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工专业知识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主要目标
从2016―2020年,通过全区48所技工院校与54个贫困县开展结对帮扶的方式,动员组织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参加职业培训专项计划,帮助他们实现技能型就业,促进家庭稳定增收,同时为产业转型升级输送一批青年技能人才。
二、实施对象
全区54个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参加培训当年12月31日前15周岁以上、22周岁以下,未婚,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含退学、辍学等,以下简称“两后生”)。
三、实施内容
根据“两后生”的培训意愿、劳动能力和岗位需求,分类实施下列职业培训:
(一)中期就业技能培训
为期一学年(10个月),熟练掌握一门就业技能,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短期就业技能培训
为期2个月以内,强化实际操作培训,提高初次就业能力。
(三)创业培训
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创业项目,重点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创业项目指导、创业实训等培训,提高创业能力。
(四)中等职业教育
“两后生”直接参加,或参加上述培训后继续参加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学历教育。
四、实施步骤
(一)明确责任
各技工院校与结对帮扶县人民政府签订结对帮扶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培训责任书,明确双方责任。在责任书的框架下,还可根据实际需要,由有关各方签订具体的培训协议。
(二)调查摸底
各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每年定期组织对本县“两后生”培训就业创业意愿进行调查摸底,将需要参加职业培训专项计划的“两后生”人员详细名册,提供给技工院校,同时报送自治区、设区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公共服务专责小组。
(三)组织招生
根据“两后生”人员名册,技工院校与结对帮扶县联合进校、进村、进户,集中开展春季、秋季招生工作。
(四)实施培训
由技工院校或委托职业院校、定点培训机构根据年度招生计划,分类、分专业组织开展培训工作。
(五)推荐就业
对培训合格的学员,实施培训的技工院校或职业院校、定点培训机构负责推荐就业,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予以积极配合。
(六)补贴申请
实施培训单位和学员按规定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扶贫等部门申请相应的经费和补贴。
(七)工作考核
对各贫困县及技工院校“两后生”职业培训专项计划实施工作进行考核。
五、政策措施
(一)中期就业技能培训
1.开展结对帮扶的技工院校,当年招生计划开设的全部职业(工种),自动取得在全区范围内就业技能培训定点培训资格。
2.培训实行全日制、寄宿制,培训时间为一学年,按10个月计。原则上单独编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编班。培训开班分春季学期、秋季学期,原则上春季学期开班安排在2-4月,秋季学期开班安排在8-10月。
3.学员培训期间的基本生活费(以下简称“生活费”)、学费、住宿费和实习材料费等实行全免,由自治区财政按1.2万元/人/学年给予补贴。其中,学费、住宿费、实习材料费、卧具费、实训工装费、体检费、医疗保险等培训费用补贴标准为6500元/人/学年,从各级财政安排的就业资金中列支;生活费补贴标准为5500元/人/学年,由各县从自治区切块下达的扶贫专项资金等资金中统筹安排。
4.培训结束后,技工院校推荐学员实现就业或创业,就业率和创业率达到规定比率的,给予相关技工院校就业创业服务奖励(具体办法另行制订)。
(二)短期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中等职业教育按我区现行有关政策执行。
六、补贴资金管理
参加中期就业技能培训的培训费和生活费补贴资金来源、申请、拨付和核算按下列办法执行:
(一)补贴资金来源
各级财政安排的就业专项资金和自治区切块下达各县的扶贫专项资金等资金。
(二)补贴资金申请
补贴资金由技工院校统一申请,其中,培训费补贴按属地原则,向技工院校所在地设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申请;生活费补贴根据生源情况,分别向其户籍所在地的县级扶贫和财政部门申请。
(三)补贴资金拨付和核算
培训费补贴从就业补助资金拨付给技工院校。生活费补贴先拨付给技工院校,再由技工院校转拨付给学员。
各技工院校在培训学员入学后1个月内将学员信息录入信息管理系统。根据信息管理系统中学员人数及指纹数据,由技工院校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并提出申请。经各设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预拨培训费用补贴总额的60%。
1.培训费实行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方式,按实际参加培训学员人数及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率,对承接培训任务的技工院校给予补贴。学员完成一学年培训,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并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按100%给予补贴;学员完成1个学期培训,没有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按60%给予补贴;学员未完成1个学期培训的,不给予补贴。培训结束后,据实核算补贴应拨费用,预拨费用大于应拨费用的部分,转为下年培训费用预拨。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率低于60%的技工院校,不给予补贴,预拨费用全部退回财政部门或转为下年培训费用预拨。
2.生活补贴费由技工院校代为申请,县级扶贫、财政部门按学期分两次拨付到学员就读的技工院校。申请审批流程如下:
新学员开学后,技工院校按学员户籍所在地提供学员名单给县级扶贫部门审核补助资格开班1个月后,技工院校按学员户籍向县级扶贫部门提出补助申请,附上经县级扶贫部门审核符合补助条件的学员名单列表(含申请第二学期补助的学员)及技工院校出具的学员在校培训证明县级扶贫部门审核县级扶贫部门按学员户籍地在村委会、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公示,同时在县级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公示(公示期为7天)报县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批县级财政部门在审批后15个工作日内把补助资金划拨到学员就读的技工院校,由技工院校按月通过校园卡发给学员。
