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图书馆社区志愿者

图书馆社区志愿者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图书馆社区志愿者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图书馆社区志愿者

图书馆社区志愿者范文第1篇

文化部在2013年1月颁布的《文化部“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探索完善文化志愿服务机制,广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公益性是图书馆的显著特征,发挥图书馆的公益职能,在图书馆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过程中引入志愿者服务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且对其发挥公益性特征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志愿者在图书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探讨如何推动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2.公共图书馆中的志愿者活动现状

2.1国外图书馆志愿者现状

将志愿者活动引入公共图书馆管理中在国外十分普遍,在成立于1912年的美国洛杉矶郡公共图书,志愿者服务为图书馆服务带来了提升,成为了必不可少的部分。在2007――2008年间,洛杉矶郡公共图书馆有超过2000名志愿者总计贡献了117538小时工作,志愿者们通过担当青少年社区服务志愿者、法院转介志愿者、少儿部服务助理、讲故事助理、图书馆向导扫盲志愿者等角色,向幼儿、青少年、需要帮助人士提供了必要的图书馆,节约开支超过2 200 000美元。在国外,图书馆引入志愿者服务工作已经颇具规模,而且各地图书馆都根据各地特色探索出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志愿者服务工作管理流程,这为图书馆开拓服务范围及服务对象提供了有益经验。

2.2国内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探索

福建省图书馆是我国首个建设志愿者工作站的图书馆。在1996年福建省图书馆服务就引入了志愿者组织。2002年4月,辽宁省图书馆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辽宁省图书馆志愿者通过制定志愿者活动章程、志愿者例会制度、志愿者服务考核制度等规范了志愿者的管理工作。辽宁图书馆志愿者还自办《志愿者园地》杂志,用以刊登志愿者的活动心得,表彰优秀志愿者。至2004年,参加活动的图书馆志愿者已达630人次。而国内其他图书馆也陆续引入了志愿者活动,如上海图书馆、深圳图书馆、云南图书馆等各地图书馆也于2005年――2012年4月年间成立了志愿者服务组织。

3.我国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

3.1管理、服务制度不健全

志愿者服务作为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拓展,引入时间短、没有借鉴经验,缺乏与开展志愿者活动配套的、操作性强的相应法律、法规,也缺乏志愿者管理的完善规章、制度试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馆在培训、激励、筹资等内部机制方面不够完善,都造成了图书馆难以吸引和留住志愿者。武汉图书馆曾经有80名志愿者,但是由于相关的制度与保障体系不健全,如今志愿者规模已经日渐萎缩。

3.2志愿者人数少

多数公共图书馆招募志愿者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以云南省图书馆志愿者为例,图书馆主要招募的志愿者以高中生和在校一、二年级的大中专学生为主体,吸收对图书馆工作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志向和责任感的学生参加图书馆的志愿服务活动。这些以学生为主体的志愿者活动往往在学校开学后无法保证参加志愿者活动。而志愿者人数的稀少也使各地图书馆志愿者活动到后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以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为例,自志愿服务站成立以来,只有注册志愿者43人,个人报名的学生志愿者只有11人,社会志愿者仅有3人。

3.3福利少、活动经费不足

虽然志愿者活动具有公益性,但图书馆也有义务保障志愿者的基本权利。如在工作期间,图书馆要为志愿者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报销工作中的额外开销等。只有志愿者也享受了基本的权利才能激发志愿者对公益事业的热情,体现图书馆对志愿者的关怀与尊重。但是许多图书馆在志愿者招募公告中都没有任何关于志愿者这方面福利的规定。

其次,志愿者服务工作经费投入不足也是导致各地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工作无法继续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没有经费的保障也是多地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无法深入进行。

4.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管理的措施建议

4.1完善志愿者服务机制

图书馆只有完善了志愿者的招募、培训、考评和激励机制,从图书馆服务的过程、方式及组织管理入手,使志愿者管理服务机制日趋完善才能吸引和留住志愿者,也才能促进志愿者服务活动可持续发展。

4.2广泛宣传,扩大志愿者范围

为了吸引更多关心、支持图书馆工作的人士加入志愿者队伍,图书馆可以借助报纸、电台、电视、因特网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并提供咨询服务。也可以探索实行活动志愿者定点招募,比如设定专门招募站,采用组织共建、团体招募和社会招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4.3完善培训与指导

志愿者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图书馆的形象,因此,公共图书馆有必要为志愿者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例如,可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就图书分类法、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等知识对志愿者进行简单实用的培训;也可由相同岗位的志愿者组成团队,由资深志愿者向新招募志愿者进行交流。通过这些培训能帮助志愿者树立自信心,提高服务能力。

4.4量化志愿者绩效考核

引入并完善志愿者绩效考核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不仅可以帮助图书馆甄别志愿者的工作表现,还能帮助志愿者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如可以从工作态度、工作创新、读者反馈等几方面进行量化考评,通过考评为图书馆挑选合格志愿者。

4.5完善激励及权利保障机制

图书馆建立对志愿者服务的激励机制既是对志愿者工作的肯定又是人文关怀的体现。通过该机制既能为志愿者服务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又能让志愿者没有服务顾虑,为志愿者服务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图书馆社区志愿者范文第2篇

作者简介:王嘉曦(1964―),广西桂林图书馆馆员。

志愿服务泛指不计报酬地贡献时间、财力、劳力、知识及技能,自愿协助他人解决困难或服务社会,其本意就是以志愿之心,通过服务他人,实现社会公益。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者是文化志愿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1 公共图书馆引入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意义

1.1 图书馆精神与志愿者服务精神

公共图书馆一直遵循 “服务第一,读者至上”的服务宗旨,倡导“无障碍、零距离、零门槛”阅读,这与志愿者服务所提倡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相符合,志愿者服务的无偿性、志愿性、利他性与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开放性、均等性相辅相成,二者相互合作、相互渗透,高度融合,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1.2 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作用及意义

