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

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

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范文第1篇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幼儿园美术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幼儿观察、想象、表现和创造的美术综合能力。我们要避免机械呆板训练幼儿学习绘画的技巧,而要充分调动幼儿的绘画积极性,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描摹色彩斑斓的美术天地。在教学中,笔者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一 创设氛围

1.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

大自然是一个天然的大课堂,可以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无限的想象力。我经常根据季节的变化,带领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去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玩一玩等形式,积累丰富具体的感性经验。如,在画《春游》时,通过开展的春游实践活动,每个幼儿从不同角度来表现心中的春天,因此交上来的绘画作品多姿多彩、各具特色。有的表现春天的美景,有的表现春游时师生的愉悦心情,还有的用组图的形式表现整个春游的过程。

2.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环境造就人才。学期伊始,我和其他老师一起创造地布置教室环境,力求体现美感,给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艺术环境,这样能够诱发幼儿们绘画的积极性,促进儿童主动学习,展开思维的翅膀,用画笔描绘世界。比如在教室布置艺术画、主题展板、名人画像、名画、美术知识等内容。同时,经常给幼儿欣赏一些往届幼儿的优秀绘画作品,或者给幼儿看一些网上下载的绘画作品。在教学中,尽量让孩子多看、多问、多观察、多比较,为幼儿的美术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

二 有效指导

1.创设情境

活泼、好动、爱玩、爱美是幼儿的天性。在美术课堂中,我们可以开展拼图、填色、讲故事、猜谜语等游戏,让美术课和游戏联姻,激发幼儿对美术课的兴趣,使他们在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进行美术活动。

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有效的问题可以激发幼儿的思维。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开放性问题,激发幼儿联想、创造,从不同角度来表现创造。如在画《手指造型想象画》时,教师用手摆出几种造型,然后让幼儿发挥想象力,想想像什么,幼儿则可以根据自己生活经验的积累,得出不同的答案。新颖有趣的提问,可使幼儿感到新鲜,促使其有兴趣去探究,极大的调动他们投入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2.多措并举

在小班,幼儿还不能收放自如地用图画来表现,但是可以让他们进行口头表达,也可以让他们边说边画。透过幼儿的语言,可以让我们了解其内心想法。重视绘画过程中的“说”,对于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想象画是培养幼儿想象能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既可以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还可以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比如,我先给幼儿讲狐狸和乌鸦的故事,然后让他们画想象画《狐狸和乌鸦又见面了》。结果,在这次绘画活动中,幼儿兴致勃勃,想象创造,不仅画出图画,还编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让我倍感欣慰。

此外,为了开拓幼儿的思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还可以适当出示范例,让幼儿进行模仿创造。为了避免机械模仿,我每次准备的优秀绘画作品通常在十种左右。

三 恰当评价

1.恰当评价,鼓励为主

教师应用欣赏的眼光,恰当地、谨慎地评价幼儿的每一幅绘画作品。即使发现一些问题,也不必小题大做,横加指责,而应在充分观察和分析作品的基础上,做出恰当的鼓励性评价。然后,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相应引导。教师评价语言要恰当准确,从不同角度评价作品,鼓励为主,增强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不断提高幼儿对绘画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

2.讲评欣赏,培养兴趣

教师要做认真细致的工作,对幼儿的每幅绘画作品都要认真分析,讲评欣赏,指出优点。同时,多创造机会让幼儿讲一讲自己绘画时的想法,让其他小朋友评价,通过这个过程,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对美术教育活动的兴趣。

评价的形式要多种多样。教师可以直接进行评价,展示优秀绘画作品;可以师生互评作品的优点,间接地以鼓励的方式提出缺点;可以幼儿互相评价;还可以让幼儿对自己的画进行自评等等。总之,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提高幼儿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 参与活动

