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发展与文化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文化的关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发展与文化的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济发展与文化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文化的关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流行文化 经济发展 文化经济

在二十一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不断提高和升级,经济成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影响之一,经济、市场、商业等原来只划分为经济学的词语,也伴随“经济学殖民主义的步子”慢慢的进入其他的学科范围。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知识经济”、“学术经济”、“精神经济”等名词变成了中国学术论坛上的最激烈的问题,同样也是频繁出现于各类的学科研究论文杂志上。

流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让本来属于文化的光环被渐渐隐去,文化的大众化、传播化、商业化特征逐步显现出来,流行文化的大众属性及经济功能受到了人们更多的关注,同时也走下圣坛,融入到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来。而且,在文化产业领域的浪潮中,流行文化同样也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因素。在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银行分别出版了《世界文化:文化,创造性与市场》和《文化可持续发展:行动框架》,这两份资料都对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既影响作出了极为重要的提醒。还有,在纽约艺术联盟的相关报告《文化资本:纽约经济与社会保健的投资》显示,2000年,纽约艺术与文化非营利组织所创造出来的经济效益是57亿美元。同年,商业盈利的艺术与文化组织(包括百老汇,拍卖会,画廊,影视产业等)的经济效益高达88亿美元。营利与非营利的纽约艺文组织共创造了145亿美元的经济效益。这只是重视流行文化的经济功能的众多条件中的两个事例,我们可以由此看出,现代国际组织对流行文化的经济功能有着极大的关注度。其实。所谓的文化经济,简单来说就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汇融合的社会经济形态,它的特点是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文化与经济成为一体化。这两者其实是一个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作为流行文化,其本质特征便是商业性,流行文化是经过商业运作而制造出来的商品,是一种伴随商品买卖关系的消费文化。英国学者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也认为,流行文化本身就是商业的文化,它是为大众市场而大批生产的,“他的成长意味着:“任何不能赚钱、不能为大众市场而大批生产的文化,都很少有地位”。比如说,在浙江卫视主办的“中国好声音”就是一次极为成功的商业运作,有人评论说,整个节目从“最初的策划、开展过程到最后的销售终端整个过程,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中国好声音”故意设置了比赛循环的模式,拉长整场比赛时间及进程度,这不但在积累观众的注目度,也是在积累广告的效应。节目播出过程中的“亲情”、“友情”、“眼泪”等环节的设置,也淡化了主办方追求经济效益的目的。而且在比赛的最后关键环节设置的观众短信投票方式,既保持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又成为了该节目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其实,一系列的流行文化产品,不仅能创造大量的直接经济收入,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带动后续相关产业链的发展状态。从某一产业领域来说,文化产品本身所带动的是整个后期所带来的一系列收入,形成了整个相关产业的产业链。而如果如国家的战略角度和对外贸易来说,流行文化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对整个产业链的带动,并且带动了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从流行文化产品的制造商来说,直接获得的经济效益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从中衍生出的其他相关文化产业,如海报、玩具、广告等等,才是形成最大收益的主要部分。例如,在化妆品方面,随着电视剧《冬季恋歌》的播出上映,女主角崔智友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于是,爱屋及乌,大批观众开始接受《冬季恋歌》女主角所用过的化妆品,仅2005年上半年,韩国的化妆品在亚洲的出口数量就超过9394万美元,比以前增加了50%。还有,一部韩国电视剧《大长今》的热播,韩国的膳食和医药产品开始热销。例如,在中国香港地区,冬虫夏草和人参比同期销量涨幅了10%—20%,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出来的资料表明,世界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超过160亿美元,我国仅占其中出口额的1亿美元左右,而韩国则达到了80%—90%。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流行文化的发展趋势与中药的销售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

因此,大力发展流行文化,能够带动相关产业链乃至一国产品的整体发展,为国家和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如果广泛利用各种文化资源,生产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还可以缓解环境、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使环境、经济、社会之间和谐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改变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的相互关系,并且随着人与自然的可协调发展,还使现代经济系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持久的变化。因此,大力发展流行文化为主导的文化经济则具有更加强大的可持续性和长久性,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随着流行文化的一步步发展,还能潜移默化的增加接受者对某种文化价值观念的认可及接纳,提升一个国家的整体文化形象,加强其他国家对本国家文化的认同感、信任感及亲近感,不断丰富本国文化的精髓之所在,在使流行文化产品在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形成巨大的整合效应和辐射效应,从而对改善一国整体形象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在通过各式各样的流行文化来进行经济效益收入的同时,不能无视流行文化带来的种种弊端,甚至为了获得经济效益而降低自己的欣赏趣味。我们应该在获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发挥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力,积极发展健康的、能够体现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从而才能实现流行文化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文学院刘成学和金银芳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

