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

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

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育博客;区域性教研;教师专业发展;教育闪光点;教师教育生命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4-0087-03

如果说一个人从大学毕业到教师职业的转变是瞬间的,那么,从学生到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教师的转变则是漫长而艰巨的,因为前者仅仅完成的是一种社会身份的转化,而后者就需要耗费教师职业生涯的全部时间和精力,维系着一个教师的教育生命,是一个教师专业发展道路的全部。人各有所思、人各有所长,多元的教育需求,造就的应该是教师多元的彩色生命,这样的一种多彩生命是鲜活的。然而,似乎这样的鲜活生命,上帝仅仅给予了优秀教师。一个普通的教师。也许他没有任何教育生命的色彩,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他们的教育生命同样是鲜活的,他们的专业发展道路同样是具有色彩的。激扬每一个教师的鲜活教育生命,需要为他们搭建平台。工作中,我们渐渐地意识到:区域性的教育博客正是这样的一个平台,我们实践着,我们思考着。

一、教育博客拓展了普通教师的专业发展道路

教师工作的核心,说到底是一个教学设计的工作,这样的设计是一个面对教育目的、教材、学生。采用最有效教育手段的设计。既为设计,自然有神来之笔。这一笔,自然是教师专业发展进程中的闪光点。优秀教师如此,普通教师同样如此。这些教育闪光点的串联式发展,便是教师的专业发展道路,它涵盖了教师毕生教育生命的意义。

纸质时代教育资源与教学设计的独享性、个体性、封闭性正在被电子时代的共享性、群体性、交互性和发展性所替代。教育的闪光点只有在交互过程中才能被发展和积累。所以,可以肯定,一个有专业发展计划的教师是不会排斥教育博客的。

教育博客的发表与评论是平等的、即时的。这样的特征有利于教师间的互相取长补短。这不仅是优秀教师的需要,更是大多数普通教师的需要。普通教师也许没有优秀教师的灿烂光环,但他们的专业生命同样需要鲜活起来:他们因为没有系统的、如优秀教师一般丰富的教育资源,常常在教师群体中处于暗淡平常的地位。然而。日常的“点滴”精彩也是他们鲜活生命的象征,他们需要有教育博客这样一个平台供他们展示这“点滴”精彩。这样的心理需求表现出来的是展示自我、话语权的需要和与人交流机会的需要。他们更希望通过“写博”来寻求与同伴的交流,使自己获得更加宽泛的思维源泉,以激扬与优秀教师一样精彩的教育生命。

不懂得教育博客本质的人士有云:写博客的是用自己的内心做秀、看博客的有偷窥别人隐私之意。笔者想用一段话来做个诠释:杨振宁曾经这样评价“氢弹之父”泰勒:“泰勒几乎每天都有十个新想法,其中有九个半是错误的。但他并不在乎,而是以非凡的勇气对那半个正确的想法进行大胆的创新。正是凭着每天半个正确想法的创新积累,泰勒博士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无疑是很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写教育博客,不是一定要完美、要精粹、要深层,也不是一定要中规中矩、要老练持重,教育博客的意义在于尝试、记录、交流与发展:在于平常与积累:在于思想碰撞头脑风暴之后的精彩激扬。

二、区域性教育博客的实践

通常意义的博客由使用者自由注册、自主管理,所谓“自生自灭”是其特征。而教育类的专业博客是难以在这样的平台上形成“气候”的。即使有“气候”,也是少数教师的精彩,会湮没大多数教师日常的“点滴”。教育博客出现之后,也有不少学校建立了学校的博客群,并有相应的管理制度,然而学校博客毕竟交流和展示的窗口狭小,也缺乏高水平的引领。因此,我们建立了太仓市全市学校在内的区域性教育博客,这样的博客具备了以下特征:

