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赛事的基本特征

体育赛事的基本特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赛事的基本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赛事的基本特征

体育赛事的基本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匮乏;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G812.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6(a)-0000-00

引言

长沙作为湖南省的省会、文化中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民健身的深入贯彻执行,人民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情操陶冶,对运动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社会层面,大型体育赛事不仅可以推动城市发展、提高城市品牌,更是被赋予象征城市形象的社会功能;个人层面,大型体育赛事的开展不仅可以缓解民众生活压力、振奋人心、唤起人们心底对运动的渴望,还能提高民众生活质量、丰富民众生活。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知名度、推动其运动氛围的发展,更能借此带动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但一个大型体育赛事的顺利开展需要各方面的资源配备,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人力资源的配备。志愿者作为大型体育赛事的血液组织,完善解决其在大型赛事中的匮乏问题已经成为竞技体育在顺利开展的关键一环。

1当前长沙市运动氛围与大型体育赛事举办

大型体育赛事是体育竞技的最高表现形式,是综合性的社会文化活动,也是城市发展中的大型事件。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具有健全身心发展、提高竞技效益、促进城市软硬环境的提升等多重功能。长沙作为湖南省省会,无论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还是经济发展和群众体育基础都具备了开展大型体育赛事的能力。作为湖南经济中心的长沙对于大型体育赛事的承办权无疑越加渴望。于是对于2015年在长沙举办的第十三届全国青少年舞蹈锦标赛暨中华国际体育舞蹈公开赛、男子篮球亚洲锦标赛、第一届长沙国际马拉松赛、“华人杯”羽毛球赛和其他重大体育赛事便不足为奇。鉴于这座城市的山水环境、经济潜力和运动氛围,之后一定会有更多的大型体育赛事相继举办。

2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匮乏现状分析

志愿者已成为大型体育赛事的重要人力资源之一,志愿者活动的开展逐渐成为筹办大型体育赛事的一个惯例,大型体育赛事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社会风尚的标志和影响赛事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环节。虽然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有很多种其他民众不具备的优势,但是由于没有专门的体育赛事志愿者培养组织,这些志愿工作者大多属于临时组成,于是在这些赛事中他们所表现出的集体合作意识淡薄、服务态度懒散、相关赛事知识不足、还是不能令举办方、承办单位或者其他大众和赛事参与者感到满意。因而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缺乏并非单纯的表现在人力资源的缺乏,而是通过对参加志愿服务工作的同志在大型体育赛事中的表现以及综合评价考查后,认为他们对于志愿工作的操作水平、以及表现出的道德修养和服务质量还不能满足目前各种大型体育赛事开展以及今后的发展需求。

3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的能力要求分析

随着大型体育赛事日益国际化、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对志愿者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大型体育赛事是志愿者充分展现自己的舞台,为保证赛事的顺利开展和闭幕,志愿者不仅要筹备组织和赛事相关的赛前赛后工作,期间还要为大众和运动员解决赛事相关问题。这就要求志愿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除此之外,志愿者既是个体道德的涵养者和承担者,又是社会公德的践履者和建设者,而大型体育赛事中贯彻的理念或实行的措施对大众有较强的迁移性和示范性,全体志愿工作者的道德涵养则是这个赛事综合文明的集中体现,热爱体育事业是前提,还应该热情慷慨、善于交际、乐于助人、合群合作,这些都将有力促进公民德育发展,推进社会文明。

4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匮乏的应对策略与建议

(1) 普及体育知识和培养专业技能

一个体育赛事的志愿者,观众的引导者,赛事顺利进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必须了解当前项目的基本特征和所属类型。他们的兴趣源泉或者志愿动力并不一定要全部来自服务本身,那种志愿动力来自于他们对当前体育运动的热爱也未尝不可,只有自己真正的热爱,才能向观众提供出优质的服务。这种积极的工作推动力来源于他们的兴趣本身,如此看来,培养他们的体育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这种体育知识的普及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要从基层抓起,中国人口虽然基数很大,但是在这样庞大基数上投入的精英培养并不多,从这方面看,我国的体育赛事志愿者培养乃至于其他的人才培养方面都有很大的借鉴之处。

