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粉末冶金法的优缺点

粉末冶金法的优缺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粉末冶金法的优缺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粉末冶金法的优缺点范文第1篇

(延安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延安 716000)

摘要: 论文详细介绍了泡沫镁的几种常用制备工艺,并论述了各种制备工艺的优缺点。另外,对泡沫镁的性能及其应用领域做了简要概括。

关键词 : 泡沫镁;制备;性能;应用

中图分类号:TB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3-0141-02

基金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201210719027);延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成果(2011kg-12)。

作者简介:杨慧华(1992-),女,重庆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型功能材料的研发。

0 引言

泡沫金属由于低密度、高比强度、高比刚度、吸能性能、阻尼性能、吸声、隔热性能好,一直备受国内外相关研究者对其制备、性能及其应用的关注[1,2]。目前,已经发展了铸造渗流法、粉末冶金法、熔体发泡法等有关泡沫金属的制备方法。作为结构材料,泡沫镁具有更好的阻尼减震能力,优良的抗电磁干扰性、良好的导热性、还可作为生物材料,此外镁合金还易于回收利用,然而对其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备工艺及其力学性能和仿生性能三个方面。近年来,我国在镁合金的生产利用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在汽车等民用工业领域及航空、航天等军工领域有了很大程度的进展,国外也一直致力于泡沫镁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镁合金越来越多的被用于汽车发动机的重要零部件,赛车及高档车的轮毂也开始逐步采用镁合金。此外作为生物材料,泡沫镁将发挥其生物相容性、可降解吸收等独特的性能优势,应用于松质骨修复和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在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泡沫镁的制备工艺

1.1 粉末冶金法

粉末冶金法是一种制备泡沫镁非常有前景的制备工艺,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而且,采用该方法制备的泡沫镁成分均匀无缩孔,可以实现材料的近净成形。粉末冶金法制备泡沫镁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大致可以分成以下5个阶段:①将尿素颗粒和镁粉末均匀混合,混合过程可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使混合均匀;②将混合物置于模具中,采用单轴压制的方式,压制成型;③脱溶处理,将坯体沉浸于去离子水中,使坯体中尿素颗粒90%溶解于水中;④干燥处理,将多孔坯体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加热至120℃保温2小时,去除多孔坯体中多余的水分及残余的尿素;⑤真空烧结,高温状态下真空烧结两小时,使镁颗粒之间由机械结合转变成冶金结合。此方法制备的不同孔径尺寸的泡沫镁试样的形貌如图2所示。

1.2 渗流铸造法

渗流铸造法是制造泡沫金属的另一种主要方法,国内南昌大学较早使用负压渗流法制备出泡沫镁合金,其基本原理是迫使熔融金属—镁液进入填料粒子间隙,冷却成型后去除填料粒子形成泡沫镁,真空渗流原理图如图3所示。

渗流铸造法所选用的填料粒子非常关键,填料粒子的选择一般具有如下条件:①熔点高于金属;②易于去除;③对金属无腐蚀。实验上常选用NaCl和MgSO4作为填料粒子来制备泡沫镁,但是,NaCl对镁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容易使泡沫镁产品溃散,因此,常选用MgSO4来作为填料粒子。渗流铸造法的优势是可以得到孔隙均匀,结构理想,力学性能优良的产品,并且工艺过程可变因素少,易于控制、操作简单。采用渗流铸造法制备的泡沫镁样品宏观形貌如图4所示。

1.3 熔体发泡法

熔体发泡法制备泡沫金属的原理就是在熔融的金属中产生大量的气泡,等到熔融金属冷却后,滞留在其中的气体便在金属中形成气孔,形成泡沫金属[6]。熔体发泡法制备泡沫镁已经发展为一项成熟的工艺。熔体发泡法通常采用的发泡剂为TiH2,但是采用该发泡剂制备出泡沫镁合金却是很难的。南昌航空大学采用MgCO3作为熔体发泡剂,成功制备出泡沫镁合金材料。在熔体发泡工艺的过程中,需要增加合金熔体的黏度;因此制备泡沫镁合金时可以在熔体中混入分散的耐高温的固相物质的微小颗粒,如选用SiC颗粒。

熔体发泡法的整个工艺过程容易进行,具有可批量机械化生产的有利条件,不足之处在于发泡过程的影响因素较多且敏感,将导致孔隙的成型不够稳定以及孔隙的结构受到影响等问题。

另外制备泡沫镁还可以采用熔模铸造法、定向凝固法、真空发泡法等方法。各种制备工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不足,这些制备工艺不仅仅适用于制备泡沫镁,可以拓宽至其它泡沫金属的制备,如泡沫铝、泡沫镍、泡沫铜等。实验上,应该针对金属种类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制备工艺,力求得到高质量的泡沫产品。

