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训练强大的心理素质

如何训练强大的心理素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训练强大的心理素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训练强大的心理素质

如何训练强大的心理素质范文第1篇

关键词:声乐 演唱者 心理素质

随着我国声乐艺术的快速发展,研究者们对科学发声方法、演唱气息运用以及舞台演唱风格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更是总经出了具有教学价值的经验,这对于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演唱者的心理素质对声乐表演的影响是直接并巨大的,在声乐表演过程中,演唱者的声音技巧与情感表现等方面,都与其心里素质的好坏分不开的。为了更加全面地促进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将“演唱的心理素质塑造”作为现今声乐艺术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心理素质与演唱的关系

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演唱者的演唱效果好坏。演唱者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演唱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略心理素质的塑造。众所周知,演唱是在呼吸器官、共鸣器官、发声器官等的协调配合下实现的,所有这些通过受到演唱者的心理活动支配的。因此,演唱者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了演唱表演效果。

心理素质是指心理自控能力,演唱者的心理素质往往表现为情绪稳定、从容自信、不怯不慌、自然大方。演唱者的心理素质塑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认知上,演唱者应该树立正确的音乐观,要因为热爱音乐、抒感才去唱歌,而不是为了功利性的东西去唱歌。在情感上,演唱者应该对音乐具有强烈的热爱之情,还应该了解声乐作品中的情感基调,并学会如何分析声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在能力上,演唱者应该加强训练,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水平,使自己专业技能技巧得到全面的提高。通过对心理素质的提高,演唱者在演唱就会保持平和的心态,会有更好的发挥,保持良好表演状态。

二、演唱者的心理塑造方式方法

(一)扎实的基本功

演唱是复杂的,更是具有挑战的。演唱者要想自己的演唱之路走得更加顺利,就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去踩出属于的自己的道路。作为一名演唱者,他们要有着过硬的基本功,才会更加从容淡定的走向舞台,面对观众。扎实的基本功是演唱者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条件,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才能增强演唱者的自信心,具有更好的心理素质。“一日停止了学习,便损失了一周的功夫;一周停止练习,便损失了一个月的功夫;一个月停止练习,便损失了一年的功夫。最后便坠入不可救药的地步。”是音乐大家贝多芬先生曾经说过的,他告诉演唱者们只有坚持训练,才会让自己不断进步。纵观国际国内舞台,不管是美声歌唱家卡鲁索,还是我国著名民族音乐歌唱家宋祖英,他们都是在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之后,才能够在舞台上自如的表演。因此,每一位演唱者,要想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舞台上光彩照人,就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

(二)丰富的舞台经验

演唱者的心理素质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表演中逐渐强大的,丰富的舞台经验让他们熟悉舞台,了解舞台,并能够更好的表演。塑造演唱者的心理素质,最为有效的手段便是增加演唱者的表演机会。在平日的训练中,要以舞台表演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不管是在练声还是练唱中,都要用心去思考自己的不足,并寻找进步的突破点;在练习歌曲过程中,要做到心情愉悦,坦然的去面对每一首歌曲,不要给自己过多的压力。在平日训练之外,演唱者就要把握好每一次登上舞台的机会,尽可能多的走上表演舞台,在多次的表演、比赛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演唱能力和舞台表现力。舞台上演唱者应该注重表情、姿态等,要自然大方、面带微笑,让观众看见你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丰富的舞台经验,会让演唱者形成良好的台风,更好的表演状态,并逐渐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充分的准备工作

做好充分的演唱准备工作对演唱者建立自信心和增强演出效果有着积极作用。准备工作大致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歌曲的熟悉,演唱者在准备过程中,应熟记歌词,将歌词能够一字不错的唱出来。并对歌曲的旋律足够熟悉,只有熟悉歌曲旋律,才能够保障演唱不会出现音不准、节奏不对的情况。更为重要的便是要熟悉歌曲的情感基调,演唱者在联系过程中,能够通过字面理解感受到歌曲本身的所要表达的情感,并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让演唱变得更具有特色。二是与伴奏的熟悉,舞台表演是演唱者与伴奏者的默契配合而呈现给观众的,因而演唱者就要多喝伴奏者进行合奏与交流。三是对舞台环境的熟悉,演唱者在准备过程中,积极的去熟悉舞台环境,比如舞台设备的摆放,舞台路线的设置。四是对自身身体的准备,演唱者在演出前应该保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嗓音状态,以及心理状态,保证自己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充分的准备让获得机会,展现自我成为可能,让千千万万名演唱者都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四)对歌曲的正确把握

