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高中学生体育兴趣对体育教学的作用
1、中学生的体育兴趣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成效。教育实践证明,使学生感到有学习的需要,是学习的根本动力。只有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才能充分发挥体育训练的整体作用,实现体育教学的综合效应。
2、高中学生体育教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当前,高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不足,主要原因是对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够,或是由于基础较差对体育锻炼缺乏信心。因此,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了,学生对待体育的兴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高中学生体育教学应紧密围绕学生兴趣开展,体育兴趣是体育教学展开的核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体育锻炼需长久坚持,只靠区区几个课时无法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体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养成健康的生活锻炼习惯。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要求学生达到无限的时间所能达到的成果是不可能的,但使学生获得使之不断锻炼的内在动力(即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和兴趣)是可能的。要达到如此的效果,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切实围绕学生兴趣将体育教学推向新的局面。
二、评价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四个标准
1、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的体育成绩是体现身体素质好坏最直接的指标,我们所普及的体育教学,其根本目的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达到体育健儿或运动员的标准,而是通过体育训练,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在锻炼和竞技的过程中感悟体育本身所带来的精神意志品质,从而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以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因此,单凭体育成绩的好坏来判断学生对待体育教学的热衷程度,即学生对待体育锻炼的兴趣是片面的。我们在评价学生对待体育锻炼的兴趣时,应该注重学生对待体育锻炼的认识,并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提高对待体育训练的兴趣。通过积极、适当的参与并取得综合的成长效益,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以加强和锻炼,学习效率明显提高,精神状态日趋好转,各科成绩协调提高。使学生在感受通过体育锻炼带来的综合效益的同时,更进一步地加深对体育锻炼的理解,以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加深体育锻炼的认识,这是检验学生体育兴趣科学提高的自身素质标准。
2、学生们更为广泛的参与和组织体育活动。体育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人们的广泛参与,我们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遵循这一重要的原则。应该说体育活动以它独特的魅力,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大多数学生都愿意参加积极健康的体育活动,并适当地坚持体育锻炼,以此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加强心理素质。但也有个别学生,因为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对待体育活动与体育锻炼有恐惧、厌烦和逃避的现象。如何想方设法,采取有效的措施,使这部分学生渐渐扫除心理的障碍,在体育锻炼中逐渐树立自信和兴趣,是我们体育教学的关键,也是考察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的重点。此外,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十分重要,就是说离开教师的硬性规定要求,学生们能否自发组织和开展广泛、健康、安全、合理的体育锻炼与活动,这是衡量学生体育兴趣是否广泛与积极的参与标准。
关键词:农民工 体育锻炼 意识 提高
我国农民工进行体育锻炼的情形有以下几种:在教育行业工作的男性和对于在运输业、建筑业的工作女性进行体育锻炼的居多。男同志参加的频率要大多数要多于女同志,没结婚的人锻炼次数也明显多于已经结婚的人,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及工资收入的较低农民工锻炼次数较少。目前呈现多样化趋势,农民工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从总体上看相对少一些,对于在农业、通讯业及建筑业的工作的农民工每次锻炼时间最少的。农民工的对于业余的沟通相当缺乏,体育交流频率与受教育情况及工资的高低成正比,其中男同志体育交流次数明显多于女同志。
一、农民工体育锻炼意识不足的原因
(一)农民工体育参与意识差
实践与认识是相辅相成的,对体育的认识是人们在逐渐地参加体育锻炼中逐渐掌握的。一段时期以来,我国长期处于不发达国家阶段,农民工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在工作场所,时间又被各种各样的琐事所占用,使农民工难以养成正确的体育思想,加之现在工作场所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几乎没有、活动器材又非常有限,缺乏必要的场所和保障,工地组织的体育活动更是形同虚设,体育锻炼不能很好地开展,久而久之,农民工的锻炼兴趣减少,不愿参加体育锻炼,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农民工参与运动时间较少是体育意识难以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兴趣与意志的影响
