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设计的特征

环境设计的特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设计的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境设计的特征

环境设计的特征范文第1篇

1.1地理环境因素。我国的地域环境因素决定了人们的审美特点,我国人们较为习惯将环境设计理念与大自然相融合,而且在设计布局的时候也是追求自然美,将大自然中的山水、植物都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人与自然相融合的艺术体,我国人们对大自然充满了敬意,所以会用大自然的环境将自己的智慧变现出来,而且人们也会运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大自然,在设计的过程当中主要秉承的原则是对称、整齐的观念,像我们的北京城就是按照中轴线去建造的。

1.2生产力与经济基础的限制。地区的生产力与经济基础对环境设计观念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人们更多的希望是将自己的行为与大自然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去享受大自然带给人们的福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改变,人们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而放弃了之前相对较为安逸的生活,在人们悠然自得、沾沾自喜。

1.3社会文化影响。环境设计理念和审美特征受到了多方因素的影响,除了上述影响因子以外,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那就是社会文化和社会制度,我们知道大自然的美是不需要再去进行雕琢的,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美,我们国家的园林建筑虽然不是自然形成的,但是我们的园林艺术家们将大自然内在的精神融入到园林建筑中,不仅如此,其实古代的皇权对环境设计也是产生了较大影响,皇权建筑的威严、壮观所表现出来的感觉就是要以我为尊,有一种想要掌控大自然的感觉。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

2.1人性化理念。现阶段所出现的环境设计正在逐渐转向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中,也就是说对人性化的设计有了更高的需求,而这种需求是为了人们真是的生活需要以及设计的需求而设计的,以尊重历史为前提,让环境设计能够更好的贴近人们的生活中。

2.2可持续发展理念。早在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已经提出了有关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规定和原则。而环境设计生态理念更多的是对自然资源以及生态资源的重视,是指在不破坏环境资源的前提下运用大自然中的资源对人类的生活进行改变,从而创造出更好的生存环境,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3多方参与。在环境设计的整个过程当中,所包含的专业和技术是非常多的,因此具备了较强的综合性,专业与技术种类的增多必定会带动专业技术人才的发掘,而对人才的培养只是环境设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现阶段存在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怎样将这些专业技术工作在环境设计上能够实现有机的结合,不要出现与之相关的行业人员各行其是,行业与行业之间衔接不完善,从而导致环境设计中出现漏洞。

3.现阶段环境设计的整体特征

由于环境设计所涉及的是人们居住环境的设计和人们工作中环境的设计,而人们的生活和活动都是不同的,所以说人们对环境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环境设计的特点进行分析:

3.1环境设计的学科性。由于环境设计所包含的领域较多,所以其自身必须涵括很多学科,像建筑学、城市规划等等,这些学科之间需要相互补充,才能够完成相应的环境设计,所以说环境设计不仅仅是单一的对环境进行设计,还体现出了环境设计的丰富性和广泛性。

3.2环境设计的层次性。我们在对环境进行设计之前,首先要充分的了解人们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只有达到人们心中的要求,才能够对环境进行相应的设计,目前人们的主要需求就是在生活中能够达到安全、经济的目的。由于设计对象的不同,导致设计的要求和设计的方法也会出现不同,但是在整体上我们的设计师们还是会秉承着突出设计的外观舒适度为准则,因为人类是感官动物,人们对设计出来的产品,第一印象就是凭着视觉、嗅觉和触觉去判断的,所以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人们的视觉疲劳和安全因素。

3.3环境设计关联性与空间的统一性。在对环境金设计的时候,我们的设计师们一定要稳扎稳打,千万不可操之过急,要及时的考虑设计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绝不能够按照自己的片面思维去进行单独设计,因为单独的设计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周围会计的环境吗,因此我们一定要正确的处理好在特定的空间范围中所有有关联的事物,要将这些事物有机的联合在一起,也只有这样,统筹兼顾,才能够将更好的更健康的环境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结语

环境设计的特征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审美特征;思考

设计理念和艺术特征存在着某种辩证关系。在环境设计中设计理念主要发挥着指导性的意义,好的环境设计能够使人们改善环境观念和设计观念。使人们的审美水平得到提升,增强人们得环保观念,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设计理念和设计形态离不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为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水平和经济情况各不相同,环境设计理念和艺术设计水平也各不相同,随着人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得到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业得到了人们的越来越多的关注。下面对环境设计理念和艺术特征的某些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