演唱是对歌曲的情感表达,人们会通过你的声音去感受作品的情感。每一首歌曲都是特殊的,它们承载着创作者的情感,展现着不一样的情境。准确理解歌曲情感,才会准确展现歌曲艺术形象,表演起来才会更加胸有成竹。如何正确把握歌曲的情感,还需要演唱者去了解歌曲创作背景、了解创作者的创作风格,通过对作品更加深入的了解,才能够透彻的理解。要想使得自己的演唱声情并茂,使自己的演唱吸引观众,还要多多观察生活的人和物,体验生活的情感,做生活的有心人,并将生活的情趣带入演唱之中。对歌曲的正确把握,就如同定心丸一样,让演唱者的心更加宽阔。

(五)全神贯注的演唱

要想演唱中做到人歌合一就需要演唱的内心平静、思想洁净。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歌曲表演艺术变得更加物质化,演唱者的表演更加容易受到表演结果、物质报酬等的影响。他们因为受到各种想法的影响,会造成不良情绪,演唱过程中会紧张,并导致效果不尽人意。其实,演唱者在演唱时,就需要保持正常心理状态,不被身边的人和物所影响,全神贯注的投入到演唱中,就会放松自己,让演唱效果更加完美。投入是一种境界,全神贯注是投入的至高境界,演唱者唯有保持内心的平静,才能够在不断的历练中成长,具有更强大的内心。

参考文献:

如何训练强大的心理素质范文第2篇

摘 要 射击项目是一项以技能为主的运动,射击运动员除了要具有过硬的射击基本功,还要具有十分稳定的赛前心理调控能力。受射击比赛新规则的影响,在射击竞赛过程中,对射击运动员的心理水平有强大的要求。然而在运动员长时间精力集中的状态下,难免会出现情绪上的问题。因此射击运动员比赛心理问题是目前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提高射击运动员心理调控能力,进行心理咨询辅导,以此提高射击运动员比赛心理调控能力。

关键词 射击比赛心理 心理调控能力 抗压能力 赛前心理训练

射击运动员由于其自身运动项目的不同,要求运动员自身要具备非常过人的心理素质。为此,在射击运动员之间激烈的竞争中,尽管运动员自身的实力是获得胜利重要的因素,但是运动员心理承受水平更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1]。在紧张的射击运动比赛中,运动员自身的临场发挥水平是赛前心理培训十分重要的环节,射击强度的合理与赛前心理培训是确保射击运动员比赛中正常发挥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文章中笔者针对射击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控能力进行了研究。

一、射击运动员进行赛前心理调控能力提高重要性

(一)有助于帮助运动员稳定情绪

射击运动在比赛的过程中需要长时间的瞄准,如果运动员在瞄准期间注意力不集中,会对射击成绩造成影响。因此为了保证设计运动员在比赛时能够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赛前心理调控能力则十分重要。射击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二)有助于促进运动员临场发挥

射击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天气、心理、运动场地等等,其中心理调控能力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2]。进行合理的赛前心理调控训练能够有效的促进射击运动员的临场发挥水平,帮助运动员在比赛时迅速调整到最佳状态。因此,在比赛开始之前提高运动员进行心理调控能力有助于促进运动员临场发挥。

二、提高射击运动员比赛心理调控能力策略

运动员心理调控能力的训练即针对运动员大脑进行专业的训练,利用第二信号系统将大脑中的中枢神经系功能提高,从而合理分配运动员器官与思维,对人体的生理机能进行影响,帮助运动员的情绪与心理状态进行循环,帮助射击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最佳水平[3]。

射击运动不仅仅考验运动员的运动技能水平如何,同时也是考验运动员面临紧张比赛的一种平稳心理状态。纵观整场射击比赛,运动员无论年龄大小、运动年龄长短,其在比赛中的心理调控是共同面临的问题。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胜负欲是隐藏在其心中的魔咒,经常出现在运动员比赛的关键时刻。造成运动员胜负欲过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运动员对于比赛结果期待值过高,导致心理情绪负担过大;平时在训练过程中心理没有进行合理的调整,将胜负欲看得过重两种。究其根本,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射击运动员的心理调控问题。因此,运动员在比赛前要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的比赛心理调控能力。

