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设计和文化的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学校射击队;课余训练;文化学习
学校射击运动队的课余训练是我校打造特色校园品牌的重要途径,也是镇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射击队的学生既要学习、又要训练、还要外出比赛,那么如何处理射击队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采取了何种措施消除学生、家长、科任老师的担心,如何做到文化课学习与课余训练的双丰收?
一、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
为我校打造射击特色校园品牌,学校专门设立了射击队领导组,并把课余训练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学校领导小组分成三个小组定期对四、五、六年级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有时还针对射击队训练与文化学习存在的一些问题而进行开会讨论、研究对策。除此之外,学校还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奖励办法,内容包括射击队的出勤,平时训练工作的落实,教练员的补助,教练员、获奖学生的奖励办法,学生在期中或期末考试中成绩居班中中上水平的奖励办法,这些措施的出台能极大地激发教练员、学生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的积极性。
二、重视选材是有效处理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前提
我校把选苗的工作看做是训练的前提,有了好苗,就有成功的希望,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会事倍功半。我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成梯队分阶段地进行体育训练,一般是从四年级开始挑选苗子,从四年级开始加入射击队参加训练。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学校的体育后备人才才能成梯队的发展,学校的体育业余训练工作就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在进行选苗工作的时候,我校的教练员亲自深入到各班,首先从班科任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组织一些活动,仔细观察每个学生在运动中的表现。这样选苗比较准确,入队后队伍也较稳定,运动水平也会提高得更快。小学的选材与专业队选材有所不同,这是由学校的性质所决定的。小学选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挑选学习成绩跟得上,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主要是为了不使他们的学习成绩走下坡路,而且也能对他将来的学习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二是挑选有潜力、有培养价值的运动员,主要是为体校培养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着眼于未来。小学业余训练时应科学系统,不能操之过急,防止体能的超前“消费”,使他们健康成长、真正成才,所以说选材问题事关重要。
三、处理好射击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
射击训练和文化学习是息息相关的。领导小组和教练员不定期地了解学生文化课学习情况,并深入学生课堂,如召开学生座谈会、检查学生作业、单元测试成绩等。如果发现学生因训练而没有按时完成功课时,要及时做好其思想教育及辅导工作,确保训练不拖欠作业;如果发现他们学习上有困难、跟不上的,就配合班科任及时做好补课工作,不要让学生拖学习上的后腿,这样就能做到发现问题能及时改进。其次,在训练制度上要体现出对学生学习的关心,我们要充分利用每次课余训练时间开展积极有效的训练,平时绝不任意占用学生的文化学习时间,同时学校也要规定,学生外出比赛后要回校进行补课,由任课老师进行辅导。
在制订训练计划时,我校会充分考虑到学习与训练的关系,期初、期中、期未训练时间短些,强度小些,或者停止训练,因为期初,学生刚入学,学习任务繁重。期中、期未要考试,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学习。
四、争取多方的支持,共同促进训练工作的进行
要搞好我校的射击训练工作还应该取得学生家长、科任老师的支持、配合。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使他们缺少了吃苦的心理和能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担心训练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科任教师也不是不愿意学生参加训练,而是怕训练、比赛影响文化学习的成绩。我们的训练与家长、科任老师的这种心理往往就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冲突,这时候作为教练就需要耐心地做好家长和科任老师的工作,打消他们的顾虑,取得支持。于是,我们在选拔学生时首先注意“苗子”在班级的文化水平,尽量吸收学习成绩比较好、身体素质好、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并立下“军令状”:学生参加运动队后,学习成绩保持在一定的水平。接着,又与科任老师制订“君子协议”:课堂学习由科任老师多关心、严格要求,保证课堂学习质量。教练员同时向家长保证:如果学生一旦成绩掉队立刻停止训练。实践证明:学生进行训练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相反有的学生由于训练而提高了文化成绩,从而得到了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
