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呼吸系统疾病原因

呼吸系统疾病原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呼吸系统疾病原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呼吸系统疾病原因

呼吸系统疾病原因范文第1篇

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原因及护理效果。方法:收治呼吸衰竭发生吸入性肺炎老年患者4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两组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原因比较分析,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发生吸入性肺炎4例,吸入性肺炎发生率19.0%,其中剧烈咳嗽、胃肠功能失调、气囊管理不当、吸痰不当各1例,对照组发生吸入性肺炎12例,吸入性肺炎发生率571%,其中进餐卧位不当1例(48%),鼻饲方式不当1例(48%),剧烈咳嗽2例(95%),胃肠功能失调3例(143%),气囊管理不当2例(95%),吸痰不当3例(1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吸入性肺炎 原因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234

重症呼吸衰竭(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1,但是机械通气的最常见的并发症(Complication)是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 pneumonia)2,为探讨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原因及护理效果,2011年1月~2012年5月收治呼吸衰竭发生吸入性肺炎老年患者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5月收治呼吸衰竭发生吸入性肺炎老年患者42例,男33例,女9例,年龄71~86岁,平均786岁;机械通气时间8~125天,平均358天,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机械通气时间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方法:对照组进行一般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在进行机械通气前进行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机械通气的目的和意义,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和配合的方法,消除患者的各项顾虑,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严格按照注意事项配合治疗,在通过过程中,严密观察通气情况,及时清除患者的鼻腔分泌物,做好室内消毒,限制陪护人员,减少机械通气的院内感染机会。加强患者饮食护理,掌握一次进餐量及速度。进餐时间从20~30分钟延长至1小时,有胃食管反流时速度可延长至2小时,增加餐次,每餐由350~400ml减少至250~300ml,用鼻饲泵缓慢均匀注入胃内,进餐时及餐后30分钟保持半卧位。鼻饲管的护理:保持鼻饲管固定良好,防止脱出,测量外露部分长度,2次/日,每次餐前回抽胃液,以确保鼻饲管在胃内。更换鼻饲管时用止血钳夹住胃管外端,防止管内残留胃液流入气道导致误吸。

结 果

观察组发生吸入性肺炎4例,吸入性肺炎发生率190%,其中剧烈咳嗽、胃肠功能失调、气囊管理不当、吸痰不当各1例,对照组发生吸入性肺炎12例,吸入性肺炎发生率571%,其中进餐卧位不当1例(48%),鼻饲方式不当1例(48%),剧烈咳嗽2例(95%),胃肠功能失调3例(143%),气囊管理不当2例(95%),吸痰不当3例(1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讨 论

呼吸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导致严重呼吸功能障碍引起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伴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增高而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它是一种功能障碍状态而不是一种疾病,可因肺部疾病引起也可能是各种疾病的并发症。

机械通气后发生发吸入性肺炎的原因:①机械通气后,上呼吸道对空气的过滤、加温及湿化功能丧失,削减了呼吸道的清除防御功能,使吸入性肺炎感染机会增加2。②胃食管反流致吸入性肺炎:气管插管可抑制吞咽活动,易使反流胃内容物吸入肺内3;鼻饲使食管下括约肌关闭受阻,致胃管反流和误吸;抑酸药及常用药如茶碱、多巴胺、酚妥拉明、抗胆碱等,部分钙拮抗剂等,可使胃液PH改变易细菌繁殖、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和损害抗反流屏障,使胃食管反流次数明显增多4。③意识状态的改变:呼衰的患者,神志模糊状态,会厌反射受抑制,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易致吸入性肺炎5。

加强护理干预,提高临床疗效:本文通过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发生吸入性肺炎4例,吸入性肺炎发生率19.0%,其中剧烈咳嗽、胃肠功能失调、气囊管理不当、吸痰不当各1例,对照组发生吸入性肺炎12例,吸入性肺炎发生率57.1%,其中进餐卧位不当1例(48%),鼻饲方式不当1例(48%),剧烈咳嗽2例(95%),胃肠功能失调3例(143%),气囊管理不当2例(95%),吸痰不当3例(1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参考文献

1 武淑萍,赵玉香,康杰.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原因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3,18(4):256.

