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设计文化的重要性

设计文化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设计文化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设计文化的重要性

设计文化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SANSA「上上;禅文化;现代设计

1 SANSA「上上的品牌之道

1.1 SANSA「上上的意义

SANSA「上上是由贾伟历经十余年的设计探索与文化思考,于二九年领衔团队在北京创立。是一个专注打造“对话心灵的物品”――关注设计与艺术的思索、工艺与材质的考究,文化与哲学的积淀――以产品为媒介,诠释当代东方精神的品牌。上上禅品一直采用“述而不作”的设计精髓,由东方传统文化继承精粹,将现代设计语义熔铸其中,借由对话心灵的日常物品,坚持用现代设计语义来表达中国传统文化。贾伟希望通过“上上禅品”,溯寻文化的唤醒与情感的共鸣,做出既能体现东方文化的气质,又融合西方先进设计理念的,具有中国气韵的现代设计。

一个文化品牌必须有文化的概念,中国古人云“欲得其上,必求上上”,上是中国人一种积极的态度、上上精神。贾伟给了上上三个概念,首先给了两个上,第一个上是物质,第二个上是精神,第一个上是男,第二个上是女,第一个上是中方,第二个上是西方。第二是过程,上上是一个过程,中国的禅宗希望有过程。最后是一个上,代表上之上的渐进过程,上与上的相对关系,上上合一的新和谐之境,最后混沌的状态是最好的状态,贾伟希望物质和精神、家庭和实用是完美合一的。

上上品牌传递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追求的是一种物我合一的精神状态。现代社会,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人们的生活压力、精神压力渐增,在这种压力之下,人们开始追求回归自然,回归自我,回归内在的精神需求。上上品牌异军突起,专注追求“活泼的生活禅”。倡导将积极、丰富、平衡、自然的中国禅智慧融入日常点滴。以内观自省的平和态度,感悟纯净的内心世界,感悟美好自由的大自然,追求美好的上上生活,恰如其分的将禅文化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随着市场的变革,SANSA「上上的文化意义将逐渐大于商品消费的意义。

1.2 SANSA「上上产品中的禅意

“高山流水”作为SANSA「上上“新香道”系列香台中的主打产品。由几粒类似寻常的鹅卵石失衡地堆砌在一起,当香椎点燃,烟雾如流水般倾泻而下,形成“高山流水”的奇妙意境。整件作品以烟代水、以石见山,向大众呈现出一件充满禅文化意境的现代设计之作。

“荷塘月色”利用雕塑感般的有机造型,将莲蓬与荷盘融为一体,再结合巧妙地结构设计,让烟气从莲底漫开,描述了“一轮冷月,半亩荷烟”的意境。迷蒙的意境,晕染的笔墨都像是这款产品传达出来的禅意体验,禅文化与有机造型巧妙融合。“上山虎”香台以石代山,以虎喻人,巧妙地将现代设计中曾经弃而不用的香灰幻化成具有禅意的笔墨,以极具雕塑感的切面造型塑造凌厉的山峦,配合抬头望月的虎符姿势,在利与柔、动与静、大与小的对比间碰撞美感,力求达到上上品牌完美和谐的禅意理念。“茶香”则以茶壶形态为基础,以茶为器,香为魂,让人们达到一种“天高地远,宠辱皆忘”的生活意境。“无弦品音”作为“上上茶”系列,作品的灵感来源是中国文人雅士都有的一个共识――风雅,弹琴论道、听音论道、喝茶论道。作品为古筝造型,这把琴既不是琴,也不是茶盘,是琴茶,振动、防水并且是触摸的,这件产品用了完整的木料,可以真正代表山林的感觉,补充生活中所缺少的宁静与悠然。用完整木料所传达出的宁静、悠然与现代设计中先进的技术相结合,不破坏传统文化的美感,真正做到了“述而不作”。

禅宗有一种境界,叫做“花未全开月未满”。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花满则谢,人生需要留白。“上上食”系列中的“半食”对碗,造型为碗沿不在同一高度,利用现代有机形态结合传统禅文化,表达了对“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的生命感悟。

