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景观设计案例

环境景观设计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景观设计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境景观设计案例

环境景观设计案例范文第1篇

一、高校档案管理系统现状

大多数高校在档案管理方面使用的依旧是很久以前落后的档案管理系统,这使得在进行档案信息检索或提取利用时很不方便,而且与使用一些独立的数字化管理系统相比较,使用先进便捷的档案管理系统对于档案信息的保护以及检索提取利用方面都是更为可靠、更为快速方便的。虽然多数高校已经成功对大量档案数据实现了数字化,但是档案管理系统仍然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需要继续完善与改进。

第一,大多高校的档案管理系统仅拥有着狭窄的管理范围,其只实现了对于档案信息目录级别的管理,而无法对一些电子信息的档案及文件进行有效科学的管理,具体来说高校档案管理系统单单就是对于单纯的数据的一种录入归档。

第二,档案管理系统维护工作量大,工作人员精力耗费多,维护所需成本较高。这是由于使用了C/S模式的应用系统后的高校档案管理系统就需要为其安装客户端的专用应用软件,同时应用了该模式的档案管理系统对硬件和软件的环境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而且对于操作系统也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因而,一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计算机硬件或软件的故障后,重新安装计算机操作系统而会造成巨大的维护时间与维护成本。

第三,档案管理系统检索功能不完备、使用时用户权限冲突等问题也影响着对高校档案数据信息的管理。

二、档案管理面临的难题

1.现代先进科学技术

第一,现代化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数据信息的传播使得政治、文化、社会、经济、生态等渗透到了各个领域,进而导致了急剧增长的档案数量,丰富多彩的档案内容加之先进技术的强烈应用,储存、保管、检索并利用档案信息的载体逐渐趋向于多元化发展,如何选择载体以便是使档案管理科学发展并顺利进行管理工作一个不可避免的难题。

第二,高校校园网络化的发展影响甚至冲击着传统的档案信息管理模式与管理系统,如何科学将现代技术及网络化优势应用于档案管理与利用也成为了档案工作人员不可避免的难题。

2.高等教育的改革

随高等教育改革而来的师生人数扩增而不断发展的高等院校、完善并不断增长的基础设施、提升的教学与科研水平等等的繁荣发展,这也使得高校档案管理系统里档案数量急剧增加。与此同时,档案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由于教育改革而被精简化并给予较低的待遇,所以,高校档案管理系统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三、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

1.档案管理系统设计目标

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对高校档案信息的科学化、高效化管理即为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从而能够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对高校档案信息的数据库共享使用且确保数据库在管理系统里安全运行。

2.需求分析

高校档案管理系统进行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对档案的检索与使用管理,它需要在一个清晰美观界面的前提下拥有以下几个必要的功能:能够识别录入字段并差错且能生成档案分类号的档案录入功能;能够采集存储全文数据和音频视频的数据处理功能;能够对系统登陆用户进行管理及权限设置功能;能够对录入信息备份的功能;能够将录入的档案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并统计的功能;能够进行多种方式检索的信息查询功能等等,这些都是高校建立档案管理系统时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的实用功能。

3.划分功能模块

高校的档案管理系统在设计时会遵循计算机硬件和应用软件之间相独立,数据信息和应用程序之间相独立使得日后在对系统进行转移或扩充时方便操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不同高校间共同享受档案数据信息。通过对需求的分析可以将档案管理系统分为信息录入;信息删除;权限设置;信息备份;信息统计;信息查询;信息等功能模块。

4.设计数据库

据需求划分出高校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后就要分析并对所录入的数据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即进行设计数据库。在设计系统的数据库时要在遵循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着重考虑数据库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通过先进网络技术可以进行数据信息的共享与传递,用户对于数据信息的共享直接关系着档案管理系统中大量信息的安全,因而在网络环境下更要对数据库的信息安全重视起来。

四、档案管理系统的实现

高校依据自身的实际需求以及现用管理系统情况来制定具有特色的独特校园档案管理系统并在实践中进行相关的测试。就多媒体对于档案管理系统中数据信息的管理方面需要顺利进行,以方便对档案数据所包含的的图片信息进行压缩与存储等等。在实际测试中档案管理系统也需要拥有以下的功能特征:

