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口腔预防保健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儿童龋病;预防保健;体会探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03-02
儿童龋病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多发的疾病,龋病主要是由口腔中存在的多种因素通过复合作用使儿童牙齿硬组织长时间受损,其主要病症表现为,从一开始的牙齿出现色泽变化到牙齿硬组织发生实质性的受损[1]。一旦发生牙齿龋病会给儿童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近年来,人们对儿童龋病的预防保健越来越重视,如何针对儿童龋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针对性的预防保健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2]。本文主要以本社区威龙幼儿园300名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统计儿童龋病的发病率以及发病的相关因素,并对儿童进行龋病的预防保健制定出针对性的方案,具体方案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社区威龙幼儿园3-7岁的儿童300例进行调查分析,其中男性儿童160例,女性儿童140例。
1.2 方法 对每位儿童均进行系统的口腔检查,检查过程主要通过在自然光或手电筒的照射下运用一次性棉签对儿童口腔进行专科检查。另外,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每位儿童的口腔情况进行具体调查,通过询问儿童家长以及儿童自身的回答对每位儿童的刷牙方式、刷牙习惯、既往牙齿的诊疗情况以及饮食习惯等进行详细的记录。
1.3 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16.O软件实现。其组间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进行相关检验。
2 结 果
2.1 儿童患有龋病的情况以及龋病的主要发生牙位 300名受检查的儿童中,有240名儿童患有龋病,共计患牙1200颗。儿童患牙的具置以及占有比例为:下颌第一乳磨牙320颗,下颌第二乳磨牙380颗,上颌第一乳磨牙212颗,上颌第二乳磨牙188颗,上颌乳中切牙100颗,每种患牙之间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1。
2.2 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300名接受问卷调查的儿童中,有刷牙习惯的儿童167例,其中刷牙时间平均控制在1分钟。另外有133名儿童无刷牙习惯。150名儿童刷牙时不会清洁牙颌面。此外,所有被调查儿童中有267名儿童每天均有饮用含糖饮料的习惯。
3 讨 论
3.1 儿童龋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儿童龋病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多发的疾病,龋病主要是由口腔中因牙床内微生物、饮食习惯、进食时间以及宿主等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复合作用使儿童牙齿硬组织长时间受损,其主要病症表现为,从一开始的牙齿出现色泽变化再到牙齿硬组织发生实质性的受损[3]。
3.2 儿童发生龋病的主要位置 根据往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发生牙齿龋病的主要位置包括上颌第一乳牙、上颌第二乳牙、下颌第一乳牙、下颌第二乳牙以及上颌乳中切牙。其中龋病最常发生部位为下颌第一乳牙和下颌第二乳牙[4]。龋病多发牙面为乳中切牙的唇面以及乳磨牙的颌面。
3.3 预防保健以及个人体会 防止儿童牙齿发生龋病的预防保健措施主要有:正确刷牙、采用氟化物进行防龋以及合理的饮食习惯等[5]。正确的刷牙方法能有效清除儿童牙齿中的残留物、防止牙垢的堆积,保证儿童口腔环境的清洁;氟化物防龋可以通过利用氟化物漱口或由专业医生进行氟离子导入等方法,有效防止儿童牙齿发生龋病。
一般情况下,儿童口腔内乳牙萌出后不久便有患龋病的可能,因此,对儿童龋病的防治工作应从刚长牙的小儿开始,并把其作为防治龋病的重点,从源头防治,能有效降低儿童龋病的发生率。同时,要降低儿童龋病的发生率首先要从儿童自身对牙齿的清洁和保护做起,家长及幼儿园保健医生应该时刻关注儿童的牙齿健康,并做好儿童牙齿保健的日常教育宣传工作,引导小儿坚持正确刷牙,减少酸性食品以及甜食的摄入[6]。
3.4 总结 本研究中结果显示,儿童龋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牙齿被清洁力度不够,饮用酸性饮料、甜食等,其患有龋病的主要牙齿部位为下颌第一乳磨牙,下颌第二乳磨牙,上颌第一乳磨牙,上颌第二乳磨牙以及上颌乳中切牙。综上所述,对儿童龋病进行调查分析可以明确儿童龋病发病的具体原因以及主要发病牙齿的部位,并根据相关因素制定出针对性的预防保健措施,从而达到的预防儿童龋病的效果,帮助儿童保健牙齿,这一方法对儿童牙齿保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冬梅,马秀琴,卢海英,等.儿童龋病预防的具体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1,6(04):243-245.