本文阐述了传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探讨了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元素的途径与方法。指出要加强地域性文化传承;增强传统元素与色彩的运用;提高传统文化意境的运用水平。
【关键词】
传统文化;城市景观;设计;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世代相传的有一定特色的思想、道德、风俗、文化、艺术、制度、技术等等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从静态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文化总和;从动态上看它还包括从过去传承下来的至今还存活于我们内心深处发挥影响的那些习惯、伦理、方法和文化心理。
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便是本文拟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传统文化的运用可以提高景观设计的档次
景观设计指对包括家庭住宅院落,城市的街道、休闲广场、活动公园、桥梁、河流、绿色用地等区域的规划与设计。使之形成科学美观的办公区、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等。
中国古代早已形成了观点深刻、独具特色的景观设计理论,并创造出了数不胜数的经典案例,如大唐芙蓉园、圆明园、苏州园林等。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直接影响了古代景观设计理念。诸如儒家的“礼制思想”,我们抛开等级观念不说,其中的“中和”思想就对景观设计有很大影响。具体来说就是保持中正仁和无不及无不过的谦谦君子之风。体现在景观设计上就是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要与本地文化、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在庄重而不失情趣的设计风格之中体现一种宁静优雅的含蓄之美。道家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更是在古代景观设计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且独具特色,将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运用于景观设计中,能将往昔的辉煌照进当下的现实之中,从而激起久违的民族自豪感与美好的记忆。能使中国的景观设计变得与众不同,使中国的景观设计拥有自己的独特品格。
二、如何在景观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元素
传承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中国经过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园林的形式与内容颇为繁杂。传承问题在园林中指的是文化的传承(地域性会有很多不同的文化)、意境的传承(中国讲“禅”,在园林中运用较多)、传统美德的传承(比如大树旁是小树,尊老爱幼)、中国艺术的传承(讲究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
1、地域性文化传承
在崇尚人文精神回归的今天,常听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发展史,我们民族的美是独有的,但美是没有国界的,所以我们民族的美也是世界的美。我们要善于在古典风格中体味现代生活的味道,要在现在景观设计中找寻传统文化的影子,寻找我们或许遗失的美好,从而创造景观的独特品质。例如浙江杭州西湖文化广场,纵览整个广场,我们会发现它是以杭州特有的西湖文化、古塔文化和运河文化为建筑背景,并巧妙的结合了现代文明的瑰丽意象,出色的体现出了秀外慧中的吴越文化本质。再如陕西西安的大雁塔北广场的景观设计,整个广场由水景音乐喷泉、园林景观、休闲文化长廊和旅游商贸设施等组成。广场以大雁塔为中轴分为三大部分,中间为音乐喷泉,左右两侧分别为“唐诗园林区”、“法相花坛区”、“禅修林树区”等景观,南端设置“水景落瀑”、“观景平台”等景观。将一系列诸如中国结、唐诗雕塑、戏曲脸谱、开元通宝、剪纸等陕西传统文化元素穿插其间。从容地烘托出了本地的文化特色。
2、传统元素与色彩的运用
我国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里,有许多独具特色的元素得到了世界范围内设计师的青睐,其中有诸如中国书法、中国结、国画 、篆刻印章、京剧脸谱、观音手、龙凤纹样、祥云图案、太极图等这些寓意深刻的民族图案。许多设计师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景观设计中,不仅表达出了中华民族深刻的文化内涵,而且向世界介绍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并很好的起到了本民族文化传承的作用,同时又使景观设计的品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例如,将祥云图案和龙凤纹样等元素通过雕刻或手绘的手法装饰桥梁栏杆或空白墙壁,能将文化中寓意的祈福与祝愿的美好意愿传达给民众,使民众内心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与文化归属感。
景观的色彩是景观表情定位的首要元素,在城市建设、景观设计方面,对于色彩的运用也是多样的。比如明朝以后,在故都北京,只有皇亲国戚才能住在红墙黄瓦的建筑中,百姓的建筑只能是青砖青瓦。但在雕梁画柱方面,色彩的使用也是十分丰富的。民间建筑多为黑瓦白墙。将传统色彩运用到景观设计中,能有效地营造景观的表情。
3、传统文化意境的运用