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绘画;指导策略

幼儿眼中的世界一开始是通过涂鸦表现出来的。涂鸦是绘画的雏形,在涂鸦时幼儿会用不同的形状来表示不同的事物。涂鸦不断地挖掘幼儿的思维潜力,促进幼儿的智力水平得到不断地提升。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就会由涂鸦变成简单的绘画。幼儿通常会用那些让人匪夷所思的图画来表现他们眼中的世界,他们也许会把太阳画成黑色,因为他们觉得此时此刻的太阳是不开心的,他们也许会让小猪飞上蓝天,因为他们觉得小猪有着翱翔蓝天的梦想……幼儿在进行简单绘画的过程中他们的想象力会得到不断地培养。不管是幼儿的信手涂鸦,还是幼儿的简单绘画,都是在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的基础上,展开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创造性的表现。在这个表现过程中,幼儿的创造力也得到了不断地培养。由此可见,绘画对幼儿健康成长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那么,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应该怎样对幼儿进行绘画指导呢?下面笔者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展开简单的论述。

一、巧设情景,激发画的欲望

激发幼儿绘画的欲望是指导幼儿进行绘画的前提条件。当幼儿急于拿起手中的笔进行绘画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不断地发展。教师在指导幼儿绘画时,要用心巧妙地设计一些有趣的情景,让幼儿迫不及待地想要在白纸上用五彩的画笔去描绘心中的美景。如教师在一节绘画课上启发谈话:“春天来了,小朋友肯定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春游过,请将你们春游时的情景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来吧!”幼儿稍作思考之后,开始绘画。有的幼儿画出了公园的美景,有的幼儿画出了放风筝的趣景……在教师巧妙设计的情景中,幼儿绘画的欲望被瞬间激发了。幼儿以这些情景为蓝本,充分挖掘思维潜力,创作出了一幅幅富有童趣的绘画作品。

二、变换形式,教给画的方法

教给幼儿绘画的方法是指导幼儿进行绘画的主要方式。当幼儿兴致勃勃地想要运用手中的画笔表现出自己心中美妙的世界时,却又不知从何处起笔。因此,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变换形式,教给幼儿绘画的方法。如,幼儿在画春游图时,教师指导幼儿可以先用黑色的笔勾画出大致的轮廓,然后再用其他颜色的彩笔进行涂色。当然,幼儿也可以先使用各种颜色的彩笔直接涂画出事物,然后再使用黑色笔进行勾边。再比如,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利用自己的小手掌创作春游图。让幼儿在自己的小手掌上沾满颜料,在一张白纸上印下一个小手掌印。这个小手掌印可以作为一棵树的树干,接着在树干上面加上树冠、树叶等。然后再加上一些花花草草以及人物等。再比如,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在纸上滴一滴颜料用小嘴巴吹出一幅春游图来。通过教师变换不同的形式,幼儿逐渐学会了一些绘画的方法。幼儿灵活运用这些绘画方法,不断展开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一幅幅充满童真的绘画作品。

三、多样评价,给予画的动力

给予幼儿绘画的动力是指导幼儿进行绘画的重要保障。当幼儿用手中的画笔表现出内心美好的世界并获得别人的认可时,幼儿就会拥有更为充足的绘画动力。教师在指导幼儿绘画时,要运用各种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幼儿的绘画作品及时予以褒奖。如某位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利用手中的画笔画出了一幅春游图。图中爸爸妈妈拉着他的手站在了草地上,草地上零零星星的开着一些野花,在野花周围还有几只蝴蝶在飞舞。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通红的太阳照耀着大地,一群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天空中飞翔……教师看完这位幼儿的绘画作品之后,竖起了大拇指为他点赞。又如一位幼儿用自己的两个小手掌画出了两棵大树,其中一棵大树上面还有一个鸟窝,树下面是两个小朋友在聚精会神地观察小鸡捉虫……教师看完他的画之后,对他说:“你画得太棒了!”在教师由衷的赞誉中,幼儿积蓄了用之不竭的绘画动力。幼儿在这些取之不尽的绘画动力的推动下,不断进行创造,创作出了一幅幅彰显童心的绘画作品。

综上所述,教师在指导幼儿绘画的过程中,要通过创设各种幼儿颇感兴趣的情景,让幼儿走进这些有趣的情景中,并急于想要用手中的画笔表现出心中的美景,以此激发幼儿进行绘画的强烈欲望;要通过教给幼儿形式多样的、适合幼儿的绘画方法,让幼儿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迫切想要用手中的画笔表现出心中的世界,借此教会幼儿绘画的方法;要通过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不同形式的评价,让幼儿获得成功的喜悦,凭此为幼儿绘画提供不竭的动力。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幼儿爱上绘画,让绘画成为展示幼儿内心世界的“橱窗”。

参考文献:

[1]叶幼美.浅谈幼儿绘画活动指导新策略[J].才智,2011(15).