参考文献:

[1]高宣扬:《流行文化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参考书目

[2][美]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王晓珏、宋伟杰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年3 月。

[3][美]约翰.菲斯克:《解读大众文化》,杨全强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年3 月,

[4]刘自雄、闫玉刚:《大众文化通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

经济发展与文化的关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阿拉伯文化;中国文化;关系分析

中国和阿拉伯地区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四大文明名古国之三(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中国)就是源自于这两片区域。中华民族和阿拉伯民族在各自的土地上用智慧创造出了一系列璀璨的文明和文化,两大民族之间密切、深远的文化交流也先后为后人留下了海上的“香料之路”和陆地上的“丝绸之路”等宝贵的遗产。本文通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阿拉伯文化与中国文化两者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阿拉伯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一)地域文化。随着农耕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中国文化伴随着产生,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中国文化是一种以农业文化为根柢的传统文化,并且经过许多代人的积累以及总结,趋于完整和成熟。从世界地理位置来看中国,处于大洲之隅,四周分别被高山、沙漠以及海洋环绕,形成一种与外界半隔离的状态。这样的地域位置既促使古时的中国形成了统一的集权制度,又导致了苟安和封闭的思想。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阿拉伯文化以游牧文化和沙漠文化为主,具有自由和开放的特点。在很早以前,阿拉伯国家位于世界各大洲的中心区域,同时也是南北和东西交通的要道。在阿拉伯历史上,有多种先进的外来理念与科学技术以文化为载体融入到阿拉伯文化之中(如古希腊的哲学,中国的造纸术,埃及的农耕技术等),使得阿拉伯半岛成为多元化的汇合之地。与中国文化相比较,阿拉伯文化更加放、自由,这是因为其依存于完全开放的地形所形成的。

(二)历史悠久文化。中国文化历史悠久,起源于公元前十七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即殷商时代,到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256年达到成熟阶段。由于儒家思想迎合了当时统治者的需求,再加之该思想提倡忠孝之道,儒家文化逐渐成为当时的文化主流,对后来的中国文化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直至今日,在中国文化深层观念中,任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体现中国古代文化经过千年的发展而成的经典著作主要有以下几篇:如《论语》,其主要是记载了孔子的言行;由孔子整理而成的《春秋》、《礼》、《诗》、《易》以及《书》等。这些儒家经典为后来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阿拉伯文化发展的第一巅峰时期是公元7至8世纪的倭马亚王朝时期。在该时期,阿拉伯诗歌、语言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特别是阿拉伯的诗歌,有着广泛的题材,严谨的思路,丰富的内容,高尚的艺术性,从而使其诗歌具有典范的特点。这些诗歌,不仅表达了游牧民族年青男女之间的爱情,而且也勾画出了沙漠皓月当空的华丽景观,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群体部落的真实生活,从而体现了人们单纯的思想感情。

然而,除了诗歌方面,阿拉伯散文、小说也相当不错。如阿拉伯文学宝库中的奇珍异宝《一千零一夜》(又译作《天方夜谭》)便是在阿拉伯文化又一鼎盛时期(阿巴斯王朝时期)形成雏形。这部家喻户晓的文学巨著,在世界文化史中具有重要的文学和历史研究价值,是经几代人的口口相传才最终形成的。《一千零一夜》中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大故事套小故事的形式使得通篇组织紧凑,长而不冗,杂而不乱,层层深入,丝丝入扣,峰回路转,肤岩起伏,趣味无穷。据考证,其对欧洲的一些名著如《十日谈》、《堂吉诃德》等产生过很大影响。