许多农民工对体育锻炼的目标、作用以及体育锻炼核心思想掌握不到位,很难理解体育锻炼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条件。绝大部分农民工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因为他们对有些锻炼项目产生兴趣,是直接产生的兴趣,而不是间接兴趣,所以他们参与体育锻炼应该不会一直坚持下来,稍微有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就立马上停止参加锻炼啦。另外,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没时间、没兴趣、意志差已经成为农民工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要素。
(三)没有正确的技术指导, 妨碍体育意识的形成
相关资料显示,体育技能的技术含量越高,对体育锻炼的强度要求相对就高,体育锻炼水平的高低与运动思想的养成是相辅相成的。但是,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造成农民工掌握运动技术困难,运动技能低下,同时,体育锻炼时间相对偏少, 加之体育场地、器材的缺乏,致使较难的技术动作农民工无法掌握,更别说形成自动化的运动技能。
(四)场地、器材的影响
调查发现,农民工认为,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是没有锻炼场地和器材。由于近年来,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民工人数急剧增多,使原本紧张的体育设施更加难以满足农民工的需要。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民工已不满足于传统的三大球和田径等运动项目,爱好兴趣。
二、提高农民工体育锻炼意识的对策
(一)现在的农民工普遍缺乏锻炼意思,要提高她们的锻炼意识,强迫的锻炼是不可能的。只有在每次实践锻炼中让她们感受到体育锻炼的益处,让她们感觉到体育锻炼不仅仅是体力的耗费,不仅仅是让他们感觉到更累。只有长期的,适当的锻炼让他们慢慢的接受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在工作之余, 农民工应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农民工应不断学习,更新观念,完善自我,真正体会到体育意识的重要性 ,将体育意识培养贯穿于每一天的工作活动中。 体育锻炼是指人们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的能活动身体各个部位的运动形式,它不是指单一的一种体育活动,而是综合的体育运动。进行体育锻炼,可使人们日常生活中不经常活动的关节、部位得到有效的运动,进而促进其生理机能的发挥和改善。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一个部位的生理机能下降可影响其整个机体的工作效率,并引发各种疾病,影响身体健康。要保持健康的身体就必须使全身各个部位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发挥其正常生理机能,因此进行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很有利。
(二)加大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组织体育界人士给农民工进行讲解, 出示一些比较有警示意义的资料,比如不加强锻炼给身体带来的不利的方面,以及锻炼给人们带来的各方面的好处。要人们去主动锻炼,你必须让他们认识到锻炼的好处,他们才会去花时间和精力去做,告知他们参加体育锻炼能强健自己的心肺系统,增强自己的身体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提升自己的反应速度,在自己遇到危险时能最大限度的做出及时反应降伤害程度降到最低,还有就是让自己充满阳光,有很好的体魄。大力宣传锻炼运动的好处,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首先带动身边的人。增强身体素质,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免疫力,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反应力,塑造体形,缓解心里压力,改善精神状况,提高毅志力。长跑等有氧运动可增强心肺能力,球类等运动可以提高反应和眼手、眼腿协调配合能力和身体的灵活性,瑜珈等训练有助于身体柔韧提高,轮滑溜冰可以锻炼平衡能力。在锻炼过程中克服,超越自我,可以提高自信,增强毅志力。
(三)关心农民工、尊重农民工、信任农民工。要做到以平等的身份与农民工相处,特别是尊重农民工个体,培养农民工的兴趣,我们充分注意到农民工身体条件和运动技能方面的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让农民工都有参与的机会,并从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起农民工的兴趣。对于基础稍差的女生,要信任他们,鼓励他们,注重他们体育兴趣的培养,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促进农民工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提高理论知识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在体育理论与实践中,书本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激发农民工对体育认识的兴趣。在教学中农民工理论知识的提高,可以使农民工在体育实践中提高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能够更快地掌握运动技术。动作的理解增加了农民工的欣赏能力,激发了农民工的学习兴趣。人的兴趣不是与生就有,它是需要一定的基础,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只有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农民工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培养农民工对体育的爱好,使农民工在情感上喜欢,而使体育学习成为一种高尚的享受。
群众体育事业费并未随体育事业经费增长逐步增加,这种群众体育事业费与体育事业经费不能同步增长的趋势应引起社会的关注。城市政府及其体育行政主管部门真的要重视起来,体现了国家对城市居民的身体素质重视,更体现人民的的税收真正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有利于居民的身体素质提高,利于居民的户外活动娱乐,让更多的居民参加到运动健身当中来,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从长远的角度和广的范围来讲,有利于民富国强,城市的发展必然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综合国力进步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加强与完善城市体育公共服务时,应当把同样是城市建设者的农民工纳入服务范围,尤其是在发展社区体育时,要切实保障居住在社区的农民工有权参与社区体育活动。另外,还可建立农民工体育协会等社会组织,帮助他们开展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农民工也要参加体育锻炼中国体育报 http://.cn 2008年10月10日
