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能源的定义

绿色能源的定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能源的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绿色能源的定义

绿色能源的定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绿色产业;概念;特征

中图分类号:F6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5-000-02

一、引言

全球经济中,以保护环境和发展生态经济为目的的绿色革命悄然兴起,绿色意识成为影响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一种重要理念。在中国,随着经济持续稳健的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深入到产业发展中。绿色产业的兴起已经成为国内外引人注目的趋势。

二、文献评述

追溯起源,绿色产业发源于本世纪70年代末的欧洲,自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首届人类环境会议以来,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环境与发展关系的问题越来越重视。1989年加拿大环境部长在政府官方文件中提出“绿色计划”,第一次在宏观层次上把绿色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结合起来。随后的90年代里,有12个工业化国家提出了20多项“绿色计划”。目前不同国家和组织对绿色概念认识不同。

英国政府(UK)定义绿色经济这一概念时强调绿色经济的价值在于增长效应在国民经济中的最大化,经济财富能够得到持续的增长。这一经济概念包含低碳发展、环保产品和绿色服务。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表明,绿色产业的发展不是以自然体系的健康发展为代价来获取人类的健康发展,从产业角度来看,此处的绿色概念相当于新建产业体系,增添绿色产业这一产业。布鲁斯金学会定义“清洁经济”,这一概念同美国劳工局使用的概念有所相同,认为该经济可以在产品与服务中增添环境效益。

国内陆续有专家学者对绿色产业的定义进行研究。刘小清(1999)认为,绿色产业也称环保产业,是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一系列活动的总称。肖卫东等(2003)认为,所谓绿色产业是指那些用绿色生命力和绿色方式生产和提供绿色产品或绿色劳务的产业。蔡凤兰(2007)认为,绿色产业泛指各种对环境友好的产业,即产品和服务符合防治环境污染的要求,可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环境、有利于优化人类生存环境的新兴产业。何潇(2008)认为,绿色产业指立足于可更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或虽然消耗不可更新资源但已达到环境标准或满足清洁生产标准的产业。

关于绿色产业的属性问题,专家学者观点各异。刘景林等(2002)认为,绿色产业群体的兴起有可能、也有必要突破原有的三次产业划分法成为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并列的第四产业。对此,林毓鹏(2000)指出,绿色产业并不是指独立于传统的第一、二、三产业之外的第四产业,也不是单指环保产业。它是泛指企业采取了低能耗、无污染的技术导致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回收等过程中不含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这样的企业联合体就构成了绿色产业。

在绿色产业的特征与评价方面,学者们也做了一定的讨论,普遍认为绿色产业必须保持“绿色”特征才能称为实际意义上的绿色产业,必须使用绿色生产力,在生产过程和经营管理中具有绿色品质,尤其强调绿色产业的自然环境必须是绿色的。朱春红、马涛(2011)从经济指标、生态指标与社会评价指标三个方面确定了包括26个指标构成的一套区域绿色产业发展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石宝峰、迟国泰(2014)从基于信息含量最大角度出发,制定了绿色产业评价指标模型。

通过总结我国绿色产业目前的研究成果,整理发现关于我国绿色产业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概念导入阶段,主要是由绿色产品向绿色产业关注的转变,由此引发了第四产业的假说与争论;二是泛定义阶段,认为绿色产业泛指与环保相关的产业,在经济发展方面主要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的产业;三是评价体系构建阶段,开始挖掘绿色产业的内涵与特征,从经济、生态、社会层面上赋予绿色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但总体来看,我国绿色产业的研究处于仍处于初始阶段,没有对绿色产业给出综合而具体的定义,对于其特征与指标体系的构建也仅建立在绿色原本的环保含义上,不具备比较意义。

三、对绿色产业的新界定

本文对于绿色产业的研究,重点在于突破绿色环保的概念的束缚,提出在比较优势下综合的绿色产业定义。目前的绿色产业在局限于生态环保的范畴下是难以扩大生产并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力量的。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转型,同样传统产业的发展方式也需要绿色指导思想的支撑。绿色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主观性,因此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定义绿色产业,不能只是一个绝对概念的定义,而应该赋予它比较的属性,具体来看有横纵之分。横向来看,所谓绿色产业也是相比较其他产业而言的。纵向来看,绿色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产业发展前期并不是绿色产业,而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成了绿色产业。