(三)和平文化。阿拉伯文化与中国文化一样,也是一种和平的文化。这主要是由阿拉伯文化中的灵魂――宗教(伊斯兰教)的性质所决定的。“伊斯兰”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是“和平”之意,同“战争”、“仇恨”相对。当时伊斯兰教高尚的教义和信仰,使阿拉伯游牧民族的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进行了规范化,从而形成相应的行为准则,使游牧民族的行为和思想得以极大的净化,最终形成了高尚的伦理道德形象。同时该宗教以和平以及和善待人的思想,教化穆斯林们要包容,要诚信,要顺服主命。而在伊斯兰教出现以前,阿拉伯社会却以崇尚匹夫之勇、血亲复仇。因此,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世界历史上少有的反映和平思想和精神的文化。

(四)宗教文化。中国文化对于外来文化通常是取其菁英、去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态度,这是一种具有极强韧性的文化。如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被加以本土化地改造和吸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三大系:汉地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从而使它适应当地的水土,最终能够与本土文化融洽相处。

阿拉伯文化也是一种极强的韧性文化,既能对各种文化进行吸收,同时也能渗透到其它文化中。如伊斯兰教承认犹太教的先知及经典,吸收了大量犹太教的思想和教法、教规,如教义中的认主独一、悔罪、信后世,教规中的区别“洁净”与“不洁”的食物。这些不仅成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特征,也随着阿拉伯帝国向外扩张而传播,成为当今世界皈依伊斯兰教十六亿穆斯林的准则。

三、结语

由于中国与阿拉伯各国之间自古以来的密切来往,双方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在贸易上、文化上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全方位的合作。从文化角度来讲,中国文化与阿拉伯文化合作友好典范之一是儒家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合作。随着国际格局的逐渐变化,要增强双方的共识,增加共同的利益,从而使双方之间的文化合作以及交流更加深入。积极开展两国的文化交流,是现代化格局下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两国人民的长久利益的选择,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我相信,通过文化这座联系的桥梁,中阿双方在各方面、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中]白得鲁丁・海维谅著,优素福・陈克礼译.中国和阿拉伯的关系史[M].香港天马出版社,2006,12.

[2] 丁俊.中国阿拉伯语教育史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9.

经济发展与文化的关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经济发展方式 民族文化

一、前言

如今,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也得到了显著进步。但是,我国少数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存在一定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少数民族的发展进程,不利于少数民族的繁荣。因此,探究少数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少数民族经济与民族文化的辩证关系

首先,民族文化引导民族经济。民族文化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由于民族环境的不同,进而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民族文化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选择方法等方面对经济生活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消费行为,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方向。其次,民族经济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础。经济活动是在人的作用下展开的,并且经济活动是人们各种活动的基础,人们以劳动的方式来满足自身的生活需要以及发展需要。在此基础上,民族文化得以产生并发展,而民族经济是民族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最后,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相互影响。民族文化在民族经济的基础上进行发展,为民族经济指引方向,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在促进少数民族繁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

三、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方式

(一)嵌入式

少数民族实行嵌入式发展方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通过国家的大力开发和资金支持而进行的粗放式发展方式,粗放式发展方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经济效益,过度追求发展速度以及发展数量。嵌入式发展方式,首先以外来资金作支撑,其发展资源由政府提供,发展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当地发展无关;其次,以国际市场为依托,产品主要流入国际市场;最后,区域经济增长较快,有效调整了产业结构。[2]

(二)内生式

少数民族经济实行内生式经济发展方式,即以国内市场为依托,对国内市场的依赖性相对于国外市场来说较大,进而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对突发的市场波动产生有效的抵抗能力。内生式经济主体劳动者的悟性较高、观念较新、思维较活跃;内生式经济发展有选择地接受政府扶持和资助;内生式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本区域内的资源,合理实现资源配置。[3]

四、民族经济发展方式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一)嵌入式经济发展方式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少数民族嵌入式经济发展方式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不相适应,二者关系不协调的原因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方面,少数民族的文化形态较为落后。少数民族传统的文化形态主要经历了氏族文化、部落文化、奴隶制严重压迫文化、封建文化、官僚文化以及小农文化。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形态经历的时间较长。第二方面,少数民族的经济结构不合理。少数民族地区主要以农牧业经济结构为主,现代工业所占比例极小,经济结构形式较单一,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其经济发展步伐逐渐加快,现代工业比例逐渐上升。第三方面,少数民族文化转型落后。少数民族向现代化的转型时间较长、转型过程较复杂,传统的个性特征鲜明。二者不相适应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影响下,少数民族地区形成了固化的思维模式,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依赖性、等待性、索取性在逐渐加强;第二,少数民族的市场竞争意识淡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本民族经济的持续发展;第三,传统的文化形态依然残留,进而不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均衡发展,不利于商业资本的有效转化,进而造成了剩余商品的过度浪费。