1 影响传统设计理念和审美特征的主要原因

(1)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气候都决定了中国人的审美特点,中国人习惯把环境设计理念与大自然相结合。在布局设计中追求自然美,把建筑和大自然中的山水和植物巧妙合理的结合到一起,在一定的空间范围中根据自然因素设计出大自然中的景色,再进一步的加工处理,把自然美和人工美融为一体,创造出人与自然相结合的艺术体。人们对大自然充满了温和,更容易贴近大自然。人们利用大自然的环境将自己的智慧表现出来,通过自然中的各种事物将人的感情更好的表达出来。

古印度的北面是高山,其他三面环海,北部高山的影响阻碍了冷空气进入,加之其属于热带和亚热带,造就了该地区气候非常炎热,但拥有较多的自然资源,很多观念和思想由此而产生,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古希腊处在地中海的北岸,西欧的文明在这里萌芽。人们出行和运输主要是依靠海运,所以人们在不断地航海中掌握了熟练地技术和经验。人们会积极理性的去对待大自然。在设计中主要坚持对称、整齐的观念,像雅典卫城的设计就有明确的中轴线。

(2)生产力与经济基础的制约。

生产力和经济基础也对环境设计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古代,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大部分依靠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农民希望大自然风调雨顺满足人们的愿望,来收获更多的生产。在环境观念中,人们更多的希望将自己和大自然理想地结合在一起,享受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一切。

在十九世纪,蒸汽机的问世使人类社会步入工业时代。人们为了追求生产的效率和利益,放弃了悠闲安稳的生活。当人们以为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一定能够战胜一切的时候,工业生产所带来的一系列污染问题使人们意识到了环境的重要。在工业先进的国家,对环境的治理开始逐步走向可持续发展。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的态度从消极慢慢地转向创造自然。

(3)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环境设计理念和艺术特征是受多方面的原因影响的,除了以上因素外,社会制度和文化对其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大自然本身就是一种美,它的美不需要刻意地去追求去创造,而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美。中国园林的美也是如此,并不是在复制大自然的美,而是将自然内在的精神表现出来。古代的皇权制度对环境设计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古罗马帝国的各种建筑都展现的是壮观、威严的外貌,意在掌控大自然。

2 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

(1)环境设计的人性化理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环境设计也逐渐地转变,慢慢地进入到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当中。对于人性化的设计更多的是为人们的生活需要和社会需求而设计,以尊重历史文化和习俗为前提,使环境设计更好地贴近人们的生活和自然,而不是仅凭设计师本人的思想和理念进行设计。

(2)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1999年北京召开的UIA大会都提出了有关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规定和原则。环境设计生态理念更多的是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视,在不破坏环境和资源的前提下,利用大自然中的万物为人类的生活和环境创造出更好地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生存的环境,这样才能够达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环境规划需要多方参与。

环境设计包含了多种专业和技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一起完成。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怎么将多方的工作在环境设计上有效合理的结合在一起。避免相关的各行业人员各行其是,造成环境设计中的漏洞和缺陷。

3 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特征

环境设计关系到人们的居住环境的设计,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环境也需要设计。人们的生活活动是各种各样的,所以对环境的需求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环境设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环境设计的多学科性。

环境艺术设计包含了很多学科专业,需要建筑学、城市规划和设计等学科的相互结合共同设计完成。所以,环境艺术充满了广泛性和丰富性。

(2)环境设计的多层次性。

环境设计首先要满足人们最基本的需求。让人们在生活中达到使用安全、方便、经济的目的。不同的设计对象其设计要求和方法也各不相同。在环境设计中要突出设计的外观舒适度,因为对一个设计产品,人们最初的感觉就是凭借视觉、嗅觉和触觉。所以,要根据不同人的要求来进行不同风格的设计和装饰。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人们的视觉疲劳和安全因素。另外,一个好的环境艺术产品能够影响人们的心情和思想。

(3)环境设计的关联性和空间的统一性。

在环境设计中必须要稳扎稳打,考虑到设计的整体综合性。不能因为单独的设计而影响甚至破坏周边空间的环境和产品,必须正确地处理好空间范围内的所有环境,将空间范围内的所有关联的事物相融合统一起来。只有这样设计者才能将美好的环境展现出来,创造出第二自然。

