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护海洋动物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7月29日是世界爱虎日,WWF通过微博让更多人知道了中国老虎的生存现状。我们在感叹现实社会通讯工具和资讯信息极其发达的今天,唯一习惯的便是『迅速忘记『。不过,环保公益人士对于保护野生动物、维持生态平衡的探索从未停止,这也是个长久以来热议的话题。
2010年当CHANEL总监卡尔・拉格费尔德带着模特们穿着人造皮草走上巴黎时装周时,这些可以乱真的动物皮纹,打破了奢侈品与环保界与生俱来的对立僵局―奢侈品常常以一些稀缺资源为原料,比如野生动物皮毛制作服装,但这些是被环保者所抨击和不齿的,而此次环保主义的体现,却为时尚界的“环保宣言”拉开崭新帷幕。
上流社会的野生动物保护情结
成立于1980年的PETA(中文名为:善待动物组织),最早将奢侈品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展现在公众面前,他们认为,诸如LV这样的奢侈品牌在制造皮具、皮草产品时,对河狸、水貂、鳄鱼等动物皮毛的大量使用是残忍的行为。面对环保人士们在物料环节的指责,奢侈品行业想到了人造皮草的办法―用其他材料经过特殊处理达到皮草的视觉效果。这一“环保与时尚”并重的方法,赢得了高端消费者和舆论的认可。
2009年,法国第一夫人卡拉・布吕尼在与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于第二次会面后不久就发表公开声明―拒绝皮草,这让人们认识到,皮草已经是过时的残忍时尚。他们对反皮草运动所做出的积极响应,是对皮草交易的最严厉抗议。
2010年5月27日,好莱坞影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加入世界自然基金会(即WWF)“现在,拯救老虎”的行动。同时,豪华珠宝品牌―萧邦在为庆祝150周年华诞而特别推出一个动物主题系列作品,其中包括老虎特别系列珠宝。萧邦以资助野生老虎保护为目的,与WWF达成为期三年的合作关系。不仅致力于保护老虎及其它野生动物的未来,同时建立一个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未来。我们似乎可以预见这两者将联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今年,成都星巴克联合亚洲动物基金推出了新款咖啡杯,并且由亚洲动物基金特别设计内胆。众所周知,亚洲动物基金会一直致力于黑熊的保护,此次他们将黑熊融入其中,与星巴克共同实行“拯救黑熊!”行动。在成都的11家星巴克的爱心社区公益栏,都放置了关于黑熊保护的宣传画册,并且年底的慈善晚宴上,星巴克总裁将助养黑熊。
栖息地保护更为重要
当全球森林不断被破坏、碳排放量增加不断使气候持续变暖时,动物的栖息地面临着巨大的考验。WWF在联合国主办的世界林业大会上曾一份报告:全球的森林每分钟消失的面积相当于36个足球场。如果森林消失的速度持续下去,很多物种将在21世纪中叶消失。
1996年,中国唯一黑嘴鸥的保护区开进了隆隆作响的挖掘机,虽然经过保护协会、媒体的报道减少了土地的开采,却仍旧无法停业对于黑嘴鸥栖息地的伤害。除此以外,由于天然屏障、道路的修建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也使得这些野生动物濒临灭绝。其实鸟类本有领地之分,然而栖息地的减少却不得不使它们挤在一起共度艰难时光。
