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黄河文化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教材处理生活化——渗透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成为课程研究者,而且成为课程设计者。笔者倡导的教材处理生活化是指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取舍、整合并进行一些生活化的处理,力求改“教教材”为“用教材”。笔者在教学中始终瞄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知识,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科学处理教材,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体会学习地理的快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升生活品味,增强生存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家乡,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从而充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例如,笔者在8月份参加江苏省教师网络团队比赛时,针对“澳大利亚”一节中“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在教学设计中运用“生活化”的处理方法,渗透家乡的特有动物丹顶鹤、麋鹿,引用生活中常见的“羊毛衫的标识——澳毛”等学生生活中的地理内容,赢得评委青睐,荣获一等奖。又如,笔者参加江苏省初中地理优质课评选时,对八年级上册“土地资源”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结合当地新农村建设和学生生活实际,重新编辑制作了一段MTV视频——《在希望的田野上》,用它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人入胜,学生倍感亲切。在认识土地资源的类型和探究土地资源的特点后,笔者话锋一转,“谁不说俺家乡好!你对家乡知多少?”把同学们的思维牵引到“感受家乡土地”上来。
所以,生活化地处理教材,既能满足学生好奇心,又能激发学习兴趣;既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又能活跃学生思维;既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更有助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教学内容问题化——体现新课标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长期以来,学生大多“没有问题”、创新能力“先天不足”。因为书本上的一些结论是教师讲出来的,不是学生学出来的。为此,笔者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将教学内容问题化,即根据课程标准,把所要传授的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以及鼓励并指导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多角度、多侧面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应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开放的、发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建构一个问题系统,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子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子问题的思考,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实践、设计、实验等方式验证、应用所学,既能够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也能够充分体现“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的理念。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例如,在学习“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一节时,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精心设计三大问题——“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有哪些?为什么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怎么开发利用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然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又如,在学习“水资源”一节,可以设计三个环环相扣的问题——“我国缺水吗?”(水资源匮乏)——“我国水资源匮乏的原因”(时空分布不均)——“我们怎么办?”(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再如,在设计“我国的人口”一节时,可以提出“根据对身边居民分布及迁移情况的了解,你认为我国人口增长与分布有什么问题?你知道或你认为应怎样解决?”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所要学内容的整体把握,也利于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探究性地自我发展,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有效,甚至高效。再如,在学习“天气对人类的影响”时设计:“你能举例说出天气对你的生活的影响有哪些?”等问题不仅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话题讨论,还利于引导学生注意在生活规划中关注天气,形成使用地理知识、技能指导生活、生产的意识。在进行“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查找识记,为避免枯燥机械,可以设计“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指的是哪的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位于哪个省?”等富有人文色彩的问题,不仅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还利于拓展知识视野,感受学习地理的乐趣,增强学习地理的意识。