1.2.1 弥补人力资源的不足,促进图书馆事业的进步与发展。随着社会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图书馆的服务活动越来越多,社会对图书馆的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1年1月26日文化部、财政部提出《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自此,全国各地公共图书馆积极推进免费开放服务,服务人次迅速增长。如广西桂林图书馆,2014年读者接待量同比2013年增长了57%,开展各类公益活动485场,面对如此之大的工作量,因人员编制、财政经费等诸多因素,工作人员并没有相应增加,有限的人力资源很难满足读者多元化、个性化、深入化的阅读需求,更难以开展深层次的阅读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志愿者作为重要资源参与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中,成为必然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一方面,能使部分专职馆员从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专心从事更个性化、专业化、高层次的服务。另一方面,志愿者通过具体的服务工作加深对图书馆的进一步了解,成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相互沟通的媒介,志愿者可将读者的诉求及时反馈给图书馆,还可以读者身份就图书馆服务及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使图书馆服务工作不断地得到改进和完善。作为图书馆文化使者,志愿者还可向社会传递图书馆服务信息,引导社会关注图书馆,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认知度,促进图书馆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1.2.2 高素质志愿者的参与,优化了服务结构。公共图书馆是面向社会收集传递信息,开展社会文化服务的公益机构,其服务对象非常广泛,阅读需求参差不齐。不同的阅读需求对图书馆的服务要求也有所不同,而公共图书馆长期以来人力资源相对紧张,难以全面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阅读需求,同时,图书馆员工的知识结构不平衡,也影响了对各类读者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随着拥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各行各业和掌握不同科学技能的高素质志愿者参与图书馆服务,可以有效缓解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缺失和人才资源的不足,提高了图书馆员的职业精神和社会价值,优化了图书馆服务结构,提高了服务质量。

1.2.3 为志愿者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公共图书馆志愿者不仅是图书馆服务的参与者,也是图书馆服务的受益者,图书馆开展志愿者服务,为志愿者提供了一个学习实践的机会,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除了帮助别人之外,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组织领导能力,拓展知识面,同时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2 志愿者可从事的公共服务

2.1 图书馆日常服务工作

图书馆日常服务工作是志愿者参与图书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包括帮助馆员对开架书库进行图书排架、整理,引导读者检索及借阅。这些看似简单的基础工作,要求志愿者具备一些图书馆基本知识和服务热情。[1]

2.2 开展特色阅读活动

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志愿者,利用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公众平台及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其特长,主动、义务承担活动的主持者,参与各类阅读辅导、讲座、培训、展览以及网络信息服务等活动。

2.3 宣传推广服务

公共图书馆志愿者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水平,向社会大力宣传图书馆,参与策划图书馆阅读等活动,为读者编制阅读书目推荐等工作。

2.4 为特殊读者服务

公共图书馆志愿者应充分利用自身掌握的文化知识,为老年人、未成年人、残障人士、进城务工人员等特殊读者开展适合自己的志愿服务。如指导老年读者学习电脑、书法,为残障人士送书上门,对学龄前儿童开展绘本阅读、绘画、手工制作教学,针对聋哑人群开展手语教学,为进城务工人员举办法律法规解读、职业技能培训等。

3 我国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实践探索

3.1 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现状

我国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起步较晚,1996年,福建省图书馆首次将志愿者服务引入图书馆,开启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先河。此后,上海、深圳、北京、佛山、广州、辽宁、河北等省市的公共图书馆也相继开展了志愿者服务工作[2]。志愿者的引入,为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志愿者提供了一个社会实践的平台。2006年,中国图书馆学会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以提升基层图书馆馆长专业水平,推动图书馆事业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图书馆人帮助图书馆人”的大型行业援助行动方式,发起“全国图书馆志愿者行动――基层图书馆馆长培训”志愿者服务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一次有机结合,也是对建立行业志愿者机制的一次有益探索,引起了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在这次援助行动中,中国图书馆学会确立了志愿者招募、培训等制度,并随后开展了一系列志愿者服务活动,将我国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不断引向深入。[3]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志愿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创新和丰富,形成了一批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优秀项目,如辽宁省图书馆的“对面朗读”、长春市图书馆的“‘义务小馆员’志愿服务活动”、广西桂林图书馆的“‘英语角’――崛起中的民间阅读推广力量”等活动,但从总体来说,我国目前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规模还比较小,各地进展不平衡,志愿者队伍建设薄弱,管理制度不完善,加上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志愿服务的社会保障与激励机制不健全,致使社会认知度不高,志愿者勇于参与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稳定性受到影响,阻碍了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深入和发展。

3.2 基于广西桂林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几点思考

广西桂林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源于1988年组建的桂林市图书读者协会。经过20多年的摸索,该馆从最初的只是由少数读者参加的读者协会读书活动,发展到后来的由英语角、老年书法协会、妈妈志愿者服务队等组织的各类不同主题的服务活动;从最初的只是一些爱好读书的人利用休息时间到图书馆来以书会友,到后来的拥护有各种专业知识的人才到图书馆开展讲座、展览、绘本故事、手工制作等志愿服务,该馆志愿者服务经历了从单一性到多重性,从松散到有组织管理的过程,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这些志愿者在图书借阅、图书上架整理、咨询、讲座、展览、活动等多个岗位上努力践行志愿精神,不计报酬为社会服务,力尽所能帮助他人,为传播先进文化,引领阅读风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目前,该馆登记在册的长期志愿者有700多人,团体志愿者4个。志愿者成员包括机关干部、企业领导、教师、工人、学生、社区居民和外国友人。近十年来,志愿者共开展服务活动3,000余次,参与服务的志愿者累计人数达10万人次,参加活动人员达30万人(见表1)。

3.2.1 通过招募,选拔高素质人才。文化部、中央文明办《关于广泛开展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文公共发〔2012〕31号)中提到,文化志愿者招募应“采取经常性招募、应急性招募等方式,把专业文化工作者、基层群众文艺骨干、文化能人和文艺社团吸引进来,不断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基本环节就是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公共图书馆可选择报纸、电视、图书馆网站和微信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招募志愿者,同时在号召社会大众积极参与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志愿者的专业、素质、兴趣爱好及特长,通过对志愿者的专业素质、语言表达能力、人际关系的交往等进行考核,选拔高素质人才,为图书馆今后的服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2.2 建立培训机制,提高志愿者服务质量。上岗培训是公共图书馆开展志愿者服务必不可少的工作。公共图书馆除了组织本馆人员对志愿者进行岗位培训外,可依托专业培训机构对志愿者开展服务礼仪、服务技巧等培训;也可通过志愿者协会,让优秀的志愿者对新加入的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精神、志愿服务理念等培训,提高志愿者综合素质及服务水平。