好在如今人们已越来越了解到栖息地的保护对于野生动物、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且,许多企业纷纷投入志愿者的行列中,承担起保护环境的重大任务。2010年的6月5日,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携手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崇明岛东滩湿地举行了“践行崇高志愿精神,倡导绿色快乐生活”的志愿者行动。当天环保志愿者以完全低碳的方式,步行或骑自行车深入到生态保护区核心区。通过当地工作人员的指导,清理海水带来的垃圾、杂物等,对生物栖息地进行修复和维护。参与此次行动的志愿者表示,能够为东滩湿地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以实际行动支持环保事业建设低碳生活,是一件既快乐又有意义的事情。
第一次摸绿鬣蜥
这是我第一次触摸到绿鬣蜥!老师说,绿鬣蜥生活在美洲雨林,所以后场温度较高,它看起来块头很大,但却是食草动物,性情比较温驯I。它有一双假眼睛叫作鼓膜,下巴有大大的喉扇,非常帅气,尾巴有身子的两倍长。
饲养员叔叔准备了一个大大的桶,倒入温水,给绿鬣蜥洗澡,它十分享受。一位阿姨把绿鬣蜥抱起,对我们说:“同学们可以在我前面排成一队,摸摸它。摸的时候要注意,从头到尾顺着摸,千万不要摸尾巴,它的尾巴抽人很疼的!”此刻,绿鬣蜥趴在饲养员阿姨身上一动也不动,像小猫小狗一样温驯。
在老师的鼓励下,我慢慢靠近绿鬣蜥。它正闭着眼睛,我摸了摸它的背,硬硬的,有点儿粗糙:我又摸了摸它的近腹部,软软的,很温暖。饲养员叔叔用手拦在绿鬣蜥尾巴边,保护小朋友。我忽然也好想养一只绿鬣蜥呀!
最爱“幕后游”
我最喜欢北京海洋馆夏令营的“幕后游”。老师带我们探访了海豚的家,小海豚正在水里玩球呢!看到这么多小朋友,它们也很兴奋,用尾巴拍水欢迎我们。还有长相憨厚的海狮,它们凑到笼子边,不时把头仰起来,威风极了。
随后我们去水族的后区,来到“水母工作间”,我发现每个缸的温度都不一样,因为住在里面的水母品种不同。最小的水母只有我的指甲盖那么大,小水母吃黄褐色的丰年虾,这种虾非常迷你,在10倍显微镜下我们才能看清楚。
在珊瑚花园,老师讲解了珊瑚的生存现状和人工保育的重要性;还教我们种珊瑚,也就是模拟体验珊瑚的人工栽植过程――将每根珊瑚像插秧一样插在格栅里面,真好玩儿!
“夜探海洋馆”真有趣
老师说,参加夏令营的同学可以住在海洋馆,我别提有多兴奋了,终于可以自由啦!而且晚上还能“夜探海洋馆”,真是刺激!到了晚上,我们组队出发,路过环游出口的时候,看到里面发着绿光的“安全通道”小灯箱,让我联想起阴森森的医院,我立马望向别处。
首先我们参观了海贝馆,那里展示了600多种珍奇的海洋贝类珊瑚古生物化石。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鹦鹉贝和饺子贝。鹦鹉贝就像一只鹦鹉在低头啄它的羽毛;饺子贝就像一层层面皮卷起来,包成了一个饺子,又像古代的元宝形状,所以又叫元宝贝。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航模馆,那里展示了许多种与航海有关的航船模型,我还发现帆有各种形状,有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梯形的。走出航模馆,我们来到了北极狐馆,瞧!北极狐睡意未醒,在那懒洋洋的躺着,可舒服了!