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范文第3篇

一、往昔存在的问题。

1、绘画教学中把学习成人的技能技巧,或临摹一些名师的作品当成幼儿学习绘画的主要内容与目的,忽略了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忽略了幼儿情感需要的主体体验,限制了他们创造力、想象力、观察力的发展。

2、绘画教学采用固定模式,教学方法单一、枯裸。一般先出示范画让学生观察,接着老师讲解,然后学生模仿作画,最后老师讲评。绘画的结果千人一面,看不到幼儿的性格,看不到幼儿的想象与创新。

3、绘画教学着重于作品的完成,忽略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幼儿绘画是表现美、创造美、体验美的过程。他们作画的动机出于游戏的愿望,他们看重作画的过程,从中得到愉悦、乐趣。

4、不能读懂幼儿的画,不能用童心感悟幼儿的作品。评价中过分强调技能的掌握,从而抑制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扼杀了幼儿的创作积极性。

二、今日的感受与做法。

1、引导幼儿选择他们熟悉感兴趣的绘画主题。兴趣是创新的催化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幼儿才会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幼儿的认知水平低,知识经验相对缺乏,老师应选择一些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有想象空间的、能发挥幼儿创造潜能的内容,他们才会有表现的欲望和能力,才会积极画画。比如:玩具是幼儿最喜欢、最熟悉的物品,他们画画也往往会选择玩具作为绘画的主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幼儿会画出玩具汽车、玩具手枪、绒毛玩具的不同形态:小狗、小鸭、小兔……有的幼儿甚至能将玩具内部的构造通过想象画出来。

2、运用多种材料和方式,丰富幼儿的表现手法。教学中应改变过去单一的模仿和技能训练,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尝试用各种绘画的表现手法进行绘画。如:线描画、刮画、沙画、版画、吹画、撕贴粘画等,还可组织他们利用听诗歌、故事后的联想作画,以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丰富绘画的表现手法,还可留给他们想象创作的空间,萌发他们的审美情趣。

3、注意增强幼儿的感知能力与绘画的表现能力。罗恩菲尔说:“通过触觉、视觉、听觉的直接体验,可以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观察力。”而想象力和观察力是绘画必不可少的能力。教学中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方式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表现他们摸到的、听到的、尝到的、闻到的、看到的事物。比如,为了让幼儿表现“羊”这一绘画主题,可以引导幼儿搜集有关羊的趣闻、图书,观看不同品种、不同颜色羊的照片和它们的卡通形象,看牧民在草原放牧羊群的录像片,也可请家长带孩子到河边亲眼目睹不同颜色羊吃草的形象,听听羊“咩、咩……”的叫声,摸摸羊毛绒绒的身体,以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创作灵感。

4、引导幼儿欣赏和临摹一些适合他们的现代绘画作品。许多现代绘画作品造型简练,色彩纯度高,重视形式的表现,对画面的处理非常精巧,构图、色彩、形、线的安排很有讲究。老师在引导幼儿欣赏画面、指导临摹绘画作品时,要逐步将其视线从画面内容引向画面的形式,使他们对作品的点、线、形、色等有所感受,这对他们学习绘画技巧,创作绘画作品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范文第4篇

【关键词】解读;交织;故事

绘画活动是孩子表达对世界认知的一种“语言”,是孩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只有细心解读孩子在绘画中的故事,才能听懂潜藏在绘画作品中与孩子心理状态相关的、丰富的信息和语言。

一、解读孩子绘画作品的现状分析

1.我说他听的解读――主观臆断型

2.敷衍了事的解读――天马行空型

3.泛泛而谈的解读――流于形式型

4.方法单一的解读――枯燥乏味型

分析:

从以上现象说明了,目前我们的绘画教学中,老师对孩子绘画作品解读存在许多的不足,那么需要我们老师正确的解读孩子的绘画作品。目前,孩子美术活动在组织形式上,教师太关注向孩子传授绘画作品表面上所表达的内容,过多地要求掌握一些绘画方面的技巧,而忽略孩子参与绘画活动兴趣与自我表达意愿上发展。而事实上,听听孩子说说他画了什么,其实比画面本身像不像来得更重要,因为在孩子的画里隐藏了许多孩子的信息:孩子在想些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画?他开心吗?他在作画过程中有没有遇到问题和困难?