1 博客管理的统一性

在博客管理上,我们按学校、学科、群组进行分级分类管理,每所学校可以有独立的博客访问页面,每所学校可设立多名内容管理员。教师在注册博客时可选择自己所在的学校,亦可选择自己的任教学科,这样既形成了一所学校所有教师的博客,又形成了一门学科所有教师的博客。而跨校之间的教师交流群体则由博客群组(圈子)功能实现,设立博客群组管理员管理群组成员的加入和文章的审核推荐等。这样的管理方式既保留了教师注册和交流的自由性,又可以以学校、学科、学段为单位加强行政调控管理和引领,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扩展了区域教师博客交流的窗口,普通教师既可以在本校博客中挥洒日常“点滴”,也可以在区域教育博客平台上激扬教学“精彩”,两者兼得。

2 教学行为的引领性

在教育博客的所有互动行为中,我们看重的是“评论与推荐制”,因为这个制度是最具有引领色彩的。来自于本区域内“权威”的“点评与推荐”更是一种代表教学“潮流”的引导与肯定,是“写博”者持续其行为的“春风般”动力。一般而言,区域内的“权威者”享受了更多的公共教育资源,钻研了更高层次的教育理念,而具有了更深的“教育”造诣,他们的辐射引领功能是他们的职责,他们是教育事业的引路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离不开引领的。传统教育环境下一位“权威”名师能够辐射的层面毕竟是有限的,而在强调“教育均衡化、资源共享化”网络环境下的今天,区域性教育博客的引领性特征则可以起到无法替代的名师“广辐射”功能,而且这样的辐射远优于让名师“异地轮岗”。我们还设立了博客明星推荐、十佳博客评选等对博客进行引领。

3 教学设计的交互性

人有所长、亦有所短!“名教师”如此、普通教师亦然。一个鲜活的教师,自有其独到之处。名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差异,有时仅仅是亮点的多寡而已。观摩别人的教学设计,往往是教师专业发展学习的良好途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为我们的教育博客是全市教师的交流和资源平台,所以往往能实现同步交流,对于一堂课,每个人的博客内容便成为了别人的阶梯,反过来又完善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这就是交互的结果。

4 教育资源的共享生

日常教学里有时我们突然有一个精彩的例子想要讲解却苦于缺乏某些资料而感到遗憾,我们也常常为自己的纸质资源收藏犯难,有时甚至苦苦收集的电子资源因为电脑故障而毁于一旦。其实教育资源既具有独享性更应具有共享性、时代性与发展性,而区域性的教育博客平台会让你发现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既可以是教师个人教育

资源的积淀平台,也已经成为支持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重要途径。无论你身在何方,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解决了你的一切资源问题,你共享给他人的资源将获得更多他人共享给你的资源。区域性的教育博客正是由于广大教师的资源积累而形成了一个极其丰富的共享资源库。

5 教育交流的开放性

在区域教育博客中,教育工作者可以方便地用文字、媒体等多种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研究成果、课件等上传发表。开放、互动、交流是区域博客平台的最基本特征,百家争鸣才能百花齐放,深度思维碰撞与多种头脑风暴才能形成更开放更自由的交流空间,才能激扬教师更鲜活的生命。

三、区域性教育博客发展的思考

自发的教育博客,因为无序,必将被有组织的区域性教育博客所替代,以达到激扬教师的鲜活生命之目的,而这一切,依然需要探索。

1 行政统一管理

行政单位参与的事情比任何自发的行为更具有生命力与约束力。作为区域性教育博客的建立者,行政单位在这里的管理体现的一是认识的提高,二是管理体制的解放。教育博客是教师的生命是否鲜活的标志,是激扬教师生命的舞台。尽管有时也会有负面的情绪,但也可以成为行政倾听与调控的窗口。我们应该相信:坚持写博客的教师是具有教育理想及专业发展设计的教师。所谓管理体制解放,主要是行政与业务单位应该将教育博客的管理纳入教育科研管理的范畴。以为例,在目前情况下,博客上的论文,更具有广泛的群众监督效应,可以有效杜绝学术造假。更可以发挥论文的借鉴与指导功能,而不至于使课题研究成果束之高阁。同时,类似区域性的论文评比,本身就可以在教育博客中产生,这样做,对教师安心走教育科研之路必将带来划时代的深远意义。同样。对于在博客上的教学成果优秀文章也可以予以一定程度的认可。这些都必须有行政单位的参与和管理。

