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经济报告

农业经济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经济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经济报告

农业经济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县域;农业;外向型经济发展;调研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9-0003-2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依据晋农外经发[2010]1号文件精神,我们对全县农业外向型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现报告如下:

1 现状

1.1 我县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

我县地处太行山西麓黄土丘陵山区,长期以来农业发展滞后,生产商品化率低,农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影响,市场转化率较低。最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三农”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县农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外向型农业经济刚刚起步。特别是2009年我县顺利实施了无公害农产品整体推进项目,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1.5万亩,获证产品20个,大大提升了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扩大了我县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提高了农副产品市场占有率,促进了我县外向型经济的稳步发展。目前,主要农副产品平均上市率达到76%以上。通过对我县正常经营的15家企业抽样调查显示,我县外向型农业经济初具规模。2009年出口产值达到4800万元,主要是大山禽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武乡大山”牌和“松鹤长乐”牌鸡蛋,占总销售收入37160万元的12.92%。

1.2 我县主要农业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现状

最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县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经济专业合作社数量迅速增加,对搞活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截至去年12月底,全县注册登记的各类农民经济专业合作社358家,企业38家,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15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0个,县级龙头企业10个,市级龙头企业6个,入围省农产品加工“513”工程企业3个,其中市级梯队1个,县级梯队2个。大山禽业有限公司首次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我县主要农业企业大约有15家,这些企业在带动农民增收、消化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或多或少存在资金周转不畅、开工不足等诸多问题,经营管理水平一般。

1.3 鼓励农产品基地建设政策措施

我县于2009年先后出台了《关于重点扶持十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重点发展十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实施意见》、《关于重点培育十大农业园区的实施意见》三个文件,从财政、税收、金融信贷、建设用地、项目申报、技术指导等诸多方面予以扶持,从财政切出700万元以资本金入股的方式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累计直接投入1481万元资金扶持“三个十”工程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农产品基地建设。

2 我县外向型经济发展主要制约因素

2.1 销售网络建设缺失

经过调研发现,我县许多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是有一定的影响和竞争力的。特别是我县积极推行“三品”建设以来,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知名度不断扩大,但是存在产销脱节、不畅问题。集中表现为孤军奋战,小圈圈意识强烈,各自为政,未能有效整合销售资源,形成互补。以致存在产销旺季有货无价,效益上不来;产销淡季货源不丰裕,设备闲置严重。缺少信息交流交易平台,销售渠道支离破碎。

2.2 企业规模小,竞争力较差,出口产品单一

近年来我县产业化建设步伐加快,取得了重大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大山禽业有限公司成功跻身省级龙头企业行列,并入选省“513”工程市级梯队,晋武薯业有限公司、晋昌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入选省农业加工龙头企业“513”工程县级梯队企业,标志着我县产业化建设达到了一个新水平。但是外向型发展步伐迟缓,参与企业少,出口产品单一。再者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出口萎缩,我县好多企业在创汇道路上举步维艰,索性放弃。

2.3 外贸人才奇缺,严重制约我县外向型农业发展

涉外贸易人才严重缺乏也是严重制约我县外向型农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另外,融资渠道不畅,企业管理队伍素质亟待提高等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3 加快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加大对外招商引资的力度

一是充分利用全县外向型经济现有的有利条件,加强农业对外宣传、交流和合作,进一步提高武乡老区农业的知名度。优化农业投资环境,在土地使用、项目审批、配套服务等方面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二是充分发挥现有农业合资合作项目的作用,引导现有农业合资合作企业向产加销连接、贸工农一体化方向发展,使合资合作企业一头连接生产基地和农户,一头连着国际国内外市场,带动农民加快致富。三是进一步办好现有农业合资合作项目。注意倾听群众的想法和建议,帮助其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增强国内外投资合作客商的信心,吸引更多的有意于投资农业的客商,促使他们不断向企业增资,并把较短期的投资变成较长期的投资。

