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环境设计方案

校园环境设计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环境设计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园环境设计方案

校园环境设计方案范文第1篇

围绕学校办学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教育”的后勤工作原则,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能,保证服务质量,规范后勤管理,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二、 工作重点:

1、搞好后勤服务、保障优质高效;

2、加强资财管理、积极增收节支;

3、抓好安全工作、力创“平安校园”。

4、完成环境设计,力争启动改善工程。

三、工作措施

(一)后勤工作

1、梳理后勤部门各项制度,并结合学校工作实际进行完善,力争后勤管理科学化。

2、加强水电线路的检查、维护。落实线路整改的资金预算。对师生提出节水、节电、节约办公用品的倡议。

3、加强树木养护管理。今年的重点是做好白蚁灭杀工作,对苗圃里土地补种绿化植物,做好花卉培植工作,(预想为购买一批四季开放的花卉种子,由花工进行种植养护,完成校门口、幼儿园对面花坛、教学楼外侧及厕所旁苗圃的花卉美化。努力构建一个四季鲜花盛开,诗意盎然的校园。具体方案等学校讨论后再定)。

4、加强教学设施的维修与更新,做到维修经费预算化。本学期将根据去年制定的基建财政预算,进行教学楼屋顶防水工程维修,完成多功能厅采购项目的资金划账及大操场音响设备的添置、及班班通工程。

5、做好学校日常保障工作,提升服务质量。理念:“品位”“高效”“奉献 ”。每学期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访的客人比较多,后勤除了作好保障工作以外,要提高服务的品位。为保障学校正常的运作,要处理好常规工作。如设施的维护、物品的管理、建设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和美好校园的创建,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等。学校重大活动对会场的安排、临时任务做到及时求品位。

(二)校产、财物管理工作

1、进一步梳理完善校舍、校产、校具管理制度。

2、抓好固定资产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建立好校产固定资产总帐和明细帐、充分用好现有教学设备。运用校产管理软件做好固定资产的增减管理,做好校产登记、保管、申领、维修、报废、转让等各环节工作,增强教师和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

3、严格执行请购、审批、验收、入库、报销、领用制度。逐步添制教学仪器等设备,供教育教学使用,所添置的办公用品及教学仪器等设备先有年级组长申报,校长室审批、然后采购有年级组长签名领取。对耐用物品实行以旧换新制度。(耐用物品指:剪刀、计算器、美工刀、多余作业本等)。

4、抓好课桌椅的管理,将课桌椅维护纳入教师绩效考核管理中,开学初与师生签订课桌椅使用维护协议,抓好班级课桌椅的使用维护,后勤部门每月对课桌椅进行一次检查。做好闲置校产的登记照册,

5、做好闲置校舍及校产的开发利用,尽力发挥其经济效益,为学校增收创收。

6、加强办公室、功能室及重要财产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做好安全保卫、财产管及清洁卫生工作,

7、严格财务管理,创建节俭校园。原则:“严谨”、“规范”、“节俭”。

8、严格执行教育局物价局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开学初做好收费备案工作、收费公示工作,学期结束做好结算清单,相关作业本费用定期进行结算,严格执行多退少不补政策。

(三)安全保卫工作

1、进一步梳理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按时参加各级安全工作会议,及时向学校领导及师生汇报,传达会议精神,加强安全工作信息沟通,加大安全工作的宣传力度,安全教育与学校整体工作紧密配合。

3、加强岗位安全责任制,重点部位安全警示语及安全责任制上墙,每学年与教师签定“安全责任书”。每学期组织教师学习各项安全常规制度。

4、加强隐患排查,建立各类安全台帐。对学校安全隐患及各类设备、用火、用电、饮食等进行定期、不定期安全检查,并积极落实整改。做好隐患排查台帐、校舍财产检查台帐、班级安全台帐、甲流防控台帐。做到台账资料完整化、规范化。

5、严格学校值班制度,加强校园与周边的安全防范,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6、加强平安校园工作,做好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加强放学路队及学校门卫的管理,把好放学路队关、出入校门关。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争创“平安校园”。措施:“预防”“坚持”“排查”。

(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网络的建设和制定活动应急预案。

(2)、加强门卫的管理。具体措施:落实来访登记制度,加强学校保卫工作,做到不离岗、不离职、多盘问,多汇报。发现不良现象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关措施予以制止。

(5)、加强假日安全。措施:落实节假日值班护校制度,做到每天都有值班人员,每个假期的值班护校工作,人防和技防相结合。

(6)、加强学生大型集会及活动安全。措施:大型集会及活动须制定周密科学的活动方案及应急预案,各环节安排周密,责任到人,安排有序。

(7)、加强校区里租赁单位的安全监管,多巡查、多督促、多指导租赁单位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8)、加强租赁户厨师学校食品卫生的安全监管。措施:严格执行购菜、复称、验货、登记等食堂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和饭菜质量。

7、做好对使用房屋的安全监测,制定房屋改造、加固的财政资金预算,力争根据校舍抗震安全检测结果对现有使用房屋进行加固处理。

四、完成校园环境设计,力争启动校园环境改善工程。

校园环境设计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学校园;规划设计;设计理念;建筑设计;交通组织设计;景观设计

前言

我所在的中学地处老城区的中心,是省级示范性中学。近几年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为学校新建了教学楼、综合实验楼,翻新了足球场、篮球场,目前还在新修室内运动场,学习生活环境大幅提高,但因老城区校园面积有限,各项教学设施的布置不尽如人意。借新校区规划征集方案之机,在此设计一个普通学子心目中的理想校园。

1.理想中学校园的设计理念

一个理想的中学校园,是充满青春活力的中学校园,是青年学子们学习知识的殿堂,是课后挥洒汗水的乐园,是同学们毕业多年后仍怀念的地方。老师和学生是校园的的主要使用者, 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师和学生的教学与生活需求,才能使中学校园充满活力。在建设中以人为本就是要将人放到更重要、更根本的位置,不能本末倒置,不能舍本逐末,要将人的需要作为第一位的要素来考虑,将人的真实感受作为衡量建设的主要标准。因此我们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贯穿于中学校园的整个规划、建筑、环境、室内设计之中。

人性化的校园规划设计是新校园建设的灵魂,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是新校区开发建设的第一步。因此在某中学校园规划设计中我们对师生的日常行为包括学习生活方式等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其目的在于为新校区的师生提供合理的、人性的“建筑空间”,并赋予其现代精神和人性化的学习生活方式。

