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动物科学的意义

动物科学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动物科学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动物科学的意义

动物科学的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舞蹈教学 兴趣 风格 魅力 平时训练

舞蹈是表现人体美的一门艺术。它讲究形体美、动作美、线条美、姿态美等无声的美,而舞蹈创作正是要体现这种无声的美。它通过创作者的美学思维,通过演员的表演,给人以美的享受。舞蹈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是学生极为喜爱的一项活动。它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使他们从小受到美的熏陶,更有利于学生身体的协调发展,促进他们快乐地健康成长。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舞蹈的学习中,不但舞蹈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又要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我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音乐教学并兼校雪莲杜鹃艺术团舞蹈老师。我对舞蹈教学进行了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充分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要使学生对民族音乐舞蹈感兴趣,就必须培养学生音乐舞蹈的感受力。因为,良好的音乐舞蹈感受力是学习舞蹈的基础,也是审美素质发展的基础。而培养音乐舞蹈的感受力,必须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直接感受音乐旋律美,舞蹈动作美,以引起学生对音乐舞蹈的注意和兴趣。而音乐作品的欣赏必须多感官感知,“多通道”欣赏才有效果。同样,学生在欣赏舞蹈活动中,调动更多的感觉器官就能更深刻、更细致地感知舞蹈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舞蹈内容丰富多彩,教师应根据题材风格特点,寻找恰当的切入口,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对学习舞蹈的兴趣,从而获得一些舞蹈技能。

我校是一所具有民族特色的学校,西藏学生一来南昌读书就是四年。四年当中学校给他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每年我和西藏班音乐老师都会在新生中挑选一些舞蹈苗子进行训练。我们的西藏学生活泼可爱、能歌善舞,每次学校迎新生晚会、元旦晚会、藏历年、毕业典礼等活动中学生们都能自创自编舞蹈。为了激发学生对民族舞蹈的兴趣,我平时常让学生欣赏一些民族舞蹈作品。在欣赏过程中能不断提高学生对各种舞蹈语言的理解能力。如:在教新疆舞前,为了丰富学生一些有关的新疆民族的知识,熟悉这个民族的特点,我就让他们欣赏舞蹈《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舞蹈中新疆小姑娘看葡萄丰收时的喜悦心情,摘葡萄时的优美舞姿,尝葡萄时的欢乐情景,使学生既欣赏了美的形象,同时对新疆中的转手腕、垫步、进退步、动肩、摇头、自转圈等动作有了进一步的具体理解。

二、充分感知民族舞蹈的风格和魅力

中华民族璀璨的文明为艺术家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空间,深入民族文化的深处去消化、吸收文化的滋养,在当代火热生活的背景下,用创新的作品去讴歌伟大的时代成为一些艺术创作者的自觉。藏族舞蹈《酥油飘香》,舞蹈者将西藏舞传统的前倾身体动态改成挺胸抬头的身体动势,充分显示出富裕起来的西藏人民的精神风貌,更在民族个性的展示上,演神了藏族姑娘自由、奔放、充满阳光的鲜活形象,把新西藏、新藏民从里到外给予了阐释。这部作品既很好地继承了藏族舞蹈的传统风格,又加入了新的元素,成为一个极富时代气息的民族舞蹈作品。

让学生欣赏舞蹈家们的魅力风采,民族音乐舞蹈异彩纷呈。如:瑶族舞曲《铜鼓舞》节奏深远悠扬,汉族舞蹈《采茶舞》、傣族舞蹈《孔雀舞》活泼欢快,彝族舞蹈《阿哩哩》、高山族舞蹈《高山青》风趣开朗,朝鲜族舞蹈《桔梗谣》凝重端庄,蒙古族舞蹈《赛马》自由舒展豪迈奔放。让学生感受各种性质的音乐,体验不同情绪的舞蹈,以此丰富学生的情感,学生就能更生动,更自然地表现各民族舞蹈的特性。

三、从平时训练和比赛中得到锻炼与提高

动物科学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动物医学专业课 课程教学模式 综合能力 创新素质

研究型大学是20世纪世界教育和科技迅猛发展的结果,是高水平大学的集合体。大学教育不仅要教育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如何探究事物本质,而且要教育学生学会与人团结协作,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自身综合能力全面提高的人。围绕这一目标,我们构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科学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系统模式。