2 泡沫镁的性能及其应用

泡沫镁作为一种多孔金属,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作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具有比实体金属不可比拟的优势。泡沫镁的特殊性能主要表现在吸声性能、阻尼性能、能量吸收性能、防爆破冲击性能、仿生性能、电磁屏蔽性能等方面,这些特殊的性能使得泡沫镁在不同的领域具有应用价值。

泡沫镁的高孔隙率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当声波进入泡沫镁中,其流动阻力会升高造成粘性损失,另外,声波与泡沫镁表面的热量交换会造成热损失[7]。利用其吸声性能,可以将泡沫镁制作成消音材料如隧道中的消音板、工厂中的防声墙,还可以制作成鱼雷的隔音板应用于国防领域。

泡沫镁可以看作是由三维网状金属骨架和孔洞所组成的复合材料。当泡沫镁受外力作用时,基体中产生的复杂的不均匀的应变导致缺陷区域原子重排,造成能量耗散。因此,泡沫镁可以作为一种新型轻质高阻尼材料。在军工领域,泡沫镁可以被用于制造坦克变速箱、传动箱,喷气机控制盘的外壳等;在机械工业中,可被作为机床轴承构件,以此来降低仪器振动噪音,提高其使用寿命和仪器仪表的精确性。

研究表明,泡沫镁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力学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并且具有利于细胞生长的孔结构,因此,泡沫镁可以作为理想的仿生材料用于替代人体的骨骼[8]。目前,作为仿生材料的使用瓶颈是如何解决其在人体组织中耐腐蚀性较差的难题。通常所采用的方法是对其表面进行改性处理,使其成为可植入人体的有效的仿生材料。

泡沫镁的吸能和抗冲击性能可以使其发展为有效的防震材料,应用于精密仪器的包装外壳;也可用于制造缓冲器,用于汽车车身外壳。泡沫镁对电磁波具有很强的吸收和反射能力,其电磁屏蔽性能好,因此,可以将其用于制作精密电子仪器的外壳。

3 结语

论文简要介绍了泡沫镁的几种制备工艺,并对各种制备工艺的优势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做了作了阐释。泡沫镁作为结构和功能统一为一体的新型轻质材料,由于其特定的结构性能,在较多领域具有应用前景。目前,泡沫镁的一些性能被开发出来,也在一定的领域的到应用,但其尚不能在实际中的到广泛应用,因此,要使泡沫镁真正走入市场,研究者还需对其各方面的性能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拓宽其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魏莉,姚广春,张晓明,罗洪杰.粉末冶金法制备多孔金属材料技术[J].材料导报,2004,18(7):15-18.

[2]郝刚领,韩福生,李卫东,白少民,杨能勋,多孔金属材料的制备工艺及性能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2):24-27.

[3]徐建辉,冒国兵,陈乐平,胡志强,真空渗流铸造法制备泡沫镁合金材料的试验研究[J].江西冶金,2003,23(6):84-87.

[4]C.E. Wen, M.Mabuchi, Y.Yamada, et al .Processing of biocompatible porous Ti and Mg [J]. Scripta Materialiar, 2001,(45):1147-1153.

[5]陈乐平,周全,庄建平,真空渗流法制备泡沫镁合金的工艺研究[J].铸造,2008,57(4):334-336.

[6]周全,陈乐平,熔体发泡法制备泡沫镁合金材料的研究[J]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9,29(3):224-226.

粉末冶金法的优缺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激光无损检测 超声无损检测 射线无损检测

【中图分类号】TN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133-01

一、激光技术在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

激光技术在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始于七十年代初期,由于激光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能,使其在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并逐渐形成了激光全息、激光超声等无损检测新技术,这些技术由于其在现代无损检测方面具有独特能力而无可争议地成为无损检测领域的新成员。

1.激光全息无损检测技术

激光全息术是激光技术在无损检测领域应用最早、用得最多的方法。激光全息无损检测约占激光全息术总应用的25%。其检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被测物体加外加载荷,利用有缺陷部位的形变量与其它部位不同的特点,通过加载前后所形成的全息图像的叠加来反映材料、结构内部是否存在缺陷。

激光全息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将全息图记录在非线性记录材料上,以实现干涉图像的实时显现。

(2)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获取干涉条纹的实时定量数据。

(3)采用新的干涉技术,如相移干涉技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全息技术的分辨率和准确性。

