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提升教学能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相继出台,提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大力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调研组以某涉农高职院校为例,通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项调研与访谈活动了解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寻找影响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制约性因素,提出解决方案,以期增强教师的获得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学校未来可持续发展。
一、调研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从教师教学基本能力、教学核心能力、教学持续能力等现状及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教学培训情况以及学校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制度保障情况等影响因素展开,对学校教师展开随机调查。为保证调研的全面性,调研组对部分二级学院教学院长和部分教师代表进行了现场访谈,兼顾了学校各个层级的教师。
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自身知识体系不尽合理样本显示,针对“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教育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有42.5%的教师仍不太娴熟;问及“教师教学能力包括哪些内容”时,95.4%教师选择“教学设计能力”,但具体到操作层面,教师表示,由于自身知识储备不够,无法妥善处理好教学内容、高效完成教学设计。访谈得知,这一部分教师基本为非师范专业毕业,缺乏基础性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尚未科学把握学生发展规律,无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有效性亟待提升。究其原因,一是教师主观上对自己专业知识的持续学习不够重视。部分教师授课过于简单,还不能做到课前仔细分析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活动,有时会堆砌一些过时信息或者无教育意义的元素,所授课程的显性特征无法突出。在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过程中,自我发展也受到阻碍。二是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参差不齐。PPT授课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九成以上教师将多媒体教学视为一种固定的教学形式。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约有三成教师的在线课程设计较为科学合理,但专题网站的建设与平台开发还很缺乏。
(二)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不强样本显示,约有八成以上的教师教学组织能力仍需加强。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为29.1%,他们教龄一般为3至5年,职称多为中级及以下,实际操作技能不够扎实,参与企业实践次数也较少。35~45岁中年教师占比为58.9%,教龄多集中在11至20年。尽管他们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擅长理论知识的言传身教,但一部分教师仅局限于已有教案,满足于完成教学基本要求,对操作、案例等层面实践性知识的获得缺少长期不断积累的动力。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工作重心仍停留在完成基本教学工作量。尽管大多数教师坚持把教学放在第一位,但在科研、管理等工作与教学工作发生冲突时,大部分人常常无法兼顾,难以两全,尤其是持续深入到企业行业学习新技术、新技能时,时间上不能得到完全保证。二是教师教学自主性不强。部分教师平日里多满足于不出错上完一堂课,但受招生影响,优质生源少,学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经验导向的教学实践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欠缺样本显示,教师参与教改项目的最高级别主要集中在“省级”“校级”中一般类别的课题,占比依次为27.6%、25.7%。访谈中,一部分教师反映对教改类课题研究兴趣不高,更愿关注科研项目;一部分教师则认为教改项目难度系数大,自己还无法胜任。在回答“您是否经常进行教学总结与反思”时,尽管59.9%的教师选择较多进行教学反思,但往往限于简单的教案重新整理,37.7%的教师反映在优质微课、在线课程的设计与制作等方面的教学能力还极其欠缺。究其原因,一是教研室的基础地位及作用发挥不够。教师所在教研室以团队为单位,共同进行教学合作研究的项目不多,开展的各类教研活动多表现为上级会议精神传达,缺少教学经验的分享,对教学研究的支持力度不够。二是教师自主研究能力不强。教师教研意识整体不高,通过教研组集体研讨、听取专家报告以及教学之后进行的自我总结不多,更无法站在一名研究者的视角将教学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升华到理论高度,创造性地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困难。
(四)学校制度环境支持不够样本显示,在选项“提升学校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措施”中,“教学培训”“外出进修”“自我进修”“岗前培训”的占比依次为71.9%、68.2%、56.7%、44.7%。一部分教师反映,职前培训时间较短,职后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的匹配度不高,教学过程中多是靠自己摸索,资深教师给予的帮助与指导微乎其微。在“教学技能比赛对您个人的教学能力提升是否有帮助”时,73.1%教师选择了“有帮助”,这表明教师从内心深处希望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对“优质微课、在线课程的设计与制作能力有所提升”的诉求尤为迫切。访谈中,个别非主干专业的教师还表示,近三年内未曾参加过任何教学类培训,这必须引起管理者高度重视。究其原因,一是教学培训机制不够完善。培训方式和内容缺乏针对性,组织的相关培训仅限于“听讲”层面,没有做到结合教师发展方向进行“定制化培训”,处于“被动”提升阶段,一部分教师培训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到主动将培训内容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二是教学考评制度不够合理。目前,教学考核评价主体单一,过程性评价不够,评教活动采取“一刀切”的形式,尤其缺少对青年教师群体的针对性考核机制。加上重数量轻质量、重科研轻教研,相关激励政策不到位,导致教师对教学改革缺少热情,教学改革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