3.2.3 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志愿者工作激励机制,对稳定志愿者服务队伍至关重要。公共图书馆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适当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不仅让志愿者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得到认可和尊重,还能充分调动志愿者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志愿者的自我价值。

3.2.4 寻求社会合作,促进志愿者服务持续性发展。社会志愿者组织、大专院校在校学生以及民政部门登记在册的各种公益性社会团体,是公共图书馆获得社会支持,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的重要力量。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团体招募,团体合作的方式,吸纳社会各方面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集中力量开展图书馆志愿服务。同时,并就志愿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沟通交流,及时解决问题。还可通过合作共建,探索统一、规范的志愿服务管理和运行机制,规范志愿服务工作,提高志愿服务工作的管理水平,从而使图书馆志愿者服务获得健康、长足的可持续发展。

图书馆社区志愿者范文第3篇

摘要:文章积极探索并鼓励大学生志愿者以各种形式参与少儿阅读服务。少儿阅读的习惯及能力的培养不仅与个人成长密切相关,从长远来看事关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兴旺与发展。在辅导少儿阅读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不仅朝气蓬勃、热情好学而且深受青少年喜爱,其业余时间也与青少年的课外阅读时间相吻合,可以获取高校图书馆专业人员的帮助与指导,同时参与图书馆少儿阅读服务活动对于大学生志愿者自身成长也具有积极影响。

1.少儿阅读的重要性

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来说,重视少年儿童的阅读是一个国家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关心爱护下一代的重要体现。对于少年儿童来说,课外阅读是课本知识的延伸和补充,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广泛的阅读对于少年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培养以及人格塑造都至关重要。一般说来,阅读能力强的人其获取知识与信息、理解分析、写作表达和沟通能力也都比较强,因此,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和兴趣具有深远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当前亲子阅读的理念已深人人心并被许多婴幼儿家庭付诸实践,但是大多数普通家庭很难具备陪伴阅读的条件,有研究发现“成人帮助缺乏”是影响少儿阅读的因素之一。

2.图书馆志愿者服务

“志愿者”(Volunteer)也叫“义工”、“义务工作者”或“志工”,联合国将其定义为“自愿进行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获取任何利益、金钱、名利的活动者”,具体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奉献个人时间和行动的人。志愿者精神所提倡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与图书馆精神具有高度契合之处。20世纪30年代美国已普遍开展了图书馆志愿者活动,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校图书馆出现了第一批志愿者,1996年公共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也率先招募志愿者。目前,志愿者队伍已经成为各类型图书馆不可或缺的一支生力军。实践证明,图书馆引入志愿者服务,不仅可以弥补人力资源的不足,还有助于优化馆员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质量。

3.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少儿阅读服务的优势

3.1大学生志愿者是少儿读者崇拜和模仿的对象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愿意听从自己所认同或崇拜的人的建议,尤其是青少年会主动配合大学生志愿者的行动,比如许多中小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认可度直接影响其对该门学科的学习态度、兴趣和成绩。同理,在少儿阅读推广服务活动中,阅读服务引导者的个性魅力对少年儿童读者也具有类似的导向、凝聚等功能,一旦得到他们的认可,就会激发其对阅读的需要,从而由认可到模仿乃至内化,产生阅读兴趣。大学生志愿者具有朝气蓬勃、多才多艺、富有爱心,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等特质,是众多少年儿童崇拜和模仿的对象,具有胜任少年儿童课外阅读引导者的潜质;尤其是对于青少年读者而言,大学生志愿者不仅可以解答他们学习中的困惑,而且由于年龄相近,还可以提供成长过程中的心理辅导。如:德国公共图书馆为了进一步增强与青少年的沟通与理解,在图书馆人员的配置上会聘用与图书馆利用者年龄相仿的18岁至23岁的年轻人为馆员。

3.2大学生志愿者具有参与少儿阅读服务的时间优势

少儿读者的课外阅读时间主要集中在双休日与寒暑假,这些时问段刚好也是大学生志愿者的课余时间,大学生志愿者的阅读服务工作不会影响其在校的学业。同时,与在职或已成家的志愿者相比,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关系简单,没有家庭琐事拖累,可以心无旁顾地投入阅读服务工作之中。

3.3大学生志愿者拥有参与少儿阅读服务的环境优势

国家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校期间有社会实践活动经历的大学毕业生求职时具有优势。几乎所有的大学都设有专门的志愿者协会,指导或带领大学生志愿者从事各种各样的社会公益活动,可以为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少儿阅读服务提供政策和精神支持。而且,大学图书馆是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每一所高校图书馆不仅拥有丰富的藏书资源,而且还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图书馆员队伍,可以随时为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少儿阅读服务提供业务培训和指导。

3.4大学生志愿者具有参与少儿阅读服务的组织优势

少涸亩练务不仅具有持续性的特点,而且涉及面广,还与中小学校、家庭、公共图书馆等联系紧密。通常少儿阅读服务的志愿者由公共图书馆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培训和管理,实践证明这种单一的管理模式不利于阅读推广活动的可持续开展,难以取得理想的服务效果。大学生志愿者本身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可以由各高校的志愿者协会推荐,将各专业、各年级的大学生志愿者合理搭配组合,经过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联合培训,与周边中小学校保持定点联系,从而保障少儿阅读推广辅导服务的持续开展。

3.5阅读服务有利于大学生志愿者自身成长

志愿服务工作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并参与社会实践的平台,莘莘学子在这个社会化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对社会的认识,而且可以在服务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等。少儿阅读推广辅导的服务对象是广大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所充当的角色是祖国未来的引领者,这种使命感让大学生志愿者自觉地发挥个人潜能,并不断完善自我。

4.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少儿阅读服务的方式

4.1参与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加强阅读宣传

为了让更多的少年儿童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许多公共图书馆都举办有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少儿演讲、写作、讲故事、诗歌朗诵、绘画、科技制作等,吸引更多的孩子走进图书馆,激发少儿阅读兴趣、培养少儿阅读习惯、提高少儿阅读能力。现有研究表明,这类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少儿的阅读兴趣,同时,大学生志愿者在策划与组织读者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及提升自己的能力。

