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校园文化设计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深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
校园文化相对于社会主流文化而言,是一种隐性而独特的亚文化形态。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发展、教育观念的转变,特别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入,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深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面认识。
1.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师生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以及此种价值观在物质和意识层面上的具体文化形态,是社会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校园物质文化,是浅层次的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环境、图书资料、文化设施、教学要件、实验仪器、办公室设备以及人文、自然环境等等。它是基础部分,是校园内各种文化活动的物质性载体,是高校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二是校园制度文化,是中层次的校园文化。即指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和职能系统。完整的制度、严明的纪律和严格的管理,有利于培养和锻炼校园师生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有利于提高学校声誉。三是校园精神文化,是深层次的校园文化。它体现于学风、教风和校风,表现为师生的价值观念、课外文化、人际关系、道德规范、行为规范、舆论导向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灵魂和根本,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营造和追求的最高目标,是校园文化建设所必需的根本基础,它一旦形成,必然内化于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之中。
2.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一,它具有教育导向性。由于大学生在进入大学生活之前所处的环境、所接受的教育条件大不相同,这必然会影响着他们的心理、思想和行为。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拓展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大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有利于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展,潜能得以发挥,学校教风、学风、校风健康形成。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就建立起自身的价值和规范体系,它通过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发挥其特有的暗示、启迪作用,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与学校倡导的价值观相一致,产生一种内在的向心力,使广大师生目标一致。
第二,它具有创新性。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完善,校园文化要更好地激发广大师生的工作热情和学习热情,就不能局限于搞几项活动或举办几次讲座,还要具有开发创新性,尤其是在信息网络畅通的时代。校园文化的建设,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时展的要求,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潜能,活跃校园生活,不断改进校园基础设施,完善校园管理制度,组织能发展学生个好的各种社团活动,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并且要有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和实践性。
第三,它具有平衡协调能力。如同社会中一切事物一样,校园文化也是在矛盾斗争中,在对立统一中发展的。在对传统与现代校园文化的调适中,促使传统的校园文化向现代校园文化转变,既使校园优良的文化传统得到发扬,又注入了现代化的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在面对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和各种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及种种挫折所导致的焦虑、忧愁等都可能使青年大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校园文化通过选择、变通,引导学生接受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乐观的精神和奋发进取的意志,缓解了个体和社会、个体与整体的矛盾冲突,既顾全了整体,也尊重了个体。
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校领导的思想层没有充分重视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高校领导没有真正认识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认识还没有形成共识,特别是对新形势下校园文化活动的特点缺乏专门的研究和部署,还将思想局限在校园文化仅仅是搞搞活动,忽视了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的导向、塑造、调适、娱乐等功能,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普遍存在着计划不能完全实施、教育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2.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工作和思想教育上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把校园文化建设归属到学生工作部门,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学生工作部门和思想政治部门的工作而与教学部门以及其他行政管理部门无关或相关性不大,教师和干部职工没有意识到自身对校园文化建设也负有为人师表的使命和责任,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生,把校园文化建设看作是对学生课余生活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这些现象使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师资配备、课程开设等割裂开来,极大地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
