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设计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居住小区 景观环境 规划 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古典云林在当今社会中各自闪烁着智慧之光,现代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剧促使当前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居住小区环境景观对与提高人们生活情趣和美化居住环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功的居住环境景观不仅能够满足居民的审美要求,同时能够提高居住小区的人为质量,改善居民邻里关系和人机交往。在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与规划中,高水平的规划与设计是提高小区品味和消费者青睐的前提。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中,畅销的房屋小区一般都是具有着特色高水平的小区环境景观设计和规划,通过将小区的居住功能、环境功能、社会功能合理糅合成为一体,建造出适合人居住的、生态环境优秀的、功能质量齐全的可持续发展的新住宅小区。
1、现代居住小区概述
我国大规模居住小区建设始于上个世纪中期,早起的居住小区规划采用是通过原苏联的居住模式为依据设计和规划,其中在科学发展应用的同时也村子这诸多的缺陷和不足,并且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发展。现代居住小区在设计和规划中结合中国传统园林和西方园林为基础,结合当前现代化景观设计规划综合处理,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规划流程。
2、现代住宅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现状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住环境得到了快速平稳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改善。然而由于在居住小区的景观环境规划中,由于其中存在的技术不完善、设计不全面和其他各种因素,造成在当前的居住小区中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和隐患。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风格与环境的协调的忽视。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尊重地域文化背景及居住区周边环境状况。然而,设计师们看到欧洲几何对称的园林,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于是欧陆风、草坪风等风格的住宅小区不断涌现;追求西方皇家园林的豪华气派成为了风气。在我们的居住环境中适当引入国内外居住区环境景观的一些特点,特别是对外籍人士现在生活、活动频繁的区域,适当营造欧式居住环境,对丰富我们的居住区形态,满足多元的居民审美需求会有所帮助。但是成为“风气”和“时尚”,就走入了误区。
2.2 环境景观的生态效率的忽视。自二十世纪80年代至今,草坪风久盛不衰,许多居住区的绿地系统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疏林草地,忽视了乔木、灌木、地被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采用单一的草地,不但结构单一,生态效率低下,而且为大面积草坪的养护管理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2.3 功能和空间的多样性的忽视。设计师往往花很大精力去研究居住区环境的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过于强调居住区视觉形象营建方面的作用,却常常忽略了它的功能。设计的出发点往往不是为住户营建亲切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而是为了追求强烈、震撼的视觉刺激,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不注重从功能要求上合理安排开放和隐蔽空间,导致出现过于空旷、单调的空间效果,缺少空间的多样性。
2.4 人性化设计欠缺,缺乏亲切感。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终极目标是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因此人性化设计在居住区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忽视居住区人性化设计的情况不在少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者和用户缺乏沟通,不尊重居住者的需求;居住环境的健康性设计没有足够重视,如日照、通风、防尘、消除噪音等问题。
3、设计规划措施
3.1 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科学化。
一是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一般应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需要时可再改造、提高。住宅的套型和内部功能应从改革开放前经济水平较低时期主要解决"有房可住"的生存功能问题,向今后的实用型尤其是舒适型发展,发挥住宅及住区的发展功能、陶冶功能和享受功能。
二是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住区以居住为主体,但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也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
三是住宅群体的布置,应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合理的组团围合式--院落、群落式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锻炼。也可以设计立体交往空间,在相邻的住宅楼(尤其是高层)之间及楼顶设计几个交往层。
3.2 住区的建筑设计与环境的组合应凸显我国文化内涵,表现丰富的、有个性有特色的主题。住区的个性、特色十分重要,即使是同一发展商开发的小区也应表现不同的特色,不应照搬、"克隆"。
3.3 努力建设住区的生态环境系统。
在住区规划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积率、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对住区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在住宅布置、环境布置、交通系统……等环节保证住区有充足的日照,清新的空气,良好的通风,洁净的水面,尽可能扩大绿化面积,提高植物的中面系数(多种树)和造氧功能。不让小区有泥地,以尽量减少尘埃。要充分利用原有树林和水面,并使其合理使用。绝不能盲目破坏自然山水,随便推山建房,砍树取地。同时要做到处理"三废",净化空气和水面,落实防风、防尘、防晒措施,改善小气候,使住区生态环境比原来好得多。
