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常见农作物的栽培技术

常见农作物的栽培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常见农作物的栽培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常见农作物的栽培技术

常见农作物的栽培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无公害农作物;栽培;问题;对策

近几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越发意识到了食品安全问题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强化了人们对于无公害农作物的研发意识,提升了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性。同时,在作物种植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发现应用先进栽培技术可以使农作物的生长更高效和迅速,切实地保障了农作物的生长安全性。无公害农作物是指农作物产品尧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等层面都满足无公害农作物管理的相关技术标准。经由专业部门的质量检测之后,符合无公害食品的食用标准,现阶段我国农作物的经营管理人员最注重的问题就是要对农作物实施无公害栽培,特别是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也意识到了无公害产品的食用优势,在进行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应用到先进的技术栽培方式。

1无公害农作物栽培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无公害农作物虽然在栽培环节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但是它在运输尧销售尧生产和存储等环节,都会由于外界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出现细菌滋生等问题,对无公害农作物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甚至会给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此过程中,要应用切合实际的控制方案,高效解决这些问题,使最终的无公害农作物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保障人们健康。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就呈现着迅猛的发展态势,同时也面对着诸多的发展挑战,人们对于食品的食用需求不仅仅是单纯的数量追求,更多的是质量追求,以及营养的追求。但是,当前的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常常出现质量缺乏保障的问题,有害物质超标也是极为常见的现象,给人们人身安全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在当前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越发重视的社会背景下,农产品质量问题和农药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农产品市场中的热点问题。要想对农作物污染问题进行把控并逐步解决,就应当借助技术手段,强化技术研发力度,将研发重点放在无公害农作物研发层面,逐步解决农作物质量问题。

2对策

2.1控制农药的使用

我国在农作物栽培这一产业链中,使用化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已经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方式,这一方式给种植区域内部土壤以及环境都带来了诸多负面作用,甚至会给下一年的农作物生长带来阻碍。因此,在进行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应当控制肥料的使用量,不可仅使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应当对种植方式进行改革,结合当地的种植情况,不仅要对肥料的使用量予以控制,还应当实施切合实际的改革方式,通过技术把控措施,逐步避免应用肥料或是化学药剂促进作物的生长,防止出现养分流失等问题,相应的也可以降低土壤的实际承受压力。在此过程中,可以使用农家肥替代化学肥料,最大程度上降低使用化学肥料给农作物造成的污染[1]。

2.2治理土地污染,优化栽培环境

在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中,环境会对其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大批量种植农作物之前,必须对当地的环境进行考察,全面监测当地的土壤,并对周围存在的污染较大的工厂进行处理,防止因工厂排放的污染物对无公害农作物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应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考察,主要观察周围是否存在较大的垃圾场,如果存在需要将全部的污染源进行处理,防止空气尧水等被污染,从而对无公害农作物造成影响。在选择农作物栽培场地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土壤进行重点检查,应选择污染较小以及无污染的环境进行栽培,同时建立无公害农作物专属种植基地,并对农作物实施专业化的管理,最大程度上保证农作物在污染以及无公害的环境中生长[2-3]。

2.3选择优质的品种,开展绿色种植

农作物在进行无公害栽培的过程中,对农作物品种的选择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品种的要求也比较高,在实施无公害栽培技术的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农药以及化肥的用量,很多农作物都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因此,在农作物选择的过程中应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农作物,如玉米尧小麦等。在农作物选择的过程中,选择优质的农作物品种,不仅能够使农作物的安全性得到保证,同时也能够增强农作物的抗病性[4]。