设计结合自然,中国古代建筑园林设计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力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对今天的城市景观设计仍有现实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营造丰富意境的最重要的手法,是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借景”的办法。在空间布局方面,通常使用风景开合、空间对比等手法。在借景方面,《园冶》一书中,总结为五种方法,即“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利用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馆、桥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表现园景的不同情趣。还可运用一些诸如引导与暗示、藏与露、渗透与层次、叠石观水等艺术手法,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空间意韵。还会吸取其他艺术领域的优点,比如诗词、山水画等,将其“中和”的思想融入景观设计中,巧妙地将自然与建筑物融为一体。实现写意与写实、自由与规整和谐统一的效果。例如,奥运森林公园以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就是巧妙地运用了传统的阴阳哲学,依据方位设计了3个景观区,分别代表“历史”“现在”与“未来”。并充分吸取了中国古代庭院建筑中门的设计理念,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在公园的起点方位将奥运五环标志设计成了大门,并巧妙构思了起点和终点,每个空间的设计无不很好的展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精神。
关键词:地下管线 信息化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城市生产、生活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条件,是城市的“生命线”和“血脉”,而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基础资料也是应当让公众共享的信息资源。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广东省东莞市对地下管线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地下管线及其管理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和国内同行业水平,其混乱无序的状况已成为阻碍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彻底摸清和掌握地下管线信息资源,建立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事情。本文结合东莞市城市管线的现状,分析了地下管线规划建设和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二、东莞市地下管线规划建设和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⒈地下管线管理体制不完善
东莞市的地下管线种类主要包括给水、排水、燃气、通信、电力、工业等几种类型。这些管线的管理和建设又分属于不同的管线权属公司、政府以及企业等单位或部门,在管线建设的过程中,各阶段的管理又分属于不同的政府管理部门。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几个阶段没有很好地明晰各自责任,工作没有很好地衔接,规划、建设和管理各部门职责分工不明晰,缺少综合管理制度和协调机构。这就使得工程建设谁提出来谁管理,有时甚至没有管线的规划就开工建设这种情况就导致了各类管线的建设时序不一致,管线建设部门需要同时到多个部门办理协调管线建设的相关手续,管线信息资料没有一个统一的提供单位,综合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也没有相应建立,地下大部分资料的管理也没有得到重视,甚至没有档案信息可供查询。以上这些问题给城市尤其是地下空间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多麻烦。
这里主要提出东莞市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以及管理各阶段存在的问题:
⑴规划阶段
城市的迅速发展以及“重地上、轻地下”思想的存在,使得东莞市地下空间的规划管理工作处于缺位状态,这给东莞市的长期发展带来了较大隐患。东莞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方面:一是缺乏对应的地下管线规划审批管理机构。东莞市规划局目前没有专门的市政科对地下管线进行规划审批,一直没有把地下管线的规划审批纳入管理流程,对建设项目进行审批时也不重视对地下管线的审批工作,这就导致了地下空间尤其是地下管线的规划管理工作基本处于真空状态。二是缺乏协调体制。由于东莞市没有统一的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协调机构(如地下综合管线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地下管线进行管理,所以市政设施规划和用地规划脱节,单项规划和综合规划不一致,有时甚至矛盾。三是缺乏规划批后管理环节:东莞市目前仍然没有地下管线规划竣工测量制度和资料汇交制度,规划部门至今还没有开展规划竣工测量验收和严格遵守的资料汇交制度。这些问题导致如下现状:东莞市地下管线建设工作缺少详细规划设计,没有形成城市规划体系,很多项目甚至就没有进行规划;地下管线规划像一盘散沙,经常出现管线“打架”的现象;地下管线的现状基础数据不全。
⑵建设阶段
目前,东莞市地下管线的建设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建设与规划常常不一致。有些项目甚至没有规划就开工建设;有些建设项目的规划虽然批准了,但是否按照审批设计路径和方案实施就没有相关部门予以监督,除非发生重大的问题(如停电、停水、停煤气或爆炸事故等)。二是监管不力。地下管线建设过程中监督管理不力,没有进行管线建设项目过程监督和竣工测量制度。三是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各类管线属于不同部门管理,建设计划不能同步进行,各个单位各自开工建设,工程中挖断管线的事故时有发生,重复开挖比较严重,“马路拉链”现象不断。这些现象给人民的生活造成了不少麻烦,也损害了城市形象。