3.4 增强住宅设计的创新观念。
一是居住功能多元化,二是住宅设计要有超前性和弹性,三是居住空间设计多样化,四是住宅设计的科技应用集成化,五是住宅设计走向信息化。六是住宅设计要求精品化。要摒弃那种照套图纸的陈旧设计手法,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对各类住宅设计进行对比研究,多方面应用科技成果,设计出价值更高的精品。
关键词:工矿企业;生态;景观;规划设计
1.厂区环境规划的意义
1.1城市与工业企业景观建设发展需求
现在厂区的设计已不再是种植植物、提高绿地率为主的设计观念,而是越来越趋向于适应新形势下生态、人文关怀、企业文化的新特点。工业厂区景观是其文化传承的平台,也是城市景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之于展现企业形象,乃至所在城市的综合环境品质增强意义重大。“厂区,使工作更美丽”是当代企业景观发展宗旨,企业将因厂区景观而更具发展前景。
1.2对企业员工人文关怀的需求
人们在改善和提高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渴望着文化、精神生活的提高。良好的景区景观能使职工感受到企业的文化和时代气息,因此要求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从职工的日常工作休憩需求出发,为职工提供人性化的休憩空间。舒适、优美的工作环境,对于陶冶职工情操、改善劳动条件、消除疲劳、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都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意义。
2.现代化企业环境规划设计现状
我国很多的大型企业开始将建设工业企业景观工作提到日程上来,并将自身的企业文化融入到厂区景观的建设中,开发工业公园,发展工业旅游。但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由于未进行整体景观规划,景观缺乏统一布局,呈零星分散状态,无法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一些企业把景观的重点放在厂前区和主要干道上,而忽略了工人直接和经常接触的区域的景观规划,诸如车间四周、逗留时间较长的食堂外部空间以及公共和专用休息空间等,一般对这些区域的景观设计考虑得很简单,甚至未做任何处理,与厂前区景观相比,显得十分平淡无味。
3.现代企业环境设计中存在问题
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工业企业景观设计多停留在较低水平,工业企业建设更注重的是生产功能需求,厂区景观却少人问津,大多只是在厂区周围种植一些防护林地,或在空地内简单地种植树木,同时随机地设置一些满足休憩功能的小品。20世纪80年代之后,工业企业的景观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开始认识到厂区景观建设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厂区景观并不是简单地种种树、栽栽花,而是需要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并通过景观设计来达到保护环境和美化厂区的目的。1995年后工业企业的景观建设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同时也暴露出不少的弊病,景观大多是“绿地+场地+小品”的模式,热衷于大搞建筑小品、假山等硬质景观的建设等;而且景观上缺乏丰富性和协调性,布局上又很难与工业企业生产特点相融合、相适应。
4.现代企业环境规划坚持原则
4.1体现人文关怀的景观定位与空间塑造原则
人文关怀是现代工业企业景观和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关心职工生活,就是要为职工提供能满足日常工作休憩需求的人性化休憩娱乐空间。工业企业的职工需要在厂房内高强度、快节奏、长时间地工作,因而更需要人性化关怀的空间。所谓人性化关怀的空间,就是能满足人舒适、亲切、轻松、愉悦、安全自由和充满活力等体验和感觉的空间。塑造人文关怀空间,要从尊重职工的心理和行为出发,以改善职工的视觉条件和劳动条件、安全生产、缓解疲劳、促进交流为目的。
4.2创造协调、统一、多样的视觉景观效果原则
创造协调、统一、多样视觉景观效果就是要对景观的整体艺术化的把握,对各景观空间以及景观空间各要素之间关系的把握,功能组合的把握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协调。工业企业景观之间的相互协调统一体现在厂前区广场的空间塑造和厂前行政福利建筑的协调统一、生产车间周围绿化布置与生产车间的协调统一等。例如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以及植物的季相色相变化是丰富工业企业景观的途径之一,同时也可以满足工业企业对生态多样性的要求。
4.3经济合理性原则
工业企业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重视对经济成本的控制。但这不是指以最低价进行建设,而应在分析景观建设所能创造的效益的基础上进行控制。景观建设所能创造的是一些有形和无形的效益,包括打造企业形象、改善工作环境等。良好的景观效果可以提升企业品位、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这不但不是浪费,而是经济性合理性原则的最好体现。经济合理性主要体现在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减少工程造价。创造具有丰富功能的景观设施,既注重实用性,又考虑观赏性。铺地等用材的选择应遵循美观、坚固、经济的原则,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建造成本。选择植物时,应尽量少用名贵树种和大树移植,充分发挥乡土树种的优势,提高成活率,减少后期维护的费用。
关键词: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1、住宅区园林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1.1人性化的原则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体现人本效益,在外部空间景观规划设计中,只有充分考虑居民的心理需求和户外行为活动规律,才能使规划设计有的放矢,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居住区的主体是人,以人为核心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根本,居住环境对人们心理及行为活动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1.2因地制宜的原则
景观规划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利用小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在规划设计中,应首先对小区及四周进行分析,做出最适合这个小区的景观、植物本土化、依山就势、步移景异、合理借景和对景等原则,才能真正做到规划设计低碳的经济景观,营造和谐的自然景观环境。