3.校园文化建设层次普遍较低
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大多依赖于学校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各种类型的学术、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偏窄,阻碍了校园文化建设向高层次方向发展。一些学校的领导者,只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精神就只能流于形式。这种现象在许多高校普遍存在,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
4.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特色不突出
高等教育管理的开放性有利于高校之间的交流互补,但不同的大学因其专业特点和办学特色不同,校园文化应保持学校的个性特色而不是趋同。而现在许多高校又回到了“大而全、小而全”的时代,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体系、管理制度等都在走“统一”路线,一些校园文化活动缺乏明显的学校特色。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
1.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组织,确保校园文化健康前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指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就是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满足师生的文化需求。这就要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运用与时俱进的思想方法认识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组织体系,把校园文化建设列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进一步将校园文化建设朝着人本型、现代型的方向发展,用先进文化占领校园阵地,保证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运作程序,促使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2.加强校园文化制度建设,树立校园文化全民共建意识
校园文化在高校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着它不是学校内部哪一个或几个部门所能建设得好的,更不是如目前许多高校一样仅凭学生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部门的努力就能收到应有的效果的。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有关系,高校党委和行政及各级组织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要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总体发展战略和日常工作中,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性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努力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校为主要推动力,上下齐抓共管的新格局。建立和培养一支较为稳定的校园文化建设骨干队伍,使校园文化建设向着大众化、高层次、高质量的健康方向不断发展。
3.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入手,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水平
校园文化建设对育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根据高校培养人才的总体目标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增加一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内容,尽量减少盲目性。一是内容上要由浅层次的娱乐活动向学术研究、科技实践过渡,增加校园文化的科技含量,突出学术性和专业性,服务于学生学习和成才的要求,真正体现出高层次和高品位。二是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上要灵活多变、力求创新,要和学生的特点相吻合,与社会现实同步。
4.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学校文化特色,注重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精神
富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魅力所在。校园文化生活决定大学的风格,影响学生的气质品格。因此,不同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学校的中心工作,以培养优良的教风、学风、校风为核心,以学术研究、科技活动为内容,以寓教于乐为手段,以开放的态度,开展多样化、高品位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宽松的文化环境,传播主流思想文化,这对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是很大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成因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129
随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不断充实,形式不断多样,逐渐形成了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培育了使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但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实效性上还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把准症结所在,深入分析原因,是当前校园文化研究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成为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现实中则存在着设计安排、组织活动与预期目的不一致,形式和过程与其实效性很不均衡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1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前瞻性不够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系统内的每一个要素都扮演着自己独特的角色,不能缺少、不能替代,只有系统认识、系统分析、系统发展、系统整合,才能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但是,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倾向于功利主义,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科学设计。另外,高职院校主要偏重于活跃学生的课余生活,而没有将其文化活动纳入学校的长远规划,也就直接导致校园文化建设过分看重眼前利益,大大降低了校园文化对学校教育教学的重大影响,也不能凸显校园文化与学校特色的有机结合。