(2) 完善志愿者培养体系

培养体系是为了实现组织的培养目标而使各培养部分设置的一系列培养内容和方案组合成的整体。其目的是为了提升培养竞争力、把握机遇、规避风险实现培养目标。国内大型体育赛事逐渐兴起,但目前并没有完整的志愿者培养体系,这种情况下,合群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高校志愿者资源充足,其中体育系或者普通专业体育课对于大学生体育文化熏陶和各项体育赛事开展事宜的有相当的普及工作,而且对于大学生集中学习组织方便,如果政府能够积极倡导支持,或出台相关政策决策,高校积极组织开展志愿者培训,那么形成政府与高校合作的志愿者培养体系必将一扫之前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匮乏的零乱状况,为大型体育赛事输送高素质志愿者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3)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首先要认识人,认识不同人的优缺点,根据其自身特点瞄准其岗位。其次是要发展人,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长处、尽力去弥补不足。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类需求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而志愿者中的大多数是为了实现社会需求或者自我实现需求才去参加志愿服务工作,因此要充分利用他们的自身能动性,选择最适合他们的岗位,有着对性的去教育培训,使他们有机会可以在赛事中去充分展示自己,最终达到赛事圆满举办志愿者快乐充实的双赢状态。

(4) 进行有效的人才激发和开发

激励主要包括保障性的激励、成长性的激励、认可性的激励三个方面。[5]对于在赛事中表现突出的志愿者可以加以适当的物质奖励,但是奖励额度不宜太大,以免引起他们在服务工作中的功利性而影响赛事开展和志愿者的发展。此外,还可以采用精神激励,如给予表现突出者适当的荣誉奖励或者点头、微笑、致以肯定的目光等,以此来鼓励引导他们更好的投入工作。然而无论是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都应该避免滥用,以免造成激励作用减低。除了运用适当的刺激来激发他们的潜力和积极性外,注重人才开发和补充更是必不可少,时刻培养新人为志愿者候补必将为志愿者活动融入新的生机。

6结语

目前中国志愿者服务体系发展相对滞后于大型体育赛事的发展,而明确大型体育赛事的服务需求和志愿者服务的实际意义对于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和体育文化传播有着举重轻重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志愿者培养体系,发展一个以人为本的管理环境,进行有效的人才激发和培养,使他们能够在服务比赛、展现自我的同时提升自己、达到自我实现,让他们在个体价值体现的同时推动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体育赛事的基本特征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竞技体育 投资 产权

一、竞技体育投资产权的基本特征

1.竞技体育投资产权中的所有权是分散的

在对竞技体育投资中,运动员和教练员是最为重要的被投资对象。从运动员和教练员被投资的那一刻起,运动员和教练员自身综合素质、技术能力、道德修养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作为人力资本汇入总体投资之中。运动员和教练员在这种活动中以生产者和投资者双重身份存在。

2.竞技体育投资产权中剩余价值索取权的分解性

如果将竞技体育看作一种“生产活动”,那么其产品就是竞技比赛。这种产品具有不可分割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一个观众欣赏到了高超的技术表演,不会让另一位观众少欣赏这种表演,这就是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不像甲吃了这个苹果后乙就吃不到这个苹果,不要人为地设置排他装置如修场地、收门票、设立加密转播装置等,一场体育比赛人人都可以观看,这就是消费的非排他性。根据市场失灵理论,单靠市场机制来提供公共产品必将导致供给数量的不足,所以这种产品应该由政府来提供。同时,竞技体育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如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整体国民素质等。即便是由私人部门来提供“竞技体育”这种产品,为弥补这种外部性,国家也应该有所投入。这就导致在竞技体育投资中剩余价值索取权内涵的分解;即经济价值的剩余索取和社会价值剩余索取。作为私人投资者,其对剩余价值的索取理解为对经济价值的索取,而国家的理解为对社会价值的索取。

对竞技体育投资产权基本内涵的认识有助于界定产权,即对产权结构中各类权利在不同人群中分配的边界的界定。当然,即使产权边界清晰,但是产权权利得不到有效保护也将导致产权不清。产权不清必将导致经济效率低下。

二、竞技体育投资制度中的产权问题

1.国家拥有绝对的产权

国家代表整个民族,国家的财产权利大于其他一切权利。国家是政权主体,可以通过政治程序来创设财产权。这就意味着国家在法律上实际上是一个特殊的财产权主体。以此为杠杆,国家事实上几乎控制了社会绝大部分体育资源。在具体的项目投资上,即使是足球、篮球这样职业化较早的项目,国家仍有很大的权利。对竞技体育进行投资往往要受到很大的限制,投资者的权益也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这就导致国家实质上拥有绝对的产权。同时也使得现有产权体系边界模糊,形成产权不清的局面。