3.2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持龙头企业和出口基地

按照区域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在品种调整上,要强调多样化、规模化、专业化,连片综合开发,发展特色观光农业、无公害蔬菜。改良低产劣质水果品种,发展畜牧业和养殖业,着力提高高效经济作物的比重。在生产布局上,重点扶持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培育拳头产品,使其做大做强,提高规模效益。在经营方式上,一是要着力提高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基地的比重。坚持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路子,利用农民的传统特长,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重点培育一批创汇专业大户,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每年新建一批专业村,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和创汇生产基地。二是要采取切实措施,组建县、市级龙头企业。通过整合资源,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扶持一批机制活、前景好、以民营为主的农业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和授信,增强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规模效益。三是鉴于我县只有一家省级龙头企业,要求省在制定规划、农业专项资金及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并在我县兴建一批农业示范基地,以利推进我县尽快建立若干家省级龙头企业,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

3.3 抓好鲜活农产品保鲜技术,拓展农产品的流通渠道

大力抓好鲜活农产品的保鲜技术,拓展农产品的流通渠道,保障农产品保值增值。一是加强与山西农大和科研机构的联系,组织课题攻关,着重研究鲜活农产品的保鲜技术,尤其是重点研究梅杏、草莓、蘑菇的保鲜技术,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保鲜、加工、贮运技术,发展名牌产品。二是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状况选准发展项目,有效地解决当地大量农产品的出路。三是不断提纯改良新品种,提高现有名优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四是充分利用老区的有利条件,抓住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利契机,在农产品生产地、集中加工区、消费潜力大的地区,集中发展若干家集农产品展示、信息、贸易为一体的管理完善、牵动性较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五是建设农产品流通队伍,发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流通大军。支持农业经纪人队伍的健康发展。

3.4 积极支持发展外汇型农业,拓展观光型农业

要下功夫做好优势项目和特色项目的开发,加大项目的科技含量 ,加强对国内国际市场的适应性。一是加强与国外大公司的联系,主动同与国外大公司对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服务机制。二是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投入,积极扶持发展创汇型农业,加快农业园区的建设,建立大宗农产品基地与城市超市挂钩的办法,发展农产品配送业。三是充分利用国家“三农”政策对老区的倾斜,力争多出口多创汇。

3.5 建立外向型农业协会,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建设

为了增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一是要迅速建立外向型农业协会,通过协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维护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合法权益。二是要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无论种养业还是加工、流通业,要参照国际标准进一步修订完善,没有标准的应坚持高起点,抓紧研究制定标准。同时,建立健全检验检测体系,保证各个环节都能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

3.6 培养、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快农产品技术人才库建设

农业经济报告范文第2篇

一、当前农业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国家扶持农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这一目标,按照“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发展思路,“抓三子、促三化”,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旱情、生猪价格下跌等不利因素的情况下,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

1.农村综合经济实力稳步增强

上半年,全市农业总产值(现价)预计达到30.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0%,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5.5%。其中:种植业产值增长3.3%(现价,下同),牧业产值增长6.7%,林业产值增长5.7%,渔业产值增长2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增长5.0%。

2.夏收粮豆等主要农产品增产,但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影响农业生产效益

夏收粮豆喜获丰收。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市夏收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2.6万亩,比20*年增加2.7万亩,增长2.3%,单产比20*年提高1公斤,粮豆产量11.6万吨,增长3.6%。从分品种情况看,小麦产量5.95万吨,增加0.13万吨,增长2.2%;豆类产量2.98万吨,增长6.0%;薯类产量1.56万吨(折粮),增长4.0%。

油菜创历史最好水平。近年来,我市加快了优质油料基地建设的步伐,现已成为全省三大油菜主产区之一。今年油菜种植有以下特点:一是种植面积增加。全市油菜种植面积达12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2.3万亩,增长24%;二是油菜籽产量增产。受2、3月份干旱少雨的影响,单产下降,但油菜产量达1.6万吨,比去年增长13.9%,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三是主产区乡镇博尚镇、圈内乡2009年油菜种植面积占全市种植面积的34%,产量占全市总量的53%。在推广倡导连片种植打造万亩油菜基地的同时,把油菜作为一种培肥地力作物来种植,使油菜种植地块的土壤结构得到改良,地力得到改善,降低了烤烟等夏季作物种植成本的投入,助推了当地烤烟的生产,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