1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性不够
校园作为文化传承和延续的主要载体,其内容应该十分丰富,不同的高职院校应该主打各自的特色,而在现实中,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却严重脱离实际。一是校园文化建设重心偏离,重物质轻精神。现今,各高职院校为了招生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加大物质投入,只注重高校建筑和场地的不断扩大,而对精神文化设施的投入却无从重视。二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侧重与轻松愉快,而忽视教育启迪。高职院校大部分专业的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生在学习之余可以通过娱乐、体育等文体活动放松心情。从而达到劳逸结合、健康发展,校园文化的娱乐性显得很重要。可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却只将重心放在娱乐轻松上,导致重心严重偏离。高职院校组织的各种活动绝大多数以娱乐、休闲为主,而学术、科研型过少,也就致使学校表现为学习氛围不浓,学习积极性不高,也为学校衍生一些不良现象埋下伏笔。三是低俗多,高雅少。在当今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的文化活动停留在唱唱歌,聊聊天,玩玩游;“课桌文化”、“走廊文化”也都充斥着低俗内容,大都是格调较低的通俗文化,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极少,对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体现的高雅文化也是极少涉猎。
1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生动性不够
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文化感染和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应把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于校园文化之中,真正培养合格人才。在实际践行中,高职院校重政治化和单一化,由于高职院校管理者作为决策和实施者,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无法避免受到政治化影响,从而导致校园文化建设成为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附属内容。不管是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各种宣传教育活动,都增添了极强的政治色彩,使许多学生丧失对主流文化的兴趣,反而让他非主流占据主导。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化主要反映在只看重形式与途径,而忽略与学校实际结合,不注重最终要达到的实效。这种文化建设只能变成形式的“建设”,只是走走过场,而真正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效却无从体现。
14教风学风培养任务艰巨
学校的学风与教师的教风是高职院校精神层面文化的重要体裁,良好教风和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内核。一方面,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师资结构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教风、学风的提高。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与其他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在学习上有差距,有的学生在经济、生活、就业、心理健康等方面也存有困惑,由此造成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钻研性相对欠缺,这些都是影响良好学风形成的重要因素,是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加以考量的重要内容。
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成因分析
2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定位不准
高职教育发展十几年来,对高职的认识、办学方向、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已进行了比较广泛深入的探讨。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和研讨,尚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任何部门都不能游离于这个总体之外。但一些人没有认识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认识到要注重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征,致使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千校一面,既难以附庸普通大学的文化氛围,又不具备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层次低浅,效用不强。
2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不系统
一些人对高职校园文化认识不清,简单地将校园文化归结为校园文体活动,认为只要轰轰烈烈地搞一些校园文体活动,就能建设好校园文化,导致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简单化、低层次化。还有一些人将高职院校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混淆,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宣传部门的事,没有全员参与的意识。最终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由于缺乏科学而系统的规划,工作思路不清,重点不明,事倍功半。