(4)环境艺术设计的实用性。

环境艺术设计不仅展现出设计的美,而且必须具有实用性。就像房子内的装修设计最基本的就是要满足人们在生活中的使用和需求。对于室外的产品设计出了要达到美化社会和视觉享受外,还要和人们的使用相互融合,为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5)环境设计的审美特征对环境设计教育的影响。

由于环境设计的学科专业比较多,所以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专业性和综合性。不管对于哪个学校的专业来说,只能具备其中一种或者几种的专业知识,很难达到具备环境设计所涉及的所有学科和专业。作为一个优秀的环境设计师,就必须要在环境设计中具备很高的文化和艺术素养。

综上所述,设计理念和审美特征可以受到地理环境、生产力与经济基础、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主要有环境设计的人性化理念、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环境规划需要多方参与等主要设计理念,而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环境设计的多学科性、多层次性、统一性、实用性及专业性。

参考文献:

[1] 宋子仪.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J].中国生态学报,2012(11):3233.

环境设计的特征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审美心理;环境艺术设计;文化建筑

一、审美心理与环境艺术的研究意义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如何能够运用科技手段适应社会的发展,解决传统社会中文化流失、情感空虚的问题,已经成为目前设计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随着当今社会审美形式的抽象化、平谈化,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机械化、重复化相互对应,使人们在生活中经常感觉到不安和空虚。虽然,物质生活的充实提高必须依赖于高科技发展,但是,人们生活中更加渴望的是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精神交流。但是,包含着审美特征的现代文化建筑才是文化传播的媒介,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精神上的情感安慰,人们在充满审美特征的文化建筑环境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最为淳朴的情感。

使人们从中体验自我、感受自我,加深对客观事物的人事,重新拾起自信。本文希望通过对环境艺术和审美心理这两种交叉学科的研究,使文化建筑的深远历史意义能够体现在现代社会中,使其独特的魅力可以被人们所关注,成为社会精神文化传播的中心。

二、现代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思考

(一)体现社会文化的载体

文化建筑在不同时期会产生不同背景,在文化建筑这种公共服务设施中,其表达的理想与信念是具体的某种主题。在现代社会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建筑建设能够增强社会公众的民族自豪感,也充分体现了当代社会繁荣发展的最终目标。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文化建筑教育功能的不断增强,在科技日益发达的社会中,文化建筑是教育功能极强的手段,可以组织开展艺术欣赏活动、专家专题讲座等,提高社会公众的文化素质。文化建筑不仅是人们终身教育的场所,更是辅助学校进行课外教育的重要课堂。同时,随着环境艺术领域的发展,以及社会精致文化的推进,人们对于文化艺术消费的需求越来越高,文化建筑不仅要为文化产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更要成为一个吸引人们的开放性论坛。

(二)积累民族文化的标志

现代文化建筑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发展的最终成果。在欧洲发达国家,文化建筑是国家文化展览、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相继建设了代表本国文化发展的文化建筑。例如: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文化发展中的重要结晶;中国举报奥运会的鸟巢体育馆,也逐渐形成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面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然而,这些现代文化建筑对环境艺术设计有产生了一定影响,不断促进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蓬勃发展。

(三)交流公共文化的场所

现代文化建筑已经成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增进感情的桥梁,文化建筑体现的是物体实体,同时结合了图像、声音和文字等表达方式。而且,世界上大多数文化建筑采用的都是本土化设计方式,注意引进一些国际上其他文化内容的临时性设施,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拓宽社会群众的视野,深入促进国家与国家质检的文化交流。甚至很多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和教育部门也建成了能代表自身文化的文化建筑。文化建筑扮演的角色包括社区交流中心、信息交流站等,已经充分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三、现代文化建筑环境的审美特点

(一)审美主体的大众性

文化建筑应该为社会公众不同的文化需求创造新的空间。“一切都是艺术”指的是人们日常生活就是艺术。文化建筑就是向人类展示环境实物的才场所。人们日常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物就是文化建筑体现出的人文景观。据调查,大部分文化建筑都建设在城市中,主要为社会大众提供生活服务。由此,现代文化建筑通过公众切身的情感体验实现社会文化的深入传播,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文化建筑布局结构应该易于接近,容易理解,使之成为公众交流的环境场所。随着当代城市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在城市复兴的过程中,文化建筑的建设目的是为了吸引社会公众,创建社会文化中心。

