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

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

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范文第1篇

市场经济是从商品经济发展来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在历史上,商品经济的出现,不像市场经济那样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商品经济在初级阶段,是从零星的、时断时续的交换中发展起来的:人们在自给自足的生产中有了一定的剩余,于是想把剩余的部分,拿出去与人交换,换回自己缺少的东西。

随着这种交换的增多,人们想出一个办法:约定一个集中的地方便于交换。于是便有了农村的集市与城镇的商场。在日益增多的交换中,人们感到以物换物的交换方式很不方便,便想到了用一种大家都认可的中介物进行交换,于是货币出现了。货币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件划时代的大事。货币不仅使交换方便多了,人们发现拥有较多的货币,可以买自己需要的任何东西。于是生产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交换回自己需要的物品,更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货币,也就是通常说的为了挣钱。先前的交换变成为了挣钱的交易———这是商品经济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商品经济并不复杂的发展过程,昭示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是文化的原因,也不是什么精神的使然。仅仅是人类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自然而然出现的经济活动现象。如果说有什么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的力量,这个力量是从人的生活需要产生的,也就是人天生的欲望。然而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明白这一点,便不难明白市场经济是怎样出现的。市场人在欲望的驱使下,从先前简单的交易挣钱,走向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市场人自然会考虑到扩大生产、扩大流通领域、扩大消费市场、扩大资源市场。所谓全球化、地理大发现,都是这种“扩大”的需要。因为这种“扩大”需要钱,于是商品经济顺理成章地出现了满足投资需要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出现,意味着商品经济走向了资本主导的商品经济时代,也就是市场经济时代。所以对市场经济有个简单的定义:以交易为目的的商品经济,发展出的以资本为主导的商品经济。对市场经济的特征与意义,十八世纪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作出了经典的阐释:市场经济是市场人在不受外界干预中自行其是的经济现象。所有的市场人根据自己了解的市场信息,做出决策、采取行动。这个再平常不过的现象说明:以价格为中心的各种信息是导致市场运行的唯一力量。亚当·斯密把这个“力量”形容为“看不见的手”指挥市场运行———这是市场的奥秘所在。市场运行秩序不是哪个人设计的,而是市场人遵循大家都认可的信用规则自发产生的。任何人(组织)没有能力左右这只“看不见的手”,也没有能力替代这只“看不见的手”。市场经济最重要的特征是自由竞争,自由竞争是一种经济意义上的利益角逐。学界有人说市场经济是一种“鱼肉行为”,不讲道德。这个说法有道理,但不确切。“鱼肉行为”是宰割性质的,市场经济的利益角逐没有宰割性质。这种利益角逐犹如体育赛场上的竞争,只讲规则中的竞技、竞力,不讲道德。其实讲规则就是讲道德,市场中的利益角逐是同样的道理。企业家在做出决策、采取行动的时候,没有人考虑道德问题。人们不会因为这个现象说企业家是不讲道德的。

实际上就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社会没有完善的法治,但参与市场交易活动的人,都讲信用,都信守承诺。否则这个人在市场上便站不住脚,没有人与其做生意。这个简单的事实,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市场是检验市场人道德的试金石。市场中的道德不是“讲”出来的,市场道德是市场人在心照不宣的自觉行为中体现出来的。道德是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市场经济讲自由竞争,讲利益角逐,并非意味着市场行为是不受约束的放任自流。自由竞争既讲道德,又讲法治,市场经济才能健康发展。所以,市场经济需要有个保障自由竞争的外部条件。这个外部条件,便是国家用政体与法律维护的法治社会。

作者:李工

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民商法;法制体系;法律制度;市场经济

可以说民商法是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经济发展的一个先驱条件,而民商法在我国市场经济主体间流转过程中势必要起到规范性的作用,规范交易过程中的方式方法,是经济市场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法律条款逐步改善,不失过去条款中经典的部分,也要汲取国际上先进的思想,二者结合不断创新,从而来完善我国民商法制度发展和研究,也是提高我国法律建设的重要手段。

1 民商法学基本概念

1.1 什么是民商法

民商法包括民法和商法。民法是基本法,商法是特别法。民法注重交易过程中存在保障性的安全,商法注重交易过程中的迭代效率。民法主要包括物权法、债权法、人身权法、侵权行为法、知识产权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等;商法,包括商主体法和商行为法在内的,主要涵盖公司法、企业法、保险法、票据法、破产法、海商法等范畴。

1.2 民法与商法的关系

民法与商法都属于私法范畴,二者密切关联,共同为调整商品经济而存在。在应用商法的一切准则中也保持着与民法相辅相成的关系。民法与商法差异性的比较,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层面.