[2] 李淑华.窝沟封闭在预防儿童龋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2):1492.
[3] 钟广辉.少年儿童龋病的预防[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4):111-112.
[4] 闫华侠.探讨儿童龋齿的发病原因及其预防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1,19(14):192-194.
【关键词】中学生;口腔健康;发展;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1依据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口腔健康列为评价人类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口腔卫生保健是“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预防口腔疾病、增进口腔健康的最基本场所,具有受教育者数量庞大,容易集中,有完整、系统的教育体系、资源和手段等特点,应当以循序渐进,根据年龄由浅入深,传授基本的口腔卫生知识,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内容应包括:口腔生理解剖知识,口腔常见病、预防措施、健康饮食等。有效促进中学生从知识、态度、信念到行为上的转变,达到实施口腔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
2原因
2.1目前我国的学校编制中只有普通校医,缺乏专业口腔医生,缺少最基本的口腔预防及治疗手段,使学生在龋齿和牙龈炎发病率的高峰期没有及时接受窝沟封闭、龋洞充填等防治措施,从而导致许多乳牙和年轻恒牙的严重龋坏、早失甚至牙颌发育畸形。
2.2学校的教育体制都以优化教学为主,基础教育中缺少口腔健康知识和干预不健康的行为的普及。
2.3对学校口腔保健的三项任务,①口腔健康服务:建立学生口腔保健卡、定期检查,有计划地进行治疗。②预防龋病、牙龈炎和其他疾病。③口腔健康教育,增加口腔健康知识与培养口腔健康的良好行为,落实不到位。
2.4学生的餐饮结构单一化、简单化,从根本上忽略了口腔健康与生命质量的统一性。
3中学生口腔健康发展的现状
3.1牙病的危害性
3.1.1由于牙病可以造成牙痛、牙齿的缺损、牙齿及牙齿周围组织的炎症,最终导致牙齿的脱落或拔除,由此造成牙列缺损或牙列缺失,形成咀嚼功能和消化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从调查资料看,中学生恒牙的龋病部位与中老年的失牙部位有明显的联系。
3.1.2由于牙齿的缺失,影响面部的美观,造成乳恒牙替牙期的恒牙萌出紊乱,而形成错合畸形,也可以引起颞下颌关节功能的紊乱,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3.1.3口腔疾病是列于普通感冒之后,人体最易得的疾病之一。早期易被忽视,但严重者甚至会引发全身感染、心肌炎、肾炎等。
3.2牙病防治工作的必要性:中学时期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学生在校期间便于组织和管理,故学校是口腔保健的重要场所。我们应该积极、迅速行动起来,将口腔健康教育与学生所接受的普遍教育同步进行,使学生了解口腔健康知识,建立口腔健康的新观念。
校医对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作全面的调查分析,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口腔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的系统追踪观察,监测与评价。提高学生自我保健的能力,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为保持终生的口腔健康打下牢固的基础。
4提高中学生口腔健康发展的对策
4.1制定口腔健康教育目标:口腔健康教育是口腔卫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增进中学生口腔健康水平,应根据本校口腔卫生保健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制定口腔健康教育规划目标。制定长远规划,设立目标,使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化、系列化、网络化,将其纳入教育卫生工作总体规划之中,建立口腔健康教育评价指标,即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爱牙五部曲)知晓率(%)、中学生保健牙刷使用率(%)、中学生恒牙龋齿充填率(%)等。
4.2建立健全学校预防保健工作的3项基本原则,即健康服务、健康教育、消除学生健康的不利环境因素。对学校校医应定期进行口腔保健教程培训。
4.3开展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学生时期是口腔健康观念与行为形成期,抓好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通过学生家庭促进整个学校的口腔卫生保健。
4.3.1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由市教委、市卫生局、学校和校医的共同参与,定期开展学生口腔健康检测评价、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和“爱牙日”活动,并推行牙病预防措施(如使用窝沟封闭剂,局部使用氟化物)。重点抓好龋病和牙周疾病等各种口腔疾病的防治工作。
