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课堂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学生;高中体育;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9-0013-01
学生能够从体育课中学到什么?老师能够教给学生什么?在教育手段多样化、教育越来越形式化的今天,老师逐渐淡化了“教育为学生”的意识,无论是在课堂的设计上,还是教育理念上,都很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教育目标设置缺乏灵活性,课堂形式呆板,教学方式僵硬,教学内容照本宣科,一成不变等等,这些问题在教育过程中越来越突出。加上升学压力日益沉重,学生和老师对体育课程不加重视,甚至将其当做负担,高中体育课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同虚设。本文将从各个方面探讨如何结合学生特点,创建实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课堂。
一、轻松、趣味的体育课堂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体育课是繁忙、紧张学习过程中进行心理调节的一个驿站,能够起到放松、释放压力的作用。但不尽如人意的是,传统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单一,教授学生体育技巧成了体育教学的唯一内容。比如乒乓球课程,老师在简单的讲解和动作示范之后就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学生练习几乎是体育课堂唯一环节。教学形式陈旧,课堂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低。因此,老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创建轻松、趣味的体育课堂,让学生从中受益。
(一)体育小游戏。课堂游戏具有娱乐性、趣味性、探索性等特点,它以学生广泛参与的形式,在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营造了轻松、自由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发挥自主性,激发探索精神,从而使学生在游戏中缓解学习压力,实现劳逸结合的目的,使身体处于最佳状态。
正式上课之前,老师可以以丰富多彩的游戏代替索然无味的热身活动。比如“踩影子”游戏,老师相让学生每两人自由组合成一组,在规定的范围区域开展游戏活动,一人奔跑躲闪,另一人去踩奔跑同学头部的影子,踩中后交换。期间必须遵循规定活动区域中开展活动、踩影子时,只能踩奔跑同学头部的影子、踩影子的同学不允许用手去拉奔跑的同学等游戏规则。这一项游戏能够充分地调动身体的运动细胞,在起到热身效果的同时,更通过有趣的、简单的游戏来缓解学生一天的疲惫,激发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等特点,它将多种感官结合在一起,提高信息传达的有效性,延长感受。巧用多媒体,是实现轻松、趣味课堂的有效途径。它通过具体直观的信息传达,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体育课中有些动作难度较大,需要一步步分解后再进行讲解,而老师示范时往往是一个连贯的动作。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动作制作成FLASH,可以随时暂停,随时播放。这一种相对新颖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以全新的教学手段增添课堂的乐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以培养学生多种能力为目标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分数,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大多数学生善于学习却不善于生活,适应、自主等能力缺乏。从长远眼光来看,学生真正需要的是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以适应这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增强适应性。立足于学生多项能力不足的特点,体育教学应该独辟蹊径,以培养学生多种能力为目标,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助力。
(一)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生活环境比较舒适,生活缺乏锻炼,习惯于一成不变的生活,适应能力也因此逐渐减弱。体育课将学生从课堂拉到操场上,可以有效的改变这一种状况,提高学生的环境适应力。比如,长跑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耐力和毅力,提高抗压能力。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强长跑的训练,当然,这需要一个长期地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生适应了400米的距离之后,再逐一的增加圈数,通过一个过程的适应,来达到以长跑提高适应能力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合作能力是工作过程中必不可杀的能力之一。而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真正合作的机会很少。加上现在的学生不善于交际,合作能力已经成了现在学生基于加强的一项生存技能。奥林匹克精神就已经强调了体育团结的功能,因此,老师要发挥体育课程在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合作能力的优势,以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体育课堂中有很多需要合作的活动,这些活动强调学生之间要协调、优势互补,从而赢得胜利。比如接力赛,这一项比赛考验的不仅仅是个人能够跑得有多快,更重要的是团队之间的合作是否默契,因为双方交棒时的配合关系到整个团队的输赢。因此老师可以通过这一项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磨合,相互配合,相互沟通,以促进彼此的了解,增进感情,在培养合作意识的同时,加强班级的凝聚力。
