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图书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图书需求量增大;管理难;创新管理方式
图书馆是每所高校所必须具备的硬件设施,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也是作为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我国图书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有一定的规模。特别是9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较为广泛的应用,各种多媒体式的图书形式不断的冲击着目前我国图书界的现状。时代的潮流是不可逆的,所以我们最低的标准就是要做到的就是适应潮流,在适应潮流的基础上逐渐的引领图书馆改革换代的潮流。
一、我国图书馆现状分析
高校图书馆是社会公益性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直是靠“吃皇粮”维持日常的运转,未形成完整意义上的社会服务机构。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图书馆的信息载体依旧还是纸张,而纸张本身的局限性就制约了信息的传播。易损耗,不可标记,传递慢是纸质图书不可改变的短板。占用的空间较大,使建造图书馆的经费与其可以传播的信息量不成正比。易丢失:图书需要借阅,但是当图书离开图书馆以后的一切就已经不是图书馆可以左右的了。丢失的图书可以以金钱的赔偿来顶替,但是与此同时丢失掉的那一份知识,那一份信息又如何补充呢?高校自身的管理滞后性:目前国内高校基本是‘各自为政’ 自己学校的图书馆直供给自己学校师生使用,高校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图书没有流动性。一个学校的图书再多能有多少呢?全市高校图书有流动性的定期互换又能得到多少新鲜的流动信息呢?目前网络图书,网络媒体已经逐步走入我们的生活,而大部分高校的图书馆还没有做到这方面的普及化,纸质的书籍毕竟还需要一个出版到运输的过程,这就使得信息到高校师生的手中的时候已经比一些科技化的图书馆要晚上好多,如果是新闻类的书籍那根本就已经成为历史了。信息时代,不断膨胀的内容量与图书馆较低的内容处理效率产生了急需弥合的反差,而依靠现在的体制是无法解决这一反差的,唯有大刀阔斧进行创新改革才可以弥补这一反差。
二、摆在创新面前的难题
(一)国内很多图书馆已经建成几年甚至几十年,建筑费,书籍,招聘的工作人员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我们要创新图书馆的管理与运行方式就要推陈出新,放弃其中绝大部分的资源从新整合剩余资源,并引进先进的管理人才与设备。这一切对于经济实力较差的图书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二)怎样制定出一套最为合理的高校图书馆创新后的各方面制度。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时代的浪潮推着我们让我们不得不这么去做。但与此同时却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必然会遭遇很多荆棘与坎坷。如何面对,如何应付,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必然有一天我们要面对每次改革都要面对的问题,‘守旧派’的阻挠。如何说服他们同意我们的改革,于情于理,全方面出击。
(四)制定一个不同发展程度高校所要做到的最低改革底线。同时做,有相同的目标,对于这种新的事物的工作才会做的趋近于完美。
(五)要做到有秩序的规范化的管理,目前许多图书馆的各种信息和资料大部分都没有文字上的记载。只是在管理人员或者工作人员的脑海中有大概的模糊印象,这样就致使在一段时间以后的汇总工作做起来十分困难,没有整体性,很撒乱,并且浪费大量人力,精力。
三、高校图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管理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中,为实现组织的预期目标,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等工作,以人为中心,对各种物质和非物质因素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的过程。而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加有效率更好的来规划一个地方一群人或一件事。目前现有的高校图书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会造成信息的流动效率低下,人员办事效率跟不上节奏等等,所以高校图书管理创新势在必行。
四、如何逐个击破,踏平创新路上的荆棘
(一)如何解决创新时小型高校图书馆经费不够的问题:俗话说‘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在创新图书馆上这句话也同样受用。小有小的好,大有大的妙。小型高校的图书馆改革可以先用一小部分经费来改革图书馆的一小部分,建立一些电子书籍阅览室。而这种阅览室可以采取收费的方式。师生可以在这里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最为需要的信息,并且可以很方便的U盘一插,资料带走。可以制定一个收费方式,做到以馆养馆。不断的蚕食性的将现代化图书馆建立,完成改革。而较为知名而且资金雄厚的高校在针对这一问题上就要舒服的多,资金和占地足够完全可以现代化图书馆和老式的图书馆一样一个。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让在校师生自己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许信息的方式。而略差一点的高校可以先改革一部分,待得经费再次到齐时完全改革完毕。国内外管理理论的研究表明,决定社会发展竞争优势的是人才和科学技术的优势,而决定人才、科学技术优势的是创新,所以强调创新已成为现代管理的时代趋势。管理创新是深化高校图书馆改革的内在需求。而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图书馆改革已经势在必行。人才的培养以及吸纳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切围绕着新体制来走,着重培养学术带头人,用他们来带动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前人栽树后人庇荫’作为高校图书馆创新的先行军我们没有经验可循。我们能做的只有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经验。作为高校图书管理创新的先行者,必须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是在各个方面有所成就的,这样才能为图书馆建设规划做出最好的规划。从管理体制等变革创新人手,实现人事、财务、分配等制度的全面创新。