1.1人性化新校区建筑设计

新校区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等主要建筑是校园建筑设计的主体,每一栋单体建筑物的设计应创造合理、健康、舒适、安全和符合审美要求的学习与生活空间。建筑设计与审美是人类文化创新活动的一种形式。建筑设计与审美上的差异和融合,与文化上的差异和融合,存在必然的联系。任何建筑设计上的变革,建筑审美的差异与冲突,都可以在引起建筑设计及其审美变化的文化中找到答案。不同的建筑物需要根据不同用途及人员容量进行不同的外形与内部设计,这是校园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的基础。校园不仅是同学们日常学习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青年学子们精神生活的一种载体。人性化空间需求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各种精美实用的空间设计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接受和享用。建筑的造型、立面、色彩等是大家直接感受最强烈的部位。除室内部分外,公共部位设计也要充分体现人性化的需求。一楼大厅、楼梯间、电梯间及公共走道、甚至于所有公共空间都要精心设计。同时人性化的设计也要求在无障碍的设计上体现出对残疾人的关爱。

1.2人性化新校区校园环境设计

校园环境是校园规划设计的灵魂。环境决不单指绿化景观,环境的概念几乎涵盖存在于人类周围的一切。归纳起来,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物质环境三个方面。自然环境强调生态性,社会环境突出文化性,物质环境提倡功效性。中学校园的环境设计应具备生态环境功能、景观文化功能和学习运动功能。从绿化、园艺、环保和节能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注重环境的生态化与个性化,崇尚自然,追求原生的自然环境与人工元素的紧密结合。使学校师生在使用上的生理需要与观赏上的心理需要相结合;满足大家的学习、运动、生活等不同需要。同时,人性化的设计,如校园大道、绿化景观、残障坡道、教学楼、实验楼、体育场馆等设施的设计与布置,还应传达一种年轻人的活力和蓬勃向上的精神,体现出一种年轻人的校园文化,创造具有年轻人活力的环境空间。

2.人性化设计内容及特色

2.1新校区校园规划设计

规划中的新校区位于长沙市近郊正在建设中的新城区北侧,新校区由一条城市次干道与在建的新城区相连。新校区规划用地300亩,地块接近菱形;地块东侧为天然湖泊,湖面开阔;北侧为山坡,山上植被茂密;西侧与南侧均为丘陵和平地,这两个方向是正在建设中的新城区。城市次干道从新校区的西侧呈南北走向经过。具体规划如下(见图1):

图1 某中学新校区校园规划平面图

中学新校区总体布局突出一个中心、一条轴线。我们将校门设置在新校区的正南侧,修一条道路将校门与新校区西侧的城市次干道相连;校内主轴线为校内步行主干道,主轴线上依次布置喷水池、一教学楼和中心广场;为突出学校特色、营造开放式校园气氛,设计方案摈弃牌楼式大门,改用绿化处理大门区域,此举将新校区最具特色的一教学楼完整地展现在师生和来宾面前。

以一教学楼后的中心广场为核心,将新校区分为南侧教学区、东侧运动区、西侧生活区共三大块功能区域,使新校区整体具有向心性。为最大限度地保留新校区周围的自然景观,在校区的东侧与湖泊接壤的部分不设围栏,仅用绿化带将校园与湖岸线隔开并沿湖设计步行道;校园北侧的山坡旁,利用平整土地砌成的山坡石质挡土墙作为校园的北侧围墙;校园西侧也仅用通透式围栏将校区与周围的建筑和市政道路隔离。

2.2新校区内的建筑设计

根据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大区域的不同功能要求,各功能区内的建筑设计要求有所不同:

教学区内的建筑要求功能性、合理性、美观性和经济性。我们需重点考虑每一间教室和教学用房的实用合理及阳光、通风、朝向等重要因素的相互平衡和取舍。楼内布局在学习、活动、社交等功能上要有空间分隔。为保持我校主建筑形象的连续性,参照我校在老校区新建的主教学楼,我们设计了新校区的一教学楼(外观视觉效果图见图2)。

图2 一教学楼外观视觉效果图

在运动区的布置中,为保证教学楼四周的良好视界,我们将足球场等大面积的开阔场地靠近中心广场,而将体育馆等高大建筑放置在了校园的东北角。体育馆的建筑设计是运动区的亮点(见图3)。

图3 体育馆外观视觉效果图

生活区由食堂、教工宿舍、学生宿舍、单车棚等组成,生活用房需体现舒适性、功能性、私密性和经济性。我们扩大宿舍楼的间距,并在楼间设置绿化花园,既解决了室内采光的问题,又增添了生活情趣。外窗采用彩色铝合金窗框、白玻璃。窗户采用外飘窗,并考虑空调室外机的安装位置。食堂因为开间大、进深长,选择了大面积的景观落地窗。以上设计都是为生活在校内的师生着想,体现了生活区设计的“以人为本”思想。

2.3新校区的校内交通组织

结合新校区地形,校园内交通实行人车分流,在生活区下方设计机动车地下车库。南向学校大门及教学区、运动区全部为人行区,在学校北侧生活区旁开设机动车专用侧门和车库出入口,一切车辆和生活物资均从北侧机动车侧门进出。各栋建筑及地下车库均设计消防设施,校园内地面交通平时为步行,同时考虑紧急情况下各条步行主干道可作为消防通道。为防火及防灾安全,教学楼、实验楼、礼堂和宿舍楼等大流量人员密集区单独组织交通流线。

在校园内的人行道布置上,以枝状或环状尽端式步行道伸入各栋建筑,再结合网格式、多样化的步行主干道连接各功能区域;为增大师生活动空间及布置防灾避险场所,在绿化区域间还可设置大块的平整场地。枝状或环状尽端式步行道设计时应结合建筑物的入口、 廊道和绿化带做拓扑变形,扩展出形态各异的校园空间。道路空间在这里变成了多义、含混的空间,道路上增加了人的活动,而显得更富有活力。更加体现我们“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4新校区内的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保持一轴一中心的思想,在设计中以中心花园为核心,以主步行道分割教学、运动、生活三大块功能区域,在步行道的设计中,通过地面材料的铺设变化和周边绿化景观的配合,形成景随步移的效果。步行道可选用透水砖等地面铺设材料,配合绿化蓄水,达到节能型规划设计。

图4 中心广场景观效果图

从中心广场设计图(图4)可看出,新校区的景观不再是传统意义的花草树木,而是以一种与人的行为紧密相连的情趣化的表现手法来迎合人性的需要。我们不再追求孤立的绿化景观,而是把建筑巧妙地融入景观,让建筑本身成为景观的一部分。我们还在校园教学区内的各个地方布置功能各异的景观区,利用步行道有机地连接起来,并与学校周围的湖泊山峦融为一体。漫步在整个校园,或曲径通幽,或豁然开朗,或水雾缭绕,无论怀着怎样的心情,你都可以在新校区细致的景观中找到心灵的共鸣。

(下转第81页)

(上接第80页)