(三)培养学生决策能力。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重要的事情往往都由家长和老师做决定,很少有自主做决定的时候,而决策能力对一个人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对生活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老师教给学生的不应该仅仅是一项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中受到的对于生活的启发和从中得到的经验,以助于做出正确地决策。比如在乒乓球的学习中,在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后,更应该注意的是打球的技巧。在双方的对战之中,必须学会去推测对方下一步攻球的路线,以快速做出正确的决定,给对方反击。在不断的练习之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决策能力。这一点在很多球类的运动中都能够体现出来,因此老师在讲解某一项技能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某一种能力,以激发潜能。
关键词:高职;课堂教学;职业教育特点
1 教师在处理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将教材神圣化、绝对化、权威化,认为教材就是“规范"教学的手段;产生抹不掉的学科中心“情结",强调学科的系统性,看不到学校培养的总体目标。教学的含义,大部分教师理解为“教书",多年一本书教得烂熟,但如果让其承担面向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综合性的教学任务,要么由于知识结构不适应,要么把原来学科结构的几种教材剪裁、拼凑,搞知识搬家;在课堂教学中,把教材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的对象,远离工作实际,而在实践教学,现场教学中,又很难找到对应的、实用的教材。
2 安排教学内容的原则
安排教学内容的原则是:紧扣职教特点,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由于职业学校具有专业复杂性、办学多样性和社会密切性等特点,职业学校在教材建设方面,客观上面临许多现实的问题:教材内容脱离各地区、行业社会发展和职业发展的实际;脱离学生实际需要,缺乏教学性、可读性,也缺少弹性,不利于自学和选修;教材体系以学科教材为主,受专业限制,形式比较单调,缺乏趣味性;教材编写周期较长,且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及时反映生产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同时编写教材的重要依据是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的、任务和知识技能的范围和体系结构。无论是大纲还是教材,都是针对较大范围群体的,是宏观的,而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具体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两种现象:第一是只重知识体系,忽视实践技能;第二是只重宏观的目标要求,忽视学生的接受程度。
3 安排教学内容的几种方法
3.1知识体系完整,阐述深度上作适当取舍
教给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必要的,但在一些知识的深度上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做适当取舍。特别是在职业教育中,更应如此。比如在免疫学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讲到T细胞的活化,在这个过程中,讲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在双信号作用下的活化过程是必要的,但对中等(或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就没必要再讲T细胞内部的信号传导过程了。再如讲抗原提呈细胞(APC)的作用时,只讲APC对抗原内吞方式和提呈方式即可,至于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在APC内分别经过怎样的处理过程就可以舍去不讲。
3.2 既成结论陈述准确,印证性内容适当取舍
教学中,有时为了说明结论得出的过程,可能会列举一些实验过程,这些内容对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都有一定的帮助。但在中职(或高职)教学中,有些内容可以根据情况做适当取舍。比如:在讲生物电现象时,通过电极插入法测量得出静息电位值和峰电位值的方法及K+平衡电位、Na+平衡电位的基本概念就可以了,至于用Nernest公式来计算EK、ENa得出其理论值的方法就可以不讲了。
关键词: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贯彻与实施
素质教育是一种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教育体系,它是跨世纪的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和育人思想体现。它是以培养和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以做人教育为纲,以德育为主导,以智、体、美学等为主体的教学体系。
小学中的素质教育是教育基础之基础,这一新观念和新思想应体现在小学教育的每一门课中,当然体育课也不例外。根据这一思想,我们去审视体育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就会发现,体育课的特点和任务已有了新的内容: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进行有目的、有效果的实践;教学组织工作复杂的特点要求工作要在复杂中分出重点,要侧重于对学生素质的发展和提高;群众性强的特点要求课堂教学符合全体学生,要了解学生群体综合情况,从提高学生群体的素质方面合理、有效的安排教学;思想性强的特点要求体育课堂教学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德育体系,并结合课的内容,在充分挖掘体育教材的思想因素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性强的特点要求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具有科学性,能够更科学地为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及其它方面素质服务。就体育课堂教学之任务而言,增强体质是体育课堂教学之首要任务,而用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去理解它,就会有新的体会。体育课课堂教学时间短,内容又相对较多,在这一条件下大谈增强学生体质未免有些牵强。所以更重要的是在传授技能同时,教师还应培养和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使学生形成积极锻炼身体的思想,这才是素质教育中的体育课堂教学之任务。
那么,如何在课堂中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呢?
