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创新团队培训总结

教学创新团队培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创新团队培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创新团队培训总结

教学创新团队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以核心团队活动为载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建立合作交流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我市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工作目标

1.为核心团队成员搭建更为广阔的工作平台。使核心团队成员有更高远的奋斗目标,专业素养进一步提高,为引领带动骨干教师成长夯实根基。经过三年到五年的培训,使核心团队成员真正成为我市本学科教学与研究方面能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的名师。

2.在未来3年期间。有计划、有组织、分层次、分阶段地发掘和培养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使其教学理念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形成有个性的教学风格,尽快成为我市学科教学的排头兵,逐步培养一支业务精湛、创新能力强的骨干教师队伍。

3.通过核心团队成员引领、骨干带动。影响和带动学科全体教师更好更快发展。

三、工作要点

1.核心团队成员要加强学习。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结合学科实际,学生实际,探索出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通过理论专题讲座、教学示范等形式,让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育人方法深入到品德与生活使教师们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结构,社会)教师的课堂中。努力转变和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品质。

2.加强教学研究。指导教研工作。核心团队成员要多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等教学观摩活动,并在活动中起到指导作用,及时总结经验,积累材料。核心团队成员还要积极上传精品教案,通过论坛、学科QQ群等为教师们进行教学指导或问题解答。

3.建立核心团队成员业务档案。指导培养青年教师成绩,业务档案包括:核心团队教研活动记录表、示范课、观摩课、专题讲座具体情况。学术论文、经验总结刊载,课题立项,以及工作室网络、网页更新、点击、互动情况等。

4.加强完善核心团队的网站建设。形成本学科核心团队的特色,提高网页点击率、更新率,网页内容既反映核心团队工作进展情况,更要提供贴近本学科教学实际,与时俱进的课堂教学资源。

5.各核心团队成员要利用伙伴校开展教学研讨的机会。对乡镇学校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点评和指导,并将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传送到乡镇学校,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我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6.加强相互交流和切磋。建立核心团队工作例会制度。各成员交流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学习的前沿信息,学习和实践的心得等。

7.加强对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打造。通过同课异构、推门听课、磨课研讨等形式,核心团队成员每人要带一名徒弟。让骨干教师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快速成长。

8.核心团队成员要以课题为引领。研究教学中存在问题,并及时总结和推广研究成果。

四、工作制度

1.核心团队负责人与每个成员签订《核心团队工作协议书》完成核心团队研究项目和个人专业化成长方面制订周期发展目标。规定双方职责、权利及评价办法。

2.核心团队负责人为核心团队成员制定具体进步计划。安排培训过程。

3.核心团队成员必须参加核心团队布置的带、教培训工作。完成核心团队的学习、研究任务,并有相应的成果显现,努力实现培养计划所确定的目标。

4.每学期召开一次核心团队计划会议。讨论本学期“核心团队”计划,确定核心团队成员的阶段工作目标。

教学创新团队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教师队伍是创新培训的主导力量,是电子创新实验基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保证。教师的水平和投入是决定创新培训成败的关键。通过选拔和培养,建立一支具有不同的学术背景和研究方向、专兼职相结合、专业功底扎实、工程实践经验丰富并具有奉献精神的指导教师队伍,使其制订的创新培养方案能够充分满足电气信息类专业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校方面必须加大创新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关心教师队伍的成长。必须加速教师队伍知识的更新,不断扩宽其知识面,注重其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随着参加创新培训学生规模的扩大,必然会出现教师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因此,必须坚持以教师为指导核心,发动一切可能利用的力量。教师在创新培训过程中,尽量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精力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面,让学生明确必须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该如何学习,为其提供精炼的学习参考资料,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如学习模拟电路知识,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和生产实际自拟题目,比如有学生想要采集人体脉搏信号,教师只要告诉学生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进行采集,如压力传感器或者光敏电阻等,采集的信号属于微弱和易受干扰的信号,必须进行放大和滤波处理,剩下的工作如器件选型、电路设计等则均由学生自行完成。电路设计完后要求学生先根据原理进行电路参数计算如放大倍数和滤波截至频率等。计算完后,教会学生如何使用Multisim软件,让其将自己设计的电路和所计算的电路参数在该软件上仿真验证实现。最后让其购买元器件,进行实物制作和测试验证。在整个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只是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二、实验教学条件建设