⑶管理维护阶段
伴随着东莞市城市建设发展20多年,该市的地下管线日益复杂,而由于地下管线的隐蔽性给地下管线的维护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麻烦。目前,东莞市地下管线的管理工作还跟不上城市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管理的技术水平低,跟不上时代需求。据了解,地下管线管理的手段相当低下,很多专业管线的管理至今还没有建立管线信息库,管线的地下分布仅仅凭借一些老的技术人员记忆来查找和定位。二是管线的维护更新工作没有跟上。早期建设的许多类管线由于质量不高,存在老化、生锈等现象,有些管线甚至还是水泥材质,这些没有得到及时替换更新的旧管线存在较大的隐患。三是管理体制不顺,协调工作不力。各类管线的日常维护管理均由各类管线产权单位自行负责,特别是管线的改建、扩建与更新均由管线使用单位进行自行设计和施工。在地下管线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不履行相关报批手续的现象比较严重。地下管线的管理体制没有理顺,各个单位之间缺乏协调配合。
⒉地下管线信息资料管理混乱
东莞市管线信息资料的管理工作也相当混乱,规划部门保存一部分管线的规划设计资料,城建档案馆管理一部分,各类管线产权单位保存一部分,各测绘部门保存一部分,其他建设单位也保存一部分。根据建设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建设部第90号令),管线的档案管理工作应该报城建档案馆。但是实际工作中,仅有部分专业管线管理单位和建设单位按规定向城建档案馆报送工程管理档案资料,而且报送的管线工程档案资料在单位上不统一,数据格式上不一致;信息不准确甚至缺失,没按照城市统一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提供数据,有些还没有准确的坐标信息,数据质量相当低下。各行业之间、企业之间地下管线工程资料极少交换,管线的信息共享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⒊地下管线信息动态更新体系没有建立
地下管线数据是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具有很强的现势性。建立城市地下管线数据的动态更新机制,及时更新和维护城市地下管线数据库,是保证管线系统生命力和管理有效性的唯一途径。长期以来管线规划建设没有理顺关系,整个城市统一的管线信息化建设规划处于缺位状态;承担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的政府主管部门工作职责不清。这几方面因素致使地下管线的信息管理属于“谁都在管,谁都不全”的现状,统一的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缺失,建立地下管线的数据动态更新体系更是无从谈起,而项目建成以后的竣工资料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和维护更新。在这种现状下,已有地下管线资料与现实情况也不符合,地下管线的资料利用根本没有一套程序可言。所以每一次地下管线基础工程建设都要从管线探测和管线普查工作开始,如此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政府财力物力浪费现象难以避免。
⒋地下管线信息利用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由于部门利益化的存在,所以各个单位各自为政,由此导致了地下管线资料的存储非常离散,管线资料长期得不到的统一管理。各部门管理的资料的又存在信息老化、数据不准确不全的问题。建设单位不知道到何处查询地下管线信息资料的情况大量存在。东莞市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权威的本地勘测部门(我国其他城市基本都有相应的勘测机构),很多地下空间资料都是分散在不同的部门或公司;而且还缺乏提供地下空间信息资料的权威服务机构。这样,相应服务设施的缺乏,使得存储离散且管理不当的地下管线信息根本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⒌地下管线的普查与信息化建设长期滞后于城市的发展
东莞市至今还没有开展过市区地下综合管线的普查工作。对比周围的其他兄弟城市,如同处“珠三角”的广州、深圳、中山、佛山、惠州等城市都逐渐开展了地下综合管线的普查工作,而且这些城市每年投入一定的费用进行地下管线的维护更新和信息化建设工作;“长三角”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几乎都开展了管线普查工作,全国经济较为发达的一些大城市大部分都投入专项资金开展建成区的综合管线普查工作。建设部1998年发出的《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的通知》要求:“未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的城市应该尽快对城市地下管线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弄清楚地下管线现状。有条件的城市应该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城市地下管线数据库,以便更好地对地下管线实行动态管理。”东莞市至今还没有开展市区综合管线普查和建库工作,这导致了管线的普查与信息化建设长期跟不上城市的建设发展,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城市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
三、东莞市地下管线规划建设和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⒈理顺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三者的关系