(一)通过不断的实践演练提高心理素质

射击运动员情绪的稳定是可以通过不断的实践演练进行提高的,也就是常说的“游刃有余”。教练要针对在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进行模拟情况演练,对射击运动员的心理调控、情绪进行锻炼,帮助射击运动员熟悉场地状况,提前适应比赛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状况,保证运动员在比赛时的心理情绪稳定。同时运动员通过不断的实践演练,也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反应能力,保证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意外,也可以有充分的应变能力进行解决。

(二)提高射击运动员的控制能力

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要提高运动员自身的控制能力,采取针对性的控制训练技术,对运动员进行心理引导与调节联系。运动员作为比赛的主体,其自身的控制能力是确保射击比赛正常水平发挥的重要步骤。

(三)提高运动员自身的心理素质

由于射击运动在比赛中注意力是否集中决定了比赛的结果,为此,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要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水平,训练运动员的注意力。运动员只有做到注意力集中,便能够以超常的心理素质,在比赛中发挥最佳水平。

(四)训练运动员的抗压能力

一个优秀的射击运动员在比赛时要具有超常的心理抗压能力,不论面对什么场面仍然能够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比赛。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50米步枪射击冠军杜丽为例,杜丽在比赛时心理上已经承受了奥运会比赛首日无缘金牌的压力,然而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下,杜丽仍然凭借自身优秀的射击水平、超常的心理素质打破奥运会射击记录,获得金牌。由此可见运动员自身具备强大的心理抗压能力对于比赛来说十分重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射击运动是一项十分考验运动员注意力的心理素质的体育项目,射击运动员在比赛时其自身的心理调控问题十分重要。为此射击运动员在日常训练时就要提高自身的心理调控能力,通过进行实践演练、提高控制能力、提高心理素质、训练抗压能力四个方面进行提升,从而促进射击运动员比赛心理调控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单雪 射击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的实证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4,06:72-74+82.

如何训练强大的心理素质范文第3篇

关键词:警务实战;徒手搏击;问题;方法

近年来,通过对全省部分警察警务实战能力的培训与考核,不难看出,其中徒手搏击还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分析如何提高警察的徒手搏击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徒手搏击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1.态度不端正,走过场。

只看形式,不重实战;流于表演,不讲实用;花架子、空动作,不重视临场应变,没有将搏击用来灵活的对付敌人。空谈理论多,实际搏击经验少,不能将动作应付自如。

2.训练单一,只强调体能和技术训练,忽略实战背景的训练

单一的体能和技术训练很熟练,但是遇到与“敌人”搏斗,就变得动作没有力度,防与攻不能灵活出击,无招架之力,实为实战训练少、能力差。

3.身心素质都不完善

现在一些警察都想干办公室工作一般不会有徒手搏击的情况,使得身体素质不能引起重视。懒惰的思想和骄傲的情绪使得一些人员自我满足,觉得身体素质已经达到要求。心理素质上就更为严重,实战害怕胆小,即使已经掌握的动作也出现无力和变形。

4.警察素养薄弱

有的警察没有意识到职位的特殊性,没有明确警察的职责是保卫百姓平安,这是一个警察应该尽到的义务;而是把自己的角色平民化,思想认识不足,不注重加强搏击训练。

5.缺乏严格的考练制度约束

在工作中,练不练、练得好不好没有什么区别,平时考核也只是做做形式,应付检查。考核没有起到效力,练就更谈不上了,考练没有形成制度,导致有些警察对搏击的训练不重视。

二、提高警察徒手搏击能力的方法

1.提高思想认识,落实考核奖惩制度

加强思想教育,高度重视实战。第一要加强领导者和教官的思想认识;第二警察提高认识。先从思想上把不良认知除掉,树立训练与考核相结合的积极态度,使警察主动要求训练,达到全员训练的效果。严格考核制度,针对考核结果重奖重罚,把搏击考核细化,实行等级管理,只有达到一定的等级才可以及格,对于成绩优秀的人员,优先考虑年终考核、评优和竞争领导职位,以提高积极性。

2.强化身体素质训练

(1)耐力训练。特定击打动作,在一定的时间内,对组数、间歇都要有要求,设计不同的条件对抗和模拟实战对抗,例如单人持续训练几局,以换对手的方式来提高耐力;另外,根据自身的心脏机能和呼吸系统条件,不断提高强度,慢慢增加负荷。

(2)力量训练。加强肢体、躯干的力量,分解和综合训练相结合,避免花架子、空招式。一般的力量训练有负重器材力量训练和徒手力量训练,例如俯卧撑推起击掌、负重蹲起、仰卧起座、手倒立等方法。