从这一系列的作品中可以看出,SANSA「上上以其简约而颇具禅韵的独特创意设计将传统的香道、茶道文化化繁为简,传承精华,融入当代设计中,引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SANSA「上上传承了中华禅文化之精髓,用新的设计语言去描述传统文化,借由设计美学的时代诠释,让宁静致远的悠然进入现代人忙碌而浮躁的生活中,体现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及对禅意设计的点滴感悟。并且融合了现代设计创意以及精湛的制作工艺,借助「上上产品所采用的“述而不作”的创新设计描述手法与设计理念来让人在审美享受的同时,品味活泼的生活禅韵,引领当代禅意生活方式,展示属于中国的风格。用更高效、简单、质朴的方法改变世界,产生巨大的轰动效应,让更多人去喜欢,去体验。

2 以禅文化为基础的现代设计体会

中国人没有囫囵吞枣似的吸收印度佛学,中国人把禅解作顿悟,是一种创见,中国人富有实践精神的想象力,创造了禅,今天我们所谓的禅,在印度是没有的。禅的外延是宁静与完美,而真正来说,在禅中,没有绝对的事物,事物都在相对中逐渐和谐与统一。

“要眠即眠,要坐即坐”,“热即取凉,寒即向火”。让一切都自然和谐的发生,这就是禅的平常心,回归本真才能知禅味。这也是我们能从SANSA「上上的一系列作品中所看到的。真正深通禅机者,往往一切听之自然,自在无碍。贯穿于禅宗心性学说、文化思想的本质内容是自然―内在―超越。我认为这也同样适用于现代设计,同样适合我们在现代设计中引用禅文化时所需要做出的思考。如何让制造转为创造,如何让流于表面转为由内而外,如何让牵强附会转为自然和谐。

禅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拥有独特的魅力。作为一种精神创造活动,与一般的创造活动相比,表现出的是无我之我、无法之法、无为之为的特色。所谓的无我之我,就是将自我意识淡化到了极点,表现出物我一如的自然、平淡。所谓的无法之法,就是依法而不执着于法,达到了一种“无法”的高度自由的境界。所谓的无为之为,就是完全超越了个人的功利目的,远离一切对得失成败的顾虑。

现代设计中的禅文化,强调的是和谐,自然,简约。和谐,在现代设计中表现出的是人、产品与环境的和谐,一件好的设计作品,不是简单的“造物”,而是创造出演绎时代、民族的文化根性,孕育着人的丰富情感以及强大功能性、审美性、经济性的和谐整体。自然,注重功能又不放弃样式之美,充满恬淡浓郁的人文生活气息,有着一种返璞归真之美。简约,不是简单的拼凑,也不是简陋肤浅,而是经过提炼形成的精约简洁,富有更深一层的意义。简约而不失韵味,简约却能让人收获更多的体验和感悟。

3 禅文化融入现代设计中的重要性

在文化与经济日趋全球化的现代社会里,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提倡在现代设计中应用传统文化,是时展的需要和全球文化趋势。文化与设计一直以来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纵观艺术与设计的发展,文化对设计产生着深远影响。每个民族的设计背后都表现出自身的文化内涵。设计是一种两元的融合,东方与西方、理性与感性、人文与科技、传统与前卫、有机与几何、简约与奢华。我们不能只重视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对本土文化的深入挖掘是发展本民族设计的关键。

禅宗佛教在1192年从印度经中国传到日本。然而对于禅宗文化的应用,不论是禅茶方面,还是禅文化,我们都不如邻国日本。为什么本国的文化却不如半路得道的日本钻研的透彻,运用的巧妙。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可悲并且可怕的。国人的思想里总是有“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想法,因此,禅文化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传承并寻找禅文化中对现代设计有益的部分,不仅可以丰富现代设计的创造,更会给作品增加一种“活泼泼”的韵味,给现代忙碌嘈杂的生活带来一股宁静、淡然的气息。

中国禅文化的精神是注重内在的充实和外在的起用,想要达到的是一种和谐的状态,这与现代设计中应用禅文化的道理如出一辙。SANSA「上上作品中,现代美学延伸禅的精神与生活态度,萃取禅的元素,融入艺术与设计表现中。使得SANSA「上上的系列作品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不同的时间和心境,总能读出不同的感悟。而其精巧别致的外观,有机形态与禅意的巧妙结合,也让人爱不释手。让人从作品感悟到上上生活,是一种积极之态,平衡之态,和谐之态。透过SANSA「上上,我们应该可以看到,将禅文化深入地运用于现代设计中的成功及重要性。也让我们更加明白传统与创新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没有传统文化,想要创新的现代设计无法立足,而没有创新的传统文化,也将只有循规蹈矩和停滞不前。

