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功能锻炼护理

功能锻炼护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功能锻炼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功能锻炼护理

功能锻炼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骨折 护理 功能锻炼

现代骨折治疗学认为功能锻炼非常重要,功能锻炼有的意义是:①促进消肿,防止关节粘连和僵硬;②促进骨折愈合;③促进血液循环;④减少并发症等。因此加强护理在骨折患者康复期功能锻炼的指导,是治愈骨折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加快骨折愈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一项重要护理工作。2008年设立专职人员负责对骨折患者实施系统的功能锻炼,3年来在预防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和促进功能恢复上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体会如下。

对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

术前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介绍手术方式及术后可能出现的现象,给予其精神安慰和心理支持;配合医生做好各项工作,因势利导调节患者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及时消除疼痛带来的一切不良因素;积极获取得患者的信任,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整洁、舒适的治疗休息环境。

对骨折功能锻炼的护理

护理人员应平易近人,真正关心体贴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患者详细介绍功能锻炼的原则、方法、重要性及注意事项,要求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正确有效地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及伤肢功能的早日恢复。

骨折早期(伤后1~2周):此期为炎症消退期。患处局部肿胀、疼痛、骨折也容易发生再移位,软组织正处于修复阶段,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使肿胀早日消退,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此期功能锻炼因局部反应明显,肿胀达最大限度,骨痂尚未形成,应劳逸结合,不应操之过急。锻炼原则是在骨折部位的上下关节不能活动情况下,主动地使肌肉收缩舒张,从而达到初步锻炼的目的。主要形式是使患处肌肉作等长舒缩活动。上肢骨折患者可作握拳、提肩活动,握拳时使整个上肢肌肉用力,而后放松,活动肩关节时要弯腰至90°,用另一只手托住患肢的前臂作肩关节的环行活动。下肢骨折患者可作股四头肌收缩动作,使整个下肢肌肉用力后再放松,但不一定使膝关节屈曲。踝关节骨折患者可作一些足趾背屈动作。

骨折中期(伤后3~4周):此期为骨痂形成期。患肢肿胀已消退,局部疼痛消失,软组织损伤已渐修复,骨折断端部分纤维连接并在逐渐形成骨痂,骨折的部位日趋稳定。此期功能锻炼原则是在不影响骨折稳定的情况下,以各关节和功能位为中心,可做较大幅度的功能位关节锻炼。锻炼的形式除继续进行患肢肌肉的等长舒缩活动外,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活动骨折部位上下的关节。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活动幅度和力量也逐渐加大。上肢骨折患者除作握拳、活动肩关节动作外,还可作一些主动性的关节伸屈活动,如活动腕关节、肘关节,整个上肢的伸屈、外展、内收,先由简单动作开始,逐渐增加,动作须柔和缓慢,随着骨折的愈合,活动次数可适当增加。下肢骨折患者可进行抬腿和髋关节伸屈活动,并可上下肢结合,进行攀扶站立,逐步开始轻度负重活动。下肢股骨骨折患者,在第4周后,可用双手撑床,作抬臀,伸屈髋、膝关节等动作。到4~6周后,可起床扶拐活动,但不能负重。

骨折后期(伤后5~7周):此期为骨痂成熟期。此时患处软组织已恢复正常,肌肉有力,骨折处已形成足够骨痂,接近临床愈合。此期功能锻炼为抗阻力下锻炼,目的是增强肌力、克服挛缩与恢复关节活动度。除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某一方面的关节活动仍需限制外,其他的活动都可以进行,可从上肢提重物,下肢踢沙袋开始,到各种机械性或物理治疗,如划船、蹬车等。关节活动练习包括主动锻炼、被动活动或用关节练习器锻炼等。

临床愈合期(伤后7~10周):此期患者的骨折已达临床愈合,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运动,使各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此期骨折愈合坚固,外固定解除,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要通过全面肌肉与关节锻炼,逐渐恢复肢体功能。如上肢骨折患者可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轻工作。下肢骨折患者可作上下坡、上下楼活动,在拐杖或手杖保护下,作一些负重的活动。

功能锻炼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骨创伤;康复功能锻炼;护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1(b)-0133-02