此处我们提出具有比较属性的绿色产业的综合定义:所谓绿色产业,是指在满足社会有效需求的前提下以较少的资源(能源、土地、环境等)投入和较高的科技投入获得高产出并与环境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

针对定义中的条件,本如下说明:

1.绿色产业不能单纯的以能源消耗高低来评判。能源消耗的多少只能作为绿色产业评判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能源消耗的高低,需要参考世界先进水平来进行定量衡量。不能武断认为煤炭钢铁行业因为能源消耗高就不属于绿色产业的范畴。但可以说,若是煤炭钢铁产业达到世界一流的能源消耗水平,在满足绿色产业其他的条件下存在一定的绿色属性。

2.绿色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满足社会有效需求。产业的发展若是具备长久持续性,生产的产品就必须得满足社会有效需求。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该产业的发展有较大的社会需求,二是该产业的发展能够达到社会有效需求的标准。绿色产业的定义与这两方面密切相关。绿色产业的发展是为了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

3.绿色产业的投入与产出与传统产业所理解的投入产出有所不同,重点在于科技投入的比重。传统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物质资源的供给,农业中的绿色产品概念也只是界定于纯天然零污染。而现定义中的绿色产业则是需要切实投入科技,以高科技来提高绿色程度。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高污染的现状。

通过以上对绿色产业概念的全新界定,现归纳绿色产业的特征如下:

1.高科技性。绿色产业发展需要投入高科技贯穿于产业发展的全部过程中,以科技含量增加产业的绿色程度。科技含量高不仅可以改善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瓶颈问题,优化产业结构,而且可以使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品质方面更具备绿色属性,与传统产品形成鲜明的对比。

2.强竞争性。绿色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具有竞争优势。一方面走绿色产品的路线吸引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另一方面绿色产业本身的综合实力是其他普通产业所无法比拟的。具体而言,绿色产业的强竞争性体现在产品、企业及市场的实现能力上,实质上是绿色产业具备较高的比较生产力,能够比其他竞争对手以更有效的方式持续生产出消费者愿意接受的产品,由此获得满意的经济收益。

3.可持续发展性。此处的可持续发展性有两重意义,一是环境能够持续的投入绿色产业,另一方面绿色产业的高产出也能够改善环境形成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绿色产业能够使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能给后代需要创造持续性。

4.正外部性。绿色产业的发展改善了社会公共环境,其他经济人可以无偿的享受到这种福利。因此绿色产业的发展不仅使自身受益,还使社会其他主体受益,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

参考文献:

[1]刘小清.绿色产业──迎着朝阳走来的新兴产业[J].商业研究, 1999,09:112-114.

[2]林毓鹏.加快发展我国绿色产业[J].生态经济,2000,02:44-46.

[4]刘景林,隋舵.绿色产业:第四产业论[J].生产力研究,2002,06: 15-18+290.

[5]肖卫东,李春才.关于绿色产业的思考[J].南方经济,2003,05:50-51+13.

[8]何潇.加快我国绿色产业发展探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150-154.

[9]朱春红,马涛.区域绿色产业发展效果评价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03:64-70.

[10]石宝峰,迟国泰.基于信息含量最大的绿色产业评价指标筛选模型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07:1799-1810.

[11]HM Government, Skills for a Green Economy, Department for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Skills, London, 2011. (URN 11/1315).

绿色能源的定义范文第2篇

1.1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定义

在建筑行业当中,低碳节能不仅仅是使用一些先进的技术进行房屋建筑从而降低住户对一些能源的消耗,而是要从设计阶段、材料选择阶段、施工阶段减少所需能源的使用量,提高利用率,从而达到减少二氧化碳等一些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所以,低碳节能设计要在环保理念下对建筑物进行设计,这也是人们未来住宅的一个发展方向。

1.2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定义

将一些可利用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是生态节能设计的目标,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对水、煤、电、占地、材料等方面的能源进行节约,并且提高它们的利用率,从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这就是生态节能设计的理念。随着节能环保话题的逐渐被重视,各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节能技术的研发,绿色建筑将会慢慢成为人类和自然环境共同相处的一个标志。

