在编制缩水的情况下更难引进较为资深的学科馆员[0]。所以对于学科馆员,大多不属于专职人员,更多是以挂靠到相关院系的工作人员。这些学科馆员不仅缺乏专门的培训和指导,而且自身无法获得相应岗位要求的继续教育,难以担当更加深入的学科服务。

5完善985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人力资源的思考及建议51学科馆员岗位配置

根据对985高校的调查,很多高校反映现阶段学科馆员配置过少主要由于学校没有给与图书馆相关政策支持,而由于编制紧张,甚至很多高校图书馆已人满为患,并且很多985高校对于图书馆学科馆员招聘从未放到人才引进的层次中,而在不能落实编制的情况下,也享受不到学校统一人才引进的福利待遇,导致学科馆员的招聘根本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图书馆扩充学科馆员人才队伍建设始终停滞不前。因此造成现有图书馆学科馆员人力资源紧张,学科馆员兼职比例过大,这样很难组建一个专业素质较高、业务水平上乘的团队。图书馆需要出面向学校上报学科馆员配置的要求和必要性分析,由学校提供相关政策以及经费扶持,从而缓解馆员人力紧张的尴尬局面。

5学科馆员招聘引进

学校图书馆可充分利用各方面渠道进行学科馆员的聘用,包括校内选聘和校外招聘,通过不同层次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招聘配置,可以采用全馆竞聘与专业人才引进相结合的方式。例如,选拔图书情报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科馆员时,可采用全馆竞聘考核;招聘具有相关学科背景、学科根基牢固、外国语言能力强、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学科馆员,可以采用对外招聘人才,也包括有丰富教研经验的校内教研人员。高校图书馆通过学科馆员的最佳配置才能形成一支团结互助、精诚配合的高效服务团队。

53学科馆员培训教育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不仅要在学科馆员配备层面上强化力度,同时在未来更应注意建立并完善学科馆员专业培训及继续教育制度,在注重馆员专业素质教育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科馆员的继续教育,鼓励学科馆员“走出去”学习交流,为学科馆员搭建对外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使学科馆员走在学科服务和建设的前列;同时,也要坚持“引进来”策略,邀请国内和国外优秀的学科服务人才结合本馆实际情况给予学科馆员指导,提高学科馆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力争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复合型学科服务队伍。

6结语

随着学科服务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界不断发展,许多院校学科服务已取得一定成效,尤其是作为中国一流高水平大学的代表群体――985高校图书馆已在学科服务领域中树立品牌效应,发挥榜样力量,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用户的信息需求不断提高,学科服务也是不断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这就要求学科服势必要不断追求卓越和创新。尤其是在当下“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高校图书馆也应以此为契机,立足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的总体目标,整合学科馆员人力资源的高效价值,发挥人力资源作为学科服务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明确学科服务未来发展定位、突出特色资源建设,创新学科服务手段,以人力资源为引领,以科学管理为保障,全面提出并践行前瞻与务实相结合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规划,为建设更高水平大学贡献来自图书馆的强大力量。

参考文献

柯平.新世纪十年我国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的发展(上)[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2):2-10.

[2]安源.国内学科馆员研究十余年发展回顾与展望[J].图书馆,2014,(1):64-68.

[3]范爱红.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学科馆员工作模式及其启示[J].图书馆杂志,2008,(2):63-66.

[4]李宝成.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过程管理探索[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0,(6):30-35,53.

[5]谷肇骞,郭晶.CALLS三期学科馆员素养培训项目成效调研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1):63-67.

[6]叶丹.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0:8-17.

王招富.学科馆员制度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3:30-35.

[8]苏靖靖.高校学科馆员信息服务及其评价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3: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