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自身素质 管理威信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174-01

强将手下无弱兵,一个好的领导会对部下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将与兵的关系,一个具有过硬素质和管理威信的班主任更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健全人格的形成。

1 初中班主任提升自身素质,提高管理威信的必要性

1.1 提升自身素质的必要性

班主任自身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班集体的建设。每个班主任都应该不断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用现代的教育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去培养自己的学生,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较高的威信。另外,真诚教学、严谨治学、端正思想、充满爱心也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老师的可亲可敬,使同学从思想上、感情上向老师倾斜。进而“亲其师,信其道”。

1.2 提高管理威信的必要性

教师的威信在班级的管理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方面经常被人们忽视,但事实证明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拥有独特人格魅力的教师更能吸引学生,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品行。与其他老师不同的是,初中班主任对工作的认识更加深刻,他们承担着更大的职责,他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对他们的人格品质的形成加以引导。而威信的提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小班主任引导学生的难度,一定程度上减轻班主任的负担,促进整个班集体健康、和谐的发展。

2 如何提升自身素质,提高管理威信

2.1 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提升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1)道德修养。

高尚的道德品质是班主任增强个人影响力的基础。这里的德既包括了道德、品行,也包括了人格、作风等。高尚的道德能够让学生不由自主的听从老师的教诲,跟随着老师的步伐前进,在无意识中模仿老师,这才能真正体现出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和工作效果。所以,初中班主任应该在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做好榜样。

(2)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律人先律己。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要先想想自己是否做到了;教师要求学生不要做的,要先想想自己是否没做。马卡连柯指出:“不论在任何情况下,教师和领导者都不应当容许自己有轻浮的态度、讥笑、说笑话、任何放肆的言谈、装洋相摹仿别人、装腔作势等等。另一方面,教师和领导者在学生面前闷闷不乐,发脾气,也是绝不容许的。”所以,要求学生认真听课的前提是老师必须认真地讲好每一节课;要求学生作业整洁的同时也想想自己的板书是否整洁,批语是否规范。

(3)诚信。

人无信不立,班主任树立威信的关键就是以身作则。我们都说言传身教,其实身教比言传更重要。初中是每个人思想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而班主任作为学生模仿、学习的一个典范,在这个时期的重要性就尤为突出。班主任如果能够以身作则,说到做到的话,他的言行在学生心目中必然会有重要的作用。如果班主任总是说一套做一套,那么学生必然不会将班主任的话语放在心上,在生活中他们同样也会说一套做一套,这样就带来了消极的影响,达不到我们初中教育预期的目的。所以,班主任要从身边做起,上课不迟到,下课不拖堂,生活简朴、遵纪守法,让学生从老师身上的细微之处体会到做人的道理。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班主任在期末考试前跟同学说期末成绩前三名会有奖励,然后班级所有同学都怀着对奖励的满腔热情努力学习,备战期末,结果等成绩出来之后老师并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这样的话,学生就会对班主任失望,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的丧失对班主任的信任,进而在同学心中失去威望。

2.2 提高管理威信的手段

(1)以渊博的学识吸引学生。

班主任同时也是一位老师,在上课前必须熟读教材,搜集相关资料,为上好一节课做准备。只有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够让老师心中有数,在授课过程中不用频繁翻阅教材。另外,运用自己提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听得如痴如醉。比如在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时候,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例如,平凡女孩孟佩杰,恪守孝道,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孝”的真正含义;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不顾危险,挺身拖住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通过这些例子的列举,鼓励学生弘扬中华名族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学习这一课程的兴趣。

(2)以真诚的爱打动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首先要有的就是同情心和爱心,这是一名合格教师最起码的品质。对每一名同学,班主任都应该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对待他们,给每个孩子创造舞台,让他们有表现自我的机会,促使他们不断地了解自我、完善自我。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应该将他的爱洒向每一名学生,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都要一视同仁,不应该因为好学生犯错误就过分迁就,也不能因为坏学生犯错误就加重惩罚的力度。“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成就并不能像明星那样,时刻展现在那光鲜亮丽的舞台上,大爱无言,威信同样不需要言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只要我们班主任对待学生能够尊重信任,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一视同仁,那么学生一定能够做得更好。