2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必要性和作用

2.1必要性

我国正处于发展快速的阶段,正确的发展战略和对环境能源的保护是保持长远发展的一个根本。所以在当今社会以及我们处于的这个环境下,低碳节能和绿色生态的建筑设计是必然会发生的一个事件。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总建筑面积已经达到430亿平方米,而在这些建筑当中采用低碳节能设计的只占4%,从这些具体的数据中就可以看出建筑方面所消耗的能源是十分巨大地。因此,加快低碳节能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理念的推广和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2.2作用

对于信息传播速度非常之快的今天来说,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了解到节能,也知道它的意义所在。节约能源不仅仅只是国家发展的一个基本国策,更关乎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它可以有效的缓解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小温室效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除此之外,节能设计可以让人们更好的享受生活,还能节约相关的生活成本。因此,节能低碳设计的意义对于国家和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3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原则

3.1和谐原则

无论是低碳节能设计还是绿色建筑生态设计,都需要遵守和谐原则。我们不可以为了节能而再去伤害大自然,要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效充分利用,这样才能实现和谐发展的目标。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之前,要做好对住户的意向调查,这也是遵守和谐原则的一个方面。只有这两方面都做到了,才能表达出绿色建筑真正的含义。

3.2适地原则

在合适的地点来建造绿色建筑就是适地原则。如果选址不经过慎重的思考,就有可能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伤害,这样就失去了绿色建筑的意义。相关房地产的开发商要对当地的自然环境、经济状况等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和评估,如果疏忽了这些因素,就会给环境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

3.3高效原则

在开始施工之前,施工公司需要对整个建筑设计有宏观的把握,这样才能建立起非常高效的体系,从而确保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都与住户的生命周期相适应。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目标,施工公司可以使用较为先进的集成技术对建筑功能的效率进行有效的提高,这样就可以达到优化管理调控体系的效果。

4实现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策略

4.1实现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策略

绿色建筑要达到低碳节能的目的就要对供水、供暖以及电灯使用方面入手,接下来就对这些方面的设计策略进行简单的分析。第一点就是对供水的设计进行改变。施工方可以采取具有节水效果的设备,设立雨水收集器、污水收集处理器等。这些先进系统的建立就可以将生活污水、雨水进行收集和处理,然后投入到居民家中继续使用,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的水资源。第二点就是对供暖的设计进行改变。施工方要对墙体的细节工作做好,例如衔接处的密封,减少冷桥、热桥等,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室内温度。除此之外,可以利用生活用热水等联合供应的热环境技术能够对室内温度进行很好的控制,这样也大大减少了化石能源的消耗。第三点就是室内照明设计的改变。施工方可以安装反射光板同时建议住户使用浅色油漆进行装修,这样可以增强光线的反射增加室内亮度从而减少白天开灯照明的情况,同时也降低了对电能的消耗。

4.2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基本策略

在世界各国都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对能源的需求是巨大的,然而这更需要形成可持续发展、节约能源、运用清洁能源的理念,这更是保证人们能够更好生活的前提。建筑周围的绿化是非常有必要的,绿化的覆盖范围要广,在屋顶、墙体、室内都要有一些绿化。绿化和绿色建筑的结合会非常融洽,植物具有进化空气的的作用,能更加突出与大自然相结合的设计理念,这也是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发展的趋势。如果增种绿色植物,就需要在建筑物设计中考虑植物的养护问题,要让它们能够保证有充足的阳光照射来维持生长。因此,施工公司需要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仔细的考察,对多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建造出满足住户需求的居住环境。低碳节能和绿色建筑的设计需要更多的新鲜元素才能保证它们良好的发展。例如在对窗户进行设计时使用幕墙系统,它可以有效地保持室内温度并能防辐射。除了依靠高科技材料和先进技术,还可以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例如对清洁能源的利用(包括风能、太阳能等)。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与大自然的融合可以说是天作之合,这才是低碳节能和绿色建筑设计的真谛,它们完美结合的意义不仅仅是对环境能源的保护,更是能够为人类创造出最好的居住环境。