2 张绍敏,姜洁,张俊丽,等.运用循证思维探讨吸入性肺炎患者的吸痰策略.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93—94.

3 胡冬梅,杨宝燕,张艳.预防鼻饲饮食并发症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7):73—741.

呼吸系统疾病原因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探讨患者拒绝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01月至2012年01月收治的拒绝行NIPPV治疗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观察组针对原因行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接受NIPPV治疗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拒绝;相关因素;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026-01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是临床常用的辅助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手段,但因受患者认知度和依从性的影响,部分患者拒绝采用NIPPV治疗,严重影响了疾病的预后。针对拒绝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1]。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01月至2012年01月收治的拒绝行NIPPV治疗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观察组针对原因行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0例,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4.6±10.5)岁。排除呼吸衰竭采用NIPPV治疗绝对禁忌症者。基础疾病为COPD29例,心衰6例,肺炎4例,肺癌1例。COPD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诊治指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20例行科室常规护理,观察组20例分析拒绝NIPPV治疗的因素,制定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

1.2.1拒绝因素分析:①缺乏NIPPV知识:因多为老年患者,认知能力缺乏,文化程度较低,对治疗有一定恐惧感,接受困难。②家庭及社会因素:患者反复住院,医疗费用较高,家属积极配合度不高,患者易产生自责心理,缺失信心和勇气。③心理问题:因疾病长期迁延,身心均较痛苦,过分的烦躁和焦虑易引起人机不协调,拒绝治疗。④NIPPV不舒适感:因高速气流的冲击或鼻、面罩对面部的压迫所造成的不适感易产生拒绝心理。同时胃肠因NIPPV操作易出现胀气,而拒绝治疗。⑤活动受限:患者治疗过程中,自由活动受到一定限制,加之与人沟通困难,易拒绝NIPPV操作。

1.2.2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主动和患者沟通,讲解NIPPV使用的必要性,介绍同类型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主动配合治疗。②健康宣教:向患者就呼吸机面罩取戴的方法进行指导,告知在有进食、咳痰、说话需要时可将面罩取下,及时反应不适感,以便及时处理。③面罩舒适度的选择:依据患者情况,选择面罩,对固定带松紧度进行检查,以免造成压迫。④通气量保持:加强床旁观察,尽量鼓励患者经鼻腔吸气,口腔呼气,避免张口呼吸。⑤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定时叩背翻身,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告知患者多饮水,以稀释痰液,协助患者将痰液排除,需要时行人工吸痰操作。⑥密切观察:记录生命体征。⑦语言障碍护理:可采用口型判别、图片示意、书写反馈、动作模仿等多种形式和患者行沟通交流,以增加护患关系和谐程度。⑧并发症预防:对局部压伤、胃肠胀气等情况加强防治,避免压疮形成。同时指导患者行床上锻炼,以防止肢体废用性萎缩。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观察组接受NIPPV治疗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接受NIPPV治疗的情况比较 [n(%)]

组别例数接受治疗放弃治疗死亡观察组2019(95)*1(5)*0(0.0)*对照组2016(80)2(10)2(10)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近年来,NIPPV呼吸机面罩材料更趋人性化,临床效果满意。但患者不敢面对病情,易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存在拒绝心理,在较大程度制约了NIPPV的应用[2]。观察组针对拒绝因素进行分析,采取心理护理、健康宣教、面罩舒适度选择、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护理干预,显著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极大的提高以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接受NIPPV治疗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呼吸系统疾病原因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鸡呼吸系统综合症 病因 防治

所谓呼吸道综合症是由鸡支原体、大肠杆菌、鸡新城疫病毒、冠状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副鸡嗜血杆菌和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其中两种或多种混合感染引起鸡呼吸道疾病的总称。该类疾病对养鸡业危害最大,造成的损失最严重,近几年来发病越来越严重,治疗难度和治疗费用越来越大,下面就发病原因、病变及防治方法分述如下。