走出北极狐馆,我们快步来到了海洋剧场,发现这里早已人山人海了,我们有秩序地坐了下来,开始看精彩的表演了。“高空跳水”让我们的眼睛饱受了极限的挑战。来自乌克兰的跳水队员们一个个从5米、10米、25米跳下来,钻入水中,充分显示了运动员的高超水平。最搞笑的节目――“滑稽跳水”以笑声拉开帷幕。瞧!那个小丑的胆子小,不敢跳,他抱者跳板,上摇下摆的,忽地被“教练”给“踢”了下去。哟!那个小丑刚走到跳板前,吱溜一下摔了下去,在水中四脚朝天。
正在大家掌声不断时,突然一只海豚从空中跃起,我们的目光也跟随移了过去。在驯兽师的引导下,海豚像是一个小孩子,驯兽师让海豚们跳圈、顶球。只见驯兽师一跃而下,跳入水中,骑在海豚的头上,和它一齐“共舞”,在水上“飞行”。此时,驯兽师似乎和海豚融为一体。海豚像是可以听懂人们的语言一样,在驯兽师的“控制”下,仿佛成了一个小孩。直到这个节目以掌声结束时,我真切地感受到动物身上那股灵气和驯兽师的辛苦。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海豚、海豹的灵性不是天生的,而是驯兽师后天的培养。
今年春,北京动物园发生了游人恶性伤害动物案件,有5只黑熊、马熊、棕熊先后被人用火碱、硫酸灼伤。
肇事者竟是清华大学机电系四年级学生刘海洋。
在审问中,刘海洋的解释是:看到书上说“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的能力强,”所以他想“试验一下”。于是,他把实验室带回来的火碱掺到饮料里,撒向正在熊山中向观众表演的马熊和棕熊身上。看到马熊痛得满地打滚,他趁乱中溜走了。后来他又买了一瓶硫酸,掺到饮料中,再次到熊山泼向黑熊头部,造成黑熊眼睛严重灼伤,甚至带来生命危险,其抢救费就花了好几万。
黑熊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动物园只有少数几只,受伤的黑熊是动物园的种熊,受伤后可能再也不能进行繁殖,因此损失不可估量。
刘海洋被公安局拘留后,其母亲痛心不已,到处谢罪,要为儿子的犯罪行为承担责任,并呼吁挽救她的儿子。
刘海洋的伤熊事件发生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的反响,也引起了我们对早期教育的思考。
前一阶段,我们收到了一封家长的来信,信中提到:“我们深知早期教育对开发幼儿智力极其重要,因此,我们从怀孕起就开始胎教,对胎儿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出生后,我们就抓紧对宝宝进行智力开发,经过我们的努力,宝宝三个月就能翻身,五个月开始爬行,九个月开始说话,一岁半就能用普通话与我们交流,二岁多一点能背诵唐诗20多首,会背儿歌10多首,还会说英文字母和个别英语单词,注意力集中时间也比较长。一般两周岁婴幼儿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保持在10分钟左右,而我们的儿子能保持在20分钟以上……我们深感早期教育十分重要,可是我们平时工作都很忙,很少有时间与孩子交流,所以想拜托你们介绍一所好的幼儿园,以便能让他提早受到超常教育和精心培养,我们期望他能早日成才。”
目前许多家长对婴幼儿的早期教育都十分重视。不少年轻父母为自己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真是呕心沥血、想尽办法,付出了自己的一切。从一些表面情况来看,似乎取得了某些效果。我们认为这封信也反映出有些家长的教育理念和做法存在着误区,这一点要引起广大年轻父母的高度重视。
主要存在四多四少的现象:
1、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了解较多,而对早期教育的复杂性认识不足;
2、对早期开发婴幼儿智力重视较多,而对其身心健康、情感和性格培养关注较少;
3、在早期智力开发中,注意局部的显性能力的开发较多,而对情感、性格等方面的隐性能力培养较少;
4、在教育措施上采用超前、超常的教育措施较多,而采用自然性保护和循序性发展措施较少。
