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农业栽培技术

绿色农业栽培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农业栽培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绿色农业栽培技术

绿色农业栽培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红肉蜜柚;高产绿色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

中图分类号 S66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6-63-03

红肉蜜柚在3月中下旬盛花,自花结实率高,一般可达50%以上。果 实发育期为4月上旬至9月中旬,9月下旬成熟。绿色栽培的红肉蜜柚比常规栽培的成熟期早20d,单果重1 250~1 750g,皮色黄绿色,皮薄,囊皮粉红色,汁胞红色,果实酸甜适中、脆嫩化渣、有淡香,口感尚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生理活性物质柚皮甙及其它营养成分,并含有更丰富的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及抗癌等保健作用;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欢迎。梅州市原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红肉蜜柚产品获得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红肉蜜柚对低温的忍受能力比柑橙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土壤pH值以5.5~6.5为宜。该公司绿色栽培的红肉蜜柚比常规栽培成本降低两成,单价高达3.0元/kg,每667m2产量增加600kg,667m2产值达17 520元,667m2增加收入9 100元,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

1 试验示范探索红肉蜜柚绿色栽培技术

常规栽培蜜柚沿用传统的方式,大多以农户为生产单元,生产规模小且技术落后,产量低,商品率不高,土地产出率低,农民收入增幅不大。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构建起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产品安全、资源高效利用为主要目标的绿色农业技术生产体系,蕉岭县农业局的技术人员从2007年开始,开展红肉蜜柚绿色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示范与推广,探索出一套完整的红肉蜜柚绿色栽培技术,并指导梅州市原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红肉蜜柚优良品种,在蕉城镇东山村高岭上进行示范种植,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要求组织生产。

1.1 试验效果 2009年在蕉城镇东山村梅州市原源现代有限公司的红肉蜜柚园各选取30株红肉蜜柚树作为常规栽培和绿色栽培对比试验,我们负责生产技术指导,定点定期调查,公司负责生产技术操作。实验结果表明:实施绿色栽培的红肉蜜柚树平均株产量增加11.1kg,商品率增加32%,果品均价每kg提高2.65元,生产投入降低两成,每株可增效益156元。

2010年在蕉城镇东山村各选取667m2红肉蜜柚作为常规栽培和绿色栽培对比试验,对第一组进行常规栽培技术指导,以2009年总结出的绿色栽培技术指导另一组进行红肉蜜柚绿色栽培,并进行定点定期调查。试验结果表明:实施绿色栽培的红肉蜜柚平均667m2增产459kg,商品率增加34%,果品均价每kg提高2.69元,绿色栽培红肉蜜柚生产投入降低两成,每667m2可增效益7 096元。

1.2 示范效果 2011年在蕉城镇东山村分别选0.67hm2和3.33hm2的成年红肉蜜柚作为常规栽培和绿色栽培对比示范。对第一组进行常规栽培技术指导,以前两年总结出的绿色栽培技术指导另一组进行绿色栽培,并定点定期调查。示范结果表明,实施绿色栽培的红肉蜜柚平均667m2增产576kg,商品率增加33%,果品均价每kg提高2.72元,绿色栽培的红肉蜜柚生产投入降低两成,平均每667m2可增加纯收入9 159元,效益显著。

1.3 绿色栽培技术措施 红肉蜜柚按绿色食品标准要求进行栽培管理:一是收果后进行果树整形修剪,合理抹梢,铲除病树、结果不甜的树,为下年生产打好基础;二是收果施重施自制复合农家肥,即用鸡粪、羊粪、猪粪40~50kg;豆菇、光根旺5kg、磷粉1kg、秸秆、腐秆剂、塘泥、水等搅拌堆制腐熟的复合农家肥,增强树体,提高果树抗病虫能力;三是根据对比实验,合理配方,根外喷施高磷高钾的“磷钾动力”肥+沼气水,提高果树产量。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原料来源、生产过程、产品质量达到绿色食品标准要求。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是:注重选地环境、修剪和科学管理,科学施用水肥,做到氮、磷、钾等肥料的科学搭配和适宜的使用时间,适量施用叶面肥,采用套袋技术、综合防治病虫害等。

1.3.1 选地 种植地选择在蕉岭县东山村高岭上,靠山,坐西北向东南,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土壤属于红壤(中性偏酸),果园用水是纯净的山溪水,生态环境适宜红肉蜜柚绿色栽培。最好因地制宜地建立鸡场、猪场、鱼塘等养殖场地,为红肉蜜柚栽培提供良好的原生态养分。