2.投资主体不明确

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其中,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和土地使用权可以理解为无形资产,但仅仅限于以上列举几种方式。人力资本到底能否作价出资,并没有明确说明。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能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可以理解为对人力资本出资的一种默许。但毕竟国家以人力资本出资作为投资主体并不名正言顺。即便国家作为投资主体,也存在名义投资主体和实际投资主体的脱离。如一些国有体育资产的者――各级的体育局和体育机构的官员成为实际上的国有体育资产的所有者。

公司法还规定,无形资产投资不能超过公司资本总和的20%,高新技术企业不得超过30%。事实上,在职业体育俱乐部这样的竞技体育投资中。运动员和教练员恰恰是最主要的资本。在现行竞技体育的投资中,运动员和教练员不是投资的主体,而是将其技能算做国有资本。以上导致了在对竞技体育投资中投资主体不分、不同投资主体的投资比例不明的现象。

3.个人投资的产权得不到很好保护

在现行竞技体育投资体制中,没有立法对个人财产权内容、性质和地位做出明确规定。在实际投资活动中,个人投资者并不实际拥有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支配转让的权利。因而,个人投资的产权权利往往变得无效。

三、建立竞技体育投资产权制度的设想

1.对比赛场地的投资

比赛场馆有选择与比赛配套设施如交通、住宿、餐饮等相关。纯私人投资比赛场馆,其经营效果要视本地经济环境、地理位置、文化习俗的影响。所以,理性的经纪人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投资比赛场馆。那么,最理想的提供者应该是政府。政府提供的比赛场馆在管理和使用上是低效率的,为解决这一矛盾,比较好的办法是将使用权让渡给其它投资者,即租赁经营。但是租赁者有短期行为倾向,会过度使用场地。为保证租赁者从长远目标出发,以资产的保值增值为重,就必须赋予租赁者一定的剩余索取权。

2.对竞争体育比赛项目的投资

对竞争体育比赛项目的投资在我国现阶段表现为对职业俱乐部的的投资。它涉及到三种不同的投资主体。即国家、企业法人、运动员和教练员。企业法人以实物进行投资;国家以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人力资本作为投资;运动员和教练员也以其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因为,在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成长过程中,不仅包含着个人的投入,国家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然而如何核算国家投资和个人投资的比例却不是易事。这是导致产权边界不清的原因之一。

竞技体育属于公共产品,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当具有正外部性产品由私人提供时,政府通行做法是给予补贴。而对于职业俱乐部,国家不仅没有补贴,反而要求按比例分成,我认为这是导致产权关系不清的另一原因。国家对竞技体育的投资,其目的并非为了盈利、增加GDP,而是为了获得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整体竞技水平的提高、民族威望的提高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我认为,政府不应该是投资主体,其对运动员和教练员培养的花费应以补贴方式留归俱乐部。

3.对竞技体育赛事承办的投资

竞技体育赛事承办与管理应该是发展竞技体育事业的经纪业务,提供完美的策划和优质的服务是其主要产品,这些产品并不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或者具有外部效应。所以体育赛事承办与管理属于第三产业中的一个行业,完全可以市场化操作,对竞技体育赛事承办的投资权利体系完全可以依据公司法来配置。

参考文献:

[1]科斯阿尔奇安诺思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6

[2]黄少安:《产权经济学导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1

体育赛事的基本特征范文第3篇

1看台文化的历史演变

1.1神性宗教的产物竞技运动的最高级别是“奥林匹克运动”,它诞生于欧洲文明的源头——古希腊。早期的希腊人在神话和神性崇拜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尤为凸显。在希腊人看来,“神能主宰人间祸福,为此他们大加进行宗教崇拜,举行各种祭奠神的庆节。其中,对文化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在祭神时举办体育竞技和文艺表演”,在各城邦普遍举行竞技运动会的基础上,形成以奥林匹亚为主体的带有神性崇拜的“古奥运盛会”。由于这一盛会具有敬神祭神的意义而显得分外隆重和神圣,故每逢四年一度的奥林匹亚运动会——顷城而出的男性观众就挤入绿色护栏内,不同社会阶层、身份地位者分区和分台就位(贵族座着,贫民站着),共同观赏那些赋予神性意义的运动员。当运动员飞奔出起跑线的同时,看台观众的呼喊如同晴天霹雳,连周围山谷的羊群都会受到惊吓,整个赛事中充溢着狂热的激情,观众为一切胜者欢呼——奉获胜者为神的化身。如上概述,古奥林匹克运动最初被出现于这种具有祭神的宗教庆典仪式而维系了千年之久,说到底靠的是希腊文明中幻想的神,演变成了具有人文色彩和社会因素的神而得以维系。如此,古竞技体育运动的看台观众因社会整体神性崇拜意识的动因,而演绎出理性与感官相融的宗教文化,也就有其自然性与合理性了。这种自然性与合理性,充分体现了“神性宗教”中的古代竞技所必有的特征,一是竞技体育的看台观众在自发享受这一“灵魂与肉体”的盛宴时显而易见的让人感受到一种宗教的与自然的文化特征。也就是说,在崇尚身体健美的同时获得心灵的赞美,在理性的支配下可望使人成为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坚强的发展。二是由于这一时期受经济和科技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竞技体育看台文化凸显出一种地域化的特征,偏离了更多人群对“神性”的追求。

1.2国家和民族政治的产物顾拜旦创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时就意识到奥运会“将可能是一个潜在的、间接的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从那时起,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种寻求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被政治家所关注。尽管国际奥委会无数次地重申体育独立于政治之外,但是战争、政体意识形态的冲突、强权政治、民族主义等却不断地向体育运动提出新的挑战,使体育竞技文化始终摆脱不了政治的干预。古代奥运就这样在融经济于竞技之中的同时,它的核心品牌“奥运会”业已发展成为全球各国为树立形象、彰显政体意志而竞相争夺的一把金钥匙,使得竞技事本身表面上看是《》中所规定的“奥运会是个人或团体竞赛项目中运动员之间的比赛,不是国家之间的比赛”,而本质上已是一种国家现象-是一场特有的和实质上的国家间的竞争与庆典。在这种国家和民族形象的目标塑造中,运动员和看台观众将纯体育精神的比赛变成了一种强国游戏的对象,以体现不同政体意识形态的意志。这种意志在四年一度奥运会、世界杯的“国家队”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即对立双方看台上成千上万的小旗在场内飘动,当其代表本国家的运动员取胜时,看台观众那些作为本国家的小旗子便狂热地挥舞起来,素不相识的观众拥抱一起欢庆国家的胜利。在这里可以肯定的是,奥运竞技具有的国家和民族情感既不是竞技体育本身固有的,也不是看台观众对它的爱好,而是系关国家和民族荣誉的赛事结果致使本国观众整体情感升华为一种民族尊严的张扬。由此而论,一方面奥运竞技看台文化中的激情,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于国家和民族的政治意识之中;另一方面亦可感知到该国民众的基本文化素养与较为明朗的政治态度——即民族性与排他性。这一特征亦成为现代社会国家和民族政治时期竞技体育看台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