动物医学专业课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一个人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动物医学的科学素养。为此,我们必须要教学观念现代化、教学内容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以及教学管理现代化,这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学本科教育不是、也不可能给学生灌输所有的知识,而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创新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指定自学内容,指定有针对性的参考书和作业,提供参阅方法,提出自学要求,检查和讲评自学情况,鼓励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和自己的兴趣查阅资料,并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二、教师应坚持用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组织教学

研究性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它更强调动物知识和医学知识的综合性、过程性、创新性和应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设计实验、调查研究的能力;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数据、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在了解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围绕讲授的重点提出引发思考的问题,以问题为纽带,以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和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为主线,组织好知识的“生长点”和“连结点”,以探究方式展开教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心智结构,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深刻理解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病理与药理的统一、局部与整体的密切联系等动物医学知识原理。

三、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主动建构而获得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萌生创新意识和展开创新思维最原始、最直接、最强劲的动力。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适应不同学习特征的情境,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医学数据,或呈现动物的病理标本、模型,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动物医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情境教学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

动物医学的比较法是按照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将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医学本质进行分析鉴别、综合比较的教学方法。它是研究动物医学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石。比较法能扩大学生原有知识的范围,加深原有知识的程度,牢固地建立起知识的内部联系,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任何事物的特征只有在相互比较中才能充分显示出来。

五、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学生对任课教师的看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人格魅力在互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师生之间作为“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教师应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拓展学生的心理发展空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交往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以讨论法为主的三向交流,能够促进探究式教学的展开。

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合作的学习环境比竞争的学习环境更容易使人产生成功的体验,复杂问题要多人合作才能解决,科研成果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换位思考,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此外,小组成员各展所长,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搜集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真实客观地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调查的结果,并对所获取的各种信息资源共享。

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关注和参与那些与动物医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是培养动物医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多层面、多角度地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通过具体事例帮助学生认识动物医学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世界的美好情感。

八、充分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

动物医学教学强调情境与协作,重视直观和操作,提倡学习的主动性。将信息化课程资源引入动物医学专业课堂,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创新思维、培养互助品格、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中起到积极作用。伴随网络的发展,互联网传递着越来越多的动物医学的教育信息,如动物医学的图片、课件、药理和病理的研究资料、最新动物科学进展等,这些网络上的教育资源信息也应在动物医学专业课教学中得到充分利用。

总之,在教学中要坚持客观性原则、严谨认真的原则,以及尊重学生、灵活引导的原则,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式、多向式信息传递与交流。建立起科学的教育教学程序、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教学模式。把为学生提供自学、探索和发现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建立创新意识作为我们的教学宗旨,并将这一宗旨贯彻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动物科学的意义范文第3篇

1鸟兽分类学贯穿于野生动物临床医学教学始终

鸟兽分类学贯穿于野生动物医学的教学始终,这是由野生动物医学所临诊的对象决定的。在野生动物临床医学课程的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对鸟兽分类学这门课程精通,同时应随时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这方面问题的提问,使学生常常联想到该野生动物的种类、所属的科和在野外生活的习性、特点、食性等。特别应当讲解哺乳动物的一些分类和生物学特征,因为哺乳动物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动物类群之一,它们也是人们在野生动物公园和动物园中喜欢观赏的一类,条件许可时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将该种动物的照片放映出来,以便学生有更加直观的印象,长此以往,学生对鸟兽分类就不会感到陌生,同时也能加强对野生动物疾病的感性认识。更客观的说法是对不同的野生动物应采用怎样的保定技术和麻醉技术,易患哪些普通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所有这些都建立在对鸟兽分类学的精通上,否则对野生动物临床所患的疾病就无从下手。

对于鸟兽分类学的精通和野生动物生物学资料的了解,还可以掌握不同动物的期、妊娠期、哺乳期和新生仔兽的习性,更进一步了解失去母爱的新生仔兽的人工饲喂方法,以及饲喂新生仔兽所用的营养物质,这些都是可以帮助动物的有效方法,也可以为野生动物种群繁荣创造良好的条件。

学生对鸟兽分类学知识的掌握,能加深对野生动物临床医学知识的理解,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增强信心,同时也奠定了专业基础,使学生对野生动物临床医学更感兴趣。

