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非遗雕刻技艺

非遗雕刻技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非遗雕刻技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非遗雕刻技艺

非遗雕刻技艺范文第1篇

传承道教文化与吉祥文明

桃木是中华民族吉祥文明的象征,桃木剑雕刻工艺同样也是芮城永乐当地文化的象征,它不光承载着山西民俗文化,也承载着道教文化的内涵。桃木自古以来就有“阳刚之木,五木之精”的美誉。史书上曾记载:桃木乃仙木,有镇宅、辟邪、纳福之神功,被人们视为吉祥、平安、长寿的象征,在我国民间文学和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桃木雕刻技艺至唐代已经十分成熟,发展出了雕、镂、镌、刻、镶、嵌、剔、轧等技法,图案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龙凤呈祥等。永乐桃木手工雕刻技艺原本在李氏家族中传承,从选料、设、定型、下料、雕刻,到砂光、压亮、上漆、复磨等,无不亲力亲为,在传统品种基础上又开发出桃木制作的宝剑、神像、神牌、法印、令牌、符篆、大刀、拐杖、木梳、笔筒、名人字画及各种桃木吉祥物、木雕、根雕。一件工艺精致的桃木雕刻作品的诞生,往往需要数十道复杂的工序。

创业带动就业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国家级非遗项目永乐桃木雕刻代表性传承人李艳军家族传承达五代以上,其高祖父李祥、曾祖父李小增、祖父李发奎及父亲李智家连续五代为道家居士,均从事桃木雕刻手工制作,李艳军从小接受父亲、特别是祖父亲自传授教导,习得桃木雕刻技艺及民俗与道教文化。李艳军秉承祖先留下来的雕刻技艺,以公司加农户的运作模式努力迎合市场需求,依据祖传和自己设计创作的桃木作品多次获奖,芮城县委县政府授予李艳军文化产业开发带头人光荣称号等。

目前李艳军的理天木雕研究所吸纳残疾人、下岗职工及农村闲散劳力作为培养对象,经过刀法娴熟、经验丰富的师傅悉心传授,已相继培养了桃木雕刻骨干30余人。使桃木雕刻这一传统手工技艺得到良性发展,让桃木雕刻产品形成规模、走向市场,给人们带来艺术欣赏和精神享受的同时,也带来经济上的创收,芮城桃木雕刻从业者不断创新、狠下功夫,研发了象征吉祥、平安、长寿等寓意的桃木剑、桃木刀、笔筒、屏风、如意、摆件、挂件等30余种产品。

目前,芮城县理天木雕文化研究所被芮城县残联指定为芮城县残疾人木雕实训就业基地,被指定为山西省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已经成功举办了多次残疾人木雕实用技术培训班。这一模式既拓展了永乐桃木雕刻的传承保护途径,又赋予了残疾人一技之长。

非遗传承人的使命

在非遗项目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产品渠道、经营模式、金融资本等诸多问题。

非遗雕刻技艺范文第2篇

雕刻之乡――曲阳

曲阳隶属保定市辖县,是河北省历史最悠久的县之一,素有中国“雕刻之乡”的美誉。曲阳雕刻始于汉、兴于唐,而盛于元。得天独厚的大理石资源,根深叶茂的雕刻文化,两千年传承不衰的雕刻技艺,数以万计的从业人员队伍,以石雕为龙头的当代曲阳雕刻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雕刻作品蜚声中外。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曲阳手工雕刻技艺不断受到冲击,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两千年来,层出不穷的雕刻大师传承着不衰的雕刻技艺。而步入新时代的曲阳石雕,面对传承、发展和创新的挑战,也激发了当代石雕艺人推动产业发展的动力。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河北曲阳石雕的代表性传承人,甄彦苍无疑是其中的代表。36岁时开始学习雕刻,开创曲阳石雕西洋流派,带动曲阳数千家企业数万人从事雕刻行业,使曲阳石雕历经两千年的传承再次走向繁荣……75岁的甄彦苍悠闲地坐在位于曲阳雕刻艺术宫的书斋里,与友人品茗聊天,头发花白,语气平和。他身后的曲阳县城乃至全国各地,弟子们创办的千余家雕刻企业蓬勃发展。如今年过七旬的甄彦苍,依然不辍钎锤,并将哲学的思考融入石雕创作,开创着石雕创作的新领地。