1.3.2 育苗 嫁接一般在1月进行枝接,接穗应选用长约15~25cm的秋梢或春梢;芽接则在8~10月份进行,多用“T”字形嵌芽接。芽接成活后翌年3月上中旬,在离芽上3~5cm处剪断,待春梢生长停止时将接口砧桩全部剪去。

1.3.3 建园

1.3.3.1 整地挖穴 种植前在种植穴四周1~2m处挖4个圆形或方形穴,呈放射状沟,种植穴宽度30~50cm,深60~80cm,下层施自制复合农家肥作基肥,上层施足有机肥,分层施肥并分层填土,土面应高出20~30cm。

1.3.3.2 定植 定植密度:红肉蜜柚长势旺,树冠大,因此成片栽植密度不宜过密,行距4m,株距3m。定植时间:春季3月、秋季11月均可定植,以3月上中旬定植较好,定植应选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雨天或土壤过湿时不宜定植。

1.4 土壤管理 第一是深翻扩穴,熟化土壤增施有机肥,分层施肥,下粗上细。第二是间作或种植藿香蓟花草,主要是增加土壤肥力,同时又是红蜘蛛天敌的寄主。第三是用稻草等覆盖起保水作用。第四是中耕:采果后进行全园中耕,保持土壤疏松,中耕深度为8~15cm,坡地深些,平地浅些。

1.5 施肥管理 施肥管理与红肉蜜柚高产的关系相当大。小树少施肥,大树多施肥,多用复合农家肥。

1.5.1 幼树施肥 以有机肥为主。幼树根系分布浅、吸肥能力弱,应掌握肥水兼顾、薄施勤施的原则。幼树施肥以农家氮肥为主,如人粪尿、腐熟的农家肥,以加速形成树冠,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增强抗旱防冻能力。

1.5.2 成年树施肥 成年结果树施肥应以达到优质、高产稳产为主要目标。红肉蜜柚采果后叶片和树体内失去了大量营养,施肥对其恢复树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6 疏花疏果、保花保果 应用综合管理措施,促使树体营养生长与开花结果间相对平衡,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可采用以下措施: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体营养;调控春梢,抹除夏梢,成年结果树叶比1~1.2:1;控制花量,花量适中,花发育好,养分充足有利保果;及时防治病虫,减少落果。

1.7 水分管理 主要是灌溉和排水。灌溉要求水质无污染,3、8月遇干旱淋水要足,通过管子滴灌或喷灌,保持土壤湿润为宜,在多雨季节或果园渍水时应及时排水。

1.8 整形修剪

1.8.1 幼树整形 苗木定植后,在嫁接口以上30~40cm处剪截定干。抽梢后,选留3~4个生长强壮、四周均匀、相互间有一定间隔的新梢作为主枝,其余抹除。每个主枝顶端继续延长至40cm左右时,及时摘心打顶。主枝、 副主枝间应保持适当的间隔,使分生的侧枝能受到充分的光照。要经常抹除主枝上的徒长枝和位置不当的枝芽。

1.8.2 结果树整形修剪 结果树一般只抽春梢,内膛枝结果能力强。砍掉病树、结果不良的树,连根拔除,将位置不当的徒长枝、病虫枝,过密纤弱枝等疏去,多留内膛枝。成年树修剪主要是收果后骨干枝上的侧枝及其上所生各类枝梢,目的在于调节生长和结果的均衡。修剪的原则是强树重疏剪,疏除密生枝、直立枝和侧枝,保留下垂枝和弱枝,以利开花结果。衰弱树多在强枝上结果,应采取去弱留强、多留有叶果枝,收果后全园修剪在11月下旬~12月下旬完成,为下年生产打好坚实的基础。

1.8.3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红肉蜜柚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应遵循如下原则:即有限度地使用以改善树体生长状况,提高果实产量,改善品质,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如花果灵等,使用范围限于叶面喷射,防治果皮粗厚,控制新梢生长和促进花芽分化及保花保果,安全间隔期在30d以上。

1.9 病虫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根据绿色农产品栽培技术要求,合理利用天敌及其它生物、物理防治方法,把病虫害控制在最低程度。