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骨创伤患者的预后恢复也越来越好。康复护理可以最大限度的恢复骨创伤患者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笔者对本院治疗的55例骨创伤患者进行综合性的康复功能锻炼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0例病例均为本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骨科接收手术治疗的骨创伤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5例。康复组:男性38例,女性17例;年龄16~58岁,平均(37.35±13.81)岁;其中,锁骨骨折10例、肩关节脱位9例、肱骨髁上骨折10例、前臂骨折8例、股骨颈骨折5例、膝部骨折7例、腰椎骨折6例。对照组:男性37例,女性18例;年龄17~59岁,平均(36.75±13.63)岁;其中,锁骨骨折9例、肩关节脱位8例、肱骨髁上骨折10例、前臂骨折9例、股骨颈骨折6例、膝部骨折6例、腰椎骨折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创伤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骨外科的常规护理;康复组患者术后由专门的护士给予有针对性的综合康复功能锻炼及护理,康复功能锻炼分为被动和主动两种。被动康复功能锻炼是指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术后尽早帮助患者进行关节的功能锻炼,锻炼强度以不引起患者的疼痛为宜,并注意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1]。在患者出现自主肌肉收缩后给予主动康复功能锻炼。主动康复功能锻炼是指在患者的肌肉能够自主收缩后,让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功能锻炼,主要的锻炼目的是缓解患者患肢的疼痛、加快瘀肿的消退、促进骨折的愈合、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以及后遗症的发生[2]。具体的主动康复功能锻炼如下:

1.2.1 锁骨骨折

在患者术后局部固定的过程中,让患者进行握拳、肩肘关节的外展和后伸运动、挺胸运动以及双手叉腰等动作。但禁止进行肩关节的前屈和内收的动作。在使用夹板固定时要注意不要过度的压迫皮肤,在夹板拆除后可以让患者进行肩关节前屈以及双臂划船的动作。

1.2.2 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脱位的患者术后需要进行外固定2~3周,在固定过程中,以腕关节的锻炼为主,包括抓空增加练习、上翘下钩练习等,固定一周后可以进行肩肘关节的屈伸锻炼,2~3周后可以进行肩关节的多方位运动,包括手指爬墙以及双手托天等动作。

1.2.3 肱骨髁上骨折

患者常常伴有上肢血管和神经的损伤,从而遗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因此,在康复锻炼过程中要注意患者是否伴有血管痉挛以及供血不足的情况。固定早期,患者无法活动肩肘关节,因此以上臂的静力性活动为主,同时进行手指的锻炼和腕关节的锻炼,包括抓空增力练习、五指起落练习等。中期加大患者的运动量,适当增加患者肘关节的练习以及前臂的旋转练习。

1.2.4 前臂骨折

前臂骨折以桡尺骨干骨折最为常见,患者多伴有局部肿胀、畸形和功能障碍,因此,在康复锻炼时要密切注意患者的患肢情况。早期的锻炼以手指关节和肩关节的运动为主,同时进行前臂肌肉的静力锻炼,禁止进行旋转等活动,当患者的外固定拆除之后,再进行肘关节的锻炼,包括伸直、屈曲、旋前旋后等动作。

1.2.5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患者,主要的手术方法为髋关节转换术。患者术后需要长期卧床,因此术后的并发症较多。必须密切的观察患者的情况,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早期在外固定的情况下,进行患肢肌肉的锻炼,同时可以使用CPM机进行锻炼,上肢以肩肘腕关节的活动为主,下肢以踝关节屈曲活动为主,不能进行膝关节的内弯运动。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于术后1~2周开始进行下床行走,但患肢不能负重。同时增加各关节的活动度,但要注意避免发生关节拉伤。

1.2.6 膝部骨折

膝部骨折主要影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术后患者膝关节内的粘连一般比较严重,因此,早期以髋、踝、趾关节的动作为主,增加下肢的血液循环,促进肌肉关节功能的恢复。在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膝关节的功能锻炼,以最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的功能。

1.2.7 腰椎骨折

患者腰椎骨折后,导致腰背部肌肉的痉挛,易发生二次损伤,因此,患者早期的功能锻炼以腰背部肌肉的锻炼为主,主要目的是恢复患者腰背部肌肉的肌力,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保持患者脊柱的平衡。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直腿抬高练习,然后逐渐过度到多点支撑法练习。

1.4 疗效判定标准

6个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将治疗效果分为优、良、可、差四级评定。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数据资料用t检验,组间对比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康复组患者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 0.05)。见表1。

3 讨论

关节是人体运动功能的重要结构,骨创伤常常造成患者关节功能的障碍,对患者预后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3]。而术后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康复功能锻炼和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预后的肢体运动功能[4-6]。康复护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骨创伤患者的功能,能够有效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增加患肢的肌力,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7-8]。本组研究显示,康复组患者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术后给予骨创伤患者有效的康复功能锻炼及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淑霞,李力佳. 下肢关节置换术后院外康复功能锻炼指导方法[J]. 光明中医,2010,27(1):62-64.