4 结语

SANSA「上上带给人们一种新的设计理念和生活理念,“上上”系列作品不仅仅停留在东方元素的表面应用,更多地体现了对东方禅意文化的潜心研究。基于对东方文化及禅宗的深刻感悟,并将其灵感巧妙融入设计中,找到最为贴切的表达方式,让使用者从中获得更多的价值和趣味。

禅文化对于现代设计,已经被时代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产品在功能与外形的掩饰下,缺失的是对使用者内心的关怀与触动。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不再只限于好用,而是更愿意选择那些能够触动心灵的设计产品。所以不论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由制造转为创造,还是追求内心世界,感悟生活的迫切需求,禅文化都对现代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铃木大拙(日).禅与生活[M].刘大悲,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2] 贾艳丽.禅与设计之道――浅谈禅意风格及其对现代设计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2:2122.

[3] 刘晓明.日本禅文化在无印良品品牌中的应用[J].新乡学院学报,2010:12.

设计文化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乡发展一体化;农村社区;文化记忆;集体记忆;文化记忆景观;植入

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大力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成了拆迁居民,离开农村、住进新建小区,告别了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过上了集中居住的城市生活。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与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总要环节,农村社区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能够增强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信心,提升农民的自身素质,完成从农民变市民、村民变居民的身份转变。实践证明,这种身份的转变过程将会产生诸多问题:例如村民无法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无法找到归属感和家园感。追根究底,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在社区文化重建中村民过去的集体记忆没有得到尊重和保护。集体记忆的载体有哪些形式?在社区建设汇总又该如何对其进行保护和再现?

1 文化记忆景观与集体记忆

在文化范畴内,最先值得留意的是景观意识。[1]文化记忆景观是在文化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概念,在这里我们需要搞清楚两个主要问题:1)什么是文化记忆?2)什么是文化记忆景观?

文化记忆是由德国学者简・阿斯曼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一个区域的社会群体共同拥有的过去,需要文字、仪式、纪念碑等文化形式作为主要媒体,并通过背诵、实践、庆典等机构化的交流进行维持。一个区域的社会群体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自然会形成集体记忆,集体记忆按照哈布瓦赫的观点,“大约有三到四代人的生命长度,其特征是其有限的范围,以及口头的传统,它的非正规性,它的建立在群体成员之间日常交流之上的那种性质。”文化记忆与集体记忆是有区别的,集体记忆是文化记忆的组成部分,时间长度不及文化记忆。

文化记忆景观的形成是建立在集体记忆场所之上的,景观是由若干场所构成的。一个记忆场所往往包含两部分信息,一部分是物质形态,另一部分是故事,两者缺一不可。记忆场所不仅见证变迁中的集体记忆,还可以持续性地叙事与传播,维系与促进地域文化认同感的建构。[2]这种地域文化的认同也是地方感的认同,透过集体记忆是建构地方感的重要方式。科瑞斯威尔认为地方与记忆似乎无可避免地纠结在一起,指出“纪念物、博物馆、特定建筑物的保存、匾额、碑铭,以及将整个都市邻里指定为‘史迹地区’,都是将记忆安置于地方的例子。地方的物质性,意味了记忆并非听任心理过程的反复无常,而是铭记于地景中,成为公共记忆”。城市中历史文化景观充盈着城市的记忆,塑造着地方感。[3]

由此可见,文化记忆景观的形成具有地方感,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也应该强调地域文化的认同。这种地方感的认同在相当一部分群体里面是根深蒂固的,他们对自己原有的生活场地有着深刻的记忆、留恋和自豪,在设计实践中对于这一类型的集体记忆我们是要重点对待和研究的。