3.结束语

本次设计结合新校区规划征集方案之机“真题假做”,因为是自己学校的项目,感觉意义重大,所以投入了很大的热情。我们尽量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累的对我们学校建筑与规划的看法用在了这一次新校区的规划上,但因为我们在建筑专业知识上的极度欠缺,设计中很多地方都有一种浅尝即止的感觉,特别是建筑物室内设计部分无法下笔,这种心里有话说不出来的感觉实在太难受了。

在本次新校区规划设计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给了我们莫大的支持和鼓励。在大家的鼓励下,我们一步一步地对新校区的规划设计进行了完善,利用现学现卖的建筑设计规划知识将自己的不少想法变成了文字和图形。本次设计是难得的课外学习过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受益非浅。虽然新校区建好时我们早已毕业,但还是真心希望我们的一些规划设计想法在今后新校区的建设中能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李孝鸥.浅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的“以人为本”[C].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天津: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9:3260-3264

[2]盛忠谊.论建筑设计与审美中的文化机制[J].装饰.2010.(4):141-142

校园环境设计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院校景观 景观设计 景观多样性 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 P901文献标识码: A

景观多样性即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最高层次,是景观水平上生物组成多样化程度的表征。在校园设计采用景观多样性设计,除达到绿化美化环境之作用,还有辅助教学功能,在景观设计,植物配置,生态优化方面融入人文理念和科学知识,学生走在校道上,不仅感受植物的奇妙和优美,还有知识和修身。

一、景观多样性理念

园林景观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由斑块、廊道、本底三元素组成。景观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栖息地、生物群落和生态学过程的多样化。也有称为生态系统多样性。在较大的时空尺度上,景观多样性构成了其他层次生物多样性的背景,并制约着这些层次生物多样性的时空格局及其变化过程。广东某教育基地校园环境景观设计对校园环境绿地景观进行系统规划,使整个校园融“山、水、庭、林”于一体,自然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营造出教育基地的科学人文氛围,体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科学性,使师生在景观环境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和和谐。努力构造独具魅力的校园景观。

二、景观多样性设计实例

(一)学校项目设计概况

广东某教育基地位于广州市从化区, 地理景观是青山绿水,美丽的流溪河环绕而过,教育基地占地面积近6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教职员工270多人,在校学生4000多人。根据学校发展需要,校园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进行扩建,2004年5月在校园的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基础上,进行了二期环境景观设计,建设面积近2.5万平方米(如图1), 二期环境设计按教学功能和地区特点,规划设计成莘莘园、榕荫园、学生宿舍区和荔香湖区四个部分。图1、某校园设计总平面图

(二)设计理念

1.调和统一原则:在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既要有差异,显示多样性,又要有相似性,具有近似性和一致性的植物配置在一起才能具有协调感,这样能体现校园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使校园整体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该基地通过校园大道把几景观节点串联在一起,通过环境景观设计,积极改善校园整体环境,正确处理绿化环境和艺术造型的协调关系,将建筑物融入环境之中,突出校园环境整体环境的和谐统一,营造富有生机,蓬勃发展的现代高等学府校园风貌。2.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校园绿化景观设计以多样植物性造景为主,充分发挥利用植物的功能性配置,创造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斑斓、冬意盎然的四季美景。追求清新自然的生态设计原则,充分发挥绿地对校园环境的改善作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注重环境空间对人的引导性和启发性,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创造能拓宽视野,激励学习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以环境的精神特质去潜移默化的感染人的情绪、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完善人的品质,以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3.文化与绿化相融合协调的原则:校园景观环境是校园文化的载体,提供了校园文化的空间场所,展现了校园精神。该基地6个主题鲜明的主题园,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园环境。设计中溶入人的情感,心理导向,创造出文化、感知兼有的景观。校园绿化景观强调的文化,是校园环境追求的目标,也是突出校园特色、创造校园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设计方案

为给师生创造一个防暑、防寒、防风、防尘、防噪、安静的学习环境和具有美丽花坛、花架、花池、草坪、乔灌木等复层绿化的休息活动场所(如图2),校园景观规划根据地形采用自然式布置,并自然配置花灌木,结合学生学习、休息、娱乐的需要大量设置树池、园凳等配以高大乔木遮荫 (如图3) ;植物均选用适宜本地气候和本校土壤环境的高大挺拔、生长健壮、树龄长、观赏价值较高、病虫害少、易管理的乔灌木,景点主要分布在莘莘园区、榕荫园、宿舍区、荔香湖区四个区域进行景观绿化设计。

图2、莘莘园效果图 图3、莘莘园局部-园凳树荫

1.莘莘园区以广场式造景形式,以平直的线条、方整的草坪、绿树成荫的乔木和阵列式的树池,构成了莘莘园的整体印象。植物配置简洁规整,以落叶庭荫树和观花、观形的植物为主,如枝叶稀疏的凤凰木、小叶榄仁等,早春观花、秋天结果的桃花和春天开花的木棉、鸡冠刺桐等,广植成片的桂花和竹林;植被选用大叶红草、台湾草和小灌木黄金榕、毛杜鹃、翅荚决明等形成“春华秋实”、“竹声桂香”的景观效果。

2.榕荫园为相对较为完整的集中绿地,是师生理想的游憩共享空间。植物配置宜创造便于活动散步、游憩的环境,以大片草地衬地,孤植园景树、庭荫树,形成疏林草地。植物选择上以大叶榕、小叶榕和白兰花为骨干树种,灌木选择芳香宜人的桂花、含笑等,形成“花香翠屏”的景观效果。在河岸线上选用适宜近水生长的植物如垂柳、菩提榕和落羽杉等形成有特色的近水植被。

3.宿舍区以展现南国海景风光的棕榈科植物为主,如美丽针葵、蒲葵、棕竹、旅人蕉、国王椰、散尾葵,衬上观形的垂榕柱、红绒球及闻香的桂花和栀子为骨干树种、加上鸡冠刺桐、垂榕柱、山茶花、鸡蛋花等观花、观形等小乔木和黄金榕、棕竹、美丽针葵等塑形的灌木,地被植物选择花叶良姜、满天星、黄榕和毛杜鹃。

4.荔香湖区保留湖区原地的荔枝树林和森林原有植被群。在河岸线上选用适宜近水生长的植物如垂柳、菩提榕和落羽杉等形成有特色的近水植被。同时选择富于文人性格、文化品格的树种,形浓郁的自然环境。

三、景观设计动态

校园景观设计中主要以植物生态配置来达到景观多样性并为教学提供平台,做到植物景观结构和功能特征的稳定性、物种共存。设计以人的感官入手,分别从形、色、味入手,利用乔木、灌木、藤本以及草本等植物通过艺术的手法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创造良好的植物景观,供师生观赏,使植物能与环境很好的适应和融合,又能使各植物之间达到良好的协调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群体的生态效应。通过这种人为的干扰保持景观的稳定。