(二)内生式经济发展方式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内生式经济发展方式是民族经济的基础,实行内生式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了少数民族实现内生式经济发展方式,首先要加强民族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其次,要加强民族文化现代化。民族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首先,劳动者作为少数民族的主体,要相应提高自身的觉悟性,准确把握时展的趋势,及时进行观念创新、引进先进技术。与此同时,劳动者要通过系统的培训提高自身的劳动技能,通过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其次,要树立科学、合理的社会主义民族观,进而在民族观的引导下实现民族经济的有序发展。最后,强化民族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弘扬传统文化,打造品牌意识,进而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民族文化现代化:首先,要以中华文化为发展主体,弘扬中国民族文化精神,强化中国民族文化价值观念,进而加强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丰富主体意识。其次,树立核心价值观,加强少数民族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掌握和理解,并⒓壑倒勰钌钊肴诵模进而引领文化的发展方向。然后,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对民族文化适当地进行创新,进而为民族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最后,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文化理念,进而充实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经济的稳健发展。[4]

五、结语

要想提高少数民族的经济水平、优化少数民族的生活质量,首先要加快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化的步伐,进而为促进少数民族繁荣实行适合少数民族发展的内生式经济发展方式,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作者单位为湖北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吴尚谦(1985―),女,湖北咸丰人,少数民族经济专业,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参考文献

[1] 马琴.民族文化对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导引――以古丈县断龙山乡田家洞村土家族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4(06):125-128.

[2] 彭兵,陈旭堂.发展滞后、国家担当和路径选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治经济学[J].浙江学刊,2015(02):215-219.

经济发展与文化的关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英语教育;区域经济发展;相互关系;共同促进

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则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促进该地区的就业与教育,所以说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社会以及各方面的发展,地区的教育直接与经济发展状况有关。可以说高校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明显的,区域经济发达有利于高校英语教育的继续开展,而区域经济的衰败也不利于高校英语教育的开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校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必须要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与高校英语教育之间的必然关系,然后才能寻求两者共同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1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为了促进高校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有效结合,必须要明确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因此,经过仔细的调查与研究,高校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区域经济发展为高校英语教育开展提供了资金、技术的扶持。有一个地区经济发达了,才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各行各业中,尤其是教育领域。所以说高校英语教育的开展,尤其是硬件设施的完善,必须依托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壮大则会引来更多的外资,对于高校的英语教学起到了重要的刺激作用,也会为高校英语教育提供更加完善完备的基础设施以及资金的投入,促进高校英语教育取得长足的进步,所以说区域经济发展是高校英语教育开展的重要经济后盾。第二,区域经济发展能够为高校英语教育提供更多的职位选择以及实习的机会。高校英语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以及在社会上获得更好的就业。因此只有该地区经济发达,才能够吸引来更多的外资,从而需要更多的英语专业人才,所以说区域经济的发达则会为高校英语教育提供更多的职业选择,或者是实习的机会。通过在外企进行实习,可以有效提高高校外语学生的水平,提高其交流的水平和专业的技能。如果区域经济不发达,那么专业需要的人才就比较少,不利于高校英语学生顺利地就业,从而影响到高校英语教育的积极性,不利于高校英语教育水平的发展,不利于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突破传统的束缚。第三,高校英语教育也能够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在高校英语教育中,除了提高学生对外语的掌握程度,还有就是要注重增加学生了解外国的文化以及贸易习惯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够为市场提供更加高素质的英语专业人才,只有提高了人才的技术和水平,才能够有效地提高该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因为只有通过人才能够进行区域经济交往,所以只有提高了人的素质,才能够有效地促进该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所以,高校英语教育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外贸经济的发展,外贸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总体状况。所以说,高校开展英语教育对于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第四,高校英语教育满足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在全球发展的大浪潮之中,经济一体化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因此为了能够加快区域经济对外发展的步伐,需要做好面临各种挑战的准备,使得人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占据市场开发、技术创新与管理等方面的优先权。而语言无疑成为了对外发展的奠基石,语言在对外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反映出知识差异、文化差异、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差异等,因而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重视高校的英语教育问题,从而冲破对外经济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便显得尤为重要。第五,高校英语教育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区域经济文化作为一种上层建筑,直接受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但是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反作用,而高校英语教学有利于提高该地区的区域经济文化,只有建立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区域经济文化才能够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开展英语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新思维、新文化,能够改善人们的传统观念,促进新的发展思潮,这样就能够打开人们的视野,丰富人们的经验,促进该地区区域经济的旺盛发展,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够使该地区经济得到发展。所以说高校英语教育,改善了人们的思维,突破了人们的视野,有利于区域文化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