第一,符合并适应高校管理档案的操作顺序是档案管理系统成功应用到实践的首要的前提,此外使管理系统的信息录入及检索方式多样化也是方便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措施,与此同时一个清晰明了、美观大方的用户使用界面也是方便用户使用数据信息的重要保障。

第二,通过设置访问数据库的权限以及对数据信息备份的方式以确保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安全性,并且分层次对用户进行合理的管理也是确保数据库共享时的安全运行。

第三,通过使得档案信息查询方式以及检索利用端口多样化,而方便对多种多样的档案数据在输出时快捷有序,从而能够让档案管理系统以科学有序的方式正常进行正常运行工作。

环境景观设计案例范文第2篇

[摘 要]C£程测量》是港口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集“测、算、绘”于一体,具有技术含量高、实践操作性强等特点。基于此特点,尝试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

关键词 ]工程测量;教学傲一体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5-0061-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教改项目“面向现代测绘新技术的(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探讨” (编号:2012C06)的科研成果。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促进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措施,其实质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内涵是教学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以此带动课程建设、专业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工程测量》是港口工程、道路桥梁、建工等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其课程教学随着专业的发展而发展,它具有应用广泛、实践性强、技术革新快、与工程结合紧密等特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法,他认为“行动(实践)是一切创造性的开始,行动一思想一新价值的产生是创造的基本模式。-根据这一思想,我们对测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一次尝试性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做”的环节,把测量仪器操作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将测量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当测量员的过程中学习测量理论,在当测量员的过程中学测量,以便克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分开进行的缺憾。

一、具体实施

1.构建任务驱动的“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为了适应这种要求,我们尝试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例如,测量中水准仪、全站仪、gps等仪器的操作技能,这些技能都需要学生通过反复训练才能掌握,用一般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使用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则解决了这个难题。具体做法是:给定一个教学项目,分阶段实施教学,使学生从理论到实操全面掌握本次项目所设计的专业技能。我们以水准仪的认识使用为例来讲解实施过程:第一阶段,在一体化教室里教师提出让学生自己操作仪器去了解仪器的各个零部件、螺旋的作用。第二阶段,首先组织学生分组轮流动手操作仪器,通过操作仪器自己去观察、思考、记录。然后分组展开讨论,并推荐代表来回答任务的问题。最后,教师点评各组的答案并作出总结。通过各个零部件的作用,提出各个螺旋的名称和使用方法,教师边操作仪器边进行讲解。第三阶段,学生到实训场地去练习操作仪器。通过提出任务和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索,以及讨论、发现、总结,达到首脑并用,做起来,学起来,真正做到了“教、学、做”合一。

2.建立“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教师是任务的提出者,学生则是实践任务的指导者。建立一体化教室,不仅要有多媒体,还要有多套课堂需要的仪器等设备。在课堂教学中,仪器就在学生身边,教师边教边做,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开放实验室。有限的课堂时间,不能满足学生提升测量能力的目标。可向系里申请开放实验室,在没有课的平日、节假日等向学生的免费借仪器。给学生很充沛的练习时间,既提升了学生的测量水平,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鼓励高年级学生去指导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已经拥有一些测量经验,且测量速度也较快。还可组织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答疑,或者做现场演示。这样教师的工作相对轻松,学生的积极性也被激发出来,同时加强了学生的沟通能力。

4.以证代考的考核模式。为了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取得实效,促进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在考核环节中尝试“以证代考”,对通过考证的学生视同通过期末考试,给予相应的期末成绩。通过测绘行业特有工种职业鉴定站,对学生进行“工程测量”职业技能鉴定。学生通过理论与实操的考核,可取得相应级别的证书,该证书全国认可。

5.通过竞赛让学生真正做起来。从每次实训任务后的小组竞赛,到每年一次系里的技能竞赛,再到省里市里的技能竞赛,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二、教学效果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究,是高职高专院校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打破了过去在教学中实践过分依赖于理论的状况,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在教学中边讲边练、讲练结合,使理论在实践中得以消化。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专业认识,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了毕业后融人社会的能力。从学生成绩来看,平均成绩高出往年10分左右,特别是实操能力大大提高。