2 名师加盟引领

名师可以是“名校长”、“特级教师”、“教授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等称号的教师,也可以是区域教研员、骨干教师等。从目前对“名师”的管理体制来看,相对缺乏来自民间的“公信力”及反哺行为,缺乏引领广大教师共同努力与发展的“渠道”。他们在一个区域内、一个课题内尚未真正形成一个团队,大部分人没有真正成为某一区域内、某一领域内的领军人物。如果这样的“名师”能自发“写博”,且在“写博”的同时、对同行的“博文”进行必要的“评论与推荐”,再结合这样的“评论与推荐”另行“写博”。这正是他们提升自身素质,造就“公信力”、“渠道”、“教学团队”、“领军人物”的有力舞台。我们可以在区域性教育博客别设立“名师博客”、“教研员博客”、“学科带头人博客”,在学校博客访问页面中设立“本校名师博客”、“本校骨干教师博客”等,同时聘请名师对区域博客文章进行点评、推荐和不定期组稿“优秀博文”专题选等,让名师权威既可以辐射引领本校,亦能辐射引领区域教师,从而能够指引更多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

3 群组跨校互助

从单一的教师博客到学校博客群、再到群组博客群的变化是团队共同体在博客中的体现,除了一所学校的教师可以形成学校博客群之外。一些跨校的教师博客也可以就某一问题形成互评团队,这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途径。面对当前条件下城乡教育师资、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问题,面对农村学校教师缺乏专业发展引领和学习机会的现状,利用区域博客的群组功能实现跨校互助是一个良好的教师发展途径。例如形成“学科中心组团队”、“名师工作室团队”、“课题组团队”、“教育集团团队”等,就可以实现不同层面、不同需求的跨校互助。

4 定期活动交流

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控新技术 维修

一、电控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电控新技术

在现今的电控技术发展中,新技术主要表现为:汽车发动机和汽车底盘的电控技术,这个方面的发展已经相对较为成熟;然后是车身安全方面的电控技术,这个包括安全气囊、温度调控以及各种仪表等;再然后就是混合动力等电动汽车的应用;通讯等智能交通的综合技术系统;各种信息系统等整车控制设计。

(二)发展趋势

目前针对现代化经济的发展趋势,和信息化的时代特点,汽车电控的新技术发展趋势逐渐走向了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其通过对发动机、自动变速、牵引动力、制动动力等动力系统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稳定的集成化电控系统,并在模糊控制和自动适应控制的智能化控制概念下,加快了其智能化电控发展的速度,利用数据的有效交换与应用,实现了网络化的电控新技术。

二、维修行业的形势现状

(一)维修技术

伴随着汽车控制技术的发展,汽车在结构、性能等方面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对于传统的汽车维修行业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在汽车电控技术发展的背景下,相关的汽车维修技术也面临着巨大的创新与变革,从而适应汽车市场需求的变化。

(二)维修设备

由于汽车电控技术的发展给维修技术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从而令维修所需要使用的设备也面临着更新的问题。在现今的新汽车电控技术下,很多以往的维修设备并不足以完成维修任务,因此在维修设备的改革上,也是维修行业需要着重研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维修信息网络化

在全球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将我们带入到了一个信息科技主控的信息化时代。因此信息化技术已经渗入到了各行各业之中,同样电控技术的创新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的!因此对于电控技术的信息反馈,以及相应数据的处理,是促使维修行业信息网络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维修人员素质

然而电控技术的发展,也不能保证全自动的运行,维修行业就能不能保证全自动的修理。因此作为修理的核心,维修人员的素质及专业能力提高,成为了实现维修行业得以适应电控技术发展需求的重要元素。因此在面对电控技术的告诉发展状况时,有效的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相关业务水平,是提高现代汽车维修水平的有效途径。

三、电控新技术与维修行业的关系

(一)品牌经营

随着现今汽车行业的发展,大量的车型逐渐充实着整个汽车市场。这就令汽车维修行业在发展中,对修为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逐渐提高。所以面对这一状况,维修行业应该形成统一的高素质专业维修人员培训体系,然后针对汽车的品牌进行针对性的品牌化维修经营策略。