1.3经济性原则
现代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要在保证各项使用功能及生态保证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造价,因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并不意味着材料越高越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同样能做出非常好的环境景观。所以,景观规划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建设环境景观的费用,还要考虑后期管理和维护成本。
1.4低碳生态设计
生态、低碳设计就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上,已降低气体排放为主,健康、高效、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聚居居住环境。 在环境景观规划设计中,用实质性的物体来体现生态 低碳的设计理念,节约资源、降低能耗的设计。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的低碳生态设计要求我们的景观是低碳景观、景观的能耗低,具有较高的生态附加值,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1.5 传承弘扬历史文化,体现地方特色
崇尚历史和文化是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发展趋势,为了创造出具有生态低碳环境景观居住小区,在规划设计时,软硬景观应充分注重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统一,根据市政布局与地方特色来进行合理的设计和统一的规划设计。
1.6 注重创新设计
现代园林住宅小区景观规划设计与其它规划设计样,要不断创新、不断创造才能各具特色。创新是在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原生态山水地形、树木花草、动物、土壤及大自然中的阳光、空气、气候等因素,精心规划设计、合理布局,创造出现代住宅小区低碳型景观环境。
2、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策略及发展趋势
2.1加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完善其功能性
当前居住区与传统的居住区相比,景观环境的规划设计与规划显得更加地重要,同时还将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单独进行立项,以建设高质量、高品质的住区景观环境。在居住区项目规划过程中,应当确保景观规划与规划设计的早期介入,这样便可以有效地利用地形、地貌以及各种植被资源,并确保各类景观元素的科学分布以及园林景观绿化与建筑结构的和谐相处,实现其绿化功能。较之于传统的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而言,当前的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更注重居住区的功能性。在当前居住区规划与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把人与景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筑一个全新的生活空间。首先,应当增加接触地面的可能性,即创造一些适宜各人群活动的场地以及各样式的屋顶花园;其次,景观规划设计中应融入水的内涵,这是东方的水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以此为基础营造一些亲水、听水、观水以及戏水的生动场景;最后,将硬性景观与软性景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将车库、坡地、台地以及宅前屋后的各种构造有机地协调起来,使其充满活力。
2.2以生态环境理念为基础,营造和谐家园
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以绿色生态规划设计理念为指导,即在对工业化建设中的各种生态破坏问题反思基础上,提高生态保护与人文环境建设的意识,通过生态平衡的维护来创造美好家园。绿色生态规划设计,意味着在实际规划设计过程中通过原材料的节约与回收利用,减少污染环境气体的排放和各种垃圾的随意丢弃。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评价一个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质量,不仅要看其是否美观、雅致,更重要是要看其是否符合环保、节能的要求。当前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更多地体现的是因地制宜性,营造的是一个原生态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群。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应当体现科学性、文化性以及艺术和外观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经济以及环境效益的有机结合,建造更多、更稳定的现代生态群落,从而可以让每一个市民都能够充分感受到绿色的关爱,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园。
2.3坚持以人为和本与共事性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理念
当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是为了人们的生活时,我们才正在实现了规划设计的人性化回归,才能真正实现宜人与亲人,自然、历史以及文化等有机结合。在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人的客观需求和行为模式,不仅要继承先辈的规划设计精华,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当代人的实际生活需求。不同年代都有属于其自己的符号和印记,若规划设计过程中总是跳不出崇古的藩篱,就不会有真正的进步和创新。基于此,以商品房为例,不仅要强调环境资源的共享,而且在实际规划过程中还应当尽量利用现有的各种自然资源进行人工景观创造,让全部住户都能均享优美环境;同时,规划设计时还要强化围合功能,尤其要注重形态各异、要素丰富以及安静院落的构建,给人以归属感和温馨、朴素的居家环境。
2.4住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应体现艺术与文化性