23滞后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
当前,我们的改革仍在继续,取得了成就,也取得了成效,但是与当前时代还存在差距,这就要求我们要适时进行改革,要与时俱进,要不断创新。如果不加大改革力度,将会严重制约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也会大大挫伤师生的积极性,从而使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在校园中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
24社会经济因素冲击明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的不断深入,必然会影响到校园文化建设。我们要看到市场经济对校园建设的积极推动作用,正确处理物质与利益的关系;同时也应看到它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冲击,它影响着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25社会整体文化影响剧烈
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的大变迁也对校园文化带来了影响,一些主流文化占据着校园文化的主导,但是同时也有一些消极因素侵染着学校的校园文化。主流与非主流的错交,也直接影响着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程度。
参考文献:
[1]孙伟高校校园文化的特 点与功能探析[J].山东教育院学报,2000(3)
[2]邓耀彩论高职院校的文化定位[J].高教探索,2005(4)
[3]王培民试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5(9)
[4]郭贵春创新和丰富大学文化提高核心竞争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5(8)
关键词: 高校园区 文化建设 现状 对策
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如何优化园区资源、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用文化引领和带动学生全面发展,担当起文化传承创新的重任,是一个具有现实研究意义的课题。
一、高校园区文化的内涵
高校园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的延伸,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园区及周围环境场所为载体,以校园精神为核心,园区成员共同参与和选择的群体文化活动,以及通过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精神。[1]
二、赣州高校园区文化建设现状
赣州开发区高校园区总面积23.43平方公里,园区内师生2.6万人,进驻的高校及大中专院校达7个,园区内各院校所设专业学科门类齐全,涵盖理、工、文、医、经、教等多个学科,高校园区的建设已初具规模,是赣州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调查,随机抽取赣南医学院、赣南师范学院、江西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校的学生,总共发放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00份,有效率为80%。
通过调查,赣州高校园区文化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校园区内部文化建设不足
1.硬件服务设施不到位
由于各高校入驻高校园区时间长短不一,园区内部文化建设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园区位于市郊,居住人群相对较少、交通生活不便利、公交线路少、出行难是园区内学生面临的大问题。其次,部分高校还处于建设当中,绿化面积未能达到标准。园区内缺乏休闲场所,致使园区内环境更像工业区。
2.园区缺乏文化活动
虽然高校园区把高校聚集在一起,但是并未把各高校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也未积极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各高校各自发展,缺乏沟通交流。高校最主要的活动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各类社团或协会活动。
(二)高校园区高校之间文化建设封闭
高校之间缺乏沟通。赣南师范学院和江西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由于较早进驻高校园区,故“社团或协会组织活动”和“校方组织活动”较之赣南医学院更多。不容忽视的是“很少交流”的比例在三大高校之间均占很大比例。目前,各高校之间最主要的交流方式是“社团或协会的自发活动”,这种仅限于学生之间的民间交流活动,由于规模小、形式单一,无法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各高校之间也没有进行“互选课程”的校际交流。
三、加强高校园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从以上调查得知,高校园区文化建设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政府和高校积极配合,不断完善其各项功能,充分发挥其文化育人的功效。
1.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赣州高校园区投入使用已有十余年,但基础设施尤其是园区出行交通问题一直是老大难问题。目前园区四万多学生,只有两路公交路线运行,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建议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园区道路建设,优化公交线路、班次等,改善园区交通状况,美化园区整体环境。
2.加强园区人文环境建设。在园内通过资料和实物展示,生动形象地反映各高校的办学历程,激励大学生继承和弘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在园区内悬挂教育教学名师画像,再现和展示他们的思想观念、品德情操和人身价值;设计反映园区文化精神的雕塑,来激励学生刻苦探索、奋发向上;办好园区专题杂志,充分发挥传媒手段在园区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做好园区内建筑物、道路、景观的命名工作和园区标识设计,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园区环境格调雅致有序,人文底蕴浓郁,凸显高校园区文化的特色。[2]
3.构建开放的园区。“开放性”被誉为大学城永恒的魅力和最高的办学理念。[3]高教园区的开放不仅是园区内高校之间的开放,而且是高校园区与社区的开放。一方面,积极促进园区内各高校之间的开放。充分发挥各高校的学科优势,建立网络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图书、课程等资源的共享。开展校际选课,各高校互相承认学分;互派学者、开展合作研究等。另一方面,主动为高校和其他社区搭建交流平台,挖掘高校优势,为社区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如邀请专家为社区居民开展各类讲座,提升居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凸显高校园区的整体优势。