(一)形:园林植物形态各异,其不同部位不同时期的欣赏价值不同,植物的花、叶、果实等的形状、颜色、质感常各具风姿。职业院校校园景点设计时更应从学生专业能力接受度上注重植物配置的表现和搭配,根据地形种植常绿和落叶乔灌木混交林带,随季节的变化植物呈现不同的景观,在植物配置上采取观花、观形为主的乔灌木形成空间立体感强多角度的观赏效果(如图4);植物选择上采用常见的木本乔灌木的柱形(如落羽杉)、伞形(如凤凰木、蓝洋楹)、圆球形(如红绒球、杜鹃)、卵形、匍匐形(如爬山虎、炮仗花)等,特殊的垂枝形(如垂柳)、棕榈形、芭蕉形等;另外尽可能多的选择观干树种如柠檬桉、紫薇等,配置出各具情态的优美景观。

图4 乔灌木空间分布示意图

(二)色:颜色变化是园林植物的特色,植物的花、叶、枝、干、果实等都会有丰富的颜色变化,不同颜色变化都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在校园景观植物配置上均采用四季较为分明的乔灌木在不同季节依时开放(如木棉、凤凰木、白兰、桂花、鸡冠刺桐、大叶紫薇等)或用色彩丰富的低矮花灌木(红绒球、龙船花、扶桑、杜鹃等)、地被植物配置(如彩叶草、大叶红草、假花生等)形成色带,并根据需要形成各种图样以体现设计主题;

(三)味:由于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影响,人们对有些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联想,而花的不同芳香对人会引起不同的反应,职业校园景点设计在植物配置上对清香(如茉莉)、甜香(桂花)、浓香(白兰花)、淡香和幽香都能包含其中;校区各区域均配置气味幽香的花乔灌木(如白兰、桂花等),给师生带来幽香的芳香之际带来丝丝的清幽。

四、结语

景观设计有很多手法,校园景观更注重内涵和生态,本案例在设计中充分考虑职业院校学生人群的特点,莘莘学子,求知向上。设计上采用了景观多样性即生态系统理念,符合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并存的思想,景观构成中融入了文化、艺术、生态元素,在植物配置上也考虑了植物学课程内容,体现了职业院校的特色。该设计完成后得到校方的认可,项目完成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景观生态学 徐化成主编.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6.

2、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 (R. Forman & M. Godron 著)肖笃宁主编.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1.

3、生态工程 云正明等著. 气象出版社.1998.

校园环境设计方案范文第4篇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正处于继往开来的发展变革时期,即正处于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的观念过渡与转变的阶段。因此,对于建设初期的西安思源学院,在提出的一系列提高办学条件的措施当中,新建一座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便是学院首先考虑到的。

项目概况

西安思源学院是1999年成立的一所民办院校,在建校初期,学院使用的图书馆是一座单层临时用房,它位于实验楼与主教学楼之间,馆舍面积1043m2。现馆内藏有传统纸介质文献32万册,数字化磁介质储存文献50万册,订刊物347种,报纸59种,有阅览室5个。为了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发展,老馆从一开始就将数字化的网络资源作为图书馆建设的重点,目前已拥有西北地区首家“中国数字图书馆西安思源学院分馆”,开创了民办院校数字藏书的先河。现今,思源学院图书馆各部均已实现计算机管理,电子阅览室既可以阅览数字图书,也可以上网查询资料。

然而,老图书馆现有馆舍条件非常艰苦,各处用房都相当紧张入口门厅约50m2,包括借书、咨询、展览、存包等多项功能,在读者到馆的高峰期拥挤不堪,学生们没有一个舒适的图书阅览室,书库虽然全部开架,但狭小的面积使许多图书不得不处之高阁;馆内工作人员流线与读者流线相互交叉;办公用房更是简陋而局促。

伴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西安思源学院提出了更高的办学目标。为此,建设一座学院图书馆新馆,满足全校师生教学科研的需求已追在眉捷。

西安思源学院新图书馆拟建规模12000m2,藏书150万册。新馆选址于校园教学中心区的北部,基地大致平坦(图1)。南面是8层高的主教学楼北侧是市郊高低起伏的丘陵,风景秀丽:东侧为6层高的学生宿舍楼群;西面是校足球场:西北处有一个停车场。

对于用地范围,业主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界限,而是在四周环境的围合下产生的一个区域,因此用地条件比较宽裕,东西约133m,南北最长处约124m,总用地面积约1.3万m2。设计要求图书馆与校园环境相协调,气势宏伟,富于文化内涵。

设计原则

图书馆建筑作为民用建筑的一种,一方面首先应该满足一般建筑的设计原则,如以功能为主、经济、舒适、因地制宜、与环境相协调、符合规范等原则;但另一方面,考虑到高校图书馆建筑的特殊性,应该有其独特的设计原则。

1.灵活性原则

据专家计算,一个图书馆的使用寿命为50~100年,而适用年限仅为20年,若在设计中注重建筑空间组成的灵活性,将会增加其适用年限。鲍家声教授曾经说过:“使用的灵活性是现代图书馆的重要特征,常被称为现代图书馆建筑的生命。”现代科学技术对图书馆的影响是深远的。未来的发展我们无法得知,而图书馆的建造周期往往较长,使用年限更为久远,因而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就要做到灵活多变,达到扩容互换的可能,使图书馆建筑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所谓灵活性是指建筑内部空间的布局必须便于调整,能够满足馆藏图书的扩充计划,并能够应付各种增加的新型服务项目,或功能空间的调整等需求。因此,图书馆建筑的灵活性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①建筑内部功能的互换性。对图书馆建筑来说,这种互换性主要指阅览室功能与藏书功能之间的互换。这两种功能在大学图书馆中基本上可达到总建筑面积的70%。随着现代图书馆介质的多样化及各校图书馆的资源共享,阅览与藏书两大功能在图书馆建筑当中所占的比例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而建筑的灵活正是针对这种变化提出的。例如:藏阅合一的阅览室内,家具(包括书架和阅览桌椅)应有很大程度的可调整性;阅览区和书架区的任意组合都能让大部分读者获得良好的采光和通风;书库区与阅览区之间应有功能的互换性,阅览区与自习区之间应有功能的互换性等。

②建筑外部空间的可扩展性,即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应有向外部空间扩充的能力。随着现代社会信息量的急骤增加和在校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在某种程度上,仅通过图书馆内部功能的互换已无法满足现代高校图书馆的要求。因此从发展的长远角度,应考虑到图书馆建筑的扩建。