(三)让现实来给你的做法做一个最有力的证人。针对于每次创新改革都会出现的守旧派的问题我们要做的不是要一开始就让其心服口服,而是尽全力让高校的图书馆创新计划先运行起来,哪怕只有一个小角落。时代的大基调已经到来,高校图书馆的创新管理所带来的成效与影响必然是积极向上的,而此时一切的反对言论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创新效果的展现而烟消云散。
(四)既要做到人性化的管理,又要有一套健全的管理机制。‘世上没有废人,只是没用在正处’。做到知人善任,各自发挥出自己的长处让员工可以发挥出自己的全部热情,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关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培养也十分重要。在不同领域可以培养不同的专业的人才,让工作人员精通自己负责的这一板块,这样会省下人们很多类似于找书,寻找冷门生僻的专业知识点的时间。
(五)做到图书流通性,既各大高校图书馆的图书可以以两年为期进行部分的等数量交换。这样既为高校剩下了一笔资金也大大丰富了师生可以获得的信息。
五、结束语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这一传统也同样可以用于高校图书管理创新上。留下例如图书借阅证、图书卡、网络实名制读书卡,一类的很优秀并且可以继续沿用的东西.剔除其他既费时又费力的图书翻阅工作,以及对于专业知识并不了解的工作效率比较低下的工作人员。管理创新是深化高校图书馆改革的内在需求。新世纪是孕育着巨大变革的时代。是一个从计划经济形态向市场经济形态的转变时期,而图书管理创新这一方面又首当其冲的站在了这一潮流的前沿。相信经过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与创新,高校图书馆一定会成为一个办事效率很高,并且可以以各种方式给师生提供海量的现代信息.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图书管理 管理体制 创新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作为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起着倡导读书、组织读书、服务读书的重要作用。所谓图书管理,就是指应用现代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行动,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资源,发挥其最佳效率,达到预定目标和完成图书馆任务的过程。
一、高校图书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伴随着自身管理的进步,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思想、制度和方式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但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使人们的信息交流、处理、存贮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面临着一系列内外环境的制约和阻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体制滞后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在管理体制上,是处于集中式管理和多元等级结构。各校的图书馆基本由各自的院校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人事、经费等方面的管理,服务对象也只限于本校,尚未形成统一的最高层次高校图书馆的管理部门。因而,导致了各自为政的孤立发展模式,呈现出封闭半封闭的分散状态。无论规模大小都各自热衷于追求本校的“小而全”,从而造成了资源的重复浪费。又由于缺乏宏观调控,各馆间还未进行统一的分工协调,在自动化和数据库建设方面,更是缺乏统一组织和标准。因而规范化、网络化和资源共享难以快速进行。
2.图书管理职能存在缺陷
自古以来,图书管理最基本的职能就是搜集、储存和传播文献信息。在人类已跨入21世纪的今天,图书管理的这些最基本的职能已经发生了变化。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尤其是最近30年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综合运用,将人类社会快速推进到后工业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在这种信息环境下,图书管理等传统的文献信息生产与流通机构管理使文献信息的垄断地位日益受到冲击,这是文献信息走向平民化的表现,是图书管理大众化的表现,是社会的进步。高校的图书管理要在这种全新的信息环境下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加强图书管理的职能,优化图书管理的职能。
3.组织结构生硬僵化
高校图书馆的内部各组织以文献管理的主线来展开,分为横向的业务系统如采编、流通、技术等和纵向管理程序如计划、控制等。这种以分工为基础,形成了分割式的方法管理业务。由于结构单一、沟通较差,使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难以提高。尤其在网络环境下显得力不从心,反映迟缓。因此,必须对文献为基础的层次结构进行重组,从功能上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时代竞争需要。