学员中途退学的,本学期未发完的生活费,由技工院校一次性退回县级财政部门。
参加短期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按我区现行有关政策执行。
七、工作要求
(一)精准识别
利用扶贫大数据平台,比对相关部门业务数据,充分发挥各贫困村“第一书记”作用,对“两后生”开展到村、到户、到人的培训需求调查,确保人员名册准确。
(二)精准宣传
一要内容精准。每一个贫困村都要张贴宣传海报,详细告知贫困户有关政策精神、补助标准和办事流程。二要对象精准。要对照人员名册,对贫困户“两后生”及家长开展一对一、面对面宣传。三要责任精准。各县要积极配合有关技工院校开展定期招生宣传,各贫困县乡(镇)、街道要成立宣讲团,开展不定期宣讲,各贫困村“第一书记”要经常带领驻村工作队走家串户宣传政策,了解实情。
(三)精准协作
结对帮扶的技工院校要确定若干所技工院校或职业院校、定点职业培训机构作为协作单位,在本单位难以满足学员的专业需求或其他条件时,及时推荐到协作单位开展培训工作。54个贫困县以外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参加专项职业培训的,参照本方案实施,相关技工院校应积极予以配合。
(四)精准担责
各县负责准确提供本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名册及相关信息,配合技工学校做好学员及家长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员安心接受培训,实现稳定就业。各技工院校负责按结对帮扶县提供的“两后生”名册开展招生工作,组织实施职业培训专项计划并保证培训质量,做好学员在校期间安全工作,积极推荐学员就业创业,要指定一名校级领导负责帮扶工作,组建专门工作队伍,落实结对帮扶工作专项经费。各设区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公共服务专责小组负责督促指导,组织实施各县职业培训专项计划考核工作。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公共服务专责小组负责制定相关考核办法,协调推进职业培训专项计划实施工作。技工院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结对帮扶工作的指导,为技工院校提供必要的支持。
关键词:普通高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1-0064-02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截止至2009年,全国共有253所普通高校或独立学院拥有化工专业本科教学点,平均每年招生约为10万人。随着2008年全球性经济危机,以及2011年欧美次贷危机对整个全球经济及各产业的深入影响,依赖于化工产品及原材料进出口的化工企业受到了严重影响,致使化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对减少,同时也对化工专业大学生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校应当在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同时,尽快摆脱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对高校办学的束缚,及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培养新型化工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尽快在实践中检验培养模式。
一、创建创新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一)有利于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需要
进入新世纪,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取得了飞速进步,新型的化工、化学产品不断涌现,化工工业也由传统的原料工业转变成一个以集新材料、精细化学品、专用化学品、生物技术、催化技术、新能源、新资源开发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工业。因此,创建创新培养模式有利于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增强学生实践技能,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建设及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意识不强的现状,激发广大化工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今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三)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正是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主要内容,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提地高化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其就业核心竞争力。
二、地方普通高校现有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我国高等教育一直以培养理论型人才为目标,在教育过程中往往“重理论,轻实践;重科学,轻应用”。这种培养目标将使大学生毕业时所学非所用,无法与具体社会生产实践相
结合。
(二)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陈旧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化工专业的教学内容及实用的教材较为陈旧,部分高校所开化工专业的课程其专业课程所占比例过大,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陈旧、知识结构不合理,无法适应社会对应用型和综合型人才的具体需求。
(三)创新教育不足
目前,虽然国家大力提倡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但并非所有高校的做法都让人满意。对于化工专业的大学生而言,未来的社会工作将有充分的机会去挑战新任务,开拓新产品,所以创新能力不足必将影响其今后的职业发展和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
(四)教学实践环节薄弱