(3)速度训练。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反应是警察保护有效方法,平时应该多加强反应速度的训练,例如变向加速跑、条件对抗、喂靶及模拟搏击对抗等方法。特别要加强爆发力的训练,增加负重变量训练,例如身上和腿上系沙袋疾跑、戴重拳套击打吊袋、马步推转或按基本步法快速移动等方法,并随时加减负重,达到既有速度又灵活。

(4)柔韧训练。人体的各个关节要通过一定的训练才能达到柔韧的效果。这在搏击中是否能做到动作灵活、随机应变也是非常重要的。平时要加强腿部、髋关节、肩关节的柔韧练习,例如单腿蹲撑、拉肩、压肩、吊肩、转腰、转髋、正或侧高架压腿等方法。

3.强化心理素质训练。

能够正视敌人、勇敢的与敌人搏击,首先必备的就是强大的心理素质。心理胆怯必然会心慌不知所措、反应慢、身体的应变能力就差,过分的紧张还会引起思维短路,影响搏击水平的发挥。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心理暗示、启发诱导提高,还可以多参加搏击演练,消除心理障碍,激发必胜的信念。

4.注重技术、战术水平的开发

第一,技术的开发。

(1)动作娴熟、实用。娴熟的动作可以确保攻击的持续、快速、隐蔽、强有力,达到拳拳到位,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2)发力的部位、力度和作用点要准确。只有运用科学的发力部位,结合运动学的原理才有可能让身体发挥巨大的潜力,达到一招制敌的效果,如果发力点使用不当,打出去的力度不够,同时也容易失控,而大大减弱了搏击效果。

(3)攻防一体。在搏击过程中,一定要掌握攻守的平衡,单独的强调攻而忽略防是不可取的。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协作才能达到高效的搏击效果。

第二,战术的开发。

(1)自身条件。战术的训练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身材小的可以采用灵活的技术在搏击中注重反击和近身打的训练,还可以自己组合像连环腿那样直接攻击。身材高大的可以结合自己头高、臂长、腿长的优势,使用拳、腿相结合的技术进行上下攻击,避免对方近身。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发挥自己巨大的潜能,提高搏击能力。

(2)对手条件。面对对手,我们也要具体对象具体分析,结合对手的条件改变自己的战术。对于凶猛的对手,尽量避免正面攻击。可以考虑根据现场情况提升武力使用层级,进行高一级武力控制。可见,分析对方的特点,不同的对手选择不同的方法,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胜券在握。

5.开展多种形式的对抗练习

徒手搏击讲究的是实战,只有多练、多变、多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对抗练习是不错的方法,因为在对抗练习中可以增强攻防意识、抗击发能力,还可以提高技术、战术的灵活性。设定不同的对抗练习,锻炼观察、分析、判断对手的能力,有效的利用现场的特点,协作战斗制服对手。在实际搏击中,更要有加一理念和高一级控制理念,适当的增减人数,以提高警察的应变能力,还可以聘请教官“观战”,相互切磋,促使搏击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综上所述,徒手搏击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只有在平时多练习、多琢磨、多积累,才能得到很好的巩固和提高。才能更好的为警务实战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公安队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02).

如何训练强大的心理素质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体育 拓展训练 意义

拓展训练课程是一门与传统体育教学截然不同的新型体育课程,其主要是以培养个人的群体意识和进取精神为主题,并增加了体育课程的实用性、挑战性以及趣味性。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诸多方面效果显著。如何将拓展训练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并且完成对学生体育精神的再造过程,获得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应是未来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拓展训练的起源与发展

拓展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英国。在当时英国的商运队和舰艇屡屡遭受德国纳粹潜艇袭击的情况下。大量的水兵。船员丧生于大海,然而总有少数人能够在灾难中成功的自救或者坚持到援军的到来。人们慢慢的发现,这些幸存者并不是那些体力最为强悍的人,而他们存活的关键是他们都有顽强的生存意识。之后从中得到启发,创立了一所生存训练学校,为了训练人们的求生本领。战争结束后,这种训练方式被保存下来,并扩展到管理学、心理学及成功学等诸多方面。

二、拓展训练的内容和分类

因为拓展体育运动的内容十分广泛形式十分多样,涉及到室内与室外。.既有专业的像:场地练习,又有不拘一格的像:野外练习等形式。在体育拓展运动的内容与分类上有多种的分类方式。