一、病因分析

1.新城疫基础免疫没有做好,后期的免疫即使做得再好也不易产生坚强的抗体。新城疫的免疫抗体产生的水平一般建立在首次免疫的基础上,所以首次免疫接种很重要。

2.肉用鸡后期生长快,需氧量大,呼出的有害气体多,鸡舍又过于密闭,舍内的氨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超标严重,刺激呼吸道产生病变。

3.冷空气刺激呼吸道造成气管发炎,致使气管内有粘液和痰分泌,同时鸡无吞咽和呕吐动作,这种情况会造成鸡明显的呼噜或咳嗽。

4.喉气管炎、慢性流感和新城疫等较严重的病毒性疫病造成鸡的喉头与气管严重肿胀、出血,进而造成鸡群比较严重的呼吸道症状,一般药物往往难以治愈。

二、临床症状

呼吸道内的这些疾病的共同症状是:流鼻涕、打喷嚏、咳嗽、气管出现锣音,呼吸困难,食欲不振、消瘦,严重影响雏鸡、肉仔鸡的生长发育和成年蛋鸡的产蛋。病理剖检喉气管有粘液,喉头有出血点,气管环状出血,鼻腔和气管有黄色干酪样物,气管还会出现假膜或血痰,肺水肿并有积液,胰脏出血,十二指肠溃疡,直肠有弥漫性或条纹状出血,卵巢变性或卵泡坏死,输卵管有炎症、萎缩,子宫有水肿并有异物。

三、鸡群呼吸道综合症的成因

1.鸡只呼吸系统结构的特殊性

鸡只所特有的气囊结构,使鸡的呼吸系统可以说是从鼻到肺、至腹腔脏器、至骨骼及相关组织的“开放”系统。这意味着鸡只呼吸系统的感染很容易扩散至鸡腹腔脏器甚至全身,一旦气管、支气管的黏液纤毛系统、肺泡的巨噬细胞吞噬系统受到损害,鸡只呼吸系统疾病便会发生。

2.管理因素

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或过小,VA、VC等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缺乏,日粮中蛋白与能量的比例失衡,霉菌毒素的污染,均会损伤上呼吸道系统结构的完整性,进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3.疾病因素

引起鸡呼吸系统综合症的常见疫病有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行性感冒、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大肠杆菌病、霉形体感染等,而其中霉形体感染是引起禽呼吸系统综合症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4.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

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白血病、网状内皮系统组织增生症、马立克氏病、传染性贫血、呼肠孤病毒感染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破坏了鸡只的免疫系统,使鸡只产生了免疫抑制,对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易感性增强,使得新城疫、传支、大肠杆菌病、支原体感染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增加。以上影响鸡呼吸系统综合症发生的各种因素常常具有相互作用。如管理因素、营养因素的相互作用会使机体的抵抗能力下降,常可以继发一些条件性呼吸道疾病如大肠杆菌病、霉形体感染等。有时在实际中也可见到一些呼吸系统疾病的混合发生,如新城疫+大肠杆菌病、新城疫+支原体感染、新城疫+传支、传鼻+支原体感染等,加重了疾病的发病程度,从而造成严重的损失。

四、鸡呼吸系统综合症的防治

了解导致鸡群呼吸系统综合症的发病原因是采取相应防治措施的前提。通过现场观察并评估可能影响呼吸系统综合症的管理因素,对可疑饲料进行营养分析和霉菌素毒素的检测,以及怀疑是病毒、细菌、霉形体感染时可进行必要的血清学监测或进一步采取各种实验室手段以确认病因或病原,来做好对鸡呼吸系统疾病的判断和治疗工作。

1.预防措施

1.1综合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工作,给鸡群供给足够的营养物质,做好日常的消毒卫生工作,保持鸡场、鸡舍、运动场所的环境卫生,饲养密度要合理,通风良好,对于病死鸡只要深埋或彻底销毁,杜绝传染源,给予鸡群良好的生存环境。鸡场应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和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制度。