目前来看,崇尚历史与文化是当前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突出特点,实际规划设计过程中不再单纯地将居住建筑与园林景观相割裂,而是在当前的文化与时代景下对居住区进行生态化的规划,注重体现历史文化,使居住区成为文化的承载点。营造居住区园林文化氛围和规划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重视居住区自然环境与景观特征的协调,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和提炼地域文化特色。同时还应当重视居住区环境文化的延续性、丰富性以及多元化,从而提高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的文化品位。比如,杭州与苏州的著名居住区规划设计作品,即前者的白荡海人家与江南山水,以及后者的锦华苑与佳安别院等,都体现出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欧陆风格规划设计模式对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欧陆风情”,比如大面积观赏性的草坪规划设计、模纹花坛规划设计以及罗马柱廊和欧式线脚、雕像、喷泉等。随后,居住区的园林环境景观审计更多关注的是人们的审美要求,因此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发展态势。但无论哪一种规划设计模式,都应当体现出文化性与艺术性。
2.5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本土性与材料选择
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为避免过于突兀、不和谐,就必须充分体现出该地方的自然特色,即本土性。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地把握住我国的地理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营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环,比如海滨青岛的碧水蓝天、白墙红瓦;南国风情海口的椰风海韵以及山城重庆的错落有致和素有江南水乡之称,苏州的小桥流水。不同的居住区园林景观都有其自身的地形地貌特征,因此应当结合本土特色,规划设计富有创意的园林景观空间。同时,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注意材料的选用,实践中应多选用当地比较常见的施工材料,这也是本土特色的一种表现形式。当前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材料应用趋势是:非标制成品材料、复合材料以及玻璃、荧光漆和PVC等特殊材料,同时还应注意材料特性的有效发挥以及色彩的表现形式。
结束语
合理规划设计居住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和居住质量,修建出生态的、更加环保的居住区是一个景观规划设计师的主要目的。居住区规划设计人员在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应该注重人类与自然的结合,规划设计出高品质的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1]吴开岑.浅谈居住小区园林规划设计思路与技巧[J].现代园艺,2009(04).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校园规划设计
Abstract: the campus has been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study, the life, the important work place, so the campus planning design should meet the needs of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keeps it in a good environment to finish their work and learning, and get the maximum levels of relaxation.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fusion psychology, architecture and ecology and related disciplines, is the main human and environment of the interaction of the science. Therefore, the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used in the campus planning and design in, then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create a beautiful, comfortable environment has the extremely vit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ed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and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how to strengthen the campus planning and design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Campus plann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TB4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民办教育的兴起,各大高校无论在占地规模,还是在师生数量上都不断增加。新校区的校园规划与建设,必须有别于老式校园,既要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以体现出办学特色与时代气息,又要具有功能的设施供师生使用。现代建筑设计为了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多追求样式新颖、造型另类,但是校园规划绝对不能单纯的追求视觉效果,而忽略了长期在校园中工作、生活、学习的师生们的心理感受,这是由校园建筑自身特点来决定的。校园内的建筑设施主要是为广大师生提供服务的,合理的校园规划绝不应该是仅供欣赏,更要从全局着手,使校园里呈现一种积极向上、充满青春气息、到处洋溢着活力与挑战的氛围,令身处其中的人们能够舒适、放松的工作、学习,从而改善师生的心理环境,对工作和学习怀有更高的热忱。新时代背景下,校园规划设计需要引入环境心理学的设计理念,这对于我国教育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一、环境心理学概述
(一)环境心理学的内涵
环境心理学是指融合心理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继承历史上成功的环境设计经验,并从人们的心理需求出发,对环境加以改善,从而使人们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它主要研究的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环境心理学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的原因就是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社会环境中人们的行为,一方面,社会环境对人们的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人作为环境的使用者,也会对这一环境产生一种心理、行为上的反应。