4.2参与馆社(校)合作,扩大服务范围

研究发现,儿童阅读服务选择行为与服务获取的时空距离有关,服务时空距离如果超出选择者的成本范围,则会直接导致其放弃选择该服务资源。为了改善少儿读者与可获得图书的时空距离,建设馆外流通点是被许多图书馆实践过的行之有效的服务模式,其具体做法是:在中小学图书室或社区联合建立分馆,在小学附近建立图书流通站,在流动人口多的公园或广场等地建立少儿阅读流动站。此类阅读服务不仅要求大学生志愿者以团队的方式持之以恒地提供借还推荐服务,而且需要随时与学校和社区相关人员沟通交流,并在日常工作中进行调研,为提高少儿阅读服务效果出谋献策。

图书馆社区志愿者范文第4篇

关键词:青树教育基金会 中国青树乡村图书馆服务中心 农村人群信息素养 乡村图书馆 非盈利组织

中图分类号:G25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38(2010)03-0040-006

Construction of Rural Libraries by Evergreen Education Foundation

Zhang Yu Zhou Wenjie (China Evergreen Rural Library Service Center,Shanghai,210000)

Abstract:Up to the year 2010, Evergreen Education Foundation, together with its execution arm, China Evergreen Rural Library Service Center, has provided service in the remote rural area of China for 9 years. Based on its mission, EEF has developed a clear model for library development, project execution and librarian training through its explor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of EEF on project execution, librarian training,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and collaboration/exchange with other organizations. We hope this retrospection can help EEF to find its way to the future, as well as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NGOs which actively seek the way to effectively facilitate rural library development in China.

Key words: Evergreen Education Foundation; China Evergreen Rural Library Service Center;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rural community; rural library; NGO

CLC number:G258.23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3-6938(2010)03-0040-006

编者按: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欠发达边远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困难异常。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力量办图书馆就显得非常必要。这对于减轻公共文化投入压力,缓解文化供需矛盾,形成有利于图书馆发展的社会舆论环境,都是十分重要的。

美国青树教育基金会()是美籍华人赵耀渝教授(Dr. Faith Chao)及海外侨胞于2001年在美国加州旧金山成立的非盈利组织。其宗旨是通过帮助中国乡村建立现代化图书馆,提升农村人群的信息素养,为这些地区的文化、教育、社会、经济的社会发展提供帮助。从2002年至今,青树在青海、甘肃、陕西、江苏、贵州、云南和山西等地帮助建立了一批图书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

本期专题刊出的一组文章,从一个侧面展现了青树同仁的坚守、认真和执着,同时也体现了海外侨胞的悲悯情怀和大爱精神。我们相信,各种文化善行的广大,边远地区文化服务的前景必将一片光明。

美国青树教育基金会()是赵耀渝教授 (Dr. Faith Chao) 及海外侨胞于2001年在美国加州旧金山成立的非盈利组织。其宗旨是通过帮助中国乡村建立现代化图书馆,提升农村人群的信息素养,为加速这些地区的教育、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助力。2002年,作为其执行机构的中国青树乡村图书馆服务中心建立,负责中国各地青树图书馆的项目实施支持和协调督导。从第一所青海大通六中图书馆开始,截至2010年4月,青树已经在青海,甘肃,陕西,江苏,贵州,云南和山西等七个省市自治区帮助建立了43所图书馆。 其中18所中心图书馆带动了周围的25所卫星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和乡村图书站。还在北京设立了1个流动书库为4所打工子弟学校服务。

1 青树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 青树总结出其服务的基本理念:

(1) 参与式

服务对象即项目主体: 不论是青树项目图书馆中的馆员,还是社区服务中的受益群众,都要求他们在需求界定,项目设计、实施及评估的整个过程中全程参与,积极互动。帮助自助之人: 青树要求所有受助单位提供配套投入, 包括资金、硬件、软件及人力, 鼓励服务对象参与建设。

(2) 可持续

从受助地区的长远发展上看, 青树通过一系列的项目启动和推动当地信息素养的建设, 而当地通过实施项目, 逐步摸索符合当地需求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3) 可扩展

青树希望其项目模式和服务经验能够跨越地域和人群被复制和借鉴,其服务精神得以传递和扩展。只有受助者助人,青树的公益事业才能生生不息。

围绕着宗旨和理念,青树在项目运作、人员培训、组织建设、和合作交流方面不断发展。下面青树就这些方面积累的经验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和总结(见图1)。

图1 青树的建设模块

2 青树图书馆的服务

青树图书馆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发展。纵向发展指的是图书馆自身的建设,以图书馆管理自动化作为第一阶段,服务的平等化、人性化、多元化和社区导向为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又分为图书馆基本服务建设和拓展服务建设两个阶段:在基本服务建设阶段,青树帮助图书馆在实现管理自动化的基础上,通过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来吸引目标人群,实现对图书馆资源的高效利用。在拓展服务建设阶段,青树图书馆图书馆结合区域图书馆体系资源或社区资源,在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两方面进行拓展。学校图书馆的纵向发展过程见图2。

目前,青树大部分学校图书馆处在阅读推广和图书馆辅助教学的阶段,个别发展较成熟的学校图书馆开始了系统地服务社区的项目尝试。

图3展示了公共和社区图书馆的纵向发展过程:

青树援助的公共和社区图书馆比较少,大部分处在基本服务建设阶段。个别经历了长期合作,发展比较成熟的公共图书馆(如甘肃通渭图书馆)已经在拓展服务方面做了不少尝试。

图3 公共和社区图书馆的纵向发展过程

青树图书馆的横向发展是为了在一个地区形成青树图书馆体系,并实现体系内图书馆的协同发展。为此,青树采用的模式是中心站(高中图书馆或县公共图书馆)和卫星站(初中、小学图书馆,农村文化站)二层结构,以中心站带动卫星站,服务其主体目标人群,并服务社区。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体系内各图书馆不仅服务其主体原有目标人群,而且使图书馆服务辐射到社区。另一方面是通过整合后的图书馆体系协同发展使得青树图书馆在秉承现代化图书馆服务理念下的发展具有更好的可持续性。

中心图书馆的选择是青树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心图书馆必须具备如下前提条件:

(1)网络条件:互联网接入为10Mbps以上光纤宽带,保证稳定的接入,以及各卫星馆工作站对中心馆服务器较快的访问速度。

(2)周边辐射条件:在距此馆2小时车程之内,有超过3所具备宽带上网条件的图书馆(小学,初中,或者社区)可以发展为卫星图书馆。

(3)计算机人员:有相关专业本科水平的计算机人员,负责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网络和硬软件支持。

(4)馆员:有至少一名全职馆员和若干兼职馆员。

(5)领导层:图书馆领导者思路开阔,比较善于沟通,赞同图书馆服务信息和文化需求这个定位,认可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方面重要的教育功能。

在经济欠发达的中国农村地区,公共/社区图书馆担负着重要的教育功能,以及信息和文化中心的职能。但目前不少地区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在一段时间内不完全具备中心图书馆的所有基本服务条件。在县级公共图书馆不具备中心馆的这些基本服务条件时,青树选择具有一定优势的县城高中图书馆作为中心馆,并鼓励中心馆积极发展小学、初中图书卫星馆以构建学校图书馆网络体系。之所以把高中图书馆作为中心,是因为这些图书馆通常具有如下优势:

(1)领导层支持:在目前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趋势下,用图书和网上资源辅助各科目的教学,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对学校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2)硬件网络环境和管理:县级重点高中大都建设了校园局域网,使其具备了网络化服务的条件。

(3)人员配合:学校专职或兼职的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青树的项目中,为青树图书馆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人力保障。

(4)学校在社区服务和教育中具有潜在的优势:图书馆首先对每位师生产生直接的影响,而每位师生又会对其家庭成员产生积极的影响。师生的家庭成员,作为社区居民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其身边的其他社区居民产生着影响。所以学校师生成为联结图书馆和社区居民的重要纽带。如上所述,在当地的公共图书馆尚不具备基本服务条件的情况下,青树选择先以高中图书馆为切入点构建有效服务社区的学校图书馆体系。即,在图书馆对于师生信息和文化需求的服务基本到位之后,在提升服务师生能力的同时,发挥学校在服务社区信息和文化需求方面的潜在职能,使学校图书馆对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及生产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1 ]与此同时,以学校图书馆的变化积极影响县级公共图书馆改进条件。待公共图书馆条件具备后,构建以公共图书馆为中心馆、其业务指导职责范围内的乡镇文化站以及其他社区图书流通站为卫星馆的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最终,青树图书馆形成图4所示的模式。

图4 构建有效服务社区的学校

图书馆体系和公共图书馆体系

青树所构建的区域图书馆体系根据其发展阶段,可能仅仅是学校图书馆体系,或者公共图书馆体系,或二者并存。一旦图书馆体系的构建完成,中心图书馆开始拓展服务的尝试时,在一个图书馆体系内部,或者在学校和公共图书馆体系之间可以协同开展项目。针对乡村地区的需求,这些项目可以以基本信息素养培训(阅读能力培养,信息技术培训)为基础,衍生出其他各项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如农村实用技术,文化保护和传承,卫生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

3 青树图书馆基于服务模式的项目运作

3.1 管理自动化项目

对应于图书馆纵向发展的第一阶段,青树在中心和卫星图书馆首先开展管理自动化项目。青树选用的图书管理系统支持单馆或一中心站、多卫星站模式。在实际使用上,卫星站需要进行借书证制作和读者管理、检索、借还管理,并可以自行采购和为自有的图书进行编目,但是从中心馆流转来的图书已由中心馆完成编目,所以其编目工作量大大减轻。

从长远来看,青树需要一个体系架构更为开放、功能发展更为迅捷灵活、购置升级和技术支持成本更为低廉经济的图书管理系统产品,来支持更多图书馆更有效的管理自动化。青树的寻找把青树引向了开源图书管理系统KOHA。不过经过尝试和评估,青树目前尚未找到具有稳定的简体中文版和CNMARC支持的开源图书管理系统。

3.2 小型服务项目

小型项目旨在增进阅读,改善流通,提升对目标人群基本服务的质量。图书馆小型项目具有如下特点和作用:首先,由于小型项目规模小, 周期短。通过持续地开展小型项目,图书馆将循序渐进地达到适合的馆藏,较好的流通率,从而促进图书馆持续健康发展。其次,鉴于小型项目风险小, 便于操作和评估。图书馆可以有意识地将小型项目设计为拓展项目的试点,从把握需求和方式方法上为拓展服务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进行探索,从而为后期项目的开展积累了大量经验。第三,小型项目在设计上可以灵活多样, 因地制宜。通过小型项目的流程和实践,项目图书馆与青树基金会实现了理念和运作方式的分享与认同。

青树于2009年7月遴选出10个项目图书馆的16个小型项目进行资助和指导。其中,中学图书馆项目涵盖辅助语文教学的名著阅读、促进延伸联读与比较联读的换季式书架、学生自编阅读摘记和心得的手抄报或图书、边陲古城乡土历史教材开发、辅助数学教学的对数学史科学发现过程的研习、辅助生物教学的当地活化石生物的调查研究、为学生毕业后的在农村创业打基础的当地农作物及蔬菜种植技术研习等。县公共图书馆的项目为读者公益讲座,以百姓关注的地方文化、历史、科普、教育、健康等为内容,提供向百姓传授知识的课堂和百姓交流的平台。小型项目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成果,如乡土历史教材、学生的手抄报/自制书/调研报告、地方文化讲座的资料等。这些资源又可以作为特色馆藏在图书馆存档,作为后续项目开发、研究和传播的基础。

在小型项目设计和实施中,对于每个目标,青树要求项目图书馆设计和执行一个切实的评估计划来测量在何种程度上项目达到了目标。在第一年的实践中,青树发现不少项目图书馆设计评估的能力比较弱,经常将项目目标或者成果和评估手段相混淆,不能系统地思考评估方式的设计。所以,青树在今后小型项目评估计划的审阅中将引入了专家组的指导和图书馆的修改环节。

3.3 拓展服务项目

图书馆拓展项目是拓展服务建设的重要途径。对学校图书馆而言,拓展服务是将服务对象从师生扩展到社区,服务于社区人群的信息和文化需求,并力求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对公共/社区图书馆而言,拓展服务从为不同社区人群定制阅读和信息服务,到力求成为社区的信息和文化中心并辐射乡村。此阶段服务的特点,是充分调动青树图书馆横向发展模式中构建的区域图书馆体系,并积极与相关政府部门和机构合作,探索有效模式,以期更深、更广的社区人群参与。由于拓展项目的复杂性,项目往往需要具有专业技能的志愿者指导或帮助。