1.3城市消费社会的产物城市在围绕政治和工业中心生长起来的同时,也为现代消费社会的发展铺垫了宽泛的基础条件,使其各种新型消费理念、消费模式和消费方式在孕育而生成的过程中显得更加丰富和厚重。社会学家齐美尔在《都市与心理生活》一书中指出:“城市不是一个带有社会学后果的空间实体,而是一个在空间上形成的社会学实体。”这种“社会学实体”反映在“城市与体育”生活的空间上亦表现的更加多姿多彩而引人入胜,体育不再完全具有形而下的身体锻炼价值,也不再完全具有形而上的满足宗教与民族的社会学意义,而变成了一种消费社会的娱乐符号,在符号的跌宕中满足着城市人们的不同需求,即各色体育场馆、健身会馆、体育明星的轶闻趣事等充斥于我们的耳目;大到世界性的赛事、国家级的竞赛,小至区域性的比赛及以用自己城市冠名的运动队均无一不在城市之中。而今城市空间上形成的竞技体育实体,已为城市化高速发展和文明进步起着良好的助推作用,更为以城市为消费中心的消费社会搭建了一个活跃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之中,城市这一主体充分利用体育其独特的经济和文化价值炫耀及宣传其城市个性与品位,以达到自身的一种满足感。在数千种的体育比赛中,这种名为体育的竞争之实是意于让现实间的竞争具体化,这种隐性的因素自人类产生之初就从未消逝过,从而满足着城市居民的消费行为和心理欲求,2008北京奥运的圆满举办正是向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证明了一个体育之城的魅力所在。这种体育融入于城市生活之中的普遍现象,极大地促动和刺激了城市居民体育运动的亲和力,塑造着居民健身强体的消费观。同时,由于城市是消费社会的中心,各种事物易受商业主义和消费文化的渲染或影响,故而竞技体育在消费文化的渲染中,看台观众在满足“看”的需要的同时则享受着“被看”的乐趣,各种形式的情绪在这里得到表露,人们敲锣打鼓吹口哨,挥动五颜六色的旗帜、标语,观众的情感投入既有达到极点时的一种理性享受,犹如回归到中世纪的狂欢文化之中,也更有其达到极点时的一种非理性的渲泄。如此“理性享受和非理性渲泄”在一定程度上既表现着看台文化的理性秩序,也表现出对赛事道德底线(球场暴力或骚动)的冲击,在一定状态上使得竞技体育看台文化,在消费社会中不再仅仅只为满足社会主流意识的需要,而开始趋向成为展示经济水平和人性特征的“秀场”。在这一“秀场”中,一方面,看台文化不再仅仅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而呈现出层次化、多样化、审美化和国际化的文化表征;另一方面,因商业利益的强势驱动,接踵而至的体育赛事犹如给人一种“快餐式”的消费选择,大有偏离早期看台文化发展轨道的趋势。

2竞技体育看台文化的发展需要

2.1倡导对古代看台文化的反思传统的看台文化实质上是当时人们在一种宗教祭祀活动过程中衍生的、整体的宗教神性崇拜,在满足人的个性需要、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维度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但其中的宗教精神值得继承和发扬。奥运会之父顾拜旦认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奥林匹克最基本的特点是贯穿其中的宗教精神。古代运动员像雕塑家那样,通过锻炼塑造着自己的躯体,他们以此向上帝致敬。同样,现代运动员也以同样的方式为自己的祖国、民族及国旗赢得荣誉。因此,我认为最初围绕着重新崇尚奥林匹克精神再创一种宗教感情是完全正确的。”由此可见,古代看台文化所具有的庞大的宗教感情促成古奥运盛会的繁荣,随着竞技体育不断发展,看台文化中所蕴藏的宗教感情应得到不断的发展,并这一过程中不断更新、嫁接、转化传统的看台文化,使看台文化与市场经济接轨,与体育文化的发展契合,与看台观众的心理和行为变迁方向一致。

2.2看台文化的教育功能奥运会起源于宗教祭祀活动,它以人体美、竞技精神以及高超的技艺对神作出奉献,竞技者不仅要求具有强健的身体,还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获得人们至高无上的崇拜,这对希腊社会和广大人民是一种崇尚英雄、崇尚美德的教育。现代竞技体育在满足体育自身发展需要时,更多地融入到市场经济的浪潮之中,竞技比赛的功利化、比赛的的平庸化都会导致看台文化的异化。奥林匹克中:“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为基础的生活方式。”把竞技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生活哲学、生活方式,使之赋有教育功能是现代看台文化发展的需要。

2.3鼓励流动与参与在现代社会,每个人的心态和行为习惯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各个国家、地域之间的的文化氛围也不一样,因而有必要鼓励看台观众之间的流动与交流。流动有横向与纵向之间的流动之别,横向的流动使之看台观众可以积极参与不同地域、不同城市、不同国家之间的体育比赛;纵向流动是指可以鼓励不同阶层的群众参与不同类别档次的竞技体育比赛之中,在竞技体育文化逐步全球化的今天,看台观众更容易参与更多的体育赛事之中。接受不同地域人展现的一种文化氛围,了解不同的竞技体育比赛可以给人带来的不一样的感觉,促进现代竞技体育的多样发展和满足不同观众的多样需求创设良好的平台。

体育赛事的基本特征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全运会;沈阳大学生;体育旅游;市场开发