首先,在社会经济下所服务的主体范畴不同,其中,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产生了商法规范,商法是必须和市场经济的基础为依附关系,随着生产的社会化要求程度提高对商法的要求也在提高。民法是在商品经济发展中演变出来的,关于与日常生活过程中社会个体间交易安全性,在生活过程中不断提升的需求逐步产生出来,因此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民法产生的必然因素,在商品经济的不断完善发展而适应。随着商业演变现代商法除了最初维护商人特殊利益的法律外,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商I组织和商事活动法律规范,在未来经济迅猛发展的趋势下,为把市场主体和保障交易安全,民商法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

其次,在商品经济环境下的价值体现不同,也就是价值方向上的差异性。商法专注的价值目标更直接,在社会生产效率提升的幅度倍数增加为方向,追求最大化,显著的功利性质,经济学领域更突显,商法更多的事服务于从事商业运营的商人主体,商人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其以营利为导向的目的决心,商法保障的是安全性和执行效率,因此注定目标的专注。民法呢,侧重与精神层面,服务主体自身独立特性和受遵守程度更明显,相比商法来说道德性是他的特性,伦理色彩浓厚,民法更专注交易过程中的公平行为,以及个体财产在交易已转后的归属关系,强烈的人格独立性和个体权益更受关注,是以严肃性为本的私法。

再者,服务个体对象的差异性。商法关注的是个体间的商业关系,民法则关心民事关系。商事关注与利益最大化,因而以营业活动为根本出发点,在营业活动过程中的社会化关系,这些主体都具备经营性单位这样的抽象概念,呈现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等价有偿行为基本要求。商事同时又是对社会关系定的具体存在的生产经营的概括,它的具体特性和深层次特性非常明显,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本质。民事关注个体间的平等关系,社会关系的总体,在从事各项民事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范围,除了具备同商事的有偿社会关系之外,还包括了财产关系、人事关系、等价有偿等经济关系。不同国家的民法在社会关系中反应的法律基本属性是相同的,其中对财产关系的关注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他与不同社会条件中体现出来的生产关系不会存在特有内容。

1.3 民商法的功能与作用

民商法的本质是作用于社会市场经济的法律,它是以主体平等为本源的基础上,民商法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产物,关注于服务主体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的行为保护,应用法律工具对国家人民经济利益进行安全性的保障,进而规范性这些经济交易的过程,坚守以整体社会的经济利益为重要核心,同时协助行政法和民事法,解决他们无法涉及到的社会经济问题。是管理国家经济的法律,为使国家经济平稳运行、安全保障、主体公平的发展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

2 民商法学的发展现状

2.1 民商法学的发展历程

在建国初期,在国民经济迅猛增长的时期,势必需要一种规范化来权衡和保障运行,经济发展带动社会发展,个体间的交易量增加,急需一种制度来保护交易个体和交易本身的安全,民商法的不健全已经成为瓶颈效应,只有不断完善和适应社会发展才能直接或间接的保护利益本身,民事关系和商事关系行为准则。我国民商法学不断发展人大法学院功不可没,在人大法学院的带领下不断进步和完善,是发展市场经济和稳定国民安居乐业至关重要的保障,只有在健全的民商法学的前提下才能稳步向前发展。先后创建了民法学专业,和商法学专业,为社会提供大量人才,为完善民商法这块的空缺提供了最基础的资源输入。

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市场经济;公路运输;经济管理

中图分类号:F542 文献标识码:A

1 市场经济体制下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的核心为市场,其将经济构建成一种生产形式,通过市场机制进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公路交通运输的节点为城市,通过公路交通能够将所有城市、交通要点有效连接,达到城市经济、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目的。同时,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比,公路因其灵活、便捷、覆盖面广及通达性良好等优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与完善过程中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及重视。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作为其发展的基础性支撑产业,公路运输经济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公路运输经济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求。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生产社会化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社会化大生产前提下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密不可分,在商品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中公路运输市场经济作为其最重要的一部分,有其发展改革的必然趋势。

公路运输经济发展是沿线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必然需求。道路运输商品交换场所与交换双方经济关系都是构成公路运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必须确保公路运输市场有序、健全,运输市场机制健康,只有这样才能对沿线企业经营机制转换起到促进作用。