(一)更新教师知识结构,架构教学能力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学能力体系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途径。一要树立“回归本分”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加强教学操作、实践指导、教学评价和教学研究等核心教学能力的再教育,从学生的发展规律出发,潜心教书育人,提升教学有效性。二要实施团队建设工程。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契机,结合专业群建设,组建职称、学历、年龄结构、规模适度的专业教学团队和课程建设团队,在团队项目实践中重点关注团队成员个人教学技能的获得,同时关注良好师德师风的养成。
(二)强化教学组织建设,发挥信息化平台作用基层教学组织是学校实施教学管理的机构,是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直接载体。一要推进教研室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内部治理体制逐步形成,发挥其基础作用。高校可以制定专业教学研究主题,精心研制专业教学标准和实习实训教学条件标准,以教学月、学期、学年为周期,将教学目标具体化、教学案例集中化,实现教研活动常态化和专业化。二要发挥教师发展中心、图书信息中心的载体作用。教师发展中心应建立教师教学档案,组织专业教学专家提供长期指导,帮助教师实现教学能力个性化发展。同时,图书信息中心应结合学校信息化平台,支持建设教学资源库,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本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活动,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对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检查和评估,是对中小学体育教学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次检阅,是推动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增进青少年体质的重大举措。
杨贵仁司长在开幕式上说: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整体健康水平有所改观,这和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辛勤努力密不可分。然而,青少年身体素质状况仍不容乐观,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便成为提高体育教学水平、改善青少年体质的关键环节。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体育水平,强化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师个人的职业生涯和体育课质量的提高,也是指导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关键。
二、我区开展此类活动的经验
随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贯彻实施课程标准;如何使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何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体育教师面前的挑战,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的扎实与否日显重要。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2008年9月和2010年7月举办了两届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目的就是使广大教师尽快转变教学思想,更新观念,适应新形势下的体育课程要求,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打造一支教学基本功扎实、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我们对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内容与测评方式进行研究、实践。我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由理论、技能两部分组成。其中理论占30%,技能占70%。理论部分包括学校体育理论、课程标准、体育心理学、运动生理学等知识。技能部分包括:口令、队列队形、广播体操,田径、球类、武术、韵律舞蹈等13个项目。每个项目考核又分动作示范和动作讲解两部分。
我区通过两届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进一步规范了体育课教学常规,提高了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课堂教学操作能力,为全面提升我区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和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本次活动后的反思
此次全国比赛,我区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也看到了不足之处。一是,在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中,一些认识仍存在偏差,一部分教师认为新课程不太强调运动技能的学习,教师的讲解示范也成了“传统教学的标签”,什么都是自主,什么都是合作,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成了旁观者。二是,体育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缺乏考核指标和制度的约束,放弃了教学技能的练习。通过本次大赛,给广大教师一个明确信号,体育教师必须坚持锻炼,使自己的运动水平保持在一定的高度,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才能在体育教学中游刃有余,从而发挥体育课的主要功能。
四、对举办此类全国性活动的建设性意见
1.本次活动比赛时间较短,不能充分展示一名体育教师的技能。
2.教学技能比赛项目应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
3.除自选项目以外,规定项目也应该参加比赛,这样才能够体现出一名体育教师的基本水平。
[关键词]独立学院 教师 教学能力 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51.2;G64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8-0092-02
一、前言
教学能力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顺利从事教学活动所表现的一种心理特征,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组成。一般能力是指教学活动所表现的认识能力,特殊能力是指教师从事具体教学活动的专门能力。教学能力是个人智慧在高校教学实践活动中综合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职业素养,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中最直接、最明显、最具效力的因素。当前,独立学院绝大部分教师存在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教学研究能力、课堂管理能力等缺乏及学科专业基础不扎实、知识陈旧等教学能力缺失问题。科研是提高教师基本素质和学术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从事科研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通过参加科研活动,可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开阔学术视野,跟踪学科前沿,站在更高的角度把握学科的知识体系,使教学更具先进性和科学性。