二、超声检测技术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超声无损检测技术(UT)是五大常规检测技术之一,与其它常规无损检测技术相比,它具有被测对象范围广。检测深度大;缺陷定位准确,检测灵敏度高;成本低,使用方便;速度快,对人体无害以及便于现场使用等特点。

1.超声检测技术的应用

(1)目前大量应用于金属材料和构件质量在线监控和产品的在投检查。如钢板、管道、焊鞋、堆焊层、复合层、压力容器及高压管道、路轨和机车车辆零部件、棱元件及集成电路引线的检测等。

(2)各种新材料的检测。如有机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结构陶瓷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等,超声检测技术已成为复合材料的支柱。

(3)非金属的检测。如混凝土、岩石、桩基和路面等质量检验,包括对其内部缺陷、内应力、强度的检测应用也逐渐增多。

(4)大型结构、压力容器和复杂设备的检测。由于超声成像直观易懂,检测精度较高。因此,近几年我国集超声成像技术及超声信号处理技术等多学科前沿成果于一体的超声机器人检测系统已研制成功,为复杂形状构件的自动扫描超声成像检测提供了有效手段。

(5)核电工业的超声检测。

(6)其它方面的超声检测。如医学诊断广泛应用超声检测技术;目前人们正试图将超声检测技术用于开辟其它新领域和行业,如人们正努力将超声检测技术用于血压控制系统进行系统作非接触检测、辨识。性能分析和故障诊断等。

三、射线技术在无损检测领域内的应用

1.射线检测技术的应用

射线检测技术是利用射线(X射线、射线、中子射线等)穿过材料或工件时的强度衰减,检测其内部结构不连续性的技术。穿过材料或工件的射线由于强度不同在X射线胶片上的感光程度也不同,由此生成内部不连续的图像。

(1)早期使用在石油工业.分析钻井岩芯。

(2)在航空工业用于检验与评价复合材料和复合结构。评价某些复合件的制造过程。也用于一系列情况下样件的评价;这种检测与评价过程,大大简化了取样破坏分析过程。

(3)检测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这样的射线系统使用电子直线加速器X射线源,能量高迭25MeV,可检验直径达3m的大型同体火箭发动机。

(4)检验小型、复杂、精密的铸件和锻件,进行缺陷检验和尺寸测量。

(5)检查工程陶瓷和粉末冶金产品制造过程发生的材料或成分变化,特别是对高强度、形状复杂的产品。

(6)组件结构检查。

四、无损检测的发展趋势

1.超声相控阵技术

超声检测是应用最广泛的无损检测技术,具有许多优点,但需要耦合剂和换能器接近被检材料,因此,超声换能、电磁超声、超声相控阵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其中,超声相控阵技术是近年来超声检测中的一个新的技术热点。

超声相控阵技术使用不同形状的多阵元换能器来产生和接收超声波波束,通过控制换能器阵列中各阵元发射(或接收)脉冲的时间延迟,改变声波到达(或来自)物体内某点时的相位关系,实现聚焦点和声束方向的变化,然后采用机械扫描和电子扫描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图像成像。与传统超声检测相比,由于声束角度可控和可动态聚焦,超声相控阵技术具有可检测复杂结构件和盲区位置缺陷和较高的检测频率等特点,可实现高速、全方位和多角度检测。对于一些规则的被检测对象,如管形焊缝、板材和管材等,超声相控阵技术可提高检测效率、简化设计、降低技术成本。特别是在焊缝检测中,采用合理的相控阵检测技术,只需将换能器沿焊缝方向扫描即可实现对焊缝的覆盖扫查检测。

2.微波无损检测

微波无损检测技术将在330~3300 MHz中某段频率的电磁波照射到被测物体上,通过分折反射波和透射波的振幅和相位变化以及波的模式变化,了解被测样品中的裂纹、裂缝、气孔等缺陷,确定分层媒质的脱粘、夹杂等的位置和尺寸,检测复合材料内部密度的不均匀程度。

微波的波长短、频带宽、方向性好、贯穿介电材料的能力强,类似于超声波。微波也可以同时在透射或反射模式中使用,但是微波不需要耦合剂,避免了耦合剂对材料的污染。由于微波能穿透对声波衰减很大的非金属材料,因此该技术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可以进行最有效的无损扫描。微波的极比特性使材料纤维束方向的确定和生产过程中非直线性的监控成为可能。它还可提供精确的数据,使缺陷区域的大小和范围得以准确测定。此外,无需做特别的分析处理,采用该技术就可随时获得缺陷区域的三维实时图像。微波无损检测设备简单、费用低廉、易于操作、便于携带.但是由于微波不能穿透金属和导电性能较好的复合材料,因而不能检测此类复合结构内部的缺陷,只能检测金属表面裂纹缺陷及粗糙度。