1.根据拓展训练的练习场地分类

因为体育拓展训练在练习场的分类上既有室内的又有室外的。因此,可以把体育拓展训练区分为室内体育拓展运动、户外体育拓展运动以及专业场地体育拓展类。

1.1室内拓展运动

主要包括有破冰流程、信任背摔、牵手、团队建设解扣等等。因为它主要的运动场地是在室内。既可以在教室、体育馆、会议室等环境中进行。因此,组织手段十分的简便,而且安全也很有保障。而具体场地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开展拓展运动的目的和人数。

1.2户外拓展运动

其主要包括野外生存、穿越丛林、漂流、定向越野等等。其主要是以室外活动为主。因户外的灵活性比室内大的多,而且不受任何场地、器材以及道具的限制。而且参与者可以非常直观的融入大自然,因而大受好评。然而其也有着一定的危险。它的安全系数相对来说就比较小了。因此,在进行户外运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问题。

1.3专业场地拓展

主要包括断桥、天梯、空中单杠等等的活动项目。它主要是在专业的拓展体育场地内进行。其与其他拓展运动相比,更具有激发参与者潜力的能力,它能够有条理的进行,是可以增加团队合作精神的体育拓展训练,与其他训练相比更加容易达到所锻炼的目的。但因为它的投资相对较大,危险系数也相对较高,缺少一定的灵活性。当然,很多的拓展运动一起开展,这样可以更好的完成体育拓展训练目的。

2.根据拓展训练的目的进行分类

而拓展训练与其他运动项目的区别在于:它更能彰显其目的性。它可以更好地激发参与者的个人潜力。也可以更好的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因此,拓展体育训练的任务和目的可分为激发潜能类以及熔炼团队类。[3]

2.1个人潜能类。主要包括断桥、单杠、独木桥等,它是通过给予受训者不同的身体体验来产生强烈的刺激参与者,并达到激发个人潜能的目的。例如:如果我们要培训参与者的勇敢和顽强精神,那么可以用断桥来进行锻炼。

2.2熔炼团队类。其主要包括过河、求生、信任背摔等等项目。因为团队项目多有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因此对于改善参与者的合作意识、参与团体的集体精神以及凝聚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高校引入拓展训练的意义

1.对传统教育观念和方式有促进和改善作用。虽然近些年一直在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但实际上以学生为辅教师为主的传统教育方式始终没有很大改变。而传统教育与拓展训练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能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

2.拓展训练的引进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对于素质教育来说其本质就是要保证受教育者的权力并要对社会长远发展有一定的作用。对于全体学生,既要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造就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拓展训练的特点是"先行后知",其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将对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3.帮助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成为了素质教育中的重点。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成为了重中之重。而拓展训练的拥有激发学生潜能和激发学生创造力的特点。从而拓展训练给了学生一个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场所,一个激发自己创造性思维的去处。

4.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因此从小他们就受到了像公主,王子般的待遇,从小娇惯和纵容惯了。这也使他们养成了任性、孤立、自私、没有爱心等等的不良习惯。而通过拓展训练,学生可以体会到团队协作的意义。学会如何与别人合作,如何与同伴间相互关爱和信任。这些都对于学生的良好人生观,价值观意义重大。一件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务,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而获得了最后的胜利。这些都能让学生受益良多。他们能在团队中在共同的目标下一起体验胜利喜悦,失败的伤痛,分享快乐同时体会辛酸,。在这种特殊的气氛中每一个学生都更加容易敞开心扉。建立彼此的信任、理解、关爱,懂得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就是在帮助自己。

5.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促进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培训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心理素质高是现代化人才的基础,心理素质完善有利于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拓展训练对人才就像充满真诚并富有挑战性训练场,挑战自我。从而塑造果断、冷静、坚韧不拔的优良意志品质。所以,参加体育拓展训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宫长勇.浅谈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和交往

如何训练强大的心理素质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学 拓展训练

高校重在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专业技术已不足以支撑一个人走向成功的终点。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在无形中被提出来,除了身体素质、知识素养以外,如何塑造人的心理素质成为了当今时代的命题。拓展训练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和实践经验,对处在人格关键塑造期的大学生有着非同凡响的启发和帮助,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

一、拓展训练的科学内涵

(一)拓展训练的起源

拓展训练的起源要追溯到兵荒马乱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战火纷飞,盟军的船队屡遭德国纳粹潜艇的袭击,大部分水手都葬身海底,只有少数生还者。在沉痛之余,英国的救生专家对这些仅存的生还者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出人意料的是,能够留存下来的水手,并非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而多是意志力坚定的中年人。这个发现为专家们提供了新的思路,随后便有了拓展训练概念的雏形:强大的意志力是引领成功的关键。