2.高效性原则

印度著名的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图书馆学五定律》的第四条定律中指出:“节约读者的时间”,由此可见高效性在图书馆建筑中的重要性。只有一所高效的图书馆才能够对读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这里的高效,一方面是指高校图书馆所处的位置便于读者到达,即它的可达性要高,另~方面是指读者进入图书馆内部时,建筑空间及其布局方式应易于了解、掌握,即它的通达性要好。

3.互动性原则

图书馆建筑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建筑类型,它既需要建筑学方面的知识,又需要图书馆学内容的补充。因此,建筑师与图书馆学者之间的默契合作至关重要。一方面,图书馆学者可能对图书馆的功能变化、工艺革新有切身的体会和深刻的见解,却苦于无法用建筑语言表达:另一方面,建筑师可能对图书馆的工艺一知半解,或囿于陈旧的模式,却将更多的注意力倾注于建筑学专业范围内的种种尝试。可见,建筑设计人员、图书馆学者在建馆的全过程密切配合、谅解与合作,是建好一座图书馆的重要条件。

设计构思

图书馆作为西安思源学院重点工程之一,是以教学、科研为主,并为全校师生服务的。顺应现代化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学院图书馆应设计为便捷、灵活的大开间格局,以形成藏、借、阅一体化、智能化的新型高校图书馆。这是图书馆在设计之初必须确立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

1.基地概况

通过对该项目的实地调研,我们对基地的环境特点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

①从校园总平面图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基地以南左右严格对称的主教学楼、实验楼与学院大门共同构成了中轴线这一鲜明的校园布局形式。作为校园规划中轴线北端的休止符,新建图书馆不论是从其所处位置,还是建筑本身的性质来说,都充分体现了它是这条中轴线上的建筑群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基地地势平坦,形状为不规则五边形,现作为篮球活动场地使用,西北侧有一座尚在使用中的车库,可自行处理,用地内没有值得保留的树木。基地周边地势起伏较大,

西北低,东南高,相差约4~5m。

③基地的东侧是生活区,主要包括宿舍楼群、餐厅及其它相应的服务设施,南侧为教学区,包括一个3,3m2的主教学楼群、多个阶梯教室和9000m2的实验楼,西侧是运动区。其中南侧的主教学楼和东侧节奏感很强的宿舍楼对基地起到了很好的空间围合作用(图2)。

④中轴线上的建筑均采用了红瓦坡屋顶的形式,创造了至今深受好评的室内外空间环境建筑,特色鲜明、韵律感强,形成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成为西安思源学院师生们津津乐道的校园风貌。

因此,西安思源学院图书馆设计所面临的是如何回应在短短几年内形成的强烈的校园文化意象,以及新世纪图书馆所面对的时代要求,即在手法上如何既延续校园文脉,又融入新的创意。

2.基本理念

根据以上基地环境的了解,我们逐步形成了设计构思的一些基本理念:

①图书馆的位置及平面设计必须考虑校园中轴线的布局形式,新建图书馆应对称式布局,建筑的主轴线应与校园中轴线相重合。通过轴线的对应关系,新老建筑将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并以此整合校园的空间环境。为此,我们在基地西南角的三岔路口处向北开辟一条南北向的道路,与基地东侧地界呈对称布置,进一步强调这种统一的格局。

②从整个校园规划上来看,基地南侧的主教学楼从建筑的体量、形式及所处位置均体现了它在校园中的主要地位。所以,图书馆在总体布局上应是陪衬式建筑,在外部空间、体量和形式上都要有所收敛(图3)。

③通过总平面图的分析而知,基地南侧教学区和东侧学生生活区是人流的主要方向,因此,图书馆应设置多个出入口以满足不同功能的需要(图4)。

④基地周围现有建筑都比较规整,地形也较为规整对称,所以设计的图书馆建筑平面也宜以方形体块为主(图5)。

⑤基地地势起伏较大,南侧教学楼地面高出地坪1m多,再加上33m高的建筑体量,对建成的图书馆将一览无余。同时,东侧的学生生活区地势更高,从这里也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图书馆的全景。于是建筑在适当部位采用红瓦坡屋顶,使其与整个校园环境相协调,并应充分考虑建筑第五立面的设计(图6)。

⑥随着大学教育的开放性和多元自主化,高校图书馆的使用也由封闭转变为开放。方案在设计过程中力求形成三种不同的公共活动空间:室外公共活动空间、半室外公共活动空间、室内公共活动空间,使图书馆更加自然地融入到整个校园的文化当中(图7)。

⑦图书馆的位置由四周环境围合而成,考虑到图书馆的可扩展性,东、西、南三面在图书馆建成后,扩建范围已不大,同时在不影响其对称格局的情况下,我们将北面作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用地。

3.设计成果

基于以上的设计分析与构思,设计方案由逻辑思维逐步转向形象思维,由无形思维转向有形思维,并逐步明晰(图8-14):

①图书馆坐北朝南,严格对称,主要入口设于中轴线上,入口前考虑设置大台阶直通二层,这对于读者进入图书馆可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同时也考虑学院在集会时做主席台使用,在形式上也可烘托图书馆的宏大气势。

②藏阅合一的阅览室分为两大功能体块,南北向布置且相互平行。主要建筑空间柱网为7,5×7,5m,层高4,5m,楼板设计荷载500kg/m2,这样既满足空间使用上的灵活性,又可实现自然通风采光。它们之间以统一的中庭空间相互联系。楼梯间、卫生间等辅助服务空间布置在中庭的东西两侧。

③500多平方米的报告厅单独设置,位于图书馆建筑主体以外,方便使用和管理,并对平面和结构设计带来了较大的灵活性。基于对环境的充分尊重,我们把面积较大且相对独立的学生自习室也单独设置,并与报告厅做对称布局,以强调校园的中轴线,与校园整体规划相统一。

④建筑体量以四层为主,主体南侧为五层,通过建筑高度、入口台阶、红瓦坡屋顶、左右对称的报告厅和自习室,

以及馆前广场的衬托,形成了整个图书馆建筑的视觉中心。

根据上述方案的设计构思,最终确定了图书馆的设计方案。

4.设计原则的运用

在西安思源学院图书馆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将灵活性、高效性、互动性三大原则紧密联系,并贯穿于建筑设计的始终。

(1)建筑布局的灵活性

图书馆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图书增长率一年为4%~5%,这就意味着16~17年图书就要增加一倍。按照这个发展速度,据我们计算,10年以后西安思源学院所有开架阅览室的书架将趋于饱和,这就要求建筑应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本方案考虑到图书馆近期与长远期的发展变化,分别从建筑内、外功能空间布局两个方面提高图书馆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①阅览室与阅览室之间的功能互换