春茶生产呈现“二减一增”。预计今年春茶产量为1.68万吨,比去年同期减5.1%。(从全国的情况看,今年我国春茶产量大约为65万吨,比上年下降5%,春茶价格比上年上涨10%--15%,但是云南晒青绿茶的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0%)。其特点是:一是价格下跌。今年全市春茶的平均价格为7.53元/公斤,比20*年同期下跌12%,鲜叶平均价格为1.59元/公斤,比20*年同期下跌20%。从6月15日调查的情况看,夏秋茶的价格还在下跌,6月15日毛茶售价仅在5-6元/公斤左右;二是茶叶采摘率低,茶农收入减少。由于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春茶采摘期间春管春种繁忙,劳动力紧张,加之采茶效益相对较低,春茶采摘率低。茶农来自春茶的收入比去年同期减少,如:云县人均减收63.7%。三是名优茶、高端茶、有区域特色的好茶因其客源和消费市场稳定,茶价有增无减;从临翔区坝胡李廷忠茶厂的生产及销售情况看,该厂生产的一款滇红金芽高端茶,每公斤价格高达600元,价格较去年还有所上升,成泰茶叶有限公司加工生产春尖,销售价格与去年一致,没有出现波动现象;双江冰岛茶、云县白莺山茶、临翔区邦东大树茶等售价有增无减。

受生猪价格下跌,畜牧业增产不增收。我市猪肉价格在20*年4月一度达到顶峰,平均价为24.25元/公斤。自20*年三季度开始我市生猪价格开始滑坡,猪肉价格随之下跌,到今年清明节后,4、5两月价格更是急剧下跌。今年上半年,预计生猪出栏56.2万头,同比增长1.0%,存栏205.74万头,同比下降5%;预计大牲畜出栏增长9%,羊出栏增长11%,家禽出栏增长15%。肉产量为4.7万吨,比去年增长5.0%左右。据有关部门市场价格调查显示,近半年来猪肉价格除09年1月受春节影响环比出现上升外,其他月份均出现连续下滑现象。之后缓缓下滑,到今年5月底仅为14.38元/公斤,下跌了35%,平均每月以6.5%的速度下跌。(见下图)

据调查,到今年5月初生猪销售价格降到每公斤7.00元左右,仔猪价格降到每公斤6元左右,仅为20*年最高峰时的三分之一,农民养猪效益处于盈亏点以下,给我市的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带来了一定困难。

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增长11.1%。据国家统计局*调查队对100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测算,预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429元,同比增加143元,增长11%。从收入结构看:1.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同比增收76.47元,增长25.62%。2.家庭经营收入持续增加。同比增收19.65元,增长2.26%。3.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同比略有增加。上半年人均财产性收入17.56元,同比增收4.65元,增36.03%;转移性收入人均148.97元,同比增加42.37元,增长39.75%。农民收入来自小春、甘蔗、林业收入的增加,但是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速度下降,特别是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减幅较大,部分地方仍存在未兑现甘蔗款的现象。

农村消费势头有所改变。今年,农村消费将受到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提高农村商业服务水平和改善农村商业设施条件等扩大农村消费政策的积极影响,以及新农村建设力度的加大,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仍然保持增长势头。