贯彻和实施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
首先,应该明确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这里所说的明确是指老师明确、学生明确、全校范围甚至全社会范围内明确。“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道理人人都明白,但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可以认为体育是从属于智育的,只要学习好,别的都可不顾。
其次,我们要正确认识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体育课课堂教学不能只是培养学生健壮的身材,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来达到和完成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任务。还要注意的是体育教材中有着十分生动、鲜明、有效地德、智、美、育的内容,学生的纪律、意志、精神品质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体育的队列可以培养学生守纪律,听指挥的好品质;体育课上的许多教材(如耐久跑、跳绳等)可以让学生吃苦、锻炼他们坚强的意志;体育课中的武术、韵律操又可以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美的体验等等。这些都是可以说明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再次,体育课的课堂教学在学生、老师及学校和社会的认识要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换言之,要提高全社会对体育课堂教学的认识,要改变学生、老师对体育课的态度。现今的体育课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学生的娇弱,家长的不理解,老师的不配合以及学生的不重视都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
第四,要想更好地贯彻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要从合理安排教学,组织课堂教学等方面做大量科学细致的工作。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规律可用“三性”来概括。这三性及我们所讲的趣味性、竞赛性、多样性。寓教于趣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可以从语言、教材内容以及精心的安排中得以体现。
小学生兴奋时间和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厌恶过多重复的动作,根据这一特点,以多样性为指导,采取能使大脑产生良性兴奋循环的教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群体素质的提高。
“三性”是对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简明归纳,具有一定科学性,我们只要根据“三性”来安排教材,组织教学,就能从根本上把握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第五,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应注重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素质教育是对学生全面素质和学生群体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而学生在接受素质教育培养的过程中,是不是自觉、主动,是不是积极进取,有没有兴趣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从辩证原理、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来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体育课堂教学的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则是教学过程中的客体,客体决定主体,主体应根据客体规律进行实践,也就是说,要按体育课堂教学之规律,学生身心发展之规律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这也正是教学效果有所提高的体现和原因。
第六,体育课堂中进行素质教育,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体育教师对素质教育的正确理解以及自身的积极向上的人身观,健康的身心、高尚的情趣、高度负责的责任感,高水平的觉悟和业务素质等等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备条件。为此要想贯彻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体育教师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以上是从体育课堂教学的思想、过程、教材安排、教学组织和教学主客体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能说明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同时也希望能够提供一些贯彻实施体育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方法和思路。
参考文献:
[1]张景顺.中国体育教学栏目精选—汗与笑的结晶[N].1988,9
[2]赖天德.试论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改革. 中国学校体育[J].1998,1
1.4R理论概述4R理论是源于《后现代课程观》
一书的一种后现代主义观点,所谓4R,即指代丰富性(Richness)、回归性(Recursion)、关联性(Relation)和严密性(Rigor)。丰富性是指教学课程具有应当具有一定深度、多层意义及多种可能性(解释);回归性是指课程产生于对自身进行反思所带来的反复性和复杂性之中,为经验的反思性重建、重构和转变提供了机遇;关联性包含两种含义,其一为课程与教育之间的联系,它丰富了课程教学资源,其二为课程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后者为前者提供了存在基础,创建了发展环境;至于严密性是指,丰富性和关联性并非缺乏规范,而是对当前可供选择的关联开展有目的的选择的一种思想观念。
2.4R理论在中职体育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价值分析
在中职体育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应用4R理论,是促使教学过程开放化和系统化、调节师生关系、实现中职体育课程教学目的一种方式。