高校图书馆根据读者的不同需求设置了多种阅览室,如中文图书阅览室、外文图书阅览室、期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参考阅览室、工具书阅览室、自习阅览室等。不同的阅览室在内部空间布局、家具的尺寸与布局、现代化设备的使用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同时由于学校的差异及其建设发展的不同阶段,各阅览室在图书馆内的面积占有率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保证各阅览室在今后使用上的功能互换与布局的多样化,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图书馆内部空间的灵活性(图15)。

当开架阅览室第一次达到饱和时,首先考虑各个开架阅览室藏书空间面积比例的再分配,对这些阅览室的布局从新优化组合。其次要求现有开架阅览室有向邻近其它阅览室扩充的可能,我们可以将主体一层的学生自习阅览室调整为开架阅览(图16b)。

②阅览室与书库之间的功能互换

阅览室与书库之间的功能互换是现代高校图书馆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随着阅览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变化,要求书库和阅览室之间可相互调整。而在本项目的设计实践中,我们发现,设计任务书中业主没有提出设置书库,而是要求所有图书全部实行开架管理,设置开架阅览室。随着学院图书馆藏书的进一步增加,设置闭架书库将是一个必然。因此,必须考虑阅览室与书库之间的互换性。在方案中我们将所有开架阅览室和今后有可能作为图书贮藏空间的楼板荷载均设置为500kg/m2,一方面考虑目前开架阅览室内家具布局的灵活性,另一方面满足以后阅览室变为书库的可能性。当该学院图书馆开架阅览室藏书空间再次达到饱和时,我们可以将常用书开架,闲滞书闭架,并剔除一些很少使用的图书,将顶层夹层开架阅览室或五层的整个参考阅览室调整为闭架书库,满足图书馆的发展变化(图16c)。

③建筑外部空间的可扩展性

如果若干年后,馆内的藏书继续增长,并又一次达到饱和时,对于图书馆馆舍的扩建将在所难免。本方案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这一变化,在基地的北侧预留了一块三角

地,用于图书馆若干年后的扩建需求(图16d、16e)。

(2)建筑的高效性与便捷性

①总体布局的便捷性。西安思源学院图书馆位于学校教学区与学生生活区之间,总体布局合理,位置适当,为在校师生的日常使用提供了便利。

②建筑主要入口的可识别性。图书馆建筑主立面呈对称式布局,中轴线上建筑顶部红瓦坡屋顶,高起的体量,宽大的台阶,高耸的柱廊以及馆前广场的衬托,都突出了整个图书馆建筑的主要入口空间,建筑主体左右两侧的多功能厅和学生自习教室也采用了相同的处理手法。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建筑的主要入口清晰可辨,读者不需多问,便可轻而易举的到达馆内,因此可识别性很强,提高了读者使用图书馆的效率。

③建筑内部功能空间的可达性。入口大厅的检索空间使读者一目了然。中庭空间的导向性和核心性很强,读者到馆后很快便可了解馆内的大致情况,不致迷失方向,四周的环廊及两侧的主楼梯使读者往返于各功能空间的路线最短。因此,图书馆具有极强的可达性(图17)。

(3)建筑的互动性

任何一座优秀的现代化图书馆建筑,应该是建筑师与图书馆员相互配合,充分理解并有完满共识而创作的杰出作品。我们在方案的整个设计过程中,从项目基地环境调研,方案的设计修改,直至最终定案,一直坚持建筑师与业主(包括馆长和基建部门领导)相互沟通,密切合作的原则,希望

双方的共同努力能够创建出一座高水平的现代化高校图书馆。

经济指标

基地面积:约13000m2。

总建筑面积:13009m2

占地面积:4143m2

容积率:1

建筑密度:31.8%

阅览室:11个

网络点:564个

多功能厅:450座

阅览座位:3012座(包括自习教室)

参考文献:

1、周逸湖宋泽方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2、王金祥,张志海怎样利用图书馆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3、鲍家声图书馆建筑发展趋向与设计对策新建筑,2002(6)

4、省略

5、郑振结图书馆建筑研究的新成果――介绍三部图书馆建筑研究的著作建筑师1997(10)

6、鲍家声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校园环境设计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 新校区建设 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陆龙坤(1973-),男,贵州独山人,重庆邮电大学南部校区建设指挥部,工程师,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程项目管理(重庆400065)

1 背景

重庆邮电大学是国家布点设立并重点建设的几所邮电高校之一,在邮电通信行业、信息产业领域,在西部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和地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按照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要求,学校未来发展在校生培养规模将扩大并稳定在3万人左右,结合学校作为重庆市建设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高地和实现新型电子产品加工贸易模式所需的配套支撑而在我校设立的“重邮—惠普软件学院”、“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等基地建设需要,以及学校重大项目、高科技成果孵化及转化基地、研究生(博士生)培养基地等项目建设需要,决定从2010年起对现有老校区分两期扩展建设,并对整个校园优化布局。

2 规划需求分析

2.1满足教育部办学相关要求需

随着学校发展,在校生规模将达到约3万人,学校各项指标与教育部相关规定差距较大。尤其是占地面积(我校是重庆市同类型高校占地面积最少的高校)、实验用房、生均占地方面尤为突出。相关统计数据见表1-1.

表1-1 我校生均面积统计分析表 单位:平方米/生

序号 指标名称 指标要求 学校现状 差距

1 占地面积 59 32.99 26.07

2 教学及辅助用房 14.05 4.44 9.64

3 行政办公用房 2.04 1.41 0.63

4 生活用房 13.44 6.98 6.43

5 体育场地 10 4.33 5.71

2.1保证建设高水平大学人才队伍稳定及发展的需要

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前提和保证,但作为建设高水平大学相关配套设施之一的教职工住宅严重不足 ,随着学校发展,该矛盾将更加突出。学校自2004年来没有修建教职工住宅,住房矛盾异常突出,全校有近900户教职工在学校没有成套住房,教职工反响激烈,严重影响到学校人才引进和教职工队伍的稳定,不利于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鉴于学校住房矛盾异常突出的实际情况,重庆市教委会同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土地房屋管理局,专门在学校召开现场调研会,并根据调研会的情况联合向市政府提交了《关于解决重庆邮电大学教职工住房建设的意见》。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同意学校参照经济适用房模式修建教职工住房。重庆市教委按照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意见,专门行文批复同意重庆邮电大学教职工经济适用住房占地面积不超过170亩。