根植“雕刻之乡”

在人类尚没有“文化遗产”的概念时,民间丰富多彩的文化中,唱主角的是世代相传的手艺人。黄土地上灿烂的文明集萃般地表现在他们身上,并靠他们代代相传。有的一传数百年,有的衍续上千年。

曲阳石雕即是如此。据《曲阳县志》记载:“黄山自古出白石,可为碑志诸物,故环山诸村多石工”。由此可见,得天独厚的大理石资源是大自然予曲阳的馈赠,而两千多年传承不衰的雕刻技艺和历代层出不穷的雕刻大师,才真正孕育了这里根深叶茂的雕刻文化。

在曲阳石雕发展史上,有三位艺术家彪炳史册。一为元代杨琼的“一狮一鼎”,作为贡品得到元世祖高度赞赏;二为清末刘普治的“仙鹤”、“干枝梅”,在巴拿马国际艺术博览会上荣获第二名,自此“天下咸称曲阳石雕”;三就是现代的刘东元,使古老的石雕艺术焕发新活力,其弟子卢进桥、甄彦苍、安荣杰分别创造性地继承了传统技法。其中,甄彦苍在继承传统雕刻技艺的基础上,充分借鉴西洋雕刻技法,开创了曲阳石雕的西洋流派,为曲阳石雕发展拓展了新天地,也因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并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阳石雕的代表性传承人。

年近四十拜师学艺

谈及从事石雕创作的历程,甄彦苍微微一笑:“算是偶然吧,偶然当中也有必然。”

1962年,原本是县委一名公职人员的甄彦苍被下放到农村。那里的生活是枯燥的,重复性的工作除了让甄彦苍的身体每天处于疲乏状态外,也让他的心里渐渐不安起来:哪里才是人生的方向?

长期生活在遍地石料的雕刻之乡,甄彦苍耳濡目染,渐渐对石雕产生了兴趣。1973年,36岁的甄彦苍“突然想雕一个小石人”,被这个想法激起了极大的兴趣,甄彦苍再也干不下去手里的活儿,便请了假,骑车奔向六十里外的羊平镇,用五角钱买了块暖壶大小的白石头往家搬。回忆起那段被理想和冲动包围的岁月,甄彦苍有些兴奋。

不久,甄彦苍的第一件作品――背书包的女青年面世了。背着背包、挎着书包,穿着红上衣、蓝裤子,这件作品将期间年轻人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当时的曲阳石雕,正处于雕刻大师刘东元的时代。为了学到更专业的技艺,年近四十的甄彦苍决定去拜师。不想,刚一开口就遭到了拒绝。

最终,刘东元还是被这位年近四十的学生打动了。有了师傅的甄彦苍学起来更有劲儿了。为了抽出更多时间学习,他放弃生产队忙碌的工作,当了被称为“穷死不挖煤”的矿工,工作辛苦危险,但有一个好处――每天固定工作八小时。这正是他需要的。那时的甄彦苍一心想着学习,他不会预料到,自己的石雕生涯从此开始,并一发不可收,并后发先至,为古老的曲阳石雕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洋”石雕促进产业新生

1978年,甄彦苍考入县办雕刻厂,成为一名石雕工人。到了1985年,他已经可以拿到每月270元的工资。而当时的全国平均工资水平每月还不足50元。就在这年冬天,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吃惊的决定:辞去厂长职务,带全家人回山区老家,创办自己的雕刻厂――新颖雕刻厂。

谈及当时的决定,甄彦苍坦言:不想一辈子当个石雕匠人,而要想发展,必须创新。想要创新又何其艰难。甄彦苍想到了平时与外贸打交道时见到的外国人:何不尝试雕刻外国人?