二、科研对提升教学能力的作用
教学与科研紧密联系,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是教学的提高。二者有机结合是培养综合素质好、创新能力强的人才的有力保证。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教授曾说过,“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实践也证明,在大学里,没有科研,就很难产生名师,教学水平也就很难提高;反之,有科研成果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评价均高于无科研成果的教师。因此,独立学院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娴熟的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三、独立学院教师科研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一)科研状况
独立学院是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合作,利用国家非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是我国普通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独立学院的发展突飞猛进相比,学校的科研水平明显落后于学校的整体发展。如广东省17所独立学院科研总体水平低,具体表现为教师承担的纵向课题数量少、级别低,论文水平低、科研成果有限。笔者调查发现,广西某独立学院自主招聘的专任教师约有300人,但2006-2012年全校教师获得各类科研项目立项仅为94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为0项、市厅级项目39项、校级项目53项,横向项目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34篇(其中420篇为一般期刊论文),获得专利授权10项,获得软件著作权授权3项。另外,笔者连续多年跟踪调查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和结题公报发现,2012年以前,广西9所独立学院未有一所获得该基金立项资助,而2013年仅有2所学校获得资助,项目共3项。此外,笔者调查广立学院教师发现,有64.2%的被调查者从未参加或主持过任何级别的教学研究项目,62.3%的被调查者是不常写或几乎不写教改论文。这些说明,教师整体科研成果和科研能力较为有限是多数独立学院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独立学院教师的科研能力亟待提高。
(二)科研主体
独立学院的教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母体学校的在职教师,二是独立学院自主招聘的教师,三是母体学校的离退休教师、其他高校在职教师或社会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高职称技术人才。从母体学校或社会行业来的教师,人事关系多不在学院,获得的科研成果属于人事所在单位;离退休老教师虽具有丰富的科研经历和能力,但因年老和没有评职称的压力,较少从事科研工作。因此,独立学院获得科研成果主要依赖于自主招聘的教师。笔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广立学院自有教师中青年教师占70%以上,讲师及以下职称的教师占90%以上,博士约占2.0%,硕士约占60%,学士约占37%。可见,青年教师尤其是硕士和低职称者是独立学院科研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三)影响因素
影响独立学院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归纳起来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多数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岗位,其科研经历、阅历和能力主要来源于在校学习和完成毕业论文时的积累。二是独立学院科研氛围不浓,教师自身参与科研与学术活动的欲望不强。三是独立学院缺少学术带头人和科研团队,青年教师到岗后缺乏老教师指导,不知如何开展科研活动。四是独立学院学科专业实验室或科研平台建设滞后,教师缺乏必备的科研硬件条件。五是独立学院由于办学理念和经费有限的缘故,通常重教学轻科研,将有限的人、财、物力投入到教学方面,科研工作往往得不到重视、扶助甚至被忽略。
三、提升科研能力的对策
(一)自我提升
独立学院教师可在既有科研条件下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一是根据专业基础,撰写专业研究综述或研究进展,更为全面地了解学科、专业或研究方向的前沿知识、研究状况及热点问题,充实自身专业知识,丰富理论基础,同时为申报科研项目做理论研究准备。二是撰写高质量论文,投稿高水平学术期刊,借用期刊审稿专家指导论文写作。目前,在国内中文核心期刊尤其是一级学报,均要经过编辑部专家、同专业专家2人以上及编委会专家审稿,审稿后给出具体评价及修改意见,根据意见修改、完善稿件,既可提高写作技能,又可丰富专业理论知识。三是积极寻求校外合作。一方面积极参加原就读学校老师、同学或校友的科研项目,争取更多的科研机会和指导,增加科研经历;另一方面善于利用校外科研资源,组成课题团队,联合申报科研项目,借用校外科研平台实施科研活动,增强科研实践能力。四是将科研引入课程实验教学、课程实习、毕业论文或设计,带领学生实施科研活动,增强科研项目实施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同时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二)学校扶助
国家和地方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鼓励、支持、扶持民办教育,要求独立学院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因此,独立学院进入了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促发展,以贡献争地位的时期。当前,独立学院可根据学校中长期发展定位规划紧密结合学科专业尤其是重点、特色或优质学科专业建设加快实验室和科研平台建设,为教师开展科研活动提供必备的校内条件;着力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带头人,组建技术与学术创新团队,增强科研的带动和辐射效应;适度安排科研业务专项经费,开展校级科研立项,资助教师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扶助教师科研能力成长;同时,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构建科研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三)政府扶持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与公办高等院校一样,独立学院兼具了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及创新四大职能。因此,各级政府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应根据独立学院的发展需求及对社会的贡献,许可独立学院成为相关项目依托注册单位,甚至在课题申报方面分类指导,指标划块,从政策上给予扶持帮助。