家长在教育方面的“不平衡”,会使孩子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有可能会产生智力发展和情感性格缺损的矛盾。如果一个婴幼儿在早期发展中,缺乏对生命的关爱和对生命的感受与体验,那么将来他就有可能像刘海洋那样只有好奇心,而缺少起码的同情心;有可能是某一学科的高才生,而在如何对待生命等方面成为低能儿。
从媒体的追踪报导来看,有几点也很值得我们深思:
1、刘海洋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据中学老师反映,他在学校里一直成绩优良,尤其在数理化方面学习能力很强,他对数学特别感兴趣,曾经在全国性的数学竞赛中得过奖。在大学,他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在前十名之内,而且每年都拿到奖学金,已被保送读研究生。
2、他母亲为了儿子一直含辛茹苦,即使退休之后,她还在做临时工,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刘海洋早日成才。
为此,我们建议:
1.要重视婴幼儿的同情心的培养,把握人之初的头三年。
刘海洋伤熊事件的症结在于他缺乏对待动物的道德底线,在这方面他连最起码的道德观念都没有。在他的心灵深处,只有好奇心,而没有同情心,他说:“我从小就喜欢小鸡小鸟。”可是他喜欢的小动物不是具有血肉之躯的自然生命体,而是没有生命实体的制作品,不是纸面上的画画,便是人工制作的玩具动物。因此,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在虚拟化的物质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很容易丧失对真实生命的实际感受和体验,容易使内心世界产生冷漠。
道德发展心理学一再强调:同情心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基础,是个体道德情感的核心要素。
培养同情心,要把握人生之初的头三年。有研究表明:婴儿出生在3个月的时候,就有同情心的萌芽表现,如3个月大的宝宝受到另一个宝宝哭声的影响会感到不安,继而产生同情心,出现移情反应。9个月大的宝宝看到别的宝宝摔倒了,眼里会涌出泪水,然后回到妈妈的怀里寻求安慰,好像摔倒的人就是他自己似的。15个月大的宝宝,看到有小朋友在哭鼻子时,他会拿出自己的玩具娃娃去安慰他的小朋友,以示同情。上述一切均显示同情心是宝宝在社会交往中最早获得的一种情感反应,我们应给予重视和珍惜,让这纯真的爱心能成为道德情感的基石。
2.要让宝宝从小接触小草、小花和小动物。
我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在跟踪研究他儿子陈一鸣成长的过程中,主张让孩子从小熟悉狗、猫、兔子等种种动物,从而培养儿童的同情心。他在陈一鸣一岁半时,就饲养了一只小乌龟,在他的日记中记载着:“今天,我将一只小龟养在面盆里让一鸣看看,他一见水中能动的小龟立刻伸手来捉。”儿童在接触小动物的过程中,会逐步了解动物的习性,既能增长见识,又能培养生活情趣,使情感得到健康发展。当然,陈鹤琴先生在提倡让儿童参与饲养小动物的过程中,父母也要注意清洁、卫生和安全。
3.同情心的培养,贵在家庭生活中的亲情交流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的一位老教授在他撰写的《我帮外孙成长》一书中,专门写了“同情心是万善之源”一文。他一开始写道:“我非常希望小外孙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这小家伙似乎像是想投合我的心意,处处表现出可人的同情心。”他希望“做父母的,做爷爷奶奶的,做姥姥的都应该去发现孩子的同情心,应该去培养孩子同情心,应该去发展孩子同情心,这是培养有希望、有出息的后代的一个重要途径。”
他还讲了在与小外孙外出时,马路上见到一位老奶奶跌倒在地上引起骨折,他们一家如何热心地将这老人送往医院治疗的过程,小外孙不仅目睹了这一切,而且也参与了整个过程。他认为,这一情景,对孩子未来发展肯定会有很好的影响。
海洋的快速酸化引起了全世界的密切关注,人们担忧这种变化在未来几十年内将对海洋食物链、生物多样性和渔业产生严重影响。暖水域的珊瑚礁自然前景堪忧,然而二氧化碳更容易溶解于冷水,因此酸化最严重的海域是接近两极的海洋。现已发现,南北两极海域中的翼足类动物已经遭受酸化海水的侵蚀,以翼足类为食物的鱼类、鲸类也将受到影响。