大春生产情况较好。因受前期干旱影响,水稻、玉米栽种面积较去年略慢,但随着降水的增加,一些地方现还在补种或栽种,预计今年大春粮豆种植面积与去年持平。据1—5月份农情数据显示,全市秋粮种植153万亩,比上年同期减0.5万亩。其中稻谷种植40万亩,同比慢1万亩,种薯类6.3万亩,同比快0.16万亩;包谷种植101万亩,同比快1.23万亩。秋粮种植面积有所减少,但优质品种种植面积增加。在水稻种植面积中,优质稻种植18.3万亩,同比快3.2万亩,优质玉米种植面积33.3万亩,同比快3.4万亩。甘蔗种植面积达46.9万亩,比上年快2.9万亩,烤烟面积13.7万亩,比上年增4.5万亩。若后期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秋粮可望增收,全年粮食产量预计可达76万吨的目标。秋粮预计增产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科技含量提高,栽培技术更新,良种推广面积增加,有利于秋粮生产,粮豆单产预计将提高2-3公斤;二是随着国家扶持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增支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的落实和农业税的免征,农民种粮积极性较高。

二、推动全市农业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及制约因素

(一)有利因素:

一是各级政策对农业生产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民直接得到了实惠。如:提粮价增补贴力保农民增收。

二是烤烟保农民增收。今年全市已种植烤烟13.7万亩,增加4.2亩,增长44%。预计今年烤烟产值将达3亿元左右(去年1.6亿元),成为今年农民增收的重点产业之一。从被调查乡镇的情况看,烤烟长势良好,若不出现灾害性天气,烤烟将成为这些烟农的重点增收项目。

三是冬季农业开发成为增收新亮点。今年加大了冬农开发力度,在冬早蔬菜、玉米和洋芋种植上大做文章,扩大种植面积,推广优良品种,加强中间管理,冬早蔬菜、玉米和洋芋增产增收,成为农民增收的渠道之一。据统计,今年全市冬洋芋种植面积为8万亩,产量达6.9万吨(鲜薯),比20*年增长2.2%,价格2元/公斤,比去年上升0.4元/公斤;冬玉米种植2.5万亩,比20*年增长7.3%,产量达0.52万吨,增长7.9%,鲜玉米棒的价格高达4元/公斤,价格上扬,面积扩大,为农户带来了不扉的收益,成为今年种植户增收的新亮点。

四是甘蔗平均收购价上升,带动蔗农增收。20*-2009榨季,我市甘蔗平均收购价达234元/吨,比上年增加约12元,仅这一项,促使农民增收0.5亿元左右。

(二)制约因素:

一是生猪和茶叶等农产品价格下跌,给农民增收带来了不利影响。特别是茶价连续两年下滑,给茶农的受益带来了较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茶农增收的信心。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自然条件差,地形复杂,坡耕地面积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较大的制约了我市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今年1-5月大春作物自然灾害累计发生62万亩,其中旱灾57万亩,从另一层面反应出“靠天吃饭”还是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今年呈现“前旱后涝”,粮食生产仍将受到气候因素影响。。

三是尚未形成健全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和市场信息网络体系,农产品几乎仅以原生形式出售或自食,附加值较低。

四是农业增产不增收的局面依然存在。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的50%以上,对农民收入影响很大。近几年农产品供给格局变化很大,供不应求、供求基本平衡和供大于求交织发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求对农业生产的制约将再度显现。在农产品价格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农民的家庭经营收入增速下降甚至可能会出现亏损。

三、建议

针对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和农民收入徘徊风险加大的情况,迫切需要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一)在实现农业稳定发展问题上。要在稳定农产品市场、实施更加有效的强农惠农政策和提高农业抗灾抗病能力等方面加强工作。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做好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能力预警,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及时调控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产品市场供求平衡。进一步加大“三农”投入,增加农业补贴,稳定和保护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发挥农业科技支撑作用,促进农业高产高效。加强灾害预警,提高抗灾减灾能力。

(二)在农民增收问题上。除了继续在农业和非农产业挖掘农民就业增收的潜力外,需要在三个方面特别关注:一是深刻认识政府行为调整在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在“多予、少取”上下更大的力气,通过提高直接补贴和间接的利益补偿来增加农民收入。要继续提高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格,增加主要农产品储备,搞好农产品购销和调动,保持农产品市场价格稳定,实现农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收入的持续较快增长。二是做好“放活”的文章。健全农村市场体系,积培育农村生产要素市场,深化农村市场体系改革,促进农产品流通。三是充分发挥扩大内需政策带动就业的作用,最大限度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延长农业产业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容量,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多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四是推进农村扶贫开发,提高农村最低生活标准,改善农村民生,增加农民政策性转移收入。