2野生动物解剖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

野生动物临床医学不同于宠物医学和农业院校的兽医学,它所面对的动物种类繁多,而且各种野生动物的解剖结构都不一样。由于各科野生动物在解剖结构上差异很大;因此,在野生动物临床医学的教学中,就要找出这些解剖学上的差异,讲出不同种野生动物在解剖学上的特点,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解剖学知识,同时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教学工作在愉快的环境中进行。

野生动物解剖学也是每位野生动物临床医学工作者应当精通的科学;因此,要求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把野生动物解剖学方面的知识与动物医学结合起来,同时督促学生回忆野生动物解剖学的特点,这样的复习比以往所学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只有反复学习才能较好地完成野生动物临床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师要诲人不倦,学生也当下苦功夫、勤奋努力,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野生动物保定技术是临床医学的教学重点用什么方法能够教好野生动物保定技术呢?笔者认为在理论课教学之后要在临床进行示范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要给学生讲述为什么要保定动物?什么时间保定动物?用什么方法保定动物?为使动物所受的应激最小,谁有资格完成此项任务?这些内容关系到所保定动物和保定者的安全,因此要给学生详细讲解,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觉。其次,在保定时还要分析野生动物的生物学资料,保定者必须了解被保定动物的解剖和生理知识,包括蹄子可以踢、爪子可以抓的距离,了解被保定动物的灵敏性和速度,这是十分重要的。

保定者还要掌握保定方法对人和动物是否安全?是否能够完成设想的操作?保定以后,动物从物理或化学保定中完全恢复过来以前是否能一直观察和注视着动物?这些注意事项怎么强调都不过分,防止学生在保定动物中掉以轻心,不负责任的操作。

国外的野生动物专家总结出的经验是兽舍的温度高于32.2℃或湿度大于70%时不应捕捉动物。这样的条件非常恶劣,会给野生动物造成严重的伤害或死亡。目前,野生动物的保定有物理保定和化学保定2种,其工具分为1)心理学工具。因为只有了解动物的生物学特点、心理学反映,才可以使动物对的人工操作更满意;2)能减少动物感觉的工具;3)限定动物的办法;4)增大或扩展手臂长度的工具;5)保护自身或能让保定者安全地接近动物的工具或物理屏障;6)用外力作为驯服动物的工具;7)镇静、制动或麻醉动物的化学药物[1]。

要注意在保定者接近野生动物时,它不是逃跑就是全力进攻,野生动物一旦出现逃跑效应往往不顾后果,自己撞在墙上或其他障碍上,如果无法逃避时会不考虑自身安危而全力进攻。因此,要考虑怎样才能保定好野生动物,不能没有准备。

要让学生了解保定者站在什么地方,怎样抓取动物才更安全,抓野生动物用力过大会导致动物窒息,或造成肋骨、四肢骨折;用力过小会让动物逃脱。网兜是保定野生动物的重要工具,要根据野生动物的大小来选择网眼的大小,如果网眼太大,野生动物就会用力把头伸出网眼,没放出来就可能窒息而死。

在有蹄动物的保定中,不透明的塑料布用处最大。有蹄动物把不透明的塑料布看成是障碍,用不透明的塑料布可以把动物直接赶进载货的板条箱或兽栏。

让学生了解手套这种重要的保定工具,手套的材料不同用处也不一样,从用于抓小型啮齿动物的薄棉手套,到抓大型灵长类动物的双层粗皮厚手套效果都不错,食肉动物能够咬穿现有最厚的手套,所以戴手套也不能保证不被动物咬伤,另外还要了解手套经受不住野生动物双颌的有力挤压。

头罩遮住了野生动物的视线,能够降低野生动物的感觉,可以进行一系列没有疼痛的操作。

在野生动物医学临床教学中,野生动物的化学保定也是非常重要的。掌握化学保定药物要求的诱导期短,不能注射后1,2小时野生动物不制动。保定药物应当有颉颃剂,在制动过程中,颉颃剂能对抗物的作用,防止由于呼吸停止或其他问题而导致的动物死亡,药物的有效剂量小时,可以使用小的注射器注射,必要时还可以投射注射。我国现在保定野生动物经常用的是吹管,它主要的优点是发射时没有声音,对注射部位的损伤小,唯一的缺点是自身长,射程短,射程大约15m,通常只对大型动使用。

4兽医临床诊断学是野生动物医学临床的基础兽医临床诊断学是通过对动物的体征、症状、临床物理诊断、生物化学检验和微生物学检验等手段来科学地分析动物所患疾病的性质,确定疾病主要侵害的器官或者部位,以及局部病变对整体的影响,是阐明致病机理,明确疾病类型、时期和程度的科学[2]。