(3)榜样教育。

所谓的榜样教育就是班主任用自己的行为来教育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只是一名班主任教师职责的一部分,而更重要的是用自身的行为来教学生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宽宏大度的无私精神等等。既然是榜样教育,那么班主任要求学生刻苦学习,首先自己就应该勤奋好学;要求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那么自己的理想就不能太过平庸。然而,良好的榜样形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班主任长期的坚持,争取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一个崇高的形象,成为一位人人敬重的班主任。

3 结语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是说律人先律己,正人先正身,班主任与普通老师的区别就是班主任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更需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精神品质的塑造。所以,班主任在平时待人处事的点点滴滴都会受到学生的关注、模仿和学习,只有班主任的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为学生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同时,也只有班主任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够提高在学生中的威信。总而言之,具备熟练的教学艺术和高尚的人品,这才是教师树立威信的关键。

参考文献

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范文第2篇

一、教师素质的概念及构成

关于教师素质的定义描述较多,如:

(1)“教师素质是教师稳固的职业品质,它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科学教育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时代特点的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身心特征和职业修养。”

(2)“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各种素养的质的要求及将各种素养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有关教师素质的结构有许多不同的提法,如:

(1)“教师素质结构应包括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外在素质七项因素”。

(2)“教师素质主要包括知识、智能、个性三方面的静态素质和协同性、系统性、事业性三方面的动态素质”。

(3)“教师的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生理素质等”。

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经过大量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即教师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其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知识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其中教师的心理素质对教育教学地影响尤为重要。“教师是什么样的人要比他教授什么更为重要。”(KarlMenniger)

二、教师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指表现在教师身上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意志品质、情感过程、职业兴趣、智力与能力、人格特征和教育信念等。

教师的智力是从事教育工作应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心理基础。从能力方面看,教师的基本能力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优良的注意分配能力和敏捷的思维力等。这些能力是从事教育事业必备的基本心理素质。此外,教师的特殊能力还表现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决策、教学监控等多方面,如有创造性的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反思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

教师的智力和能力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带学生走进了知识的殿堂,而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坚韧不拔的意志,健全的人格不但影响其自身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能否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格地健康发展。

教师健康的心理品质对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动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才能够影响人格发展和形成”。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使命的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的心理素质(非认知因素方面)主要体现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兴趣,勇于进取,勤奋向上;性格开朗,自我悦纳,胸怀坦荡;情绪稳定,自信乐观,有轻松愉快的心境,善于自解;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面对挫折,有较强的承受能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扬合作精神;乐于交流,有较强的适应性。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心理成熟度、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教师心理健康对于教育教学质量、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事实和研究均表明,教师心理健康素质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是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教师心理健康地重要性体现在:首先,健康地心理是教师良好身体素质的必要条件。长期不良的情绪和心理,如烦恼、紧张、焦虑、抑郁等都会通过影响神经生理机制、内分泌机制和免疫机制等损伤机体的功能,导致生理上地不健康,甚至病态。反之,心理上的健康会有效增强身体机能,促进生理健康。其次,教师心理健康与其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有密切相关。只有教师处于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积极投入工作,充分发挥其潜能,因而取得令人满意的工作效果,而不良的情绪与心境则会直接抑制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甚至消蚀其意志与事业心。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师生互动的过程与质量以及师生的关系的建立与性质,从而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积极或消极的作用。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性、人格品质的发展。只有心理积极、健康的教师,才能在教室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如沐春风;而自身情绪紧张、烦躁、忧郁的教师,常常使教室形成一种紧张与压抑的气氛,使学生惶惑不安、如坐针毡。教师的心理情绪问题及其导致的不适宜教育行为常常会直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学生过度焦虑、压抑惑抗拒、逆反,因而严重影响学生人格、情感的健康发展,并极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丧失学习与行为努力的动机与进取心,因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

三、教师心理素质自我提高的途径

教师心理素质提高从外部条件看可通过政策、管理等加以改善,如加强职前、职后培训,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等,但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心理调节塑造健康心理品质,是承担教师角色、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途径。

1、热爱教育事业,悦纳自我是教师心理调节、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前提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不仅是一个职业,而是一个需要甘于奉献的事业。对学生真诚的爱,既是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热爱自己的教育岗位,所授学科,不断进取,不断学习先进科学,先进文化,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做长流水。能够自我接纳,一个能够善待自我,尊重自我的人才能更好地理解、接纳和善待学生。

2、磨砺意志,塑造性格是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基本方法

教学是一种精神消耗,教师的劳动特点是周期长,见效慢,极其复杂而艰巨。教师若没有坚韧的意志和优良的性格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教师的意志品质和性格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的形成,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也是其个性品质形成时期,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施加影响。因此,教师应该自觉地磨砺意志,矫正不良性格,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范文第3篇