2.3建设高水平大学需要校园的扩建和功能布局的调整

重庆邮电大学地处重庆市南山风景区,办学历史已逾60年。在此期间,伴随着学校逐年发展壮大,校园布局都是采用逐步扩建的方式完成的,由此形成了老校区教学区、生活区、学生区犬牙交错、相互混杂的整体布局。这种布局不合理、功能分区比较混乱的现状,已经凸显弊端。根据学校规划发展要求,“十二五”期间将是把学校建成在我国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关键时期,也是学校教学、科研发展的重要时期。按照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标准,学校依据《南岸区黄桷垭地区B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结合重庆市建设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高地和实现新型电子产品加工贸易模式所需的配套支撑,而在我校设立的“重邮—惠普软件学院”、“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等基地、学校重大项目、高科技成果孵化及转化基地、研究生(博士生)培养基地等项目需要,决定从2010年起对现有老校区分两期建设,并结合学校长远发展,对该区域进行优化布局。第一期规划建设南部校区,主要完成教职工住宅和部分教学科研用房项目;第二期主要完成其余的教学科研用房项目。

南部校区所有项目建成后,由教职工生活区及学生生活区将校区分离为相对独立的南北两大功能分区,校区北部为本科生教学区,主要用于本科学生教学,校区南部为科研区,主要用于研究生(含博士生)教学,并承载“重邮—惠普软件学院”、“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学校重大项目、高科技成果孵化及转化等任务。

校区规划建设完成后,整个校区由教师生活区分离为南北两个功能区,分区明确,布局合理。

图1规划前后对比图

3规划范围及用地现状分析

本项目规划用地包括友谊社、生物学院(原嘉顿公司)、原日化所办公区域和家属区、一小部分老校区及四块国有用地,共计376194.0平方米。用地北侧紧邻重庆邮电大学北校区,东侧接南山风景区,西侧靠近规划道路。整体用地东北高,西南低。用地东侧邻南山风景区一边,为山林保护禁建区域,地形高差变化多,坡度大,除部分体育活动场地外,禁止建设其他建筑物。所以本项目实际可建设用地为198923.5平方米。可建设用地内,有一条35KV的改迁高压线,高压走廊宽度为30米,由西向东贯穿而过,将用地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地块接老校区,地面高差变化较大,由最东侧接近510米高,向西侧渐渐变低至418米,高差接近100米。场地内不均匀分布着低层民居、山地及施工乱掘平台等。尤其东北侧用地,在不到400米的平面长度内,高差变化近60米。并且场地内还间有深沟及乱掘形成的高差突变的平台,地貌复杂,需进行场地平整,进行土方回填及开挖,以利于建设。

高压线南侧用地相对平缓,总体也呈东高西低的逐渐变化状态。东侧最高达450米,西侧最低415米,高差近35米。场地内现有民宅、国有地、及日化所办公楼、住宅楼等低层、多层砖混建筑和各种活动场地等。用地西侧有一条土路,沿道路两侧现存成排的高大香樟树,土路由北向南一直延伸,长度300多米,两侧成年树木需酌情考虑保留;日化所内有需保留古树,也需酌情保留;东南角有一池塘,拟作为水景处理,无需回填。

根据《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地区B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标准,用地内建筑工程和一般设施均按抗震烈度6度设防。

4 规划指导思想

新校区规划设计以“背倚南山,回归自然”为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和利用原有的地形和南山风景区的生态特点,以建设“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生态化”的高等校园为基本原则。

结合校区历史传统、深化山水校园,充分结合老校区历史文化因素和规划风格,通过多种手段,充分凸显“人、建筑、自然”相融的主题,体现山水园林校园特色,完成了对重庆邮电大学南校区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规范化、前瞻性的校园塑造。

注重现有良好的用地生态环境,对古树、成排的香樟树进行保护,尽可能的减少砍伐和移植,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合理布局并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结合地形地貌特点,科学地安排新校区的功能分区。利用地块东高西低的特点,设计成多级台地,使得建筑能够依山就势合理布置。利用原地形中低洼区和鱼塘,结合地形高差,形成“背倚南山,回归自然”的意境,同时形成建筑天际线高低错落的建筑组群,建设出一组组与地形地貌自然结合的坡地建筑群。

5用地布局

新校区采用“两轴三带”的形式来组织整个南校区的规划设计。利用旧校园原有的南北向主轴,延伸至南校区,与各功能区内部的三条景观带有机结合。整个新校区沿途景观有收有放,高低错落,移步换景,形成宜人的山水园林式校园生态空间。

图2 两轴三带

5.1校园主轴线

建筑群体按功能区布局,相对独立的区域之间有利于教学、科研和实验活动;有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规划结构通过贯通南北的13米宽主干道形成的校园主轴将各功能区串成一个整体,北侧直接与老校区主干道相连,在小南部校区自成体系的同时,又保证与老校区的有机联系。

5.2学习资源中心礼仪轴线

学习资源中心作为小南部校区最重要的教学建筑,坐落在教学区正西侧。东向的主入口前,设计了一条随地势标高逐渐上升的硬质铺地广场,穿过体育馆与实验楼之间,与校园主轴线相交,形成一个礼仪性的轴线,成为教学区的南北分界线。直至靠近南山风景区的尽端处,形成柔性的节点,融入二期教工生活区中。学习资源中心的西向入口,紧临原信科园区,将来的远期规划设计,可继续延续本教学礼仪轴线,并向西延伸至规划主路,形成整个小南部校区教学区域的统领轴线。

5.3教工生活景观带

在教工生活区的狭长用地内,一条贯穿东西的景观带,将东、西教工生活区及社区活动中心连接在一起,其余各住宅组团如珍珠般散落在景观带的两侧,形成一个整体的脉络。

5.4二期教工生活景观带

二期教工生活景观带位于校园主轴线东侧,紧邻南山风景区,环境优美,空气宜人,地形起伏相对平缓,有利于组织完整的绿化景观。二期教工住宅在景观带内,由北向南依次布置,并在东侧有步行道与南山风景区相连。景观带最南侧结合现有用地池塘,形成独特水景,作为绿化带的点睛之笔。与西侧的行政教学绿化带,遥相呼应,创造出宜学宜居的校园环境。

6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

大环境以结合用地内起伏的地形为主,在可能的条件下设置缓坡绿地,个别路段设置绿化挡土墙。建筑周边环境则以“园”为核心组织空间与景观。

方案充分利用原有的山地及绿化条件,根据“园”的尺度和层次借鉴经典园林空间的精华,以中央景观轴串起整个校园,并在各自的功能分区内形成不同的景观中心――借鉴西方园林尺度及中国皇家园林的尺度,体现大气、自然的山水景色。用地东北的教工住宅区生态山体上建筑物依山而建,形成独特的层叠交错、步移景异的建筑景观。

建筑之间的“园”――借鉴中国园林尺度。采用中国私家园林的造园手法,叠山造水,营造与建筑结合的诗意环境。其二,在西方园林理性规整、几何性的基础上融入自然景观,强调以人工环境为主调的特色景观。