一、沈阳大学生旅游的基本特征

(一)时间较充裕

大学生在校期间,每周有两天的休息时间、每年有元旦、清明节、劳动节、中秋节、国庆节等法定假日和黄金周,还有长达约三个月的寒暑假。相对于其他旅游群体而言,大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很多的大学生选择在暑假出游,是由于历经了一学期的紧张学习生活,大部分学生的身心比较疲惫,需要放松和休息恢复。在暑假大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来安排自己的行程,使得旅途内容更加的丰富多彩。选择在双休日的大学生相对比较少。大部分大学生会选择在周末学习或者休息,如图书馆读书、上网、睡觉、逛街等,为新的一周进行小的调整,积累精力。在寒假期间,因为春节的原因,大学生希望能够回家团聚过年。家人也难得一聚,都放假在家里。在法定假日和黄金周期间,出游的人非常多,交通、景点、住宿等都非常不便,并且各条旅游线路的费用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经济承受水平较低

大学生的生活费大多数来自于家庭。他们希望参加旅游活动,但是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消费能力并不高,因此,大部分大学生对价格也非常的敏感。财尽其用也是大学生的最大希望。

(三)较强的出游愿望

大学生精力旺盛,体力充沛,好奇心强,具有冒险精神,对旅游有极大的兴致。外面丰富精彩的世界对大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充满着大学生向往的冒险与魅力的色彩。随着考研、就业竞争的激烈,大学生的活动范围往往局限于寝室、食堂、图书馆三点一线,这种狭窄的活动空间使得大学生学习生活变得枯燥、单调。大学生在旅游中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可以缓解各种紧张与压力。

二、沈阳大学生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一)大学生体育旅游的发展需借助社会各阶层的力量

充分发挥政府的力量,积极鼓励社会投资。应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开发大学生体育旅游业。国家要制定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来规范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的扩大,促进体育旅游的发展。体育部门级相关组织,要对大学生体育旅游进行相关调查, 提出科学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来推动大学生体育旅游的健康发展。

(二)制定科学的大学生体育旅游发展规划

大学生体育旅游作为一个消费群体,相关部门应根据大学生对体育旅游的需求,确定合理的发展方向、目标与重点,有计划的发展大学生体育旅游业,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旅游消费水平。体育旅游的发展规划的制定及实行,决定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的制定,宏观上要以国家和社会及经济发展计划为指导,微观上要明确体育旅游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具体体现为:第一要以体育旅游资源为依据,能够开发旅游市场。第二以大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为基础。第三最终要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加大宣传力度

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业的一个新分支,想要被广大群众认可和接受,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大宣传力度。根据大学生经常接触的媒体,例如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将体育旅游作为一种独立的旅游产品对待,在2013年沈阳全运会的带动下,通过大力宣传使大学生逐步认识体育旅游,从而最终认可和接受这种新兴产品。在体育旅游促销方面,有关专家认为,“应当采用以公共关系促销(公共关系促销, 并不是现实的产品的促销,是指通过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 进而间接的进行产品的促销)和广告促销为主,人员促销为辅的促销策略”。

(四)开发和创新适合大学生的体育旅游产品

根据大学生的学习、消费和生活特点,在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中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重点开发短程的体育旅游产品,可以促进沈阳体育旅游经济的繁荣。第二有针对性的开展远程体育旅游路线。由于体育旅游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的特点,短程的体育旅游不可能满足学生们对于那些具有地域要求很高的项目需求,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根据学生的休息时间结构和经济能力,在适当的假期开展适宜的体育旅游产品,在物美价廉的情况下满足学生追求新奇的欲望,活跃全国的体育旅游经济。第三增加参与性的体育旅游产品。高校学生的年龄特征、身体状态都处于旺盛时期,参与性强的产品不仅使他们得到身体心理的锻炼,而且让他们不断加深对体育的认识。第四根据高校学生的需求,可以适当的采取复式开发体育旅游项目,例如学生野外生存游、青春活力探险游、体育赛事观赏游、奥运场馆观赏游等等。

(五)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与体育旅游网络信息系统

体育旅游业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行业,受市场环境的影响比较大,抗风险能力差,因此,要建立涉及体育旅游业的突发事件和旅游危机的预警处理机制和处理基金,增强体育与旅游业的抗风险能力,保证体育与旅游业的长期健康快速发展。加强信息交流和互动,建立高校体育旅游网站,加快和完善高校体育旅游的信息化基础建设,构筑有助于体育旅游业信息化发展的软环境。

(六)重视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

我国高校体育旅游专业匮乏,可以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中增开体育旅游相关的课程,如体育旅游的营销专业知识、管理专业知识等。体育产业部和旅游管理部门还可以联合开设短、中和长期的培训班,培训那些紧缺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双管齐下可以不断的缓解体育旅游专业的人才需求。提高体育旅游导游员和体育旅游项目教练员以及服务人员的素质,提高个性化服务水平,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参考文献:

[1]兰宇.加快辽宁休闲体育旅游发展与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0

[2]井玲.国外体育旅游研究评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7

[3]李洋等.我国高校体育旅游专业开设现状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2010.2

体育赛事的基本特征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校 体育产业 发展战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体育产业在我国发展方兴未艾。高校体育产业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产生的新的概念,是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深入探讨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高校体育产业的内涵与地位作用

1.高校体育产业的理论内涵

一般认为,与高校体育运动有直接联系的一切生产经营的总和都可视为高校体育产业。因此,高校体育产业主要是指,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高校所提供的各类体育服务及其有关体育产品活动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体育产业又称体育本体产业(各类高水平的体育竞赛表演、各类体育健身健美服务、各类经营性的运动训练培训、各类体育休闲和娱乐服务,以及体育所创造的无形资产,体育电视转播开发等)、体育派生产业(各类体育器材和一部分特殊的体育运动装备、体育出版物、体育报刊、体育文物、一部分体育科学研究等)和体育相关产业(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运动服装和一部分体育装备的生产等)三个方面。

高校体育产业作为社会体育产业的组成部分属于第三产业,它具有双重性:一是经营性,二是社会性。相对于发展公益性的体育事业运行方式,体育产业所具有的经营性是体育产业运作的基本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的经营者享有法律规定的产业经营者才有的权利,获得应有的利润,按照法律规定交纳赋税,承担相应的义务,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进入市场进行体育服务和相关产品的经营。高校体育产业的经济性也决定了其必须社会化,即利用现有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加强与社会之间的合作交流,使高校体育产业逐渐适应体育市场需求,以全民健身计划为切入点与社会接轨。随着人们体育消费观念的转变,更多的人将会走向体育健身场所,特别是较为容易接触的高校体育场所,高校体育场所的社会性开放也就越来越强。

2.高校体育产业的地位作用

高校体育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在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全面推进高校体育产业的开发,使高校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人与经济社会实现协调发展的进程中,高校体育产业将成为一种广泛存在、广泛利用的社会体育资源。高校体育所具有的教育和激励功能,在振兴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高校体育产业将成为一种社会生产,是以精神产品为基础的产业,对自然资源、环境不构成威胁,具备了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要素。把高校体育建设成为教学、科研、训练与生产相结合的基地,增强高校体育产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形成高校体育产业本身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其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下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使我国高校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

二、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机遇

1.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尽管在整体上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但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现代高校体育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从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来看,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规模逐步形成,以本体市场为主体的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高校体育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已趋清晰;第二,高校体育产业的多元化趋势逐步形成,体育产业开发领域不断拓宽,体育产业的质量和产业效益逐步提高,许多体育资产和资源显示了巨大的开发潜力和潜在的市场优势;第三,社会投资办高校体育产业的形式发展很快,确立和形成保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产业化筹资机制。

同时,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也面临许多问题:第一,理论研究严重滞后,特别是对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力度不够,政府对高校体育产业行使宏观管理的体制与机制尚未形成;第二,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条短,与体育市场相互动关系不明显,未能充分利用资源发展高校体育产业;第三,相关政策法规的不健全,限制了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教育业(指专业体育教育)远未实现市场化、商业化和社会化,导致体育教育与体育人才市场的脱节以及体育教育结构与内容随市场变化的相对滞后。

2.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

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以及成功举办奥运会,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发展前景。第一,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体育事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大大扩展了体育事业的社会空间,进一步肯定了体育工作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生活发展的作用;第二,产业结构调整使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高校体育产业在此时期可望得到飞速发展,群众体育的多元化需求,促使高校大力有效利用、开发和整合各类体育资源,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快速带来了机遇;第三,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加入WTO和成功举办奥运会,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市场更加开放,我国高校体育产业资源也进入国际化配置的循环,从而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期提供难得的机遇。