一、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因素产生的原因

1、轻体心理。

部分学生学习体育的动机不明确,传统的观念仍在影响着一部分大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认为体育课不是主课,参加锻炼一下就行了,好与不好无所谓,而对文化课的学习却十分重视,往往认为文化课才是决定自己命运的主旋律,他们认识不到体育对自己终身的意义,不了解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不能充分认识体育发展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对自己身心健康在日后工作学习中所占的地位认识不足,普遍存在轻视体育课的现象。

2、厌倦心理。

部分学生认为体育课的内容乏味,遇到稍有难度的动作或带有竞赛性的练习,还会过分担忧,顾虑重重,害怕练不好,掌握不了动作,受到老师的批评或同学们的嘲笑。对练习的信心不足,提不起兴致,产生抑郁厌倦的情绪。

3、自卑心理。

有些同学在上课过程中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有些是反应迟钝、身体不协调,学习效果差,有些是在考试时未取得好成绩而受到老师的偏见和同学之间的冷淡,有些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身过胖、偏瘦、矮小等生理方面的不足,导致心理失衡,或怨天尤人,或自暴自弃,从而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

4、怕苦怕累心理。

部分学生害怕耐力素质训练,对竞技性强的项目有紧张情绪,怕苦怕累。耐力素质通常为力量耐力、速度耐力、力量一速度耐力,每一种耐力素质的训练都需要经过与体能、意志做斗争的过程。有些学生面对体育活动中的困难,意志不坚强,畏缩逃避,于是遇到耐力体能素质练习便有害怕心理。

5、自我封闭心理。

部分学生人际关系处理得不好,不愿与大家在一起活动,即便是参与了,在活动中也表现出神情冷淡,练习消极,不合群等,对集体项目不热心参加,生活在自我怪圈之中,交际范围比较窄,不善于言辞,易受到其它同学的冷落,久而久之,更加自闭。

二、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心理教育。体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现代人格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蕴涵了丰富而又积极的教育功能,只有把心理教育融于体育教育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才能符合我国现代教育的要求。

1、教师要提高自身心理素养水平。

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首先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质,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在课余时间应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切实提高自身的教育心理学素养。这样就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勇于表现自我,学会理解与认可不同的意见与分歧,并适时提供一种谅解与宽容的心理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这些都给学生以很大的感染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进行情感教育促进心理相容。

体育教师平时应主动接触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状况、运动技术与身体素质状况,并逐一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比较,切实做到心中有数,因人而异。尤其对于在课堂上表现异常的学生,更要给予关心和帮助,和学生建立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使他们生活在和谐氛围中。

3、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应积极引导,多进行鼓励。对一些确实因身体素质差或身材矮小、力量差等导致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应明确指出这与他们的技能和体能无关,其实并不比别人差,这只是先天性条件的差别,要正确面对客观条件,充分正视不足,利用其它优势项目弥补本项的差距。另外,鼓励他们经常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有收获,逐渐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有意识地调整学生的心理。

4、利用评比竞赛形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体育教师在布置学生课堂练习时可以运用竞赛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一般在竞赛前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的预习,这样每组为了取得好成绩,就会互相督促,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形成较好的团队集体风气。进行比赛时,同组的同学就会呐喊助威,从而促进同学间的友情互动。

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信心。

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体育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较差的学生害怕做出的动作难看,往往不敢参与练习,或者敷衍了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激起学生潜在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之把紧张胆怯转化为自我锻炼成长的自觉行为。

四、巧施抗挫教育,锻炼学生意志抗挫折教育,是一种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培养学生受挫恢复力的教育。

抗挫教育的目的在于教育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磨练意志,增强心理免疫力,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与环境的适应能力。体育活动的形式是以身体练习为主,为了熟练掌握一个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动作,需要练习者成百上千次地反复练习,在这一过程中练习者必然会遭受多方面的失败与挫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关心学生在遭受挫折后,个体应以何种方式对待挫折情境,尽可能让学生获得应对挫折情境的正确理念和调适心理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1、利用恶劣天气,锻炼学生意志。

体育课户外活动较多,避免不了要碰上恶劣天气。很多体育教师考虑到天气影响,经常要改变教学计划,进行室内授课,其实天气不好恰恰为我们创造了挫折教育的适宜环境,如果不加以利用就错失了教育的大好机会。