建筑单体围合的“园”——借鉴中国园林尺度。要求:“小中见大,闹中求静”,营造成尽可能多近人尺度的灰空间,以亭廊等造园元素,园与建筑相互借景。

建筑物内部的“园”――它要求:“天人合一”,如中庭,天井,室内绿化,空中花园,交往平台等建筑内部的生态空间处理,达到建筑与园的完美融合。

另外,于生活区的环境设计中结合天然水面进行造园活动,叠石造水,植株砌亭,营造一副自然园林的意境。

在建筑造型上,着重突出地域特色。借鉴川东及重庆地区传统建筑风格的特点,结合重庆邮电大学本身的校园文化和气质,在建筑手法、建筑色彩上,都做了相应的呼应。

居住建筑采用坡屋顶的建筑形式,既是对传统建筑形式的回应,也是出于对当地气候的考虑,减少顶层楼板直接与夏季阳光的接触,并形成通风隔热通道,通过低技术的生态设计手法,减少夏季能耗;

在建筑色彩上,尽量少的采用过于鲜艳的颜色,将建筑的主体色彩控制在黑、白、灰中式风格,一方面与重庆邮电大学整体的建筑色彩相呼应;另外,干净朴实的颜色也自成体系,成为小南部校区的标识;最后因为小南部校区整体靠近山林风景区,灰白体系的建筑色彩不会对绿色山林景观造成过于跳跃性的破坏,相反,或白、或灰、或深的颜色掩映在万顷绿色中,既不过分张扬,也不显沉闷,正体现了重庆邮电大学的校训:修德 博学 求实 创新。

7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

7.1道路系统规划

校园道路系统规划实行区域性人车分流。作为校园主轴线的主干道为12米宽,两侧均设绿化和乔木,使之形成林荫大道,以屏闭汽车噪声减少废气污染。一条主干道贯穿小南部校区南北,并和北侧老校区相连,实现新老校区有机联系;在主轴线两侧,分布教学、实验、体育区及教工住宅区等相对独立的功能分区,互不干扰;另外一条主干道紧邻规划35kv高压线,呈东西向设置,东侧与南北向主干道相连,西侧接现有校区道路,直至规划市政道路。这条东西向主干道是沟通小南部校区与城市道路的主要道路,可以大幅度减轻校园内南北向主干道的交通压力,并缩短小南部校区与城市干道的距离。 原有南北向香樟树所形成的土路,经景观化处理,在东侧形成一条全新的7米宽车行道路。保留原有珍贵树木的同时,7米宽的车行道大大减少了南北贯通的主干道交通压力。同时为将来教学区的远期规划,提供交通保障。

在各个功能分区内,校区非干道级路采用6米宽车行道,有限制的实行交通管制,尽量减少车行流量,根据道路情况,按需要不设、或设置单边人行道与自行车道,路旁设行道树。在各自的组团内间,为再次一级的4米宽生态路形成小环状系统,一般不通行机动车,以行人为主,必要时贵宾与消防车可以通行。

停车场不破坏校区景观,除教学楼、体育馆旁几个集中室外停车场外,其余停车场均放于建筑地下室和半地下室。教工住宅的停车位原则上按照1.0位/每户来考虑,并适当增加指标,为将来停车位需求增加的趋势提供保障。

图3 道路系统

7.2绿地系统规划

通过对地形地貌的分析,出于校区本身的生态性和对自然环境最小的破坏等几个方面的考虑,我们对自然山体进行最大限度的保留及利用,从而营造了一个绿肺式的校区。

在用地中部,现日化所西侧,由北至南,有一条近300米长,约5米宽的泥土路,道路两侧现存成排的高大香樟树,树木长势极好。出于保护生态和保护现有良好景观的角度,着重考虑了对这些大树的保留。根据现有道路的走势,将原有香樟树形成5米宽道路全部作为绿化景观处理,紧邻香樟树东侧,设置了7米宽的道路。可以在保证规划道路宽度在不影响车辆交通的同时,保护了现有的古树。因规划的竖向设计与原道路基本吻合,在施工过程中,可以不对树木进行移植、砍伐,最大限度的实现了现有景观的生态保护。

现日化所内也有一些成材的大树、古树。同样采取了以上的处理方法,设计中通过自然放坡的方式,基本维持了树木的现有生存环境。

建筑区域设园林绿化,沿道路设阔叶乔木,远期预留建筑物用地作为绿化带,滨水区设亲水草坡。沿城市道路校区内布置绿化隔离带,对来自城市路的噪音起到很好的隔绝作用。教学中心绿化带以草地、人工造景为主,建筑之间以尺度宜人的园林绿化过渡。用地范围内的南山风景区禁建保护区内,依山就势,设置一条贯穿南北的4米宽生态景观道路,同时有小路可以由校区直接进入风景区,形成风景区与校区绿化景观相互交融的局面,使得师生可以充分享受到城市绿肺带来的自然生态景观。

图4绿地系统

8竖向规划

用地原始状况为东北高西南低,地块最高点位于禁建区的山腰处,标高为523。可建设用地内最高点为510,在最东北角,与现有老校区相连。校园规划主轴线道路的标高为420至440高低起伏。新建建筑在两侧依次展开。除东北侧用地外,其他区域用地相对平缓,无陡峭需大面积回填、开挖地带。根据以上基本条件,竖向规划设计拟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保留原有用地形态,形成依山就势的整体形态,将建筑标高分为几个相对完整的平台依次跌落而设,同时结合具体道路标高变化情况,设计地下车库、半地下阳光车库,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保障建筑造型的完整、合理。营造层次丰富、环境优美的景观空间。

图5竖向规划

9 规划技术经济指标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项目 单位 数值

规划总用地 ㎡ 376194.0

净用地 ㎡ 198923.5

其他(市政)用地 ㎡ 177270.5

湖面净面积 ㎡ 2618.0

总建筑面积(含地下室及架空) ㎡ 371641.0

总建筑面积(计算容积率) ㎡ 302398.0

其中 教学科研 教学楼 ㎡ 9822.0

实验楼 ㎡ 31388.0

学习资源中心 ㎡ 15840.0

综合楼 ㎡ 22768.0

体育活动 体育馆 ㎡ 8733.0

教工生活 教师公寓 ㎡ 25836.0

教工住宅 一期 ㎡ 126510.0

二期 ㎡ 40768.0

后勤服务 幼儿园 ㎡ 3399.0

社区服务中心 ㎡ 4686.0

学生生活 学生宿舍 ㎡ 12648.0

建筑占地面积 ㎡ 58617.8

不计容积率建筑总面积 ㎡ 69243.0

地下建筑面积 ㎡ 69243.0

综合容积率 1.52

总建筑密度 % 22.83

绿地率 % 38.65

绿地总面积 ㎡ 76886.6

机动车泊位数 个 1857

非机动车泊位数 个 204

参 考 文 献:

[ 1] .重庆邮电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

[ 2] .高等教学办学相关指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