三、教学环节活动化——凸显新课改特色
《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学校条件以及教师自身特质选择合适的地理教学方式,注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应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提倡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体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为此,笔者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将教学环节活动化。所谓教学环节活动化是指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重教学环节的活动化,给足学生学习时间,留足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使“教室”成为真正的“学堂”。
例如,“巴西”第一目“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的学习内容可设计成旅游活动:行程路线一,走进巴西国家——说出巴西的位置和面积特征;行程路线二,走进巴西家庭——探究巴西的人种特点及成因;行程路线三,走进巴西街头——感受巴西的多元文化及其影响。又如,“澳大利亚”一课可设计成参 观学习活动:第一站,走进动物世界王国;第二站,走进澳大利亚;第三站,走进牧场生活;第四站,走进工矿企业。又如,“黄河的治理”一节可设计成主题教育活动:主题一,你对黄河知多少——黄河的概括;主题二,母亲河的贡献——丰富的资源;主题三:黄河的忧患——黄河带来的危害;主题四,我为黄河把把脉——造成危害的原因;主题五,我为黄河绘蓝图——黄河的治理。再如,“长江的开发”可设计成课堂探究活动:课堂活动一,饮水思源——探寻长江源流概况;课堂活动二,靠水吃水——探索长江开发方向;课堂活动三,涌泉相报——探求长江治理措施。这样活动化的教学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更符合新课程理念,拓宽学生地理学习空间、增强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构建开放地理课程的要求。
四、教学过程信息化——展现新技术魅力
素质教育观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彭琰清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与方法盛华
地理教育 对地理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素质的几点思考邵凤莲
"第三单元海洋环境"教学总体设计陈林森
"第四单元陆地环境"教学总体设计张金萍,闫杰
"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一节教学设计周官俊
"个案分析法"强化学生对洋流分布的记忆张永芹
"陆地环境的组成--岩石"一节教学设计林秀波
"陆地环境的组成--生物"一节教学设计杨益芳
"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一节教学设计张云
"第三单元海洋环境"智能训练点拨杨静
"第四单元陆地环境"五大地理能力之训练郭迎霞
应用Director漫步虚拟自然带寇建新,岳志杰
高中新教材"活动"研究兼谈第3-4单元"活动"分类及其实施常华锋
蓝色的宝库--漫谈21世纪的海洋开发地理教育 张郁,秦丽杰
陆地环境的物理生物状况王升忠
"海洋环境"、"陆地环境"单元同步训练题唐立新
夯实基础注重能力加强综合--2001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基本特点及教学启示徐洋林
2001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分析及综合试题趋势浅探刘金龙
2001年高考地理命题新特点--"3+综合"山西、天津卷分析与启示宋有青
讲究解题方法巧解地理选择题何从春,敬志永
对2001年高考综合能力测试题中地理题的分析王洪洲
高二文科同步训练测试题(二)--地球上的大气、水和地质地貌高新勇
文科综合考试的专题复习陆静
谈地理复习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张仕凡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跨流域调水工程贾雪霜
从有意义学习理论谈多媒体辅助教学课《黄河》蔡萌
巢湖污染浅析张道恒,王子建
日本是如何变成绿色王国的王文浩
河南省2001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试卷万建伟
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赵少斌
浅谈发散思维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黎维楷
2002年高考改革方案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蔡泽勇
谈中学地理教学资源库"地理频道"的建设和使用游忠
各种日照图之间的变化和应用田丰
揭示教材内在规律突破重点难点郭瑞平
锋面气旋图的判读分析戴述文
图例法讲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易泽丰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计算机辅助教学教案吴静
高二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1.3"环境人口容量"教学设计杨慧萍
《地图》杂志闪亮登场
"大气的运动"说课简稿施吉如
巧用"月相成因示意插图"讲解月相秦克铸
对高中地理一道练习题的释解李瑞士
如何理解"全球热量平衡图"朱仕清
"宇宙环境"单元应补充修改的一些问题羊重荣
地球上的年俞炯志
浅谈对初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的认识范广太
谈谈"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葛永锋
略论教学地图的功用与应用李晴
活动课说课案:中国政区与民族石群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王郁莲
地理教学中的世界之最张兆明
地理教育 世界地理教学中几组概念的区分张小梅
中国人口的迁移轨迹李晓岩,李志华
"综合课"课型的特点与操作探讨刘西青
地理教学思想在高三复习备考中的具体体现毛永海
夏季旅游如何应付意外
高考复习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李虎
一题一议宁学功,肖春明,熊英,刘金龙
2002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卷)
日照图中的考点解析常福巨
等温线分布图的快捷判读方法陈洪良