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情感教育

幼儿园对于幼儿的情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园教育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启蒙教育,对于幼儿情感观念、以及待人处事观念的形成占据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园不能只针对幼儿的认知进行系统教育,在情感教育方面也应该重点教育。文章针对幼儿园情感教育各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达到提高幼儿健康发展的目的。

1、幼儿园进行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究

1.1、家长对于情感教育认识度不足

对于家长的很多教育观念来说,有些家长会认为情感教育并不是十分重要,主要还是应该学会知识,孩子现在年龄还小,一些东西不急于现在学。抱着这样的想法,会直接导致幼儿在情感教育方面的不足。另外家长们希望孩子成才的心态也十分不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错误的认知会导致幼儿身心上发展不健全。

1.2、幼儿园方面重视认知教育,忽视情感教育

很多幼儿园在教育幼儿的时候,往往会更注重孩子的认知教育,忽视情感方面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幼儿在责任感、同情心等方面的形成会逐渐减弱。

1.3、幼儿园进行情感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现在有很多幼儿园进行幼儿情感教育的效果不甚理想,因为很多幼儿园教师之间的情感素养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因此导致幼儿园情感教育的实施效果不是特别理想,这种情况直接导致情感教育的成效不理想。

2、幼儿园进行情感教育的解决方法

2.1、家长重视幼儿的情感教育

情绪对于幼儿来说,更具先天性,是伴随着幼儿出生而出生的,在某些方面对幼儿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心理素质对幼儿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师,幼儿的情感教育是从家庭中学习的,家长要正视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所以,要培养幼儿的情感教育,要在创建一个良好的情感气氛,从家庭中培养幼儿的情感,另外,作为家长也从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情感素养,更深入的进行幼儿的情感教育的培养。家长可以利用分享阅读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从阅读中分享故事中的道理,蕴含的情感,从而对幼儿进行基础的情感教育。

2.2、幼儿园重视情感教育,达到分享阅读和情感教育的融合

要对幼儿健康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首先要重视其情感教育的培养,幼儿情感教育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发育的程度,同样也对幼儿的心理健康素质有所影响,另外,幼儿的情感教育发展对其智力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幼儿早期的情感教育对其今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今后幼儿进行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教师要重视情感方面的教育,进行分享阅读的方法,进行幼儿情感教育,教师在阅读中让幼儿对情感进行耳濡目染,从而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教师要充分发挥分享阅读故事中的情感,将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进行有效结合。例如在讲《守株待兔》寓言的时候,在给孩子将故事的同时,将其中蕴含的情感也一同讲给幼儿,告诉他们不能不劳而获的道理,这样潜移默化的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2.3、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情感素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也不断在发生变化,除了对人技能的要求之外,对人的心理素质也有相应的要求,对于心理素质的教育,要从幼儿阶段开始进行培养,但是很多幼儿园因为实施情感教育效果十分不理想,归其原因是因为教师中有情感素质存在不足的情况,因此,教师在不断教育幼儿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情感素质,以充沛的情感素养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从而达到提高幼儿健康发展的目的,以及全面发展幼儿情感教育的教育成效。

3、结束语

经过全面探讨与研究,幼儿园在进行认知教育的同时不要忽视了情感教育,重视分享阅读对于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教师不只是进行课文知识的讲解,而是能够在讲解课文的同时,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教育讲解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重点对幼儿的情感教育进行培养,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下地进行情感教育。另外希望进行幼儿教育的幼儿园能够及时对教学观念进行创新,不单单只是局限于重视幼儿认知教育,要对幼儿进行全面的情感教育,并且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幼儿进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现红.论幼儿园课程中的情感教育[J].山东英才学院学报,2015,01:19-21.

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护士 护理工作 压力源 对策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临床护士40名,年龄20~52岁,平均年龄32.12岁,其中20~35岁19名,占47.5%,30~40岁12名,占30%,40岁以上8名,占22.5%。护龄1~30年,平均护龄16.25年。

方法:借鉴华西医科大学设计的护理工作压力调查表,结合我院特点,设计此次问卷调查表,调查前并且测试本量表其信度,随机抽取临床护士,采用科室走访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当场填写当场收回,要求被调查者在15~20分钟内完成问卷的填写。本次共发放问卷42份,收回42份,其中无效问卷2份。有效问卷40份,有效回收率95.2%,