1.9.1 选用抗病品种,严格检疫 禁止检疫性病虫从疫区传入种植区,不得从疫区调运种子、接穗和苗木,一经发现立即销毁。

1.9.2 减少病虫源 实施翻土、修剪、清园、控梢和果园生草法等农业措施,减少病虫源。控梢对一些病虫害有防控效果,如一些危害嫩梢的病虫,在抽梢不整齐的情况下应将梢抹去,可以切断害虫的食物链,减少病虫源,待抽梢整齐时再集中用药。也可采用干旱时灌水,灌水前施肥,或施用液肥促使新梢抽发整齐,再集中施药。

1.9.3 采用套袋技术 7月下旬,对柚果实施套袋,防治病虫效果显著,套袋后果皮色泽均匀,采果时将防水套袋收回再用。

1.9.4 主要病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黑星病、黄龙病、溃疡病、疮痂病、炭疽病。防治方法: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用绿色环保的杀虫药剂大生M45水剂400~600倍液喷施防治。

1.9.5 主要虫害防治 虫害主要有红蜘蛛、锈壁虱、矢尖蚧、褐圆蚧、柑桔潜叶蛾、吉丁虫类等。防治方法: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用苏云杆菌水剂400~500倍液喷施防治。

1.10 适时采摘 9月中下旬,待金黄色果实所占比例达80%以上时分期分批采摘,采摘时尽量避免产生伤口。分级包装,轻装轻放。普通蜜柚成熟期比沙田柚早10d以上,绿色栽培红肉蜜柚比常规栽培红肉蜜柚早20d左右。

1.11 贮藏运输 采摘后用多菌灵800倍液浸泡或冲洗蜜柚30s,晾干或吹干,套上热缩型的塑料薄膜袋,封口后,用传送带送到热风炉里使塑料薄膜收缩袋紧贴蜜柚表面,这样就可以减少蜜柚水分蒸发,延长贮藏时间,并可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碰伤。

2 红肉蜜柚绿色栽培技术的推广

蕉岭县红肉蜜柚绿色种植经济效益高,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经营,技术力量较强,发展前景看好。为加快红肉蜜柚绿色栽培技术在全县推广,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多种形式,扎实开展推广工作。

2.1 推广形式

2.1.1 通过试验、示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 2007年2月指导梅州市原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在东山村高岭上开始引种栽培红肉蜜柚3hm2,2009年开始挂果,667m2产量达1 000kg多;2010年推广红肉蜜柚20hm2;2011年推广红肉蜜柚53.4hm2;卖价高,效益好,很多农户得到实惠。

2.1.2 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 梅州市原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实力较强的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有经验丰富的种植、销售团队,有较为稳定的销售客户。2012年该公司种植红肉蜜柚挂果面积达10.01hm2,产量超过300t,产品主要销往珠三角地区,年销售收入300多万元,实现年利润100多万元。企业带动农户50多户,带动推广种植红肉蜜柚66.7hm2。

2.2 效益分析

2.2.1 经济效益 实施绿色栽培技术栽植的红肉蜜柚,产品色泽均匀,口感脆嫩,品质上乘,各项指标优于传统蜜柚,深受消费者喜爱。东山村高岭基地绿色栽培的红肉蜜柚667m2产量达2 400kg,按市场价每kg7.3元计算,实现产值17 520元/667m2,比常规栽培增加效益9 100多元。经济效益相当显著。

2.2.2 社会效益 该公司红肉蜜柚产品获得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绿色栽培红肉蜜柚顺应了人们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推广绿色种植红肉蜜柚,经济效益显著,将增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信心和决心,并影响和带动私营资本投入农业领域,同时对农民工再就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实行集约化生产,形成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 发展前景

3.1 农户容易掌握技术,生产成本降低 红肉蜜柚绿色栽培技术操作方便、简单,农户容易掌握。红肉蜜柚绿色栽培比常规栽培生产成本有明显下降,效益成倍提高。

3.2 绿色栽培的红肉蜜柚市场价值高,发展前景广阔 红肉蜜柚在10月开始陆续上市,色泽金黄,皮薄,囊皮粉红色,汁胞红色,含可溶性固形物达11.4%,并含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果汁丰富,品质较佳,营养价值和市场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

3.3 绿色栽培,实现产供销一条龙 蕉岭县红肉蜜柚生产采用了目前农业生产中最新的“技术部门+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以基地生产示范、辐射带动农户发展绿色栽培红肉蜜柚,引导农民从小农经济意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产品品质,实现产供销一条龙。

绿色农业栽培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沼液;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樱桃番茄