(1)丰富性特点可改变教师关系,丰富教学内容。4R理论的丰富性在中职体育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体现为:其一,为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的转变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其二,教学课程深度的扩展可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为课程内容的预选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这些特点对于体育教学而言,对于实现主体权利和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具有推动作用。在课堂教学课程中,教师多同学生互动交流,以了解学生对于体育课程教学的理解和期望,营造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如此便可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需求,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在实现主体权利的基础上,提升学生成绩。
(2)回归性特点可提升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强化其学习动力。回归性特点主要体现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它为学习或教学经验的反思性充足和重构均提供了可能性。在中职体育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课程是由片段任意组合而成的,教师和学生通过讨论或其他途径了解到课程内容的不足或教学方式的缺陷。学生和教师回归性思考和分析这类问题,我们称其为回归性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体现。通过信息的反馈,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参与个体均可以反思自我,并尝试着通过创造力解决该类问题,由此在自我提升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效能感和价值感。
(3)关联性特点有助于推动适合符合本土体育文化的建立。不论是九年义务教育抑或中职高职体育,根据其教学内容我们可以发现,我国教学体育课程深受国外体育教学模式和思想的影响。当然基于关联性特性及当前体育课程文化深入发展需求,体育课程文化应当同世界其他国家体育文化相融合。但是应当明确的是,体育课程的本质是建立适合本土文化传统和国情的一种教育文化,因此在中职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和课程目标的设立应当结合我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特质。
(4)严密性特点为生成性体育课程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体育课程同课堂教学是完整统一的,需要教师同学生的共同参与。自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制定颁发以来,中职体育课堂教学便要求为学生规定学习领域的目标。由严密性特征可知,通过探索不同选择方案,明确其联系,有目的地进行选择,有可能会实现课程内容的精致化,推动课程向前发展。如,进行篮球授课,就先应当保证学校有足够全班学生进行学习的篮球场地和篮球。而随着学生球技的提升,因为学生之间思想和技术上的个体差异,因此每位学生的收获也会有所不同,而此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需求变化,再次进行体育课程内容生成。
关键词:体育游戏;高中;体育教学
高中体育课是高中生增强自身体质,培养体育运动兴趣,学习体育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高中生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高中生有其自身独特的学习特点和个性特点,因此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体育课堂时间,提高高中体育课堂的效率,教师就要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方法。游戏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特点,如果将游戏合理地运用到高中体育课堂中,将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一、体育游戏的概念和特点
(一)体育游戏的概念
体育游戏指的是以游戏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进而增强学生的体能、强身健体、寓教于乐。从体育游戏的定义上,我们可以得知它具有体育和游戏的双重属性和功能。
(二)体育游戏的特点
1.娱乐性
娱乐性是游戏的基本特点之一,指的是游戏以其丰富的形式、多样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高中生的参与,符合高中生青春期心理与生理的特点,容易得到高中生的积极回应。
2.情境性
情境性指的是高中体育游戏中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和故事背景,赋予学生一定的角色,体育游戏中角色的设置符合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他们认为所有的物体都是有生命的,都有自己的感觉,也愿意与他们进行交流。同时,在这些情境性的游戏里,高中生也会学到基本的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如任务的分工和工作的轮流等;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情商。
3.简易性
高中体育游戏大多数简单的,不需要固定的场地和大量的规章制度,只需要教师或者学生自行约定游戏的规则,共同遵守游戏规则,就可以进行体育游戏。
4.教育性
体育游戏区别于一般游戏的关键点在于其教育性。教育性指的是在体育游戏中既要发展学生的体能,实现体育目标,又要完善学生的性格,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勇敢大胆、团结合作、遵守规则等品格。
二、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
(一)激发学生体育兴趣,提高课堂的参与度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首要条件,针对高中生好奇心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如果仅仅将体育中的理论知识,如动作要领和体育的重要性等教授给学生,不足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长期下去也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体育游戏的增进,正好可以改善传统体育教学的缺点,以游戏的形式展开课堂,可以吸引高中生主动参与课堂,也培养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加了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实现了课堂中的以学生为主体。