科学界不久前才意识到海洋酸化对生态系统的巨大影响,相关的研究也才开始不久。然而正如科学界所认识的那样:“海洋酸化因人类活动导致,反过来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
无法继续从海洋获取蛋白质
海洋酸化对经济的影响很难准确估计,但可以肯定的是,影响将会非常巨大。海水pH值下降将直接影响到人类社会的食物供给、经济利益和生活方式。
据估计,珊瑚礁对于全球海岸线的保护价值如果用金钱来衡量的话,每年高达90亿美元;海岸线保护价值再加上珊瑚礁支持的渔业生产价值,每年达300亿美元。海洋酸化对保护海岸线的珊瑚礁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并开始影响到商业、休闲渔业、旅游业。随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人类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将随之产生变化。所以,海洋酸化不仅仅是珊瑚和其他海洋生物要面对的问题,更是人类要面对的严峻问题。
全世界有十多亿人将海洋食品作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和就业都依赖于海洋中的鱼类和贝类。一些岛屿国家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珊瑚礁。例如,加勒比海岛国多巴哥在2006年珊瑚礁旅游的直接收入,就占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5%,增加的间接收入总额达GDP的30%。如果失去珊瑚礁旅游,多巴哥的经济将缩水三分之一,许多人将会失去工作。
虽然海洋是全球性的,但海洋酸化对地区和物种的影响并不一样。仰赖于软体动物(贝类、鱿鱼等)的渔业,如新英格兰渔业,可能遭受更大的冲击。海洋酸化对夏威夷和阿拉斯加的渔业影响可能不大,因为软体动物只构成那里渔业生产的一小部分。
海洋酸化对一些以海鲜为主要蛋白质来源的岛屿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可能会造成特别大的影响。一些预测模型表明,海洋在未来90年里,碳酸盐将越来越少,大多数钙化生物的生存空间将被压缩到碳酸盐含量较高的热带水域中。但即使热带水域的碳酸盐含量,今后也将远低于现在的水平。随着人口的增长,热带地区将同时面临海洋酸化和饮食蛋白质需求的压力。这些压力同时伴随其他环境压力,如气温上升和环境污染等,人类社会将不堪重负。
海洋酸化不会导致海洋生物完全灭绝,一些能够承受高酸度环境的海洋生物甚至可能更加繁荣,但物种数量会减少,某些特定区域的物种构成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在美国华盛顿州海岸附近,海上涌洋流给近海地区带来更多的酸性海水,导致贝类产量急剧下降。同时,伴随着附近海岸地区pH值的下降,原先以贻贝和钙化藻为主的海洋生物群,已被当地人并不喜欢食用的非钙化藻和不需要构建外壳的无脊椎动物所取代。其他一些地方也有类似的变化。
海洋酸化还可能危及“生态系统服务”,因为健康的生态系统才能给人类社会提供种种福利。例如,健康的珊瑚礁可保护海岸线免受侵蚀,为许多海洋物种提供栖息地,为当地人们提供足够的蛋白质来源,同时带来大量的旅游收入。
健康的珊瑚礁和软体动物数量也是许多岛屿国家和地区海洋文化的一个关键元素。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的博士后研究员莎拉·库利说:“生活质量不仅仅以美元来衡量,还包括需要保护的内在文化价值。在科德角(编者注:美国马萨诸塞州南部的一个钩状半岛)随便走进一家礼品店,你都会发现许多与贝壳有关的小玩意儿,如果海洋酸化使扇贝消失,我们就会失去这种独特的文化。”
人类将如何应对
过去250年里,海洋已吸收了5300亿吨二氧化碳,海洋酸性增加了30%。如今海洋继续在变酸,人类该何去何从?我们该如何采取快速行动来减缓或阻止海洋酸化呢?