2.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基础理论和广博的专业知识,还应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科学研究能力。面对现代快速发展的测绘科学技术,要求教师注重调整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方法。特别是在实际工程方面,要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必须教师先行。为了适应、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不得不向“双师型”教师转变。这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素质还有待提高。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学生实践,每位教师都必须具有“双师”素质,目前学校教师队伍素质还没达到要求,应加快对“双师”队伍的培养。通过参加培训,到生产单位进行学习锻炼,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等形式,加快师资队伍的培养。另外,也可外聘一些生产单位的专家等来充实师资,促进学习提高。

2.教学设备还需完善。一体化教学要有良好的教学设施,与教学方法,手段同等重要,相辅相成。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现有的仪器设备不能满足教学要求,许多老仪器需要更换淘汰,新的现代化设备不足,需要购置。

3.实训基地还需完善。实训教学基地是实训教学的基础和保障,一个固定的校内基地能提供系统的测量实训场所,与生产单位联合组织的校外实训基地能使学生深入工程实践。根据工程测量的连续性,在校园建立了闭合导线、闭合水准路线实训场;水准仪训练场、经纬仪训练场、全站仪训练场、GPS训练场等,提供学生实验和实习。另外,系里还与工程施工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学生可以到施工单位进行顶岗实习等。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再加上校区的搬迁等原因,校内外实训基地都有待完善。

环境景观设计案例范文第3篇

环境景观空间基本可归纳为点线面造型元素的构成关系,景观设计也应从基本造型元素开始,探索每一种元素在景观空间中存在的形式和特点加以研究。我们生活的环境景观场所可以抽象概括出由简单的点线面造型元素所代表的空间要素所构成的关系,对其更多的是从平面构成角度进行设计和重组应用,即所应用的点、线、面造型元素在设计中按照一定的布局法则,有序、合理、美观地进行设计。现代景观设计中运用平面构成的原理,使环境空间在平面形态和空间艺术上更具有一种生活气息和灵动性。在景观设计平面空间划分中运用点、线、面进行有秩序的搭配及重组设计,使空间在平面构成上更为生动自然。通过熟悉点、线、面存在的特点和组成形式,按照空间形式美的规律进行和谐搭配,使环境景观空间设计在视觉上给人一种舒服新颖的感觉,这就是环境观赏者对现代景观设计提出的目标之一。

2景观设计与色彩构成

色彩构成一直应用设计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色彩变化直接影响人的视觉、心理和行为,人们总会感觉到色彩的存在。因此,在景观设计的实际应用中对色彩构成研究,不得不考虑其位置、空间、形状、面积、肌理等方面。在景观设计中所形成的色彩构成便能体现出设计师对自己设计作品的色彩修养、创意思维和色彩魅力。色彩在环境景观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从色彩基础开始掌握色彩的基本元素和规律,加强视觉色彩语言的识别能力,对色彩的感觉感受及所形成的错觉空间进行详细全面的分析。所形成的色彩视觉适应空间才能具有一定的物体空间特性,所形成的色彩错视空间的因素则是由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通过对比原则和混合法则,表现出物体之间的远近层次关系,使观者在平面的色彩观赏范围内也能获得三维的、具有尝试的色彩空间感觉。这种感觉不仅存在于平面空间的划分,更多的是让观者在环境中感受其中的立体灵魂,感受色彩空间的极速飞跃与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色彩的应用,色彩的对比与搭配能给在环境景观中的观者心理产生千姿百态的色彩情感,对整个景观的空间感觉、舒适度、环境氛围、使用率以及对人们心理和生理均有很深层的影响。在环境景观中,色彩是设计的灵魂。环境中的色彩是与光、形态和材料以及建筑物有着紧密的关系。色彩在景观中对人的生理以及心理感知都能产生的深远影响,在环境景观中不仅要遵循色彩的搭配原理,也要考虑具体环境的要求、功能定位、地方民族传统文化、使用对象等综合的多种因素,再加上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整体和谐度,真正能达到以人为本、体现地域特色的生态设计理念,准确地传达出设计的文化内涵、心理感觉、价值取向等层次的审美信息。把景观设计要素中的碧海蓝天、山体水域、植被铺装、建筑物体等色彩的物质载体,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背景,进行有机的色彩组合搭配。此外,景观中植物的配置设计也应该随植物色彩的季相性变化而做出有效的搭配。掌握各种不同植物的特征与特性,对色彩变化规律进行配置,达到季节和色彩的变化和协调,从而形成优秀的环境景观设计。