一方面,部分高校受困于财政及人员等多方面原因,不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场地及高级的实验器材,导致部分应当开设的实验课程无法正常开设,严重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及动手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对于毕业实习及在校生认识实习的环节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岗位职责以及技能缺乏足够的了解,更别提技能掌握和胜任工作了。
三、加强地方普通高校化工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创新的对策思考
(一)全方位调查思考,科学确定培养目标
确定科学的培养目标是地方高校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化工人才的前提与基础。对此,高校教务部门和学科建设部门应当以充分的实际调研为基础,充分考虑到自身办学水平与社会需求的状况,参考国内外模式,逐步树立“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并重,创新能力与就业能力同举”的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注重实践、实习环节,突出创新思维教育
化工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评价本专业学生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高校应当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制定相关机制,逐步实现“三实一创”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包括实验、实训、实践、创新。首先,高校要加大财力投入,加强化工专业实验室建设,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其次,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以部分化工企业为对象的以科研合作和实习就业为主要形式的实习就业基地,提高大学生实习和实践的质量,并向企业推荐毕业生,实现毕业生与企业的对接。再次,高校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增加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力度,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依托学生社团,倡导和组织大学生积极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实践,充分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职业特点。最后,高校要加强专业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高校应当积极制定大学生创新机制,鼓励化工专业学生多参与校内创新实验、设计型实验,参加各级科技创新比赛,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
(三)逐步完善课程体系,改善教学方式、方法
高校科学的课程体系设置是大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前提,是人才培养模式创建的关键环节。首先,高校要逐步完善化工专业课程体系,合理恰当确定化工专业课程设置。如大连大学就曾多次对化工专业课程设置问题进行修改和讨论,其中根据论证结果,将《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合为一门课授课,虽然课时减少,但内容仍可满足同学们对化学知识的需要。在专业方向课程方面选择上也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例如,将部分与化工生产实际联系较小的课程逐步转化为选修课,如《化工原理》、《化工仪表自动化》以及《反应工程》等课程逐步提高课时量。学校还大力加强实验课程的比例,使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此外学校也逐步增加其他学科方向的课程,如为化工专业学生开设了《美学概论》、《企业管理》、《环境学概论》等多门课程,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高校要组织开展相关的教研活动和培训活动,帮助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时将新颖的授课方式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四)加强化工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学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第一,高校要拥有在专业方向上有影响力的大师。提高化工专业的整体师资水平,增加对化工科研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第二,高校要从企业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进行具体操作环节的指导,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就业进行必要的指导。第三,高校要加强对已有师资队伍进行系统的培训。高校要从师资队伍现有水平出发,结合化工专业培养模式对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引导广大教师以“双师型”教师为目标,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从而更好地在教学环节上发挥自己的
作用。
面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化工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以及化工类企业对大学毕业生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重要基地,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任务,从人才培养模式入手,及时从教学、实践以及制度等环节进行改革,从而增强化工专业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能力,进而使学生的素质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使学生能够在社会的广阔天地中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 吴亚平,甘光奉.独立学院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2009,(6):396-397.
[2] 赵韩强,赵树凯.高等工程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7,(5):72-74.