4.管理激励机制缺乏
高校图书馆是社会公益性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直是靠“吃皇粮”维持日常的运转,未形成完整意义上的社会服务机构。在人事管理中,实行的是终生制。馆长是由上面委派,馆员是统一分配,一经录用无论优劣,稳端“铁饭碗”。职称评定论资排辈。图书馆不承担经营风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在这种缺乏竞争的机制下,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调动和发挥。特别是有些管理者缺乏现代管理和业务知识,习惯于应付日常琐碎事务,不太重视形成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从而使队伍总体素质不高,缺乏敬业和创新精神。
二、高校图书管理创新的内涵及必要性
管理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中,为实现组织的预期目标,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工作,以人为中心,对各种物质和非物质因素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的过程。而管理创新则是为了实现上述管理内容所进行的整体或细节的改进与提高的创新活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管理及其创新具有更深刻的含义。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管理创新意味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新的信息环境,不仅只是计划、组织和指挥,而更要协调馆员与读者、馆员与设备、部门与部门以及各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关系;发现和重组各种资源和结构,进一步激发馆内外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实现图书馆事业的总体目标而协同努力。管理创新是高校图书馆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办馆思想和方式方法的更新。
新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不断产生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知识的时代。国内外管理理论的研究表明,决定社会发展竞争优势的是人才和科学技术的优势,而决定人才、科学技术优势的是创新,所以强调创新已成为现代管理的时代趋势。管理创新是深化高校图书馆改革的内在需求。新世纪是蕴育着巨大变革的时代,是一个从计划经济形态向市场经济形态的转变时期。随着我国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朝纵深的发展,高校图书馆运行的外部环境已发生并将还要发生巨大的变化。与此相适应,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内涵要求、发展目标、工作方法和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三、高校图书管理创新的途径
1.图书管理理念的创新
图书馆能否适应21世纪发展的需要,关键在于管理思想、观念的创新。实现资源共享、共建应成为图书馆管理的重要理念,管理思想必须实现以下转变。首先,从一般化建设向特色化建设转变。网络时代的图书馆站在一个宏观角度来考虑资源建设问题,把资源建设建立在合作和共建的基础之上。各个图书馆在分工的基础上,应加强自己的特色化建设。其次,在图书馆的发展途径上创新。图书馆必须转变发展观,树立竞争与协作的思路,克服传统图书馆独立、封闭的办馆模式,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协作,建立图书馆联盟,加强合作,走共同发展之路。再次,在图书馆的职能与功能认识上创新。在图书馆管理活动中有许多新问题需要以创造性的思路来解决,管理者只有主动探求新的管理方式方法,图书馆的发展才有新的活力。
2.高校图书管理制度的创新
首先要创新制度资源。应根据制度的构建原则和运作机理创新制度资源。从管理体制等变革创新入手,实现人事、财务、分配等制度的全面创新,科学制定、合理配置制度资源,宏观和微观创新并重,采用纵向继承、横向移植和综合创新的方法,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其次要构建创新的制度体系。创新制度体系可以从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综合性制度,主要包括管理机构和业务部门的设置、工作内容、职责范围的制定、管理权限及编制、管理者的职责及部门责任制和岗位职责等。二是行政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对各类人员的要求标准及考核、晋升、奖惩的方法,还有人、财、物的管理原则等。三是业务工作制度,是为业务部门和专业人员就具体的业务工作制定的操作规范,主要涵盖文献工作的采、编、藏、阅、咨询等相关制度,以及信息技术服务等相关规则,四是读者服务规范,主要明确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和义务,体现图书馆服务至上的原则和主客体的相互依赖关系。
3.高校图书管理服务学科建设创新
现在各高校比较注重学科建设,一所大学的重点学科的多少和水平高低是衡量其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反映学校社会地位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各高校均有自己办学的历史和特点,学科建设也千差万别,重点学科的侧重点不同。即使是综合性的重点大学,也不能将所有学科均等建设,往往会选择部分优势学科或特色学科进行重点建设。很多情况下,学科建设注重于实验设备、人才培养和引进、科研项目的支撑以及学生培养等方面,往往忽略了重点学科的图书资料建设。