[2] 刘伟,吴宇黎,丛锐军,等. 全膝置换后早期持续主动功能锻炼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35):6509-6513.

[3] 涂春兰.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应用床上操队效果观察[J]. 护理学报,2008, 15(11):1-3.

[4] 杜晶晶,赵万秋,林月秋,等. 骨科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影响与对策[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3):151-152.

[5] 黎华珍. 骨折支架外固定术后实施自我护理的体会[J]. 现代医院,2012, 12,(3):84-86.

[6] 付霞丽.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治疗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2,9(6):166-168.

[7] 张蓉. 骨创伤病人术后康复功能锻炼及护理[J]. 健康必读,2010,11(2):26-27.

功能锻炼护理范文第3篇

骨骼与关节是维持人体运动姿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的支架和运动杠杆,肌肉是运动的动力。当其功能受损时,将会给人的日常生活活动甚至生命带来影响在对骨骼与关节疾病患者的护理中,护士应积极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不仅要注意疾病本身的治疗和护理,更需须要重视疾病的康复与预防,使患者最大限度的恢复健康。

1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1.1 感染

1.1.1 现场急救 需及时正确,注意保护伤口,避免二次污染及细菌进入深层组织。争取时间,早期实施清创手术。

1.1.2 遵医嘱 使用有效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

1.1.3 注意观察伤口情况,伤口疼痛性质的改变常为最早期征象。此外,注意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波动感,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时报告,病协助医师进行伤口处理。对伤口污染或活感染严重者,应拆除缝线,敞开伤口,并实施引流,采用抗生素湿敷等治疗。

1.2 脂肪栓塞综合征 骨折后,脂肪滴由骨髓腔中释出进入破裂的静脉窦内,随血液循环进入肺、脑、肾等器官引起栓塞,危及生命。肺脂肪栓塞症表现为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咳嗽、发绀、心率快、血压降低等。脑脂肪栓塞症表现为意识障碍、瞳孔改变、肌肉抽搐等。肢体脂肪栓塞症主要表现为肢体苍白、冰冷和麻木。其护理措施主要有以几个方面。

1.2.1 一经确诊,应及时转入监护病房或重病室。

1.2.2 安置患者于半坐位,以便呼吸。

1.2.3 给予高浓度氧气输入,尽早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以减轻和抑制肺水肿发生。

1.2.4 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控制液体输入量,防止酸碱平衡失调。

1.2.5 遵医嘱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减轻肺水肿,消除脂肪栓塞。

1.2.6 早期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1.3 关节僵硬 主要由于伤肢长时间固定,未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功能锻炼,引起关节萎缩及活动障碍。

1.3.1 长期卧床患者应卧硬板床,忌卧各种软床。

1.3.2 除根据病情及治疗需要采取特殊外,四肢关节骨折一般应安置于功能位。

1.3.3 长期卧床患者穿矫正鞋将足踝固定功能位,被子等物不要压在足趾上,防止发生垂足畸形。

1.3.4 对瘫痪肢体的关节、肌肉要经常按摩理疗,并注意坚持被动活动锻炼,防止发生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畸形。

1.3.5 骨折患者如病情允许,应及早开始功能锻炼,以防止日后发生关节僵硬。

1.4 损伤性骨折 骨折发生时,骨膜下血肿与软组织血肿相连,血肿较大,如处理不当,血肿机化钙化后,可形成异位骨化影响关节活动功能。

1.4.1 损伤后应及时固定复位,减轻骨膜损伤和出血。

1.4.2 早期功能锻炼以患者自主肌肉活动为主,勿活动受伤关节,以防加重出血。

1.5 创伤性关节炎 关节内骨折未能准确复位,畸形愈合,导致关节活动时引起疼痛。骨折后准确的复位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如患者活动时关节疼痛,要告知患者减少负重活动,以免增加关节面的损伤。

1.6 缺血性骨坏死 骨折段缺少血液供应,骨骼因缺血而坏死。多见于股骨颈骨折后的股骨头坏死。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方法。对易发生缺血性坏死的骨折,注意延长固定及下床活动时间。

1.7 骨筋膜室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早期患肢呈持续性剧烈疼痛;指或趾呈屈曲状态,被动伸指或趾时,可引起剧烈疼痛;患肢皮肤略红,温度稍升高,肿胀压痛明显。本症一经确诊,应立即行切开减压。