沼液是有机物经厌氧发酵制取沼气后的液体残留物,它不仅含有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微量元素、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物质,而且含有丁酸、吲哚乙酸、维生素B12等活性抗性物质,因此有着促进作物生长和控制病虫害发生的双重作用。梅州具有丰富沼液资源,实现“猪――沼――菜”良性生态循环,将沼液引入到农业种植体系中,不但可以利用沼液达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防止因为沼液排放造成的污染,而且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其产品可以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符合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趋势。近2年来,梅江区成功地采用该技术栽培台湾千禧樱桃番茄,667m2产量3500kg,味道甜美可口,品质上乘,达到绿色食品的要求。

1 沼液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的基本概念

无土栽培是不用天然土壤,而是把作物种植在一定的容器内,定时、定量地供应营养液,配合科学的管理技术,使栽培作物能够正常生长,获得优质高产的栽培技术。无土栽培是现代农业的一项高新技术。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使用基质或营养液,用有机固态肥或液体有机肥替代化肥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无土栽培技术,是一种无机与有机农业相结合的高效益,低成本无土栽培技术。如消毒鸡粪固态肥栽培系统,沼液栽培系统,鱼菜共生系统。

2 沼液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的特点

沼液不仅是理想的有机速效肥,而且经过厌氧发酵后,其中含有大量的菌丝体,对蔬菜中多种病虫害有抑制作用,它不仅可作为主原料来配制无土栽培的营养液,还可以利用沼液中所含的有效的N、P、K及蛋白质、氨基酸等成分,成为无土栽培营养液最佳替代品。用沼液取代营养液作为养分来源进行有机生态无土栽培,达到降低成本、节省能源、物质循环利用,为发展生态农业,摸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无土栽培优化模式,其特点是:①用沼液取代传统的无机营养液。②操作简单,对人员素质要求不严格。③节省投资,降低成本。④对环境无污染。⑤产品可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3 沼液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规程

3.1 配制沼液有机生态无土栽培基质

有机生态无土栽培基质原料资源丰富,可根据当地的有机原料,农副产品资源选择基质,如蔗渣、椰壳、锯末等,都可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用,并加入一定量的蛭石、砂等无机基质来调整基质的物理性状。有机基质与无机基质的配比可按体积比,可由2:8至8:2,如砂:椰壳(5:5)。每1m3基质可供栽培面积8~10m2。基质均需进行发酵处理,办法是每1m3基质加入一定的尿素(0.5%),并浇透水使基质含水量达到80%,用塑料薄膜盖严,在30℃温度下约20天左右即可。

3.2建造沼液有机生态无土栽培设施系统

①保护系统:在塑料薄膜大棚内进行。②栽培系统:有机生态无土栽培可采用基质栽培槽,如选用砖、

木板、塑料制品、聚苯泡沫等制成的槽。③滴灌系统:沼液滴灌系统可分为3部分,首先要分别经过20目的初级过滤池和80目的次级过滤池,然后再经过120目的叠片式过滤器,并通过气、水联合定时对过滤器进行反冲洗,以实现沼液的无堵塞过滤。通过沼液科学配比后输送至田间滴灌系统。

3.3沼液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操作管理

3.3.1沼液管理。①基肥:在混合基质时,定植作物前,每1m3基质中加入12kg有机肥,如消毒鸡粪、生物肥、鸡粪+豆饼(2:1)等。②追肥:苗期每4天喷1次沼液,清水1:2,共5次。生长期每5天滴1次沼液,清水1:1,共3次,每5天滴1000倍腐植酸液体肥,共3次,间隔轮换。结果期每5天滴1次沼液,清水2:1,共6次,每5天滴500倍腐植酸液体肥,共6次,间隔轮换。为保证沼液的养分、浓度稳定,每10~15天用电导仪对沼液进行测定电导率(EC),一般苗期EC为0.65ms/cm,生长期EC为1.25ms/cm,结果期EC为2.5ms/cm。

3.3.2水分管理。滴水时间及滴水量视作物种类、基质含水量、天气状况、作物生长而定。定植前1天,应把基质浇透。定植后,晴天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约10~15分钟,阴天每天1次或隔天1次,以基质达到下层有水、中层湿润、上层干爽的程度为最好。

4 沼液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沼液有机无土栽培使用的沼液来源易得、成本低廉,经计算每年使用沼液,大约需14t鸡粪×80元/t,连同沼气池的折旧费合计款1000元,比传统无土栽培用的营养液可节省2000元,同时节省营养液配制所需设备投资3000~4000元。