    要进行一个完整的创新培训,必须建设一个完全开放性实验室平台。包含基本调试设计的实验设备,如计算机、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可调稳压电源、电压表、焊接台、实验桌椅等。在实验设备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验室要提供不同的实验设备。对主要面向低年级学生的基础训练开放实验室要提供计算机、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电源等常用的电子仪器,数量以保证基本够用为度。对主要面向高年级学生的实验室除配备常规仪器外,还要配置较高级的开发设备,如单片机、DSP、EDA、ARM开发板、毫伏表、PCB制作系统、常用的电子设计类软件等。另外,为了便于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创新实验室建立器件库,利用实验室的专项经费购买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如电阻、电容、接插件和常用芯片等,免费供学生使用,同时对器件的进出建立详细的明细表,以提高器件的使用效果和效率。

    三、建立自主、开放型实验教学模式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创新实验室运作主要采取自由开放和预约开放,并将开放时间公布。自由开放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和电子协会成员,他们可以在开放时间随时到实验室工作。而预约开放的对象是全校的电子爱好者,他们可在创新实验室的网站上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才能进入实验室。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配备指纹刷卡门禁系统、实验仪器设备电源控制系统、网络摄影机监控系统以及相应的软件管理系统。通过相应的软件管理系统对想进入创新实验室学习和培训的学生进行身份登记备案和授权。采用网络实验预约管理模式,提高了实验教学的开放性。获得授权并且预约成功的学生准许进入实验室学习,但不允许在实验室做过多的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如上网聊天、玩游戏等,可以通过网络摄像头监控,一旦发现则取消其进入实验室的资格。实验室要做到完全无人值班是很难的,但是实验室教师又不可能全天候包括晚上在实验室值班,因此可以制定值班表,安排学生(包括研究生)轮流值班。另外,对实验设备进行编号,且不允许学生随便搬动实验台的设备。

    四、采取递进式的教学培养模式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特点,建立了递进式创新实践培训体系,明确了学生从入门到提高等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对一年级新生开展了电子焊接工艺、制图制板工艺、小功能电路等基础性培训,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二年级学生中开设了“电子系统设计”等课程,以功能电路、单元电路、小系统设计等为主要内容,通过课程化的培训,旨在提高学生的应用电路设计能力;经过严格选拔,在三年级学生中开展了综合性培训,以综合性功能电路、大型应用系统为主要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五、采取多级开放式团队运行管理模式

    实行从指导教师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低年级本科生的多级开放式创新团队运行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还可以形成传帮带、便于知识与技能传承的长效机制。在这个创新团队里,不仅要强化上一级团队成员的权威,更要重视团队核心成员奉献精神的培养。每个团队核心成员必须定期制定培训计划,负责团队培训和知识的有效传承。任何团队成员都必须严格服从团队核心成员的任务安排,按计划完成培训任务,提交总结报告。对高一级的创新团队给予政策上的优先扶持,对能力突出的创新团队成员,允许其进入高一级的创新团队,而对表现不佳的成员也可降到低一级的创新团队,甚至从创新团队中剔除出去。创新基地采用网络化管理,通过建立专门的网站公布创新基地的全部实践活动,包括培训时间、内容、各类创新项目申报情况、学术研讨活动、仪器设备现状等,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网络化管理、创新项目审批和申报、各类科技竞赛活动的组织等工作由学工部门带领校内电子协会来完成。对于每个创新团队,均可以申报创新实验基地科技项目,开展申报、立项和研究等工作,并在规划时间内完成预定目标,提交科技成果。对确定立项的学生创新实验基地科技项目在科研经费上给予资助。从经费、政策上重点支持优秀学生从事原创性科技项目,激励学生做出重要创新成果。以项目为依托,实行“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分级管理、滚动发展”的良性机制。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选题、自定计划,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促进其个性的充分发展。坚持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参加科研实践;把教学与生产劳动和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将专业课的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生产实践进行;让学生走出校门,把实践教学拓展到社会经济建设的各个层面,从而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创新的机会,缩短学用差距,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依托各类创新性项目和学科竞赛平台