(二)信息传达的发散性

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与人的沟通交流不仅仅是依靠语言文字,主要依靠的是人类的视觉和听觉,视觉和听觉体验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观察体验方式。由此,环境艺术设计带来的视觉传播可以跨越不同国家、穿越不同时间,打破传统的社会群体由上至下的传播模式。转变了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直接交流模式,使文化传播向着便捷式的世俗方向发展,文化的传播不再局限于独立的群体向另一个独立的群体传播,而是社会中所有群体能够在同一时间内获得所传播的文化信息。文化信息不再是单一的线性传播,而是以覆盖范围广泛的网状方式传播,社会中的群体生活在多维度空间中,每个人都处在社会集体网络中,随时拥有发散变异的可能性。

(三)文化传达的模糊性

环境艺术设计所传播的文化信息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当表意不清晰时,可以由人自由地想象和补充,从而获得更多的文化信息。模糊的文化信息主要是由于科学技术的本身造成的,由于室内建筑设计和室外建筑设计是对人与内部关系构建的交叉学科,人类又是复杂的整体,因此必然存在大量的模糊性思维。难以使用精准的语言进行表述。同时,室内和室外学科设计的因素复杂,这些因素越复杂就代表着精确化的程度越低,人们既无法完全捕捉这些不利因素,也不能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只能重点突出主要部分,忽略其他次要部分。

结论

综上所述,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基础是审美心理,而这种力量需要依靠现代科技手段的持续进步,才能真正符合当今社会人们的审美特征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恒.探究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J].现代装饰(理论),2013(03):84.

[2]陈英桦.以审美角度浅析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J].设计艺术研究,2011(03):38-41+46.

环境设计的特征范文第4篇

(1)居住区环境设计整体性。

单就居住区环境设计行为特征而言,居住区环境设计偏重于与居住区环境整体效果营造与设计,艺术感应被展现得淋漓尽致。环境整体效果设计方案中,居住区室外建筑构件要素创造和居住区景观小品实体要素创造等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上述两种因素并不是最终为重要的,此时最为重要的操作程序即为居住区室外环境创造。应该了解到,居住区环境是由室外建筑构件绿化、室外建筑材料绿化、室外建筑色彩绿化和相应居住区景观小品要素共同组合构成。优良居住区环境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居住区环境物质具体性质,之后能够在此基础上形成优良居住区环境设计整体效果。假设此时并未对居住区环境进行整体效果控制与整体效果把握,即使居住区环境形态和居住区环境形式已达到预期标准,但却会带来一定矛盾感与违和感等。

(2)居住区环境设计多元性。

我们通常所说的居住区环境设计多元性主要是指环境设计人文因素、环境设计历史因素、环境设计地域因素、环境设计技术因素等于对应景观环境有机融合的一种表象特征。城市住宅群体环境中,既有风俗式建筑景观设计和异域风格式建筑景观设计,也有古典风格建筑景观设计和田园风格建筑景观设计。上述多元形态具有一定丰富性,内涵多样性和神韵多样性等显而易见,典雅风、简约风和狂欢风等也需被彰显。综上所述,多样性城市居住区环境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城市环境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当在进行住宅选择时也可多样选择,以至有效达到预期居住目标。

(3)居住区环境设计艺术性。

居住区环境设计艺术性是整体环境设计中的核心表现特征之一,环境设计内容均需满足环境设计原则和环境设计基本要求,以满足功能为主。此处所提及的功能主要包括居住区环境设计使用功能和居住区环境设计观赏功能等,上述两种居住区使用功能均不能被抛除。居住区室外空间则主要包括居住区环境有形空间内容和居住区环境无形内容等,应该了解到,有形空间主要包含形态内容、材质内容、色彩内容和景观内容等,有形空间艺术特征通常情况下表现为建筑环境对称与均衡、建筑环境对比与统一、建筑环境比例与尺度、建筑环境节奏与韵律等、但五星空间艺术特征则与其不同,其主要是指室外空间所给人们带来流畅感受、自然感受、协调感受以及相应舒适精神需求等。室外有形空间和室外无形空间的全面体现即为总体环境设计过程中最终表现形式。

2居住区环境设计基本原则要素分析

(1)建筑为主体原则。

居住区住宅区环境设计中,住宅区环境设计环节尤为重要,整体室外建筑环境设计过程中都要充分考虑建筑主体因素,之后在此基础上围绕建筑主体因素进行后续相关建筑设计操作。室外建筑设计尺度、室外建筑设计比例、室外建筑设计色彩、室外建筑设计质感和室外建筑设计形体以及室外建筑设计风格等都应与主体建筑之间形成较为协调的关系。物质构成与精神构成有机统一,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使住宅室外环境设计,然后达到环境设计整体目标和环境设计谐美目标等。

