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图书借阅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村级;农家书屋;借阅;管理
中图分类号: G258.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当前,国家为基层村(社区)配置了图书,建起了农家书屋,要想这些图书真正发挥作用,这就需要一个完整的管理办法。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化的电脑、手机、电视、游戏等把图书阅览取而代之。国家给村级配置图书里面大部分都是一些科技丛书,如养殖业、种植业方面的科技丛书根本没有人去借阅学习,还是照老办法去搞养殖,种植,生产质量上不去,产量提不起来,老套常规,辛苦一年到头换来的经济价值也只够成本,严重阻碍了脱贫致富的发展,如何脱贫,村级农具书屋现行,只有把国家配置给村级的图书管理好、利用好、发挥好农民致富道路才有广阔的前景。
山区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着眼于农民自身需求和发展, 办好村“农家书屋” 是时代所需,真正让贫穷落后的山区农民找出一条新路子,新思维,新方法,揭吊贫穷的冒子也不是一种形势化了,我们还是要以知识辅导为主,合理利用地方文化,书、刊、报纸、村上的图书室等资源引导农民发家致富尽快摆脱贫穷, 办好村级图书室是基础,让村民通过自学及村级培训辅导以文化知识促发展,带动整体农村群众致富。通过多年从事基层文化工作,我认为:村级图书室重在搞好借阅和管理,创新管理模式,要因村而定办好村级图室,管理好图书的分类,编号,上架,使大多数乡村读者到了村级找得到可读之书,可用之书,适合农业技术生产的适用性书籍,我淡几点具体做法。
一、“六有”框架不可少
村这一级扩展村级图书阅读推广是国家“十一五”期间实施的一项文化工程,是在大平台下把农家书屋到村设点,让广大农民群众都能够享受到公共文化共享服务项目,使农民在新形势下,接受新知识,新教育和启发,村级必须建一个标准化的文化图书室,做到“六有” 既:有图书室、书柜、有制度、有专人管理员、有图书登记册、有借阅登记册 ,只有达到这些硬件设施设备,乡村书屋的基本条件才符合达标、村级图书才能对山区的建设起到推动性作用,按照“六有” 条件规范设立化,它将是一个不可多余村级范畴,村情不管咋变化,这“六有” 是缺一不可少的条件,中间那一个环节少了,这个村的图书就要办垮,图书将会流失甚至丢失,图书越来越少,必备要有“六有” 是关键,也是办好村级书屋的成功之母。
二、管理制度要建全
乡下,它不等同于城市及街道办事处和社区,走科学化管理的路子要按照因地制宜的方法达到农家书屋的图书“为人找书,为书找人”适用性和价值,有效结合就是要有长效的制度管理。
1.村级图书管理人员要有一专多能能力,把这项工作放在首位去干,制度必须上墙,制度条款清楚,图书序号“板别”明细醒目,读者看了一目了然,管理员要坚持按时上下班制度,达到什么时间“图书室屋”里有人看管,接待好读者,做好来往借阅登记手续,制定图书丢失和损坏按价赔偿的规定,达到共识管理。
2.作为村级“农家书屋”的规模不要求有多大,只要把国家配发的500种1500册以上的书刊按照规格上架、分类管理的按照国家配送的种类分A、B、C、D四类级别各村做好相关的上架编号工作,完善处理好分类细则;摆放整齐,书室干净卫生,保证阅读借阅环境优美、舒适,让更多的读者参与其中,扩大读书范围, 做到有规范、易操作、保长远的办法开展好此项工作。
3.要广泛宣传图书阅览求进知识的重要性,达到热爱读书的浓浓氛围,在召开各种会议同时向辖区村民多宣传村级图书的种类、作用、知识范围,把应知应会的书籍刊物介绍给读者,从中引导村民学习党的富民政策,带动一方经济的持续发展。
4.村级图书管理员可以利用节假日,双休日、星期天把一些有致富门路的书刊送到有经济头脑的农户家里,叫家里学生领学阅读,增进他们的知识,陶野他们的情操,使他们掌握新知识、新技术,逐步让他们对书感兴趣,致富有希望。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图书管理工作,做到耐心、细致掌握应变和应用能力。
5.村级图书管理重点是分类编号,掌握各种不同程度的编号标签,做到排行有别,类别书刊有序。
三、加强巩固村级书屋阵地
办好村级图书室,巩固好地阵,村一级组织要有重视的高度,把农家书屋建设列为村上的重要议事日程,不能是聋子耳朵做摆设,选配好有素质,多才多艺的负责的管理员,齐抓共管,双层并进,村上的业务和图书借阅管理两不误。
1.村级图书室的阵地很重要,它是办好农家书屋的前提,也是为农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的前哨阵地,它是村民群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基础,获得信息知识的中心网站。同时缩短了山区致富距离差,巩固管理好村级文化图书室就能越办越好,就有更多的农民参与其中,就有更多的读者热衷于读书借阅活动。