(二)拓展训练的价值观

体育的精髓在于合作与竞争,将拓展训练融入体育课堂可谓是一个天衣无缝的着手点。它让大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身心、树立自信心、磨练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为大学生立足于社会提供必备技能和精神支撑。

二、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拓展训练与教学内容的融合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运动机能在下降和退化,小时候活泼好动的到了大学可能沦为“宅女”、“宅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高校体育一如既往地承担着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使命。高校的体育课项目比较丰富,各种球类、健身类课程应有尽有,学生的课余活动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心理上也得到了相应的满足。除此之外,拓展训练更是调节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项宝贵运动,它常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学生被分成团队通过合作、竞争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去单纯地完成某项体育技能,而是在特定的情境和环境预设下,用各种方法去完成任务。

例如有一个游戏是全队列队围成圈,每位队员坐在后面队员的大腿上,所有队员行动一致完成教员交代的任务。这就区别于以往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以往的教学虽然是几十位学生聚在一起,但并没有相互间的互动协作。而拓展训练真正将学生组织在一起,给同学相互交流了解的机会,让学生在团队中通过贡献一份力量找到存在感。有一个经典游戏叫做“齐眉棍”,游戏规则是全体分成两列相向站立,共同用手指将一根棍子放在地上。这个游戏看似简单却最容易出现失误。往往在团队中出现问题,很多人会马上找别人的原因,却很少审视自己的问题,这个游戏就是要告诉大家在团队中照顾好自己就是对团队最大的贡献。在诸如此类的训练方式下,不仅教学内容得到了丰富,学生的参与度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二)拓展训练对教学目的的指引

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个考验人心理素质的一项重要技能。高校体育的教学目的虽然明确,但常常因为组织管理不到位而力不从心。课堂松散,学生积极性不高是大学体育课堂的一大弊病。但是拓展训练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的训练目的就是要学生充分参与,做一些曾经敢想不敢做的事,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冲破心理障碍做到更好的自我。

例如在一个团队中,让一个人背朝着所有人仰后倒下,其余的人围成一张人网用手托住他,保证其不受到伤害。这个任务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克服极大的心理恐惧。有些胆小、敏感多疑的学生在完成这项挑战时往往需要很长的自我说服过程。虽然迈出那一步是艰难的,但结果往往给人莫大的惊喜和欢愉,当你安安稳稳地躺在合作伙伴们的手臂上时,那一刻会是无与伦比的幸福感与满足感。就在那时,学生会发现人与人之间信任的重要性,和团队和谐的美好之处,那么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参与到团队中去,服从团队命令、协调团队关系,为自身的发展扫除环境障碍,这是大学体育教学一个新的目标和崇高的升华。

(三)拓展训练对教学方式的丰富

拓展训练本身包含着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将其引入高校体育教学无疑是对教学方法的极大丰富,在学生和老师的协调与配合之下,教学效果也会发生质的改变,其作用不但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是让学生释放天性,在紧张与放松交织的情绪中感受真正的自我,唤醒无限的潜能。传统的教学方式难逃死板、束缚的诟病,拓展训练的理念前卫、形式大胆,一经引入就在大学生之家深受好评。当代大学生因其心智和生理年龄发育不匹配,往往面临着比社会人更大的精神压力,自我迷失和自我否定等消极情绪像魔鬼一样吞蚀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所以大学生自杀现象在各个高校层出不穷,屡见不鲜。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为大学生创立释放压力、寻找自我的突破口。“极限挑战”如攀岩、蹦极等拓展训练形式带有一定的刺激性,却可以帮助大学生放松身心,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对生活与生命的认识和思考,开拓心胸,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荒岛求生”类游戏让儿时想要体验“鲁滨逊”生活的梦想成为现实,虽然是模拟困难,在有安全保护的情况下进行,但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未知的问题。困难就是一面镜子,可以让人审视自己,在生存环境的压迫下,人究竟会如何选择,是这个游戏的关注所在。同时,这个训练也激发了人的潜能,为今后的千难万险提供宝贵的经验支持。

三、结束语

拓展训练与大学体育教育相结合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的尝试,是塑造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手段。在今后的应用过程中,拓展训练也将展现出更多的价值和问题,有待于人们去重视和改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