如何讲清两条日界线杨益芳
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课型设计初探陈实,李家清
论研究性学习中地理教师角色的转变胡良民
2002年足球世界杯决赛32强国旗巡礼
浅谈国旗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任朝花
略论地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朱浩
STS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尝试王培根
借名人效应促地理教学地理教育 闫书云
善待后进生提高教学成绩孟海平,梁新果
日照减少令人忧
英国学校地理课程中的信息技术(IT)探讨贺小飞HtTp://
数字地球郭跃
没有月亮的地球李玉玺
九大行星趣话邓万民
解读高中地理新大纲任朝花
新高中地理(必修)上册问题探讨蒋小润
"文化空间扩散与扩散类型"的比较分析任利平
运用图解法比较同类地理概念丁文龙
4.6地质灾害(必修本)余勇
4.5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试验修订本)王新龙
植物与环境漫谈胡龙成
世界三大宗教朱正超
4.3工业的分布与发展(人教版)李元平,刘继花
3·1自然资源概况(湘教版)古巨山
第十章极地地区(人教版)车向坤
"黄河"一节的优化教学黄新南
《环境教育》新书目录(江苏初中新版)王刚
青藏高原为何成为众多河流的发源地方聪惠
"讨论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李建茹
让学生升华情感,体悟价值--地理新课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初步探索王贤
使用新教材应树立的观念秦淑慧
网络技术融入研究性学习金国华
中考地理命题的改革与思考--2003年山东省中考地理试题综述刘高峰,姜建春
2003年山东省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地理试题姜建春
高考地理复习中初中地理教材处理的策略朱慧
浅谈地理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渗透刘金龙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逻辑和思维方法地理教育 王才之
浅谈高三地理复习教学的理念黄晓明
浅谈命题的科学性--由一道地理试题引发的争论而想到的张亚南
高考试题辨析五例颜邦斌,金益群,王瑞足,朱同兵,刘金龙,羊重荣
热点综合试题设计(五)刘宝平,白士卿,孙海舰
高考复习中图形题的解答技巧冯勋
一题一议卢钢,刘继琴
2004年高考地理单科模拟试题(一)李水,黄兆湘
2004年高考文综模拟试题(一)李彰有
地理教学引入课堂活动的探索张勇
探究性学习:地理教学改革与发展之路朱向东
浅议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李家清
地理教育 努力创造地理课堂的可教学时刻胡继中
"问答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鲍振葵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兴趣郭文成
地理教学中图表的分类和应用雷鸣
怎样选择论文的论题秦克铸
与地理对弈曹正
关键词: 农村小学 体育课 健康意识
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因主、客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实施过程中总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体育教师的认识、场地、传统因素、学生人数等。
一、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对健康体育的认识和创新意识
在农村体育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在教学时要启发、诱导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勤学、勤练、自律、自评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在课堂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兴趣是一个人的内部驱动力。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坚持趣味性原则。设计的活动要贴近生活,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坚持下来。例如设计长江、黄河的游戏活动时,及时了解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设计成学生喜欢的情景,学生活动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否则枯燥乏味的长江、黄河活动会令学生们感到乏味。内容不同,形式不同,使学生感到今天上的是新内容,会感到非常新鲜和好奇,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转变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体育教师对小学体育的态度
更新体育教学的教学观念,要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为重。不能盲目地认为农村小学的学生不需要锻炼身体,更不能因为体育是一门副科而不上,更不能认为体育课就是一门学生的自由活动课。体育课上要有教师的指导,学生才能全方位地锻炼,才能安全、健康地上好体育课,达到开展体育课的目的。
很多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师不仅上体育课,更重要的是他们所带的语、数、英课比较重,任务比较大,于是慢慢忘记体育的本质,也认为体育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文化课的质量。这样大部分体育课自然就成了自习课,无意间忽略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建立知识的立体结构,汲取自己需要的东西,从而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体育教育。
三、开阔学生的体育知识视野