关键词: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任务驱动;虚拟仿真;改革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0.195
0 引言
高职数控加工专业是培养数控机床操作技术人才的重要专业,现代数控加工技术发展进步非常快,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对数控加工专业的实训教学进行改革。通过优化实训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平台,鼓励学生到企业一线实习等措施,来不断提升数控人才的技能素质。
1 高职院校数控加工实训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实训课程教学特色不明显
在一些高职院校数控加工实训教学课程中,对学生实训的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参与技能要求等,同传统的课堂教学差异不大,没有突出实训教学的特色,对学生数控加工实践技能的训练作用不明显。
1.2 缺乏真正的学生实践锻炼机会
数控加工专业,是一种理论性同实践性,密切结合的专业。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核心数控技术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学生进行实践锻炼。在实践锻炼过程中,才能将数控加工技术练习到位,并为今后走上一线的数控技术工作岗位打好基础。但是,实际情况是不少高职院校,没有给学生安排真正能够锻炼学生实践技能的实习岗位,学生的实习效果不理想。
1.3 实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有待提升
现代一些高校在数控实训教师引进方面,m然花费了不少经费,但是,真正专业知识水平高、数控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并不多。高职院校数控实训教师在开展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方面,更多的是参照同类院校的方式方法,缺乏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的创新突破,对学生的实训引导作用不明显,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训经验都有待提升。
2 数控加工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模式分析
2.1 引进和培育数控加工实训师资
实训教学改革,需要一批具备现代化数控加工专业技术知识的教师,教师不仅要在引领专业不断创新改革,还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反复总结,参与实践锻炼,努力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素质。高职院校要加大引进和培育实训专业教师的力度,打造一批专业知识水平高、技能素质硬的师资队伍。
例如,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形势,建设强教学、强实践、强科研的“三强”教师队伍,助力省级优质名校申报,2017年2月,组织机械工程系26名青年教师参加的寒假教师技能培训。在培训过程中,采取校企合作形式,依托学校“数字化工厂”和“产品检测技术中心”设备资源,聘请西门子公司的刘清洲工程师和泰西(北京)精密技术有限公司代跃工程师为老师们进行培训。培训采取专家集中授课、示范演示、教师动手实践等形式,系统地学习了工业自动化生产制造的各项基本技术和基于互联网支撑的智能化制造、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等前沿知识,实现了教师技能水平、科研能力、创新意识的全面提升。培训过程中,老师们表现出了极大的求知欲望,学习气氛浓厚、纪律良好,自始至终无迟到早退现象发生,老师们并纷纷表示这种技能培训针对性强、效果好,既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理念,又获得了知识、提升了能力。
2.2 深度对接企业需求,为学生开辟良好的专业实习平台
数控加工专业的学生,要想真正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除了要掌握好基础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真实的实训操作。数控加工是实践性很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很高的专业,因此,高职院校要在深度对接企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为学生开辟更多真正的实习平台。在实际岗位实习过程中,学生们才能更好的检验自身的知识,并强化数控加工的各项工作技能,为今后从事数控加工技术岗位打好基础。
2.3 提升实训教学硬件的水平,为开展仿真实践模拟创造条件
为保证高职院校数控加工专业实训教学的正常进行,在实训硬件基础设施上,高职院校要加大投入,对落后陈旧的数控加工硬件设备进行更新,引进现代先进的数控加工硬件设备,做好实训场地设备搬迁、安装、调试、检修、环境清理等工作。为学生进行仿真模式实训提供良好的条件,这样对于在校期间提升学生们的数控加工实践技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4 创新实训教学模式,引进企业一线技术人才授课
数控实训专业实训,可以定期引进一些企业一线优秀技术骨干进行授课。企业一线技术人才,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技能素质方面,都是经过一线岗位锻炼过的,并且其思维理念也是基于现场实际数控加工作业模式,这对学生们来说,是非常急需的。因此,高职院校要定期引进这类人才为学生的实训进行授课。
例如,山东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处,通过邀请佛山市先导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专题授课。对学生实训过程中遇到的数控机床维修实验平台编程问题、安装调试问题以及故障排除等进行培训指导。在场的技术人员详细讲解设备电气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加工程序编制方法等,这对提升学生们的动手安装、调试及维修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对PLC控制有了更深入的学习与了解。在实验台中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够模拟机床电气故障,进一步使学生了解机床电气原理、系统编程与操作,帮助老师进一步了解数控机床电气结构进行数控系统的二次开发。数控机床系统操作、编程实验;便于学生大规模接线、安装,参加系统联调;数控机床典型故障分析及检修。为今后实训教学、科研、大赛提供重要保障。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面对高职数控加工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分析,并且一些高职院校的实际改革措施,也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作用。高职数控加工实训改革,要以市场对人才需求为立足点,培养专业技能素质高,具备良好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人。通过引进专业技术教师、深度对接企业人才需求以及增加企业一线培训实习等,是未来实训教学改革努力探索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化工专业;生产实习;实习效果;教学质量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promoting the effect of production practic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Li Ci, Xia Xiaotian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54,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roduction practic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trying to find the approaches to promot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he effect of production practice, such as placing great emphasis, confirming cultivating plan and practice content, increasing the practice funds and base construction, implementing the evaluation regulations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teams of practice teacher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reforming word of chemical production practice education.