(2)满足基本使用功能原则。

广义而言,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从实际角度而言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居住区环境设计,所以我们应优先考虑物质层面使用要求和物质才能免舒适度要求,建筑设施齐全和完备设计技术缺一不可,满足基本使用功能室居住区环境设计原则中最为重要一点,具体环境满足要充分考虑到人的方便因素和人的安全因素等,通过此种原则方赋予居住区环境设计工作的价值性和实际意义性。

(3)艺术设计原则。

营造舒适居住环境和建立方面居住环境是当前住宅环境设计的主要内容,要求在环境设计中充分体现出美的规律和相应丰富文化内涵等。景观设计实际上即为一种艺术,景观设计是一门把握意境创造的艺术,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人们对物质生活要求也在逐渐增多,环境审美需求迫切性和环境审美要求多样性等得到高度重视。

(4)绿化为辅原则。

住宅环境绿化概念比较容易理解,是指在居住区用地上进行树木栽植和花草栽植,通过栽植形成居住区绿地。绿地功能主要包括构件户外生活空间和创造自然环境等,前者存在是为满足各种休闲环境需要,游戏和锻炼以及散步等均可;后者则利用环境设施,运用树木栽植手段和草地布置手段以及景观小品设计手段等进行优美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此处需要提到一点的是,植物色彩和植物造型具有一定多样性,其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展现出不同类型和形象及特点等。可对植物原有自然造型进行人工改善,之后在此前提下设计出植物图案,乔木、灌木、花卉、草坪,这些植物可以单独布置与设计,也可将这些植物结合在一起,周围环境设计中具有一定灵活性,只有灵活设计才能创造出恬静视觉氛围和优雅视觉氛围。

(5)景观小品点缀原则。

居住区外部环境设计过程中要进行景观小品设施布置,最为常见的即为雕塑布置、水景布置、灯具布置、桌椅布置、凳布置、阶梯扶手布置和花架布置等,上述居住区景观小品色彩丰富且具备多种形态,景观小品布置可以给人们居住生活带来一定便利,同时也会给室外空间增添丰富意境和情趣等。居住区景观小品设计的主要目的即是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和居民审美需求,使用性和观赏性共存的下品设施,小品设施尺度和下品设施比例等均要满足具体人体功能要求等,同时也要满足环境协调原则,将色彩与质感等于居住区整体环境相互对应,其布置的位置除符合使用的要求外,还应遵循构图的美学法则。

3结束语

环境设计的特征范文第5篇

1.1乡土文化的定义

何谓乡土文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界一直众说纷纭,至今没有统一定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学者认为乡土文化就是发端并积淀于一个特定的地域,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总和,包括民风民俗、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语言文化等。还有的学者认为乡土文化就是乡土社区基于生产生活和智力活动总结和创造的关于自然与社会的实践经验和认知体系,它包括农业知识、技术知识、医学知识、民间文学与艺术知识以及诸如信仰、亲属与社会组织、人际关系等神圣与世俗生活知识等。我们认为乡土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乡土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乡土物质财富和乡土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乡土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与自然环境交往的漫漫历程中,以特有的乡土观、文化观为指导,以调适乡土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落脚点和归宿点而形成的乡土物质文化、乡土精神文化、乡土制度文化和乡土生态文化的总和。乡土物质文化包括乡土山水风貌、乡土聚落、乡土建筑和民间民俗工艺品等;乡土精神文化包括乡土孝文化、乡土宗族家族文化、乡土生活习惯、乡土传统文艺表演、乡土传统节日等;乡土制度文化包括乡土生产生活组织方式、乡约乡规、乡存共荣的意识形态、乡土价值取向、乡土行为方式等;乡土生态文化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地理环境的大气、地形、地貌、土壤、湖泊、河流等自然山水以及形成生物链条的动植物种群等。乡土文化是特定区域的共性文化积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既涵盖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共性因素,又涵盖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价值观和社会意识。