在学校的一些重点学科或重点项目的立项、评估过程中引入“学科馆员”制度。主要选择部分素质较高的馆员为特定学科专业服务人员――重点学科馆员,学科馆员除了关注和从事一般的图书管理工作外,对特定学科的文献情报资料加以特别关注,并向院系专家联系人进行经常性的专业学习与交流。学科馆员充分利用图书管理中的文献信息资源检索、组织及综合利用的优势,跟踪学科动态,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学科组,为学科建立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4.图书管理人员管理创新
对图书馆人员的管理要做好:一是做好人才的培养稳定和吸引工作。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规划必须围绕业务建设进行,高层次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学术带头人,可以带动图书馆整个馆员队伍素质的提高,形成人才队伍建设的良性循环二是实现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要解决“管”和“理”两个方面的问题。“管”是指怎样对馆员进行激励、协调、督察和控制;“理”是设法对馆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馆员的素质,加速馆员个性的发展和完善。三是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应根据个人的能力特长、兴趣,“知人善任”,这样才能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对具有奉献精神的员工,积极进取,取得较大成绩的,给予荣誉或经济上的奖励。
管理创新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创新促发展,这是公共图书馆生存价值的重要体现。因此,公共图书馆必须按照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读者阅读多样化的要求不断调整和开创多元化的服务的新模式,使公共图书馆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陈万梅:浅谈高校图书管理创新[J].科学之友,2010(11):102.
[2]刘旭 于瑞云:新世纪图书馆发展战略探讨[J].图书馆建设,2001(2):12-15.
(1)匮乏陈旧的图书资源很难满足读者的需求。很多高校的图书馆随着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其建设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硬件设施投入的加大、新书籍和资料的购进、图书馆面积的增加等,但这没有解决图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是因为高校图书馆没有和教学、科研单位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新增添的大批图书和资料不能有效满足读者的需求,出现了大量图书资源闲置利用率不高,而有很多读者却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书籍、资料,这严重浪费了资源并对图书馆的长远健康发展是不利的;还有一些高校的经费紧张,对于一些价格昂贵的工具书无力购买,许多图书资料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
(2)落后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对于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已跟不上。相对封闭的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体制,集中式的管理模式,不够开放和长远的发展理念,对于本校的图书馆还在追求小而全,对建立校内外图书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没有意识到,这种不能高效利用图书资源的管理模式,造成了它的重复和浪费。图书馆藏书数量的增加和文献数据的多少是很多图书管理领导所注重的,而在服务读者方面忽略了其重要性及职能,缺乏服务读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会受这种被动服务态度的影响,还对发展建设高校图书馆的需要难以适应。
(3)行之有效的管理激励机制相对缺乏。高校图书馆是为师生提供图书资料的公益单位,其人事管理实行的是终生制,这种运营模式是论资排辈来进行职称评定及升职加薪,这使馆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了严重的挫伤,还会使图书管理者不求上进,对于最新的现代管理和业务知识不注意学习,而是在日常的一些琐碎事情上面耗费过多的精力,这对社会主义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是很难适应的,更严重的影响了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4)综合素质不高的图书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专业知识跟不上时展的要求。网络化、信息化、数据化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方向,这要求馆员要掌握相对应的最新的网络操作技术和系统,而这一要求很多工作人员都没有达到,为读者提供的服务依然采用传统的方式,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也不够重视,使其对信息时代要求综合素质提高无法适应。
2高校图书管理创新措施
(1)图书管理的理念和意识创新。理念的转变和创新是实现图书馆管理高效、健康的前提、保障和关键之处,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发展观要予以转变,改变传统图书馆独立、封闭的办馆模式,与外界的交流、融合要积极的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协助与互动要予以强化,促使完善的图书馆联盟的构建,使图书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得以实现,各种性质、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得以进步和发展。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提高图书资源质量上来,使图书资料应有的作用得到真正发挥,使其利用率得到切实提高,服务的态度和理念要予以改善,图书管理人员的被动管理要转变为主动服务。这样可以激发馆员的创新意识,使其解决问题和应变问题的反应和能力得以提高,并有益于增强读者的满意度。