2. 我国城市农民工体育意识和行为现状及对策研究 施仙琼 《广西师范大学》 2007年
3. 唐山市城区农民工体育锻炼现状研究 赵俊珠 《河北师范大学》 2010年
4. 广东省农民工体育锻炼行为综合干预措施的研究 张雪芹《中国科技博览》 2013年第14期
5. 学校体育工作中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及体育习惯养成的探析 艾和买提.优力瓦斯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第33期
自我锻炼能力是指学生在无老师的情况下完成练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是对学生锻炼的自觉性、锻炼的目标程度、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独立处理锻炼中出现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评价,是学生自主性的体现。体育教学不仅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应该注重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所获得的体育知识和锻炼方法自我锻炼,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引导他们根据教师安排的内容,自己归纳技术要点、重点、难点,自行选择练习形式和练习方法,自我调控运动负荷。同时,教师在教学上适当的给学生“自由”的运动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行组合或个人自练,在练习中多给学生发挥的余地和自我表现的时间,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欲望,逐步具备自学、自练、自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
一、影响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因素
1.教育者重视程度不够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学校的体育教育,仍然停留在老的、旧的模式当中,只注重形式,不注重效果;只注重外表,不注重实际。绵羊式教学一览无遗,忽略了大学生自身兴趣和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严重地违背了教学规律。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体育教学必须要以“健康第一”为教育理念,以兴趣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为根本目的,建立终身体育锻炼思想。
2.大学生锻炼的思想意识不够端正
目前,大学生普遍不够重视体育课,缺乏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对体育的重要性及体育锻炼的目的、方法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使得自我锻炼的能力低下,导致他们多数采取应付的方式接受体育教育,轻视体育课,漠视体育锻炼。认为自己是大学生就没有必要锻炼了,对自己没用,体育课可有可无,只要按学校的要求过关即可,认识不到自我锻炼的重要性。
3.家长和社会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大学生的家长普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龙成凤,所以,总是希望孩子把时间用在学习上、交往上,没有必要进行体育锻炼。体育教育没有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手段。根本认识不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今后工作与生活的影响。而社会的影响也客观存在。
二、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方法
1.向学生灌输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明确大学体育的目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而学校体育是培养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环境,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培养兴趣、养成习惯、掌握技能的主要阶段。要让大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自己一生的重要性,懂得充分利用学校体育教育的资源以不断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为今后的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明确大学体育的目的,转变学习态度,使体育锻炼成为大学生自觉的行动和未来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培养大学生体育的兴趣,激发自我锻炼的热情。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的挖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内在乐趣,无论是讲解、示范,还是组织教学,都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中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运动才能,感受到参加运动给自己带来的益处,从而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喜爱。培养体育兴趣,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 终身体育意识;高中体育教学;培养
在新的高中体育课程改革指导意见中多次提到“要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可是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厌学的情绪和终身体育流于形式的现象随处可见。笔者针对这种情况对体育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针对性的尝试。两年下来所带班级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有很大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欲望也比较高涨,对终身体育的价值观比较明确。
一、造成现阶段高中学生对终身体育意识形成有困难的主要因素
1、高中生对终身体育意识水平是不够的。由于受到现有全民体育意识薄弱和高中教育体制的多重影响,目前高中生对体育的认识基本上比较粗浅,体育锻炼的目的以及锻炼的价值总体的认识程度不高,根本不懂终身体育对自己一生的重要性。