(二)环境知觉
人们利用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等感觉器官来接收环境所传递来的信息,在获取这些信息之后,知觉则通过自身的认知、经验,将知觉对象的前后加以联系,再与其他环境背景相整合,最终形成人们对环境的知觉。
(三)空间认知
空间认知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变化来组成的,人们通过这一过程,来获取日常空间环境的某一特定位置、现象以及其他相关的属性信息,再对这些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回忆、解码,这样就可以非常容易的辨认出一个环境所存在的路径、边界、区域与地标等事物。
(四)唤醒理论
这一理论主要是对个人活动空间大小与情绪变化之间关系的一种论述,该理论认为,当一个个体的活动空间缩小时,其唤醒水平会随之上升。当一个人的活动空间缩小到一定程度,使之感觉到不便或者是困难时,那么这个人将会产生攻击行为。
(五)个人空间
个人空间是指人际距离,它与人的生理、心理有很大的关系,它包括了亲密距离(范围为0~0.46米)、个人距离(0.46~1.22米)、社交距离(1.22~3.66米)和公共距离(>3.66米)。
(六)私密性
私密性主要包括了四种类型,即:独处、亲密、匿名以及保留,私密性实际上是一种能动的过程,其存在的目的就是能够为使用者提供一个选择的机会。我们在对环境进行设计时,要尽量提供私密性调整机制。
二、校园的规划设计
校园主要的使用者是学生与老师,所以校园在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师生的实际需求,以满足师生在校园生活中的必要与自发为出发点。其中必要主要表现为对环境的使用,比如广大师生的学习、运动以及生活等基本行为,师生对这一类型环境的选择余地较少,所以它对师生的影响也最大。同时对校园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可以使广大师生的自发得以激发,这样可以满足教师与学生对交往活动的需要,从而使校园中充满活力。如果一个学校的校园规划设计欠佳,或者混乱,或者压抑,那么就会对学生的交往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或者产生一种焦虑、焦躁的感觉,或者产生孤独、自卑的感觉,这都会阻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校园规划设计要优先考虑到学生因素。
1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分析
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是指相关的各种不同的规划按一定的层次和类型所组成的具有完整的水环境质量目标、涵盖水环境管理全部要素、上下级之间存在明确的指导控制和反馈机制的系统。理想的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在规划内容、时间、空间、干系人、结构上应当是一个整体,该体系与体系外的相关规划之间应相互协调,包括规划的目标一致、内容的衔接、行动的协调、编制工作的程序等,最终目标还是提高规划制定的效率,保障规划实施效果。国外在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将流域水环境保护相关的规划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整体规划。中国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非常缺乏,中国也应该有适合本国国情的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值得一提的是,在相关规划领域,城市和土地利用规划在规划体系方面有着较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值得参考和借鉴。
1.1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一般内容的界定
1.1.1空间范围和时间尺度
从空间范围角度,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不能只局限于河道,应将河流所在的流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151。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空间范围不仅包括水域的范围,还包括以水域为中心的特定区域,包括3个层次的内容:(1)河水环境,主要是河道水质、水源补给、水生动植物、微生物等生态环境状况;(2)河岸环±境包括河岸宽度、走向、河岸建筑、河岸绿化等;(3)河道沿岸的城市建筑布局、城市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状况等。
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的时间尺度要与问题的特点相适应,规划目标要与规划时间尺度相适应。流域水环境保护既要有长远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保证流域水环境保护行动的一贯性和持续性,适应流域水环境保护问题的长期性特点;又要有具体的、时间尺度较短、可实施的管理行动,以保证流域水环境保护目标实现的确定性。
1.1.2干系人
(1)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流域内的各级地方政府,也包括政府的相关部门。政府是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干系人中最重要的一方,必须参与并且主导制定与实施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
(2)社区代表,包括城市居民,也包括农村居民,还可以继续划分为上下游的社区代表。
(3)排污者,包括各类主要污染源的责任者,如工业污染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城市非点源、农业非点源等。
流域水环境保护相关的各级规划中主要干系人的级别和范围有所区别。
1.1.3规划内容
按照环境规划的一般模式16,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主要包括目标、行动、效果等方面。编制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应围绕以上内容进行信息收集、评估、交流和决策等。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对象具体包括水质、水资源、流域生态系统、自然景观等,其中水质保护是重点,包括水体污染物浓度、污染源排放量、污染物入河量、水污染物通量17控制。
1.2流域水环境保护相关规划存在的问题
(1)规划由各级政府独立制定,缺乏明确的规划分类,造成规划内容上的交叉重叠,甚至存在矛盾。
