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脑思维训练方法

大脑思维训练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脑思维训练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脑思维训练方法

大脑思维训练方法范文第1篇

1诱导发想法

对于刚接触视觉思维训练的学生来说,诱导发想是进行视觉思维的第一步。老师通过对设计对象的材料、形状、性质等进行分析来诱导学生进行联想。常用的联想思维方法有以下四种。(1)相似联想。就是由某一事物或现象想到与它相似的其他事物或现象,进而产生某种新设想,相似联想的关键就是找到被联想事物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一般包括形式、形状、性质、意义、材料、功能等,例如老师给出“圆”,能够引导学生联想到球、饼、月亮、戒指等等事物,形的相似是学生在创意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视觉联想基础。(2)相关联想。指的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事物在时间或者空间上存在一定的联系,例如老师提出“沙漠”,能够引导学生联想到骆驼、干燥、石油、仙人掌等事物。在创意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使用这种联想方式渲染作品气氛,这种利用事物之间的秩序因素而产生思维的流动性,能够延展学生想象的空间,从而引导创意的飞跃。(3)相反联想。指的是由一个事物联想到与之性质、形状、特性等相反的事物,也称之为对比联想,这种反向思考的思维方式往往会给人带来一种意想不到的创意作品。例如“火”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水,“天使”会联想到“魔鬼”,“战争”联想到“和平”等等。培养学生进行相反联想的训练,能够出人意料地从不同的角度传达出设计的目的。(4)因果联想。指的是由一个事物联想到造成它的原因,或者这个事物会引起什么样的结果,例如“打雷”与“下雨”,“全球变暖”与“海平面上升”,“环境污染”与“动物灭绝”等等。这种思维方式往往是以事物的因果关系产生的内部联系秩序为基础进行推测可能发生的因和果,很多荒诞的创意作品都是激发和引导受众主动地去思考因果之间的联系。

2奇思妙想法

视觉思维也称审美直觉心理学,是一种与言语思维或逻辑思维不同的,富于创造性的思维,着重探讨视觉器官系统在感知外界事物时的理,以及一般思维活动中视觉意象对人判断事物所起的作用。它肯定了思维和知觉之间的密切联系,奇思妙想并不是腾空出现的,而是要以设计者的经验和知觉为基础,这就需要学生丰富生活经历,积累情感经验,为奇思妙想提供肥沃的土壤。要获得奇思妙想的核心训练就是想象思维的训练,黑格尔认为艺术家“最杰出的本领就是想象”。想象是人体大脑通过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对脑内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或重组的思维活动。想象思维是创意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视觉传达设计的根本动力,是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主要思维形式。对于学生想象思维的培养,主要从打破学生的固定思维入手,可以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材质的异化、异质同构、时空转换等手法对目标物进行再造设计,想象思维的过程主要是联系和整合的构成。

3635头脑风暴法

635头脑风暴法是由德国人霍利肯发明的,被称为静悄悄的头脑风暴。其名字来源于他的实施方法:“6个出席人围绕圆桌而坐”,“每个人出3个创意”,“5分钟内写在专用纸上”。目的就是利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激发出新的创意点。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快速地拓展思维发展的方向、延伸思路的深度,从而找到创意点。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准备6张专用纸,出席人一人一张。(2)一人写完后,传给旁边的人,顺时针、逆时针均可。(3)出席人接到前面人的想法之后,受启发得到一个新的想法,写上去,然后再传到下一人手上,如此反复进行6次。于是,在30分钟内,3个创意×6个人×6张纸=108个创意。635头脑风暴突破了个人经验的限制,是一种集体组织形式。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论语》中也有“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学生的智力、能力、教育、生活环境等都有所不同,所以他们的思想认识和思维能力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这种训练方法可以互相提示和激发对方的思维,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可受到到不同方面的启示,从而在认识和创意上有所突破。

4结语

大脑思维训练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艺术设计;创新素质;创意思维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1-0072-03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和间接反映,以新颖独特的思维活动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及内在联系并指引人去获得对问题的新的解释,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称为创意思维,也称创造性思维。它给人带来新的具有社会意义的成果,是一个人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产物(百度百科)。