而真正实施起来却不那么容易,虽见过一些外国人,但与东方人的样貌、体态特征相比还是有很大差别。于是,看外国电影、到大城市人流密集的地方偷拍外国人,成了甄彦苍的“新工作”。

经过反复观察和修改,第一件西方人物雕像诞生了!这件雕刻品被省内的外贸单位收走,并在广交会上卖出比传统雕刻高10倍的价钱,还带来了一批订单。以此为起点的曲阳西洋石雕蓬勃发展。经过20多年的努力,甄彦苍累计教授雕刻技工6000多人,建立大小雕刻企业2000多家,带动数万人从事雕刻行业并实现脱贫致富。徒弟遍布全国各地,产品更是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石雕行业的一大流派。

提升素养创新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曲阳手工雕刻技艺不断受到冲击,“目前曲阳的雕刻企业有99%仍然处于模仿的阶段,缺乏自主创新。”甄彦苍坦言。这也是年过七旬的工艺美术大师最为忧虑的事,“只有迈开创新的步子,石雕产业才能发展,曲阳石雕也才能真正得到传承和发展。”

非遗雕刻技艺范文第3篇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无论你是否关注动物、关注环保,相信都无数次听到过这句广告语。在刚刚到来的2017年,中国将告别“世界上最大的合法和违法象牙市场”这一并不光荣的称号。日前,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关于有序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全世界的大象们献上了一份关乎生命的新年礼物。

据了解,2017年,中国将分期分批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通知》要求:“2017年3月31日前先行停止一批象牙定点加工单位和定点销售场所的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2017年12月31日前全面停止。”

在中国,象牙雕刻是传统工艺的重要项目,位列非遗名录,因而禁售象牙制品不仅涉及象牙生产和经营单位,还涉及到象牙雕刻、象牙收藏以及和古代象牙工艺品相关的交易等行为。这些在《通知》中也一一得到了解答。其中规:“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后,文化部门要引导象牙雕刻技艺传承人和相关从业者转型。对象牙雕刻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抢救性记录,留下其完整的工艺流程和核心技艺等详细资料;对象牙雕刻技艺名师,鼓励其到博物馆等机构从事相关艺术品修复工作;对象牙雕刻技艺传承人,引导其用替代材料发展其他牙雕、骨雕等技艺。非营利性社会文化团体、行业协会可整合现有资源组建象牙雕刻工作室,从事象牙雕刻技艺研究及传承工作,但不得开展相关商业性活动。”

至于合法的象牙收藏,《通知》在确定“禁止在市霭诼艋蛲ü网络等渠道交易象牙及制品”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出.“对来源合法的象牙及制品,可依法加载专用标识后在博物馆、美术馆等非销售性场所开展陈列、展览等活动,也可依法运输、赠与或继承;对来源合法、经专业鉴定机构确认的象牙文物,依法定程序获得行政许可后,可在严格监管下拍卖,发挥其文化价值。”

一纸通知,涵盖了当代象牙生产经营、象牙收藏品展览交易以及象牙雕刻传承等经济、环保、收藏、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细则,赢得了各行各业的普遍掌声。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国际野生动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欢迎中国政府宣布将在2017年12月31日前全面禁止国内象牙贸易,这标志着世界上一大合法象牙市场的终结,同时成为加速国际社会共同遏制非洲大象盗猎危机进程中的重大利好举措。WWF中国总干事卢思骋说:“关闭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合法象牙交易市场,将有助于遏制中国及中国以外地区的象牙购买行为,并阻断非法象牙的贩运和供应。”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亚洲区总代表葛芮表示:“这是给地球上仅存的40多万头大象最好的新年礼物!作为对大象保护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中国态度坚决地关闭国内象牙市场,为大象保护创造了新的历史。”

在此之前,中国作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缔约国,于1990年宣布禁止象牙及其制品国际贸易。根据媒体报道,1990年中国的象牙登记库存为80吨,到2005年前后基本消耗殆尽,大部分中国象牙企业面临倒闭。但在2006年,象牙雕刻及时地入选了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开始寻求象牙进口的途径,并最终于2009年以“传承象牙雕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非发展象牙产业”为由说服了《公约》委员会,同意中国购买南部非洲三个国家出售的60吨存量象牙。

然而,“合法”的象牙进口并不能阻止象牙走私和盗猎,相反还会刺激和加剧象牙走私和盗猎。在“合法”的前提下,中国政府批准的合法象牙加工厂数量从2004年的9家增加到了2013年37家,合法象牙零售店的数量从2004年的31家上升到了2013年145家。而根据国际爱护动物协会(IFAW)2011年的中国象牙市场报告,当时非法企业的数量是合法企业的2倍,非法贸易(走私)是合法贸易的近6倍。