二、“解读”在绘画活动中的魅力所在

我国著名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曾概括地指出:“绘画是语言的先导,表示美感之良器。要知儿童的心理,不可不研究儿童的绘画。”只有细细品读孩子的作品,了解孩子在作画过程中许多“为什么”,才能让我们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真正地理解孩子、读懂孩子的作品。孩子的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一个独特的小生命,解读孩子绘画作品,是我们了解孩子心理,了解孩子发展需要的过程,是有针对性地指导孩子良好发展的依据,只有解读才能更有效地利用孩子作品,聆听孩子独特的语言,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鉴于这些,我展开了以绘画活动《美丽的蒲公英》为例解读孩子绘画作品方面的研究,具体策略如下。

三、在“交织”策略中,织出解读孩子绘画作品中的美味故事

策略(一)将环境与名画、绘本交织――织出轻松的意境吧

1.我与大师交织――自我欣赏。名画欣赏既能培养孩子观察力,审美力,在轻松的心理环境中,孩子没有了紧张、抵触的心理,便会萌发兴趣去探索,去创造。

2.我与绘本交织――自我陶醉。L本可以为美术活动的审美经验做准备,画家出色的运用绘画技巧,根据儿童的接受心理通过优美的图画来诠释生动的故事,使得绘本有色彩、线条、构图的美。

策略(二)将材料与经验交织―――织出有趣的作画食材

苏母霍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上。”这句话正说明了开启孩子的潜能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动手操作。

1. 我的食材我来尝――食材经验之分享。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2. 我的食材我做主――食材经验之品尝。孩子们在摆弄、玩耍中,探索使用,把玩具变工具,已有的游戏经验有效地运用并得到扩展。

策略(三)将内容与视频、故事交织――织出知识经验、自主想象空间之路

以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为选择内容,生活化的学习活动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孩子们将作画内容与视频、故事的交织,成功地织出了绘画技能与思维空间。

1.将作画内容与视频交织,织出孩子思维空间。蒲公英是我们大自然的一物,但是生活的改变,离我们越来越疏远了,比较少见,但怎样才能变得生活化,走进孩子的生活呢?我借助蒲公英生长的过程视频,通过的蒲公英生长过程的欣赏,对蒲公英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并设置了几个问题,观察蒲公英的外形特征。

2.将作画内容与故事交织,织出绘画的方法。为了避免范画教学时孩子单方面被动地接受学习的状态,我采用了故事导入示范法。孩子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的兴趣。

策略(四)将评价与孩子交织――织出美味的故事

绘画作品是孩子表现内心世界的载体,是孩子表达情感的特殊语言。提升孩子美术作品评价并发展评价的的多样化,即是帮助孩子提升经验,也是进一步激发孩子再参与、再创造的重要教育策略。

1.将评价与故事情境交织――织出自己的想法。孩子们在交流讲述的过程中,总是不能连贯表达,教师要适时地帮助进行语言的串联让孩子轻松表达自己的想法。

2.将评价与方法交织――织出成功的快乐。评价方式有孩子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只有在评价交流中得到成长,通过组织孩子自评自己的作品,互评同伴的作品等多种形式,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孩子对作品进行自我欣赏、评价和互相交流、评价,从而关注孩子的个性创作,真正解读孩子的心灵。

总之,用美丽的画面、智慧的语言、具体的情景、耐心地等待、视频的欣赏来解读孩子绘画作品中的故事。教师应该学会珍视孩子的绘画过程,正确读懂孩子的绘画作品,理解孩子独特的绘画行为,学习从绘画作品中读懂孩子,保护孩子自我表现和创作欲望,回应孩子的心声,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参考文献】

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绘画;幼儿绘画展览;辅导方略

幼儿绘画作品展览是当今艺术的主要艺术活动和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科学有效地备展,会帮助幼儿的艺术行为获得良好的成果。