2 文化记忆景观植入社区环境的方式

为什么要将文化记忆景观植入到新的农村社区?在我国因为各个区域的政府对农村社区建设的投入各不相同,经济较落后地区受资金制约,政府提供的文化资源较少,大部分农村社区文化硬件缺失严重,基本的设施建设难以到位,甚至没有公共办公场所。一些经济情况稍好的社区,文化建设所必需的各类文化场所流于形式化、牌子化,一间房子挂了好几块不同功能的牌子,没有发挥文化场所应有的作用。农村社区文化硬件上的匮乏,导致广大农民无法获取文化资源,也无法通过社区文化去了解社会、学习知识、增长知识,也无法培养广大农民的主体性意识。[4]

国外关于文化记忆的再现方式比较多样,值得借鉴,比如荷兰阿姆斯特丹艺术学院的彼得・冯・门施从多媒体艺术角度总结了一系列“寻找集体记忆与归属”的策略。例如阿姆斯特丹的情感城市互动地图通过若干主题将特定的记忆场所与关联的故事整合起来,让市民分享集体记忆……这些灵活的策略为居民提供重现“集体记忆”、强化文化认同的渠道。[2]

在长期的设计实践中,笔者经常会面对各种不同社区情况,在实践过程中,笔者注重将地方文化特色与社区建设相结合,注重“一社一品”的打造,努力使社区不仅成为居民办事活动的场所,而且成为休闲娱乐、沟通交流的地方。以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炎武社区为例,这个成立于2005年12月的大型社区下辖三个居民小区,2500余户动迁农民,建有幼儿园、小学、社区服务中心、农贸市场和6条商业街道,生活氛围浓郁,是典型的“城乡一体化样板社区”。社区所营造的“园林式、花园式”的景观环境,正是村民自发的文化记忆景观的植入。在新的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植入是一种有机的设计手段,不是简单地照搬,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寻找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合适的设计形态。千灯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般若寺、秦峰塔、石板街、顾炎武构成了千灯的记忆符号,这些记忆符号形成了记忆景观。这些记忆景观不可能照搬到新的社区建设,但是决策者的观点和态度直接左右社区的建设风格。炎武社区的命名就是对地方名人的最好怀念和推崇,这个是自上而下的意识形态决定的;社区居民需要一个亭子来“歇歇脚”的建议被管理者采纳,是自下而上的亲民政策显现。之所以炎武社区的居民需要一个亭子,也是居民对千灯镇街头的“牡丹亭”的记忆产生的潜意识。

3 结语

在农村社区文化重建中,文化记忆景观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有场地记忆,也大大丰富了新社区的文化生活;即实现了管理层“一社一品”的工作思路,又满足了居民的心理慰藉,为实现“幸福社区”提供了物质保障。文化记忆景观在农村社区文化重建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今后的理论和实践中对其的研究必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 李晓东.中国空间[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陆邵明.拯救记忆场所,建构文化认同[N].人民日报,2012.

[3] TimCresswell(美).地方――记忆、想像与认同[M].徐苔玲,王志弘,译.群学出版有限公司,2006.

设计文化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班级管理 班级文化建设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84-01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管理,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构建良好文明的班级文化。一般而言,班级文化建设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的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属于深层次的内容,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关系分析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指师生在校园范围内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物质、精神以及制度等方面。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中的关键部分,其是对校园文化的微观反应[1]。一般班级文化是在特定环境中产生,与校园文化存在紧密联系,其是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创造的一种生活方式,能够有效塑造学生的个性,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此外,班级文化建设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进行自我管理,师生支架建立统一的价值观念。

二、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班级文化建设的影响分析

班级文化建设作为班级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其会直接影响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班级文化建设核心目标缺乏。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工作而言,其在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中,缺乏核心明确,导致管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班级缺乏凝聚力。在开展各项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时,学生没有全面清晰了解到活动的本质,无法发挥出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二是班级文化建设过于概念化和简单化。中等职业学校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仅仅只将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教师的一项任务,导致文化建设缺乏精神支撑,流于形式,难以对班级管理产生映射作用。三是班级文化建设缺乏科学的效果评价。中等职业学校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与方法,没有从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兴趣爱好出发,导致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低下,无法自觉主动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影响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此外,教师在管理过程中,采用全面开发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但是由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难以提高自我管理的效果[2]。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必须要将自身的组织和指导作用加以充分发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实际情况,打造出具有班级特色的文化,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三、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凝聚力