2.在农村大多数读书爱好者,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没“有农家书屋”条件,很多养殖技术和种植技术学不到,村上就应该在大环境国家的支持下,巩固提高图书室投资这项公益事业,让村民从意识,落后的思维转变成新的动力,给农民大哥及孩子们创造一个优越读书空间地块。
3.我们山区整个地域条件一时半改变不了,正在建设中的新农村,还是不能脱离科普技能知识,发展的好与坏,快与慢,都来源于图书的传送导向。可见,广大的农民朋友的服务领域,会越来越宽。
关键词:图书;借阅;管理;系统
一、 科学的的管理
随着图书管理系统不断扩大,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图书的藏书、管理人员、读者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图书资料管理涉及大量的数据处理,如果用手工来完成庞大的数据处理,将费时费力,还容易出错,为了满足图书管理的需要,急需制定一套图书管理系统来完成这项工作。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图书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也成为图书管理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的重要条件。 图书借阅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集中统一规划的数据库数据管理新模式。是对图书、读者的管理,也是对图书、读者数据的管理。
同时还要注意下列几点:
1 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如人员不够、技术缺乏等原因,开发时应本着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原则,不能贪大求全,盲目开发。
2 要注意信息的准确、及时、适用、经济,只有及时、准确的信息才能保证系统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3 从全局出发注意系统开发的整体优化,还要注意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延伸性。
二. 制定详细的借阅规定
图书管理涉及图书信息、系统用户信息、读者信息、图书借阅等多种数据管理。从管理的角度可将图书分为三类: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用户管理、读者数据管理。图书信息管理包括图书征定、借还、查询等操作,系统用户管理包括系统用户类别和用户数据管理,读者数据管理包括读者类别管理和个人数据的录入、修改和删除。经过实际考察与分析,图书管理系统主要应具有以下功能:
1、图书借阅者的需求是查询图书室所存的图书、个人借阅情况及个人信息的修改;图书管理人员对图书借阅者的借阅及还书要求进行操作,同时形成借书或还书给借阅者查看确认;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功能最为复杂,包括对工作人员、图书借阅者、图书进行管理和维护,及系统状态的查看、维护等。图书借阅者可直接查看图书馆图书情况,如果图书借阅者根据本人借书证号和密码登录系统,还可以进行本人借书情况的查询和维护部分个人信息。一般情况下,图书借阅者只应该查询和维护本人的借书情况和个人信息,若查询和维护其他借阅者的借书情况和个人信息,就要知道其他图书借阅者的借书证号和密码。这些是很难得到的,特别是密码,所以不但满足了图书借阅者的要求,还保护了图书借阅者的个人隐私。
2、图书管理人员有修改图书借阅者借书和还书记录的权利,图书管理人员可以为图书借阅者加入借书记录或是还书记录,并打印生成相应的报表给用户查看和确认。图书管理人员所掌握的图书信息量大,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最高。所以要经常对图书信息、借阅者信息、总体借阅情况信息的管理和统计、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信息查看及维护。图书管理员可以浏览、查询、添加、删除、修改、统计图书的基本信息;浏览、查询、统计、添加、删除和修改图书借阅者的基本信息,浏览、查询、统计借阅信息,但不能添加、删除和修改借阅信息,这部分功能应该由图书馆工作人员执行,但是,删除某条图书借阅者基本信息记录时,应实现对该图书借阅者借阅记录的删除。并且还应具有生成催还图书报表,并打印输出的功能。
三.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是在进行初步调查后所进行的对系统开发必要性和可能性的研究,所以也称为可行性研究。信息系统也应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三方面来论证。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与实践,我认为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如下:
(1)经济可行性分析。作为社会各个阶层科技人员的图书查阅,其经济成分比重相对较少,主要是支出的费用:其中包括设备购置费、软件开发费用、管理和维护费等。由于各个图书馆实行统一操作,系统共享,其设备购置。前期的资金投入主要集中于购置图书上。建立信息中心,可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集中管理,提高图书管理的计划性和预见性,快速地反馈市场信息。
(2)技术可行性分析。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主要分析现有技术条件能否顺利完成开发工作,硬件、软件配置能否满足开发者的需要,各类技术人员的数量,水平,来源等。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工作主要是在读者和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能相互沟通信息和处理信息。这一特点非常适合计算机特点,通过网络internet技术,发挥计算机的信息传输速度快、准确度高的优势。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条件。
(3)社会可行性分析
社会可行性有时也称为操作可行性,主要论证新系统在机构开发和运行的可能性以及运行后可能机构的影响,即组织内外是否具备接受和使用新系统的条件。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技术的更新是科技图书完全有可能也有能力采用这样先进的管理技术。它对图书查阅带来的影响可以看到:
(a)对传统管理理念的冲击,可能引起管理层的变动和人员的调整。
(b)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要求提高,使图书借阅系统在一定的可能下进行机构精简,迫使工作人员继续学习新知识,拓宽图书馆在市场环境下的生存空间。
(c)图书与读者之间业务方式的转变和扩充。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图书借阅;Java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管理系统逐渐应用到了各个领域[1]。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是所有高校必须切实面对的工作,传统的人工管理方法,借阅者需要在分类架上自己一本本寻找,而图书管理员需要查询图书借阅记录时,也需要逐个查询借阅记录。而且,这种管理方法不严谨,容易造成图书流失,损失图书馆的利益。海量的信息管理给图书借阅管理带来了难题。因此,开发图书借阅管理信息系统对于高校是十分重要的。
1.需求分析
图书管理系统,主要涉及到借阅者和管理者双方的利益。因此,一个优秀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应该能快速得到图书的检索信息,快捷的完成图书借阅和归还流程,并能够为管理者与借阅者提供快捷的数据处理途径。对于借阅者来说,与他们切实相关的问题是如何更方便在系统中查询到自己想要借阅的书籍,或者查询自己已借阅或正在借阅的图书,以便于他们对未来借阅计划的安排,防止所借图书过期等。而对图书管理员来说,他们比较关心的是如何更有效管理读者的借阅行为。因此,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可总结如下:
对于借阅者,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有:图书信息查询;借阅者的借阅历史、正在借阅的书籍以及借阅者的基本信息查询。
而对图书管理员来说,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有:管理读者证,包括已发放的有哪些,过期的有哪些,注销的有哪些等等;管理读者已借阅的书籍,随时掌握读者借书的动态;借阅者所持有的读者证是否有效。
2.图书借阅管理系统实现平台
2.1 数据库平台
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实现基于一个合适的数据库。SQL Server 2000 具有许多优点:
(1)易用性:操作过程中数据库能提供大量向导、资料等进行指导。
(2)灵活性:数据库的服务器可采用多种存储模式,如多维文件、关系模型等。
(3)很强的完整性和可收缩性的特点。
(4)能够支持大量函数和API。
因此,相对于其他数据库系统,SQL Server 2000的开发成本比较低,性能也可以[2]。因此,考虑图书馆借阅管理系统对稳定性以及成本的要求,可选取SQL Server 2000作为本系统的数据库系统。
2.2编程语言