公路运输经济发展是区域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为实现经济发展,必须先完善道路交通网,只有交通便捷了,才能进一步促进劳动力流动与货物流通。通过建立公路交通运输网,才能加大吸引投资的力度,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降低对区域发展的制约性。公路运输和经济协调发展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前提,只有公路运输经济发展,才能为人们的出行、工作等带来便利,满足人们的日常所需,对社会稳定发挥积极作用,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 市场经济背景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措施

2.1 加强公路运输建设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很大程度上通过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力度的进一步增强,可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对于公路运输经济发展而言,不得出现盲目过度、不考虑效益的过分膨胀。以往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会以一定牺牲为代价成本,如公路修建将严重破坏周边生态环境,大量占用农田耕地或增加迁移成本等,这些都需计算到公路运输经济发展成本内,但又会成为可持续经济发展的阻碍。为此,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对其建设、维护成本进行整合运算。也就是说,在公路工程施工前期必须进行合理预算编制,只有这样才能对市场经济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对各项工程职责进行全面落实,对公路运输经济规模的扩大提供可靠保障。

2.2 强化路车管理及扩宽外延合作营销渠道

对于省级的公路来讲,其运输的管理部门应该不断的加强该地区范围内一、二级道路运输市场的规划建设,并对其提供有效的基础设施管理服务。对地级市的公路建设来讲,其运输管理部门要不断的加强该地区内的二、三级道路运输市场规划的建设,并对其提供较好的基础设施管理服务。对于县级以下乡镇设置的道路来讲,其运输下属机构承担着地市级公路运输管理部门指派的有关职责。同时,还应扩宽外延合作营销渠道,确保不同路段的无缝对接,为货主、乘客提供良好的服务。因此,需要对公路运输企业之间的相互帮扶与协作进行高度的重视,依靠计算机网络平台对公路各个路段的信息资源进行共享。另外,应加强与外部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对销售网进一步拓展,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站式服务。

2.3 加强公路运输企业内部的管理

构建公路运输公司管理人才培养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管理层的综合素质以及能力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作业质量具有决定性的效果,因而,提升管理层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能够提升公司自身的管理水平。另外,公路运输公司要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对具有高度责任性、积极进取的年青管理团队进行要点培育。构建公路运输公司市场发展情况反映准则。在公路运输公司内部设置商场调研部分,其主要作业是对商场进行调研、预测以及进行市场的开发等。经过抽样调查活动客流量和货源,能够对现在公路运输市场的实践情况进行全方位地掌握。

2.4 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

当前,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在全国大部分公路运输企业中得到普及,但这种管理体系一直停留在表层,要促进公路运输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就需要创新思路,建立具有关联模式的信息化管理网络,使公路运输的经营渠道更加规范化,发展战略更加科学化,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促使公路运输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结束语

总的来说,近年来,我国公路运输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完善,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这为我国公路运输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为了提高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水平,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进一步加强相关的经济管理,不断地加强市场经济背景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确保公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以此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璐,吴燕.基于市场经济的公路运输管理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2).

[2]杨亚军.讨论县级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现状及改善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16,12:34-35.

[3]吕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济管理作用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6,02:77-78.

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金融发展 协整检验

一、引言

金融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它依附于经济生存,并影响着经济的增长。首先,可以通过金融运作为经济发展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其次,通过金融的基本功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如通过发放贷款、贴现票据、购买有价证券等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注入。再次,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运作来提高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效率以节约成本。同样,经济的增长也能影响金融的发展。首先,金融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其次,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对金融的需求不同,从而决定了金融发展的结构、规模和层次。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该研究的样本区间为1990—2009年,涉及的变量和数据资料主要包括安徽省GDP、第一产业产值、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农业存款、农村储蓄存款。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安徽统计年鉴》以及中国知网数据库。

(二)研究方法

1. 模型选择

在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中,由于时间跨度比较长,而且考虑到时间序列的不稳定性,应用回归分析可能会产生伪回归现象,所以本文采用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分析。

2.指标设定

本文主要从农村金融规模与农村金融效率的角度衡量农村金融发展状况,从而建立起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联动性关系式如下:FZ=α+γCB+δDB+ρXL+ε(1)

其中,CB为安徽省农村存款与第一产业产值比率,DB为安徽省农村贷款与第一产业产值比率,XL为农村金融效率(即村贷款与农村存款的比值),FZ为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

三、结果与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二)协整检验

四、政策建议

通过实证检验表明,当前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具体表现在农村金融规模对经济发展并没有起到推动作用,而农村金融效率对农村经济发展则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当前的农村金融政策的重心应该从扩大农村金融市场规模向提高效率转化,构建一个高效、规模合理的农村金融市场。