青树正在进行的拓展服务项目有:

(1)农村信息技术培训项目

此项目从2009年5月开始,为期三年。由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和附近4个惠农项目区的6所小学和/或初中合作,利用青树基金会捐赠的电脑、投影仪等硬件设备,培训当地农牧民信息自助,即通过互联网获取生产生活所需信息。预计通过信息自助和互助的受惠总人数为3万5千人。

截至2010年3月,项目的第一阶段结束。由项目迄今为止的实践可以看出,学校图书馆体系的协同合作不仅扩展了项目的服务半径,还充实了服务/培训团队。此外,来自兰州大学信息管理系的志愿者小组帮助青树管理和建设网上论坛,作为检验培训成果、及时反馈培训动态、促进学员交流的有效工具;来自山西高校图书馆的志愿者小组帮助项目设计了评估体系。

(2)口述历史和民间文化实录项目

此项目从2009年5月开始,为期三年。为了保护和传播地方文化,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研究方法、沟通技巧、相关的IT技能、团队合作,以及建设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公共关系,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一高中师生在专家的指导下,学习口述历史的工作原理和方法,设计并实施一个收集口述历史和民间文化实录的项目,形成一个数字档案,并通过媒体和网络展示和传播此档案中的精华部分。天祝一中也将基于此项目开发辅助历史和语文教学的校本课程《口述历史和民间文化实录》。

第一阶段到2010年5月,由15名学生和5名老师参与,共进行10个主题的访谈,涵盖民俗文化如天祝藏族酒曲,当下校园状态如学生阅读体验、社会生活大观如天祝县城的历史变迁。第二阶段将拓展项目的深度和广度,并通过天祝当地博物馆、节庆、展览、媒体等以及青树年会和网站来推广项目成果。

(3)农村健康教育项目

此项目从2009年1月开始,为期三年,包含两个互相关联的部分:健康教育和健康检查。在甘肃省通渭县通过青树援助的学校图书馆体系和公共图书馆体系对学校师生和社区居民普及个人医疗保健知识,并结合当地智慧及采用社区参与式研究来建设一个社区保健知识库。同时,为了保持健康教育部分的活跃性和可持续性,青树和当地卫生局合作在当地学校设立校医务室,资助学生在校医务室和防疫站获得比较全面的体检。截至2010年4月,通渭一中中心馆的健康类图书到位,计划的部分图书在卫星站开始流转。县公共图书馆的健康类图书到位并设立专架,期刊征订完毕。通渭一中校医室基本配备完成,运行良好,并与县防疫站共同完成了全校学生2009年度的体检,为每位学生建立了健康记录。结合体检统计结果反映的学生健康问题,通渭一中中心馆编写了《健康教育手册》,学校也为2010年秋即将开设的健康教育课积极编纂教材。通渭一中组织学生通过图书馆和网上查找信息资源来编写《健康教育手抄报》,引导学生编纂适合他们的健康资讯。通渭一中还和周边的小学、县图书馆一起,在口腔保健教育方面进行了系列讲座。①自2009年7月开始,县图书馆两月一期的《健康文摘》免费向读者和社区居民发放,并配合每两月的主题开展“健康讲座”,利用视频讲座组织社区居民及馆内读者进行观看。

4 青树图书馆的人员培训

青树为图书馆人员提供的培训包含以下三方面:

第一方面,管理自动化培训:除了介绍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知识软件之外,还介绍分类法、实务流程等基本管理业务知识;第二方面,工作组式培训:通过图书馆服务方面的项目运作流程进行协作和共同切磋,实现被培训者之间的互动,形成工作组式互动培训机制;第三方面,国际研讨会式培训:自2004年以来,每逢双数年,青树都组织一个名为“信息技术和教育”(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简称ITIE)的国际研讨会,邀请众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图书馆业界人士,青树图书馆以及国内其他基层图书馆以及相关NGO参加。围绕着在欠发达地区提升信息素养这一议题,通过来自中国、其他亚洲国家和西方国家的理念、方法和实践经验的交流,整合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和非盈利组织等各方力量,寻找图书馆在信息化时代服务欠发达地区的有效途径。

5 青树图书馆的组织建设

青树的组织建设包括美国青树教育基金会和其执行机构中国青树乡村图书馆服务中心的组织建设。围绕着项目运作,我们可以对青树的志愿者团队建设作进一步的探究。图5示意了中国青树乡村图书馆服务中心的项目团队构成。

一个项目团队包含如下角色:(1) 项目经理 (一般为远程);(2) 参与项目的图书馆体系(中心馆和卫星馆)人员,为主要的项目实施和评估实施者;(3)此图书馆体系对应的地区协调人,起辅助项目管理和协调作用;(4)国内外专业志愿者,此处专业指的是图书馆专业、教育专业或项目需要的其他专业,如IT、项目管理,卫生保健教育需要的卫生方面的人员等。专业志愿者承担关项目实施设计和评估体系的设计,专业模块的设计和管理,辅助项目管理等职能。就近的专业志愿者(如项目图书馆所在省的高校图书馆专业研究生等)除了以上职能外,还承担着定期实地考察项目,帮助当地图书馆团队分析总结项目的实施状况和服务对象的需求等重要任务。当地图书馆体系的志愿人员,如项目学校老师,社区居民等,其主要职能是辅助项目的实施和评估的实施。

青树在探索将图书馆学界志愿者结合进项目方面已有不少收获。但在组织建设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诸如:(1)人员上的三个“不足”:支撑型小组,如IT组、发展组、采购组人员不足;全职管理人员不足;当地的长期志愿者不足;(2)组织内部知识积累、信息共享不够。虽然青树在利用IT通信工具(如邮件组、网上语音会议等)管理项目和实现项目相关信息共享方面有不错的实践,但是由于IT组人员不足以及IT平台的建设或组织内推广不足,青树在知识积累和共享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3)图书馆发展的技术型或渠道型模块的欠缺,例如分布式开源图书馆管理软件,共享购书平台,共享编目,图书馆应用软件平台等。青树的定位、规模和组织结构特点决定了在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众多内容中,青树希望将工作重心放在图书馆服务的提升上,而一些技术型的、渠道型的模块则希望由其他专业机构来建设和提供。目前,这些模块在中国的缺失或者欠成熟对青树图书馆建设的资金和人力成本带来不小的影响。