海洋生物圈遭到破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酸度的海水溶解了生物体的碳酸钙。许多海洋浮游生物、海胆、贝类、珊瑚都需要利用碳酸钙来构建它们的外壳和骨骼。在北极地区所做的研究显示,海冰融化、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表层海水升温,导致一些海洋水域碳酸钙欠饱和。海洋中碳酸钙浓度降低,对于依赖碳酸钙构建外壳和身体结构的海洋生物来说,无异于一场大灾难。
海洋酸化是二氧化碳排放增加造成的另一个问题,很可能比全球变暖更难应对。海洋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比大气层更慢,在未来的日子里,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大海还将继续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这意味着,即使我们从现在开始停止二氧化碳排放,海洋还将继续快速酸化。
科学家可以利用海洋的碳酸钙饱和度来测量海水究竟有多酸。根据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计算,在过去2万多年中,近200年是世界海洋pH值下降最快的,说明如今海洋酸度非正常上升的速度远高于自然上升速度。目前世界上只有50%的海水里有足够的碳酸钙来支持珊瑚礁的生长和维护,预计到2100年,这一比例将降至5%左右,世界上大多数美丽而多彩的珊瑚都将处于濒危之中。
海洋酸化是不可逆转的。虽然从理论上来说,可以在海水中添加化学物质来抵消增多的二氧化碳,但至少需要两吨石灰才能抵消一吨二氧化碳,所需数量惊人,根本无法做到。自然过程可以中和海水酸度,但需要很长时间,即使从现在开始停止二氧化碳排放,也需要数万年时间,海洋水化学才能够恢复到工业化前的水平。
回顾地球历史,大约2.5亿年前,激烈的火山活动杀死了95%以上的海洋生物;5000万年后,另一波频繁发生的火山活动令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1倍,导致大部分珊瑚和其他海洋生物消失。然而今天,地球环境的恶化速度甚至超过了过去3亿年的多次大灭绝事件,我们正处于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中。地球海洋系统从人为干扰中恢复过来,需要数千年时间,以往的历史记录表明,生物灭绝事件之后,珊瑚礁的恢复经历了几十万年乃至几百万年的时间。
许多令人沮丧的证据表明,海洋正在向着对海洋生命造成不可挽回危害的轨迹发展。但一项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希望,某些物种有可能快速适应海洋变化而生存下来。
2012年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中的文章称,珊瑚礁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小丑鱼的幼鱼能够适应日益增加的海水酸性——如果它们的父母也生活在高酸性水域中的话。之前的一项研究发现,另一个种类的小丑鱼在酸性水域中嗅觉会降低,使其难以发现和躲避捕食动物而“自投罗网”。
小丑鱼的幼鱼可以适应新的变化,给海洋的未来带来了新的希望。更多对环境敏感的海洋物种是否也拥有小丑鱼的这种适应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目前尚不清楚小丑鱼是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将适应的性状如此迅速地传递给后代的,但它表明生物两代之间的适应性在未来几十年里可能占优势。
当前海洋酸度增加的速度比过去数百万年中的自然变化快100倍。到本世纪末,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不能稳定下来,海洋酸度将增加至工业化前水平的3倍。即使我们明天就停止二氧化碳排放,海洋还将继续吸收大气中富余的二氧化碳,海洋酸化趋势在未来几个世纪里还将持续下去。
我们别无选择,只能积极应对,采取一些与应对气候变化类似的措施。例如,节约能源,使用可再生能源;建立和维护海洋保护区,为濒危海洋物种提供避难所;停止破坏性的捕鱼行为,提高海洋生态系统恢复能力,帮助抵御海洋酸化,维护海洋生态健康。有证据表明,海洋保护区的珊瑚礁较少受到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的威胁。
唯一能够有效阻止海洋酸化的办法,就是减少甚至停止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
如今受海洋酸化影响最大的是哪些地方?
受海洋酸化影响最大的是水化学迅速改变,环境敏感生物最为丰富的海洋区域,以及具有生态和经济重要性的地区。科学家最关注水化学发生变化和深层海水上涌的地方,如美国西海岸和两极寒冷地区。预测北极在未来10年至30年里,某些种类的有壳生物将大量减少。由于热带珊瑚对环境极度敏感,在不久的将来,海洋酸化将给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生态和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
西北太平洋牡蛎产业的困境会向其他地方蔓延吗?
每小时大约有100万吨二氧化碳被海洋吸收,而作为污染源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预计还将继续攀升。到本世纪中叶,大气中CO2浓度将达到工业化前的2倍,海洋pH值也将继续下降。这意味着像西北太平洋牡蛎产业面临的困境将更加严峻,并向其他地方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