近年来,随着军事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中各种高性能的复合材料、陶瓷材料的应用,微波无损检测的理论、技术和硬件系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从而大大推动了微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粉末冶金法的优缺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工程意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高等本科教育中机械类及近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讲述有关机械产品制造过程的综合性技术课程。在本校的相关专业教学大纲中规定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两大部分构成:《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部分讲述现代工业常用材料(金属、高聚物、陶瓷、复合材料等)和热加工工艺基础(铸造、锻造、焊接、粉末冶金、热处理等)的相关知识;《机械制造技术》部分讲述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的相关知识。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总体地了解和把握机械制造活动,掌握金属切削过程基本规律和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能合理选择材料、毛坯制备、机械加工方法,具有产品质量、公差与配合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解决生产现场工艺问题,决策制造模式方面的能力。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除理论教学外,还包括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训练,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使学生树立现代工程意识,掌握机械工程领域中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分析解决机械工程中一般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教学现状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一门传统的课程,多年来人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教学质量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和改善,但由于其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复杂且涉及实际生产经验等特点,还存在一些问题[1-5]

(一)教学手段的不正确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先进的教学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如幻灯片、投影仪、语音设备、多媒体等。最初将这些手段引入教学的目的是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由抽象变为直观,便于观察和认识,有利于学习和掌握教材,提高教学速度和质量。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有些教师,特别是经验较少的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些设备当做减轻备课任务的一种工具,如把所有内容都打进PPT,上课过分依赖PPT,板书较少,以此减少备课时间;另一种是有些教师对这些教学手段过于排斥,认为他们的应用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讲授与板书结合的形式,这样一来教学过程显得过分呆板,课堂气氛不活跃,很多抽象的东西诸如机床的结构、机械加工过程、零件结构的机械加工工艺性等使学生难以理解,渐渐失去学习的热情。

(二)实验与金工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不足以理论联系实践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门课是一门与实践密切相关的专业基础课,材料在不同工作环境中的各种特性、设备的各种结构、工艺的各种优缺点及在生产中可能会造成的后果等,学生必须结合大量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理解,很多操作步骤和原理听起来很费解,但只要到车间或现场看一眼就很容易理解了。现有的教学模式将理论和实践在时空上分离,先将理论全部学完再进行实践环节,或先进行实践环节完再进行理论学习,缺少工程实践的理论教学,由于学生缺少感性认识而变得十分难解,处于云里雾里的迷糊状态;没有理论支撑的工程实践必然只能停滞在获得一些感性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较低的层次上[6-8]。

(三)考核方式欠合理

目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绝大多数仍然以书面答卷的方式进行,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纯地追求卷面分数,与考试相关的内容就重视,与考试无关的内容就不重视。有的甚至平时根本不听课,连书本都不翻,凭考前“临时抱佛脚”来死记硬背书中的一些概念、术语和简单理论来达到修完这门课程的目的。这样一来,学生考完这门课后,什么也没学到,什么也没得到,什么也不会做[9-11]。

(四)教学内容相对陈旧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传统知识的介绍,缺乏先进性和时代感,导致一些学生主观上认为该课程无用而对它产生排斥思想。尽管有些负责任的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各种不同挂图、实物模型、动画等方法以适应不同章节的教学需要,仍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内容

(一)教学内容改革

为将整个机械加工工艺系统诸如刀具、机床、夹具与零件的加工与装配等工艺系统内容融会贯通、综合运用,提出了以金属切削理论为基础,制造工艺为主线,以产品质量、加工效率与经济性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兼顾工艺装备知识的掌握,增加了非传统加工技术与现代制造技术等内容,并注重反映学科理论与技术的新发展。制造工艺中突出零件工艺分析材料选择毛坯零件加工产品装配的技术路线,建立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新体系。

(二)教学方法改革

1)教学内容体现先进制造技术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内容是建立在传统的工艺方法基础上的,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工业领域内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大大丰富了课程的内容体系。同时从金属材料到各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从传统的冷热加工方法到应用声、光、电、磁的特种加工,从数控加工到制造自动化系统,从将大批大量单一零件加工方法应用到单件小批成组零件加工中等,先进制造技术教学内容不断拓展。

2)采用现场比较教学法

在讲授传统的CA6140型普通车床与现代的数控车床的现场教学时,可以利用实验室的车床,让学生了解到了机床每个部分的内部结构,比如机床的布局、传动、结构、操纵;刀具的类型、用途、结构特点、车削用量的选择;夹具中选用通用标准夹具与设计非标准夹具的目的;零件加工乃致延伸其零件装配等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行讲解,及时恰当地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解决在课堂上单凭教师口授与板书甚至多媒体等无法或很难讲清的,如卧式车床、立式车床、转塔车床的区别与联系,成本、效率、精度和不同的加工机床适合加工哪些表面问题,弥补了理论教学的不足。