Key words: chemical engineering; production practice; practice effect; education quality
生产实习是工科专业本科生教学培养计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大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综合能力相结合的必经之路[1]。而对化工专业的学生来说,生产实习尤为重要,因为在课堂上要学习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中还要涉及高温、高压、防污、防毒、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只有通过接触实际的化工生产现场,才能加快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理解和掌握,才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生产实习接近生产工作实际,是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化工工业生产和社会科技进步对高级化工人才素质的客观要求[2,3]。因此,可以说生产实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
1 化工专业生产实习的现状
传统的化工生产实习教学通常是教师提前在校外联系一家化工企业。再由指导教师带队到企业,交由企业进行集中式的实习,学生只能查阅资料、阅读工艺流程图,听一些专题讲座,没有机会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只能被动地看、听、记,最后学生提交实习报告,教师由此评定实习成绩[4]。由于没有纪律和制度对学生进行约束和激励,加上生产实习考核方法的不合理,严重影响学生的实习积极性。有的学生白天在企业车间混时间,下班后到处游玩,甚至把实习当做一次校外旅游,给安全管理带来很大隐患。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实习模式,无法让学生了解化工专业知识是如何应用的,更无法深入了解生产的状况和出现异常情况时的应急处理。很多学生实习结束也还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以。这样的实习效果当然不理想,所以难以达到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
2 影响制约着生产实习效果的主要因素
导致化工生产实习效果不好、教学质量差的原因很多,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习企业的选择和实习基地的建立。实习企业直接决定着实习内容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技术落后、管理混乱的中小化工企业,由于自身的效益不高,无法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也无法激发起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热情。
(2)实习经费的不足,制约了实习企业的选择,也无法保证实习的时间和实习内容的深入。
(3)生产实习成绩的考核方法不科学,不能激发学生的实习积极性。
(4)实习前的课程安排与实习内容衔接不上,学生专业知识的局限性致使实习难以深入。
(5)生产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影响着实习效果。
3 提高生产实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措施
3.1 从思想上提高对生产实习的重视是实现实习效果的前提条件
化工专业以培养化工工程技术人员为教学目标,生产实习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没有生产实习,就没有完整的教育。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基层教师,都应该清楚认识生产实习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高度重视这一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和质量保证,使化工专业毕业的学生走出学校能够很快适应并投入到实际生产过程中。生产实习质量的高低,不仅与学生的毕业、就业相关,也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化工生产实习是化工专业培养教学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时间一般为4周,虽然时间不长,但这个过程经历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择业和就业,乃至他们一生的发展。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生产实习,可以说,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了生产实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在实际操作中做到科学对待、目标明确、管理严格,也才能保证实习效果的实现。
3.2 实习基地的选择和建立是实现实习效果的必要条件
选择现代化的大型化工企业作为生产实习稳定的实习基地是实现生产实习效果的有效保证。由于实习基地的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所以它具有课堂理论教学所无法替代的功能。不仅能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由于在生产现场和企业员工一起沟通交流、劳动等,对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思想素质培养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化工企业高危险的特殊性和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生产经营模式,学生实习不仅不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反而会带来很多麻烦和安全隐患,企业为了保证安全和追求经济效益,往往不愿意接纳学生进厂实习。这就使得联系化工实习单位变得相当困难,要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更是不容易。此外,有限的实习经费也成为选择实习单位的一个瓶颈,原来仅有的少量实习基地也难以满足扩招后日益增多的学生人数。