总之,独立学院的科研尚处于起步阶段,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极为有限,需要通过自我提升、学校扶助、政府扶持等途径加以提升,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增加学校的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学校的社会竞争力。
[ 参 考 文 献 ]
[1] 韦兰用,罗秋兰,黄秋和,韦娇艳,赵戊生.独立学院教师教学能力缺失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34).
[2] 彭小平,郑建生.地方本科院校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2,(6).
[3] 韩邦兴,陈乃富,刘传芳,韦传宝,张莉.“以科研促教学”的几点探索与实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3).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教师;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是指在仿真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情景中,教师指导学生模拟幼儿教师、幼儿、活动评价者,完成一次完整的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一种综合活动[1]。它是检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的重要途径,是其具备从教资格的前提基础。现阶段,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模拟教学状况,本研究以广东省最具代表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中心———江门幼师学校为例,选取2017级4个学前教育专业班共21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模拟教学的内容来自《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中的“观察认识型活动”[2],以班级为单位自由分组(每组不低于10人)进行“认识动物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模拟教学。
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模拟教学现状
从学生第一次上交的教学活动设计以及模拟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模拟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1教学活动设计质量不高。活动设计是模拟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刚刚接触模拟教学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设计一份完整且高质量的活动设计,挑战性很大。活动设计涉及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过程中的导入、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以及教师的引导语和提问、教学方法、各环节的衔接等,学生的活动设计普遍存在活动目标笼统、重难点不突出、年龄班模糊、活动环节衔接不够紧密,教师引导语以及提问缺乏针对性和逻辑性等问题。1.2对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把握不准。1.2.1对幼儿学习特点了解不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幼儿对动物的认识和观察离不开感官的直接感知,学生在实际模拟教学中,只是让“幼儿”远远观看动物的外形特征,缺少了近距离观看和接触动物的环节,“幼儿”认识的“小兔子的身体是毛茸茸的”,是“老师”告诉他们的,而不是他们自己感知到的。1.2.2没能真正做到以“幼儿为本”。《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强调“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在模拟教学中,学生通过语气语调的变换让自己变得更像老师,他们已经从形式上完成了由“学生”到“老师”的转变。但教师身份更重要的在于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转变,真正以“幼儿为本”应该是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给幼儿充分的探索发现和表达交流的时间,明确教师在活动中不是幼儿行动的指挥者和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观察者、引导者和协助者[3]。在认识动物的模拟教学中,“老师”急于教给“幼儿”关于动物外形特征的知识,没有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方式———看一看、摸一摸,自由观察动物。1.3缺少必要的教学研究和反思。模拟教学不是一个单纯的教学活动,它是学、教、研相结合的综合活动,它有教学前的教材研究、活动设计、教具准备,也有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还应包括教学评价以及教学反思,而不仅仅体现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显然,学生模拟教学中学、教、研是分离的,学生几乎没有研究教材的习惯,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考偏少,缺少必要的教学反思。
2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模拟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模拟教学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2.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缺少教学实践经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模拟教学前已经有“三学”基础,也正在进行教法课程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专业知识不等于教学实践,模拟教学需要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教学实践。模拟教学是语言表达、教材理解与运用、活动设计,组织与评价等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4],对于刚刚接触教学实践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难度系数高。2.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幼儿的了解不够深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通过“三学”以及部分教法课程的学习,对幼儿有了一定的专业认知,他们有过一至两次进园见习的经历,与幼儿有过短暂的接触,观摩过幼儿在教育环境里的真实表现。但因时间短暂,对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特点了解有限。2.3模拟教学的对象与真实幼儿不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模拟教学的对象是同班同学,与真实的幼儿相比,在思维、认知、语言表达及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学生扮演幼儿需要进行身份的转换,由于学生缺少对幼儿的深入了解,扮演的幼儿没能很好地抓住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表现出的认知特点,无形中影响了模拟教学的效果。