1.2乡土文化的内涵特征

我国乡土文化源远流长。乡土文化是华夏民族得以繁衍生息的智慧结晶和精神寄托,是区别于其他任何文化的唯一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优秀的乡土文化既表现了乡民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和审美情趣等,体现了乡村和谐为美的社会伦理思想,强调了人与人的和谐、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到社会和谐,又体现了乡民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社会进步的文化价值观,还体现了乡民勤劳、朴实、热情、开朗、健康的品质特征,民族性情尽显其中,更体现了乡民崇尚劳动、尊亲敬祖、敬老敬贤等传统伦理观念。所以,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无论是制度的还是生态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已深深地融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之中。因此,乡土文化具有以下内涵特征:1)乡土文化具有强大的延续力。纵观世界上各个主要的农耕文明,大都发生过中断或衰落,唯有我国的乡土文化从未中断过,它一脉相承直到今天。2)乡土文化是一种农耕型的文化。这种形态的文化,不仅在意识形态上使农民群众形成了重农、尚农的思想,而且在社会心理和行为上也产生了深刻影响。3)乡土文化是一种开放型文化。它总是能够积极地吸纳和融合异质文化,而不是盲目地排斥或应付。4)乡土文化是一种和文化。这种和主要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自我身心的和谐以及人与人的和谐。

1.3乡土文化与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的关系

乡土文化是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的灵魂,对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乡土文化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之间的联系又是密不可分的。新农村人居环境受乡土文化的影响,又是乡土文化在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体现,是乡土文化的写照。由于乡土文化具有延续性的特质,因此可以根据需求从乡土文化当中找寻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的素材来获得设计的思想源泉。同时,乡土文化作为乡土生活方式的一种载体,在对新农村人居环境进行设计时也是对新的乡土文化的创造和完善。即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一旦形成,就会对该地域人们的思想、心理、行为、生活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形成新的乡土文化情景。不同的乡土文化反映在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上会产生不同的人居环境风格。

2乡土文化的作用

乡土文化使设计者在认识理解乡土物质文化、乡土精神文化、乡土制度文化和乡土生态文化的过程中转化为设计理念,对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产生深刻的影响。乡土文化在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乡土文化是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的文化根基。

乡土文化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记录着乡土文明发展的轨迹和特殊性,承载着乡村的历史和传统,聚集并沉淀为一定的社会密码,是传统农业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原生态文化。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必须从中吸取营养,寻找设计灵感。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的模式或载体的选择,只有与当地的乡土文化相结合,才能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由此可见,乡土文化是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的根基。

2)乡土文化对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具有导向作用。

乡土文化导向功能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乡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乡土精神文化,发挥着无形的导向功能,能够为设计者提供方向和方法,对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者的设计思想和设计行为起导向作用,引导他们面向农村美好未来,以农民、农业、农村即“三农”整体利益为重,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业为重,使设计者自发地去遵从,把“三农”与设计者的意愿和愿景统一起来,从而促使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更加符合“三农”的实际需要。其次,对农民、农业、农村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起导向作用,引导农民、农业、农村树立大局观念,支持和配合设计者对新农村人居环境的设计。因此,乡土文化就像一个无形的指挥棒,使设计者自觉的按照农民、农业、农村要求去设计人居环境。

3)乡土文化对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具有文化传承的作用。

乡土文化具有传承的作用。乡土文化一旦形成,就会薪火相传、稳定延续下去。今天的乡土文化,是建立在对传统乡土文化的传承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优秀的乡土文化凝聚了乡民世世代代的智慧,是乡民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乡土文化的传承表现为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方面的传承。所以,要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就不能无视这些宝贵财富的存在,不能离开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否则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对乡土文化的传承要批判继承,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对于符合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要求,又积极健康向上的内容,应继承和发扬,对不符合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要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4)乡土文化对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具有指导调适的作用。

乡土文化中有乡土奋斗目标、乡土的行为规范和乡土的共同价值观,这些都对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有着强烈的指导作用。它让设计者明白自己的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哪些地方该发扬,哪些地方该规避,为设计者指明了调整和适应的方向。通过这些指导从而提高设计者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力,使设计者明确工作意义和工作方法,从而提高设计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乡土文化在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中的运用

在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中,挖掘乡土文化元素,尊重当地自然与人文印迹,坚持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实现人居环境设计与人的天人合一。乡土文化在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中具有巨大的利用价值。