4.3.2根据卫生部门对学生口腔健康的要求和龋病、牙龈炎防治方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口腔保健计划。
4.3.3传授学生基本的口腔卫生知识和技能,并在校医的指导下有一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
4.3.4口腔预防保健工作切实落实狠抓到位,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中学生口腔保健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栏等)增加宣传力度,认识口腔疾病的危害性,掌握口腔疾病的防治和口腔保健的知识。
4.3.5定期开展中学生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对青少年口腔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细致分析,并实施相应口腔健康服务项目,如治疗计划、预防项目,并能追踪观察、监测与评价。
5结论
现代随着口腔医学的进步, 学校的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口腔健康水平不可缺少的一项措施,也是完成我国2010年口腔保健目标规划的必要保证。学校的口腔健康教育与口腔专业人员的预防措施相结合,通过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计划或教育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行为矫正、口腔健康咨询、信息传播等,以达到建立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共同促进学生口腔预防事业的发展,为实现《规划》打下牢固的基础,对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刚.临床口腔预防医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0
[2]熊世江,王青.谈口腔健康教育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J].中国健康教育,2009,15
[3]卞金有,胡德渝,主编.预防口腔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0-31
[4]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4
【关键词】伤残;荣誉军人;口腔健康调查;口腔预防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30-02
我国残疾人口腔流行病学资料很少,几乎是一个空白,对伤残荣誉老军人这一特殊人群的口腔流行病学调查尚未见报道,河北省民政总医院收治了来自全省各地的伤残军人,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研究通过对1840 名伤残荣誉军人的口腔健康抽样调查意在了解他们的口腔流行病学特征,进而为探索可行的口腔预防保健措施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病例来源 长期住于河北省民政总医院,年龄在65-74 岁,伤残等级为1-4级,累计住院时间10年以上,愿意接受口腔检查和问卷调查的伤残老军人1840 名。
1.1.2材料与器械
1.1.2.1口腔健康状况调查表:主要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表(65-74岁)》,主要记录患龋情况、牙列状况和治疗需要、戴义齿情况、需义齿情况等。
1.1.2.2一次性口腔器械盒(河北鑫牙科投有限公司,YZB/J 冀石0024-2010,KQH-ш),另外加用CPI 牙周探针。
1.2 研究方法
1.2.1抽样方法 随机抽取长期住于河北省民政总医院符合条件的伤残荣誉军人1840 名。
1.2.2调查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平面口镜、CPI牙周探针在自然光源下以探诊和视诊为主要手段,参照《全国第三次口 腔健康调查方法(65-74)》、诊断标准、计分标准为依据来进行。在一周时间内完成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口腔检查。
1.2.3质量控制 检查过程中,随机抽取800名受检对象,随机选择另外一名检查者进行重复检查,计算检查过程中两位检查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kappa=0.8
1.3 资料整理与统计分析 先将所有资料汇总,进行复核、整理,然后输人Excel工作表中,最后用SPSS12.0软件包对其进行统计学描述与分析。计量资料的统计叙述用X±S表示,计数资料的统计叙述用百分率(%)表示,统计推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样本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把P
2 结果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符合条件纳入研究的受检对象共1840名,均为男性,年龄65-74岁,平均年龄68.4 岁,其中下肢残疾1140 例,上肢残疾344例,上下肢均有残疾220例,失明136例。受伤致残时间最长的54年,最短的12年,平均40.2年;累计住院时间最长的50年,最短12年,平均36.9年。调查研究期间无出院、死亡病例,受检对象依从性均较好。