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几点相关的政策建议:

第一,构造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

第二,加强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在竞争基础上的合作。

第三,继续推动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在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

第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

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范文第5篇

一、旅游经济的形成过程

旅游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产业,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深化,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伴随着人们对旅游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而逐步从商业中分化出来,形成了在第三产业中具有综合性带动效应的“龙头”产业。旅游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旅游经济的萌芽阶段。早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特别是各种自然环境变化所引起的各种灾害及民族部落之间的械斗,使人们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发生经常性的空间迁徙活动。尽管这种为生存而进行的空间迁徙并不是旅游,甚至也不是旅行,但其事实上已蕴含着旅游活动最基本的雏形。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社会分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又促进了生产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增加,产生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促进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市场空间的不断扩大和商品交换活动范围的拓展,于是围绕以商品生产、商品各种商业活动为中心的旅游活动便产生了。

在漫长的古代历史长河中,旅游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发展相适应,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形式。如:摩西出埃及,耶稣周游列国传教,古希腊的朝拜、祭祀,马可·波罗的出游,阿拉伯民族的经商往来,孔子周游列国,玄奘西域取经,鉴真东渡日本,郑和七下西洋,徐霞客遍游中华大地等等,为旅游经济的产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由于古代社会生产力尚低下,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能促使旅游活动商品化,而仅仅是孕育了旅游经济的萌芽。

(二)旅游经济的形成阶段。旅游经济的形成是旅游活动向商品化发展的过程。从旅游经济的发展历史来看,现代旅游经济的形成主要开端于18世纪的产业革命,以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形成了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促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提高,促进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迅速发展,从而为现代旅游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和经济条件。

1、产业革命促进了生产手段,尤其是交通运输工具的改善,不仅使社会化大生产的规模扩大、市场空间范围扩展,而且汽轮、火车的产生为人们有目的的大规模、远距离的旅游活动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技术条件及交通工具。例如,美国于1807年开辟汽船内河定期客运航班,紧接着欧洲许多国家相继开设了蒸汽客轮经营服务,英国于是1830年在利物浦到曼彻斯特之间开设了火车客运服务,到1890年,已吸引了近20万国内外旅游者。

2、产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有了迅速地提高,随着商品经济繁荣、兴旺,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和改善,这就为现代旅游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大量的社会需求。于是,伴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以及工厂化制度的建立,旅游活动逐渐成为人们物质生活的组成部分,从而为现代旅游经济的形成提供了需求前提和经济条件。

(三)产业革命为旅游经济的产生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为旅游经济的形成创造大量需求的同时,各种专门从事旅游服务机构的建立标志着现代旅游经济的产生和形成。特别是1845年,英国的托马斯·库克成立了第一家包括食、住、行、游等旅游活动在内的旅行社,开创了有组织地提供旅游活动的各种专门,从而促进了旅游商品化进程。之后,诸如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等各种以经营旅游业务为主的企业纷纷建立,各种旅游住宿、餐饮接待设施不断建设和完善,从而使旅游活动发展成为一种商品化经济活动,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具有现代意义的旅游经济正式形成了。

(四)旅游经济发展阶段。现代旅游经济虽然形成于19世纪中叶,但一直到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才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在迈向21世纪的最后几年中,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旅游经济的产业化发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从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看:1995年全世界的国际旅游人数已到5.67亿人,比1950年增加了21.4倍,年均递增7.3%;国际旅游收入达到3,720亿美元,比1950年增加了142.1倍,年均递增11.9%。旅游业的增长速度不仅远远超过了世界经济3.2%的平均增长速度,而且也超过了增长势头最好的工业的5.3%的平均增长速度。

2、从世界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看:旅游业年新增价值已占到世界年新增价值总额的5.9%,提供的税收也占每年世界企业提供税收的5.6%。根据国际旅游与观光理事会的研究报告,在美、英、法、日、德五国旅游业同其他产业新增价值的比较中,五国旅游业新增价值分别是五国农业的5.7倍。这充分表明当代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远远高于那些被认为发展势头较好的产业。

3、从世界旅游业吸收就业人员及创汇水平看:全世界每年新增就业人员中每15个人中就有1人进入旅游产业工作。从前述五国就业人数比较看,旅游业吸收就业人数分别是农业的1.7倍,纺织业的3.8倍,汽车业的4.8倍,金属工业的6.2倍。此外,一些发达国家旅游业创汇占出口总收入的比重已高达20%以上,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创汇产业。