统计方法:问卷回收后采用百分比统计方法。计算各种压力源占被调查护理人员的百分比。寻找出护理人员常见的压力源。

结果

通过临床护理人员常见压力源调查,寻找出护理人员常见的压力源种类,同时评价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所承受的压力程度。此次压力源调查表,共设计了20项压力源,每项压力设计是或否两个判断标准,按此评判标准,计算出每项总人数及占总人数的百分比,详见表1。

从表1看出,我院护理人员中有56.5%的护理人员认为存在各种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职业压力及社会地位低下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护理工作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日夜不停地工作,生活不规律。特别是夜班护士,既要独自完成繁重的工作,又担心病人出意外,造成心理高度紧张和身体疲乏。这种长期高压状态下,当个体不能从各方面应对压力时,便出现了工作压力。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工作疲惫感,表现为不稳定、易激惹,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等,长期压力使她们感到精力不足、容易生病、头昏眼花、腰酸背痛,出现神经衰弱、习惯性便秘和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等,甚至产生疾病,这不仅会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影响护理质量。

护理中众多的人际冲突给护士带来压力影响心理健康:护士在工作中建立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就会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表现为护士之间、医护之间处理意见发生矛盾,不能相互尊重和很好地合作。尤其是护患冲突,它直接或间接地涉及护患双方的权益问题、健康和经济问题、人格和有关道德与法律责任问题。所以,在原则上护士即使遇到歪曲现实、情绪激动,甚至痛骂护士的病人,也必须保持冷静平和、理解的心情,并帮助解决问题。从而压抑了自身感受,作出精神妥协。护士在得不到理解,感到威胁或经历了感情伤害又无法表达自己时,会感到地位低,人身安全感低,对工作满意度下降,造成心理压力,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士个人价值的内心期望与现实冲突造成护士压力:护士在医院中地位较低,护士的付出不能得到充分肯定和补偿,自身发展机会少。国民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独尊医疗,不承认护士的价值。造成护士心理不平衡,产生自卑、沮丧、失望、焦虑、抑郁,甚至人格异常。学者们认为这种职业形象紊乱的心理压抑,直接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对策

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心理适应能力:应对是影响应激反应结果的重要中间变量。护士面对职业压力时采取积极行动,可缓解情绪的疲惫感及工作的冷漠感,也可增加护士的个人成就感,有利于提高心理适应能力;消极的应对方式会加重身心耗竭,不利于身心健康。应对方式是个体对环境和内在需求及其冲击所做出的恒定的认知和行为性的努力。良好的应对方式能改变个体的主观认识,有提高个体处理问题的能力及改善情绪等作用。当护士个体面对职业压力时,应选择积极的应对策略,充分发挥个人的应对能力,以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应树立客观的职业观,树立现实的期望和目标,做现实性选择,不过分苛求自己和他人,以减少压力源。

提高护士的适应能力:护士是特殊职业,工作中必然有较大的压力,只有提高护士的适应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针对护士的压力因素,护理管理者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减轻职业压力对护士身心的影响;应加强护士业务能力的培训,以减少无效反复行为,改变盲目持久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心理紧张状态,提高应付压力的能力,同时要培养护士的积极情感,加强意志锻炼,坚定信心,以提高心理耐受力,从容面对压力。

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是决定应对强度的关键:同样的压力对不同人产生的结果不相同。据调查不同职称和年龄的护士适应能力有差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素质的优劣。主管护师平均年龄最大,护龄最长,其情绪稳定性、自律性及责任感的优良率亦最高,护师次之,护士更次之。这与年资低护士缺乏谦让容忍精神,易出现过激言语和行为,不能冷静面对各种冲突有关。她们应对方式简单、不恰当,不能有效地调动心理防卫机制,所以护士在工作中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有计划的工作,谨慎处理人际关系,记住以往的教训,尽量不犯同样错误,尽可能减少压力因素的侵袭。当护士有负面情绪,又无法排解时,应帮助她们寻找正确的宣泄方式和寻求外在支持。如向家人、亲朋、好友倾诉,参加社交娱乐活动,以释放和调节情绪。

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在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改善护理人员的待遇和福利,提高管理者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改善工作环境,尤其是护理管理者要处处关心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关心护理人员的生活、工作,合理安排工作,及时了解护士的需求,给她们以最大的帮助和支持,做护理的贴心人。

护理人员应加强修养:护士应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护理理论及专业技术水平。用扎实的护理理论及技能赢得患者及社会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