(三)在优化服务上,帮助涉农企业共度难关。使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和扩大农产品市场销售的动力继续增强。在资金支持、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企业更多的关心,更大的支持,帮助企业共度过难关。同时,以增值税转型改革为契机,切实督促企业加强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农业经济报告范文第3篇

一、全区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

今年以来,在林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全会和“三个一号”文件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五个更加注重”,立足“四保一增”(保农民培训、保农业增效、保农村政策落实、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促农民增收)的工作重点,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达到了农村经济平稳运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良好预期。

(一)农业生产保持良好态势。

夏粮夏油实现双增。全区夏收作物播种面积有所增加,达到51790亩,同比增长3.8%。其中小麦播种面积5493亩,与上年基本持平;预计产量1040吨,同比增长4.6%。油菜播种面积4767.8亩,同比增长1620.8亩,增长51.5%;其中双低油菜播种面积3552亩,同比增长13.5%。油菜籽总产量314吨,同比增长23吨,增幅7.9%,其中双低油菜籽250吨。大秋作物长势良好,玉米面积4.13万亩,同比持平;马铃薯3.03万亩,同比增长5.76%,中低山地区正在收获,预计产量增长6%以上。

经济作物发展较快。全区新建茶园734.4亩,可采茶园达到1万亩;春茶产量75吨,产值800万元,其中名优茶产量64吨,产值600万元,预计今年茶叶总产量可达到100吨,总产值可达到1200万元,同比增55%。蔬菜种植面积1.7万亩,同比持平,其中高山反季节蔬菜5200亩;累计建蔬菜大棚283个,其中新建120个;蔬菜总产量11446吨,同比增长29.17%。中草药材累计发展面积1.2万亩,其中新发展4720亩,面积较大的是柴胡、黄连、独活,其次是冬花、川乌、玄参、当归等。

畜牧业生产持续增长。今年上半年,尽管猪市价格跌入低谷,但受国家扶持规模养殖政策的激励,规模养殖大户发展仍然迅速,出栏增加,肉产量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区指导建立生猪养殖大户32户,蛋禽养殖大户4户,肉禽养殖大户8户,耕牛养殖大户2户,山羊养殖大户12户。出栏猪6935头,同比增加691头,增长11.1%,肉产量648.2吨,上升15.4%;牛出栏331头,同比增加91头,增长13.4%,肉产量41.5吨,增长6.3%;羊出栏1745只,同比增加754只,增长27.4%,肉产量19吨,增长48.1%;家禽出笼86729羽,同比增加20463羽,增长30.9%,肉产量32.7吨,增长31.6%。

(二)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上半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02万元,同比增加556万元,增长13.41%。其中种植业产值3344万元,同比增加501万元,增长17.62%;牧业产值1235万元,同比增加15万元,增长1.23%;渔业产值48万元,同比增加14万元,增长41.18%;服务业产值75万元,同比增加26万元,增长53.06%。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稳步提高,达到2817万元,同比增加885万元,增长45.81%。其中种植业增加值2340万元,增加1009万元,增长75.81%;牧业增加值371万元,减少189万元,减幅33.75%;渔业增加值31万元,增加20万元,增长181.82%;服务业增加值75万元,增加45万元,增长150.00%。

(三)农民现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上半年,据农村50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我区农民现金收入在去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稳步提高,人均现金收入185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35元,增长幅度达到14.48%。综合分析,上半年我区农民增收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工资性收入仍然是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增长点和支撑点。上半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604.24元,同比增加127.34元,增长26.7%。上半年全区打工人数达12677人,同比减少659人,减幅4.94%。其中外出打工人数7352人,同比减少894人,减幅10.84%;本地打工人数达到5352人,比上年增加235人,增长4.62%。受世界金融风暴的直接影响,外出务工就业更加困难,但由于区内飞机场、武神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使区内农民工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本地务工收入明显增长,人均达到423.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2元,增幅36.1%。