(二)完善学生性格,培养学生多种品质
体育游戏因其自身的教育性特点,使得学生在游戏的同时,发展自身的体能,完善自身的性格。高中生在处于学习的初期,也正是培养学生各种品质的关键期,只有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才能更好地完成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高中体育课堂中的体育游戏以一定的故事情境为背景,给学生各种角色扮演,在游戏中教会学生遵守各种规则,如进行警察与歹徒的角色扮演,也教育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要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另外,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和合作性,可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斗志、坚忍不拔的毅力、团结互助的精神以及积极上进的品质,这些品质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
(三)寓教于乐,开发学生智力
体育游戏结合了学生的视觉、听觉以及个人的思维和动作,寓教于乐,便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体育游戏可以实现学生大脑内部运动神经、言语神经、动作神经等的有效配合,提高大脑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发展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如在游戏“胯下传球”中,既需要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也需要学生灵活的反应力,只有肢体相互协调,思考取胜的方法,才能取得比赛的胜利。
三、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具体策略
(一)结合体育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为体育课堂服务的,因此必须结合体育的教学目标,不能偏离体育的主题。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的课堂目标,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既能让学生在游戏中收获喜悦,又能让学生完成本节课的体育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体育游戏也不能仅仅为了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而失去了游戏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这样就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另外,也要结合课堂环节的设置,循序渐进设计体育游戏。如在课堂的前10分钟,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热身体育游戏,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或者将该环节的体育游戏与课堂上将要教授的课堂内容联系起来,巧妙地导入到课堂的中心环节;在课堂中心环节中,要根据课堂内容,设计一些促进学生体育技能的小游戏,帮助学生掌握课堂内容;在课堂的最后10分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轻松、好玩的体育游戏,力求学生在运动之后进行身体和心理上的放松,避免出现学生因在体育课上运动过度,而影响之后其他课程的学习。
(二)严格体育游戏纪律,提高课堂效率
保证体育课堂效率的重要举措就是要严格体育游戏纪律。体育游戏尤其自身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这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关键,但同时,学生会在娱乐的同时,轻视课堂的纪律,这会对课堂效率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在体育游戏中也要加强纪律管理,合理安排体育游戏环节,避免出现因为学生的松懈,而影响教学质量,甚至出现安全事故等问题。
(三)及时评判学生的游戏结果,多给予学生正面的评价
高中生具有向师性、积极性等特点,他们往往比较重视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因此教师在游戏结束之后要对学生的游戏结果进行及时的点评,客观公正地给予学生评价,并给学生正面的鼓励。体育游戏是学生培养各种品质,完善性格的一种方式,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途径,在游戏结束后,及时点评,升华学生的精神品质。如在“夹西瓜”游戏中,学生多是团队合作,教师对于获胜的小组要给予表扬,赞美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同时对于落后的小组,也要多关注,不能忽略他们,也要对他们给予肯定,并帮他们找到有效的练习方法。
(四)提高安全警惕,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高中体育课堂是室外课,因此教师也要提高安全警惕,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教师要提高安全意识,并学习相关的安全知识,及时排查课堂中的潜在安全隐患。如提前清理体育场地,保证体育场地的平坦,扫除地面上的沙子等;学习学生在课堂上出现摔倒、扭伤的急救常识等。另外,在游戏选择中,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体素质来进行选择,不能超出学生体能的最高负荷,防止出现安全事故。教师在体育课堂上,要及时观察学生的身体情况,做到防患于未然,力求实现学生在体育游戏中充分锻炼身体的目的,避免出现运动过量等情况。
四、结论
体育游戏是高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有效途径。体育游戏尤其自身的独特优点,教师在实际运用中要结合所教学生的特点、学校的硬件设备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选择合适、科学的体育游戏,给体育课堂增添乐趣。另外,高中生具有喜乐无常的特点,容易对经常使用的游戏产生厌倦,影响课堂效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要对体育游戏多研究、多思考,学会创新,让各种新颖的游戏走进高中体育课堂,让体育游戏不再是一种摆设,而是一种真正激发学生兴趣,促进体育课堂发展的良好工具。
参考文献:
[1]蔡晓文. 高中体育游戏教学的可行性以及要解决的问题[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