目前,中国流域管理是多部门参与的,相应地,存在着流域水环境保护相关的多种规划。这些规划都是由相关部门单独编制的。由于没有明确的规划分类,缺乏对规划内容的界定,各地区、各部门彼此之间的规划缺乏统一协调,除了在规划的对象、范围等方面有不少重叠之外,还会存在规划内容不一致的现象。规划部门之间虽有一定形式的合作,但是协调得并不紧密。
(2)规划之间的关系不明确,没有形成体系和层次,规划实施缺乏有效控制。
国家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指导性、综合性不够,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操作性、可实施性不强。不同级别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在内容上基本雷同,都是既包括宏观战略,又有具体的行动清单,没有体现差异性。
各级规划时间期限不同,基准年、目标年也各不相同,编制先后次序的不合理,使上级规划不能及时指导下级规划,并接受下级规划的反馈。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上下级之间的交流和协调非常缺乏。
规划缺乏体系,规划之间的指导和控制作用不明确,又缺乏有效的监管和保障机制,使规划的实施缺乏控制。
2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设计
2.1规划体系的目标
(1)按规划对象所处的地位,将流域管理决策分出不同层次,不同层次的问题在相应层次一能级上处理,形成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19。理想情况下,各级政府之间要有合适的分工。流域管理中,中央政府负责制定流域总体目标,地方政府负责本地区水环境管理职责。职责分工的目的是提高管理效率。
(2)贯彻流域总体目标的指导作用。建立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明确规划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目标和指标的衔接,提高规划之间的指导作用,从而能够将流域总体目标贯彻实施,提高目标实现的确定性。
(3)通过建立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理顺上下级政府之间的责任。各级规划中,有详细的干系人分析,明确各级各类干系人职责。通过各级规划之间的指导反馈关系,实现上下级政府在流域管理中相互协调。
(4)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要综合考虑水管理的各方面要素,包括水资源涵养系统、流出过程系统、水资源利用系统、水污染防治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是一个多部门参与的过程。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要明确各综合规划的参与部门、各专项规划的编制主体、各类规划间的关系,使各部门职责更加明确,目标一致,行动协调,使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更高效。
2.2理论框架
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是一种公共决策,其本质属性是一个参与式的集体选择过程。为实现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的本质属性,需要构建综合决策平台与信息共享平台,即需要建立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以保障规划的科学决策和有效实施。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设计的理论框架围绕构建平台与运行平台2个方面展开,重点考虑如何确定规划层次以及如何规定规划之间的相互关系2个方面的问题,涉及外部性、公共选择、网络治理等相关理论。
(1)构建平台需要明确各级规划之间的层次,流域环境外部性的分类矩阵是划分层次的重要依据1101。根据流域环境外部性的分类矩阵,在不同层次的环境管理机构责权划分上,由于所有公共物品都对应着一个最优使用者数量,即覆盖一个优化的地理区域,因此就必须由一个能代表消费该公共物品的特定群体的政府来承担提供该产品的职能。对于流域水环境这样的公共物品来说,各级政府应对所辖区的环境外部性问题负责,跨市的外部性应由省级政府负责,跨省的外部性由中央政府负责。另外,根据“分层蛋糕模型”,公共部门的稳定和分配职能由上级政府负责,地方政府主要从事配置活动1111。因为低一级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有较强的信息优势,更有能力提供反映个人偏好的公共产品组合。因此,中央级别的机构负责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的制定与审批,而规划具体实施主要由地方级别的机构执行,兼顾环境质量改善与管理效率。
具体来说,各级规划机构的分工也可概括为:中央级别的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机构的权责不仅包括制定全国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等,还必须直接管理跨省外部性问题。例如,中央政府参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直接投资和先进技术研究,跨省流域机构代表中央政府对流域的水质进行直接和综合管理等;省市等地方级别的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机构直接管理跨市外部性问题。同时,省政府和县市政府在中央政府的政策体系下执行环境管理的政策制度。
(2)运行平台需要明确规划之间的关系和运行机制。实现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目标需要多部门、多领域的协调与合作,这些相关规划在内容上纵横交错,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根据系统论的思想,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就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的各级各类规划的有机整体,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互动性。相关规划的具体目标之间、实现过程之间、手段之间的协调,需要以特定内容的规划为基础,进行反复的综合平衡,从而形成统一的有机结合体。因此,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的系统运行需要理顺基础规划与其他规划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中央与地方级别规划之间的关系,明确指导与从属的角色定位,使目标一致、行动协调。从运行机制上讲,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运行的动力源头是国家的红线约束目标,通过审批将动力逐级传递下去,上一级规划做出的决策作为下一级规划的约束条件。换言之,国家为省里定目标;省里再根据具体情况,将目标分解到市里;市里得到上一级的目标再根据市里的情况将目标分解到大点源。