二是家庭经营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为928.94元,同比增加135.59元,增幅17.09%。第一产业人均现金收入793.15元,同比增加130.19元,增长19.64%。其中:种植业收入388.1元,同比增加122.07元,增长45.88%,增长的主要来源是春茶、夏收蔬菜和油菜籽。畜牧业增产减收,上半年,全区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344.54元,同比减少25.9元,下降6.99%。

三是养猪收益大幅下滑。在畜牧业发展中,养猪出栏量明显增长,但养殖效益却大幅度下滑,直接影响农民现金收入的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区出栏猪6935头,同比增长11.1%,人均养猪现金收入仅154元,同比下降106.2元,减幅高达40.97%。

四是转移性收入小幅减少。转移性收入人均为266.5元,同比减少81.24元,减少23.36%。主要原因是由于退耕还林补助已达8年,按政策规定减半,导致转移性收入直接减少。

二、农业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全区农业大环境分析,当前我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因灾减收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以钱养事”新机制不完善,效果不明显;农业资源存量有限,板块规模不大,投入不多;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无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等。

从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和农民增收情况分析,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生猪价格走入低谷,持续下跌至盈亏点以下,对全年农民增收将产生必然的影响,稳定生猪生产、保护养殖户利益已迫在眉睫;二是外出农民工就业困难,收入增幅下降。上半年外出打工人数7352人,同比下降10.84%;打工收入1961万元,与上年相比略有增长,仅0.93%,增幅明显下滑,预计在第三季度随着国内经济状况的好转,外出打工经济收入趋稳反弹,全年略有增长;三是受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到期影响,转移性收入略有减少。由于退耕还林补助已达8年,按政策规定减半,部分面积由上年的每亩230元补助减为115元,年全区退耕还林补助1864万元,比年的2181万元减少317万元,全区农民人均减少收入65元。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各项补助可达到540万元以上,比上年增加近百万元,农民人均可增加20元。增减相抵略有减少,对全年农民转移性收入增收将产生直接影响。

三、下半年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造成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对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加大,农业生产效益下滑,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困难加大。因此,必须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更强、更有力的举措,加大惠农政策增收力度,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拓展农村非农产业增收渠道,积极开辟外出就业增收空间,着力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增收机会,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农业发展,努力形成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合力,确保今年农民人均增收450元目标的实现。

(一)狠抓惠农政策落实促增收。农业补贴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效措施。近几年,农业“四项补贴”逐年增加,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惠农政策宣传力度,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购机补贴等“1”号文件中的各项惠农政策。

(二)积极促进农民就业创业促增收。要把促进农民就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内外联动,多措并举,最大限度拓展就业增收空间。进一步扩大旅农林产业链的就业容量,引导和支持农民广泛利用各类资源,开发旅农林多种功能,在旅农林产业链的广度深度中增加就业容量。拓展农村二、三产业就业渠道,积极发展家庭工业等多种形式的乡村工业、加快发展类型多样的农村服务业,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在活跃农村经济中创造就业机会。抓住区内重大项目建设的机遇,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尽量多使用本地农民工,进一步扩大本地转移就业。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从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予以支持。加强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抓住沿海地区经济正在回暖,积极开辟区外就业渠道,遏制住外出打工明显下滑的势头。