近几年,象牙盗猎愈发猖獗,目前非法象牙贸易已成为继、贩卖人口和武器走私后的“第四大非法产业”。2013年,在曼谷召开的CITES大会首次提出“国家象牙行动计划”,中国与其他18个亚洲和非洲国家参与制定和实施此计划,应对全球盗猎危机;2015年9月,中美两国达成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的共识,其中包括中美承诺在各自国家颁布禁令几乎完全停止象牙进口和出口;2016年10月,CITES 大会通过加强“国家象牙行动计划”,增强国际努力来终结盗猎和象牙非法交易。

非遗雕刻技艺范文第4篇

由于歙砚浓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价值,2006年5月20日,歙砚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文化部确定,安徽省歙县的曹阶铭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带着对歙砚制作技艺的好奇以及对博大徽文化的探究,本刊记者采访了歙砚制作工艺大师曹阶铭。自幼受传统文化熏陶、爱好书画艺术的曹阶铭,在谈及歙砚艺术以及自己的艺术生涯时,语调舒缓而平静,渗透着中国传统文人的那种儒雅气质。说到曹阶铭的歙砚制作生涯,就不得不先提及他的师傅汪律森。汪律森祖籍江西婺源,为我国的歙砚雕刻名家,善制仿古砚,代表作有“历代砚式”“仿古鼎式砚”等。

曹阶铭19岁便进入安徽歙砚工艺厂从事歙砚雕刻工作,并师承砚雕名家汪律森,为其以后的艺术成就打下了坚实基础。歙砚的雕刻制作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转变的,在继承歙砚传统雕刻精髓的基础上,曹阶铭更重视创新和突破,使得歙砚这一门传统的雕刻艺术,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大放光彩。

具体到制作工艺的传承和创新上,曹阶铭告诉记者,因为汪律森擅长仿古砚,所以他开始接触砚雕艺术时,也是擅长仿古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以及审美趣味的变化,歙砚艺术也随之发生转变。过去歙砚注重的是实用性,而现在对于一般人而言,已经不需要歙砚原有的实用意义。所以,人们将对歙砚的关注重点转向了它的观赏价值。这就要求歙砚的制作风格也要发生很大的转变,“比如说,现在的歙砚雕画艺术融合了徽州砖雕、石雕、木雕、竹雕等技艺,要在线条和比例上下很大功夫,最注重的是其艺术价值,要体现出深度和层次。过去歙砚艺术图案多为动物、神话等内容,而现在则注重写意、抽象;原来绘刻的山水比较单一,但现在则注重画面层次和错落感等等。”

正是因为歙砚雕刻技艺更加突出的艺术性,使得对歙砚雕刻者的综合素质要求更加苛刻。“绘画、书法里的布局、力度、层次等,都是歙砚制作技艺不可或缺的。”记者欣赏了曹阶铭的歙砚雕刻作品,在那静默端厚的歙砚上,曹阶铭的刀法苍劲有力、错落有致,或精细典雅,或洗练流畅。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似乎无法将其归为一种特定的风格。多变的艺术手法和不同的艺术角度,正是曹阶铭歙砚制作技艺深厚的体现。

选材与品鉴

在如此巧夺天工的歙砚作品面前,我们不禁会赞叹:该是一双多么灵巧而干练的手才能将其制作出来!面对人们的赞叹和褒扬,曹阶铭只是谦虚地报之一笑。他对记者说:“从仿古砚到随行砚,再到其他各种类型,我都有涉猎。不过说到砚的制作,最为重要、最为基础、最能体现其价值的还是材质,即砚石。只有材质好,才有工艺发挥的基础,好的材质可根据其纹理和形状来进行艺术加工,若寻不到好的材质,就无能为力了。”