    依托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创新实验室开放项目、大学生课外科技制作项目开展项目创新训练,通过对创新项目进行研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逐步具备“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同时,通过项目小组的共同研究,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养。通过强化实践教学、实施创新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学校多种教育资源,开展有效的第二课堂活动,结合湖南省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智能汽车大赛及挑战杯大赛等参赛活动,创造优良的创新工程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活动及应用研究工程训练,强调以学生为主,学生自主选题,培养学生系统的掌握工程设计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和创造力。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活动环境建设,提高装备水平,配置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队伍。在全校开展各类设计竞赛(如机器人设计大赛、电子竞赛、创业设计大赛等),鼓励学生报名参加比赛,创造一切条件开放实验室为其提供良好服务,使每个学生融入创新氛围。

    七、学校增加对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投入

    学校以学生为本,在实验的策划、资金和设备等各方面给予有力支持,改变以往实验指导单纯依靠实验人员的模式,派出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定期给学生讲课和指导,并且参与实验项目的设计和筹备。探索创新性自主式、研讨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设立学生科技活动专项基金,用于资助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支持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有影响的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表彰在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奖励优秀的学生科技学术成果,同时创造条件扶持有发展前景的应用性科技成果的转让与开发。每年不定时、不限项地开展学生科研立项申报工作,并制定学生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对课题进行阶段性的跟踪指导、监督、检查和评审。

    八、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

    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管理和运作机制,加强与企业长期稳定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解决资金投入与发展的瓶颈问题,提供教学资源、派遣与培养师资、基地实训、企业实习与就业等完整的人才培养链。通过校企合作,开拓了实验室建设的新途径,提升了教学层次,节约了建设资金,推动了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的进度。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拥有了直接的工作经验,提前完成了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使学生具有突出的竞争优势。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发挥自己的智力优势,协助企业开展商业策划、产品开发、技术指导和员工培训,让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和企业管理,使其在企业的工作中学习企业文化,掌握基本操作,培养创业技能。与企业的项目合作是创新基地发展的有力补充。学校围绕企业生产申报科技项目、设定创新课题,不仅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而且也使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有的放矢,所取得的创新成果可直接为企业所用,使创业具备了实际应用价值。

    九、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热情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学生创新培训考核合格、学科竞赛获奖、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申请各级创新项目等,都能获取一定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学分并给予精神和物资奖励,对于指导学生取得科技成果和获得竞赛奖励的教师也要给予一定的奖金鼓励,同时将指导工作纳入教师的教学工作业绩考核。

教学创新团队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培;常态;研修;培训模式

根据国培精神,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实现目标,构建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引导教师常态化研修。一般采用的方针策略为,思想重视(省级政策宣传到位,领导督促到位,个人思想认识到位,有利于调薪,有利于职业发展,有利于未来教育)、方法对点(抓准热点,找准痛点,发展重点,攻克难点)、行动有力(读准政策,整合团队,四级协同,课程准确,经费保障,机制得力)。

一、项目整合设计,培训下行走向

认识:骨干研修(置换研修、种子教师培训、提升工程)

全员研修(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校本研修整合)

校本研修(省级送教到县达到名师示范,县级送教下乡指导校本研修)

研修一体是前提,初期由教师管理股牵头,教研室仪器站继教中心三部门共同编制培训规划,共同制定年度计划,共同设计活动方案,共同组织活动开展。团队建设是关键,建立团队资源库,选聘首批培训库,依据文件制订切实培训管理方法。课程体系是核心,以制度引领,优选途径,依据标准要求,形成课程体系。县级经费是保障。

行动:实行省县镇校四级联动,层次化管理团队,切实做好培训下行。落地为支持提升校本研修,直击课堂教学问题,一线教师协同研究,县级主责学校主修,诊断示范研课磨课,培养区域团队校级骨干。