1.2预防接种

呼吸系统综合症是一种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环境应激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呼吸道综合性疾病。因此,在做好饲养管理及营养方面的预防工作外,还要做好如新城疫、传支、传喉、霉形体、传鼻等的疫苗免疫接种工作。

2.治疗措施

2.1管理、营养方面

加强饲养管理,给鸡群以足够的营养物质,做好日常的卫生消毒工作,保持鸡场、鸡舍、运动场所的环境卫生,饲养密度要合理,通风良好,对于病死鸡只要深埋或彻底销毁,杜绝传染源,给予鸡群良好的生存环境。鸡场应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和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制度。

2.2检测病原

通过现场观察并评估可能影响呼吸系统综合征的管理因素,对可疑饲料进行营养分析和霉菌毒素的检测,以及怀疑是病毒、细菌、霉形体感染时可进行必要的血清学监测或进一步采取各种实验室手段以确认病因或病原,做好对鸡呼吸系统疾病的判断和治疗工作。(1)病毒性疾病方面。可选用抗病毒中西药进行联合治疗,必要时可先进行疫苗紧急接种,再进行相关的治疗。(2)细菌疾病等方面。可选用抗生素、化学合成抗菌药进行治疗,如头孢类药物、强力霉素、阿米卡星、氟苯尼考、新霉素等。(3)支原体感染方面。可选用阿奇霉素、罗红霉素、替米考星等进行治疗。(4)混合型感染方面。可将上述的药物联合应用,同时多使用一些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以促进机体的康复。

参考文献

[1]舒永方,曹步玲. 鸡常见几种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技术[J]. 山东畜牧兽医. 2011(02) .

呼吸系统疾病原因范文第4篇

(黑龙江省宝清县畜牧兽医总站 155600)

近几年来,我国许多规模化猪只饲养场和农村养猪的大户都很关注猪群的呼吸系统疾病,因为大多猪群都遭受着呼吸系统疾病的侵害,从临床症状上易混淆不易进行区别诊断,如果采取不正确的诊治方式,经常会引起猪群死亡而且数量很大,会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传染性:目前饲养的猪群中,呼吸道疾病不仅能够通过接触进行传播,还能够通过空气向不同的猪群进行传播。蓝耳病的病原能够通过进行传染。有的呼吸系统疾病,都能够通过空气加以流行感染。另外,还有很多的气候因素能够促使疾病在不同的猪群之间进行扩散传播。

环境及发病的季节性:猪只饲养场附近建有屠宰场及肉食品加工厂,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严重威胁猪场管理。猪舍的小环境控制不到位,会导致猪场中猪群的呼吸道黏膜受到损伤并且增加了血液中的有害成分,引发肺脏充血、淤血,并且有炎症表现。此外,如果猪群的饲养密度偏大,受到转群等应激刺激,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引起呼吸道的炎症。

饲养管理水平:猪群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明显受到饲养管理水平的影响。如果从外场引进种猪,有时整个猪群都会感染呼吸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诱因,包括圈舍通风情况差、温差大、湿度高、转群或混群应激、未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等。

除上述原因之外,遗传因素、猪群免疫程序的健全程度、保健方式的科学性、免疫情况、饲料营养水平等因素,都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引起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2 常见病的诊治

猪伪狂犬病:猪伪狂犬病属于发病速度快并且传播快速的烈性传染病,病原是伪狂犬病毒。猪伪狂犬病呈季节性流行,环境温度低利于病毒的存活,所以在寒冷的季节易发,但是其他的季节也有发病情况。健康猪一般是被感染猪排出的病毒而感染。仔猪感染伪狂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不低,很大程度上对生产造成危害。防治伪狂犬病可以试用刺激疗法,即皮下注射枸椽酸钠马血或猪血,15日龄以内乳猪10~15 mL/只,16~30日龄16~20mL/只,31~60日龄21~25mL/只,2个月龄以上31~40mL/只。另外,磺胺类药和抗菌素应用于该病的治疗,对于细菌性继发感染有效。