(二)理念转变

传统的维修行业,在维修理念上保持着一种“即发生即修理”的态度。然而伴随着汽车的逐渐普及,与其市场范围的扩大,令维修企业与客户之间达成了一种增值观念,将原有的传统理念从“维修”变成了“维护”,从而为“零修理”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理念基础。

(三)设备的依赖

在汽车的新电控技术发展中,由于电控技术的发展,使得汽车越来越趋向自动化,这就令汽车本身的结构精密度更高,从而导致完全的人力无法满足汽车相应问题的维修。这就形成了维修行业对各种高科技仪器的依赖,从而利用各种仪器来对汽车进行有效的修理。

四、电控新技术与维修行业的相关发展

(一)专业人员培养

面对现今汽车的发展状况,汽车维修人员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并与此同时熟练的掌握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相应的现代化新技术,并在不断的维修理念更新中提高自身维修素质,从而满足现代化汽车维修的需要。

(二)维修数据应用

在提高维修人员的自身素质同时,维修企业还需要对汽车的最新动态进行准确的把握。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汽车的技术更新也是日新月异,因此维修行业必须有效的利用网络化信息技术,保持对其信息的掌握,从而及时对维修行业发展做出有效调整。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汽车的电控新技术发展,是在新时展背景下响应人们需求的必然结果。而在这种结果下,引领了汽车修为行业的相应改革和发展,从而将汽车维修行业引领上了一条高科技化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贾秋红,廖林清,屈翔.浅析国内防弹运钞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A].“技术创新与核心能力建设”重庆汽车工程学会2006年会论文集[C].2006.

[2]魏学勤,岳松林,任振武,史乃生,郭金娜.山东省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战略研究[A.山东汽车工程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

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机械技术;发展趋势;讨论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机械行业已经步入到了机电一体化的程度了,可以说随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机械动手能力与机电控制能力就会相结合,从而使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不断地创新,不断地与先进的技术相结合。

一、机械电子系统的概念

机械电子系统比较复杂,它包含众多专业知识,将机械学、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系统。机械电子系统是由日本的一位学者提出来的,日本人将它解释为“:机电一体化乃是在机械的主要功能、主要动力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的系统”。而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使用“现代机械系统”这一术语来描述“机电一体化”的复杂机械系统,他们的专家组在1984年向国家科学基金会提交的报告中,才明确提出现代机械系统术语的涵义为“:由计算机信息网络协调与控制的、用于完成包括机械力运动和能量流传递等动力学任务的机械和机电部件相互联系的系统”。在我国的机械行业也将机械电子系统称为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就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包含了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的内容。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指技术基础、技术原理在内的、使机电一体化产品或系统得到实现、使用和发展得技术。而机电一体化产品是指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的机械系统与微电子系统相互置换或有机结合而构成新的系统,且赋予其新的功能和性能的新一代产品。可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说机械电子系统都不是单一的一个技术或系统,而是多个学科、领域组成的多层次的、多种类的系统集成。

二、机械电子技术的发展

机械电子技术的发展大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上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在生产中开始使用电子技术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这一阶段也是机械电子技术发展的起步阶段;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为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之间,这一阶段,机械电子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今后机械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三阶段,上世纪90年代以后,机械电子技术开始迈人了一个新的阶段,机械电子技术的发展逐渐走向了智能化发展趋势。一方面,其他高科技技术开始融人到机械电子技术当中;另一方面,学术界对机械电子技术进行了深人的研究,为机械电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我国机械电子技术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逐渐开始了对机械电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我国相关部门也成了专门的机构,制定了许多发展措施。同时我国各大高校也逐渐开始开始有关机械电子技术的专业,这在促进我国机械电子技术的发展上面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我国机械电子系统的现状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经济也在不断发展,但是在很多领域出现了趋缓的态势,譬如机械电子行业,受到很大的冲击。据统计,2012年国内机电产品的进口增长速度加快,前三个季度累计进口的机电产品为168.2亿美元,而进口数量的增加,使得国产的机械电子设备占有率下降,科技成果在市场的转换率低下。目前我国机械电子行业发展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目前我国的机械电子设备较为传统,大多数的机电产品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都比较低,而且鲜有成套的设备;新技术的研究发展进度缓慢,相比于世界先进国家的科技发展,还处于低位水平,譬如科技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而在覆盖市场率比较高的品牌产品,科技含量很低,不利于科技成果在市场的转换;企业对机械电子行业的研发投入比较少,仅仅停留于低端产业阶段,而且大部分在“模仿”其他国家的产品,无法给企业带来较高的产业附加值;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等关键技术的应用程度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别非常大;高新科技的应用,需要升级和改造传统的机械电子传统行业,但目前对传统产业的研发和改造力度不佳,无法发挥高新科技的应用优势。