通过“送教下乡”和“乡村教师访名校”等项目,选择县直学校――乡村片区进行横向对接试点,实施创新教、学、研组织形式、三级教师(入职型、合格性、成熟型)培养项目、丰富“试点项目”五大培训项目的资源建构和优配方式的实践形态。

通过“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充分发挥省、县两级培训师的引领作用,在各乡镇进行纵向“教、学、研、做”四位一体的乡村教师学科教学能力提升行动。同时,通过两级培训师的传带,引导乡村教师进行课标、教材、学案等系统性学习。

二、机构支持体系,服务专业发展

教师通过学校研修社区成为团队骨干再跨校研修成为优秀培训者。

借力国培,立足区县,整合资源,培养队伍,创新机制搭建体系育县域指导团队,聚外部资源,抓全体研修,带团队业绩。实行海陆空的全面支持体系。建立36 个县站,120个校站。按全县中小学专任教师30:1比例遴选中小学教师培训团队参加置换脱产研修培训,选派对象为省市县名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研员。培训团队要紧紧围绕承担网络研修、送教下乡和校本研修等培训任务,积极参加院校集中研修、跟岗实践、返岗培训实践和总结提升等四个环节的培训,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培训能力,用两年时间为我县打造一支“干得好、用得上”的县级教师培训团队。

三、统筹三类培训,引领常态研修

规划二三年培训持续性培训,用置换育种子,送教下乡网络研修促常态,通过访名校校园长培训抓重点,统筹送培送教,协同机构高效,探索成熟方案,精细研磨过程,注重资源建设。

以“助力教师常态研修,服务学生有效学习”为宗旨,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重”,以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培训、网络与校本研修培训、送教下乡培训为主要培训形式,建立高校+研修网+县教师发展中心+县教师培训骨干团队+县优秀中小学的培训体系,构建通城县域内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体系,形成全县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获得感,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促进山区教育均衡发展。

三年预设主题:

第一年主题――工作触发学习 尝试解决策略

聚焦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建设,遴选团队成员,并组织成员参加脱产置换培训、名师培养等一系列培训活动,打造培训团队。围绕一线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重难点问题,触发教师的兴趣,由教师选择基于自身工作场景(大班教学、小班教学、包班教学和复式教学等)的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探索适合自身的解决策略,形成优化课堂教学课例资源包和转变学习方式微课资源包。在名师工作坊中通过梳理重难点,分析重难点、提供示范解决策略、设计研修活动计划等培养全县学科坊主研修领导和指导力,并在县级学科坊中进行实践,引领全县学科教师重点开发微课资源包。

第二年主题――互联网聚智慧 汇聚解决策略

聚焦重难点,充分发挥县级教师培训团队的主体作用,通过国培建立的网络研修社区,采取任务驱动、示范引领、成果导向等模式,汇聚一线教师智慧,继持续引导参训教师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有效突破重难点,并能就不同层次学生对重难点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指导。积极参入全国优化课堂课例资源库与转变学习方式微课资源库建设,实现跨县、市、省的资源共享,为教师日常工作提供具体到单元的优质教学资源支持。

第三年主题――创新改变课堂 形成解决策略

以优化课堂教学与转变学习方式为目标,结合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以学校为单位,推广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以学为主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过去汇聚而成的优质课例与微课资源,在乡村,特别是村小与教学点普遍实践适应包班教学和复式教学条件下的教育教学模式,促进我县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

四、提供组合资源,促进混合学习

组合资源(视频案例研修),理论引领,行动导向,实践给与,跨镇校,跨学科,跨年级,基于问题解决,“三备两磨”,精心及时生成课程资源。

教学创新团队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团队;教学能力;教学水平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以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强调:“要建设教学团队,培养高水平、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教学团队就是指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一些技能互补而又相互协作、沟通的教师为主体,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主要途径,以系列课程和专业建设为平台,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而组成的一种创新型的教学基本组织形式。目前,国际教育部、省教育厅以及各高等院校组织开展的教学团队建设,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创新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里我将自己对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一、学校重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质量,所以学校要想长远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是关键。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一)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