由 Sun Microsystems的 JamesGosling 领导的工作组开发的Java编程语言编写的程序,通用性十分强大,既可嵌入到 HTML 页中,也可由 Web 浏览器下载,它能使Web 客户享受到动画和交换式的浏览模式。因 Java 面向公众免费,学习起来简单,能够跨平台应用,并且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方式,这些编程优点,使得JAVA迅速得到了业界的认同,并且逐渐成为应用领域中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之一[3]。本系统选取Java语言作为编程语言。
2.3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开发一个系统,需要依照一下原则:创新原则,充分了解时代新技术,体现管理系统的先进性;整体原则,不管是哪一类信息系统,都必须能够是一个闭环的系统,根据反馈信息不断完善系统,体现系统的超前性。
管理信息系统可依照多种方法和技术进行开发,依据这些方法能更科学合理地开发系统。主要的方法和技术有:结构化生命周期法、面向对象方法、CASE 方法、商业软件包法、原型法等。其中,面向对象方法,能够围绕一个具体对象来分析和实际系统,基于面向对象的工具来完成系统的建立。因此,这种方法逐渐成为了开发各类信息系统开发的主流。
图书借阅管理信息系统,可通过采用面向对象技术来进行开发和设计。其开发环境为:
(1)操作系统――Windows XP。
(2)选用数据库――SQL Server 2000。
(3)编程语言――Java 开发包:JDK6.0。
(4)面向对象开发工具:Eclipse 3.2。
3.系统功能实现
3.1系统功能模块介绍
根据需求分析可知,图书馆管理系统需要实现三大功能模块:图书借阅管理、基础数据维护、系统维护。图书借阅管理模块,是图书借阅管理系统日常使用最为频繁的模块,完成图书的借还、图书信息的查询等,具有强烈的交互性。基础数据维护模块,是系统其他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通过数据库相关操作函数完成对读者信息的添加、修改以及删除,保障系统运行数据的安全。系统维护模块,实现用户信息的维护管理,设置用户登录界面,限制用户的使用权限,更便于用户管理和系统的维护。
3.2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实现
应用Java编程语言实现管理过程,可通过构造类函数实现窗体的布局及相关属性的设置[4]。系统的各个模块的实现过程如下。
(1)图书借阅管理模块。这个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图书借阅和归还过程的管理。这个模块需要建立与使用者的交互界面,主要通过不同的触发事件的设置完成。因此,借阅过程可通过设置文本输入框监听事件,图书管理员通过红外扫描条形码,将读入的图书信息显示到文本框中,触发文本框监听事件,将这些信息存入到图书借阅表格中;同理,图书归还可设置按钮监听事件,根据红外读入需要归还的图书的条形码,在数据库中进行查询该条形码信息,当搜到匹配的信息则单击相应按钮,触发按钮事件,从而完成图书的归还。
(2)基础数据维护模块。该模块主要是完成系统数据的管理,通过与数据库之间的交互完成。对于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系统界面应该实现读者信息管理、图书类别管理和图书信息管理。实现这些信息的管理,就是完成相关图书信息的修改、添加等任务。这些功能可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调用一些常用函数实现,如getConnection(),实现图书管理系统界面与数据库的连接;execute()执行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操作,如查询等,executeUpdate()就是执行对数据库的更新操作,close()则是关闭数据库函数。
(3)系统维护模块。这个模块主要是维护系统,使其正常运行。对于这个模块来说,限制用户使用权限是最基本的要求,否则会不利于系统的维护。故这个模块的主要部分是用户登录界面,这部分主要通过设置按钮监听事件完成。登录监听事件读取文本框中输入的信息,然后在数据库中的用户信息表中进行查询匹配,如果信息匹配,则表示该用户符合使用权限,可进入相应的系统,完成对应的系统的信息维护功能;另一个监听事件为重置,触发此事件,则将用户名和密码清空,便于用户重新输入信息。通过这个模块,能够实现数据的安全管理。
4.结论
信息管理系统的高效性和安全性,使得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展现出十分明显的优势和效率。基于JAVA的图书借阅管理系统,能够充分利用Java语言的通用性和灵活性,应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高效地实现海量图书信息和借阅者信息的管理。
【参考文献】
[1]郭宁,郑小玲.信息管理系统[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王俊伟,史创民.SQL Server2000 数据库管理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系统;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240-01