4 讨论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全国65-74 岁老年人患龋率98.4%、龋均14.65、龋失补构成比分别为 22.8%、75.3%、1.9%;牙龈出血检出率68.0%、牙结石检出率88.7%、牙周袋检出率52.2%。与此相比,本次调查对象牙齿龋坏情况更重,牙周情况不容乐观,口腔卫生较差。然而41%的老年人患3种以上全身性疾病[2]治疗需一人或多人陪同才能完成,因此相对于预防而言治疗则要困难的多。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且口腔疾病和机体疾病互相影响[3],初级口腔卫生保健就显得尤为重要。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全国享受抚恤补助的残疾军人有84.4 万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残疾人的比例在逐步升高,2006 年北京市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北京残疾现患率为6.49%,残疾年龄现患率呈现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4],不但残疾老军人这一特殊人群的口腔卫生保健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对于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来说,所有残疾老年人的口腔预防保健都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 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35。
[2] 宁豪丁等,老年人群慢性病现状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现代预防医学.2002,39(2):178-179。
【关键词】儿童;牙颌畸形;预防;治疗
作者单位:455000河南省安阳市口腔医院近年来,儿童牙颌畸形的病例逐渐增加,成为儿童口腔科的好发病之一[1]。导致儿童牙颌畸形的因素有很多,儿童生长发育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致病因素[2]:牙齿发育异常、乳牙期和替牙期的局部障碍、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以及全身性疾病和家族遗传等相关因素。本研究中,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20例儿童牙颌畸形的患儿,其中有10例为前牙反颌,4例为牙间隙宽,3例为个别牙扭转错位,3例为前牙拥挤。对所有牙颌畸形患儿,进行相应治疗,并取得满意疗效,现对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20例儿童牙颌畸形的患儿,其中有10例为前牙反颌,4例为牙间隙宽,3例为个别牙扭转错位,3例为前牙拥挤。
12畸形矫正治疗原则对于轻度畸形,并且不太影响外观的患儿,可以不进行矫正治疗;对于严重畸形,严重影响外观,而且影响饮食的患儿,必须通过矫正治疗,恢复患儿正常的牙颌形态。值得注意的是,必须抓住适当的时机,采取有效的矫正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13矫正治疗方法最常见的儿童牙颌畸形是前牙反颌,也就是俗称的“地包天”。前牙反颌的最佳治疗年龄为7岁左右[3],而且,在儿童的上下中切牙萌出后,由于此时下颌的前伸程度不是很明显,下颌骨没有充分的发育,所以在这个时间段越早进行矫正治疗,临床疗效会越好。对于牙间隙宽的畸形中,比较常见的是上颌中切牙间隙宽,该急性的最佳矫治年龄在7岁左右;对于个别牙扭转错位的畸形中,对矫正的最佳年龄无特殊要求,可以在任何年龄实施矫正治疗;对于前牙拥挤的畸形中,对其的矫正治疗不宜过早,最佳的矫正年龄应在前磨牙牙萌出之后,大约在12岁左右,该畸形可以通过增加牙齿间间隙,或者通过适当减去多余的牙,对不规则的牙齿进行容纳,达到预期的临床效果。
2结果
我院诊治的20例儿童牙颌畸形的患儿中,入院后进行相应治疗,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随访3个月,无出现明显并发症和异常畸形情况。详细结果见表1。
表1牙颌畸形患儿的临床疗效
指标例数比率(%)矫正后疗效满意201000随访3个月疗效满意201000并发症0003讨论
导致儿童牙颌畸形的原因很多,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4]:①胎儿因素。胎儿在子宫内发育过程中,如果子宫大小和胎位的变化或者某种疾病影响,异常压力压迫胎儿,可能造成胎儿颜面部相应的畸形;在胎儿生长形成骨化的过程中,出现障碍就会很容易导致多种或者某种发育障碍,甚至导致畸形。②乳牙和替牙期的局部障碍,导致乳牙滞留,很容易造成萌出受阻或者错位萌出。③不良的口腔习惯,例如小儿常见的吮指习惯,容易造成小儿的上腭高拱,水平开颌;在恒牙萌出的期间,萌牙部位牙龈会出现轻度的炎症,导致发痒的感觉,小儿喜欢用舌头舔,就容易形成前牙开颌;儿童的咬唇习惯,以咬下唇比较多见,就很容易使上牙向外倾斜生长。④全身性疾病和家族遗传等相关因素均可影响颜面部发育。
儿童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出现前牙反颌畸形时,会影响牙弓和上颌前部的发育,从而导致面骨发育不良,形成颜面畸形;如果出现牙齿拥挤畸形时,牙齿间很容易积存食物残渣,而且很难彻底将其清除,从而龋齿、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发生率相对增高;如果出现前牙不整齐时,就会不同程度地削弱牙齿切割食物的能力;如果出现牙粒不齐时,会影响发音。