3结语

常见农作物的栽培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农业生产

1无公害农作物特征

种植选择的土壤要符合无污染标准,不能含有有害物质,周边的生态环境也需洁净健康。除此之外,在种植工艺上,也要符合绿色科学流程,避免对作物过量施加肥料或者使用有害的农药,确保作物生长过程的安全性。对于生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病虫害,也要从物理生物技术层面来探讨解决措施,避免作物生长中受到虫害影响。国家针对无公害农作物有严格的检验标准,环境无污染是相对而言的,对于农作物中各项元素的含量有检测参照标准,在标准值范围内,则符合绿色无公害标准,一旦其中的某一项超标,就表明存在污染问题。种植环境洁净程度也有一个科学的衡量标准,并不是说只有在深山远林中种植出的作物就好,其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可能达不到规定标准。无公害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是允许施加肥料、使用农药的,只要最终检验残留量达到标准即可。无公害农作物的检验需要专业部门进行,并不可以通过生长种植过程分析来确定。当代农产品生产需要由普通农产品发展到无公害农产品,无公害农作物是农作物发展的初级阶段,有机农作物是质量更高的农作物。

2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种植技术

2.1栽培土地选择

栽培土地选择是无公害农作物种植的基础。首先需要观察在现场是否存在污染现象,前期检验工作不能只局限于种植区域的土壤,还要结合种植区域周边环境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土壤中某一物质超标,或者周围环境存在不良影响时,可以采取相关的处理措施,将土壤中的物质进行中和,从而达到理想的种植效果。无公害农作物种植类型不同,对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需求也有很大差异性,针对这一特征,在种植前要对农作物生长特征进行充分了解,以免在所开展的种植计划中受到影响,并为后续管理打下良好基础。要清除种植区域内的杂草,保持整洁度,可以降低病虫害的感染概率,保证在种植后其生长速率更加理想。对于干旱区域,要确保周边有清洁水源,可以满足农作物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水源安全控制是无公害农作物种植的第一环节,一旦水源污染,后续进行的各项种植管理也将失去意义,水源仍然会带来严重的污染后果。土壤的pH值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是最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其中有机物质含量一般不可低于1.4%,否则会影响到作物对养分的吸收[1]。

2.2栽培播种过程技术控制

种植区域选择完成后进入到播种栽培阶段,对种植地区的气候进行把握,观察是否存在温度骤降的情况,根据地区的天气预报选择近几天晴朗天气,选择合适的种植品种,在适宜的环境下,农作物生长状况与产量均能得到保障。种植前检测土壤含水量是否适合种植发芽,干旱严重的区域可以采取地膜覆盖的方法,帮助缓解土壤水分蒸发,并达到更理想的控制管理效果。播种是借助机械设备来完成的,选用优良品种,做好种子发芽势以确定种子播量。将播种设备的出籽量调节均匀,通常情况下播种量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既能确保出苗均匀,同时也可避免种子浪费的现象。对于播种过程中的深度控制,要结合种植农作物的类型、种子大小确定,土壤中水分含量掌握在相对含水量70%左右,并且上松下实、平整、无大坷垃的标准时,将播种的深度控制在合理范围,确保最终的出苗效果不会受到播种深度的影响。机械播种对一些地形复杂的区域处理效果并不理想,可能会出现播种不均匀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可以结合人工播种来处理,对机械设备未能播种的部分进行催芽补种或者移栽,尽可能地减小间隔时间,否则出苗的整齐度得不到保障。对于一些比较常见的种植管理问题,可事先制定完善的规划,这样各项田间管理任务进行的时间也不会受到影响。

3无公害农作物的田间管理

播种后的田间管理重点是对病虫害进行预防控制。当发现有少量害虫时,可以采取物理方法来控制其繁殖速度;当虫害数量增加到影响农作物生长情况时,需要借助农药来进行治理。所喷洒的农药要符合管理规定,在成分上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农作物中的农药残留量也能达到预期标准。水肥管理也是田间管理的重点部分,定期对水分含量进行检测,发现严重缺水的现象时,应及时灌溉,以免农作物因水分不足影响生长。定期施加肥料,补充土壤中所不能提供的微量元素,在充分的水分与养分吸收环境下,农作物可以达到健壮生长状态,符合最终的无公害农作物检验标准田间维护要进行到农作物收获阶段,为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提供安全防护,提升病虫害的抵御能力[2]。4结语无公害农作物指产地生态环境清洁,按照特定的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将有害物含量控制在规定标准内,并由授权部门审定批准,允许使用无公害标志的农作物。无公害农作物其标准要求不是很高,涉及的内容不是很多,对于多数生产者来说,配合科学种植栽培技术就能达到这一要求,满足我国当前的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和国内消费者的需求。总的来说,对农作物采取无公害的栽培技术可以产生明显的经济效果,为农民带来可喜的收成。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科学方法培育农作物将成为主流,对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修峰,任秀英.长剑“破题”终有时———虞城县政协常委、鑫鑫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常建破解“三农”难题纪实[J].协商论坛,2016(12):21-22.

