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阅读,探究

阅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之一。对学生来说,获取信息的主渠道是阅读,因而,在语文教育中,阅读教学是重点之一。只有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好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起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

1 问题的提出及教育理念

在目前的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将如何学习这节课的内容预定了一个思路,期望学生沿着教师预设好的思路一步一步学习。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偏离这条预定思路。甚至与之相反,教师就要设法去“启发”、“诱导”学生回到预定的思路上,而不是灵活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把握契机,重组教学资源,以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教师忽视了课堂活动的复杂性。殊不知像这样的课备课愈是严密,就愈束缚学生的思维,遏制了学生发展的可能性。我们教学任务的基本之一,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又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为了让学生在离开学校后能继续独立地学习不断涌现的新知识,适应社会发展。就要使他们在有限学校学习时间内学会学习。

学生是知识的构建者,学习效果不仅依赖于自己的主观努力。还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非认知因素等密切关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学习知识的消极接受器,他们有主动学习与自学、独立学习、自我调控学习的能力。为此,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通过合理教学活动组织,把学生引进积极的学习活动中,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注意合理组织现有的学科知识结构,注意建立起学生当前所学习的知识与其头脑中已有认知结构的联系。

总之,学生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在已有相关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对将要习得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

2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特点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导引下,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主动深入探究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假设各种解疑释疑的方法,尝试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同时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这个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2.1探究性

强调探究性阅读是本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给学生适度学习内容探究和学习方式探究的空间。教师在学生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使学生大胆尝试探索,从而掌握现代的学习方式。学会探究科学知识的方法。

2.2自主性

学生自主学习的特征体现在预期性和参与性上。本模式要求学生对自己所要完成的阅读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及社会价值有所认识,并能主动计划和调整自己的学习,有效地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能根据需要对学习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对所学的内容能独立思考,多向思维,运用所学的知识适应新的情况,探究新的问题;对自己的学习策略、学习结果有自我认识和调控能力。这是学习的预期性。本模式更强调参与性,要求学生具有人际交往内的意愿和能力,能和小组成员协作、互相尊重,主动参与集体的探究学习活动。

2.3独立性

从模式看,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既是自主的、合作的,又有独立性。在各个步骤中都体现出学生自我发动、自我选择、自我组织、自我调控、独立思考、自我评价等一系列自我教育的意识和特点。这是相对于教师而言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教师对自己要教什么可以有很大的控制,但对学生要学什么的控制就小得多。因而本模式设置一个独立探究的步骤,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展潜能,发展个性。

3 操作步骤

第一步:独立探究。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每个学生都有较强的内隐的和外显的独立学习能力,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这个层次的5个探究性环节是:①自读感知。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自己阅读,感知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构思、怎样立意的,而自己应怎样理解,应得到什么知识,解决哪些问题。②提出问题。由学生自主定向,寻找探究点,提出实现阅读目标所必须理解的问题。③假设策略。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大胆提出自己的假设解答这些问题。④尝试解答。鼓励学生不要怕犯错误,大胆尝试解答所出现的问题。⑤整理答案及问题。学生独立探究时,教师巡回指导,适时提示学生从课文的题目处,从非常规用法的标点、语句处,从语言、语法,从结构谋篇上,从内容上,从新旧知识的连结点上等去发现问题,或引导学生把大问题化小,使所探究的问题变得更具指向性。

第二步:小组合作探究。在完成了第一层次的阅读探究后。就要把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一个层次,甚至让他们带着更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各种途径从课堂外收集相关后的信息,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教学的交往。这个层次的5个环节是:①组内交流体验;②呈现问题;③选择策略;④尝试解答;⑤整理答案归纳问题。最后.小组集体进行探究的反思、整理,以备全班交流。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范文第2篇

化学课程改革已经明确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从化学教学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并通过它的顺利实施既能达到传统教学模式对系统知识的高效传承,又能符合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的确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

一、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化学作为一门生活气息浓厚的学科,较其他学科而言它与实验和生活实践联系更为密切,适于用来进行探究的内容较多。但教师还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认知规律,充分挖掘教材中科学探究的内容,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对探究主题的设计要充分体现三个原则:(1)探究主题的设计要有开放性;(2)探究主题的设计要有自主性;(3)探究主题的设计要有过程性。根据这三个原则设计的探究主题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注重教学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新教材力求改变过去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获得技能、掌握方法,并从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发展积极的情感,养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2]。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上进行变革,有所突破。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这是科学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摈弃传统教学存在的诟病的关键。

在新教材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通过“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交流”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来实现的。在这些活动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能使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有所了解。