我们于2012年6月5日至2012年11月9日在梅江区长沙绿得鲜蔬菜基地进行了沼液有机生态无土栽培台湾千禧樱桃番茄试验,试验表明,利用沼液有机无土栽培,667m2千禧樱桃番茄产量要比施化肥增产358kg,按售价4.6元/kg,增收1646元,同时节省肥料、农药的费用,使用沼液后不仅产量、果实品质有明显的提高,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Vc含量提高,达到绿色食品的标准,667m2千禧樱桃番茄可节支增收2400~2800元。

将沼液引入到农业种植体系中,不但可以利用沼液达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防止因为沼液排放造成的污染,而且可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完善了养殖业、沼液、种植业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另外,由于沼液养分的利用,可减少有机肥和化肥投入,变废为宝,为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的生产提供有效途径,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绿色农业栽培技术范文第3篇

一、永丰县水稻均衡增产技术的试验、应用与推广情况

1. 水稻双季抛秧技术

水稻抛秧技术是利用所育秧苗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重力,通过抛秧,使秧苗根部朝下,自由落入田间定植的一项水稻种植新技术。它改变了农民插秧“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历史,是一项能减轻劳动强度,节时省工,增产增效的水稻轻简栽培技术。通过多年的推广,目前永丰县双季抛秧面积达到98%以上。

2. 水稻机插及其育秧技术

水稻机械栽插省工省时省力、省肥水和省秧田。具有栽植浅、宽行窄距匀称、定苗定穴标准、高产稳产等特点,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未来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但目前大多农民责任田少,购置插秧机械会增加生产成本,所以该技术主要是在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合作社推广使用。

3. “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技术

针对农民目前用种少、基本苗不足、水稻单产较低的实际情况,提倡增加用种量和合理密植,这是该县水稻单产提高的最轻简、最有效途径。在技术推广和生产实践中,用种全部要求早稻杂交种为2~2.25千克/亩,晚稻杂交种为1.5~1.75千克/亩,保证每亩栽插秧苗的蔸数早稻在2万、晚稻在1.8万以上的合理密植要求,栽足基本苗,保证有效穗,以确保稳产高产。该技术从2006年推广至今,已有95%以上的农民在应用。

4.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通过土壤养分分析测定,科学调配氮、磷、钾等肥料的最佳施用量和比例,达到减少肥料浪费,增加水稻产量和效益的目的。2008年以来,该县通过大量的肥效3414小区试验、肥效简比试验和土壤肥力定位监测、测土配方施肥肥效监测等,基本上测定和掌握了全县各地肥力状况,建立了县域施肥指标体系,90%以上农民拿到了农技人员发放的“测土配方施肥卡”,并按照肥料丰缺科学施肥,减少了肥料浪费,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和粮食产量。

5. 水稻多・多唑拌种壮秧增产技术

多・多唑是一种药肥缓释高吸水种衣剂,它既能防病杀虫,又能调节植物生长,使秧苗粗壮、分蘖多,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轻型栽培技术。该技术只是在播种时,用多・多唑拌种(早稻用量是药∶种谷=1∶6,晚稻用量是药∶种谷=1∶4~5),能把育秧播前的施肥、消毒、化控等多程序作业简化为水稻多・多唑拌种一次性完成。是一种保证“秧好一半禾”的轻简增产技术,该技术已在全县农民中广泛应用。

6. 水稻“三控”栽培技术

在水稻合理密植的前提下,通过控肥(控制总施氮量和基蘖肥施氮量)、控苗(控制无效分蘖和最高苗数)、控病虫的“三控”技术,达到水稻抗病抗虫、省肥省药、增产增效。通过近年的试验和应用,技术人员基本掌握了其要领和措施。它的推广应用改变了以往农民施肥“一炮轰”的陈习,实现了“前氮后移”,满足了水稻生理需要,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并通过晒田控苗和防治病虫害,大大地提高了水稻单产和效益,目前正在全县推广。

7.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该技术是根据水稻生育和高产规律,用最少的作业次数,在最适宜的生育时期,用最适宜的投入量,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效果。它是一种轻简实用的数字化栽培技术,是21世纪我国水稻栽培技术的重大革新和发展方向。自2010年开始,该县在早稻、晚稻、直播稻等水稻生产上进行了试验,现已摸索出水稻各种生产技术指标和科学参数,分别制订了“永丰县早、晚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规范模式图”,为大田推广提供技术集成本土化、技术系统模式化、技术模式轻型化的高产栽培技术。由于该技术需要进行叶龄记载,准确推算,技术要求高,一般群众难掌握,因此,目前它主要在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和粮食科技示范户中应用。