一、幼儿绘画展览的积极意义

绘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幼儿绘画作品展览是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环节,幼儿绘画作品展览在当今幼儿美术教育中具有多种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成就感。幼儿处在尚未完全掌握语言文字的阶段,主要根据图像来把握世界。对于图像的摄取、模仿和创造构成了人类劳动最初的成就体验。基于这样的观念,我们认为幼儿绘画参展最积极的意义在于,使幼儿通过绘画获得一种完成工作和任务的初步经验,即通过勤劳、积极地准备,运用各种丰富的工具,通过一定难度的技术手段,独立、无拘束地创造,最终获得成果的完整过程。

2.荣誉感。荣誉是人生进取的重要动力,而人类的一切智慧都应当用于创造美好的事物。幼儿将自己的劳动产品——绘画作品以展览的方式发表,取得同伴和成人社会的承认,进而获得一定的赞誉,是对幼儿事业心的美好启蒙,也是对幼儿“荣誉感”的正确引导和理想塑造。真正的艺术从来不会把奖励作为最终目的,荣誉与功利、虚荣并非等同。必须警惕的是,对功利和虚荣的过度追求,不仅会偏离艺术的目标,失去艺术的真实,最终必将扼杀艺术的想象。

3.交流感。艺术行为是人类思想的过程,而绘画作品的展览是将作者的思想发表于公众空间的重要方式。因此,幼儿美术作品参展能使幼儿对“展览”这一重要方式形成深刻的印象,逐渐将参加展览和观看展览作为获得知识、取得交流的重要方式。同时,展览可以使幼儿关注、发现和欣赏同伴的作品,这对于增进同伴间的互相理解,交流幼年生活的感想无疑是有益的和无可替代的。

二、幼儿绘画展览的一般组织方式及其审美取向

在我国,幼儿绘画展览历来有“展览”和“比赛”两种名称,二者在实际行为当中并无根本差别,其中绘画“展览”的提法最为常见和通用,展览不仅能体现广纳百川、兼收并蓄的艺术情怀,也能表现艺术民主的现代思想。相比之下,“比赛”的提法值得研究和商榷。幼儿绘画作为个人表达,本无高下、优劣的分野,尤其是在重想象轻技法的幼儿阶段,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幼儿绘画比赛”或“大赛”的提法终将被弃用。

国内最常见的儿童美术展览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大型综合美术作品展览。此类展览主要为机构赞助、组委会征集、评委会评选、集中展览的方式。这类展览主要由教育部门发起,特点是规模庞大、作品丰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随着展览场地和其他各种展出条件的成熟和完备,举办幼儿绘画作者的联合展览、命题展览和作者的个人展览成为可能。这些展览形式往往能够更好地调动幼儿对艺术的热情,更有利于幼儿个体创造力的发挥,也就更能体现纯艺术精神。同时,这些展览能够更好地反映幼儿个体的趣味和绘画风格,将在未来得到鼓励和提倡。 2.专题或命题性绘画展览。此类展览在组织形式上基本等同于大型综合美术作品展览,但是在题材和工具上带有一定的限制,甚至有些是命题创作的形式。审美的取向上经常带有一些倾向性和地域性等。 3.联合绘画展览和个人作品展览。随着文明环境的提升,展览场馆等艺术展示空间的逐渐发达,为幼儿联合绘画展览和幼儿的个人作品展览创造了一些条件。此类展览可以引导幼儿做更多个性化的艺术探索,在艺术的道路和选题等方面更具主动性。个人艺术风格和符号的形成是此类展览需要注重的方面。

三、儿童绘画的备展过程

通常,幼儿绘画的价值在于即兴发挥。通过绘画获得劳动的快乐是幼儿绘画的重要追求,因此,儿童画经常体现出一些随意性、片断性的特点。但对于一件参展作品来说,完整性是不可缺少的要素。这就意味着参展儿童画必须在立意、构思、取材、语言和风格等方面做一定程度的思考和挖掘,即将创作过程当成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素材的收集、整体的立意、构思的发展,材料的运用和语言的形成等部分。