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模拟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教师要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
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切身感受,理解他们的处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只要你对学生充满爱心,相信学生会向着健康、上进的方向发展的。契可夫曾说过:“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跟老师交谈。”在走进课堂前,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充满着各自不同的先前经验和积累,他们有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也想表达、诉说。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让他们敢说肯说,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在学生说得不全、理解不够的地方,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即使说错也要鼓励而不是责骂,只有犯错才会不断的进步。
二、加强教师、学生、教材的有机结合
新课程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数学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对老师的能力要求提高了,教师积极探索和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教师应设计生动有趣、适合学生水平的现实情景,引导学生从数量和空间关系去观察、比较、分析、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实验、推理和判断等数学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原来就来自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问题的有力武器,同时也获得进行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
三、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的角色在课堂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那种死板教条、灌输式教学已不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过程,教师是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督促其自我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健全学生人格的发展和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究和具体动手操作的题材,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将丰富的现实情景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解题策略,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也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源泉,而是各种知识源泉的组织者、协调者,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
四、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往的教学学生是被动的获取知识,整节课下来很疲惫,而新课程则要求学会自主学习,让学生走出强迫性学习的沼泽地,使他们的求知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实现,感受到学习的欢乐与幸福,从而变信心不足为充满信心,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著名人才学家王通讯认为:“我们过去强调共性较多,强调个性较少,对个性凸显者往往缺乏宽容。这就有一个转变观念的问题,我们应用一颗爱的心去保护孩子个性,而不能用统一模式来评价孩子个性的发展。”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计不同的问题,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真正的实施因材施教。课堂上教师设计一个研究课题或让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实行分组讨论,通过讨论,开展合作学习,发挥集体智慧,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发挥自己的高超的教学艺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由客体变为主体,使之积极地、目的明确地、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
五、让爱走进课堂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真诚交流,教学过程中不能与学生交心的老师将不再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育是非显露痕迹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充满爱心的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诚交流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殷切的期望和由衷的赞美,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由衷地赞美学生的成功。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特长,对学生已经取得或正在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进取心,不断将教师的外在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更高的内在要求,实现学生在已有基础上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