5结束语

绿色能源的定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分析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and features of the green buildings, analyzes its connot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green building design concept.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绿色建筑,绿色观念已经受到各个阶层人员的重视。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绿色建筑的本质在于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节约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兴起,既是形势所迫,顺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又是应运而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我国建筑业运行质量和效率,实现建筑乃至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组成部分。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新兴产物,对环保、节能的设计,值得探索、研究和尝试,这一道路是漫长艰辛的,更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只有健康有序的才能再生,绿色建筑作为我们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空间,基本上包括四个特征,第一节约资源,第二利用可再生资源,第三材料循环再利用和再生,第四避免向外界环境排放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这是四个基本的原则。我们国家公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把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绿色建筑评估规定的定义,显然“四节一环保”是构建绿色建筑的核心体系,是我国绿色建筑事业的根本发展方向。

1 绿色建筑定义

当环境问题危及国计民生的时候,人们才开始反省自己在改造生存环境的同时打破了自然界的平衡。现在国际社会开始进行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号召大家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建筑作为人类经济生活的重要活动,更被时代赋予了强烈的使命。把绿色生命的概念赋予建筑是为了让建筑有健康和再生的机理,使建筑与生态系统联系起来,从而为人们提供舒适并可持续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建筑是人类生活,工作,娱乐的主要场所,但是建筑在从规划设计开始中,到施工,运行,后期的装修入户,及至最终拆迁的生命周期内,除规划设计外,其他阶段都伴随着资源利用,能源输入,以废水,废气,废物的排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越来越多,建筑生命周期的循环人们意识到建筑本身就是能量堆砌的结果。正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 绿色建筑的特征

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

2.1 建筑本身、其耗能大大降低。

2.2 绿色建筑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气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没有明确的建筑模式和规则。

2.3 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如绿地,阳光,空气,注重内外部的有效联通,其开放的布局较封闭的传统建筑的布局有很多区别。

3 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筑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于建筑行业的技术不断完善,建筑师也可大胆的尝试各种方法,即基于对建筑的可持续性与生态的考虑,如何将城市景观环境建筑与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建筑形态与环境。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可持续性或生态在这里并不只是时髦的词语和概念,它们在建筑上的实现是建立在强有力的技术研究与资金支持上的;是严谨科学与建筑师创造力相结合的产物;走向真正的可持续性和生态建筑的实践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学习的过程。

4 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理念

4.1 围护结构的设计

设计复合墙体,采用新型保湿隔热、蓄热功能的墙体材料及复合化应用材料,高效热辐射材料和密闭材料等。做好内外保温体系。使用中空玻璃、真空玻璃和低辐射玻璃代替单层玻璃,降低门窗热耗。对于屋顶保温,可采用加气混凝土、水泥珍珠岩、浮石砂或采用架空保温屋面。

4.2 合理进行暖通空调的设计

根据建筑的特点、功能和当地的气候特点,设计高能效的暖通空调设备系统,如:热泵系统、蓄能系统和区域供热,利用自然冷源(地球)设置地源热泵,在大片的绿地中打百米管井,建立冷源场地,为大厦夏季提供冷源等。

4.3 充分考虑建筑场地

选址里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气候、文化、经济、交通、能源供应等储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朝向、方位、布局、对地形地势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以减少建筑设备的依赖,达到最为经济、合理的效果。

4.4 采取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

建筑外部环境对建筑能耗也有影响,如在建筑周围布置植被,水面等以改善局部微气候,避免热岛效应,从而达到减少建筑内部能耗的目的,设计出低耗能建筑。

4.5 合理使用建筑材料

绿色建筑合理使用建筑材料,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尽可能用无污染、对人体建筑健康影响较小的,可再生的环保材料。

4.6 加强对新能源的利用

在绿色建筑中,新能源的利用对节约传统能源起着作用。大量使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能等非常规、可再生并且绿色无污染的能源成为发展的趋势,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例如,在建筑顶层设置太阳能吸收板,实现太阳能庭院灯及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利用高温地热能发电或直接用于采暖供热和热水供应;借助地源热泵和地道风系统利用低温地热等技术。

4.7 推进既有建筑的改造

我国既有建筑规模很大,由于建造时间比较早,为加快建筑及城市建设的“绿色化”升级,对既有建筑改造成为了重中之重。对旧建筑尽量进行拆除而不是炸毁,尽量回收利用一些还可以再利用的材料,对旧建筑进行改建,与新建绿色建筑相比,潜力更大,取得效果更快。