1 学生创意思维现状

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使创新素质教育变成一个摆在现代教育面前的主要问题。作为艺术设计专业院校,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尤为重要。现代教育的现状和输送到高校来的学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高考培养出来的都是“好”学生。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考试标准化,从高考过来的学生很大程度表现为听话,纪律好,胆子小,害怕犯错(但实际上又常常犯错)。

学生思维定势严重。思维定势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在教学中学生表现为没有范例不会做,教啥只会啥,缺乏独立思考。

艺术类考生不“艺术”。近些年报考艺术类的学生增多,艺术考试也逐渐出现固定化的特点,很多学生都是经过了短期的训练,有的就是模式化的训练,考前艺术加试也一样阻碍了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力和多方面发展的潜力。

五年制大专生会有灵光闪现。在给初中毕业直接读五年制大专学生上课时发现,这些学生的特点是不服管,淘气,课堂纪律不好,很多人对此感到头疼;但是相对于接受过高中教育的学生,他们的思想要活跃,有自己的想法,对感兴趣的东西很投入,往往做出来的设计作品很有创意,很大胆,与众不同,带他们上课可以说很累但很快乐。

2 创意思维训练法介绍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面对学生现状,笔者需要对学生负责,想尽办法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释放他们被封闭和被钝化的创意思维。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以下四种思维训练法,在此进行简要介绍。

发散思维训练法 发散思维就是在思维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知识,由一点到多点,通过对现有要素的重新组合,找出更多的可能性。发散思维具有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特点,对提出独特的创意,起到决定性的牵引和导向作用。

聚合思维训练法 聚合思维是从已知的一定数量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寻求正确或接近正确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法、集中思维法、复合思维法等,是把多点聚合成一点的方法。有发散有聚合,发散需要大胆、自由,聚合需要有方向、有引导。

立体思维训练法 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是需要训练的。面对一个问题能够多角度、多途径、多层次、跨学科地进行全方位考虑与研究,称为立体思维,在艺术思维训练中这是非常有效的。利用立体思维搞创意,表现在取材、立意、造型、时间组合等各个方面上,从宏观到微观,从东方到西方,从古至今,都是艺术创作所涉及的内容。

联想思维训练法 联想是人的大脑记忆表象系统中,由于某种诱因导致不同表象之间发生联系的一种没有固定思维方向的自由思维活动。联想是人脑中记忆和想象的联系纽带,由记忆引发联想,联系记忆片段转换为新的想法,是主动的意识的提炼、升华扩展和创造。思维形式包括幻想、空想、玄想。其中,幻想,尤其是科学幻想,在人们的创造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3 结合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如何找到一个载体,让学生能够在做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活跃他们的思维呢?无疑广告艺术大赛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广告艺术大赛是一个不受思想约束的平台,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竞技中开拓思维、提高自己。

笔者从教十多年,每年在广告创意课程教学中组织学生参加学院奖、大广赛等赛事,把竞赛的题目和要求作为教学的课题,利用创意思维训练方法跟学生一起分析题目、分解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发散思维训练法实践(图1) 在第三届大广赛中,孟妍同学的网络作品《加加食品――土豆GG与豆角MM的爱情故事》就是在分析题目时利用了发散思维的方式。加加是一种酱油品牌,由酱油向外发散可以有很多思路,其中之一就是“酱油味道淡然无味婚姻”。顺着这条思路与学生一起分析:婚姻是需要经营的,需要调味的。进一步拟人化:土豆GG与豆角MM的婚姻调味剂――加加酱油出现了。经过反复推敲ac确定剧本后,学生将其制作成Flas,并在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三等奖。

在整个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发散性的创意思维,有了好的想法,才有可能有好的作品。当一个好的创意产生了,学生也很兴奋,经过努力自主解决技术上的问题,一个优秀的作品就诞生了。这个过程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如图2所示第四届大广赛其中两个题目的分析图,这几件作品分别获得省级等级奖项。