1.幼儿绘画素材的准备和收集。根据幼儿绘画的特点和能力的局限,收集素材的方法主要有写生和摄影两种。写生不仅要求幼儿有一定的表现和塑造能力,也要求幼儿具有较高的绘画表现热情,一般适合静态对象的素材收集,随着数码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数码摄影成为幼儿收集素材的重要手段,摄影不仅能够抓取自然中静态的场景和对象,也能捕捉生活中转瞬即逝的有趣瞬间。通过摄影也可培养幼儿对影像审美的基本素养和对现代读图文化的适应和融入。

2.幼儿绘画的主题和立意。立意是绘画作者对生活反复观察而生成丰富的主题思想。在儿童画创作的辅导中,引导、启发儿童对作品成功的立意非常重要。唐代著名山水画家王维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唐代绘画理论家张彦远也说:“意在笔先,画尽意在。”“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对于儿童绘画来说,对立意的品味主要在于立意的新颖、真诚和视角等方面。

3.幼儿绘画的材料和工具。巴尔德斯说:“绘画首先是一门手艺。”作为实施手艺的材料有画纸、画布和墙壁等,工具有画笔、颜料等。现代艺术家并不拘泥于使用传统颜料或美术商店里出售的颜料,而是根据自己的艺术风格需要研制出个性化材料和工具。

儿童画展需要的材料和工具一般应该具有外观亲和、使用直接、简单等特点。辅导儿童绘画首先要帮助他们快速熟悉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帮助他们发现和比较不同的效果,感受不同的视觉体验。集中式的大型画展在色彩、肌理效果等方面要极力体现出个性。近年来,材料和工具在备展中越来越被重视,聪明的幼儿会依据材料和工具发展出自己需要的效果,辅导老师一定要鼓励他们开拓材料和工具的范围,做到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和工具,比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纸上绘画改为布上绘画等等。

4.幼儿绘画的语言。对于备展作品来说,绘画语言在现代绘画中是艺术表达的重要方面,绘画的语言是指绘画作品与读者的一种交流手段,是作者运用艺术的技巧、技法完成创作的方法和目的。影响儿童绘画语言的因素很多,包括绘画的媒介材料、作者性格和时代背景等。其中工具和材料是绘画艺术语言的基本物质基础。绘画活动中主观和客观因素共同构成绘画语言的个性特征。备展的儿童画语言是包含了技巧、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融合,绘画语言的不同运用,则产生出不同风格的儿童画作品。幼儿绘画的不同风格和面貌的区别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不同的绘画语言。而正是语言的独特性让作品在展览中脱颖而出。

儿童画具有自己纯真、朴实的语言体系。它由多种要素构成,这里涉及到的视觉因素除点、线、形、光、色彩等绘画中通用的要素外,还包括稚拙感、浑厚感等儿童画特有的要素。传达出天真活泼的特点。真实反映了幼儿精微而又丰富的意蕴和情感。对于展览作品来说,把握绘画语言比传授绘画作品所涉及到的有关知识更为重要。

四、幼儿绘画作品辅导手段

参加幼儿美术作品展览不只是对幼儿知识和艺术感受力的一般性教育和培养,也是对教师辅导能力和策划能力,以及对教师与参展幼儿交流互动能力的综合检阅。对教师在辅导手段上提出了系统的要求。在选定主题和方向的前提下,可以采取以下的辅导手段:

1.要引导幼儿欣赏与创作有关的一些美术作品和影视作品,使作者直观地融入艺术创作的叙事情境。

2.鼓励、引导幼儿通过想象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感想和感受;

3.启发幼儿在贴近生活真实的前提下,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描绘自己心灵的图画。

五、幼儿绘画作品的展示效果

展示和布展是艺术作品展览的最终环节,是前期创作效果的最终呈现。很多作品需要在展示的环节才能显示出作品的画面效果。因此,科学、创意地展示对于美术作品的展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展出前,应认真考察展场的环境,包括射灯、展线和展板。此外海报、标签和请柬的综合设计也是展览成功的重要部分。布展是对组织、统筹等能力的综合锻炼。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积极地鼓励幼儿的参与,对幼儿亲身体验自己的劳动成果具有特殊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桂木.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施卫红.解放——美术学期评价初探.《当代小书画家》,2004(2).

[3]林琳.运用艺术家的眼光看世界——谈幼儿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研究,2004(1):18-20.

[4]曹中平.儿童游戏论[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