猪气喘病:该病又名猪霉形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猪的一种接触性慢性传染病。发病率一般在50%左右,在国内部分省、市猪场检查,阳性率在30%~50%。患猪长期生长发育不良,生长率下降12%,饲料利用降低20%,在一般情况下,本病的死亡率不高;但是流行暴发的早期以及饲养管理条件不良,猪只抵抗力降低,继发性病原体感染也会造成严重的死亡。用江苏省农科院牧医所研制的猪气喘病无细胞培养168弱毒冻干苗(每瓶用20 ml_生理盐水稀释),在猪左侧第六肋骨至肩甲骨后缘部位,刺透胸壁,仔猪每头注射ImL,仔猪首免时间是10~15日龄,二免于40~45日龄;公、母猪每头分别2mL,母猪于怀孕2个月内接种,种公猪每6个月接种1次。治喘灵颈部两侧分点深部肌肉注射,每5d注射1次,一般1~2次,重症3次。息喘平0.1 mL/kg ´w肌肉注射,1~2d用1次,注射2次。

呼吸系统疾病原因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呼吸系统感染 肺炎支原体 回顾性分析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儿科呈现增长趋势。我院于2004年起在儿科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中开展肺炎支原体检查,作为临床诊断的辅助检查。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四年内共收治呼吸系统感染患者438例做肺炎支原体检查,现将其资料与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2004年1月~2008年12月儿科门诊呼吸系统患者438例做肺炎支原体检测,其中男性221例,女性217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15岁。

1.2方法 由检验人员在家长配合下用无菌咽拭子取患儿咽分泌物,(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取深部痰处理后)接种于液体培养基。检测试剂:中国开封利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置37℃温箱培养24~48h观察结果,培养基澄清由棕红色变翠绿色判断为阳性,培养基不变色判断为阴性。必要时做PCR加以确证。

2 结果

438例肺炎支原体培养结果阳性96例(占21.92%)。

2.1 96例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患者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2.2 113例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患者与年龄的关系

.3 113例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患者与季节的关系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呼吸系统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发病率占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的10~30%,本组资料21.90%。肺炎支原体通过呼吸道传播,除引起肺炎外,还可引起肺外感染,如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咽炎、扁桃体炎等,还可诱发哮喘。不少患者症状较轻,极易漏诊。肺炎支原体感染后由上呼吸道逐渐向下呼吸道蔓延,潜伏期为2~3周,感染后可长达5个月的支原体携带状态。由于检测方法不一样,存在的结果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组患儿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经阿奇霉素总疗程在3~4周治疗后,63例都在一个月内咳嗽症状消失,10例哮喘患儿哮喘发作频率和哮喘程度均有较大的缓解。临床上MP感染患儿症状轻微者可能仅表现为反复持续的轻微咳嗽,而且MP感染时免疫功能紊乱,容易反复合并其它的呼吸道感染,最后发展为慢性咳嗽。MP感染引发哮喘的原因可能与患者对MP或其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有关,同时MP感染可致呼吸道内某些细胞因子含量增高,炎性细胞浸润并释放炎性介质,导致呼吸道高反应。同时MP可作为一种特异性变应原,通过迟发型和速发型变态反应引起哮喘速发相和迟发相反应或双相反应,引起IgE介导呼吸道炎症和呼吸道高反应而引起哮喘发作,相对成人而言,小儿慢性咳嗽与哮喘感染因素较突出。应及早给予病人早检测早治疗。其它疾病组的阳性率为12.50%,其中6例为腹泻,4例酸痛,2例为心肌炎。MP是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本地区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从各个不同的年龄的阳性率来看,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发于各年龄段,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性率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3~6岁的阳性率最高(25.18%),13~15岁的年龄段最低(13.70%),因此不仅应对3~6岁的学龄前儿童加强监测,而且也要对7~15岁儿童加以重视。 肺炎支原体感染多发于冬春季,本组资料春季感染率26.11%、冬季感染率31.7%,显著高于夏季感染率16.13%、秋季感染率13.2%,且似有流行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