常见农作物的栽培技术范文第3篇

摘 要: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产量直接影响到农业经济效益,由于农作物自身生长特性,产量大小受到气候环境因素和病虫害等众多因素影响,这2点尤为突出,随着玉米栽培管理技术的不断创新,玉米产量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就玉米栽培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工作要点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客观进行阐述。

关键词:玉米;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112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这就需要做好玉米栽培技术管理工作。玉米可以单独种植,也可以和其它的农作物实行连种,诸如豆类作物和麦类作物,可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此外,玉米栽种中可能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同样尤为关键。由此看来,加强玉米栽培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有助于为玉米种植提供更为合理的参考依据。

1 玉米栽培管理技术

1.1 科学选种

玉米的选种工作十分关键,选择的玉米种子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正常生长,耐高温、抗病虫害能力。选种需要结合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和特点,选择抗病虫害、抗高温、抗倒伏能力较强的品种。由于玉米品种繁多,所以尽可能选择优良高产的品种,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土壤条件和栽培技术水平进行选择。品种质量高的种子可以降低劳动量,提升施肥效果,获得更高的产量。优良种子和配套的栽培技术共同使用,玉米产量将具有更大的潜力[1]。

1.2 精细的整地和播种

在耕种前期,应该将田地可见的杂物和前期耕种的根茎清除干净,结合实际情况,对土地进行翻地和施底肥,一般情况下翻地深度保持在20cm以上,不超过25cm。地面平整后,将多余的土块捣碎,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保持播种间距在25cm左右。对于间作套种的玉米,可以不需要做前期的整地工作,直接播种即可。

1.3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在田间管理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苗期管理,在整个管理周期,主要是根据幼苗生长情况来选择合理的措施促进根系发育,控制地表上部的生长,实现壮苗和苗齐的目的。一般情况下是帮助幼苗出土生长、补苗、间苗、除草、施肥和灌溉等措施,同时还要将病虫害防治工作落实到实处;穗期管理,在这一阶段的田间管理工作对于玉米生长影响较大,玉米茎叶快速生长,穗逐渐分化发育,是玉米生长期间对水分吸收需求最大的阶段。故此,需要做好灌溉的工作,确保施肥和灌溉能够平衡协调,促使玉米根系健壮和发达,为玉米高产奠定基础;粒期管理,在这一阶段,主要是确保玉米茎叶正常生长,根系活力旺盛、健壮,尽可能避免根系和叶片出现衰老现象,同时还要定期施肥灌溉,在高温天气应该适当的增加灌水量,如果是旱地春季玉米则不需要特殊对待。

2 玉米施肥技术

玉米是一种生长力较强的农作物,根系非常发达,但是根茎和叶片在生长期间对于肥料需求量较大,所以进行有效的施肥对于玉米高产具有深远的影响。氮是玉米生长期间吸收量最大的元素,所以需要定期为玉米施加氮肥,但是由于玉米植株十分易折,所以应该以农家肥为主要肥料,多施氮肥,配合适度的磷钾肥。这样能够有效满足玉米生长期肥料需求,避免后期可能出现脱肥现象。玉米作为一种高产农作物,对于肥料需求量较大,据相关权威数据调查显示,每667m2生长500kg玉米,需要尿素大概33kg左右。玉米的苗期需肥量较小,穗期对肥料需求量最大,大约占到玉米施肥期的80%。后期的开花对于肥料需求量较少,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但是需要注意后期玉米生长的用水灌溉,避免出现倒伏现象。