(2)图书管理的激励和竞争机制要得到创新及完善。员工工作热情和欲望的根本激发要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对激励机制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及完善。图书馆领导要对每个馆员的特长和个性进行充分的了解,做到知人善任,依据工作岗位的特点合理安排工作人员,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使人尽其才,对图书馆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对规章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要进行明确的建立,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切实的予以履行,馆员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有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可循,可以保证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馆员工作积极性的激发要有明确的奖惩制度,一定的惩罚措施要给予工作态度不认真、不积极的工作人员,对于那些拒不改正的人员要将其辞退。一定的物质或精神的奖励要给予工作业绩较好、专业技能较高的工作人员,更好的激发馆员的潜能。每一位管理人员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产生可通过完善的激励机制的积极构建来完成。
(3)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努力的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已不再是以前简单的借还图书等业务,在新的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更加高效、快速的专业化服务提供给读者,对于这一点图书工作人员自身要清醒的认识到。工作人员要确保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时代同步,对于最新的网络知识和系统要努力的进行学习,把有针对性的网络导航服务提供给读者,为他们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满足读者的需求。专业化、规模化的培训模式,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努力的予以构建,馆员的信息化管理培训要不断的予以强化,在业务技能方面要确保工作人员可以跟上时展的要求。对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流程进行,使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保证。
(4)建设高校图书管理服务学科。将学科馆员制度引入重点学科或重点项目的立项、评估过程。把部分具有较高素质的馆员作为特定学科专业服务人员,要特别关注特定学科的文献情报资料,经常性的和院系专家联系人进行专业学习和交流。图书管理中的文献信息资源检索、组织、综合利用等优势,学科馆员要充分利用起来,及时将学科动态信息反馈给学科组,把最优质的服务提供给学科的建立。
[关键词]图书管理;工作现状;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0-0154-01
近年来我国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在校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对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结合形势变化对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进行了创新性研究,不断提高高校图书管理水平,推动高校图书管理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一、 我国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现状
1、高校图书管理的内涵
高校的图书管理,是指为实现一定的图书管理预期目标,坚持以人文本的原则,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方法,通过对图书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环节,合理利用和配置已有的图书资源,发挥图书的最佳作用,除了对图书的配置和组织等基本作用外,随着现代图书管理需求的日益提高,在图书管理中需要进一步协调图书管理人员与读者、图书管理人员与图书管理设备等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图书管理的最佳目的。
2、我国高校图书管理的现状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和信息中心,对于倡导读书、组织学习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图书需求和图书管理要求的日益提高,我国高校图书馆里中的一些不足和问题也凸现出来:随着高校在校学生的增多以及学生需求的日趋多元,图书资源数量相对不足、质量有待提高;图书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现代科技手段的利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现代化图书管理意识不强,现代化图书管理适应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3、创新图书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创新图书管理工作是指为了实现既定的图书管理目标,对图书管理涉及的内容进行的整体或细节改进与创新。现代化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而树立人才和科技优势需要进行工作创新,强度创新已经成为时展趋势,管理创新已经成为深化图书管理工作的内在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图书管理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送了巨大变化,高校图书管理的内涵、方法和目标也就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需要不断进行工作创新,提高图书管理水平。