大脑思维训练方法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创新思维;特征;训练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可以利用的材料,并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思想、观点、方法和产品的能力。关于创新能力的结构要素,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它由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新技能三大要素构成。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

一、创造性思维的内涵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认识新领域、创造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还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建树性的设想和意见。它往往表现为发明新技术,形成新观念,提出新方案和决策,创建新理论。从广义上讲,创造性思维不仅表现为做出了完整的新发现和新发明的思维过程,而且还表现为在思考的方法和技巧上,在某些局部的结论和见解上具有新奇独到之处的思维活动。它是一种发散思维与复合思维的辩证统一。创造性思维广泛存在于政治、军事决策中和生产、教育、艺术及科学研究活动中。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一)流畅性:所谓流畅性,又称非单一性,是思维对外界刺激做出反映的能力,它是以思维的量来衡量的,要求思维活动畅通无阻,灵敏迅速,能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流畅性反应的是一个人在情境面前反映的速度快还是慢,这与创造性是很有关系的。要表现出创造性,就需要以思维流畅做基础。这一品质可以用现象学的方法来反映,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看谁想出答案快,快者思维就流畅,慢者思维就不流畅或不太流畅。一些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就是依照这一方法来编制的,如托兰斯图形创造思维测验等。

(二)所谓变通性,是指思路开阔,善于根据时间,地点、条件等的变化,迅速灵活地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进入另一种意境,从多角度,多方位地探索,解决问题;这一品质可以从课堂反映来体现,如学生的一题多解,一个故事多种结尾,一件事情多种写法,等等;也可以让学生说出一件事物的用途,说得越多越好,然后对所说出的用途进行整理分类,分类越多表明思维灵活性越强。美国吉尔福特的创造力测验及明尼苏达大学的创造力测验,就是采用这种方法编制的。

(三)所谓叛逆性,是指思路不断突破常规定型模式和超越传统理论框架,指向新的领域和新的客体。它不迷信原有的传统观念和经典信条,对既定事物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体现的是一种叛逆精神。思维的叛逆性是流畅性和变通性的归宿,是创新性思维的最高层次。思维的批判性首先体现在敢于用科学的怀疑精神,对待自己和他人的原有知识,包括权威的论断。思维的批判性还体现在敢于冲破习惯思维的束缚,敢于打破常规去思维,敢于另辟蹊径、独立思考,运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才能迸射出创造性的火花,发现前所未有的东西。

三、创新思维训练的三大方法

研究表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精心培养的过程。只有创造性教育教学,才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注入式、填鸭式教学阻碍和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一)发散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是主体面临问题时由一条扩展到多条、由一个方向转移到多个方向的思维方式,即倘若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找出适当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个正确的答案。在发散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注意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扩大观察范围,培养群体协作精神,避免一味求同,以使得思维“软化”。

1、大脑激荡法。以集思广益的方式,在一定时间内采用极速度的联想作用,大量产生各种主意。这是个团体训练方式,因而个体能在小组中充分发挥才智与创造力,如小组讨论比单独思考更易发挥创造力。竞争状态下个人创造力易激发,因而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训练方法。其特点和要求包括自由奔放、严禁批判、以量为主、相互激励等。

2、反向法。即从相反的方向出发引出问题,展开思路,得出新观点,是科学技术研究中应用广泛的创造性思维方法之一。人们在运用反向构思法时,可以从已有事物的相反功能区设想新的创造,称为功能性反转;也可以从已有事物的相反结构去设想新的技术创造,称为结构性反转;还可以改变已有事物的因果关系来引发新的创造性设想和思路,称为因果关系反转。

3、类别变动法。这种方法是用来克服定势的影响,以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思维定势是主要障碍之一。克服的有效方法是进行“生”“熟”转化与“顺”“逆”转化。当遇到陌生事物难以发现新关系时,可以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将其转化为熟悉的事物,消除其陌生因素从而引导新思想迸发出来。相反,面临熟悉事物时有意保持一种认识上的陌生感,使熟悉的认识对象陌生起来,这样往往会引起学生异想天开的想法和见解。