1.8 缺血性肌挛缩 是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严重后果。最多发生于肱骨踝上骨折后,局部肌群缺血、坏死、纤维化、瘢痕挛缩,形成永久僵直的爪形手。护理时,注意及时调整外固定的松紧度,观察上肢有无疼痛、肿胀、肌张力减弱、皮肤发红、温度升高、感觉异常等早期征象。一经确诊,立即松开外固定物,将肢体放平,并做好手术的准备。

2 功能锻炼

患者由于惧怕疼痛及造成伤害或由于缺乏功能锻炼的知识而不敢或难以进行功能锻炼,护士应指导患者在不影响固定的前提下早期开展功能锻炼,尽快恢复肌肉及关节功能,向患者宣传锻炼的意义和方法,解释骨折引起肌肉萎缩的原因,使患者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消除思想顾虑,主动进行运动和功能锻炼。

2.1 在治疗过程中,让患者了解各大关节的功能位置,认真制定好锻炼计划,并根据患者全身状况、骨折愈合进度、功能锻炼的反应等各项指标而不断修订其计划,增减其内容。

2.2 一切功能活动均须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随着骨折部位稳定程度的增长及周围伤软组织的逐步修复,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渐多,时间由短至长,强度由弱到强。

2.3 功能锻炼以患者不疲劳,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度。锻炼时患肢轻度肿胀,经晚间休息后能消肿的,可以坚持,反之伴有疼痛则减少活动,抬高患肢,恢复后再锻炼。如肿痛加重,经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并伴有关节活动范围减小或骨折部突发的疼痛时,均应警惕发生新的伤,应暂停并及时检查处理。

功能锻炼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骨折术后功能锻炼;护理

1 功能锻炼的作用

1.1 功能锻炼可促进肿胀的消退 伤后局部软组织肿胀是外伤性炎症反应。骨折整复固定后,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可以发挥肌肉对血液循环的“水泵”及肌源调节作用,促进软组织和骨内血液循环,肌肉活动时所产生的乳酸等代谢产物又刺激局部血管扩张,肌肉内备用血管开放,保证更多的血液通过,从而促进伤后软组织肿胀的消退。

1.2 功能锻炼可防止关节粘连、僵硬 骨折固定后,就必须同时积极进行未固定关节的功能锻炼和涉及固定关节、肌肉的等张收缩,2~3 周后开始固定关节的功能锻炼,可以及早恢复关节的活动。

1.3 功能锻炼可减少肌肉萎缩程度 肢体废用性缺钙、肌肉萎缩是必不可避免的,即使尽最大努力锻炼,也难以避免,但程度上却有明显差别,所以早期即开始进行锻炼,可使大脑始终保持对相关肌肉的支配作用,从而无须愈合后重建支配关系

1.4 功能锻炼对骨折断端的影响 当全身或局部运动受限,骨钙和体钙与浆钙的交换发生负平衡,日久出现全身或局部骨质疏松,这种废用性骨钙丢失在石膏固定中表现尤为突出,骨质疏松意味着部分骨小梁的“总崩溃”,所以静止和缺乏功能锻炼是骨质疏松和骨组织修复力失常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持续性的生理压力可以促进骨组织增生,加速骨折愈合。

2 功能锻炼注意事项

2.1 练功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主动配合,坚持锻炼;

2.2 要求患者在锻炼时思想集中,呼吸均匀,动作准确,切忌粗暴过猛;

2.3 要做到循序渐进,根据隔着愈合情况逐渐加大活动范围和时间,同时以不使患者感到疲劳、不加重隔着部位疼痛为度。

2.4 应严格限制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动作,如前臂骨折的旋转活动。

3 方法

3.1 上肢骨折的功能锻炼

3.1.1 肩关节 凡是上臂、肘关节、前臂、腕关节部位的骨折部位的骨折都要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

方法:根据骨折类型、是否脱位以及术中固定方法牢固程度决定功能锻炼的方法:(1) 钟摆或划圈活动: 弯腰, 上肢下垂与地面垂直, 作悬重回旋动作(划圈) , 或作钟摆样两侧摆动; (2) 仰卧位:双手放在头部枕后, 两肘向前、后活动, 作肩关节外展,外旋活动; (3) 双手扶椅背, 背朝椅背, 缓慢下蹲, 练习肩关节后伸; (4) 患侧手扶墙壁, 练习患肢上举; (5) 双手持一木棍作上举动作, 或用健手握住患手上举, 利用腱肢带动患肢外展, 上举、前屈; (6) 用健手手背摸背部最高点, 摸到肩胛骨处, 再以患手手背向健侧手手背靠拢。练习肩关节后伸、屈曲。