(三)狠抓板块基地建设调整结构促增收。盘活农业资源存量,深挖农业内部潜力,按照“种植上板块,畜牧抓大户,水产搞片带,加工进园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利用秋季换茬时机,及早规划,加大政策性投入,搞好以结构调整为主的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保持农业稳定生产,在增收支柱产业上狠下功夫,促进农业内部持续增收。在种植业上,突出抓好蔬菜、双低油菜、茶叶、马铃薯、烟叶、干果、中药材等特色板块基地建设,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特色产业。指导大秋作物田间管理,抓好大小秋收和野生采集,做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在畜牧业发展上,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建设,适时指导调整养殖结构,加快畜牧科技推广应用,在稳定生猪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土鸡、中蜂养殖,突破性发展草食畜牧业。

(四)稳定生猪生产防止价格过度下跌促增收。当前,国内生猪供大于求的情况依然较为严重,生猪价格、猪肉价格、仔猪价格均呈现持续走低态势,猪粮比价在盈亏平衡点左右徘徊,严重影响我区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发展,使生猪养殖效益大幅度下滑,直接影响农民现金收入的增长。在这种形势下,要及时指导生猪养殖场(户)调整生产结构,缩短饲喂周期,适时出栏。加强生猪市场监测,及时相关信息,提醒生产者防范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增强养殖户驾驭市场的能力。积极推广科学养殖技术,实行畜牧科技人员与规模猪场(户)对接制度,做到“一场一策”。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大力推广人工授精技术,普及饲料、防病、营销和无公害生产技术,提高养猪科技含量。加强生猪饲养管理的指导,科学调整饲料配方,降低饲料成本。同时,建议建立生猪风险(发展)基金,从而稳定生猪生产;建议健全商务部门的生猪储备机制,实施冻肉储备、调整政府补贴等措施,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和猪贱伤农。

(五)狠抓动植物疫病防控减灾促增收。以规模养殖场(户)疫病净化为基础,加大疫病防治技术培训工作的力度,加强免疫、检疫和疫病监测工作,落实强制免疫、隔离消毒等措施,抓好以秋防为主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不发生大的动物疫情,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狠抓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预测预报,指导大田病虫害防治,把病虫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密切关注洪涝、风雹、病虫、干旱等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对秋季农业生产的影响,切实做好预测预报和应急防范准备工作,切实做到“三有”:有灾害意识,加强对农业灾情的预判;有工作专班,明确分管领导和应急值守人员的责任;有应急预案,做到“三落实”,即应急队伍落实、应急技术落实、应急物资落实。

(六)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发展促增收。强化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参与发展标准化原料基地,对带动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带动基地农户增加收入。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发挥组织带动作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减少中间环节,增加农民的商业性收入。鼓励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与农户实行以土地、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入股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增强助农增收实效。加快培育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农产品经纪人,促进农产品流通发展。

农业经济报告范文第4篇

如果竞聘成功,我的工作思路是:坚决服从上级领导安排,积极配合主持工作行长,以健全规章制度为基础,以完善管理为手段,以提高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当好助手,当好参谋,求真务实的开展工作。

一、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从准确为自身定位、理解岗位职责、强化自身素质入手,从做好本职工作为起点,加强自身业务修养,不断提升工作能力,积累专业知识储备。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在工作中、事业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自觉抵御各种诱惑,提高防腐拒变的能力。通过学习十精神、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等,不断将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实践活动两者相结合,进行探讨和研究,坚持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自己去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把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同服从上级领导的安排和开创工作新局面相结合,在工作和事业面前顾全大局,不争名夺利,不计较个人得失,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保持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加大内控管理力度,完善岗位责任制,使各项制度与业务运行相适应。严格按照农行的部署安排,端正经营思想,健全内控制度,确保规范、安全的经营,对营业网点的制度执行、重要凭证管理使用、柜员卡交接使用情况、各种登记簿规范登记情况等方面加强检查,促进内控管理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搞好员工业务学习,组织业务技术练兵,提高全员素质。业务的不断开展需要员工素质的不断提高。督促员工认真学习会计合规读本和上级下发的文件,抓住一切可利用时间进行业务技能训练。让员工从业务理论和业务技能两方面得到提升,从而提升整个团队的业务素质。