四、机械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机械电子技术的发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技术革新的周期明显的缩短,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新型技术之一。

1模糊化

模糊化是机械电子技术在近年来发展的另一大趋势。机械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相对较广,如何发展适应多个行业的机械电子技术就成为机械电子技术主要的发展任务。因此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械电子技术产品单元模块是一项复杂而有前途的工作。

2数字化

数字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特别是微控制器的发展为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要尽可能的为技术发展的提供良好的平台。而数字化也成为了机械电子技术发展的一种主要趋势。

3集成化

集成化要求各中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同时集成化又包含了生产加工过程中同时处理管理、检测、装配等多种工序,为了实现目前小批量生产的目标,使得系统的管理更具有弹性。首先,将系统进行分解,协调各个分解之后的部分的运转,进而促进系统高效、协调的发展。

4网络化

信息化的发展以及普及,使得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逐渐成为各行各业,各个学科技术中最为依赖的基础工具之一。远程控制终端在生产中也逐渐成为普遍使用的技术,利用计算机计算,通过局域网技术使得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电器链接成为一个系统。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应朝网络化方向发展。

5、机械电子系统的高速、高精度、高效化趋势

高性能化就是速度、精度和效率是有机结合。由于机械电子采用了高速CPU芯片、RISC芯片、多CPU控制系统以及带高分辨率绝对式检测元件的交流数字伺服系统,同时采取了改善机床动态、静态特性等有效措施,机床的高速、高精、高效化已大大得到提高。

五、机械电子系统的科技创新趋势

1、将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传统机械电子系统的发展新主体是政府单位,经济体制改革对机械电子行业科技创新主体的重新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认为政府需要转变以往在该行业中的主导地位和职能,以激励创新的手段,推动民营企业成为发展机械电子系统的主体。目前中国的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主体,但这些企业的科技研发和投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需要提高企业的技术储备能力,以核心技术的优势,消除企业在机械电子领域的发展障碍,同时提高企业在行业当中的主观能动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的加大,为了奠定科技创新的基础,需要在技术研究开发的阶段,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并重新分配好企业的利润,尤其是那些比较成熟的机械电子企业,要做好充足的市场调研和财务分析工作,合理将获得的利润注入到科技创新研究工作当中,发挥资金链在科技研究开发当中的效用水平。加大科技研究人员的培训力度,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生产和科技创新工作的主体,要求进一步提高科技研究人员科技创新意识,丰富其知识结构和实践工作经验。

2、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为了提高后续科技开发应用的水平,需要对科技的成果进行转化,提高其科技水平和技术研发效果。很多国家在机械电子行业发展中,通过转化科技成果,推动了行业的质跃发展。科技成果的转化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转化,企业和工科院校的合作,互相交换科技研究开发的资源,譬如企业为工科院校提供更多就业的岗位,而工科院校为企业推荐更多的机械电子人才,两者进行某项科学技术的共同研究开发;二是间接转化,机械电子行业的中介机构进行深入技术交流,通过行业协会,推动技术转化工作的发展。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机械制造模式表现为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低、新技术研发进度缓慢、机械电子行业研发投入少、关键技术应用程度低等,其已经不能适应世界的机械制造的发展趋势了,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我国的机械电子系统,通过机械电子系统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阮红坤,大斌,曲宴良.机械电子行业的创新研讨[J].电子世界,2012,(8):83-84.