2促进高校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效结合的重要途径

为了实现高校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结合,在明确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之后,应该采取重要的举措,促进二者的共同繁荣发展,从而开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也促进高校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效的尝试:第一,高校英语教育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切实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专业的人才。为了提高高校英语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切实地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对人才的需求,设置出具体的英语教育方案,才能够培养出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所以说高校英语教育不能够闭门造车,必须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切实需要,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以及工作中需求的各种技能,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第二,在高校英语教育中,必须要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才能够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多高校在开展英语教学过程中,片面追求学习成绩,片面追求提高学生的过级率,对于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并不太重视,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够满足工作中的需要,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和外国人真正交流的能力严重欠缺,出现了“哑巴英语”的现象。所以说,高校在进行英语教育中,必须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切实地把社会需求与学生的实际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与企业进行对接,建立订单式的教育,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实际水平,而且能够切实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从而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高校英语教育的有效结合,实现高校就业率的提高,培养出实用型的人才。第三,区域经济发展要为教育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以及各种保证。地区的经济实力发展上去了,必须要加大对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尤其是资金的扶持,只有加大了资金的扶持力度,才能够促进高校英语教学,配备更加高端的教学设施,完善英语教学的环境,吸引更多的专业的教师人才,从而才能够促进高校英语教育水平的提高。所以区域经济发展一定要为高校英语教育提供各种保障,无论是资金保障、设施保障还是人才的保障,只有奠定了这些方面的基础,才能够促进高校英语教育的开展,促进英语教学的现代化、科学化。第四,区域经济发展要为高校英语教育提供专业的就职岗位,或者是实习机会。区域经济的发展,为高校英语教育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因此说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要与高校英语教育进行有效的对接,通过为其提供实习的岗位,既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及企业的发展,也能够有效地锻炼高校英语教育中人才的实际能力,这样就取得了两个相互促进的结果。如今校企联合这种教学模式非常普遍,因此企业要加强与学校对接,配合学校开展校企结合的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资源以及实习的岗位,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从而提高就业能力。

经济发展与文化的关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区域文化;区域经济;影响

1. 区域文化的内涵

在区域社会发展过程中,区域文化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区域文化是一个地区在长期的演变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包括价值观念、人文心态、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在内的、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的文化总和。

文化是一个含义广泛、内容丰富的概念,人类学家泰勒曾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含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区域文化是具有一个地域特色的文化,概括性来看,它主要具有综合性、共享性、区域性、创造性等特征。其中,综合性是区域文化的基本特性,既融理论、时间、发展于一体;共享性是指这种文化是可以传播和共享的;而不同地理环境、人文因素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文化具有的明显的区域性;区域文化通过不断的交流与融合,促进制度与技术的创新,进而体现出一定的创造性。百色市区域文化是一种壮乡文化,具有民族的特性,文化内涵丰富,民族特色鲜明,在百色区域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 区域文化和区域经济基本关系分析

区域文化和区域经济是社会系统的两个较大的子系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不管是经济还是文化,都是人在历史过程中为维持和繁衍自身生产所必需的消费品所产生的结果,它都是人本质的一种体现,都是自然界本身的一部分。从社会发展的研究来看,我们会发现,有些地方即使在地理环境、交通条件以及资源禀赋方面非常的相似,但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现象的出现单单从经济因素方面是解释不通的,我们只能从文化因素方面进行反思,并以此来解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奇迹”和“欠发达”现象。通过长期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落后的文化所带来的不可能是先进的经济,而滞后的经济同样也不会产生先进的文化意识。即区域文化和区域经济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而又相互约束的关系。