4.8 最大限度控制水资源的消耗

在建筑内部设置中水设施,对各类废水进行处理,处理之后的中水用于冲而和绿化灌溉;在建筑外部铺设透水性强的广场砖,同时对雨水进行有组织收集。

5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的不足

5.1 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

目前国内相关部门对绿色建筑的重要内涵仍没有达成广泛的深入的认识,片面地认为加强建筑内外的绿化就是绿色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绿色建筑;而且多数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提倡绿色建筑的必要性,未将绿色建筑与节约国家能源、可持续发展相联系。

5.2 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不够

目前,我国关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理论研究多数停留在关于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深入理论研究较少,工程实践则更少。在绿色建筑物的绿色设计、循环能源的利用、室内环境设计,绿化配置等技术上仍需要进行深入的研发。

6 结语

文章系统的阐述了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背景、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以及绿色建筑发展的必要性和发展现状,进而提出了一些绿色建筑行之有效的节能设计,有助于把握其发展方向,促进绿色建筑的科学、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参阅《建筑创作》, 08/2007;

[2] 参阅《建筑学报》, 02-12/2006;

绿色能源的定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概念;设计原则;绿色设计

Abstract: The 21st century is the era of energy scarcity, energy is increasingly profound impact on various fields. The building occupied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energy consumptio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is gradually phased out, followed by a green building. Its purpose is 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a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 promote harmony and unity among people, buildings and natural height.Keywords: Green Building; concept; design principles; Green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我国即将迎来人口高峰,每年新增住房面积近二十亿平米,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而既有建筑的高耗能比例更高。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还面临着资源过渡消耗,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和生态被破坏等问题的威胁,因此,发展绿色建筑对经济及社会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但对于绿色建筑的定义业界却没用统一的定论。我国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在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前提下不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基本且对人们的健康无害,并且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的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2. 绿色建筑的特征

(一) 较传统建筑而言,绿色建筑耗能大大降低。(二)绿色建筑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气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不局限于固定的建造模式及规则。(三)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阳光,空气,外部环境等注重内外部的有效联通,除使用功能外,其开放的布局较封闭的传统建筑的布局形式有明显区别。(四)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对整个过程都注重环保因素。

绿色建筑遵循以人为本、以生态学为基础,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核心,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科学有效地利用资源和高新技术成果,使建筑物对资源的消耗及对环境的污染冲击降到最低限度,建造一个满足人类居住的室内环境,强调健康舒适。这不仅包括适合的温湿度、通风换气效率、噪音、自然光、空气品质等物理量,而且包括建筑布局、环境色彩、照明、空间利用、使用材料及工作的满意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等主观性心理因素,最终目标也是节约能源、科学有效地利用资源。绿色建筑强调采用本地的原材料,尊重本地的人文、自然、气候条件,在风格上是完全本地化的,所以能产生出新的建筑、美学和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3. 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3.1节约用地我国国土面积的一半为山地,真正可利用的土地不到一半。节约土地对我国的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节约土地不仅是规划上做到合理紧凑,交通简洁高效,舒适宜人,在单体设计上应尽量采用各种新材料,新结构来减少结构的比重,墙体厚度,采用以先进的建筑结构,多功能的围护结构来增加使用面积。

3.2节能能源在建造过程中,采用清洁,低能耗,可再生的建材。在使用维护阶段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设置微处理系统,高效,系统的使用能源。

3.3与自然有机相容

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就像从地下生长出来一般。”才外还要考虑经济、气候、文化、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

4. 绿色建筑设计

4.1绿色建筑能源利用设计

建筑能耗是人们活动中最大的能耗,绿色建筑的最为突出的革新就是极大的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范围和比重。

4.1.1太阳能利用

太阳能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能源之一,也是一切能量的来源。绿色建筑最为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对太阳能广泛深刻的应用。把建筑物与太阳能设计放到一起考虑,实现相互间的有机结合,便可节约投资,保持建筑物的整体美观性不受破坏,又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设施与建筑的一体化问题,就成为了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

太阳能的利用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被动式太阳房:它是一种完全通过建筑朝向和周围环境的合理布置,内部空间,和外部形体的巧妙处理以及材料、结构的恰当选择、集取、蓄存、分配太阳热能的建筑。(2)主动式太阳房:它是一种以太阳集热器、管道、风机或泵、散热器及贮热装置等组成的太阳能采暖系统或与吸收式制冷机组成的太阳能供暖和空调的建筑。(3)零能建筑:它利用太阳电池等光电转换设备提供建筑所需的全部能源,完全用太阳能满足建筑供暖、空调、照明、用电等一系列功能的要求。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正在不断地融合,目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