以上这些运行规则的有效实施需要权威、明确、详细的法律保障,使干系人形成明确、清晰的预期目标,协调人们的预期目标以排除不确定性。因此,为提高流域水环境规划体系的权威性,按照法律经济学的观点,应按照权威性、确定性、详细性的原则,制定水环境保护规划法规和规划编制规范与指南。
(3)为保障平台的运行还需要有效的激励,使干系人有充分的动机参与合作,共享信息,综合决策。激励针对的主要问题是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其中,更关键的是信息不对称,因为如果委托人能得知人的私人信息,就能设计出相应的契约,使其效用函数与自己的一致,激励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因此,信息对称是激励的关键。
2.3规划分类和界定
2.3.1规划分类和范围
结合流域综合管理与行政区管理的需要,可以将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的对象分为国家流域、小流域、城内河段、大点源4个层次。国家级流域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小流域小流域中可能包括若干个城市,城市中分布着许多的大点源。根据空间尺度和规划对象不同,将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分为国家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城市水环境保护规划和大点源水污染物减排规划4种。
国家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的对象是国家级流域,是指跨省的十一大重点流域。国家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以小流域为单元,以重要河流干流和重要支流的水质和生态保护为主要内容,通过确定重要断面的控制目标,指导小流域范围规划的编制,一般不涉及具体行动方案的选择,也不涉及单个工程项目或单个源的控制。
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的对象是小流域这是相对于大流域来说的。本研宄中的小流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主要指介于国家流域和城市之间的流域,包括省级、市级流域等。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的控制单元包括城市和农村,包括流域内所有河流的水环境保护,根据控制对象的特点分别确定详细的行动清单,具体到源,可以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
城市水环境保护规划的对象是城内河段,指发源于或流经城市行政辖区的河流或河流段。由于城市是人口和工业聚集的地区,在流域水环境保护中有重要的地位,需要单独制定水环境保护规划以保证城市范围内的排放符合国家流域和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城市水环境保护规划以城内河段为主要保护对象,以排放控制和水资源保护为主要内容,同时涉及到城市居民的供水和用水安全等内容。
大点源水污染物减排规划的对象是大点源,主要指大型工业点源、规模以上、具有连续区域排污特点的法人单位,有明确排污主体,能够确定相关干系人。大点源的排放控制较复杂,并且是流域排放控制的基础。为了保证大点源排放控制的确定性,大点源有必要单独制定减排规划。大点源水污染源减排规划以法人单位排放控制为主要内容,通过减排方案的设计和论证,提高减排的确定性。
2.3.2体系框架
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内外规划之间的关系见图1。其中,由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内的水环境保护规划取代现有的水污染防治规划;区划包括主体功能区划、水环境功能区划和水功能区划。
(1)体系内规划之间的关系
①上级指导下级规划,规划之间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国家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指导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指导城市水环境保护规划,以此类推,次一级的流域规划在高一级规划的框架下进行。
②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内规划管理要相互衔接。土地利用体系中,相关规划之间的衔接重点是规划目标的衔接1141。本研究所设计的体系中,通过规划的审批和评估实现对规划的控制,规划之间的衔接关系通过规划目标实现,具体体现为指标的联结。
(2)体系内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之间的关系
①区划指导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与规划相比,区划更注重自然科学性,制定的目标也更长远1m71。因此,区划应该指导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等的编制。
②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指导其他规划的制定。国民经济的发展目标、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等一切社会经济活动,都必须在流域水环境的承受能力之内。另外,通过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能够综合整理流域的基本数据和信息,尤其是全面的流域生物资源、环境条件、污染物排放数据等,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规划的前提和基础18191。
③水环境保护是以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背景的,制定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要基于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制定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时,应考虑现有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分析流域发展对水环境保护的要求,以及经济社会对水环境保护的支撑能力,确定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目标和具体的水环境保护行动,坚持可实施、可核查以及费用有效性的原则,落实水环境保护各项措施。
2.3.3各级规划的特点
(一)国家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