图书馆管理系统是高校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图书是学生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尤其对一些要全面信息化的学校来说,尤其重要。所以图书馆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图书、期刊、试卷合订本等,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图书资源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
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图书馆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学校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的人工方式管理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对于图书馆的借书和还书过程,想必大家都已很熟悉。在计算机尚未在图书馆广泛使用之前,借书和还书过程主要依靠手工。一个最典型的手工处理还书过程就是:读者将要借的书和借阅证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将每本书上附带的描述书的信息的卡片和读者的借阅证放在一个小格栏里,并在借阅证和每本书贴的借阅条上填写借阅信息。这样借书过程就完成了。还书时,读者将要还的书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根据图书信息找到相应的书卡和借阅证,并填好相应的还书信息,这样还书过程就完成了。
以上所描述的手工过程的不足之处显而易见,首先处理借书、还书业务流程的效率很低,其次处理能力比较低,一段时间内,所能服务的读者人数是有限的。利用计算机来处理这些流程无疑会极大程度地提高效率和处理能力。我们将会看到排队等候借书、还书的队伍不再那么长,工作人员出错的概率也小了,读者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在选择书和看书上。从而提高图书管的管理效率。
目前,在高校图书馆借阅系统中,普遍采用借阅证条形码技术和智能卡(IC)技术对读者信息进行管理,而对于读者身份的合法性仍然依靠人工进行识别。这种管理方式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暴露出它在读者权利保护方面的缺陷。为了使读者的权益尽可能的不受侵害,开发一种能够实现读者身份自动识别的图书借阅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1 传统借阅证的安全问题
(1)读者身份识别精准度不高。在日常的图书借阅行为中,读者身份识别是通过借阅证条码的识别(或非接触式IC卡的用户名(或ID)+密码)+借阅证(或IC卡)上照片与真人的人工比对来实现的。由于受借阅证照片的拍摄时间、质量、借阅证的受损程度等的影响,容易导致读者身份识别的错误。
(2)读者的权益容易受到侵害。由于保管不善而导致的借阅证丢失、损坏、被盗、被冒用、被伪造、被借等现象的发生,使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之间容易产生误会和矛盾,也使读者蒙受损失。
(3)读者隐私得不到较好的保护。借阅证的密码存在易忘、易盗的隐患,一旦密码被盗,读者的个人信息和借阅信息将被泄露,登录密码将会被非法删改,从而导致读者无法正常登录使用。
(4)读者的图书借阅受到限制。为了保证学校读者的借阅权,大多数高校图书馆规定读者在进入阅览室或借阅图书时都必须出示借阅证,这给忘记携带借阅证或丢失借阅证的读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不仅影响了读者的借阅情绪,也不利于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有悖于图书馆读者至上的原则。
传统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身份认证存在的缺陷不仅给读者带来麻烦和损失,也给图书馆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困扰,针对传统借阅证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指纹识别技术的图书借阅管理解决方案,即将指纹识别技术嵌入到图书馆读者管理系统中,采用计算机指纹识别技术对读者身份进行识别,从而减少人工识别的失误,有效地杜绝各种非法使用借阅证的事情发生。
2 指纹的特点
相对于其他生物识别如虹膜识别、语音识别,指纹识别具有如下优点:
(1)唯一性:任何一个人的任何一个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任何两个指纹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2)稳定性:指纹不会因年龄的增长、体形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3)准确性:在所有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指纹识别的失误率目前约为一百万分之一,仅次于虹膜识别技术。
(4)真实性:指纹具有与主体不可分离性,即对主体身份的识别是真实的。
(5)可采集性:指纹可以通过一定的设备和手段进行采集。
(6)不可逆性。指纹图像可转为数字信息,但数字信息无法还原成为指纹图像。
(7)安全性。指纹的唯一性及真实性决定了它无法盗用、借用、伪造和替代,且不会遗失、遗忘、不须专门携带。
基于指纹的上述特点,指纹识别一直被视为身份鉴定的可靠手段。随着相关支持技术的逐步成熟,指纹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刑侦领域、医疗、金融、数据通信等领域。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图书馆也开始尝试将指纹识别技术具体应用到图书馆。如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自行开发了“图书馆读者指纹管理系统” 实现了图书馆读者的无证化管理。利用指纹识别技术与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相结合,对保证读者权益不受侵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指纹识别原理及系统设计
基于指纹识别的图书馆借阅管理系统是对现有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修改,用指纹识别技术代替当前用于身份识别的借阅证。采用VB.NET技术和SQL Server 2008 R2作为后台数据库,实现图书馆读者信息管理、读者指纹登记和比对、图书馆读者信息查询管理等功能。该指纹识别系统能够代替原来借阅证所具有的功能,并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及工作效率,最终实现读者管理无证化、信息化。若将该系统的读者信息数据库与图书馆系统的图书数据库相关联,则可以用该系统代替当前的图书馆借阅管理系统,实现指纹借阅。
3.1 指纹识别原理
指纹识别技术主要是通过分析指纹的局部特征,从中抽取详尽的特征点,确定两枚指纹是否来自同一枚手指,从而可靠地确认个人的身份。就指纹识别算法而言,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指纹识别技术作了大量的研究,出现了很多不同原理的指纹识别算法。就指纹识别的过程而言,一个指纹识别系统一般包括四个部分:指纹图像采集、指纹图像预处理、指纹图像特征提取、指纹图像匹配。指纹采集就是对手指指纹图像的获取和存储;指纹图像预处理就是对低质量的指纹图像采用一定的算法进行处理使其纹线结构清晰化;指纹图像特征提取就是去除引起预处理图像发生畸变的伪特征点;指纹匹配就是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
指纹识别的一般过程框图如图1所示。
3.2 系统的设计
3.2.1 软件界面及模块设计
本系统界面采用Visual Basic设计,系统界面由闪屏界面、登录界面、主界面、添加用户界面、修改密码界面、编辑读者信息界面、读者身份验证界面、读者登记查询界面组成。主界面如图2。
3.2.2 读者信息编辑模块设计
读者信息的编辑主要包括读者信息的添加和修,读者信息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修改读者信息流程图如图4所示。编辑读者信息运行界面如图5。
3.2.3 读者身份验证模块设计
本系统读者身份的验证是采用1∶N匹配方法,当用户登录系统时,不需要输入身份信息,只需要在指纹识别仪上输入自己的指纹,系统自动根据预定规则从指纹数据库中检索并与当前输入的指纹特征进行匹配,直到匹配成功后,输出相应的信息,如果在数据库中找不到能与当前指纹匹配的指纹特征,则拒绝该指纹,返回提示信息。读者借阅流程图如图6所示,归还图书流程图如图7所示。读者身份验证运行测试图如图8。
3.2.4 读者登记信息查询模块设计
读者登记信息查询模块主要功能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用于对读者借阅情况的查询,读者借阅信息查询流程图如图9所示,读者登记查询测试图如图10。
经反复测试,该系统从指纹识别、图书借阅到时读者借阅信息查询的所有信息都完全一致,表明该系统完全可以替代原来的借阅证管理系统,实现无证化、信息化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