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1机械制造技术特点

1.1系统性。在机械制造当中,信息、传感、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等科技都得到了全面体现,而且现代化系统管理技术也得到了全面体现,其中有设计、制造、生产、组织管理以及销售等。在机械制造行业发展中,需要将先进科学技术与旧技术进行持续衔接,以此实现对机械制造整个生产中的能量、物质以及信息流进行系统化控制。1.2统一性。从原有模式进行分析,根据市场本质,其竞争核心内容便是为了提高生产率。但在国际化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下,机械制造想要有效的占领市场,其手段已发生了改变,原有的模式正在发生转变,已转向生产投资、时间管理以及产品质量等。而先进机械制造技术应有效协调以上三者并使其变得完整统一。1.3综合性。机械制造技术不应局限于产品制造,而应全方面进行,其中涉及市场调查、新品研发、产品设计、前期准备、生产加工以及销售服务等,而且要让这些环节成为高度协调和适应的整体,从而全面提高机械制造行业综合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2机械制造技术现状

我国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逐步应用,机械制造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再加上借鉴国外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造行业逐渐正向现代化快速发展。但对于核心领域以及新型科技方面的运用,和国外相比依旧非常落后。我国机械制造技术也不平衡,重工业基地已达到了现代化机械制造,而比较落后的地区仍使用传统生产模式[1]。

3未来发展趋势

3.1自动化。自动化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产品生产过程当中,大量的降低了人力方面的劳动,将需要人工进行的工作交给机器,利用计算机技术高度集中的进行制造操作,在整个过程中都是机器自动化操作。在当今社会甚至是未来,自动化技术都属于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高度自动化生产产品有利于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帮助机械制造行业实现了自动化操作全新转机,使设备重量以及体积得以缩小,并且操作起来更容易进行控制。3.2全球化。社会正在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每一个企业都会使用到计算机、软件、虚拟和网络通信等信息化技术,不同企业在技术方面的研究也会不一样,最后都会根据自身优势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因此逐渐出现了企业联合合作模式,通过学习其优势实现共赢的效果,这种模式的合作是以竞争为基础,使企业在同行之间的竞争优势得到提升,展现出了制造领域的优势[2]。3.3虚拟化。虚拟化发展趋势则针对的是不同产品,机械制造产品在生产整个过程中采取模拟演示来加强产品控制,其目的便是保证生产最优化,并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更直观了解,使生产周期得到了缩短,将生产效率提高了[3]。虚拟化可以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应用。模拟演示系统在进行实际操作时,利用计算机软件将生产产品依次按照大小型号先后顺序来进行排列组合,确保可以进行正常的操作,从而实现质量性能方面的提高,不要在生产中发生误差,以至于损坏产品。3.4网络化。在21世纪最流行的便是网络化,十年以前还没有几个领域应用到网络化,发展中国家的机械制造行业更没有人们知道网络化应用,近些年来人们已发现了网络化应用的绝对性好处,因此学习计算机技术的人们也越来越多,如今网络化课程已融入每个行业。3.5绿色化。绿色化属于全球共同探讨的话题,国家进行绿色化生产能够保障其长期可持续发展,机械制造绿色化为设计、材料、设备、生产、产品、包装、回收以及技术等方面的绿色化。机械制造绿色化是为了减少负面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从而从材料和能源方面提高其利用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机械制造技术正面临着巨大的转折,我国制造业在技术和发展上都有极大的晋升空间,而对于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则要有计划地进行稳步实施,以最短的时间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加大机械制造业投入力度,培养机械制造人才,使我国机械制造技术迈向新台阶。

作者:杨晓辉 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飞.现代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的技术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6(20):130.

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木工机械、概念、现状、特点、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Q94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及科学技术领领域发展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木工机械行业历经近60余年的起伏式发展终于迎来其跨越式发展的阶段。以稳定、高效及高精度化为特点的现代木工机械已逐渐代替传统的手工工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及智能化的木工机械成为现代木制加工行业的排头兵。在木工机械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由于其具有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特性,使其一举成为我国装备制造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位居全世界木工机械行业GDP的第二位。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对我国木工机械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冷静的剖析、审视和研究,认清自己在经济及技术方面的薄弱环节,努力扭转行业起步晚、起点低的劣势,力争在产品的设计、革新、及知识产品等方面拉近与国际先进国家的距离和差距,充分利用中国市场全球化及目前国家大力支持工业机械创新这一机遇,采用学习、引进、自主研发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手段和措施,更多增加和创造与国际先进企业交流与竞争的机会,做到知己知彼,使木工加工设备的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确保品牌的市场认知度,最终使我国木工加工设备跻身于世界前列。