4、从世界旅游业的地位看:其在国民经济中是一个综合带动效应较强的产业,不仅可以直接创汇,吸收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增加更多的间接收入,并带动旅游目的地国家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由于现代旅游经济已发展成为一个高增值、高就业、高创汇、高效益的新兴产业,因而旅游业在世界经济及各国经济发展中占有趆来赿重要的地位。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不仅积极推进旅游经济的产业化进程,而且都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积极参加扶持和发展。

二、旅游经济的发展特点

现代旅游经济形成于19世纪中叶,但一直到20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才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旅游经济的发展过程,具有以下几方面显著的特点:

(一)旅游经济活动的大众性。自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旅游活动不再是以少数富有者为主的活动,而是一种面向人民群众的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人们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也具备了外出旅游的时间条件和交通运输条件,从而推动了旅游活动的大众普及性。而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为旅游者提供了更为方便的旅游条件和旅游服务,从而促使旅游经济活动又进一步向大众化普及和发展。

(二)旅游经济活动的全球性。现代旅游经济活动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内旅游或近距离旅游,而打破了地域、疆域的界限,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通讯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促进了交通运输条件(尤其是民用航空)的极大改善,使人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少的经济支出周游世界各地,获得更多旅游需求的满足。同时,旅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发展,又增进了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及人民之间的交流和联系,为推进全球化的旅游活动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三)旅游经济活动的规范性。现代旅游经济活动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几种有组织的规范化旅游模式。无论是国际旅游还是国内旅游,通常都是由旅行社作为主要的组织者,依托各类旅游企业和旅游风景区,按照预定的旅游线路、活动内容和时间表,提供综合性的旅游服务,满足旅游者多方面的需求。而旅游者只需承担一定的费用就可以尽情地享受旅游的愉悦,不用再为旅游活动中的食、住、行等问题操心。正是由于旅游经济活动的规范性发展,才推动了旅游经济活动的大众化和全球化发展,才促使现代旅游业逐渐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

(四)旅游经济发展的持续性。自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整个世界旅游经济的发展盛况空前,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并经久不衰。虽然世界旅游业一度从五十年代12.6%的增长率下降到九十年代初的8.1%,但同世界经济及世界工业的增长率比较,始终保持了一种高速发展的态势。同时,随着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显著的提高;旅游活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们的一种经常性活动。此外,随着旅游经济活动的广泛开展,促使人们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加重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以谋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旅游经济产业化标志

通过以上旅游经济的形成过程及发展特点来分析,可以看出旅游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四个显著的特征:其一,旅游经济主业是派生的,是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扩大而逐渐从商业中派生出来的;其二,旅游经济产业是相对来说独立的,有相对集中的旅游需求和供给,并形成相对独立的市场结构和生产经营体系,具有独立的分工领域;其三,旅游经济产业是以服务为主的,即旅游主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因而旅游经济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其四,旅游经济产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自己的主体部门和产业结构体系,具备了成为一个经济产业的基础。根据以上分析,现代旅游经济已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产业,并且正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其具体标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旅游消费需求的集中化。根据现代经济理论分析,工业化的推进不仅使物质生产获得很大的发展,而且促使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并引起需求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随着人们从注重物质生活的需求向更注重精神方面满足的转变,旅游活动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据有关研究表明,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美元时,人们即产生旅游需求;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时,人们即产生邻国旅游需求;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以上时,人们即产生远距离的国际旅游需求。可见,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于休闲、娱乐、观光、浏览、度假等旅游需求日益增长,从而为旅游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市场需求。

(二)旅游生产供给的专业化。伴随着旅游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旅游业逐渐从商饮服务业中分化出来,形成以旅游经济活动为中心,把多个企业和行业集合起来,向旅游者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综合的新兴产业。而这些专门经营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尤其是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游交通,不仅对旅游主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成为现代旅游经济的三大支柱,标志着现代旅游经济的成熟。

旅行社是指依法成立并具有法人资格,在旅游经济活动中从事招徕、接待旅游者,组织旅游活动,获取经济收入,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旅游企业。旅行社在旅游业内部各行业部门中发挥着“龙头”作用,既是旅游产品的“生产者”,又是旅游主品的营销者,通过自己的活动把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联结起来,促使旅游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

旅游饭店是为旅游者的活动提供旅游住宿、餐饮、娱乐和其他服务的旅游企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旅游业是否发达的标志。旅游饭店发展的数量、规模、档次和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一个国家旅游业的以展规模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