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多媒体与数学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多媒体 职业高中 数学课堂
“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的必然选择。职业高中的数学教学引入多媒体,不少地方已做好了可喜的尝试,效果很好。多媒体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
虽然这是一个大的趋势,但是如何引入多媒体信息技术,让高科技更好地为职高数学课堂服务,这给每一位职高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职业高中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理解、接受、运用新的课本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差,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这些学生行为习惯不好,学习能力不强,这一切客观存在的因素,导致职业高中数学教学困难重重。
事实上,现在的传统教学方法已很难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课堂效率比较低。普通高中的老师抱怨说教得苦,学生则觉得学得累。而职业高中这样的情况更加严重。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多媒体进入了课堂教学,利用它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直观形象化,可以使枯燥的几何图‘形在计算机的演示下有声有色地动起来,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容量,为学生的学习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本应在课下完成的作业在课堂上就可以解决了,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利用它会使教师的教学更加轻松,富有感染力。多媒体计算机被引人课堂后,教师的任务虽然没有本质的改变,但在数学课的教学手段上,却会有革命性的变革。
【关键词】多媒体;激活;直观性;不足
实践透出信息: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通过声音、色彩、图像、动画等各种手段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提高教学效率,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让数学课堂气氛活跃,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让数学教学形式成为立体化、多方位的教学渠道。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留下了这样的探索轨迹:
一、发现优势,服务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1.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激活课堂气氛。计算机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激发学习者兴趣,引起注意。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也是改善课堂教学环境的重要一环。
2.利用多媒体优势加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成为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在讲解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场景,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掌握。
3.利用多媒体优势及时处理课堂信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人机对话、界面友善、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功能,使学习者沿着自己的思路,适应自己的需要去发展学习的过程,可以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最终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同时也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极大地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构建问题情境,指导学生独立地上机学习,并辅之以必要的反馈练习,及时肯定或解答,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查找学习障碍,逐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在提高课堂效率、增大课堂容量、进行全面即时性辅导、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都是其他教学媒体所没有的。
4.利用多媒体优势扩大课堂容量。多媒体信息量极大的优势可以让课堂内容更加充实,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计算机信息存贮量大,处理迅速,具有友好的工作界面,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个别化学习环境,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5.利用多媒体优势培养学生能力。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但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数学课堂教学也存在着多种问题,有其不足之处。
二、窥测多媒体不足,扬长补短
1.多媒体引进课堂,只能起辅助作用。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数学课堂教学,确实能提高教学效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确能替代教师的一部分工作,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还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教学手段,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把课本和教案抛开,而只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永远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也同样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只能用于辅助解决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效果不太理想或难于实现的教学问题中。
2.教师仍为课堂信息传播的主导者。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让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作用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紧密结合,使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双边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有些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被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在计算机上进行简单的操作,课件便按程序的顺序流水账似的走下去,学生的思路也被迫紧跟着既定流程,这里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彻底弱化,把原本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的课堂教学,变成了程式化的、“死”的课堂。我们知道,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教和学两方面构成的有机的、活动的双边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课堂上随机出现的各种情况适当地调整教学方案,而计算机那种流水线式的、一放到底的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是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
3.要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不能被分散。计算机多媒体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直观性和生动性。但是多余的、不必要的视听和动画,往往会影响到同学们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学生只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而无法专心于这些画面和音乐所蕴含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当然很不理想。因此,在制作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规律适当选用多媒体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具有声、光、形综合表现力强的特点,通过图象的翻滚、闪烁、重复、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等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运用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生学完“认识人民币”后,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巩固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制作了“虚拟商店”,让学生去实践购物。在购物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看商品上的标价,还学会了拿钱找钱,也学会了合理花钱,懂得了节约用钱。这一情境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近距离接触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并满足了学生喜欢参加实践活动的心理。使学生不仅学会了用脑去想,而且学会了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嘴去说,用手去做,用心灵去感悟。在“7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中,我制作了这样的课件: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一起唱儿歌,学生跟着课件一起编儿歌、唱儿歌,由于色彩鲜艳,并配上了音乐,学生仿佛看了一场动画片,注意力被吸引,因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