三、突出化学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化学在极大程度上推进了现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对人类解决当前面临的环境、能源、健康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了可能的途径。新教材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有目的地介绍生活与现代社会涉及到的化学知识与化学技能,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情境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化学,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并能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并解决一些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进一步学习化学的欲望和兴趣。

四、强化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是“以实验为基础”。化学实验是化学发展的最先进、最生动、最有效的载体。新教材始终把化学实验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化学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化学实验不再是简单地训练某个技能或验证某个知识,更多的内涵是怎样把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落到实处。

五、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兴趣是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先导,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着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用妙趣横生、又有一定难度的化学问题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以新颖的方式去诱导、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就一定能使学生向往科学,追求真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也会随之培养起来。

六、引而不发,启迪激励,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青少年的天性在于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引而不发,提倡学生大胆探索、标新立异、敢于创造,使学生思维的辐射性、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得到大幅的提升。同时,恰到好处的运用榜样激励、前景激励、参与激励、表现激励、竞争激励、成功激励、表扬激励等方式,及时充分地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和聪明智慧,必然促使学生的探究激情发挥得酣畅淋漓,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温故知新,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运用“温故知新,巧妙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波澜。这正如古人所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巧妙设疑带来的丰富想象力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使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运用“温故知新,巧妙设疑”来指导和鼓励学生,必然促使学生伸展科学探究的触角对问题展开由浅至深、由窄变宽、由形象到抽象的探索,使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现性、敏捷性、发散性、聚合性、得到全面的培养和整合。

八、积极参与,灵活多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化学课堂教学应力求打破常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灵活多变”,对于疑难问题能提出较多的思维和见解,从多方位去思考问题,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举一反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多地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能动交流的学习策略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朝着正向、逆向、纵向、横向的立体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学生探究能力 教学探究

引言

物理探究精华并不仅仅是一种老师传授的教学理念,更是整个物理学科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科学探究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之下进行事物探索和研究。这一科学探究基础来源于生活,用物理学科课本作为辅助,让学生参照生活中的不同对象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而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有不同解决方法和不同疑问。通过科学探究学生可以充分掌握课本知识,并且和实际完美结合。

一、教学理念的改革促进科学探究发展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以往教育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教育教学体系,大多利用课本及教师的相关经验进行教学,而新的教学改革却提出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实际和课本之间有机结合,探究课本教学新方向。这一改革的提出是整个教育教学从传统常规教育教学改变的开始,以往的教育教学大多是教师不断进行课本知识的重复讲解,让学生记住这一知识点。这一教学模型无形之中会扼杀学生思考的思绪,进而遏制学生探究精神。改革后的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和学生连成一体,将以往教师权利分化给每一个同学,让学生有机会当老师。充分自主完成学习,使整个课堂具有轻松愉快的氛围。

二、不断地鼓励学生积极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指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不断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不断进行课本知识的扩展,充分扩展和更进一步了解课本中的物理学科相关概念。把每一个物理学科概念运用到实际中,不断学习新知识,一步步学习充实自己的科学创新能力。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充分轻松地学习,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科学知识及进一步获得科学探究。举个例子,讲解压强这一物理章节时,在进行最后章节性总结时,可以给学生留下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如没有大气压强会不会有人?没有大气压强的人类会是什么样子?如果大气压强的密度增加几倍以上会是什么概念?其实这一些在科学杂志上都有类似答案,提出这一问题主要是让学生最后产生兴趣,然后学生根据这一兴趣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查询,进而获得知识。不断进行科学且有效的科学探究,让学生思维发散,充分启迪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三、深化物理学习

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充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旦培养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能让学生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更有探究和创新精神。这样学生在物理探究中就能获得不同兴趣及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如物理学界对于永动机的争论一直没有定论,讲解机械效率时,可以让学生最后思考一下是不是真的存在永动机,有了永动机会给人类生活带来什么变化,永动机如果真的存在又会是什么样子,有什么样的条件发明这一机器?相信这一思考问题的有趣性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并且增强学生科学探究及学习兴趣。

四、物理探究能力培养

在进行物理教育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以提升兴趣和创新探究能力,相辅相成。通过所要教授的学科课程进行针对性科学实验教学,不断利用各种假设性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利用不同科学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验。一方面利用正确的科学实验也就是已有模版的科学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进而让学生产生兴趣,提升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及自信心。其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让学生全程参与到实验中,这样能够让学生对实验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让学生对物理有着更深层次的思考。进行相关实验以后,更要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究实验精神,最好就是学生 在实验以后自己发现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创新精神。

五、重视团队交流精神

个人能力和团队协作之间总是有一些差别的,在相应物理科学实验当中,应该尽量分为几个团队或者几个组。并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这一实验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实验时彼此之间要有交流。每一个组之间有思想或者问题见解的不同,可以有争论。只有思考才会有问题,才能让道理明白。

学生科学知识的探究就是对问题的探究和接受过程,学习每一个物理科学知识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学生自己学习。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学习才能清晰地了解和掌握物理学科知识。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才能让学生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结语

物理学科教育教学主要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和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不断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究精神培养。不断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相互结合。不断让学生在理论知识中学到知识,在实际中验证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对物理这一学科的理解和创新,而且对其余学科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从而大大提升整个国家教育教学事业的整体水平,加快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张春华.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J].考试周刊,2011(78).