3.1.2 肘关节 凡肱骨髁上骨折、肱骨下骨折、前臂上骨折及肘关节挫伤固定术后, 均需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方法是将前臂平放于桌面上, 以健手固定患肢上臂, 作肘关节屈伸活动。

注意事项: 为了有利于复位, 对于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要先开始练习伸肘功能, 对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要先开始练习屈肘功能。每次练习后, 将患肢固定悬吊在最大屈伸位。

3.1.3 前臂 凡前臂骨折患者均需作前臂旋转运动。方法是将肘关节屈曲90°将上臂贴于身体两侧, 作主动旋前, 旋后动作。

3.1.4 腕关节 凡前臂下骨折, 腕关节挫伤骨折, 均需作腕关节功能锻炼。方法是将两手相握, 用健手带动患手作腕部背伸, 掌屈、内收、外展等动作。或双手对掌, 前臂与身体平行、两手用力推。

3.2 下肢部位的功能锻炼

3.2.1 髋关节 凡髋部股骨颈骨折, 粗隆间骨折, 均需进行功能锻炼。方法是给患肢脚穿上丁字鞋, 木板置于患者床上, 在木板上水平位练习髋部外展、内收。

3.2.2 膝关节 凡股骨干、粗隆间及髌骨肌折, 半月板切除术后, 及骨牵引患者, 均需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方法: (1)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肢体静止情况下收缩肌肉)。将下肢平放于床上, 伸直膝关节, 足跟用力下蹬, 足背屈, 反复动作。(2) 髌骨被动活动。用手活动髌骨, 做上下左右被动活动。(3) 直腿抬高活动。患肢平放于床上, 膝关节伸直, 抬腿。(4) 被动屈伸膝关节。患者取俯卧位, 将患肢放平, 用一绷带, 一端套在踝关节上, 另一端拉在手中, 用力牵拉后再放松, 反复动作, 被动练习膝关节屈伸活动。再逐渐将绷带去掉, 练习主动屈伸活动。以加强股四头肌的收缩力量。(5) 主动屈伸膝关节; 在股骨干骨折临床愈合后开始。仰卧位时, 将患肢平放于床上, 主动屈伸膝关节。坐在床边时, 患肢放到床下, 踝部加沙袋, 练习膝的屈伸活动。在髋部骨折后期可开始用手扶床栏杆, 练习下蹲动作。

3.2.3 踝关节 凡下肢部位骨折均需作踝关节的功能锻炼。方法是脚踩一球, 作滚动动作, 练习足的背伸、蔗屈及踝关节的旋转功能。

3.3 脊柱部位 脊柱骨折的后期, 应进行腰背肌锻炼。

方法: (1) 挺胸练习, 仰卧位, 双肘支起胸部, 腰背部悬空。(2) 五点支撑法: 仰卧位, 用头部、双肘、双足跟五点撑起全身, 使背部腾空后伸。(3) 四点支撑法: 仰卧位, 用双手, 双足撑起, 全身腾空, 呈一拱桥状。(4) 背伸法: 俯卧位, 劲部后伸, 稍用力后, 抬起胸部, 伸直膝关节。先抬起一条腿, 再抬起另一条腿, 然后将双腿同时抬起。双上肢向背后, 肘伸直双手拉起。身体上下两头翘起, 腹部为支点, 形似飞燕, 又称“飞燕点水”。(5) 俯卧撑: 俯卧在床上, 双上肢撑起上身, 两肘伸直, 双下肢挺直, 足尖为着力点, 上下屈肘, 带动全身活动。脊柱骨折患者应平卧硬板床,床尾用护足架,防止足下垂。

3.4腰椎压缩性骨折复位后,要下垫一薄枕,以维持复位角度。翻身时,保持其躯干上下一致,切忌使脊柱旋转、扭曲。

腰椎压缩性骨折功能锻炼法:①五点支撑法:仰卧硬板床,用头部、双肘集双足跟五点支撑全身,背部尽量腾空后伸。一般无休克等合并症的单纯压缩性骨折患者,复位后第2天气即可练功,对于不稳定骨折,须卧床1~2周后开始练习; ②三点支撑法:仰卧硬板床,患者双臂置于胸前,用头部及双足跟撑起全身,背部腾空后伸,此法根据患者体力,于伤后3周开始,逐渐增加练习次数; ③飞燕点水法:患者俯卧,上肢后伸,抬起头肩部下肢伸直抬起,全身仅上腹部着床,呈一弧形,伸展松弛,反复进行,也使用于伤后3~4周开始练习股骨上1 /3骨折的内收活动; ⑤下肢骨折锻炼肢体负重时,应保护患者,防止滑倒、碰伤、扭转等; ⑥指导患者出院后仍须继续坚持锻炼,直到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4 小结