4.加强高校内部文化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在高校校园区域中,由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学习和生活中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的总和。[4]以文化育人是新时期高校肩负的新的责任。高校应建立健全各项文化建设制度,以制度渗透学校文化的要求,从观念上、情感上、行为上规范师生的行为,陶冶师生的情操。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美化安全的校园环境,以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实现以文化铸校。
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大学也被称为“文化的堡垒”。由多所大学聚集在一起的高校园区,为大学文化功能的整体发挥创造了条件。随着园区文化建设工作的逐步推进,园区必将为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唐琪,杨忠旺.大学生园区文化建设初探——以湖南大学为例[J].商情,2011(35).
[2]姚信,梅伟惠.大学城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其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5(7).
[3]刘海波.国外大学城:学校为企业搞开发,师生与居民做邻居[N].环球时报,2001-02-09.
关键词:校园文化 景观 顺职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123-01
2012年7月本人来到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参加高院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学习,基于对校园文化的研究,自踏入顺职院的第一印象起,就引起了我对顺职院校园文化的注意,顺职院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做法和成果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对于我们建设校园文化特色之道提供了一些启示。
1 大气空旷的南国风情与曲径通幽的园林景观文化
顺职院凭借得天独厚的天然水系,以内湖(碧桂园湖)接外湖(桂畔海)的方式,以“水”为主题,设计具有自然生态美的“绿色大学校园”。碧桂园湖的周围围绕着高大的棕榈树(大王椰),环绕湖畔大道另外一侧是粗大的榕树,各种棕榈类、榕树类、蕨类、竹子等南方植物非常茂密,营造出生态和谐的南国风情,学院绿化面积占48%。园林景观设计曲径通幽,每一条小道的设计都充满了设计的心机,材质变化丰富。园林植被设计我的观察结论是“以高大的棕榈和榕树为主题,中高树种散布、疏密有致,低矮植被和大面积的草坪铺地,形成从底至高、郁郁葱葱的景观带;配以变化多端的庭院小路和节点的平台、亭台或雕塑景观等组合出富有南国韵味的园林景观文化,树木与建筑交相辉映,营造幽静、邃远的文化氛围”师生徜徉其中,身心得到美的熏陶。
2 绿色包围的现代校园建筑文化和校园文化景观雕塑
校园基础建筑规划设计决定了整个校园文化印象的档次,顺职院的整体建筑风格以色的色调,整体格调统一,富于现代感。建筑立面采用几何块面和线条结合,简洁直率;色彩以略带一点灰色的白色为主调,局部的大块面深灰色蓝玻璃点缀,形成黑白灰的组合;整体建筑布局以校门南北为主线,按照办公区、教学区、实训区、生活区、休闲区划分,动静结合、井然有序。建筑和景观各具特色,环抱的学院大门像张开的双臂,高大而简洁;以李兆基命名的办公楼内部装饰简洁、厚重、大气富有现代感,大厅设有旱景景观和休息座椅,为在办公区工作人员和外来师生提供了很好的休憩空间;教学楼内的庭院设计各具特色;教室内整洁有序,教学设备齐全,投影、移动黑板,后墙有整面的大展板便于学生作品展示。校园中心智慧门上通天宇,下连厚土,内涵碧波,面向四方,是通向世界的主体之门。日景景观不仅仅是一种计时仪器,而且能够给人以历史的和文化的联想,向人们传达着强烈的人文气息,时刻提醒师生“寸阴当惜”。迷宫景观是校园的休闲广场中设置了由绿篱分割的迷宫,绿篱约一米多高,学生进入迷宫可以在转角处看到雕刻有中国科技历史文明的小石,整体设计即绿化了校园,又增加了景观,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在娱乐和休憩中得到知识,相当巧妙。计算机实训楼内大厅设置了“e”造型雕塑,丰富了建筑的灵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给师生美的熏陶。碧桂园湖中小岛上设计的天鹅居景观是以大型天鹅蛋错落造型作为天鹅的巢穴,成为师生休闲赏景好去处,精神得到愉悦和放松。
3 整洁有序的校园导视系统文化
顺职院建设有校园识别系统,按照校园识别系统标准,在学院全面推广应用。主要应用是校园导视主要在建筑上标示楼号,公寓和教工周转房三十余栋,每栋楼体标有清晰的楼号牌,道路旁有清晰的小指示标牌,建筑内部有统一的门牌,学院招待所的用品上都印有学院统一识别的标识等。
4 无处不在的社会合作办学印记,体现的学校办学理念
顺职院的办学理念是:政校企行合作,政府主导、学校主办、企行参与。捐资建校纪念碑2处,筹集建设资金近2亿元;各种以捐资人、企业命名的办公、教学、科研、后勤楼,湖名、路名,李兆基楼、汤伟立楼、格兰仕楼、碧桂园湖、美的大道等;各种以捐资人命名的香樟树,校企合作的实训室等。
5 完善的体育、文化设施保障了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
顺职院有两个田径场,整洁的塑胶跑道、绿草茵茵的足球场;多个篮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场、户外锻炼器材场地;体育的音响固定在观赛台顶棚之上,方便随时使用;专门的大型学生活动中心;固定户外舞台;室内培训活动大厅多处,培训楼设有标准阶梯会议讲座厅多间;体育场的校园广播系统;数字化校园,有多媒体教室100多间,座位数10000多个,课件实时化教室4间,教学用计算机近4000台,管理用计算机400多台,语音室7间,座位数400多个。以人为本的文体设施一应俱全,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6 充斥在校园、建筑内部的艺术专业学院的学生作品和校企合作艺术作品
与顺德“两家一花”(即家具、家电和花卉)产业背景结合,顺职院的家具设计专业依托顺德的家具产业,发展特色明显,是全国高职院校中独一无二的拳头专业,设计学院非常重视学生的毕业创作效果,各专业的毕业生均需拿出有一定分量的毕业创作作品,家具专业的作品要求做成产品实样,在毕业前期展出,并召开人才招聘大会,企业可以再展览现场挑选毕业生,这些作品展出校内展厅、走廊、大厅和户外草坪上,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艺术景观,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