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和校内外培训。高校教师,尤其是医学院校教师,都不是师范专业出身的科班教师,在教育理论、教育技能、教学管理等各方面都存在知识缺乏的现象,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对教师尤其是新进教师的培训工作,弥补这一缺陷。另外,高校还应该制订完善的培训制度,既要组织校内培训,有计划的安排本校优秀教师以及聘请专家学者进行经验的交流和知识的更新;还要鼓励教师参加校外培训,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保证教师及时汲取新知识和技能,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教师科研能力培训

科研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关键点,因此学校应重视教师的科研能力。根据我校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特点,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提高教师的科研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创造有利的科研环境,鼓励教师进行科研课题的组织和申报,尤其是针对当前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确定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从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教学能力,提高科研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的能力,为教学团队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组建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尤为重要,其中包括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等,优秀的教学团队不仅要做到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相对优化,还要做到长期性和稳定性,人员流动频繁不利于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根据我系教师团队特点,可发现以下问题:①教师年龄年轻化;②学历层次较低,研究生、博士生比例不足;③中高级职称教师较少;④人员流动性大。因此,我系在建设教学团队方面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①优化教学团队的年龄结构,一个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老中青三个年龄阶段的教师比例应该合理,这样有利于教师队伍和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②积极引进高学历(研究生以上学历)、高职称(副高级职称)的人才,从而提高团队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科研能力和水平、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等;③制定各种措施,尽可能的挽留人才,保证人员的稳定性,这样方能建立合理的教学团队,合理的团队是提高团队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基础。

三、充分发挥教研室主任的作用

教研室主任是整个团队的核心人物、灵魂人物,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和决策能力以及超强的业务能力。教学上要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成绩突出;思想上要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能结合专业办学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积极组织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因此,选择和培育优秀的团队带头人是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的关键。

在我校教研室主任一般都是由资历较高、职称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人来担任的。以我系来说,教研室主任是副教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那么在组建教学团队时,就应该充分发挥教研室主任的作用,以教研室主任为核心建立教学团队,教研室其他成员要积极参加到团队中,并要拥护教研室主任的领导。作为教研室主任,切实发挥到领头羊的作用,带领本团队共同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四、培养团队成员的团队精神

教学团队要想得到提高和发展,团队精神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在团队建设中顾全大局、淡薄名利、团结奋斗,并且要培养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的和谐氛围,这样才能产生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发挥团队强大的协同力,创造出更多的成果,实现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的实质性突破,进而提高教学团队的能力和水平。五、健全外部保障制度

在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教学资源、资金、人力等配置对教学团队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有巨大影响,因此学校应该为教学团队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保障,包括物质支持和制度保障,让团队可以有更自由的发展空间,进而使团队得到提高。

五、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机制

高校的长远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是学校长远发展关键中的关键,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离不开完善的评价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公平、公正的评价、激励机制有利于教学团队的建设。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督导听课、公开课、教案讲稿检查、说课、学生评教、同行互评的等方式,对教师进行评价,来了解和促进教师的自我学习,表彰在各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而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这样既能及时了解教学团队建设情况及团队能力和水平,也可以促进团队自觉进步。

激励机制在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优秀团队要及时给予表扬,做出突出贡献的,还可以给以相应的物质奖励,健全合理的激励机制是促进团队自我提升的有效措施。

总之,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管理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学团队培养与建设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建设和管理好教学团队,充分提高教学团队的能力和水平,才是学校长远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岳慧君,高协平.教师教育教学发展视角下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0

教学创新团队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通信工程;教学团队;武汉理工大学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031-02

一、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现状

通信工程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是由通信工程系全体教师组成,是一只由老中青组成的学历、学缘和职称结构合理的队伍。经4年的建设,进一步优化了团队的专业结构,提升了学历层次,形成了结构更合理、学术氛围更浓、协作精神更佳、创新精神更强的教学团队;通过认真探索团队运行管理模式,形成了科学、规范的管理运作机制,带动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名师工程、质量工程等其他项目的建设,并取得了一些标志性的教学改革成果。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在精品课程、教学名师、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新基地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产生了更广的辐射范围和更大的影响力。