8. 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绿色植保技术是注重生态效益,发挥自然控制作用,强调各种防治措施间的相互协调和综合防治的一种生态、环保、高效的病虫防治技术。该县采取优良抗病虫害品种,大力推广水稻科学栽培技术,提高其本身的抗病虫能力;提倡耕沤冬闲田和收割后的早稻田;推行稻田养鸭、养鱼治虫等实用技术;结合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标准化粮田及扶贫资金建设等项目的开展,安装杀虫灯、性引诱剂等高效、安全措施来诱杀害虫;积极推广白僵菌、苏云菌杆菌(Bt)、井冈霉素等现有高效的生物农药等来降低病虫害基数,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它一直是该县水稻主要病虫防治技术,全年应用面积在84万亩以上。

9. 水稻用药减量控害增产技术

该技术是贯彻“绿色植保”理念,探索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危害,采取最优农药用药组合,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农药残留、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保护环境生态安全的水稻生产技术。该技术的要求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减少农药用量15%以上,但水稻病虫危害损失率要控制在5%以内。近年通过试验、示范和推广,已有81.5万亩水稻得到应用,每年可为农民直接减少生产成本733.5万元。

10. 水稻防早衰技术

长期以来,水稻生长后期脱肥早衰现象一直制约着水稻单产的提高。因此,该县大力推广水稻防早衰技术,即在水稻生长后期(拔节孕穗至破口期或齐穗期)喷施叶面肥(如喷施宝、防早衰剂、磷酸二氢钾等),以延长水稻功能叶和根系寿命,增加结实率和粒重。2012年全县晚稻共投入补贴和项目资金15 983元,免费发放防早衰剂喷施宝120万毫升和99%磷酸二氢钾5878千克,有效防止水稻早衰面积近20万亩。

以上技术是目前水稻生产中最轻简、最科学、最有效的先进栽培技术,是支撑粮食均衡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科技力量。

二、永丰县水稻均衡增产技术集成模式与推广成效

水稻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秧苗、返青、分蘖、幼穗分化、抽穗、结实成熟等多个生育期,各个生育期需要不同的技术措施进行科学管理,才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如何应用各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形成适应本地环境条件下的水稻均衡增产技术集成模式,并使之互相协调和衔接、达到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和高产高效,是农技推广人员不断追求的目标。永丰县通过多年试验、示范、应用与推广,形成了多套粮食均衡增产主要技术集成模式:一是运用水稻双季抛秧技术,“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技术,多・多唑拌种壮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与药剂减量防治技术,水稻防早衰技术等水稻均衡增产技术集成模式。二是运用水稻机械插秧技术、多・多唑拌种壮秧技术,水稻“三控”栽培技术,药剂减量防治技术,防早衰技术等水稻均衡增产技术集成模式。三是运用水稻双季抛秧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多・多唑拌种壮秧技术,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与药剂减量防治技术,防早衰技术等水稻均衡增产技术集成模式。这几套水稻栽培技术集成模式增产效果明显,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技术可根据水稻不同的环境条件和生长情况做相应调整,以达到轻简、高产和高效的目的。

绿色农业栽培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特色农作物;栽培;技术;探究

为有效增强农作物的产量质量,先进栽培技术的引进是必不可少的,这最基本地保证了农作物的有利生长。然而现阶段农贸市场上农产品存在很多问题,反映采用了不当的农作物种植技术,致使产品质量难以符合安全绿色的健康标准。于是要对特色农作物的栽培技术进行探究,以期发现更好的有利的栽培技术。

1 我国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发展历程

1.1 开始建立阶段 在我国农作物栽培技术开始建立的阶段,有着相对薄弱的理论的专业工作人员进行农作物生产的实践工作,从中反复地调查探索,并仔细地分析了我国的土地及自然条件的一些情况,进而结合自然规律,制定种植收获计划,实现农业种植和自然环境的动态平衡以及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2 迅速发展的阶段 专业人员掌握的科学技术的增加以及不断地探索研究,成为我国农作物栽培技术发展的垫脚石。随即更多作风严谨态度认真的工作人员潜心到岗位工作上,这无疑有效地促进了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快速发展。

1.3 巩固增强的阶段 农作物生产产量的提高同时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带来了福音,在这一阶段我国的粮食生产产量以保证了供需的平衡。于是在这实现温饱的阶段,积极地总结经验教训,并为巩固增强,研发出特色农作物的栽培计划作出贡献,以实现农作物的高产、优质的整体目标。