3 玉米病虫害防治

3.1 褐斑病

玉米在生长期间如果出现褐斑病,一般情况下是选择12.5%的禾果利湿性粉喷雾使用,结合叶片表面追肥方式来添加磷酸二氢钾或尿素等肥料。

3.2 青枯病

青枯病是一种玉米较为常见的病害现象,如果玉米青枯病较为严重,可以选择瑞毒锰锌粉剂600倍稀释喷雾使用,如果是发病面积较少,可以采用霜灵400倍液灌溉玉米根系,同时做好玉米的排灌工作。

3.3 锈病

玉米出现锈病现象,需要选择禾果利1500倍、百客1000倍喷雾及时治疗,避免病害加重造成大面积的发病。

4 结论

玉米作槲夜主要农作物之一,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中,应该坚持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应用,将病虫害防治工作落实到实处,大力推广先进的玉米栽培技术,提升玉米产量。

常见农作物的栽培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电气自动化 农业水利 应用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9-0230-01

伴随着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发展,电气自动化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不仅应用于工厂自动化控制、办公自动化操作,而且应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当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目前正在迈向一个新的局面,它的发展大大的推动了国家经济发展,自动化发展要求。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赖以生存的根本。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等因素,导致水资源缺乏,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农田水利建设是通过农田水利工程设施或者其他方法来调节地区水利分布、改善低产土壤、充分利用水资源等,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技术难题。为了适应高科技、高文化的要求,发展、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推动农业发展便显的尤为重要。

一、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温室大棚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已有多数厂家进行温室大棚电气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产品生产。远程监控系统发展迅速,以最大程度、最大范围监测温室大棚中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此监控技术可检测温室中的温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植物水分等环境因素,将所监控的信息直接传达到用户,使用户可以直接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提供最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当植物水分缺失的情况下,系统会发出报警信息,以便提醒用户。不仅如此,监控系统并不是在植物出现状况才报警,它可以时时、迅速进行检测植物是否处于良好发育状况,分辨出哪块区域生长良好,哪块区域需要施肥,哪块区域需要灌溉等等。电气自动化技术目前在大型农业生产中较为常见,而在农村小户、集体户等地却不常见,因为此技术虽具有功能强大、操作方便、覆盖面积广等优点,但是花费对于小成本农民来说过多。相信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普及面将越来越广。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在节水灌溉中的应用

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灌溉,灌溉水量的多少也将决定农作物是否可以正常生长、产量增加。据国家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率不到世界水平的20%,水资源供不应求,在这样的压力下将严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近来年随着电力电子、计算机控制等技术不断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也逐渐应用到农业水利当中。目前我国节水灌溉技术较多,达11之多,如喷灌、渠道防渗等,在农作物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尽量灌溉量小、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不仅可以优化农作物生产流程,而且减少了灌溉过程中的劳动力以及施水量。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使节水灌溉更好的应用于农作物当中。在农业水利工程中,进行远距离、自动化控制、检测农产品生长情况。一般需要仪表、电气设备、管道较多,仪表类主要为流量计、温度计、气体检测器、土壤水分传感器等;电气设备类包括灌溉所需的泵、电动阀等;管道包括给水、排水、回用水等管道。虽然设备众多,但是可以通过DCS系统进行中央控制室控制。考虑农作物需要检测如温湿度、农作物含水量、土壤等相关数据,设置相应监测点。当中控制计算机显示某一区域、某一参数出现问题时,便会进行报警,提醒用户进行相应措施。通过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化,不仅可改良土壤,使土壤透气性好、易吸收肥料和水分,而且达到节约水、电、肥料等目的。

三、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无土栽培中的应用

无土栽培是以轻质材料或人工培养液代替传统的土壤来固定植物,是植物的根部可以直接接触养料进行吸收,可通过精量播种达到一次成苗的效果。轻质材质一般包括水培、雾培等。由于人工培养液可以根据植物生长所需必要元素来进行配置,这样对植物生长便起到了有所针对的促长作用。自动化技术为无土栽培管理提供了良好控制和检测平台,它使工作人员对植物生长的状况可以清楚了解。通过自动化检测平台,也可以把无土栽培技术和传统栽培技术生长出的植物进行全程监测和对比,了解哪些因素对植物起到推动作用。除此之外,自动化监控可以使工作人员对植物的营养液吸收、周围环境影响、发展阶段等情况有所掌握,方便工作人员对技术加以改进。目前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无土栽培中应用也越来越广,相信随着社会发展,此技术覆盖范围将越来越广。