3景观设计与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是用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的构成方法。立体构成从设计到构成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它使形态在大小、比例、方向和面积上富有变化,并按形式美的法则去创造。目的是为了锻炼审美与空间逻辑,立体构成往往相当于景观设计中的地形与空间变化。立体构成作品可以是场地中的某个雕塑,景观小品等等。一个好的立体构成不仅仅是形体本身的美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设计创造意境,其重点是研究空间立体造型规律,创造立体和空间形态的一种造型活动,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立体构成不单纯局限于物体本身,而是在描述环境与物体的关系。所谓的环境就是一个景观空间概念,包括心理空间和物理空间。每一件构成作品都应该在造型存在与环境对话中给人视觉、听觉、嗅觉等全方位感受。就像一件雕塑作品或建筑一样,它们的存在都应考虑到与周围环境景观的呼应,它的美也因空间的自然状态或人为的雕琢而变得更加灿烂。

4小结

构成艺术在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令人深思,而我们该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和设计手法,与此同时又要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园林艺术。构成艺术是指导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对景观设计起着借鉴指导的作用。现代景观设计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我们仍需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总结设计经验,积极借鉴其他成功优秀案例经验,以便在景观设计中更好地运用构成艺术。

作者:张浩 单位: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浪主编.《立体构成及应用》.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环境景观设计案例范文第4篇

景观设计中场所是人与环境情感交流的地方,是环境和人产生相互作用的结果。其间,在场所中包含隐喻性具有很大的优势。本文分析了场所、场所的隐喻性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并阐述广安城市景观设计实例中场所的隐喻性的应用。

【关键词】

场所;隐喻;情感;景观设计;应用

“正方体”、“十字椅”、“闲聊”等是广安金安大道一段路上的雕塑,也是广安景观设计的一大亮点,其中的隐喻性也融入其中。在国内环境景观设计中,使用者的物质功能需求依然是设计师对场所的初步界定和认识,其中环境场所具有的精神功能常被忽略[1]。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己的生活质量、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对环境场所的宜人方面也有了更新的标准,各种新观念、新方式也慢慢注入到了环境景观设计中。因此,景观设计师应更倾向于对人的关注、关怀、情感性等方面。场所本身的情感性和隐喻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场所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场所是景观设计中极为重要的因素。它可以支配物体,让对象和环境合理的融入,同时也可以主宰事物,形成导向,彰显其独特性。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场所的理解不断地延展,同时场所的设计对象也有了重新的定义。社会生活中和人有关的三种关系,即人、人与他人、人和周围环境之间,这些新的设计理念逐渐代替了原来的“物”,这些新的设计内容也被运用在了现代景观设计师的创造活动中。比如座椅就从以前的单一使用功能转变成了现今集美观、实用于一体的综合展现。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从环境的场所性来分析我们身边熟悉景观设计,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生着根本性变的化,其中,情感交流更是连接人和环境之间的感性纽带。在环境和人之间起着桥梁传递作用的是场所。当然,要取得场所和人之间的共鸣,丰富的感性内涵场所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息息相关的环境场所不单停留在满足舒适与自然,更向着有趣,个性等较高层面的方向需求。

二、场所隐喻性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

场所是环境景观与人感知之间的交流,包括功能性和隐喻性两大类。前者功能性是指场所中的各种明显的标志,或联系使用功能的物体,有些指示性较明显、有的较含蓄。如广安思源大道、中桥等场所中的座椅,休息就是功能性的体现,表现简洁、容易让人接受。后者隐喻性就相对表达含蓄、内敛得多,但其中的含义更让人记忆深刻。隐喻的作用就是能够引起人的心理活动,是一种设计手法,借助隐喻,景观的灵魂由景观本身存留下来。并且隐喻主要通过深层次文化、心理特征等较高层次的信息反映。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设计师根据这一心理特征,在许多环境景观中的对象,都能够用隐喻的方式传情达意。隐喻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充当着环境和人之间的平衡剂,是场所人文化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3]。隐喻一词是从希腊语metaphora中产生的,表达“意义的转换”的意思。最早,隐喻是语言学的一种修辞手法。即一个词它本来并不具有或用一个词表达它不能表达的意义[2]。在语言学中,隐喻被当做是对语义、语法、逻辑正常规律的违反,产生新的意义才是最终目的。对场所的认识基础之上建立景观的隐喻是首要条件,其次,还必须依附于场所。在景观设计中,场所的隐喻超越了语言学中的修辞意义,成为了情感的一个重要特征和表现手法,在场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纳入了景观场所系统的创作、设计中,从而迎合了现代社会的人们所追求的环境精神情感。