歙砚的取材要求很严格,据曹阶铭介绍,歙砚又称“龙尾砚”“婺源砚”,砚石主要取材于江西婺源的龙尾山,龙尾山幽谷神潭,怪石兀立,素有“砚山”之誉。龙尾山产的砚石浑然青莹,纹理缜密,为历代歙砚制作技艺者所偏爱。当然,“产石之佳,不尽龙尾”,曹阶铭还饶有兴致地说:“在我们歙县境内,很多山村里的村民也有收藏的砚石,这些砚石取材于我们那边传说的‘龙头山’。”不过,曹阶铭也对如今砚石难求的现状表示担心:“真正的上乘砚石,是从水底开采的,就是我们所说的‘老坑’。由于持续的开采,特别是很多非法开采等,导致现在老坑基本上已经很难开采出上乘的砚石了。所以,现在制作所需的砚石资源很匮乏,很多人只能到村民家里去寻觅,去高价收购一些好砚石。”

随着徽派歙砚艺术家不断的打磨与探索,独具匠心的技艺使歙砚所雕瓜果、鱼龙、殿阁、人物等,无不神态入微。歙砚的艺术价值不断提高,上自艺术界、收藏界,下到爱好歙砚的普通民众,对于歙砚艺术皆趋之若鹜。为此,曹阶铭特别提到了对真品歙砚的鉴别方法,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看”,歙砚“色如碧云”,着重是看它的纹理和色彩;二是“抚”,即触感、手感,真砚“抚之如肌”;三是“扣”,真正的歙砚用手扣打,声如金石,质感分明。一端真品歙砚,兼具“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德,用之“石滑不涩,发墨益毫,储墨不涸,久磨不损。”发展与传播

随着歙砚艺术价值不断被挖掘,加之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原本在宣传和推介上处于滞后的歙砚,也开始走向市场,为人们所熟知。作为传统技艺,其传承任务重大而艰巨。所以,如何将艺术与市场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去发展和传播传统艺术精髓,便成为当今传统艺术传承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记者注意到,除了工艺美术师、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身份,曹阶铭还有两个特殊的身份,即安徽歙砚厂及老胡开文墨厂的副厂长。说到歙砚的市场化与国际影响力,曹阶铭十分乐观,“这两年歙砚的影响力以及市场化之路可以说是成效显著,发展如日中天。和10年前相比,现在歙砚的销售翻了20倍,由原先的只是出口,到现在国内也竞相购买、收藏。可以说歙砚艺术与市场的结合,正在逐步向良性发展。”

非遗雕刻技艺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传统;现代;非遗;装饰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繁多,形式多样,文化底蕴深厚,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仅仅只是被收录进各级非遗名录,对非遗项目只起到了调查和记录的作用,没有很好地进行传承和发扬,使得很多非遗项目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为了进一步弘扬非遗文化,传承非遗项目,如何利用新时期的创新创意设计,将非遗融入现代装饰艺术已经成为当今热门话题。

1现代装饰艺术中的非遗装饰元素以及文化内涵

我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10类: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1]传统手工技艺因其形式多样、具有实际载体、技艺性强、花纹特色明显等多个特点,能与现代装饰艺术很好的融合,强有力的烘托产品内在艺术特色,使产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选取瓯塑、黄杨木雕、苍南夹缬、细纹刻纸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手工技艺,根据这些传统手工技艺与装饰艺术的结合层次,将其分为三个层级,并对这三个层级分别进行深入研究,并延伸拓展。

第一层级:技艺搬迁。所谓技艺搬迁即指将传统手工技艺原封不动或者简单整合,将其完整搬迁到现象产品装饰艺术中,实现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产品的第一层级结合。这一层级结合比较简单,主要通过利用原技艺特点,改变其基材、表面形式等方法,实现技艺搬迁。在此基础之上,产品设计者结合瓯塑特点,利用瓯塑油泥自身特性,将图案缩小,将其制作在眼镜架上。设计者可以利用镜架本身镜腿宽度以及金色斜线的位置,在斜线上制作出金色花瓣的感觉,为镜架增添几分优雅,使镜架更具文化底蕴。类似的方式还可以应用到其他传统手工技艺中,如将小面积瓯绣作品、细纹刻纸作品等,采取简单结合的方式,将这些传统手工技艺运用到现代装饰艺术中,打破传统非遗作品宣传方式,使消费者在购买这些产品时,主动了解、认识并接纳非遗文化。