(1)它将太阳能利用、建筑节能、节能产品等优化组合,使建筑利用太阳能的部分(如屋顶、墙体、门窗等)得以充分利用。

(2)统筹的规划设计,同步的施工安装,建筑材料与太阳能利用设备有效的结合,极大的节省了系统的安装成本和建筑成本。

(3)设备与房屋建筑有机的融合,既满足了功能的需要,通过艺术处理,又能创造出全新的建筑造型,使建筑的艺术价值更为形象、深刻。

4.1.2风能的利用风能是一种清洁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通过风力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热能、机械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后,用于发电、提水、致冷和致热等。风力发电尤其适用于超高层建筑。合理的布置风力电机,设置流畅的气动布局外立面造型,将极大的发挥风力发电的作用。在建的广州烟草大厦就是一个经典实例。此外,风力制热也是风能利用的途径之一。 风力致热的主要原理是“搅拌液体致热”,即风力机带动搅拌器转动,从而使液体变热。“液体挤压致热”是用风力机带动液压泵,使液体加压后再从狭小的阻尼小孔中高速喷出而使工作液体加热。

绿色能源的定义范文第5篇

绿色交通Hierarchy),其主要论点为“绿色交通等级层次”,即绿色交通工具使用的优先级。对绿色交通的定义从单纯的交通工具的绿色化,延伸到了交通方式、交通材料、交通观念等三个方面,对绿色交通予以新内涵,并就新的定义下的绿色交通几个方面以及其建设做出探究。对现代交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的更为综合、全面综合的绿色交通理论。

关键词:绿色交通 新内涵 发展 探究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7-033-02

1 绿色交通定义的探究

绿色交通,对其规范的定义,先目前还未达成权威性的共识。而绿色交通又可以说是一种理念,一种目标。绿色交通旨在通过促进环境友好型交通方式的发展,在满足正常交通的通达、通过功能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更为高效地利用能源,更为合理地利用资源,使得城市更为适宜居住,满足可持续发展,力争构建交通系统的和谐。

1994年加拿大人克里斯·布拉德肖(Chris.Bradshaw)提出的绿色交通,其主要理论仅从交通工具一个方面对交通体系的发展做出了论述。而交通是个多元化的体系,绿色交通的实现更可以从交通材料、交通能源、交通工具乃至交通观念等多个方面去认识和发展。

绿色交通是一个全新的理念,但它又是交通系统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是现在交通可持续发展、交通和谐建设的必然之路。绿色交通其本质,是以最少的社会成本实现最大的交通效率,以最小的能源损耗、最小的环境破坏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是建立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以满足人们和社会的交通需求。它强调的是城市交通的“绿色性”,即保证交通畅通,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交通效率。这些目标的实现,更是仅有交通工具的发展和改变所不能做到的,因此发展综合的、多方位的绿色交通是时代的必然选择。

2 绿色交通实现的几个方面

除了已有的交通工具方面去实现交通系统的绿色化外,还可以从交通材料、交通能源、交通观念等方面去实现交通系统整体、全面、综合的改善与发展。

2.1 绿色交通材料

(1)交通设施材料的绿色化

交通系统的的建设,离不开交通建设材料。现目前很多交通设施的建设,材料选用达不到对环境友好的要求,设施的利用也未能实现高效的目标。在的交通系统的发展中,应该把绿色交通的思想融合到交通材料的选用、布局、利用中去。

交通设施的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交通建材,现目前还是停留在使用水泥混凝土、沥青、沥青混合物等传统建设材料上。这些材料对环境的破坏极大,更次生了很多的污染源。例如,刚性路面(包括水泥路面)会产生很大的噪声,扬尘现象严重(如沙石路面),危害公共交通及生活环境。据研究表明,如若车辆在柔性路面上行驶,则既能满足旅客舒适的要求,而且产生较小的噪声,因此这种柔性的沥青路面的研发与推广就成为绿色交通实现的一个途径。又如,在道路照明方面,道路照明设施的建设、布局应尽量发挥照明材料的配光特性,取得较高的路面反光的亮度和较好的光线分布的均匀度,并注意尽量限制产生眩光。这样,既保证夜间行车安全,又节约照明设施的使用。