农业经济报告范文第5篇

涉农行业协会是由农业经营企业或农户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形成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在工商部门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运作模式划分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种养殖大户、散户)”的运作模式。如*县养猪农民专业合作社、*县玉鑫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县富民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由合作组织将农户养殖或生产的农副产品,按照订单或契约形式实行保护价收购或经组织销往全国各地。二是“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运作模式。如*县中药材产业协会、*县黑猫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凭借龙头企业的市场优势,经合作组织将农户生产的农副产品按照保护价收购,由龙头企业加工成各类产成品销往全国各地,以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

总的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专业生产为基础,吸收带动一批农户,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农民,使之成为一个紧凑的整体,实现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整合。我县富民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20户、葡萄种植基地1000亩、无公害果菜示范基地1000亩、罐头加工厂一个;每年为社员销售棚室蔬菜2000多吨,葡萄5000多吨。合作社通过为广大社农提前技术培训、产中现场指导、产后销售服务,实现了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

二是带动了主导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而组建。*县养猪农民专业合作社于今年10月份成立,前身为*县瘦肉型猪产业协会,目前已发展会员603个,注册了“孙各庄”牌商标。该社组织社员大力发展生猪无公害生产,协助周边养殖小区完成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并积极与*双汇、天津顺利、北京昆鹏等国内大型生猪屠宰企业联系,开拓生猪市场,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今年以来,该社以高于市场价格0.3元-0.6元/斤的价格为社员销售商品猪25万多头,实现销售收入3亿多元,为社员增加收益近千万元。此外,*县中药材产业协会、*县园林花卉产业协会等都是围绕我县农业主导产业建立起来的合作经济组织,带动了我县园林花卉、中药材等农业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加工服务,实现农产品的转化增值;通过内部利益机制运作,扩大农民受益机会;通过联合协作,降低经营风险和交易成本。*县园林花卉产业协会是依托*豪门园林公司建立起来的合作经济组织,协会与农户签订订单收购合同,按订单进行收购,每亩花卉苗木可为农户创收2000多元。富民农民专业合作社罐头加工厂对葡萄、苹果等初级果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增加了社员收益。今年在葡萄收购价格偏低的情况下,合作社以高于市场0.2元/斤的价格收购社员产品,社员每亩获利达千元。

四是加速了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新技术、新观念、新品种传送给农户,有效解决了农户在生产上的难题,通过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县农业产业化研究会自成立以来,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专业网站向广大农民进行科技示范,引进铁球甘蓝栽培、马铃薯栽培、西瓜栽培等新技术6项,引进新品种13个;示范推广“三种三收”、“四种四收”、“大豆高产栽培”、“冬小麦晚播”、“马铃薯栽培”等新技术22项,推广面积达到25万亩;在此基础上,协会建立和完善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5个,种植面积达到5800多亩,直接或间接促农增收1.2亿元。

二、存在问题

一是数量少、规模小。我县共有农业人口55.8万人,农户16.1万户,截止目前,全县加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人员只有5986人,带动农户6万多户,仅占全县农户总数的37.3%。

二是内部机制不健全,运作不规范。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存在内部章程和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造成部分会员只共享利益,不共担风险。

三是服务层次较低,带动作用不明显。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拥有个人会员数量较少,同时有近70%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服务内容仅限于技术指导,带动农民发展经济的作用不明显。

四是扶持政策不完善,配套措施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信贷资金和土地占用上没有特殊的扶持政策,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持,致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较为困难。

三、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浓厚氛围。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通过广播电视、现场观摩、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意义和作用;要通过典型引路等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自觉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帮助农民算好经济帐,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营造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浓厚氛围,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二是发挥农合联作用,全面构建县、乡、村“三位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农合联)建设,充分发挥县农合联职能作用,对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协调、管理,切实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有序发展;要紧紧围绕我县瘦肉型猪、特色蔬菜、林果、中药材、园林花卉等主导产业,遵循“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打破地域、部门、行业限制,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兴办农产品生产加工型、流通服务型、技术推广型、综合服务型、农村生态景观型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