该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许多新知识和新技能,并能将新仪器和新知识应用到野生动物临床诊断上来,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非常重要。野生动物临床上应用的各种仪器有心电图机、X光机、超声诊断仪、CT断层扫描仪、腹腔镜和核磁共振仪等。若想熟练使用这些仪器,就要求在野生动物临床教学实践中进行一定的操作。只有掌握了这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技术,才能为将来步入社会奠定基础,才能在野生动物临床医学领域有所作为。

野生动物疾病的临床诊断学,在我国还没有像国外研究的那样深入;因此,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是十分必要的,以便尽快赶上野生动物疾病临床诊断方面的世界先进水平,为动物园和野外动物种群的健康发展和繁育提供人员储备和技术保证。

动物科学的意义范文第4篇

    1.1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长期以来,许多中医院校的学生,甚至包括部分教师都认为中医学可以没有实验,也没有必要开设实验动物相关实验课程,重视程度不足,或在实际实验课中,实验动物数量有限,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机会少等因素,都造成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差。然而通过许多毕业生反馈给我们的信息得知,在从事临床医疗实践或者新型中药的研发工作中,发现自己动手能力欠佳,不能与当前的工作完成很好的衔接,并提出如果在学校教育阶段系统地学习过动物实验基础知识,会使自身的动手能力和自信心大幅度提高。

    1.2充实理论知识培养科研意识

    实验动物学是一门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从实验设计到实验全过程结束,包括动物选择、分组、样本数量、实验方法、动物实验过程中的环境条件控制以及进入标准动物实验室应遵守的操作规程、规章制度等,都应该系统学习并严格遵守[4]。这有利于学生在实验动物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形成严谨的学习研究态度。另外针对实验主题的自主设计、对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模拟复制与观察、实验报告的撰写等,都可以初步形成学生的医学科研思路,培养他们的医学科研意识,为他们以后从事中医药科研提供扎实的基础知识。

    1.3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职业道德

    在中医院校本科阶段开设实验动物学课程,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学习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还能使学生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因为一套完整的医疗实验项目,不可能仅仅靠一个人就能完成,必须依靠多人的密切协作才有可能顺利完成。因此,实验动物学课程使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另外,与实验中的动物相接触过程,能使学生密切观察动物,体会动物感受,激发学生对病人同情心,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2中医院校本科阶段开设实验动物学课程的初步构想

    2.1开设时间和专业

    本门课程的开课时间应设在本科生一年级的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新生入学开课时间晚,第一学期开设的医学基础实验课较多,如医学基本实验技能、形态学、解剖学等,在具备基础实验技能的基础上,第二学期开设动物实验相关课程就会水到渠成。开设本门课程的专业应选择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针灸推拿、药理学等专业学生。

    2.2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

    教材可选择李凤奎、王纯耀主编的《实验动物与实验动物方法学》或组织专家教授自行编写教材,突出中医学、中药学相关的内容动物模型的部分。讲授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有关实验动物的相关知识,如实验动物分类、微生物学控制、遗传学控制、环境与设施控制、常用实验动物的特性及应用,其中重点介绍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动物实验方法学,如动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动物的标记、给药、麻醉、体液采集等基本操作,针对临床相关专业开设外科实验操作方法部分,包括术前准备、外科实验基本操作技术、术后护理部分;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新药研究中的动物实验方法。

    2.3课时与考试方法

    该课程初步可设定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课时设定为60学时,其中第一部分讲述20学时,第二部分实验课20学时,第三部分讲述20学时;期末考试课分为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分值各占60%,实验考试70%。实验考试可设定一个相关题目,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以此考察学生对动物实验技能的熟悉程度和运用情况,为以后的研究生培养奠定基础。

动物科学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动物疫病;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2-03-0100-02

Abstract:Animal disease is an important compulsory course for the veterinary profession.As a new mode of education,the flipped classroom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en enjoyed by the majority of educators in China.Preliminary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Animal Disease teaching is useful for teaching effectiveness,which can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lass learning.