三、场所的隐喻性在广安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1.思源广场

广安思源大道华电广场的雕塑,建筑和艺术合力创造了一个圆柱体的外形,柱体上半部分有大小、形状不一的镂空水滴形体。白天,在日光下形成一个色彩和空间的迷宫;晚间镂空形体更是通过灯光让整个柱体内部变幻莫测、联想不断,似乎是在引导着人对生命的思考,设计师运用这种隐喻的设计表现方式引起了众多人群的注意和围观。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会忍不住向里张望,引发思考。这一景观作品暗示着整个环境的人文关怀,让欣赏者和设计师有了互动,交流,这种丰富的隐喻特征将给人们的生活增添美好的色彩。

2.滨江公园

江宁大道一段一号的学府公园中,三大区域石头的表现是主题。在地面上随意放置的很多大型石头构成了一个迷宫。孩子们可以捉迷藏或玩耍、路人可以将它作为休息的座椅、摄影者还可以把他看作是摄影内容的一部分因素。总之,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地玩耍。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它符合不同阶段人群的心理特征,包涵其中的隐喻性和大家的互动得到了极好的表现。

3.北辰广场

广安城北人工湖的广场上让人捉摸不透的几何门也是优秀的设计作品。宽敞的广场,几道高大绿色的几何门从小到大依次矗立。三根简单的线条、醒目的几何体、循序渐进的位置,几何门的色彩、材质更是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设计师将作品的大气、醒目完美的呈现,独具特色。隐涵其中的功能性也随之尽放光彩:有人看作是门、有人当做柱子、更有人靠着当做支点放松。看着这亲切的绿色、感受着它的功能美,人们不得不感叹设计师带来的这一系列和谐美。世界在变化,时代在进步,人对自己紧密关系的环境发展也会更侧重于精神、情感的方面,设计师也在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各种景观设计。对发展迅速科技的崇尚,对场所的高标准需求,现代的人们更喜欢和一种诗意的场所体会、互动、交流。场所中隐喻性的合理、夸张的表现各显魅力,作品中体现的人性化、人文感的重要地位也日益增长。

作者:黄鑫 单位:广安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参考文献:

[1]贾德华.论以人为本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J].长江大学学报,2006(03):1-3.

环境景观设计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景观设计;硬质景观材料;功能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hard landscape and its clas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the city landscape design example, the use of hard landscape in city landscape design we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landscape design of hard landscape materials; fun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硬质景观

硬质景观(Hard Landscape)是英国人 M·盖奇(Michael Gage)和 M·凡登堡(Maritz Vandenberg)1985 年在其著作《城市硬质景观设计》中创造并首次提出的,意指相对于植物等软质景观而言。即城市景观分成以植物、水体等为主的软质景观和以人工材料处理的道路铺装、小品设施等为主的硬质景观两部分。也有学者定义城市硬质景观是城市中以游憩、使用、观赏为主要功能的场所内,以道路环境、活动场所、景观设施等为主的景观。在传统园林中,石景和柱廊即可算作硬质景观,而草坪及各类种植植物,即可算作软质景观。只不过,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其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与深化,硬质景观中相对突出的是混凝土、玻璃及不锈钢等材料在造景元素方面的运用。混凝土不仅可以取代传统的硬质景观,还具有更高的可塑性;对玻璃反射、折射、透射等特性的创意性表现让我们在真实与虚幻之间游离;不锈钢简洁而优雅的造型,则让我们体味到传统园林中不曾有过的精美。而软质景观中,大量热塑塑料、合成纤维、橡胶、聚酯织物的引入,使现代庭院的外观越来越光辉多彩,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景观的外貌。

虽然业内对硬质景观的概念没有统一的界定,但是所指范围是差不多相同的,以此为依据,本文中所探讨的硬质景观是相对种植绿化、水体这类软质景观而言,指的是用料选材质地较硬的景观场所或主要依靠人工材料创造出来的景观效果。