3.1对乡土物质文化元素的运用

乡土物质文化中有乡土山水风貌、乡土聚落、乡土建筑、民间民俗工艺品以及乡土地貌、乡土气候、乡土植被、乡土材料、乡土色彩、乡土符号等元素。它是在乡土地域范围内自然产生,且能被设计者利用到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中,带有乡土文化的真实性和朴实性,对节约新农村人居环境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如对乡土色彩的运用。设计者在进行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前要深入了解当地农户的风情民俗,体验当地的生活环境和场所精神,运用乡土地貌色彩、土壤的色彩、植物生态、人文内涵、天空、大地、山林、水体等自然物质实体固有乡土色彩,挖掘出当地的乡土色彩,并运用到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中去,使得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富有乡土气息,创造出独具匠心的色彩映像。乡土色彩对整个造型赋予了乡土个性语言,它是造型要素无法取代的。又比如对乡土符号的运用。设计者将乡土符号作为物质载体,再结合当地的风情民俗,并以艺术的造景手法运用到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中,从而设计出能真正体现乡土文化特色、个性突出、生态和谐的新农村人居环境。还比如对乡土材料、植被的运用,呈现出的是自然美。取材于大自然的石材、植物、木等自然材料,通过造景手法处理使普通的材料变得不普通,利用地产的瓜、果、梨、桃等水果或蔬菜作为绿化设计素材,使之成为新的景观观赏对象。同时那些乡土建筑凝聚了历代民间建筑设计师的灵感,体现了民俗风情与乡土文化,是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中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设计者应重视保护乡土建筑,注重从乡土建筑的布局、墙体、屋顶、门窗和其他细部中吸取地域元素,让新农村人居环境与乡土建筑和谐共生。

3.2对乡土精神文化元素的运用

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中看得见的东西是它的物质文化存在形式,那些看不见的是乡土精神文化,它飘离在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载体之外,隐藏在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形式的背后,透过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的物质文化所反映出的传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心态、审美情趣、设计理念、设计思想、创作手法、设计方法等,是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的乡土精神文化。而这些共同思想、价值观念、基本信念、乡土精神、农耕传统、地域风情和民间技艺是乡土精神文化的精髓,可以作为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的主题和设计理念,通过新农村人居环境载体设计,去营造空间环境,不仅能体现乡民的意识观念、审美情趣、心理需求和行为方式,同时还将反映蕴含在其中的深层次的乡土精神文化内涵。因此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中乡土精神文化特征的表达,重在意境、神韵、场所精神的塑造上,在潜移默化中将地方的风俗遗存、生活模式、传统空间格局传达出来,作为一种乡土精神文化特色的见证。

3.3对乡土制度文化元素的运用

乡土制度文化介于乡土物质文化与乡土精神文化之间,相对于乡土精神文化而言,更具有外观的凝聚性、结构的稳定性和时间的延续性,它既起着规范乡民行为和办事规程的作用,也起着规范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的作用。乡土制度文化为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提供了共同的设计准则和设计规范,这些共同的设计准则和规范反映了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的共同意愿。同时,乡土制度文化是非物态文化,它的乡村生产生活组织方式、乡土纪律制度、乡土道德准则、乡约村规等,有利于增强设计者的文物保护意识,了解乡村的发展历程,知晓先人留下的文物古迹,促使他们增强保护文物的意识,使之合理利用乡土物质文化、乡土精神文化和乡土生态文化资源,以乡土制度文化为切入点,引导设计者对新农村人居环境进行设计。如以乡土生产生活组织方式为物质载体,引入当地农业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等乡土材料,如古井、水车、石磨、古树等器物和农耕文化的簸箕、斗笠、锄头、风斗等原生态的生产农具经过艺术化的处理,充分展现乡村特有的艺术美。

3.4对乡土生态文化元素的运用

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应有效利用乡土生态文化元素。因为“环境的背后蕴含着千百年来生态演进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变化的历史,它是人与自然共同的作品,经过了千百年来的改造,深深打上了人的实践的印记,成为‘人化的自然’”。然而,目前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中缺乏对生态文化必要的尊重,对其运用还比较薄弱,大多以损害乡土生态文化为代价,过度的设计已造成乡村资源浪费。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是发展乡土生态文化、建设乡土生态文明的需要,设计者必须站在国家目标和发展战略的高度,有效地运用乡土生态文化资源,在新农村人居环境设计中遵循生态的原则,遵循生命的规律,把地形、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动、微生物、土壤、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土地、人口、体制、文化、历史等组成一个多维的复合生态体进行设计。也就是说,设计者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去充分考虑,合理安排乡村土地及地上的物质和空间,创造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整体优化和美化的乡村人居生态系统,为农户创造安全、健康、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