(二)直觉思维训练

所谓直觉思维是指不经过一步一步分析而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它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它即是发明创造的先导,也是百思不解之后突然获得的硕果,在创造发明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物理学上的“阿基米德定律”是阿基米德在跳入浴缸的一瞬间,发现浴缸边缘溢出的水的体积跟他自己身体入水部分的体积一样大,从而悟出了著名的比重定律。

直觉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有时表现为提出怪问题,有时表现为大胆的猜想,有时表现为一种应急性的回答等等。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这些想象纷至沓来的时候,可千万别怠慢了他们。青年人感觉敏锐,想象极其活跃。当出现突如其来的新想法、新观念,要及时捕捉这种创造性思维的产物,要善于发展自己的直觉思维。

1、大胆设想法。这是指彻底冲破现存事物和思想的束缚,对当前还没有但有可能产生的事物进行大胆设想的创新方法。海阔天空,甚至可以想入非非,这样便于扩大想象的范围,捕捉创造想象的火花,激发灵感的产生。要大胆构思、探索和对比,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异想天开,又要脚踏实地。

2、还原法。又称回溯思维法。这是对已有的结论或事物的结果应用还原和回溯的思考方法,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考虑,暴露出其中谬误,以排斥旧的偏见,建立新的学说和观点。这种由果推因的思维方法在科技发明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三)形象思维训练

在教育实践中,结合不同的学科进行不同的训练,能促进学生对视、听、嗅、触等方面形象的陶冶,发展表象系统,提高对事物的敏感性,从而促进形象思维,培养创造力。

1、图像法。一种运用符号以求转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抽象符号或图像的使用是人类思维的一个巨大进步,也是人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次飞跃性发展。因为符号和图像能把复杂的事物表象得通俗易懂、简明扼要,还可以看出事物的新关系,可以自由地进行脱离现实的构思或进行新的组合。

2、联想法。它是把已经掌握的知识与特殊的思维对象联系起来,从其相关性中获得启发的思维过程。联想思维方法能够克服两个概念在意义上的差别,并把它们联结起来。经常的自由联想可以增强想象力,为进一步的创造或创新奠定基础。按联想事物之间的关系,联想可以分为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仿生联想和仿形联想等多种方式。

(四)特异思维

特异思维是一种超常规的思维方式。虽然它不是常用的、规范的思维方式,但他对培养思维的灵敏性、广阔性、变通性,激发创新灵感,发挥着独到的作用,常常收到“歪打正着”的效果。

大脑思维训练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说话”能力 “说话”情境 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9-0049-01

语文新课标第九条要求:“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7-9年级的分阶段目标中“口语交际”一项也有这样的要求:“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现代语文教学理论认为:变过去单纯传授语文只是为着重语文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素质极为重要的构成因素。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说”的能力比较差,从现行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看,最难以落实的是“说”的训练,而口头表达又是人们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重要形式,二者在某些学生身上的矛盾已非常突出。从这一实际出发,要把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说”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来抓。对中小学生来说,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应以口头表达即“说”的训练为起点和突破,以带动其他语文能力的训练与提高。口语交际不只是带动学生脑功能的发展,更是人格发展的需要,而且“说”还是一种快速创造,培养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大家都知道,外语教学中的口语教学是专门由外籍教师教学,可见口语在语言教学中是很重要的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呢?方法有很多,课前三分钟活动是一种用时不多,学生能力却有所增的有效方法。在具体是实施过程中要注意这样几点:

一、培养学生对“说话”的兴趣

说话是智慧的网外露,是情感的表达,因为语言就是一种是要的表达方式,说话则是一种最直接,最强烈的表达方式。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说话的这一重要作用,学生的兴趣就会被充分调动,平时多开展主题班课会,讨论课辨论赛,学生说话的热情就会季度高涨,往往产生欲说还休,欲罢不能的局面。感情在此充分显露,同时说话也是知识的外化,一个人知识的丰富与否,往往可以从他的言谈中看出,机智善谈者不仅思维敏捷,而且学识渊博,二者相辅相成,思维敏捷快速,自然会促使大脑中储存信息的连续反应,引起滔滔不绝的议论。小交际网中,无数事实证明,侃侃而谈,旁征博引者往往在交际中如鱼得水,青云直上。口笨舌拙者往往是交际的失败者,明白了这一点,同学们就不会沉迷做一个只会写的机器,而是极力要求练出一套过硬的口头功夫。

二、明确要求。创造“说话”情境

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后,下一步就应创设情境,是学生有“我要说”的欲望,产出“我愿说”的动机,最终付诸“我会说”的行动。具体做法就是:在教学中,持之以恒的采用三分钟说话。为充分激发学生兴趣,丰富活动内容,全方位培养学生能力,每周一到周五一次设置“海阔天空”,“课文质疑”,“开心一刻”,“佳作欣赏”,“日记大家听”,“一周新闻联播”栏目,学生一次担任主持人,这些栏目带入课堂的生活内容,可以囊括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全部。给每一个学生表现的机会,锻炼的场合。

三、训练方法多样。提高学生素质

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这种方法,应作为语文课的固定节目,。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我们可以循序渐进按一定的程序,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一开始,可以先教学生对课内或课外有关内容进行朗读背诵,训练语感,而后听录音。进行模仿,再后,说写结合,以写促说,最后能即兴讲话,语言得体。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说话能力,有调动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还使作文训练多一条新路。

大脑思维训练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低年级;发散思维;培养

为走出传统教学中“重求同,忽视求异,重集中思维训练,忽视发散思维训练”的泥滩,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砸碎应试教育的模式和框架,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注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挖掘教材中能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信息朝多种方向扩散,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

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也就是说学生思维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所以要培养与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十分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与能力。既要注意培养他们不盲从,喜欢质疑,打破框框,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的品质,又要培养他们敢于求“异”,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进而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如,一位教师教学“乘法意义”的运用一课时,她出示了这样一道加法题:9+9+9+5+9=?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于是一个学生提出了9×4+5的方法,而另一个学生则提出了“新方案”,建议用9×5-4的方法解。这个学生的思维有创见,这个方案是他自己发现的。在他的思维活动中,他“看见了”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9,他假设在5的位置上是一个9,那么就可以把题目先假设为9×5。接着他的思维又参与了论证:9-4才是原题中的实际存在的5。对于这种在别人看不到的问题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种创造性思维的闪现,教师要加倍珍惜和爱护。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散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所以,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基础,教师要十分注重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爱好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我们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利用“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讲小故事引入”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那么,在学生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中,教师就要善于引导他们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二.利用一题多解,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要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佳境。如,这样一道应用题:“工厂接到生产1000台机器的任务,前5天完成了25%,照这样计算,完成这项任务一共要用多少天?”老师要求学生用几种方法解答,并说出解题思路。

第一种解法:先求每天的工作效率:1000×25%÷5,然后根据“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列式为1000÷(1000×25%÷5)=20(天)。

第二种解法:因为工作效率不变,若设一共要用x天。列方程为:1000÷x=1000×25%÷5,解这个方程得x=20。

老师问:还有其它解法吗?这时,一个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举手了,他说:“我是这样想的,把这项任务看作单位‘1’,根据“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可列算式:1÷(1×25%÷5)=20(天)”这个同学利用的是类比思维方式,他是受到第一种解法的启发想到新的解题方法。这种创造思维的火花感染着全班的每一位同学。其他同学纷纷提出不同寻常的见解:

解法4:5×(1÷25%)=20(天)

解法5:设一共要用X天,1÷X=25%÷5X=20?

解法6:5÷25%=20(天)

……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根据题中具体条件,自觉、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通过变换角度思考问题,就可以发现新方法,制定新策略。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主的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解放头脑,使学生敢想,训练思维的联想性。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脑血管病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脑血管病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