所以,对儿童进行牙颌畸形的预防及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其口腔不良习惯,及时进行早期纠正;定期进行口腔普查,一旦发现牙颌畸形的患儿,应该早期给予矫正治疗;健全儿童口腔预防保健治疗,并普及保健知识,使家长和儿童都对牙颌畸形和早期矫治方面,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合作。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常闭嘴、用鼻子呼吸、正确发音等。对于已经存在严重的不良习惯,而且自己难以自行纠正的患儿,或者已经形成牙颌畸形的患儿,要及早进行矫正治疗[5]。
本研究中,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20例儿童牙颌畸形的患儿,进行相应治疗,并取得满意疗效,随访3个月,无出现明显并发症和异常畸形情况。总而言之,与儿童及其家长进行牙颌畸形的预防教育,定期进行普查,一旦发现畸形患儿,及早进行矫正治疗。
参考文献
[1]吉爱红儿童牙颌畸形的预防和早期治疗分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3(10):6263.
[2]陈新,龙兴华浅析儿童牙颌畸形的预防和早期治疗中国实用医药,2010,5(36):123124.
[3]吴迪青岛市学龄儿童口腔不良习惯与错抬畸形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8,25(1):8586.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预防保健。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2010年1月~2010年12月我地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85例,现将其流行病学资料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诊断标准。由我地区定点医院上报,并由我市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患儿家庭及所在托幼机构进行消毒处理,对治愈患儿进行跟踪随访。385例患儿中,男203例(52.7%),女182例(47.3%),年龄8个月~8岁;散居儿童219例(56.9%),托幼儿童166例(43.1%)。
临床资料:轻症患儿居家隔离治疗,发热、进食困难患儿由定点医院隔离观察治疗,为避免交叉感染,呕吐物及排泄物均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所有患儿治疗期间若出现精神萎靡、高血压、血糖升高、高热不退、呼吸急促、惊颤、肢体抖动、抽搐等症状者,转上级定点医院治疗。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经跟踪随访无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幼托患儿经隔离观察4周后,方可再次入园。
预防措施:幼托机构加强对儿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儿童及时到定点医院进行筛查,经排除后方可入园,并对幼儿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发放宣传资料,要求做到“勤洗手,常通风,吃熟食,晒衣被”等措施。
结 果
发病年龄:≤1岁8例(5.4%);≤2岁78例(17.86%);≤3岁96例(28.57%);≤4岁89例(26.79%);≤5岁61例(12.5%),≤6岁35例(26.79%);≤7岁15例(26.79%);≤8岁3例(26.79%);最大年龄8岁。
发病季节:1月3例(0.78%);2月5例(1.30%);3月12例(3.12%);4月53例(13.77%);5月58例(15.06%);6月68例(17.66%);7月62例(16.10%);8月65例(16.88%);9月27例(7.01%);10月21例(5.45%);11月7例(1.82%);12月4例(1.04%)。
讨 论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不断有在局部地区流行的疫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污染水感染;医院门诊交叉感染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幼儿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但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部分幼儿可反复感染发病。我地区报告患儿主要发病年龄在1~6岁,这就要求我们疾病控制部门把防控的重点放在幼托机构。因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5~9月,在这一季节疾病控制部门更要加大宣传及防控工作力度,防止该病的流行。因本病在学龄前期可再次感染,搞好预防保健工作尤为重要,对患儿的分泌物、排泄物用含氯消毒剂处理后再倾倒,避免污染环境,流行期间落实好家庭、学校、幼托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培养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