数学概念、定义等知识都比较抽象,这给小学生理解、掌握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传统教学由于媒体单一,只能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为主,导致学生怕学、厌学。多媒体技术有助于改变这些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教学过程在教师讲得少、学生思考得多中,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例如,我在教学“认识时分”时,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钟面学具的同时,利用flash制作了一个钟面,通过拔时,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学“认识除法”时,开始我问:把8个分成2份,有几种摆法?我先让全体学生用小塑料棒动手摆,有的摆成1个和7个,有的摆成2个和6个,有的摆成3个和5个……我利用投影出示了4种不同的摆法,让学生观察哪一种分法得到的两份同样多?学生很直观地从“同样多”过渡,理解“平均分”的实际含义,突破了教学难点。像这样的课堂每个学生都是主人,都能积极地参与其中,教学效果特别好。再如,教学“认识角”这部分内容,角的大小比较是关键,但学生的认识往往又很模糊。教学时,可以利用课件,制作扇面并分开合上,使学生了解到角是有大小的,之后通过移动两个角使其重叠来比较角的大小,以及延长两条边使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这一知识点。这样,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的思维从具象向抽象之间过渡搭起了一座桥梁。
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加强直观,提供感知材料,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就应不失时机引导学生抽象概括,使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三、运用多媒体互动平台,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教学是否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关键看教学是否突出了“过程”。引入多媒体课件,能以“动”的形式模拟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学生在快慢适宜、因人施教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完善的思维训练,更深刻地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例如,我在“认识角”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从物体的表面抽象出角,使学生很容易理解“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的两边是直的”。比较角的大小时,先出示两个角,再利用动画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演示比较大小的方法,学生能很直观地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教学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时,计算机上先显示一个角,动态演示两条边无限延长,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没有改变,从而使学生形象、直观又深刻地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这样设计,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而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能力得到发展。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多媒体技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的注意与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潜力,培养创新意识。
关键词:多媒体;新课程;小学数学;整合;思考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逐渐走进了小学数学课堂,从而打破了过去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使小学数学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多媒体技术融合声、光、动画、视频、网页等信息于一体,直观、立体展示数学信息,尤其是那些抽象的数学公式、定理等知识,运用多媒体动画课件可以揭示其形成过程,有效揭示数学本质,很容易让学生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我们数学教师应紧跟时展的脚步,认真研究、探索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功能,使其在数学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价值,推动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快速发展。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化与整合,使小学数学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使数学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趣味盎然,提高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能力,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增加了数学教学的层次感,使不同学生能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展示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这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利用多媒体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实现了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目标,切实地为教学服务。
二、运用多媒体的直观功能展示数学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他们会对一些动画信息和声光信息较为敏感,愿意接受这些信息的刺激,从中感知数学知识,理解新知,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认知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比如,在进行“认识物体和图形”和“认识钟表”等知识的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制作了flas课件,上课时播放了系列实物的图片,让学生对比实物的图形特点和规律,了解什么样的图形是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三角形、圆等,还学会了如何认识时间,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等。学生在观看多媒体图片的过程中,激发了学习数学的欲望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系列的知识表象,为学生接受数学新知提供最直观的手段,有效启迪学生数学思维,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完成数学学习,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拥有一定的运算技巧,学会运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从数学专业知识上讲,数学多是由点、线、面等组成的抽象空间几何体,这些数学概念的建立、图形的生成需要学生抽象思维和合理的想象思维。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数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对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彻底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进而综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比如,在进行“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时,我从网上搜集了大量角的图片资料,课上用ppt逐一给学生展示,把具有相似特征的图片放在一起,循环播放,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从而认识了“锐角”“钝角”“平角”等概念。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一系列角的图片,让学生分辨出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通过反复练习,强化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愉悦的、轻松的并有效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学习就是为了运用。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能够服务社会生活。活用多媒体技术将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做到以学促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比如,在进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时,我用多媒体播放超市购物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根据片段里出现的数据进行价格运算,学生很感兴趣,把数学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再如,在进行“垂直与平行”和“统计图”这一类知识的教学时,这类知识点涉及纯数学知识和图形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让学生死记硬背,可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直观展示,通过动态的课件让学生逐步认识垂直和平行的含义,通过对数据的处理了解统计的用途和在生活中的意义,从而把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以服务社会生活,指导生活实践,提高数学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1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后优势凸显