区域文化和区域经济这种相互促进和约束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区域经济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前提条件,为区域文化提供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同时,区域文化发展的结构、类型是由区域经济来决定的。而另一方面,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或者制约上,一般来说,优越的区域文化可以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落后的区域文化则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百色市区域文化也一样,其民族性、包容性、开放性、创新性等特性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但同样,区域文化中所形成的一些价值观、财富观等也会与现代经济基本准则存在一些矛盾,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3. 区域文化对百色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3.1 区域文化为百色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与精神支持

区域文化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区域文化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与精神上的支持。人们在追求经济利益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价值观很容易出现分歧,并且受到各种复杂的因素影响,人们在利益追求中很容易迷失方向,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文化来指引。文化可以说是人们共同认同的一种信仰,这种信仰可以让人们在复杂的谁会环境中把握住正确的价值取向,确保人们经济价值观念、意识的正确性,使得市场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区域文化要持续有力地为区域经济提供智力和精神支持,就必须不断进行创新。百色市区域文化显现“勤劳勇敢、热情好客、质朴憨厚”等民族气质,这种民族心性和气质代代相传更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开放性发展,作为一种精神上和智力上的力量一直影响和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3.2 区域文化对百色区域间经济融合的影响

区域文化形成后,以其独有的方式对区域内的人们的思想、思维方式、行为等产生影响,使得区域内的人们以这种文化来标榜自己,区域文化体现出一定的稳定性。这种带有明显趋于特色的文化模式形成后,在较长时间内是不会改变的,这使得区域文化具有了独有的特征,人们才可以向外界展现自己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的这种稳定性对于区域间经济的融合则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区域内的人们认可了自己的文化特色之后,就很难接受和认可外界其他的文化,而这种对其他区域文化的抵触是会影响区域间的交流的,进而影响区域之间经济的融合发展。

3.3 区域文化差异对百色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今这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区域经济还是非常明显的,并且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的产生和区域文化的差异是有很大的关系的,我们甚至用这种差异性来对百色市区域经济的不均衡发展进行解释。百色市的12个县区中,在经济发展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差异的出现除了资源禀赋、发展机制等不同之外,区域文化的差异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方面,并且区域文化可以说是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

3.4 区域文化在促进区域创造经济价值方面的作用逐渐增大

区域文化可谓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在促进区域创造经济价值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现在百色市越来越重视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方面的重大促进作用,通过对外宣传自己独居特色的区域文化来进行招商引资,利用区域文化的魅力来吸引投资商和游客,提高地区的市场竞争力。总的来说,区域文化在促进区域创造经济价值方面的作用也不断增大,文化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4. 区域文化促进百色区域经济发展策略探究

4.1 确保经济政策制定与文化政策推行同步

科学、有效的区域经济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是符合当地的文化发展情况的,因此,要做到更好地运用区域文化来促进百色区域经济的发展,首先经济政策的制定与文化政策的推行要保持同步。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来看,经济落后地区往往在文化上也比较封闭,导致人们在对新事物方面接受程度相对于发展地区都比较差,在封闭的环境中经济很难得到快速的发展。因此,要推忧域经济的发展,就要通过制定相应的区域文化政策,充分发挥文化教育的作用,破除人们思想上的障碍。

4.2 加强建设,促进区域文化发展

要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就要不断加强百色区域文化建设,使文化的力量得以更加充分的发挥。首先,通过强化区域文化建设,可以改善区域内的民风,让区域文化更具特色和吸引力,从而增加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提高区域竞争力。其次,文化底蕴是经济发展的潜力保障,加强区域文化建设,丰富区域文化底蕴,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驱动力。此外,通过加强文化建设,可以提高人们的素质,这对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和谐社会的创建都是有着这深远的意义的。百色固有的先进生态环境理念对于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不可多得的思想源泉,也是百色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4.3 注重人文精神培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人文精神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集中反映,是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要在区域经济推动过程中充分的发展区域文化的引领作用,就必须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把人文精神融入社会发展的细胞中,可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建设。人文精神融入社会发展中的方式分为内化和外化两种,内化主要表现为对人们内心世界的构建,从而坚定积极参与经济建设的信念;而外化则体现于科学社会制度的建立上,通过建立科学的社会制度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区域文化是一个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其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区域文化和区域经济间是一种相互促进而又相互约束的关系,因此,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应该不断加大文化产业投入,提高区域文化的软实力,使区域文化最大程度的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充分发挥区域文化推进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海舰,王松.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2).

[2] 刘孙义.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分析[J].今日南国,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