信息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大部分农村学校已具备条件。教学要真正地面向生活,走向社会,要将教学与外界连接起来,就要充分利用这一现代化信息,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特点。我们可以用多媒体弥补教材的不足,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有整体的规划,根据学生的特点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借助互联网强大的资源优势,整合多种资源,为学生展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课堂教学信息,让学生身在教室就可以更多地接触到体育知识、运动活动等。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体育知识面,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层次了解体育文化,真正爱上体育活动,养成自我锻炼的良好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四、注重体育教学的简单化与基础化
农村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远远没有成年人复杂,对于事物的考虑较为简单和幼稚。在体育游戏教学设计中,需要意识到这些问题,游戏的规则需要简单、明朗,便于学生理解,游戏的过程应该照顾到大部分学生,要简单易学。体育游戏的教学设计需要以基础的锻炼为目的,才能满足小学体育教学的需要,符合小学生体质锻炼的要求。
体育游戏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体育教学,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具体设计中要明确体育游戏的作用,避免盲目开展体育活动或者将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教学的全部。在游戏中要充分体现体育锻炼的特征,不能一味地追求娱乐性,应该在体育课开始就有准备活动,然后进行游戏,在游戏环节对学生的身体关节等进行充分锻炼。
五、农村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农村小学生爱自由活动,比较贪玩,体育教师应利用这一点,在课堂上开展互动活动,让课堂氛围更活跃。许多体育教师往往忽略这一点,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安排活动,不管学生喜欢与否,总之这节课就是这个活动法。这样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烦的感觉,觉得不上也罢。体育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天性,合理选用教学方法,避免在教学中出现弊端。
现今一些教师因考虑到课本内容要完成,唯恐时间不够,总喜欢把综合性学习变成一堂简单的作文课,或是一次课外的作文练习,降低了综合性学习的功能性,没有真正把综合性学习的作用体现出来;也有一些教师没有把握去驾驭一堂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所以不喜欢上这样的课;此外,学生也是一个关键因素。综合性学习课大多需要学生在课外查阅资料,动手操作或是共同协作完成,占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许多学生便对此心生排斥,敷衍了事。
其实,上好一堂综合性学习课就像是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次催化反应,它可以很好地、高效地把学生的知识进行一次整合,达成一次升华。我们应如何去掌握好这每一次的催化反应呢?
首先要做的,自然是弄清楚这一“催化反应”的特点和功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综合性学习强调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强调其教学应贴近现实生活;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可以说它是师与生的一种交流学习;是生与生的一次合作互助;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平台。它引导学生们将目光投到课堂之外,到自然中,到社会中去发现语文,让学生紧绷的大脑得以放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绝好机会。
其次,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方法也值得探讨。下面我就以七年级下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为例,浅谈综合性学习的一些教学方法。七年级下册有六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成长的烦恼》、《黄河,母亲河》、《我也追星》、《戏曲大舞台》、《漫话探险》、《马》。这六个单元内容大致可分为四类:感悟成长类、体验自然类、国学文化类、科技探索类。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综合性学习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1、感悟成长类。这应该是学生最敏感的一类话题了。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他们见到“成长的烦恼”,犹如见到一位老朋友,有着一肚子的苦水准备倒出来。但强烈的自尊又让他们羞于在同学面前开口谈这些话题。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教师安排学习时尽量要实行保密原则,让他们谈心声、吐不快。如采取个别谈话法、日记抒写法,让他们把“成长的烦恼”说出来。收集学生写的“烦恼日志”进行一一查看,认真给他们批阅,找学生个别谈话,作一次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然后在课堂上将一些典型的烦恼列举出来,让学生扮演心理咨询师的角色替这些烦恼的同学分忧解愁。在此之后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烦恼,顺利地度过这一时期。这样既可达到教学目标,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情绪疏导,体现了语文教育中“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养成良好个性”的德育功能。
2、体验自然类。我觉得这是比较难的一类专题,教育部门不断重审关于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要让学生去感受自然,真做起来谈何容易!因此教师在此类型的综合性学习申要尽最大可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美好的自然。如: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小组提前去收集关于黄河的资料,然后在多媒体教室展示黄河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黄河雄伟的气魄,之后将资料汇总编成一期手抄报,在全班进行展示。此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家长将春游踏青、野炊露营、游览胜迹当成一次亲子交流。这样既可给孩子释缓压力,亦可以让孩子在美好自然的熏陶中逐渐拥有健全的人格。