第二层级:加工技巧。传统手工技艺加工自成一体,加工特色明显,产品独特,深受人们喜爱。有些有特色的手工技艺,可以在原有基础上,缩小加工面积、减少加工复杂程度、变化加工形式等,甚至可以将这些不太复杂的手工技艺交由消费者进行判断、选择,根据消费者意愿进行个性化设计和定制,使传统手工技艺和现代产品设计有机结合。第二层级主要在第一层级基础上,通过对手工技艺加工技巧的分析,将这些非遗手工技艺加以转化,将其移植到现代产品装饰设计中,或者结合现代先进的加工设备,体现消费者个性需求,在装饰设计中添加传统手工技艺。

(1)仿黄杨木雕工艺。温州黄杨木雕,作品内容贴近社会,作品造型生动,其刻画的人、物神形兼备,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内容题材大多表现中国民间神话传说、民间风俗习惯中的人物、动植物等,如八仙、寿星、关公、弥勒佛、观音等。黄杨木雕刀法细腻,图案清晰、生动,现代产品设计中,吸收黄杨木雕的加工特点,将其和先进的精雕机相结合,将黄杨木雕这项手工技艺应用到现代产品装饰中。利用雕刻机仿黄杨木雕技艺特点的眼镜产品。

(2)仿细纹刻纸工艺。温州细纹刻纸刀法精妙绝伦,图案线条细若游丝,工整细腻,纤而不繁,手法高超者可以在一寸见方的纸面刻出50条线条,其纹样细若游丝,经过这些刀具打造的经纬格子线,手工技艺者能随心所欲地刻画装饰图案、纹样。眼镜镜腿表面的花纹可以采用镭射加工,能在镜腿金属饰片表面形成很好的一层细致花纹,并且花纹大小不受限制,花纹复杂程度由设计者决定,能很大程度提高本款眼镜档次。同时眼镜销售人员可以通过对这款眼镜特色的宣传使消费者了解这款眼镜的文化内涵,了解温州细纹刻纸手工技艺的特色,增强对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加深消费者对这款眼镜的喜爱程度。

(3)仿苍南夹缬。温州苍南夹缬是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一种在织物上印花染色的传统手工技艺。苍南夹缬手工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苍南当地广为流传,20世纪初,本地民众婚嫁均会选用当地夹缬技术制作相应织物。2006年“苍南夹缬”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三层级:提炼升华。经过技艺搬迁和加工技巧沿用,非遗手工技艺能在现代加工技术手段之下,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并在各类工业产品中加以体现,从而使工业产品和非遗更好的结合,也在工业产品中体现当地非遗文化内涵。在这两个基础之上,提炼升华主要将流传至今的非遗手工技艺中的图案、花纹、加工特点、工艺特点等各种内容加以综合,[2]并将其进行提炼和提升,用现代工艺手法在现代工业产品上得以体现。非遗手工技艺中,很多图案、花纹、颜色、工艺特点等,都和当地民众生活、生产以及风俗相结合,有很强的文化气息在内,如瓯绣、瓯塑、细纹刻纸、苍南夹缬等多种手工技艺,图案以花鸟、山水、人物等为主,制作细腻,图案清晰,颜色鲜艳生动,层次感强,作品效果突出,制作精美。在此基础之上,很多工业产品也吸取这些非遗传统手工技艺特点,结合现代工业设备,将这些优美的图案、花纹提炼升华,结合产品本身尺寸、造型基础等加以应用。

2总结

温州当地非遗手工技艺有着很强地方气息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手工技艺很多都展现了南方手工艺人精妙的技艺和细腻的装饰风格。[3]这些细致、烦琐的装饰花纹和图案,结合现代先进的加工设备,通过简单搬迁、加工技艺搬迁和提炼升华等方式,将温州当地的非遗手工技艺成功转化到现代工业产品中,使这些非遗手工技艺能通过现代产品得到更好的体现,也使非遗手工技艺的精髓在现代产品上得到传承。以非遗为基础,通过现代加工手法设计、生产的现代产品,能使消费者在了解温州当地民俗文化的同时,更好的认识、接纳、传承和推广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更好地认识温州、了解温州。[4]参考文献:

[1] 汪颖.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设计案例研究[J].包装工程,2012(06):6871.

[2] 宗伟刚,段晓昀.黎平侗族童帽装饰艺术研究[J].装饰,2013(03):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