二、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内容

1.自身队伍建设。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坚持专业指导思想,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科研组织模式,科研团体与教学团队相互渗透。以学科建设引领本科教学团队的发展,以科学研究提升本科教学团队的内涵,以工程实践强化本科教学团队的素质。具体建设如下:①大力推行“名师工程”,构筑“人才高地”,牢固确立人才资源是实现专业快速发展的第一资源的观念。对于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教育教学骨干,安排专项经费,保证引进和培养力度。通过超前培训、适时培训、分层培训相结合的教师培养途径,不断深化“建设—培训—应用”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努力培养一批思想觉悟高、积极进取、创新求实、触角敏锐、手段多样、教法灵活的、适应新时展要求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教师。②注重高层次拔尖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特别是重点引进1~2名国内外的大师级人才,同时加强与国内外本行业知名企业的合作,并从企业聘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加入教师队伍。③按照专业方向课群构成四个教学团队,分别为学科基础课群教学团队、信息处理课群教学团队、通信系统课群教学团队以及应用技术课群教学团队。各团队将在专业发展、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承接项目、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等方面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作用,注重学术团队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在团队的建设和发展中,要以骨干教师为核心、以专业方向为目标、以发展特色为重点、以课程体系为线条,形成科研和教学的双重团队。④以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为目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强化教学后备力量。对青年教师继续实行一对一的导师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积极鼓励教师到国外从事研究,同时每年派1~2名教师出国进修。⑤建立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相关产业和领域的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的制度,积极鼓励教师到研究单位和相关企业单位交流学习,以提高教师的工程能力。每年有3~5名教师到研究单位和相关企业开展科研工作,形成了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2.教学改革与研究。团队注意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和总结,形成教学科研互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使科研基地和项目服务于本科专业教学。具体建设如下:①以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试点班”的办学模式探索为先导,突出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摸索出适应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要求,具有时代特色,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②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若干意见》,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实施卓越计划。开办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班,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全面提高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③在课程建设方面,通过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构建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并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举的课程结构。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以多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为理论基础,形成贯穿“课程理论教学—综合型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的专业课群体系。加上课外创新设计活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形成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完整的教学体系。④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牢固树立并不断提升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理念。以学科建设引导、科学研究提升和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坚持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探索并构建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平台。按课群的知识体系构建实验课程体系,按实验课程体系构建实验教学平台。同时,提出坚持主讲教师是实验教学的第一责任人的制度,把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专业业务素质、科研能力和人格魅力作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⑤在与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共建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同时,发挥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等研究单位和相关企业单位行业的窗口效应,为教师承担重点项目或重要项目创造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在提高教师工程能力的同时,加大科研工作的力度,提高专业整体承担大型科研项目的能力,努力形成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的局面。

3.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使学生获得实际工作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立项以来我院先后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精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洛阳牡丹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众友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外运长航集团船舶重工总公司等20家相关单位签订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合作协议,为学生的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以及社会实践提供了可选择的实习基地。中国湖北移动分公司还投资400余万元建立了移动通信联合实验室。

三、团队建设成效

长期以来,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团队通过不断完善自身建设提高了整体素质,通过全程导师制加强了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密切了师生关系。经4年的建设,团队建设成效明显,实现了队伍整体素质与层次的提升。团队建设通过一系列建设措施,明显提高了团队成员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团队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教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教学改革,团队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教学改革成果丰富。立项以来,团队承担省级教研立项5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1个;首批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立项建设)1个。

武汉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历程和所取得成绩证明我们是一个特别团结的集体,是一个具有工作实效和高昂人气的集体。我们的目标是将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成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的办学水平和一流的学术成果的团队。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全体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有信心实现我们的目标,为培养更多更好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作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汪源源,郭翌,吴晓峰.信号类课程的教学团队建设[N].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02-15.

[2]张文,张新龙,史志玮.地方高校电子信息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N].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01-15.

[3]梁松鹤,王雨连.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依据与价值探析[N].中国成人教育,2013-03-31.

[4]周兰菊,顾青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研究[N].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