2、概念介绍

目前,我国机械行业所处的现状,决定了对于木工机械这一概念的定义只能从对其类别的区分上加以实现。按照加工行业及加工功能进行木工机械的划分是对其进行定义的最为常用的一种方式,而这种定义方法又是一种传统的,较为狭义的行为。与传统意义上的木工机械不同,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通常意义上木工加工不仅仅局限于加工木材,而且也包含了对于诸如人造板材及家具等合成材料的加工。因而,对于木工机械较为准确,较为广义的定义还应增加人造板及家具加工类机械的概念。

3、我国木工机械现状的分析

我国经济的发展,与际市场合作的日益紧密,促进了先进科学技术不断地创新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使我国的木工机械行业近些年处在高速发展的状态。并已跻身国际行业前几位,而木工行业的总产值与销售额增长率近几年不断处于高增长态势,远超其他行业。截止2003年我国木工机械的出口占到了木工机械产值的近30%,增长率排名各类机床之首。而国际木工机械行业的萧条也给我国木工机械的对外出口和国内木工行业的强劲增长提供了有力的环境与条件,极大的带动了国内木工机械行业的复苏。随着我国国营企业的改制和我国对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建立和发展的鼓励,这些非国有制企业在高速发展中的木工机械行业中的快速增长与壮大,已逐渐占据市场重要地位。但我们也看到由于受资金、技术以及规模等的影响与限制,民营和个体企业经营发展主要依靠低成本、小批量生产加工来维持生存,更不可能实现规模性,这势必使得他们以及木工机械行业的萎缩和亏损。

4、西方发达国家木工加工机械的特点分析

4.1、产品的结构与技术特征

西方发达国家的木材加工机械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形成了各自的拳头产品,少数企业甚至于只生产单一、两种拳头产品,但是绝大部分公司都是在加强和维护自己的拳头产品的同时,不会放弃另外的一些具有市场占有率的非拳头产品。并在生产、销售的过程中努力发展,尽量使之成为拳头产品。另外,这些国家非常重视先进技术的引进、推广和应用,以产品的高质量保证其在同行中的竞争能力。而在发展高科技的同时,德、意等木材加工机械强国也并不放弃传统技术,尤其是生产制造一些适用于小型工厂与细木工车间的、价格低廉的加工设备;一般都采用常规技术,通过提高质量来保证设备的应用。

4.2、布点特征

西方发达国家的木工机械企业分布地域广,遍及各地,能够实时的满足全国范围内各大加工企业的需求。

4.3、设备特征

西方发达国家木工机械企业能够提供的机床设备类型复杂,从提供大型制材厂、家具厂、人造板厂等全套设备,直到提供简单而具有特色的便携式工具;从用于现代化木材加工企业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单机或生产线,直到适应于手工作坊式的普通小型设备。

5、对未来我国木工机械发展趋势的几点思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对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合作与引进以及国内在木工机械方面的不断探索与自主创新,我国的木工机械水平水品与国际间的差距将逐渐缩小,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如何以此为契机更好的实现我国木工机械行业的发展,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观点,仅做参考;

1)目前我国在木工机械生产研发的中高技术人才十分匮乏,因此在大学开设和发展相关的专业,并建立大学为中心的研究机构,实现企业和社会为需求导向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

2)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研发可利用速生材和废弃木料的高技术加工设备,体现以人为本,绿色环保的科技理念。

3)加强计算机数控技术、信息技术及纳米等多种高科技技术在木工机械行业的应用,不断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加大交流和互访力度,并通过一定时期的消化、总结和吸收,最终实现产品的技术创新。同时,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努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和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并进一步加快我国木工机械化标准的建设步伐,这是提高本国产品质量标准,推广新工艺、新技术和消除国际贸易垒的重要措施和保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