为了寻求合适的实习基地,满足生产实习的需求并保证实习教学的顺利进行,学校应该加大实习经费投入,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步伐,改变思路,寻找新途径。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1)利用“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先进的现代化工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利用高校的技术和人才,积极为企业的生产服务,解决企业在生产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困难,使企业获益[5]。(2)积极主动为企业推荐优秀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另外,通过实习学生在校外树立品牌形象,扩大学校信誉,使企业乐意与之合作。(3)邀请企业的领导或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为学生上课,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责任感。通过这样互利互惠、共赢的方式,使学校与企业之间真正建立为一个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统一体,这样才能保证生产实习基地的稳定与发展。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我们选择了重庆建峰总公司化肥分公司作为专业生产实习基地。该企业以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生产合成氨和尿素等产品,其现代化生产技术和管理等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学生在这样的企业学习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化工设备技术指标、组织管理理念等,使生产实习真正成为受益一生的经历。
3.3 生产实习的内容是体现实习效果的核心任务
根据我校化工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生产实习时间是在大三结束前的期末和暑假时间进行。生产实习与一般的实验课和课程设计不同,强调的是综合性,需要学生运用所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学、化工热力学、化工设备机械原理等专业知识去完成一个生产过程,内容要求上既有广度,又要有某一点上的深度。因此,教学计划的课程安排应将实习必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安排在生产实习教学环节之前,为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奠定一个良好理论基础。
企业生产涉及方方面面,学生在短期的实习时间里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生产实习的内容应该根据现代化工的发展趋势而有所侧重。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化工工业的发展方向应向无污染型和资源节约型发展,并利用高新技术提高产品种类和质量。所以,化工专业的生产实习内容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适应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要求。
3.4 科学合理的实习成绩考核方式是实现实习效果的有力保障
科学合理的成绩考核方式是调动学生实习积极性的催化剂,也是提高实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6]。传统的考核方式就是以实习报告“一锤定音”,概括了学生所有的表现和付出。这样单一的评定方式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和弊端。(1)由于化工企业是一个高危险的生产场所,如果没有严明的组织纪律规定和安全考核,将无法规范学生在车间的行为,势必给安全带来很大隐患。(2)学生进厂以后,基本都是交给企业统一管理,主要由车间技术员或工程师带领实习,指导教师大多做一些协调性的辅助工作。如果学生的成绩没有企业的参与和评定,就很难了解学生实习的真实情况,所做出的成绩考核当然也就不会客观公正。(3)虽然说实习报告是学生实习的具体体现,但就现在这样高科技高信息化的时代而言,难以杜绝学生网上誊抄和相互之间的抄袭。
因此,要保证生产实习的效果,成绩评定应该涉及实习的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做到客观公正。为此,我们进行了实习成绩评定方法改革,学生的最终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实习态度和考勤占20%,实习日记占20%,实习报告占40%,企业评语占20%。对个别学生必要时还可以增加实习答辩考核。
态度决定结果,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对待生产实习,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这不仅是对企业的尊重,也是学生外树学校形象、内炼自身素养的体现。学生白天在车间,晚上利用一点时间整理当天所学内容,形成简明扼要的实习日记,这样既可加深对实习内容的巩固,又可防止学生在实习报告中杜撰和抄袭。实习报告是学生实习综合能力的体现,需要按照要求规范书写,不得打印。教师从字数、内容、深度等方面给予评定。企业参与学生成绩的评定是对学生在车间表现的一个有力督促。企业根据学生在现场的表现,是否遵守车间规定,是否主动提问,是否深入思考等,对学生的实习表现作出评价,应该是相对公正公平的。
3.5 加强实习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有助于实习效果的提高[7]
生产实习带队指导教师在实习过程中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学校应该加强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1)指导教师需要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相应的实践经验,才能较好地指导并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学校可以定期选派实习教师赴实习企业进行业务培训,这样既可加强实习师资队伍建设,又可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
(2)指导教师需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化工企业安全第一,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健康与安全教育,确保实习工作的顺利实施。
(3)稳定实习带队教师。带队教师的相对稳定,不仅有利于指导学生和与实习企业的沟通,而且教师通过带队工作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提高实习效果。
4 结束语
化工生产实习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提高实习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保证人才质量,对生产实习这门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的实践课程,除了需要领导、教师、学生的共同重视外,还需要加大实习经费的投入,加强实习基地和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制定科学的考核方法,规范生产实习课程教学等实际问题。只有把生产实习教学改革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进行,才能在实践中真正提高生产实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会君,项斌,计伟荣.改革生产实习模式 提高生产实习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30-132.