2、由学校体育发展趋势及高中体育课程设置的局限性等客观原因所决定。由于每一所学校体育师资、体育场地和体育定位的差异,体育课的开设情况也大不相同。有些学校开设的体育项目很有限,且很枯燥,因此供学生选择的机会很少,导致学生对体育的厌学现象。
二、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高中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方法与策略
下面是笔者在平时教学中总结和归纳出的一些方法和策略供大家参考。
1、注重体育锻炼习惯和体育价值观的培养,树立和学习身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和事例,来影响学生的终生体育锻炼意识。在高中阶段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充分利用室内理论课程,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对终身体育的目的、作用以及功能有全面的认识与理解,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热情。
2、注重教学效果,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体育运动基础和体育学习与理解能力,因此在上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总之教师应不断的根据教学内容很学习对象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并形成习惯。
3、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可以掌握自学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理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还要学会运用体育锻炼进行健身的基本方法,并能把这种方法进行延伸达到学以致用。体育教师有时候要大胆鼓励学生多途径、多渠道地培养自觉养成独立的体育锻炼的能力,积极参加体育社团和课外体育活动,并鼓励学生自己举办和组织体育小型竞赛和体育社团。同时教师在体育课的教学设计上应该力求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们体验到自身的价值。
4、注重学生体育特长的培养,争取让每一位学生具有“一技之长”,并能把这“一技之长”长期坚持下去,是体育成为终身的伴侣。高中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特长,结合本校实际,每个教学单元中安排一些项目进行选项分组教学。在教学中让学生能有机会选择喜爱的体育项目,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有“一技之长”,教师重在技术指导和内容的引进。在课堂教学中不要为了教而教,过高的要求失去体育运动的乐趣产生厌学的心理。
5、扎实开展小型群体体育比赛,让学生从中体验体衣运动带来的乐趣,从中展现自我。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可利用体育模块教学,把体育课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开展好内容丰富的、学生喜爱的课外竞赛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把所学到的运动技能运用到比赛之中,让同学们充分展示自我,通过参与真正体会到体育精神,理解运动比赛的艰辛才能享受胜利的喜悦。通过体育竞赛去展现自我,发挥学生个人特长,在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上有更大的进步,同时也可以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进行体育锻炼,完善自我的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6、尝试开设专项选修,引进适合学生可以终生从事的体育项目,建立多样化的课外体育活动。
7、根据教学的需要,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和提高自我素质。 体育教师还要加强自我修养,体育教师崇高的人格魅力会使学生产生信赖感,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保持乐观的情绪,促进身心健康。言传身教成为学生体育锻炼的榜样。
总之,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体育类的“一技之长”,培养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积极的从事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使学生终身享受体育。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锻炼身体,学校体育为终身体育奠定了相应的基础,为实现终身体育提供了可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婷.现代中国体育教学模式发展方向探析[J]文教资料,2006,(3):161-162.
[2]熊金.试谈高中体育教学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1,(4):40-40.
[3]杨碧如.论中学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J]大观周刊,2011,(52):215-215.
关键词: 体育健体意识 参与 差异性
1.引言
目前,有关调查显示,中小学生体质呈明显下降趋势,特别是力量和耐力指标尤其明显,又以反应心肺功能的耐力素质为最。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及佩戴眼镜的比例很高,近视发病率已达60%。《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出台已多年,新课程改革也已推行,经济在快速增长,但与之不协调的是以上的数据还在上升。通过在校学生体育活动的调查,分析妨碍学生参与体育健体活动的主客观因素,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2.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镇中心校五、六年级全体学生共计718名,收回有效问卷712份,回收率99.2%,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常规统计。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学生对体育健身意识
3.1.1对待健体的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喜欢和很喜欢体育锻炼的人数占调查总数的76.1%,持一般态度的占21.1%,不喜欢体育锻炼的占2.8%。这一数据表明,被调查学生的体育健体态度是积极的。
3.1.2对体育健康的理解