2 新形势下特色农作物栽植的根本任务

应我国对农作物各种安全及绿色生态有益人体健康之需,就要求对特色农作物的栽培这一科学技术着重研究探索使之更为完善,将已有的农业栽培技术运用到实际的农作物生产中去,并使得我国的特色农作物的栽培技术能够获得跨越式的进展,将理论基础知识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联系其他相关学科,获得有利的经济价值。研究新形势下特色农作物的栽培技术的同时,还要切实地保护好生态有机环境,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

3 我国农作物栽培技术及进展

优化特色农作物的栽培结构,在栽植特色农作物时,特别强调区域性,秉承机械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及较标准的操作。例如山东某市在近年的特色农作物栽培中以桑蚕、畜牧、林果为主打,建成6万亩桑蚕、3万亩马铃薯、4万亩黄花菜、2万亩池藕等,打造出25亿元的年产值。广西地区以多年生甘蔗为主打,采用栽种甘蔗苗繁殖,种植区域包括全省多个县市,2013/2014年预计总产量将在8000万吨左右,实现30万吨同比增长幅度。要完成特色农作物的高产、稳产,就要将栽培技术落实。

3.1 改良农作物遗传因素 要实现特色农作物的高产,就要保证作物种子的高性能。在控制遗传因素的过程中,挑选出抗病虫、高稳产的种子至关重要。具体措施可以是改良植物株型,提高光和利用效率,合理嫁接,应用杂种优势等。根据工作经验,可以采用多种育种方法配合应用,例如诱发变异与单倍体育种,将高产隐性因素发挥出来。

3.2 优化农作物的栽培结构 我国的人口数量逐年增加,要求更大的粮食储备量,在新形势下为了保证粮食产量的供需平衡,对农作物的栽培结构做一定的调整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对其他农产品的需求也是如此,特色农作物的种植应该建立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市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以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使得特色农作物的栽植尽可能地多样化,以优化特色农作物的结构。

3.3 强调区域性发展的优势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不同地方的气候条件差异非常明显,再加上后期不同的发展经历使各地的特色农作物的栽植出现很大的不同。如今为了满足这种差异,我们要能够真正地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来制定相应的特色农作物的栽培计划,并辅以相关的栽培技术,尽可能地把地域的优势发挥到极致。特别是谈到影响到国家民生问题的粮、油、棉、糖等几大经济作物产品的需求和供给,进实施科学调研制定分配计划,依照计划合理地种植。

3.4 推广优秀经验,实现优质高产 在对特色农作物栽培技术研究的过程中要做好对优秀经验的推广。例如在种植马铃薯的时候施用高锰酸钾,能够在实现抗病能力提高的同时做到高产。马铃薯块根膨大期,将配置好的米醋及磷酸二氢钾溶液对叶片进行喷洒。依据实践经验,应用富含磷、钾的肥土拌种栽培,能够提高30%产量,并减少30%以上的肥料应用。其他经验还包括亚硫酸氢钠喷花生枝蔓,结果会重而实。

4 结语

总的来说,特色农作物的栽植是推动我国农业经济水平提升的关键,也是当前新形势下满足了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多样化的需求。特色农作物的生产正向着机械化和集中管理的方向开展实施,不断地革新传统和推进发展,提高特色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证农业经济作物的种植与生态有机环境的平衡。

参考文献

绿色农业栽培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井研县农业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生态农业 循环农业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2-0213-01

隶属于四川乐山市的井研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边缘地区,是乐山乃至整个成都平原重要的产粮大县。丘陵地貌,整体海拔高度在344m~697m之间,土地总面积共126.1万亩,其中适宜水稻种植的土地面积为1.55×104hm2。

1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概述

在我国最早提出关于水稻超高产栽培方面的设想的是颜振德(1986)教授,1990年我国又由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袁隆平课题组提出了进一步的育种实践设想,进一步推进了这一课题的发展,并由此拉开了我国水稻育种栽培技术在高产与超高产领域的研发序幕。

水稻高产并没有一个统一而具体的数值限定范围,它是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实际地形、土地、气候情况密切相关的。我国关于水稻高产指标的设定是水稻日产量为100kg/hm2。而邹应斌教授则指出一旦水稻产量高于本地区广大面积的高产田的平均水平15%至20%左右就可以被算作“超高产”水平。