中等职业学校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合理设计和规划班级文化建设的方案,确保该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不断完善班级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到相关的活动中,如文艺晚会、演讲比赛、运动会等,从而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增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校园文化制度的完善

校园文化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是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的基础,而班级文化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制度的完善。学生具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和思维方式,能够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提出自身的见解和看法,从而加强自身对班级的归属感。中等职业学校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发挥出教师的榜样作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教师要帮助和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导向,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果,促进校园文化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三)有利于班级文化建设目标的明确

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主要是从班级管理的情况以及学生的思想情况出发,科学合理设计文化建设的方案,并以班级特色文化为依据,制定出共同的文化建设目标,有效开展相关的文化建设活动,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如针对班级卫生较差的情况,可以以此为建设目标,开展相关的卫生活动。当然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具有明确的目标,确保学生能够在文化建设中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促进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以及科学的评价效果、班级文化建设过于概念化和简单化等,导致班级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不高。因此在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文化建设,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从而有利于明确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完善校园文化制度,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设计文化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 学习环境 课堂延伸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178-01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它犹如一个无形的磁场,是一个班级形成共同的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基础,也是一个班级团队精神的外在表现。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学校教育的发展。班级文化作为学校整体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整合与学校的硬件设备、校级校规以及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等多种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一个和谐的育人氛围,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在校园中接受教育,真正实现通过班级文化培养人、熏陶人、教育人和发展人的关键作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一、班级文化建设是教师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管理艺术的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发展的方向,也是班主任工作的指南针,在一个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中,班级才有向前发展的动力,才会凝聚力量,团结向上。同时,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使班级工作有章可循、有始有终。当老师和学生都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的时候,学生的违纪现象和个人不良行为就会大大减少。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应做到心中有数。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校的整体计划,明白学校和班级的文化建设需要什么?怎么样去开展相应的工作?要取得什么样的效果?

二、班级文化建设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展开的主要场所,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舒服的学习环境和心理环境。班级文化建设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室的布置,要根据专业化的要求进行合理布置,注意结合班级文化的内涵丰富其内容,在布局和颜色的装饰上要符合专业的要求、专业的特色,注意思想性、人文性、趣味性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多样的班级环境中受到熏陶与教育。例如,在导游专业的班级的墙面上添加许多景点的介绍;在烹饪专业的班级班级墙报中有许多的菜系和各种特色菜的介绍。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或者不经意中就进行了学习,同时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对自己所学的东西产生兴趣。

三、班级文化建设对教学起辅助作用,是课堂的延伸

目前,大教育观已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课堂内的许多任务不一定能满足学生要求,这必然要求课外做大量的工作。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不能持之以恒。在职业学校中,学生的专业书籍更少,而且价格也不菲,很多学生没有能力或者不愿花钱去买专业的书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班级建立班级图书角,用共享的形式向学生提供专业的相关书籍和资源,既可以加大同学们专业知识的阅读量,加强专业课学习的知识面,还可以使学生的经济上有一定的节约。另外,班主任和专业课教师也可在同学中收集、整理读书的摘要和笔记粘贴在班级的展板或学生园地的板块当中,让学生在收集中学习,在学习中整理,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这项活动在我校的导游专业开展的较为成功,班级的墙面上有许多导游专业的知识拓展,图文并茂,对帮助同学们学习专业课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班级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情商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

职校的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会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的技能,更要求学生的体育教育、人文教育和品德教育的综合发展。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会为人处世,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的建设,可以对一个班级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例如,面对社会和世界倍受关注的问题,教师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的理解和认识;面对升学的失败,而迫于无奈对职校的选择,学生应该如何适应;面对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应该如何对待等。另外,在文化课程的学习中,因为遇到一些困难,许多学生就有一种学习不好就一切都不好的思想和心态。而如何来改变学生对自己的看法,正视职校生活,树立自信心,并投入到当下的学习环境当中,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让学生有一种归属感和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感觉。要充分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点,把学生取得的成绩展现给全班同学。或许你觉得只是一点点,我们认为微不足道,但是,只要通过班级墙报展现出来,都会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树立起自信心,赶走“自卑”的心理,享受这一点点“成功”所带给他的喜悦。