[2]陈瑞林.初中物理教学要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2(11).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范文第4篇

一、创设情境,唤起热情

儿童来到世界之初,便有一种探究潜能,他们对身边的事物或现象既熟悉,却又不甚了解,他们对这些事物或现象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此时我们需要诱发他们的探究动机,开发这种潜能,激发儿童的探究欲望。因此,在小学科学实验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通过设“疑”引趣,以“志”激趣,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求新知、探索创新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引导探究,获取答案

教师要选取恰当的生活实例和现实情景,经过一定的处理和控制,突出要学习的问题。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能很快发现核心问题,并产生探究的兴趣。如在上《食物中的营养》了解淀粉的特性一课时,我事先准备了一张用米汤写好字的纸,告诉学生老师有一封“无字天书”谁来读读。当学生展开时发现是一张“空白”纸,在学生疑惑之时,我告诉学生我有办法让字显现出来,当学生看到我用棉签沾过的地方现出了字迹时,非常好奇,通过这个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发展。

三、小组合作,齐心协力

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之间积极地、互动的、互助的一起学习。使学生在合作中懂得协作的重要并在其中获得成功、得到快乐。渗透“合作”的思想,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注重团结协作和探究实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又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同时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如在《点亮我的小灯泡》一课时,用小组合作的办法,把小灯泡点亮,并要求把小灯泡连接的方法画在科学记录本上。

四、勤于反思,总结归纳

在教学中我也发现,每次学生探究后都有许多话要?f,而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这样就激起了许多“矛盾”。如,学生认识空气后,可以思考:是什么污染了空气?我们所在的小区里,有哪些东西污染了我们的空气?你是如何知道的?你能举出一些例子来吗?我们小孩子是否应该关注空气的污染情况?还可以与其他学科整合,让学生写一个关于乘坐热气球去看望朋友的故事。

五、拓展空间,延续深入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范文第5篇

一、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他们的学习进行鼓励和引导,让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在主动学习中获得进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使他们产生强大的学习内动力。通过教师的鼓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摆脱学习中的负面情绪,主动探究英语知识,在学习的各个环节获得乐趣。在趣味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学习内动力成了打开学生英语思维的“钥匙”,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英语知识,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和时间,使他们能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分析新知识,深入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并通过主动听、说、读、写等环节来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高效进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

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容易受到汉语思维习惯的影响,不能正确的掌握英语知识的用法。在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英语交流能力。例如,在教学“ At the Zoo”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课堂中的内容,让他们结合色彩鲜艳的图片进行学习,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记忆单词和句型,快速掌握教材中的单词tall、fat、thin、short,并掌握重点句型It’s so…。在多媒体教学情境下,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能快速的跟随多媒体展示的图片和问题进行思考,通过阅读教材内容找出答案,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加快学习进度。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利用多媒体的丰富素材设计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生动的学习情境中进行探究和思考,转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思维活跃的情况下进行英语单词和句型的学习,能加快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在多媒体情境中掌握句型的使用,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能力。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一些教师认为只要课堂教学氛围活跃,就符合创新教学的要求,导致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学生没有对知识进行深入分析,不能有效掌握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看似热闹的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对他们的思维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引导下进行深入思考,通过直观的学习方式促进英语思维的发展,深刻理解所学内容。

三、创设对话情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情况,忽略了他们听说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不能流利的用英语进行交流。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他们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英语知识,学会用英语进行交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创设对话情境,让学生通过对话交流掌握教材中的内容,学会运用重点句型进行交流,提高他们的口语交流能力。例如,在教学“Can I Help You?”时,教师可以让同桌两个结成小组,进行课文内容的对话,练习句型Can I help you? I’d like...通过对话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提供了说英语的环境,让他们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掌握了英语知识。在完成教材内容的对话练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创设对话情境,运用所学的句型进行练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设计出多种对话情境,在对话中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四、加强教学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促进因素。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依靠自己的能力掌握英语教材中的能力,坚持不懈的进行学习,促进他们英语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并对他们进行引导,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引导下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促进他们英语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时,教师可以让英语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介绍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让其他学生进行借鉴。通过相互交流和学习,使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坚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在学习中取得进步,实现高效的学习效率。

五、开展英语趣味课外活动,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