东莞市地下管线目前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规划、建设和管理之间分工不是很明确,地下管线的建设和管理各自为政。分工不明和缺乏沟通导致了马路开膛剖肚、“拉链”现象层出不穷,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短腿”。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理顺地下管线管理体制,健全管线审批工作,如管线的规划管理由城市规划部门负责,管线建设中涉及到的开挖道路由市政部门负责,管线的档案管理由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负责;而且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统一,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制定管线建设计划,协调各项建设时序,促使管线综合一体化建设。
⒉成立专门机构来开展综合管线的普查工作
东莞市自建市以来尚未全面开展过地下综合管线普查工作。随着城市建设的铺开,各类管线日益增加,由于管线本身的复杂性与隐蔽性,再加上没有对城市地下管线做一个全面的普查,无图件和相关资料可供建设单位查询,所以地下管线在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挖断、损坏管线的情况,如此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不便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可见,全面开展地下管线普查,查明管线的现状,用信息化的手段管理管线竣工资料势在必行。为了做好地下管线的普查工作,东莞市应成立地下管线普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其成员应涉及规划局、建设局、计委、财政局、城市管理局、自来水公司、煤气公司、电信公司、电力公司、工业、驻军、铁路等单位。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应包括:批准设置工作机构,批准有关技术标准,审定年度计划与经费,听取年度总结与汇报,协调有关单位做好配合和解决存在的问题。领导小组拟下设办事机构(可称之为“地下管线办公室”),该机构主要负责地下管线普查工程的具体组织实施;各专业管线单位派专人参加该机构,负责与各专业管线单位的具体工作协调、原始资料提供、各专业管线探测成果检查、核准等工作。
⒊建立地下管线的数据动态更新机制、竣工测量和验收制度
在进行管线普查工作的同时,东莞市需要建立一套地下管线数据的动态更新机制,以保证新建设管线竣工资料及时完整地汇总到地下管线办公室,并确保管线资料的完整性;此外,还需建立一套管线竣工测量制度,制定一套管线竣工测量制度技术规程。这样地下管线建设单位在项目完工后,可以按照上述制度和规程进行管线的竣工测量、验收;并将完成以后的竣工资料提交给地下管线办公室,以便统一管理和及时更新管线库信息。
⒋加强地下管线信息资源的共享
由于缺乏统一的地下管线信息共享平台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数据标准,东莞市地下管线信息凌乱无序、整合能力差、共享程度低。因此,东莞市需要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数据编码、交换格式和元数据标准,加强地下管线尤其是综合管线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首先,从技术层面进行管线信息资源的整合;另外,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使分散存储在各管线权属单位,规划、建设、市政、城建档案馆、相关测绘部门等单位的地下管线资料能够得到共享,共同建立一个全市地下管线信息共享平台,最大程度地实现地下管线资源的共建共享,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结束语
城市地下管线的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单位。只有经过各方共同努力,理顺各方关系,建立有力的协调机构,做好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定一套城市地下管线动态更新的机制和规范,掌握和摸清地下管线的现状,建立起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科学地管理好地下管线的各种信息资源,才能更好地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服务,更好地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CJJ61-2003,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江贻芳,孙维志.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及进展[J].地下管线管理,2005(3):13
3 郝红雨.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5(4)
4 郑楚.城市地下管线竣工测量的必要性及其管理[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7(3)
5 李兵弟.提高认识,依法进行城市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和管理[J].城市勘测,2004(5)
6 江贻芳.我国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测绘学会九届三次理事会暨2007年“信息化测绘论坛”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
作者简介:
陈明辉,男,工程师,硕士,现任广东省东莞市地理信息与规划编制研究中心科员。