通过采取理论教学和现场教学并行,解决了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吸收和巩固,使其认识到不是数控机床或者加工中心就一定都比传统机床好的错误理念,而是数控机床在高精度、曲面加工和多工序统一上有优势等的正确思想。因此现场比较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3)主线贯穿教学法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多,覆盖面广,实践性、综合性强,一些学生感到学习时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学习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如何克服困难,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关键。为了能让学生及时地应用所学的知识,教师应提前引导学生从机械设备设计制造的实战观点出发,按机床、刀具、夹具和零件加工及装配和质量保证这个贯穿在整个教材中的主线。为了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战中来,真正做到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贯穿主线为主导,学生学有所用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的教学方法,用学为所用的教学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手段改革的关键是要求教师必须对刀具、机床、夹具和零件的加工与装配等内容十分熟悉,明确彼此间的关系,并能跟踪机械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地将先进制造技术补充到教学中去;要特别注重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

1)明确课程内容

机械制造过程是是一种典型的、具体直观的过程。研究机械制造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问题必须采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根据机械系统的目的,从系统是可剖分的,系统一定从属于更大系统,是更大系统的一部分的原理出发,解决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使用及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准确地分析和研究制造系统。具体到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应以机械制造工艺系统为纽带,将机床、刀具、夹具和工艺等相关知识融为一体,从而加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于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渗透,结合生产实际的需要,已涌现了大量的新工艺、新技术。而这些在教材中很难及时反映。因此,就需要教师坚持继续学习,更新知识、更新观念,及时向学生介绍相关内容并引导学生关注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比如教师可以设计或选择一个零件,这个零件应具备某些特性,有某个表面不能用常规的机械加工方法加工、某个表面要用到复合刀具或某个表面目前还不能加工等,让学生在课外完成这个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查阅相关的资料,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3)注重黑板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

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及硬件技术带来的图形处理及显示的优势,将实体造型应用于课堂教学及实验中,使专业知识中涉及到的大量的结构原理图和实例结构图更直观的呈现出来,加快了学生读图速度,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这些不能离开机械设备设计制造的整个工艺系统这条主线。

(四)教材的改革

教材的选取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实现的关键。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要采用高质量、以工艺为基础,教学内容先进适用,“少而精”,易自学,表述精炼的教材。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

充分利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机械产品制作,按照以学生主动实践为主,教师辅导为辅,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独立完成零件的加工,这样学生带着问题亲身实践。2010级学生共12人通过参与浙江省首届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完成了一套符合本命题要求的可运行装置,并完成了相关的设计、工艺、成本分析和工程管理4项报告,加强了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课程的教学品质和效果。

(六)考核评估体系改革

高等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卷面考试成绩的好坏很难全面说明一个人能力的高低。课程的考核宜采用合理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单纯为了通过考试而功利地被动学习,而是主动、勤奋、刻苦地学习,真正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多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为此可以对学生在实践环节、设计环节、课堂环节、答辩环节、操作环节等分别进行考核,从而较全面地考核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情况。考试试卷从试卷库中随机选择。笔试环节严格实行教考分离,建立科学合理的试卷库,采取流水阅卷。

三、结论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在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及农业机械专业本科班级实施,本项项目实施后,受益学生人数达360人/年。本项目应用到教学实践中,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训练,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进一步的提高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树立现代工程意识,掌握机械工程领域中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分析解决机械工程中一般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致谢

本论文由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机械工程制图教学团队项目资助,项目编号TD1203。

[参考文献]

[1]周建中,汤宁荷.面向学生职业生涯的《机械制造技术》教学改革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4):197-199.

[2]罗小林,包家福.《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6):93-97.

[3]王书元,王克明.《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8):171-174.

[4]殷晓中,陈兴和.浅谈“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J].镇江高专学报,2010(7):92-94.

[5]楚生,梁式,胡映宁,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新课程的继承与改革[J].高教论坛,2004(4):58-60.

[6]徐锋,左敦稳.关于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教育管理,2007,1(4):90-92.

[7]苏沛群.《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的探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55-57.

[8]陈旭东.任务教学法在高职机械制造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07(11):150-151.

[9]李伟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97-98.

[10]赵晓芬.《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方法的探讨[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9,(3):59-61.

相关期刊更多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粉末冶金工业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