6 青树图书馆效能综合评估

为了准确评价各图书馆体系的发展状态,分析青树的经验和教训,促进以目标为导向的图书馆建设,对图书馆体系的系统性评估成为必须。2009年7月,青树评估专家组设计了从用户需求被满足的程度、馆藏和服务开放性、信息资料的馆内使用情况、活动和项目、IT技术使用情况、社区需求被满足的程度等9个维度衡量,采用了行政数据统计、图书馆到访计数表、社区调查、用户图书馆调查、图书馆员访谈、讨论组等多种方法系统地评估乡村图书馆效能的体系。[2 ]2009年底至2010年初,青树对甘肃省天祝图书馆体系进行了此评估系统的初步试用,对评估系统进行了修正。2010年6月青树将在青树年会上对此评估体系有细致的培训、反馈收集。2010下半年青树将选择一两个较成熟的图书馆体系开始正式评估。

7 青树的对外合作交流

青树积极参与国际图书馆团体,如IFLA [3 ] [4 ], IASL [5 ]的合作和交流。自2009年开始,青树和国内的图书馆团体和有关学者专家也加强了合作和交流。2009年青树和甘肃省图书馆、兰州大学图书馆的深入交流促成了2010年6月由三方在兰州合办的ITIE2010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令青树欣喜的是,多位著名的学者专家以志愿者身份组成了此次会议论文的专家评审组。

作为教育NGO的一员,青树和其他NGO间的以资源整合为基础的合作和以知识共享为目的的交流成为常态。如参加盖茨梅林达基金会Global Libraryv 项目[6 ]的Peer Learning Meeting(伙伴学习会)进行交流;帮助欣欣教育基金会 [7 ]的小学图书馆成为青树图书馆网络中的卫星图书馆;与学生教育NGO,如Dream Corps, TECC TSI [8 ], 合作在特定青树项目点展开的支教或阅读活动; 2008年和华桥基金会 [9 ]共同资助浙江大学“文化中国人才教育计划”的学生团队到云南、甘肃、青海的青树项目点进行图书馆效能和社会调研;2009年邀请台湾辅仁大学图书资讯学系图书馆服务队[10 ]到青树山西项目点进行自动化培训和技术服务等。

8 结语

2010年,青树教育基金会在中国偏远地区的服务已经整整9年。自2004年第71届IFLA大会上,青树以信息素养提升为核心推动中国乡村图书馆建设的模式得到了盖茨梅林达基金会授予的普及教育奖 [11 ]以来,围绕着宗旨和理念,青树形成了较为清晰的图书馆纵向和横向发展模式。配合这一模式的项目运作也日趋清晰。此外,为配合项目运作,青树开展图书馆人员的培训也日益走向成熟。经过近10年的实践,青树在项目团队组织和志愿者的开发上有所心得,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在与国内国际图书馆团体、NGO组织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青树期待着通过知识共享找到应对这些挑战的启示或者通过资源整合找到化解部分困难的可行之道。任重而道远,青树愿与众多有志之士一道为中国乡村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农村人群信息素养的提升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4]Wenjie Zhou, Elaine X. Dong, Tim J. Zou(2008), A School-Library-Centered Community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Model and Its Impact on Cultural Life of Rural Communities in China[EB/OL].[2010-03-24]. /IV/ifla74/papers/106-Zhou_Dong_Zou-en.pdf.

[2]图书馆评估体系[EB/OL].[2010-03-24].evergree

/wiki/tiki-download_file.php?fileId=291.

[3]Faith Chao.Expanding Information Access to China’sRural

Communities[EB/OL].[2007-08-24]. /IV/ifla73/papers/109-Chao-en.pdf.

[5]Faith Chao.Benefits from NGO - School library Cooperation: the China Experience[EB/OL].[2008-08-24]./resource-newsroom08ngo.php.

[6]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EB/OL].[2010-03-13]./libraries/Pages/global-libraries.aspx

[7]欣欣教育基金会[EB/OL].[2010-03-15]./

[8]TECC夏季/冬季教师培训项目[EB/OL].[2010-03-15].

/TECCwiki/index.php/TECC_TSI.

[9]HuaQiao Foundation[EB/OL].[2010-03-15]./.

[10]天主教辅仁大学[EB/OL].[2010-03-15].service.lins.fju.edu.tw/.

[11]2004 Access to Learning Award: China Evergreen Rural Library Service Center[EB/OL].[2010-03-15]. /atla/Pages/2004-china-evergre

图书馆社区志愿者范文第5篇

摘要:[HTK]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图书馆作为政府推广文化惠民的重要阵地,肩负的责任空前巨大,如何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提高对老年读者的服务水平,成为摆在每个图书馆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6-0028-03

[FQ(3*2\.172mm,ZX-W]

[KH*3D]

收稿日期:2015-04-10

作者简介:[HTK]邝耿力(1984―),肇庆市图书馆助理馆员。[FQ)][HT]

[BT3]1相关背景

我国目前正经历着世界上规模最大也是速度最快的人口老龄化进程,老年人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迅速壮大,对新形势下党和政府的施政方针也产生了影响。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的各项民生工程,其重心也开始明显向老年人方面倾斜。各级老龄委、老年协会、老年活动中心针对老年人的兴趣、爱好、话题、情感及心理和生理等方面的共同特征,不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文体活动,充实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可见我国社会对老年人的“精神食粮”重视度逐渐加大。

读书无疑是最大、最实在的“精神食粮”。图书馆,俨然成为老年人的重要精神家园和精神慰藉场所。与此同时,图书馆作为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党和政府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图书馆对老年读者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成为政府实施文化惠民特别是为老年人服务的因素。因此,如何开展老年人服务,成为摆在每一个图书馆人面前的最大课题。

[BT3]2研究老年人阅读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2]在生理上,老年人的感知觉都出现普遍的退化,对外界刺激反应变迟钝,如视力水平,老年人在60岁以后都会急剧衰退,据统计,70岁的健康老人的视力超过0.6的只有不到五成,老花眼是最普遍的。因此老年人读书看报常常把书报拿得比较远,或者要佩戴老花镜。这无疑使老年读者在生理上处于弱势。