顺职院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体现自然美,展现和谐美,凸现人文美,追求精神美”,建设优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熏陶人、感染人。总之,引用顺职院陈粟宋教授《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讲座中谈到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与实践中培养人才的途径有三个方面,其一是课堂学习,其二是实践体验,其三是环境熏陶,校园文化对育人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顺职院以人为本,用心打造校园文化系统,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榜样。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竞技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是通过学生与学生、师生与企业员工之间职业技能的比拼,来锻炼和提高师生的思维、反应、协调和意志等能力的一种文化。高职院校参与或组织开展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既是培育人才、选拔人才的过程,也是竞技文化建设的过程。通过技能竞赛的组织实施,在校园里培育一种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其视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职业技能竞赛组织实施与校园竞技文化建设相互依存
职业技能竞赛的组织实施如果只停留在过程、形式与结果,而忽略精神层面的提升,其职业教育功能彰显就存在缺失,而校园竞技文化建设需要媒介与载体,将职业技能竞赛组织实施作为校园竞技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工作合二为一,步调统一,目的明确,节省成本。
1.校园竞技文化是高职学院校园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种人才既要有够用的知识、过硬的技能,还必须具备吃苦耐劳、顽强拼搏、昂扬进取的职业精神。这种精神的培育要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也需要创建一种校园文化来熏陶与浸润,这就是校园竞技文化的特色与功能所在。
2.职业技能竞赛的职业教育功能明显
职业技能竞赛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生产和经营工作实际开展的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的、有组织的群众性竞赛活动。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社会团体机构、职业院校到教师、学生个体都日益重视职业技能竞赛,是因为职业技能竞赛的开展对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有着十分明显的正导向功能。如,推进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建设,提高教师的“双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等。因此,各高职院校组织、参与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院声誉,而是作为开展专业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阵地,纳入了教学育人的过程。
3.职业技能竞赛组织与校园竞技文化建设工作必须相融统一
职业技能竞赛组织实施一般由教学部门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由宣传部门负责,两项工作的统一协调,关键是学院管理理念与顶层设计。有了主导思想,围绕两项工作的终极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年度工作规划,展开各项具体工作。在职业技能竞赛组织过程注重竞技氛围的营造与文化的凝炼,校园竞技文化建设以职业技能竞赛组织、社团活动开展为依托,两项工作不能独立分开,应相依相附,互为促进。
二、职业技能竞赛组织实施与校园竞技文化建设共筑“舞台”
在竞争激烈的当今时代,职业技能竞赛组织实施与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学院不可回避的两项工作,虽由不同部门分工负责管理,但它们之间有着必然联系,相生相促。因此,对学校来说,必须统筹谋划、整体推进。
1.搭建竞技平台,丰富校园竞技文化
(1)加强领导,健全机制,规范工作。本院建立由党委、行政统一领导,教务处牵头,宣传部、团委、党政办、后勤处等多个部门紧密配合的技能竞赛管理机制。为了统筹全院技能竞赛组织与竞技文化建设工作,学院成立了技能竞赛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教务处对全院开展的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及参赛培训过程进行统筹管理,规范各类组赛行为,把竞赛工作的组织管理纳入常规工作考核。学院制定了《校园技能竞赛文化建设规划》、《技能竞赛管理办法》、《校园文化活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确保技能竞赛文化建设和各类竞赛组织与参赛工作有序、规范地进行。
(2)强化意识,搭建技能竞赛平台。为了强化师生参赛、组赛意识,拓宽师生视野,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把校内外各级各类竞赛变成了师生交流切磋、取长补短的载体和激扬青春、塑造形象的舞台。学院每年举办技能节和科技文化节,技能节年初开幕,年底闭幕,活动贯穿全年,将技能节活动开展与专业课程教学紧密结合,融入教学过程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将竞赛精英选拔培训效益惠及全体学生。充分利用学院教学实训资源,承接省、市、企业各类技能比武或竞赛活动,策划创办校企同台竞技活动,让学生、教师、企业员工在同一平台进行技艺切磋,共同学习提高,校企文化互相浸润,营造一种浓郁的校园竞技文化氛围。
2.营造竞技文化氛围,助推技能竞赛工作成效
(1)用环境影响人、塑造人。高职学院校内职场氛围营造是校园竞技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对接企业需求,立足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意识,紧密结合企业文化的要求和职业技能培养的需要,使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在开展技能竞赛培训、技能比武和实习实训时,注重把“6S”管理等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把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贯穿于建设的整个过程,努力营造高职校园笃学精艺、敢闯敢拼的职场氛围,不断提高师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从而炼就师生吃苦耐劳、追求卓越的品质,为职业技能竞赛的开展和优异成绩的取得辅垫坚实的基础。