[2] 王元瑞.对化工专业本科生生产实习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0,31(1):47-48.
[3] 吴艳波,李浙齐,邹恩义.化学化工专业生产实习多元化实践教学探索[J].教育探索,2009,12:55-56.
[4] 杨连发,周娅,廖维奇,等.工科类生产实习现状及实习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91-92.
[5] 刘登峰.化工类专业生产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124-125.
化工专业是否在张家港没有前景呢?为此,我们对张家港的化工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据调查,本市有2个上规模的化工工业园,大大小小的化工企业为数众多,通过对几家企业的深入了解,我们发现化工企业对本专业的毕业生还是需求很大的,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科研型的人才,化工产品更新换代很快,要想在竞争中立不败之地,就要占领先机,一旦有别的企业纷纷效仿,很容易造成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也会一落千丈。因此,要研究人员不断改进生产工艺,甚至开发新产品。二是化工操作工,由于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因此要求操作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结合我校实际,第一类显然不是我们培养的目标,我们可以把目标放在第二类人才的培养上,而且相对而言,企业对后者的需求量更大。
既然,化工操作工有很大的需求量,而家长又是以求职方便作为首先考虑的因素,为何还是招不到学生,而且就是勉强招到,学生的中考成绩也是与其他专业相比最差的呢?我认为要整合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加强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抛弃错误成见
以前就有学生对我说过,虽然读的是化工班,但不会去化工厂。的确,如果对化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进行跟踪的话,工作最不对口的可能就是化工专业的学生。为什么呢?主要是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化工厂往往跟难闻有毒危险等联系起来,因此,几乎没多少学生心甘情愿毕业后去化工厂工作。而实际的情况是否是这样呢?通过我的走访,由于本地区对环境问题非常重视,采用突击检查的方式对化工企业进行抽查,一旦达不到要求,就要实施罚款加停业整顿的处罚,再加上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化工企业在工作的环境上已今非昔比了,不但没有难闻的气味,诺大的车间连来往穿梭的工人也没几个,工人都是在控制室通过计算机来分不同的操作段进行操作,只需每隔一定时间去车间巡视一下运行情况。所以要让广大家长和学生接受这个行业,就要让他们了解这个行业发展的现状。
二、改变现有的课程设置,结合企业需求开设课程
职业教育是为学生进入现实就业(创业)准备的教育,所以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根据人才市场的需要来安排,以便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后能掌握先进技术,从而顺利就业。同时,课程结构也要合理,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际操作,从而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知识与综合职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原有的化工专业主要开设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分析、化学实验、化工制图、化学工艺等基础性的学科,没有鲜明的特色。化工行业属于传统行业,突出的特点就是行业内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创新越来越重要。化工行业创新体现在专业技术创新上。化工行业对专业要求严格,是因为化工业技术含量较高,且门类繁多,不同产品的工艺、配方,国家标准各不相同,导致人才很难通用,也就是说对于化工人才,专业是否对口很重要而化工行业的分工是及其精细的,现有课程的设置没有具体到化工生产的哪一个领域,所以学生就业后很难马上投入工作,往往需要企业再培训。针对这一情况,结合本地区企业的特点,我们可以往化工分析或化工检验的方面培养学生。据了解,化工企业现有的化工检验或化工分析的人员,学历普遍不是很高,企业也非常愿意招收有对口知识的职高学生担任这一岗位。通过与企业挂钩,根据企业需要调整现有的专业课程设置,我们的学生完全可以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三、加强实训课程,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