四、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如今国家提倡水资源节约,重复利用,对于水处理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水处理行业发展旺盛,其所需电气自动化技术也越来越高。国家、企业建设水厂来处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目的就是能更充分的利用水资源,不至于造成资源浪费。水处理标准高,处理之后各水质参数应达到国家标准,其电气自动化技术也应满足要求。在农田水利水量应用之余、污水排放需谨慎。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于污水检测,可以判断农业废水是否有化学污染,是否会影响周围环境及水质。由于农业生产所需肥料较多,水质受其影响,通过自动化检测并处理可以进行循环利用,不至于造成水资源浪费。

总结: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率较少,水资源如何有效利用是国家所关心的重要话题。农业水利的发展,将大大的节约了水资源的浪费,这都离不开高科技、高技术。在农业水利发展过程中,对其相应技术要求日益提高,传统自动化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今农业发展、水资源节约的要求。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不仅有利于节约了人力、物力,而且对环境、土壤改进也有所影响。如今农业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我们的努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不断更新、发展技术产业,才能使农业水利发展迅速,超出国外领先国家。

参考文献

[1]李慧.自动化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几种应用前景[J].当代生态农业,2004(1).

常见农作物的栽培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春季脱毒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8-0135-01

一般来说,脱毒马铃薯是指在一系列技术措施帮助下将马铃薯内的病毒进行有效清除,进而获取无病毒或是极少病毒感染的马铃薯。就我国现阶段的农作物种植工作来说,马铃薯作为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以及经济效益最好的农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需要引起广泛关注。然而在当前的实际工作中,一部分脱毒马铃薯种植人员为了马铃薯的尽早上市而盲目早播早收,致使马铃薯幼苗在越冬周期中出现生长发育问题,马铃薯的种植效率堪忧。据此,如何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之下,将地膜覆盖技术引入马铃薯的种植工作中,使春季脱毒马铃薯在产量、质量等方面有所提升,已成为当前相关工作人员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现总结春季脱毒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1土壤深翻

春季脱毒马铃薯的种植应当选用土层较为深厚且土质比较疏松的土壤,在此基础之上确保土壤具备良好的通气、储水以及养肥能力。一般来说,适宜马铃薯种植的土壤应以轻壤土或是砂壤土为主。在当年底冻雨天气来临之前,对土壤进行深翻作业,土壤深翻深度应当以20-25 cm为宜(此种深翻作业同样适用于马铃薯的前期收获阶段)。与此同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来年2月左右进行深度为10-20 cm的浅耕作业。春季脱毒马铃薯在生长发育阶段需要进行整体做畦作业,按照80∶40的比例结合适当的土壤表层灌水来确保马铃薯种植土壤的底墒质量。

2切块催芽

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证明:在同等种植条件之下,脱毒马铃薯的种植产量较未脱毒马铃薯的种植产量整体提高40%-50%。对于春季播种的脱毒马铃薯而言,受低温干燥种植环境影响,将脱毒马铃薯作物按照传统意义上的大田种植方式进行种植的出苗速度比较慢,且幼苗的质量不够稳定。因此,需要对马铃薯幼苗进行暖种催芽作业。一般来说,暖种催芽作业需要持续35-40 d。马铃薯种植人员需要在向阳且避风环境中选取一块面积比较大的种植空地,挖松种植土壤并预先铺垫1层干稻草,将脱毒马铃薯种苗包覆在干稻草当中,再用薄膜覆盖住整个种植区域(此处所覆盖的薄膜厚度应当以0.05 mm左右为宜)。夜间在覆盖的薄膜上再铺垫1层干稻草,白天揭除[1]。整个覆膜作业持续约30 d,马铃薯种薯表皮出现芽眼之后需要及时进行消毒切块作业,以此确保马铃薯的脱毒种植。