功能锻炼在骨折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使患者、护士、医师充分认识到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早期、有原则、积极、主动地进行功能锻炼,以避免或最大限度的避免关节功能受限。

参考文献

功能锻炼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 功能锻炼; 护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2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99-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7-2010年间收治的77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中,男性40例,年龄在37-64岁之间,女性37例,年龄在41-73岁之间,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腰腿痛。将7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9例,对照组38例,研究组进行术后功能锻炼的护理与指导,对照组仅进行术后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

1.2方法:对我院77例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患者给予分组研究,研究组进行术后功能锻炼的护理与指导,对照组仅进行术后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

1.2.1卧床休养:患者发病后应当卧床休养,医护人员应当为患者提供硬质的床板,并指导患者尽量保持仰卧位,同时在患者的腰下垫一个软垫,以使患者可以保持正常的腰椎生理曲度,从而可以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经过一周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后,医护人员可以指导患者逐渐的下床活动,但只能做轻微活动,两周后,医护人员可以指导患者做一些对腰部损害较少的体力活动,以促进患者的恢复,同时,还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些药物治疗,以使患者可以更好的恢复[2]。

1.2.2有效牵引: 经过卧床休养后,患者的各项机体功能都需要锻炼恢复,因此,医护人员应当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牵引,以将椎间的间隙拉开,从而促使突出的髓核复位,以达到康复的目的。当患者在卧床1周可以下地运动的时候,医护人员可以指导患者扶住门框,身体自然的下垂并放松,以逐步的锻炼机体功能,每次10分钟,每天2次,持续进行2周,如果患者需要躺在床上,医护人员可以指导患者用双手握住床头,腿部尽量伸展,以活络关节,锻炼功能,每次进行10分钟,每天2次,也持续进行2周[3]。

1.2.3饮食调整:在患者治疗疾病期间,由于患者的机体较弱,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因此,医护人员应当指导患者有效的调整饮食,以补充充足的营养。患者应当尽量的少食多餐,并食用一些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由于患者需长时间卧床,容易出现便秘现象,医护人员要指导患者多吃水果和新鲜蔬菜,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防止便秘,同时也为锻炼机体功能补充足够的能量。

1.2.4局部治疗: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针对患者的患部进行局部的热疗,如用热水袋、红外线等,同时也可以将半成药研磨成粉末,并调成稀糊状,外敷在患处,并对其进行包扎固定,然后再在此处进行热疗,以促进患处的改善。

1.2.5腰肌锻炼:在疾病的急性期,医护人员应当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锻炼,用头、肘、足等关节处作为支撑点,逐渐向上抬高身体,以锻炼机体功能,每天2次,每次2-5分钟,持续进行1个月,等患者有所恢复后,可以再进行三点支撑,用头和两足支撑逐步抬高身体进行锻炼,每天2次,每次4-6分钟,直到完全康复后,可以再做俯位锻炼,以完全的恢复机体功能[4]。

1.3疗效标准: 显效:经过护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有较大程度的减轻,机体功能恢复较快,营养补充均衡,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有效:经过护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有一定程度的减轻,机体功能有所恢复,营养补充护理,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无效:经过护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没有减轻,机体功能恢复较差,营养补充不均衡,患者生活质量没有明显改善。

1.4统计学分析: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进行分析比较,差异较小,无实际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行有效的护理,并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效果显著,有实际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经过在治疗过程中实行一系列的精心护理,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研究组患者进行术后功能锻炼,腰部疼痛、腰部僵硬、下肢麻疼、下肢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7例患者中,研究组39例患者,显效20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9.7%,对照组38例患者,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71.1%。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有更大的帮助。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外科疾病,其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腰腿疼痛,对于患者的影响较大,导致患者出现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的劳动强度过大,从而对患者的机体功能造成伤害,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治疗此种疾病的过程中,应当在护理中注意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锻炼,以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临床医护人员给予患者精心的外科护理,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有较大的帮助,通过机体功能锻炼、饮食调整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患者病情的改善,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彭金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74(10):25-26

[2]秦平.浅谈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护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0,75(12):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