三、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方向、重点及途径

1.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伴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现代体育已逐步呈现出普及化、商业化、职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体育的社会功能发生了变化,体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功能逐步增强,所有这些对体育的发展走向产生了巨大影响。 而高校体育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部分,也必将受到有益的影响,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已表现出一些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发展要求。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要以提高高校体育产业整体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国际竞争能力为中心,以培育国民经济增长点、提升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为目标,以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依靠深化体育体制改革和技术进步,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的创新之路。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要坚持总量扩张与质量提高并重,坚持改革与发展统一,坚持组建大型体育企业与发展中、小型体育企业相结合,坚持启动国内体育消费需求与拓展国际体育市场的统一,坚持体育主体产业与体育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从而使高校体育专业教育和体育竞赛表演业在高校体育产业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使高校成为体育科研与体育产品设计、开发的基地,在国际体育交流中发挥主人翁作用。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优先发展高等体育教育产业,大力发展体育用品产业,稳步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产业,积极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着力培育体育中介机构、规范体育场地和器材出租市场,努力开发体育无形资产,加速体育科技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体育产业的成果转化。

2.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应该坚持以少数首位型城市的高校为核心,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地区高校为先导,以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高校为重点,以东部地区城市高校带动西部地区城市高校的发展战略。 充分发挥高校体育产业的自身特点,促进体育产业化发展;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的高校体育人才和设备,大力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加快建立高校体育联赛体制,繁荣高校体育产业市场;大力培养高校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保证高校体育产业发展。

四、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与建议

1.树立高校体育产业的市场观念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地树立体育市场观念是发展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必须首先要解决好的一个根本问题。没有真正掌握和树立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一整套观念、原则、方法和手段来发展体育产业,就不可能促进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健康发展。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必须要具有专业策划、专业设计、专业运作、专业推销、专业服务的基本观念,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体育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必须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来发展高校体育产业;二是处理好体育产业与体办产业的关系,凡是不具备体育服务和体育产品性质的经营和生产活动都不能认为是体育产业;三是处理好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的关系,我国体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不具备营利性的特征;四是处理好体育产业与体育产业化的关系,不能把体育产业化错误地理解为体育市场化,或者理解为把体育事业全面推向市场。

2.完善高校体育产业的法规体系

法律法规是保障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健康稳定运行的关键。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的管理不够规范,多头管理和无人管理并存,部门分割和地方保护问题较严重,缺乏促进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要从战略高度出发制定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加强体育市场的立法管理。政府部门除了制订对高校体育产业的宏观经济政策外,还应保障体育产业规范化经营,使之符合我国实际,与国际体育产业、体育服务业及体育市场的规则接轨,在推动高校体育产业成长、开展国际性及跨国性的体育服务时遵循国际惯例。同时,还要建立健全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管理机构,加强对高校体育产业市场的监管,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

3.开发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市场

高校体育产业是一个社会性产业,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它有以下三个主要经营领域:第一,体育竞赛表演。一些观赏性强,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通过有组织的大学生联赛为观众奉献高水平的比赛,是高校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经营领域。联赛的投资者从门票、电视转播权、广告、销售相关产品以及转让球员等方面获取回报。第二,全民健身服务。这是基于广大消费者花钱买健康、学技能的需要而经营的领域,主要包括体育健身、健美、休闲和娱乐、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和体育咨询等方面的体育服务。第三,体育推广或经纪人业务。体育经纪公司既不是职业队的老板,也不是场馆的业主,它主要是策划、组织、推广各种体育赛事,球员转会、财务管理、形象包装及广告投放,参与体育赛事有关经济、法律事宜等。其收入是按协议收取佣金,或者买断比赛,靠经营门票、电视转播权、广告、销售相关产品获利。

4.倡导积极的余暇体育消费观

高校体育产业是否成长起来,关键还得看它的产品能否成为消费热点。而构成消费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支付能力,二是消费冲动。当前条件下支付能力弱是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缺乏体育消费意识,却是更具现实性的一个瓶颈。长期以来,政府体育部门重视竞技比赛成绩,普通群众认为体育是政府行为,对“体育锻炼是科学、文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认识不足,尚未树立正确的余暇体育消费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体育逐渐成为生活的必需,成为人们愉悦身心的方式,在政府支持下倡导健康投资和体育消费,扩大体育场馆开放领域、延长开放时间,组织丰富的群众体育活动,举办各种体育项目培训班,培养公众的体育兴趣,夯实群众体育基础,对高校体育产业的开发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梁晓龙:对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体育科研,2005,26(1):1~6

[2]姚宏茂吴兰芬:学校体育产业化的理论内涵和特征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1,22(4):29~31

[3]王良炬:我国现代体育产业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3: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