3覆膜栽培

在春季脱毒马铃薯地膜覆盖种植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传统意义上马铃薯种植人员为获取经济效益而出现的盲目性早播行为,防止马铃薯种薯在冻雨季节环境下出现的烂种与死苗问题。一般来说,在晚霜节气前20 d左右进行露地马铃薯幼苗的种植。而对于地膜覆盖种植技术作用下的春季脱毒马铃薯种植而言,需要比露地马铃薯种植时间早10 d左右进行种植。除需要开挖中沟以外,种植人员还需要选用乙草胺添加剂1 200 mL/hm2对水700-750 kg/hm2对马铃薯种植畦面进行喷洒,在软化马铃薯种植土壤的同时为马铃薯种薯的生长与发育提供优质的肥料。脱毒马铃薯地膜覆盖,应选用100 cm×80 mm的薄膜紧绷覆盖,覆盖薄膜四周需要压实紧密。

4施足基肥

脱毒马铃薯作为喜钾忌氯农作物,在基肥的选取中应当以优质有机化合物肥料为最优选择。肥料当中氮元素、磷元素以及钾元素的调和比例应当严格控制在2∶1∶4范围之内。按照30 t/hm2脱毒马铃薯成品的产量形式来说,马铃薯种植田块的基肥输送应当以各种腐熟有机肥如鸡粪、猪粪为主要有机肥构成元素。传统意义上,普遍分散式喷洒的基肥施用方式对于地膜覆盖技术支持下的春季脱毒马铃薯种植而言并不适用,种植人员应当在田块畦面开挖深度为5 cm左右的沟渠,作为整个春季脱毒马铃薯的专有施肥沟渠,采取一次倾倒方式将所有按比例调和的肥料倒入基肥施作沟渠当中,并对其加以覆盖与掩埋[2]。

5田间管理

按照正确的种植栽培技术生长规律来说,在马铃薯种薯播种30 d以内其幼芽会成长出2-3片幼叶。当幼叶破土长出之后,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对马铃薯进行放苗作业,确保马铃薯幼苗的正常发育。一般来说,需要以马铃薯幼苗苗高10 cm为判定依据对整个种植区域内的马铃薯进行肥料追(下转第137页)

(上接第135页)

加,这一时期所追加的肥料应当以有机肥150 kg/hm2或者马铃薯专用复合肥60 kg/hm2为主[2]。若马铃薯的生长与发育周期涉及到干旱种植环境,则需要在田间管理过程中对整个马铃薯种植区域进行水利灌溉,在此基础之上以摘取花心及花蕾的方式来控制脱毒马铃薯幼苗的分散式生长,进而确保马铃薯植株结薯集中,以此提高整个春季脱毒马铃薯作物的产量[3]。

6病虫害防治

就春季脱毒马铃薯而言,马铃薯在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的作用之下所面临的主要病害为晚疫病,主要虫害为地老虎、蚜虫。加大对春季脱毒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力度在提升马铃薯产种质量的过程中有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从春季脱毒马铃薯常见病害的防治角度来说,马铃薯种植人员可以对整个马铃薯种植区域进行外加剂的喷洒作业(外加剂应选用为25%甲霜灵600倍液,每5 d喷1次,共持续20 d左右)。从春季脱毒马铃薯常见虫害的防治角度来说,马铃薯种植人员可以按照3%辛硫磷颗粒剂15 kg/hm2配合细土225 kg/hm2的方式进行外加剂的调制,将复合试剂散在马铃薯根茎附近,以有效防治地老虎对于马铃薯植株的危害;马铃薯种植人员应当选取1.8%安微菌素乳油5 000倍液对蚜虫进行防治[4-5]。

7参考文献

[1] 陈惠哲,峰,林贤青,等.稻田免耕马铃薯稻草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05(5):388-390.

[2] 谢小双,保石全,林克惠,等.马铃薯的营养特性及地膜覆盖的增产效应[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16(1):35-38.

[3] 伍壮生,刘明月,何,等.南方冬闲田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辣椒杂志,2009(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