二、创新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对策措施
1、创新高校图书管理理念
解放思想、转变理念是创新工作的基础,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能否适应形势变化需要,关键要转变图书管理理念。一要创新管理特色,从图书的一般化管理转向特色化管理,根据高校专业设置和特色,在普遍性的配置各类基础学科图书资料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学科图书,实现特色化图书管理。二要创新图书管理途径,克服传统的封闭、独立的理念,树立跨部门协作、跨校合作的理念,通过建立图书联盟以及与校内院系和部门合作等方法,加强图书管理合作,实现图书管理的共同发展。三要创新对图书管理职能和功能的认识,要重新认识新形势下的图书管理需求,正视图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图书发挥的新功能,实现图书管理途径和方法的创新, 更好的发挥图书的作用。四要丰富图书资源,图书管理需要拥有大量的图书资源,在图书选购上,要满足选购中的专业水准,保证图书质量,更好地服务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要在图书管理中充分征求学生和读者的意见建议,让读者在图书选购中充满发言权,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知识产品。
2、创新高校图书管理制度
制度是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创新高校图书管理工作,重点是要创新管理制度,一要创新制度资源,要根据图书管理实际需要和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综合采用继承、吸收和借鉴等方法,创新制度管理,探索组织人事、财务管理、资源分配等图书管理各个环节的制度创新,细化各项制度规定,从宏观和微观上规范图书管理,实现图书资源的科学配置。二要创新图书管理制度体系,在图书管理综合性制度上,要对图书管理机构设置、职责划定和具体工作内容进行规定,合理制定各个部门的管理权限、机构编制和岗位职责等;在图书管理行政管理制度方面,为调动图书管理人员的创新积极性,要健全图书管理人员的职业标准和考核奖惩、职务晋升等方法,并确定图书管理人、财、物等具体的管理规则;要健全图书管理的业务工作制度,图书管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工作,要对图书管理中文献编辑和信息处理的采编、收藏、查阅、咨询等方面制定相关的制度,并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提出相应的标准要求;要规范图书服务,通过制度明确读者查阅和利用图书的权力与义务,体现出图书管理中的主体和客体关系,最终实现图书管理服务至上的目的;要健全图书管理安全制度建设,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借助现代化手段可以为高校图书管理提供便捷的服务,但与此同时,网络的不安全性也给图书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要完善高校图书检索和查询系统,特别是在数字图书信息系统的建设中,要加强系统安全性建设,采取各类安全措施预防非法信息操作,防止病毒和黑客对图书信息系统的攻击和破坏,以防止图书信息资源的丢失,提高图书信息的安全性。
3、创新图书管理人才队伍
图书管理工作是由人操作的,所以创新图书管理,核心是创新图书管理人才队伍,一要积极的引进、培养和稳定人才队伍,要通过引进高层次的图书管理人才或学术带头人,带动整个图书管理人员队伍素质的提高,实现图书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良性循环。二要量才用人,实现人才队伍的人性化管理,科学的管理人才,“管”是对图书管理人员的激励、协调和控制,“理”是对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并根据管理人员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帮助其充分实现自身价值,使其有更大的信心和能力提供更好的图书管理服务。
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是高校科研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辅工作,也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要在明确图书管理内涵、现状及创新管理必要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陈万梅.浅谈高校图书管理创新[J].科学之友,2010(11).
[2]郑书.论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的责任和使命[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07).
高校图书管理创新路径研究
摘要:高校图书管理的创新十分重要,本文从图书馆管理理念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创新、图书管理人员管理创新三个方面就我国高校图书管理的创新路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字:高校 图书管理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