欧阳南江,男,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博士,现任广东省东莞市城建规划局局长。
裴志武,男,高级规划师,硕士.现任广东省东莞市地理信息与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主任。
1.1各国生活方式及文化现象的相似性
在现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品牌文化成了世界主流文化。各地人们的经济生活也逐步趋于相似。现代的白领一族、蓝领一族的生活方式,都市的网购生活方式、快餐文化、汽车生活、背包客一族等等,这些围绕在品牌周围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现象是世界各地的共性体现,品牌文化已经深深地烙在人们生活方式和文化现象中。
1.2各地文化现象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样性
地域、气候、种族、文化、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现象,文化现象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反映。比如人们的饮食和着装习惯、行为表达等等,都可称之为文化现象。文化现象多种多样,它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地域的人们某段时期的生存方式、生活习惯,以及价值观念。毫无疑问,不同地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现象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从大的方面来讲,中国人现代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现象是受到传统、历史、自然和现实的影响,不会因为开了几家麦当劳而改变,中国人也不会因为带了瑞士名表而改变文化价值观;同样在美国,也不会因为有了几家中餐厅而改变周围的文化现象。今天世界各地的生活和文化,因为有了差异,才各显特色;因为有了交融,才丰富多彩。例如:中国人生活中讲面子、讲排场,请客吃饭中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计划生育的国策制造了“小皇帝”和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早教和培优之风;由于地域经济差异和城乡社会设施的差异,造成节假日的大量人口迁移,形成了春运现象,这些生活现象都是只有在中国才能产生的。韩国传统泡菜文化,产生了世界著名的密封盒品牌“乐扣乐扣”。北欧国家瑞典的实用生活方式,孕育了宜家“为大多数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这样的品牌。美国地大物博,其城镇民居的居住和生活设施都是分散而铺开的,这使得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处处都离不开汽车,而生活设施也都围绕汽车生活而设计,比如:汽车餐厅、汽车电影院、汽车旅馆等等,这就是美国的汽车文化。自然界因为生物多样性而美丽,人类社会也因为文化的多元化而丰富。
2当代生活方式与文化现象在设计文化中的解读
关于文化的解释有很多,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文化是人类文明成果的总和,是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社会成员的个人能力和习惯的综合体”,所以文化具有对科学、宗教、情感、道德等各种精神现象的产生与发展做出指导。而影响人们生活方式和文化现象的社会文化,对设计这个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起着指导性作用。
2.1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现象在当代的显现
由于传统生活方式曾在过去的社会中长期存在,因而它是早已被规范化、习俗化、凝固化,在社会中根深蒂固的生活方式表现出来的文化理念。这使传统的东西有着巨大的能量和顽强的生命力,以致在现代社会中仍有不可低估的影响。现代生活方式中的某些传统生活文化因素,在现代科技定义下应该有全新的理解,不应该是传统的简单复制。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对设计的影响,是设计文化内在因素的作用,从而指导产品设计过程的进行。这里讲的“设计文化”具有宽泛的含义,是指“影响产品设计的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哈飞汽车公司和意大利宾尼法利那的汽车公司联合开发的哈飞面包车,就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该车前大灯后边角上翘,神似京剧人物脸谱眼睛,拟人化的前脸造型具有浓厚的东方文化韵味,(图2)此款车一上市就获得很好的市场认可度。我们生活在由文化构筑的社会里,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具有很强的延续性。手表和手机,一个是通讯产品,一个是计时工具。近十年来,这两种产品出现的角色互换,很具有启发性。手机出现之前,手表只是计时工具,随着手机进入人们的生活,手表计时的功能逐步被手机取代,戴手表的人越来越少,那时拥有一部手机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当手机发展到今天,人人手里都是智能手机,手机已成为一部“便携式电脑”,带手表又开始成为一种时尚,而佩戴一块贵重的手表是身份的象征。科技发展到今天,手机的微型化及手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一些公司已经开发出能够弯曲戴在手腕上的手表式手机,难道以后手表和手机要合二为一吗?这将是一个有趣的发展趋向,反映出人们对生活文化传承的一种寄托,这种寄托直接反映到物上。反推过来,研究物的设计思维可以深入对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的领域探究。
2.2社会文化背景下生活方式的选择