1.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融视觉、听觉于一体,把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音频、视频等信息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些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信息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例如,在讲立体几何中“空间四边形”的有关问题时,如果只利用模型让学生观察,在黑板上做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大部分学生在课后解决问题时,总会认为空间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很多学生无法形成空间观念,没有立体感,从而错解或无从下手。若在教学中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导入基本图形,现场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并添加线条,在旋转运动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空间立体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留下空间四边形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决其他问题时就不致出错。由此可见,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创设情境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1.2 化静为动,突破难点
学生学习知识,一般都要经历“感知——理解——积累——运用”这样一个过程。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和不易操作的试验活动过程进行处理,以多媒体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使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
例如,学习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难点在用正弦线画出正弦函数的图像。在黑板上画,费时并且效果还不理想。用几何画板制作的课件可以动态演示平移正弦线,从而作出正弦函数的图像。借助课件,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种方法,对正弦函数图像的印象也十分深刻。
1.3 自主探究,发展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地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常被忽略。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探索和发现。教学活动中的数学试验是其最好的见证方式之一。如学习函数图象变换时,首先提出问题:函数y=f(x+a)、y=f(x)+a的图象是怎样分别由函数y=f(x)的图象变换而来的?然后,让学生用图形计算器来分组实验。有的学生用二次函数来实验,有的学生用指数函数来实验,有的学生用对数函数来实验。画完图像后观察结果,归纳出变换规律。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组协作、自主探究,不仅掌握了知识,发现了规律,还提高了观察、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1.4 优化过程,提高效率
目前大量繁琐的计算和枯燥的证明充斥数学课堂,这也是许多学生远离数学的原因之一。借助多媒体课件和功能强大的计数器完成一些复杂数值或代数运算,可以省去重复而复杂的劳动。
例如,在“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一节需要说明y=Asin(ωx+φ)与y=sinx的图象间的关系。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手段,教师至少要作4个函数图象来加以比较、进行讲解,时间紧,也不易讲清楚;制成课件,利用计算机图形功能,只需单独变换参数A的值,图象就会随之变化,学生就能从中总结出随着参数A的变化,所对应的函数图象变化的规律。同样,可单独变换ω和φ的值,观察图象的变化。更有意义的是,如果同时输入一组A、ω、φ的值,仍可看到图象随着它们取值的不同而发生的相应变化。这样就可使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随着A、ω、φ的变化而发生的伸缩、平移等变换连续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形象直观,控制方便。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去作图、讲解难以讲清的图象变换过程,使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反思
2.1 明确目的,看重效果
媒体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首先要明确信息技术是为实现教学的整体目标服务的,特别是要考虑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功效,对他们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提高会起到什么作用。并不能盲目地追求潮流,把课堂变成课件的展台,把传统的“满堂灌”变为现代的“电灌”。其实,在数学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教师教学、解决教学难点的手段和教学工具。因而,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完全依赖多媒体信息技术,一味追求课堂的华丽,而忽视了学习效果。
2.2 设计合理,重点突出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多媒体课件是个支撑点,在进行课件设计和选择时,要考虑到实用性原则,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设计的课件要适合讲课内容;适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水平;符合教师的讲课风格;课件要简明清晰而不繁琐,每项设计都要考虑到实际操作时占用的时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呈现最有效的信息;同时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使之能够帮助师生在教学中突破重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2.3 体现数学特色,减少负面效应
新课标指出: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原则是有利于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在数学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蕴涵着众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所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必须与数学的学科特点相结合,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数学学习;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时间与空间的释放;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
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其负面效应,如果多媒体信息技术仅仅使粉笔变成演示文稿,使黑板变成屏幕,使教师成为课件的操作员,使学生变成观看动画的观众,那就与整合的意愿背道而驰了。多媒体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使用得当,教师、学生受益;使用不当,教师的教学会缺乏激情,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对这种负面影响决不能等闲视之。
2.4 主导与主体,协调互动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双主教学结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指导思想。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中,教师要收放有度。所谓收,即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由于使用新的技术手段而被削弱,更不能被取代。教师恰当的、精确的讲解,有条理的、必要的板书,及时的操作示范等,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发挥好主导作用。所谓放,即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只体现在观看丰富多彩的课件中,要尽量参与到课件的制作和操作过程中。如果整节课从组织教学到新课讲授,从巩固练习到课堂作业,每一个细节都由课件来完成,教师只要点点鼠标,讲几句串词就算了事,那么学生只会感到课件很精彩却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忽视了教学中最重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节奏,避免哗众取宠、走马观花,要尽量让学生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