从影响健康的多因素角度分析,被调查学生中认为体育锻炼有益健康的有686人,认为心情愉快能增进健康的有605人,认为良好的饮食习惯有益健康的有583人,认为合理营养能使人健康的有492人,结果说明,学生已认识到健康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但是对健康的标准理解却不完全相同。何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一个明确而全面的定义: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但绝大多数学生还不能完整表达健康概念,缺乏对健康的认识。
3.1.3学生对体育健体功能的认识
在对体育功能认识程度的多项选择表(表2)中,有98.8%的学生能充分认识到体育的本质功能,有96.1%的学生已将体育与人的心理健康联系起来,在这一点上高年级学生比例很高,说明在这方面高年级学生更有认识。有72.1%的学生将体育与自身的健康紧密联系。调查还显示体育在锻炼意志、改善自我形象等多方面的功能在逐渐被强化。
3.2影响体育健体行为的因素
体育健体的意义不能仅仅停留在态度、理解、认识上,只有投身于体育健体活动中,才能真正地体会到其价值所在。有资料调查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指每周体育锻炼时间在120分钟以上,体育课除外)占学生总数的46.1%,而不锻炼或不经常锻炼(每周少于30分钟)的占21.6%。为什么学生虽然知道体育健体的作用,却不能很好地在业余去参与呢?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2.1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多年形成的环境的影响
调查显示,影响学生参与锻炼的主要因素中有48.2%是因为没有时间(不考虑家长反对),单以初一统计中点比例就更大了,48.3%的学生是因为没有教师的指导、组织,而不愿进行体育锻炼,尤其是女同学的比例在这项中占的较大。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每周30节课再加上一节变相的校园文化课,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负担下,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再去参加体育锻炼,有不少的学生由于精神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在学校、家长、社会的多重压力下,学习已变成学生和家长、学校沉重的负担。在学校这片应该快乐的土地上,学生、教师很难有很大的快乐空间,在考试指挥棒下,学生无暇顾及其他。由此不难看出,学习压力是学生参加体育健体活动的最大障碍(表2)。
3.2.2学校体育活动场所不足对学生参与的影响
学校是体育设施相对完善和集中的地方,绝大多数还是为了完成体育教学大纲而设置的,很多设备与广大学生喜欢的一些项目不配套,特别是适合女生的就更少了。还有一个问题是学校是人数集中的地方,平均下来,我校的这些设备就更少了,这也是制约学生参与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3.2.3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健体的影响
体育教师对学生参与的影响是较大的,这个时期的学生的模仿力很强,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但这个时期的学生又是身体、身心发育的阶段,有很大的不稳定性。现行的教育方式、方法及体育教学的内容越来越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手段单一化,纯粹的身体素质训练过多,学生在运动中不能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和魅力,使他们离体育运动越走越远。
3.2.4主观上缺乏锻炼毅力和吃苦精神对学生参与的影响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每周参加体育运动锻炼3次以上的为328人,占调查人数的46.1%。现在学生的生活都很优越,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占调查人数的98.1%),在家庭教育中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从来不让学生插手家务,使他们养成了懒惰、怕苦的习性,这在调查中也有反应。
另外,在学生体育健身需要时间,也有一定的安全问题,家长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往往得不到支持,甚至是完全反对,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家长认为上了体育课就没有必要参加其他的体育运动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这也是影响学生参与的一个重要因素。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本中心小学学生对体育健体锻炼意识较强,体育态度积极,对体育的价值作用也有较深的认识,但由于受学习压力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对参与锻炼有很大的影响,对身体健康任其自然,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得不到认同。
4.2建议
学习压力是制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教育部门和学校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同时,又不得不随教育的指挥棒进行应试教育,学生在学习这方面付出了绝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无暇顾及体育健身。学校及教师要加强宣传,强健的体魄是学习的保障和基础。
学校体育设施的不完善和利用率不高,学校在组织方面不力,学生对体育兴趣不高,这就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合理开发和利用现有的设施,发挥其最大的效能,借新课程改革的东风,抓住课改的契机,努力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把学生从题海中吸引到运动场所,改变学生怕苦怕累、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和失败、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低下的现状,使学生明白,要把自己磨炼成一个意志顽强的人,使他们在运动中找到快乐,在运动中克服困难,团结合作,吃苦耐劳,顽强拼搏,更加高效率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1]祝文钢,陆宇明.应重视青少年健身意识的培养.中国学校体育,1999,1.
[2]毛健.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体育教学,2003,2.
[3]陈浩然.为什么那么多学生毕业后就不再锻炼.中国学校体育,1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