3、国学文化类。此类型的综合性学习形式就比较多样化了,手抄报、墙报、演讲会、知识竞赛等都会是很好的方法。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机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四书五经、唐诗宋词、诸子百家、名著典故、名家逸事、奇趣妙闻……无不展现着中华文化历史的魅力,让学生在收集资料、举办活动的同时感受其中的乐趣,体现语文教学中的“寓教于乐”。
4、科技探索类。此类综合性学习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学生得通过各类报刊杂志、新闻专题、纪录片去网罗知识。建议学生多看CCTV-9纪录片、CCTV-10科教频道,在这两个频道里有着大量的科技探索知识,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最佳平台。在观看过至少一周的频道节目后,教师带领学生来个科技纵横谈亦未尝不可。
此外,让学生们所作出的“成果”拥有一个展示平台。如班级专属墙位、班级微博、班级空间、班级综合性学习刊物、相册,等等。成就感与喜悦感会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表现得更加积极。
最后,每次综合性学习后让学生作个总结:将活动中最难忘的环节、遇到的困难、活动的收获、感想等说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这些都可作为教学反馈,帮助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一、优化和完善教学设计
(一)收集和整理课堂基本情况
如何对音乐鉴赏课的课堂情进行收集、整理和反馈,是一个被很多教师所忽略的重要环节。实质上,这个环节对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至关重要。作为一门极具艺术性的音乐类课程,音乐鉴赏课的开展并不能单纯像文化理论课那样进行讲解。教师必须深入到课堂当中,采取多种互动手段和学生“打成一片”,收集和整理课堂基本情况,为日后教学工作和涉及的优化提供第一手资料,使得音乐鉴赏教学向着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方向发展。
(二) 丰富教学手段
首先是要注重课堂引题对音乐鉴赏课的作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特别是对于音乐鉴赏课来说更是如此。音乐鉴赏除了必须具备响应的理论知识之外,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渴望性也有着很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根据所整理的课堂情况和学生特点,尽量以学生感兴趣和易于接受的内容作为课堂开端,从一开始就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除此之外,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是丰富音乐鉴赏课教学手段的最好方式。心理学认为动态刺激在人类大脑中留下的印象要由于静态刺激留下的印象,对于强调音乐性的音乐鉴赏课来说更是如此。教师应该借助多媒体等设备,综合运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内容,将音乐鉴赏教学很好地同这些动态的、实质性的艺术载体进行结合,从视觉和听觉上刺激学生的大脑,进而加深他们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和感悟,促进音乐鉴赏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 改进教学方法
音乐鉴赏课在坚持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必须进行一定的改进、优化和完善,才能更好地符合音乐鉴赏本质要求、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笔者建议应该着重使用情境教学法和参与式教学法两种方式。情境教学法在音乐鉴赏课中必不可少,它有助于学生更真切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加深对音乐艺术的领悟。例如教学生赏析《黄河大合唱》时,除了常规方式中让学生倾听和试唱歌曲外,还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黄河的视频,让学生在倾听激昂壮烈歌曲的同时,从视觉上也感受到黄河的气势磅礴。这就使得学生得到了听觉和视觉的双重冲击,更好地领会和把握《黄河大合唱》这首歌曲所包含的艺术内涵。所谓参与式教学法,其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鉴赏课程当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以引导者的角色出现。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尽可能多地以引导型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音乐鉴赏心得的分享。参与式教学法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以主人公意识参与到音乐鉴赏的过程中,教师只需要扮演好引导者角色即可。
二、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
实践性教学活动对巩固教学成果有着特殊作用,特别是对于音乐、美术和体育等课程来说更是这样。教师要积极在音乐鉴赏课中组织实践性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现自我的机会。音乐鉴赏课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活动是再现音乐作品的情节,通过让学生“置身其中”去感受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以歌剧《白毛女》的鉴赏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每三人一组进行结合,分别扮演喜儿、黄世仁和杨白芳三个角色。让学生自己去演绎和体会歌剧的故事情节,在实践性活动中感受到喜儿的忧愁哀怨、杨白劳的悲愤和黄世仁的阴险,进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对《白毛女》这一歌剧有足够深刻的理解和鉴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和音乐作品相关的舞蹈、美术和话剧等实践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在不断实践中健全和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