设计文化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创新性;人文情怀;技术手段

美国著名建筑家查理士摩尔认为,传统的、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蕴涵着一种人类赋予的“文化能量”,可使人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地位,并熟悉喜爱属于自己的环境。任何“新的创造”都不可能割断与传统文化的联系。由此可见,要继承和发挥传统文化不能停留于形式的模仿,而是要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并加以现代体现,以求得当代创新。

一 室内设计的概念

所谓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上述含义中,明确地把“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作为室内设计的目的,即以人为本,一切围绕为人的生活生产活动创造美好的室内环境。现代室内设计是综合的室内环境设计,它包括视觉环境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包括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及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文化内涵等内容。

二 当代室内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辩证的、因果的、整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事物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强调“天人合一”禅宗理念,与中国民族文化中的和谐、转化、重整体的传统思维方式相吻合。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来做设计,往往更容易找到设计思维的灵感并且能够很好的促进人类之间的相互交流。

三 室内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1)传统文化影响了室内设计:设计不是人们随心所欲的施行自己的设计理念,一个好的设计作品必定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表现手法、空间语言到对设计认识的文化体系、审美观点等都影响这设计师,任何一个现代大师或者后现代大师都不可能完全抛弃传统文化。室内设计与传统文化是不可分割的。2)室内设计反映传统文化:不管是何种风格的室内设计,他都是用相应的文化来支撑的,作品在传达设计师的精神,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反映不同的价值观念,体现特定的文化风貌。所以说设计形式来源于文化,并且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内涵。

四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室内设计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这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留给我们借鉴和传承的重要的精神财富。当代室内设计必然是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中国先民对自然的关注表现出崇拜和信仰等情节,我们得到了先民传承下来的万物有灵论,在室内设计中表现为注重室内外环境及空间的对话,更好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室内设计集中表现为严格的等级概念。在室内设计中,空间划分形式为虚实结合,既隔又通。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就是对内开敞,对外封闭,厅、堂、廊、室等都是既隔又通,在空间表现形式上大多有制有序。强调布局的严谨性,按照辈份划分室内空间及结构形式。在色彩与室内装饰上例如屏风、雕刻、壁挂、钟鼎以及其他小的装饰品等,不仅形式多变,而且在内容上起到了烘托点题、教化等作用。

五 天人合一思想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

一方面在物质层次设计的方面上,指室内装修和家具的材料以及电器设备的选用必须以安全性、节能性作为选择标准。现在的装修材料正在实现清洁生产和产品生态化,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都不会对人体和周边环境产生产生危害,更新的旧材料也可以比较容易的自然降解并转换或作为再生资源投入再生产。如再生壁纸、无毒涂料等。使用清洁能源可以保证能源的可持续性,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如目前使用广泛的太阳能,这种清洁能源可以自然融入到建筑物当中,不会为室内设计的工程带来任何麻烦。但是我们要对太阳能的配套产品产生的污染做合适的处理,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另一方面体现在精神层次设计方面上,即室内的陈设和装饰应该有生态性等等。我们可以把绿化、庭园和植物装饰导入室内装饰,用来吸收二氧化碳,清除空气中的细菌,形成健康的室内环境。作为技术上的可行性,现在已经发展起来了无土栽培技术、防水处理技术等。

从精神享受方面来说,我们追求素雅、朴实和自然。民居中常用的竹藤家具、根雕家具,装饰中有石雕、砖雕和不设色的木雕。偏爱材料的本色和自然纹理等等。现在越来越多的民间手工艺品进入了现代家居装饰行列中,为钢筋混凝土的城市添了几丝乡土气息。将传统文化元素注入当代室内设计中,结合实用主义和功能主义,用现代的表现手法进行设计,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室内设计风格。当代的室内设计不是对传统文化形式进行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对传统文化进行提炼并且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是在对传统文化深深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使室内设计更富有时代特色。我们在做设计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到对传统文化的合理理解,最后做出有创意的作品让更多的人欣然接受。中国现代室内设计的重要源泉是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对先民为我们存留的不可再生的、博大精神的传统文化加以重视。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室内设计在心理上、情感上、造型上、寓意上、风格特征上才更符合中国人的需求观念。中国传统文化经过里历史的演化为我们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丰富资源。在当代室内设计中应该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这样才能在世界室内设计中展现出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的精神 辜鸿铭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