二、 硬质景观的分类

对硬质景观的分类,可以从设计要素、景观用途等不同方面进行分类,因此它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硬质景观分类中的一种分类进行分析。

以某大街街道景观设计、商业街区景观设计和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为例,从硬质景观在这些案例设计中的按景观功能出发,将其分为实用型、装饰型和综合功能型景观三大类。

(一) 实用型硬质景观实用型硬质景观包括道路环境、活动场所和设施小品三类。

其中,道路环境由步行环境和车辆环境组成。例如:某大街街道景观设计中的人行便道、机动车道和各种形式的停车场等。

在商业街区景观设计中,各种小型的休闲广场合理分布在整条街道上,满足了人们不同的需求。例如:广场给劳累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在闹市中相对安静舒适的活动场所。设施小品这类景观是以应用功能为主而设计的。它运用在街道两侧的景观设计中,是一道很独特的风景线。例如,在城市主干道迎泽大街,特色景观柱灯和信息指示牌的设计就是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它们不仅有强大的使用功能,同时又是一道很精彩的风景。

(二) 装饰型硬质景观

装饰型硬质景观以街道小品为主,又分为雕塑小品和园艺小品两类。雕塑小品已经成为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和表现部分,它的设计寓意新颖独特,并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各种关联;在中国园林设计中常见的假山、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景墙等都是园艺小品中常见且广泛运用的例子。这类景观不仅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充满新意,同时又美化了环境,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这便是装饰型硬质景观的主要特点。在本文所提到的两大景观设计的实例中,这种特点很好地被设计者所掌握并运用到设计中。商业街区景观设计中,具有特色的景观花钵完美地表达了整体的设计风格和理念,是装饰型硬质景观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很好的运用。而整个街道则给人们以赏心悦目、宜人舒适的感觉。

(三) 综合功能硬质景观

有的硬质景观不仅具有实用性,同时也具有装饰美化的特点。例如,在湿地公园的设计中,这种特点很明显。湿地公园一角,既有强大的使用功能,又有很好的美化装饰性,同时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而身在其中的趣味十足的

景观小品蘑菇雕塑,使整个环境给人一种舒适但又不失活泼的感觉。

综合功能硬质景观在设计中很好地展现了设计理念,同时又有强大的使用功能,因此在景观设计中被广泛应用。

三、景观设计与硬质景观材料选择

(一) 景观受众差异下的硬质景观材料选择

现代景观设计越来越注重对人性的关怀,在设计的时候越来越多地考虑到使

用者的感受。例如通过定性研究人群的分布特性,来确定行为环境的规模与尺度,并根据人的行为迹象来得出合理顺畅的流线类型;还通过定点研究人的各种不同的行为趋向与状态模式,来确定不同的户外设施的选用设置,及不同的局域空间知性特征等。为了科学合理地安排这一切,环境心理学还提出了一系列指标化的模型体系。

一个好的环境不仅要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同时要能够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人

对环境生理需求的满足体现在对使用价值的实现上,对心理需求的满足则包含很多内容,这种需求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最终,这些需求会落实到观赏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上,而这些价值主要依靠材料的应用和组合来实现。

(二) 景观风格差异下的硬质景观材料选择

景观风格是不一样的,那么到底什么是景观风格呢?首先要了解景观风格的概念。景观风格是指反映国家、民族文化传统、地方特色和风俗民情的景观艺术形象特征和时代特征。同时景观风格也意味着对空间、活动和素材进行富有

特征的安排,这些安排则与景观场所如何使用,需要表现什么有密切关系。从已有的设计中照搬照抄并不合适,除非它们同时非常适宜现存特定环境中的一部分。然而现代景观设计极少受到单一艺术思潮的影响,正是因为受到多种艺术的交叉影响,而使其呈现出日益复杂的多元风格,要想对它们进行明确的分类和归纳,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景观艺术的表现有一个基本的共同前提,那就是时代精神与人的不同需求,众多的艺术流派,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但其本身也是时代文化发展的结果。在景观设计领域,既没有产生如建筑等设计领域初期的狂热,也没有激情之后坚定的背弃,而始终是一种温和的参照,

更高更新的技术,使得景观艺术的表现深度变得更加彻底和不受局限。

(三) 景观功能差异下的硬质景观材料选择

1、 居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