人的生活方式受到条件的必然限制,我们发现这个限制来至于社会文化、经济等等方面。因此,设计文化中应强调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关系。不同的社会文化,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的选择。现代中国的社会文化是在中国这片土壤里孕育和传承的,我国国土面积与人口比例严重失衡,所以中国人选择了聚集,多数人口集中在大城市。生活设施、宗教文化、社会机关等配套设施都集中在城市,公共交通的也是以连接各大城市而设计。为此,大多数中国人向往城市生活,人们的工作、学习、居住、购物、休闲等活动都反映出“集中”的特点。集中的好处是对土地面积和空间的最高效率的利用和社会生活的集中解决,但是过渡的集中也带来了交通拥堵、空气污染、治安混乱的问题,过渡的集中也会产生生活压力巨大、社会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复杂的社会现象,在这样的社会文化中,中国人选择了中庸的处世之道,这便是中国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选择。
2.3设计文化促进品牌的形成与发展
从系统角度讲,品牌也属于文化的范畴,特定的“社会文化”。哈雷摩托,属于美国的全球知名摩托车品牌,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加大的厚重车轮、高大的摩托车龙头、锃亮的金属装饰、昂贵的价格,决定了哈雷不与普通代步工具威武,比它实用功能更为人所称道的是它的文化性。人们这样描述哈雷摩托“哈雷可谓是一件重金属艺术品。车身够长够大,很多部件由钢铁打造,传统五金手工工艺随处可见。这是设计、制造和使用结合的风格,是技术规格和数据无法描述的,这就是哈雷”。说起哈雷,许多人回想起1969年的那部经典电影《逍遥骑士》里的丹尼斯•霍普和彼得•方达,那两个长发男人的奇装异服让人印象深刻,皮衣皮裤加墨镜,这便是哈雷车主最具代表性的装束。哈雷品牌之所以历经百年而不衰,在与它从造的第一辆车起就潜心致力于创造独立、自由、个性、进取的摩托文化。这是一种生活文化的选择和形成,哈雷文化是经过百年不断地积淀和提纯才有现代的市场影响力。如今,哈雷早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通工具,它已成为一个机械和人性融合一体的金属明星,成为精神图腾。而哈雷品牌中的哈雷服装、头盔、啤酒罐、手表、打火机也成为哈雷文化的一部分,受到世界各地哈雷迷的追捧。哈雷只能诞生在美国这样一个资源丰富、地大物博的国度,更主要的原因是美国人拥有多元文化、张扬的性格、开拓的精神等社会文化孕育了哈雷摩托车这个品牌,说到底就是美国文化孕育出的哈雷品牌。
3设计文化指导产品开发与品牌培育
设计文化系统是以人和人所在的整个环境为核心的体系,这个体系更关注人生活的整个环境和生活的方式,克服过去仅对产品本身的研究的设计方式,把产品设计、品牌培育置于设计文化系统中运转。设计文化系统的观点强调,从设计文化系统的角度看待产品设计和品牌建设,能看清事物每一环节之间的关系。产品从预案到定案,从试制到生产再走向市场,从市场到使用者手中再变成废品,走向回收再利用环节,要走过很多程序,有方案的造型和色彩问题;有人机协调、产品与环境的协调问题、有材料的加工与装配问题;产品与社会的协调等问题,这些问题涉及文化、感情、技术、地域等几个方面。在这过程中,经过产品——商品——用品——废品的循环过程,整个过程中对产品设计目标的社会适应性、环境适应性、人机适应性、市场适应性等诸多方面的权衡,生活方式和文化现象的分析研究对设计定位和品牌定位及培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品牌既是企业的符号,又是文化的载体,企业透过品牌经营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及文化理念。消费者从产品或品牌服务中来感知企业文化,对品牌的认同和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是通过接受其产品品牌与蕴涵在其中的产品文化来实现的。因此,在培育品牌的过程中,必须首先把社会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的研究目标定位在用户上,让这个系统的研究成果服务于产品设计和品牌定位。在品牌的创立中植入社会形态和生活文化,会使品牌更具有文化内涵和亲和力。
4结语
关键词:剪纸艺术;产品设计;文化
剪纸艺术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它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最具代表的民间艺术。剪纸造型特征和文化理念的结合实现了实用与审美的完美结合,与产品设计实用与美观并重的需求特征不谋而合,在无形中指出产品设计新的发展方向。以现代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⒚窦浼糁揭帐跤τ糜诓品设计当中,对现在的产品设计将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一、中国剪纸艺术
剪纸艺术代表着中国最朴实的民间愿望,它传承了中国两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它虽然以平面剪影镂空为艺术形式,但它同时还具有立体美感。它虽然以抽象的概念为素材,但它却表现了明确具体的表象意义。传统剪纸元素种类丰富、蕴涵深厚、形态多样,它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对各种平面设计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自人类出现之初的图形符号,一直到各种成熟的剪纸艺术作品的出现,剪纸艺术始终如一的都和劳动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民间剪纸的题材是很广泛的,它既反映现实生活中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也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为题材来自生活,所以剪纸作品表现的内容生活气息就十分浓厚。民间剪纸在题材上的一大特点是采用托物寄情的寓意手法。剪纸艺术是在时代的要求下,从人们的主观世界中产生的,但又以人们的生产实践为基础,满足人们精神需求而产生的,为人类的精神世界服务。