(2)展开宣传攻势,大力宣扬竞技文化。充分利用院报、校园新闻网、宣传栏、广播站、版报等媒体,对技能竞赛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广泛宣传,激励师生爱祖国、爱学院、爱专业和爱岗敬业的精神。系部和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召开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经验交流座谈会”,由获奖的参赛选手以及指导老师向低年级学生代表、领导、教师等与会人员介绍竞赛过程、获奖感悟。通过座谈交流,不仅能为今后的竞赛积累经验,起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研”、“以赛促建”的最终目的,更能激发全体师生参与竞赛的兴趣和斗志,增强团体意识、竞争意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院每年年底还召开一年一度的技能竞赛、技能训练工作表彰大会。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和典型的推介,逐渐在校园里培植出一种人人参与、争当先进的技能竞赛文化氛围。
三、职业技能竞赛组织实施与校园竞技文化建设的成果
1.亮剑技能竞赛赛场,凸显校园竞技文化建设成果
近年来,本院坚持对接石化产业、提升办学内涵,以产业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以赛促改,营造了浓郁的竞技文化氛围,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在国家、省、市和行业举办的各项技能大赛中,本院荣获各种奖项240余项,其中,获国家级团体一等奖11项、二等奖10项,个人一等奖21项、二等奖27项;省级团体一等奖3项、二等奖15项,个人一等奖19项、二等奖50项。2010年,题为“打造技能竞赛文化,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校园文化建设项目获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2012年4月,“训练长技、竞赛强技,着力培养适应石化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竞赛组织总结材料在全省职成教育年会进行经验交流。
2.职业技能竞赛工作与专业教学过程融合,推进了专业建设与改革
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设立的都是紧跟现代新技术,紧贴现代实际生产与生活的项目和赛题,而且赛场上比拼的不仅仅是参赛者的专业技能,还包括了参赛的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态度)和心理综合素养。由此,引导专业教师对专业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和课程教学实施进行思考,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甚至重构课程教学体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从而推进了教学改革与研究,推动了专业建设与发展,使之惠及全体学生。同时,教师在各类竞赛的组赛和备赛过程中,倍受锻炼,无论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是教育教学方法和管理理念都有一定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
3.奋发进取的竞技氛围,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高职教育必须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奋发进取的技能竞赛文化氛围,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开阔视野,促使其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形成公平、和谐的竞争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各种技能竞赛把智育与德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磨炼了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促进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为其毕业后更快地适应社会、适应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努力拼搏的竞技意识,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
在职业技能竞赛组织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发展共性与突出个性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弘扬了主旋律,突出了高品位,办学理念得到发展,学院精神不断传承,制度建设实现创新。师生在技能竞赛中所形成的努力拼搏的技能竞赛意识和挑战巅峰、逐梦不止的精神,通过弘扬推介,成为了学院发展的一笔宝贵的的精神财富。丰富多彩的技能竞赛活动不仅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师生的业余生活,融洽了师生关系,对师生高尚的道德、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以及良好的教风、学风的形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经过竞技文化的洗礼和熏陶,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风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变得愉快,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由强迫学变为自觉学,注意力变得集中,观察力变得敏锐,创造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有力地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
脱离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来议职业技能竞赛,失去了职业技能竞赛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避开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来谈校园竞技文化,会因缺乏实体而空泛;没有文化氛围的衬托与助阵,职业技能竞赛工作失去了精神的支撑。因此,职业技能竞赛工作与校园竞技文化建设对接不仅必需,而且可行。
参考文献:
[1] 陈利,张天明.简论职业技能竞赛的职业教育功能[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4-7.
[2] 职业技能竞赛.百度百科.http:///view/2513641.htm.
[3] 技能大赛成为职业院校“风向标”[N].中国教育报,2007-06-21(4).
[4] 李宗云.社团活动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定位及实施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1,23(32):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