2 井研县水稻高产栽培研究现状

井研县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气候,整体气候特征为湿润温暖,雨热同季,降水丰沛,年均降水量为1025毫米左右。县内小河溪沟数量众多,其中30余条的流域面积超过了10km2。充分的水源、肥沃的土壤以及长期种植水稻所累积起来的种植经验均是井研县长期保持较高的产量的原因,但是由于可利用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土地肥力的下降、人口与土地资源矛盾的加剧以及环境污染等多种问题同样为产量的稳步提升带来了诸多困扰。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实行力度正在不断加强。作为一直以来的产粮大县,井研县实则还存在着极大的农业生产潜力。近年来与各科研所以及农业高校的技术合作,互助研发项目不断增加,也使得井研县的水稻高产栽培项目逐步开始逐渐带动起整个区域内科技兴农的可持续农业发展势头。

3 井研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实践成果

首先,借鉴邹应斌教授所最先提出的“旺根壮杆重穗”超高产栽培法中关于水稻增产的主要理论,我县进行了水稻种植的第一步改革工作。我县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宽窄行移栽、营养剂育苗、一次性配方施肥以及间歇灌溉等,使得水稻的良种实验培育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其次,从袁隆平教授的杂交水稻培育选种相关理论中所汲取的理论实践成果的启示下,我县进一步对广大农户进行了种植技术培训,进一步扩大了水稻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生存空间,使水稻生产达到个头大、穗饱满、产量高的目标。

最后,是对土地肥力的改良,挑选适宜气候,栽培技术上不断革新等技术途径上的不断突破。采取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根系的后续生长活力,有效的增加了光合叶面积,防止了叶片出现叶黄、生长乏力等早衰现象,最大限度提高了水稻品种潜力的发挥程度。

4 井研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发展趋势

4.1 现存问题

第一个影响我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实行的因素应当是潜在病虫害问题。为了顺应绿色农业新要求以及改良土地肥力等的需求,必须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等的施放量,这样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水稻田遭受病虫害的可能,不同品种,不同批次,不同季节的水稻品种对于植物病害以及虫害的抗性程度并不相同,其抗性基因检测技术现阶段发展也仍不成熟,一般来讲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与其生产潜力存在一定不可调和的矛盾关系,现阶段还很难使两者都可以兼顾。

第二个影响水稻高产栽培的是其杂交稻适应性与高产重演性方面的问题。寻找和培育能够达到高产标准的水稻品种本就面临着各项技术难题,而培育成功后的推广进程更是受到了诸如年份、环境、土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高产目标在进行大面积推广时总是会存在较多无法控制的突况。将品种的适应性与整体生态环境、研发配套栽培技术等后续步骤相结合是现阶段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整体研究的重要思想。水稻产量产能稳定性问题以及其在不同生态环境下所需的适宜的生产耕种方式以及生理机制变化等仍属于不可控的一部分。

第三个影响水稻高产技术研发与推广的因素是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水平,整体耕种技术的缺乏问题。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是老弱妇孺,大量青壮年转向二三产业,使得农村缺乏掌握了较高种植技术与科学知识的现代化农民,也使得水稻高产计划以及后续配套耕种方法的推广面临着众多人力资源层面上的难题。

4.2 发展趋势分析

在水稻高产技术的研发逐渐走向成熟阶段之后,其势必可以在技术层面上解决高产水稻的增产和抗病虫害等多种需求上的矛盾,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水稻增产,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力度无疑会进一步加大,相关的科研技术项目也会逐渐开始与农村水稻栽种实际相结合,后续配套种植技术的研发也会更上一个台阶,让水稻高产栽培不断突破技术屏障。

实现轻便栽培也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在育秧、栽秧、种植能技术方式上都实现工序的删繁就简,实现水稻生产整体迈入省工、省力且高效节能的时代。而这种生产模式无疑也会对现在大量由农村进入城市的青壮年生产劳动力产生一定吸引力,使其愿意回到农村加入到水稻高

而在如今食品危机频发,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异常关注的时代,向着生态培植与循环可持续方向发展也理所当然成为了水稻高产技术研发的另一个目标。在技术研发的不断精进与生产技术不断改良的前提下,为协调生态保护与食品安全间的关系提供亦提供了可能性。

小结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在井研县的推广实行,不但可以满足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应对人口增加、可耕种土地面积减少所产生的矛盾压力,还可以为农业实现生态绿色方向的转型提供有力支持。我县现阶段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实践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是这条道路所带来的各个层面上的优势与前景让我们相信这项技术将会为农村的新发展注入一股崭新的能量源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