二、剪纸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产品设计是一项集艺术、文化、历史、工程、材料、经济等各学科知识为一体的综合产物,主要协调的是产品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产品的人机功能和人文美学的要求。与其他艺术种类不同的是,产品设计更加注重实用性,无论是产品的外观、结构还是功能,都要以使用者的感受和体验为出发点,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时至今日,人们不再满足于物质功能的需求,而去追求心理上的满足感。所以,设计师要充分掌握和利用各种造型语言,优化产品的外观造型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1.剪纸题材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民间剪纸形象并不是偶发性的创作,而是历经一代又一代的民间艺人不断加工创造而成的。它来源于生活,有着相当稳定的受众群体,其设计众所周知,具有极为广泛的社会普遍性。借鉴这些个性鲜明,有着强烈民俗特征的形象于现代产品设计中,不仅能为现代产品设计提供丰富的艺术资源,也能使产品设计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优质的市场条件。
2.剪纸元素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文字元素在民间剪纸中常常采用寓意或谐音来传达人们的主观情感和审美情趣。形式美的文字设计能给产品增光添彩,令消费者赏心悦目。图形元素是民间剪纸最具特色、最能表达人们视觉思维的表现形式,是虚与实、抽象与具象的统一。将图形元素应用于产品设计,可以增强产品的视觉冲击力,提升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扩大产品设计的附加值和创造合理的生存方式。色彩元素在传统剪纸中是一种文化符号,是传递情感和审美情趣的需求。红色是最原始、最富有生命力、冲击力和视觉力的色彩。传统剪纸亲近红色,把它视为欢乐、喜庆、顺遂、成功和进取的象征。色彩元素成为给顾客留下深刻印象的第一视觉因素,顾客通过色彩可以直观地识别并选择商品。
3.剪纸衍生品在现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剪纸艺术在与现代科技和文化融合的过程中,结合现代的一些表现手法和设计理念,已被广泛应用到设计的各个领域中。剪纸艺术在包装、书籍装帧、服装设计、动画、室内设计、标志等设计领域中的广泛运用,对现代艺术设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剪纸衍生品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何将传统剪纸的设计元素和当代礼品的设计理念相结合,设计出与众不同,又有着本土特色的礼品,需要设计师认真的思考研究。
4.剪纸的造型理念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不同于其他的传统艺术门类,在图底关系中把虚实关系结合来进行设计,提高设计理念的传递能力,使人们能够很好的辩解出来。利用民间剪纸造型的虚实相结合的观念来进行设计,利用虚、实形的互动,提高设计传递信息的能力。在设计中不能只看到“实形”而忽略了“虚形”,阴阳相依而存,阴阳互补。剪纸的造型手法在产品设计中的观念意识创新和对其进行充分的联想运用。通过对某一特定部分的图底关系、虚实关系的转换变化,当注重虚形时,实形就成了图底,从相反的角度来看也是一样。出发点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视觉感受。在虚实关系和图底关系的相互表现上,彼此遵循各自所从属的规律,相互呼应,增强整体感,只有这样的设计出来的作品才会完整,才能彰显出其极大的视觉魅力。
三、剪纸艺术在产品设计中运用的价值
产品设计的目的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而剪纸也是广大劳动人民发现美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这两者的目的都贴近人们的生活。通过对民间剪纸艺术文化的汲取,为现代的产品设计增添了新的活力,并使其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民族传统文化,也推动了产品设计迈向新的台阶。在传统元素民间剪纸日渐消失的今天,我们要从剪纸艺术中寻找设计元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观察, 使得剪纸中一些意义深远的、抽象的、无形的设计概念和心理状态改变为一种具体的事物形象,并引发对抽象概念的延伸和连接,使剪纸艺术与产品设计能够巧妙的结合。与此同时,我们设计师要注重剪纸艺术在产品设计中扮演的角色,我们只有发现了自己国家的文化根源,才能制造出标有中国特色的产品。我们只有不断汲取剪纸艺术的精华,运用现代设计方法的剪纸艺术语言来表达,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长期广泛传播。
参考文献:
[1]讥风皋・中国剪纸的起源与历史[M]・美术史论・1998.1.
[2]沈之瑜・剪纸研究[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
[3]王伯敏・中国民间剪纸史[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
[4]陈竟・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研究[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5]王贵生・剪纸民俗的文化阐释[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李砚祖・装饰之道[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