(2)交通工具材料的绿色化

交通工具的绿色化,是指力争在交通工具的生产制造、使用运行等各个方面,做到材料对环境的无污染、低能耗又充分利用材料和资源,满足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交通工具的绿色化,以汽车为例,是要争取做到从原件开始的一系列材料,以及使用过程中基本无污染、低能耗且对环境友好。并且积极发展废弃淘汰汽车的的回收利用率,充分利用这些材料、避免材料资源的浪费,又要避免对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衡量一个交通工具是否绿色化,其制造材料是否可以、是否方便于回收和再利用,也是一个要求。

2.2 交通观念的绿色化

从发展交通系统绿色化的整体来看,交通观念从原来的通行转变到绿色交通才是最重要的,俗话说“思想决定行动”。而绿色交通观念,其中公交优先观念尤为重要。

现目前有部分人认为,公共交通是穷人的交通,是低层次生活的选择。然而,我们必须马上从思想上认识到公共交通的必要性与迫切性。面对日益拥挤堵塞的交通现状,建立快捷、高效、舒适、安全的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系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实现绿色交通的必然选择。必须从思想观念上充分认识到,与使用私人汽车相比,公共交通运输系统节约道路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自然应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交通的必经之路。

当然不可否认,目前国内许多城市的公交系统已经引起重视,但其取得的实际效果却有限,乃至不尽人意。即便许多区域的表面看上去公共交通拥挤程度很大,但客观上看其使用率和利用率还很低。而城市公交系统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为提高城市公交对民众的吸引力,要用最新的技术、材料和管理模式装备城市公交,推进它的环保化、高效化和节能性,以达到安全、环保、舒适、快捷的目标。让更多的人从实际上认识到公共交通的优越性,从而从思想观念上转变对公共交通的认识,从行为意识上向绿色交通靠拢。

2.3 交通能源的绿色化

交通工具的使用运行离不开能源。现阶段,在能源使用方面,人们已经有所觉醒与注意。如汽车尾气排放,其危害性已经被人们重视,为了避免尾气中的金属铅污染和废气量的较小,无铅汽油和尾气净化器正在各大城市强制推广,但它们只能被看做是“事后”一种补救措施。使用绿色燃气汽车,从源头上减少由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以及烃类引发的臭氧和光化学烟雾等对空气的污染。因此,压缩天然气(主要成分CH4)、甲醇和乙醇等醇类燃料,作为环境友好的机动车燃料正逐步推广。尽管如此,只要有燃料直接燃烧,就难免会有氮气(N2)与氧气(O2)在高温高压下化合,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就难以避免。想要到达标本兼治的效果,还是太阳能、电能等绿色动力,以及环保的新能源的研发,才是解决交通能源绿色化的根本途径。

3 绿色交通建设与执行

政府的能力、科学技术的水平和公众参与的程度,是绿色交通建设与执行的三个关键的方面。

3.1 政府的能力

在各级政府方面,核心问题是如何建立交通法规体系,使其有效的适合当前和今后发展,以及如何依法行政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相应的宏观调控。绿色交通应该成为国家和各级政府选择和坚定发展的发展模式。为此,国家、各级政府在政策制定时候,要有意识的引导和指导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和建设以及交通工具、交通建材的使用向着绿色交通的方向发展;要在相应的产业、技术、经济、投资、财税、标准、规范等方面为绿色新交通体系进行全方位引导和鼓励;还要发挥政府机关的权威性和指导性,在广大市民中进行大力宣传,号召市民积极地参与绿色交通体系建设与维护。

3.2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对绿色交通快速起步与高效发展和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在绿色交通的概念深入深化前,交通系统的阻塞问题是交通系统在技术层面的发展与运用关心节点,旨在怎么样使交通通过、通达功能发挥的更好。随着综合绿色交通的建设与执行,应逐渐将发展目标转化到绿色交通系统的建设与实现上,环境、资源以及高效问题应逐渐列入交通系统发展的重要位置。为了构筑绿色交通系统, 需要各个领域的相关技术。包括交通本身以及与交通有关的建材、能源,车辆生产与工程建设等科学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