国家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在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中具有最高权威,是流域各相关利益方就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达成的决策,是其他所有规划制定的基础和依据,核心内容是规划目标的确定。国家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是流域综合管理的决策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是环境保护的刚性约束,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划定红线。国家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是目标导向型的,通过指标体系指导省级行政区负责制定的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协调流域内省级行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其他部门规划。
国家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由代表国家权威层次的机构负责编制、国务院批准。国家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指导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通过战略环境评价参与城市、土地利用等相关规划的决策过程,以保障国家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目标的实现。国家级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的规划期可以定为10~20年甚至是30年。这是由流域的特性决定的。
(2)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
与国家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相比,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内容更具体将污染排放控制管理到污染源,并针对不同的源(点源、非点源、内源、流动源等)制定具体的可实施的行动方案。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可实施性强,将国家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制定的目标分解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有详细的行动清单行动选择考虑费用效益分析,有具体的规划实施管理方案和实施效果评估方案。
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由地方政府编制,跨市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由省级环保部门负责,环保部批准;市内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由市环保部门负责编制,省环保部门批准。由于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的对象与国家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相比,范围更小、问题更易界定,也容易发生变化。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的规划期短,可以为5~10年以便于随着小流域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做出规划调整。
(3)城市水环境保护规划
城市是流域水环境保护的重要单元,人口密集、排放强度大,与社会经济规划的相互作用直接、具体。城市水环境保护规划内容包括工业等点源污染防治规划、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规划、城市非点源污染防治规划、城市内河治理保护规划等。另外,饮用水源保护、节约用水等也是重要内容。城市水环境保护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通过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提高城市水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效果。
城市水环境保护规划由城市政府负责编制,由省级政府负责审批,规划期可以是5~10年。
3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建设
3.1制定水环境保护规划法规
《环境保护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和《水土保持法》具有水环境保护规划或相关规划的条款或内容,但是至今并没有水环境保护规划的法规。中国发展较完善的规划体系,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都有专门的法律,如《城乡规划法》和《土地管理法》,明确其规划的法律地位。借鉴中国相关规划体系的经验,需要对水环境保护规划单独立法,实现以下目标:(1)确立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的地位;(2)规定各规划的编制、实施、批准、评估和问责等具体事项。
3.2制定规划编制规范和指南
制定规划编制规范和指南,指导规划的编制。规范和指南应该针对问题的界定、规划目标的确定、干系人责任的分析、行动清单的筛选、实施方案设计和实施效果的评估等内容,识别主要问题,并对问题的解决方法作具体的说明,为规划的编制提供基础的技术支持。值得一提的是,规范和指南中,应该对于如何实现规划之间的衔接作具体说明,如对上级规划目标合理分解的技术和方法等。通过制定规范和指南,可以使规划编制更加规范,规划内容的协调性更强,便于充分发挥规划的作用。
3.3建立信息共享平台3.3.1流域基础信息共享平台
通过编制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加强河流分类、资源普查和信息管理工作,掌握流域内物种结构、数量以及对水生生态环境的需求,为研究河流保护潜力、研究和编制以河流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的河流保护与管理综合规划提供基础信息。上级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编制过程中搜集的流域信息,是下级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编制的基础;下级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实施和修改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以及整理的其他信息,为上级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的修订提供参考资料。建立流域基础信息共享平台,使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的信息获取方便而且规范。
3.3.2部门间信息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