Key words:Flipped classroom;Animal disease;Teaching design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又称为“反转课堂”(Inverted Classroom),其实质是利用教育技术和活动学习使学生从传统的课堂听课转变为课下听课观看视频学习,而课堂上,学生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1]。它最早是由19世纪早期西点军校的西尔韦纳斯・塞耶(Sylvanus Thayer)将军提出的[2],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创新,对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改善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3],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身边的引导者。鉴于中美两国历史文化渊源、教育现状及发展水平的差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和本土化是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研究课题[4]。

动物疫病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内容包括动物寄生虫病和动物传染病2个部分,主要讲授疾病的病原体形态、致病机理、寄生虫生活史、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防治等。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多,特别是寄生虫部分内容抽象,学生常感觉学习难度大。因此,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教学需求[5],也无法满足现代兽医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本研究将翻转课堂引入动物疫病教学中,为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1.1 微视频内容的选择 根据动物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动物疫病课程是72学时(动物寄生虫病学36学时,动物传染病学36学时),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实践操作能力为原则,我们从动物寄生虫病(蠕虫病、昆虫病、原虫病)和动物传染病(细菌疾病、病毒疾病、支原体和衣原体疾病)中选取典型的疾病为代表,制成微视频,供学生在课前学习。

1.2 教学过程设计 将翻转课堂应用到动物疫病课程教学中,主要包括课前教师搜集材料制作微视频,学生观看自学;课堂教师教学,与学生互动探讨;课后教师总结问题,学生知识巩固3个步骤。具体见图1。

2 翻转课堂教W实践应用

2.1 应用方案 翻转课堂在动物疫病教学中的应用,笔者以“猪蛔虫病”教学内容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本文选取了14级动物医学专业2个班级(合班)对“猪蛔虫病”内容进行实践应用,其中采用了网络收集意见和问卷调查2种方式综合评价,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2 应用过程 2014级动物医学专业2个班级(合班)共69人。(1)课前:任课教师已辅导学生如何观看微视频自学,同时建好班级的网络平台(如QQ群、微信群、论坛等),将制作好的微视频网络。例如:“猪蛔虫病”是动物寄生虫病中第一章蠕虫病中一种重要的疾病,在养猪生产实践中常见且危害严重。为此,我们选取了猪蛔虫虫卵卵壳的典型构造及功能、虫体发育史等知识点录制成一段时长近9min微视频,并提出思考题“为什么猪蛔虫卵的抵抗力强?”、“猪蛔虫发育过程简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微视频,有重点地学习。(2)课中:课堂授课中,微视频里的内容不展开细讲,对于学生通过自学仍不理解的部分重点分析,并留出课堂的最后几分钟进行生生、师生互动。(3)课后:通过网络调查(班级QQ群、微信群、论坛及个别学生的单独信息反馈)和问卷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供以后的教学参考应用。

2.3 应用效果调查分析 从表1问题1中可以看出,全班同学都通过微视频课前自学,其中近90%(87.0%)学生课前微视频学习使用了10~20min,甚至有的学生(2.9%)观看了20min以上,说明大多数学生对视频进行了反复观看,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也体现了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从表1问题2中看出,90%多的学生(非常喜欢的学生5.8%,比较喜欢的学生84.1%)喜欢翻转课堂,觉得对课堂学习有益。10.1%的学生(7/69)认为效果一般,但也承认对课堂学习有帮助。无人反对这种学习模式。数据表明,学生是任可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3 翻转课堂实践应用发现的问题

3.1 对教师提出新要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还需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能力。同时,对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力、引导力、组织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高求,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3.2 完善教学评价方式 本次研究的实验数据主要是通过查阅资料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网络收集意见进行总结得出的,在问卷设计和指标设计问题上可能考虑的不够全面。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不断完善问卷问题设置,也可增加任课教师问卷部分,拓宽收集意见的路径,听到更真实的声音。

3.3 其他 视频学习资源枯燥、教学环境受限、时间分配的合理性、个别化辅导的实现等因素均对翻转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4 结语

翻转课堂的迅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体验,猛烈地冲击着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6],将其引入高校的专业课教学中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学习效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与时同时,目前的课程中,还存在着参与实践的教师较少,可提供的研究课例有限,教学过程设计的不够完善等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仍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张小梅,王妍妍,马增林.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教育探索,2014(7):60-61.

[2]崔艳辉,王轶.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116-120.

[3]赵华新,曹传东.“翻转课堂”在高职平面设计课程中的教学设计[J].黑龙江畜牧兽医:综合版,2016(5):231-233.

[4]杨晓宏,党建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1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