老年读者心理上也普遍存在恐惧和孤独感。退休后家庭环境和社会角色的变化,造成他们情绪上的波动和情感孤独。他们富裕的时间与匮乏的生活内容形成反差,迫切需要与社会相融合的渠道。

[BT3]3图书馆针对各种老年读者可进行若干区别服务

3.1建立社区流动书屋

借助国家财政力量,图书馆参与指导管理,并在必要时候提供书籍和报纸等资源,建立社区流动书屋,力争每个社区都有能提供给老年人读书看报的地方,从而实现了图书馆服务的延伸,拉近图书馆和老年读者群体之间地理上的距离。

3.2实施定点送书上门服务

建立与社区街道办等基层服务点的长期联系,掌握服务对象的情况,每个街道、社区都有腿脚不便的老年人,由街道办提供详细信息,并与服务对象取得联系,从而实现了图书馆与老年读者一对一的联系。只要读者有需要,一个电话,图书馆就可以根据自身业务情况进行馆员的及时调度,尽最大限度调整出业务空闲的馆员进行上门服务。这样,腿脚不便的老年读者只需要静候家中,随时有专门的馆员提供书籍上门服务,进一步把图书馆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发挥到最大限度。

3.3发展一批图书馆志愿者

由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专门为老年读者朗读书报。这项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年龄较大、视力较差、活动不便的老年读者。以肇庆市图书馆为例,由于馆员人数有限,要开展这项服务,必须面向全社会招募志愿者。该馆通过筛选和进一步培训,根据服务态度和对某类图书报纸的熟悉程度,有区别地安排志愿者和老年读者进行一对一的朗读书报服务。

3.4举办老年读者座谈会

[2] 很多老年读者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都十分热心,他们对时事政治能及时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政府的动态、知识和信息,肇庆市图书馆就经常邀请这些老年读者参加与馆长面对面的读者座谈会,他们积极进言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见。他们在各抒己见的同时,也感受到自己被社会认可和自身价值得到肯定和尊重,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他们心理上的需求。

以下是引用参考文献中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与老年人阅读现状及调查》在近些年公共图书馆促进老年人阅读的活动表,作为参考(见表1)。

4图书馆开展老年读者服务面临的现实困难[HT][KH+4mmD]

4.1硬件方面

从服务面积来看,图书馆是面向大众的公共场所,以肇庆市图书馆新馆为例,尽管已经优先安排了一楼底层一个特定的区域,提供给视障和老年读者读报刊,但面积还是十分有限。

[3] 从服务点的地理位置来看,由于肇庆市图书馆新馆位于新开发区,与老城区的地理距离比较远,客观上造成了老年读者相对密集的老城区与新馆交通上的障碍,客观上限制了老年读者到馆享受服务的权利。

4.2人才队伍的数量薄弱

[+1]对于针对老年读者区别服务的专门馆员和志愿者,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远没有达到目前的需求。

由于现有的图书馆专业出身的馆员在读大学期间大都没有接触过专门的针对老年读者区别服务相关的课程,大学图书馆专业培养出来的馆员都是缺乏广泛服务意识,对于像老年读者这样的特殊读者群体,缺乏必要的专业服务训练,造成对服务要求认识不足,或者根本不想去过多接触此类服务,主观上认为体现不了自身的价值。

4.3图书馆宣传少,延伸服务几乎没有开展

图书馆要开展阅读活动,首先要能够吸引老年人进入和利用图书馆,可是由于图书馆本身没有树立敬老爱老的社会形象,还有对老年人开展的免费活动宣传力度不够,造成了老年人对图书馆认知不足。此外由于经济条件等原因,社区图书馆这样的延伸服务也存在着明显空白,每年

[HT]政府文化部门关于老年人阅读及其延伸活动的规划几乎没有,现行的只有一些屈指可数的类似优惠,免费或给予方便等地方性条款。肇庆市图书馆由于老年服务还没能定位为自身品牌,拟定的成立老年人社团也迟迟没有落实,在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里搞一些老年读者活动,还远远不够。

[BT3]5结合自身实际,探讨可行的改进方法

5.1借助社会力量,深化延伸服务

肇庆市图书馆作为地级市图书馆,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要弥补与区域先进馆的服务水平落差,更应该充分利用社会的力量。如通过本地区的民政部门、社区街道办、各种老年人社会团体,帮助图书馆深化与本地区老年读者的密切联系。建立老年读者的阅读记录,并随时进行更新。记录包括基本的联系方式、年龄、身体状况、阅读取向,还有到馆的频率等,为图书馆进行有针对性的延伸服务提供第一手参考信息。

5.2重点建设适合老年读者的特定文献

首先,针对老年读者的阅读取向,在内容上进行一次筛选,结合老年读者的阅读记录,把时事政治、军事动态、医疗保健、生活小常识、历史地理等几个大类先集中,从而缩小文献建设的范围。其次,根据老年人视力普遍较弱的特点,阅读习惯上也倾向于图文并茂,或者以图片为主的书籍报刊,进而把文字较多的书籍进一步过滤掉。最后,综合本地区老年读者的视障、听障的身体情况,可以把书籍、报刊进行二次加工处理。如对于视障老年读者,可以对书籍、报刊进行适当放大和文字的技术处理;针对听障读者,可以把纸质文献转变为声音文献,如磁带等。而对文献的二次处理需要与相关的书籍出版商或专业的图书处理企业进行密切的协商和洽谈,结合自身实际,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酌情处理。

参考文献:[HTK]

[1][ZK(#]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R].2006-02-24.

[2]洪湛.关注弱势群体 构建和谐社会.图书馆学刊,2005(4):104-105.

[3]崔英玉.浅谈图书馆如何为特殊读者群体服务.才智,2012(11):347.

[4]陈思.“积极老龄化”和公共图书馆.图书馆论坛,2004(3):27-29.

[5]陈建英.公共图书馆需大力加强老年读者服务工作.新世纪图书馆,2005(4):31-33.

[6]肖雪,王子舟.公共图书馆服务与老年人阅读现状及调查.图书情报知识,2009(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