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挫折教育的概念

挫折教育的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挫折教育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挫折教育的概念

挫折教育的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研究生;自杀现象;抗挫折教育;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4)02-0024-04

近年来,高校研究生自杀、自残等过激行为频繁发生,引起国内诸多学者和高校教育工作者高度关注,他们共同认为研究生抗挫折教育势在必行。

一、相关概念辨析及研究生抗挫折教育研究现状

(一)相关概念辨析

1.关于挫折的概念

我国学者冯江在1991年出版的《挫折心理学》一书中提到:“挫折就是俗话讲的‘碰钉子’,它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是一个人在某种动机的驱动下,在实现目标的活动过程中,遭遇到了难以克服或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其内心的某种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1]26张旭东、车博文认为,挫折应该有两种含义:“其一是从客观上看,指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或干扰时的对象和情境,称为挫折源或挫折情境;其二从主观上看,是指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或干扰时的情绪反应,称为挫折感或挫折心理。”[2]47朱玲和方鸿志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认为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 在实现目标的活动中, 遇到了难以克服或自以为是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 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消极的情绪反应。”[3]77笔者更为赞同最后一种关于挫折的定义,因而在研究中注重整合受挫后人所呈现的消极的情绪反应。

2.关于挫折教育的概念

吴远、郝文清指出:“挫折教育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科学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有关原理,运用系统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挫折心理的分析和疏导,提高其对大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的过程。” [4]91朱玲和方鸿志将挫折教育定义为:“教育者有目的地积极引导受教育者正确认识挫折情境, 对挫折的负面反应有一定的认知, 并能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预防的一种教育方式。”[3]77

本文借鉴上述学者关于挫折及挫折教育理论的分析,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将挫折教育定义为: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使得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具备一定的挫折识别、防御和修复能力,全面提升自身抗挫折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

(二)研究生抗挫折教育的研究现状

1.缺乏关于抗挫折教育的针对性研究。从抗挫折教育的对象来讲:不同的人群及个体具备不同的性格特质,因而针对不同性格特质的人或群体就应该有不同的抗挫折教育方式。从挫折的性质分析:挫折可以分为长期性挫折和短期性挫折,实质性挫折和幻想性挫折,轻度挫折、中度挫折和重度挫折等。有些抗挫折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忽略了对教育对象及受挫程度的了解,只进行了泛泛的抗挫折教育,因而不能满足受教育者的需要。

2.缺乏关于抗挫折教育的可操作性研究。抗挫折教育的核心特质是具备可操作性,一些抗挫折教育理论虽然表述合情合理,但在实施中却存在弊端,未能充分考虑实施的条件和资源,只是单纯进行理论的累加和堆砌,因而缺少在真正实践教育中的可操作性论证及研究。

3.缺乏关于抗挫折教育的整体性研究。国内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挫折教育的理论和实施办法,但多数是分散的、阶段性的,还未能从整体上给出一个具有连贯性的表述和应用方法,因而影响了教育效果。

二、研究生挫折心理的表现

(一)紧张焦虑,情绪低落

一些研究生在遭遇挫折后,首先表现为个人情绪低落,随之呈现出紧张焦虑、焦躁、压抑、不安、郁闷、愤怒等一系列较为持久的负情绪反映,进而伴有强烈的挫败和自责感,对待周围的很多事情都失去兴趣。反映在生理上则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失眠、盗汗、头痛、食欲缺乏、心悸等症状,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与学习。

(二)放大痛苦,接近崩溃

受挫后负情绪长久无法得到正确的排解或发泄,痛苦的逐渐累加可能会造成更多的不良后果。多数研究生本来生活和社交范围就有限,而在遭遇挫折后自尊心和骄傲促使他们更愿意自我封闭,甚至几乎切断了与外界的一切往来。连续的自暴自弃,片面夸大自己的主观失误,深陷悔恨和痛楚中难以自拔,这样的状况持久发展下去,让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工作中注意力不集中,频繁出错,精神恍惚,几乎接近崩溃边缘。

(三)失去理智,行为极端

有些研究生在遭受了突发和比较严重的挫折后,神经极度敏感且情绪过分激动,甚至没有任何理由就会迁怒于他人,将负情绪发泄到老师、同学、家人甚至毫不相干的人或物身上。即使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能引起他们过度的反应和情绪失控,更有甚者认为所有的事情都不能回到从前了,挫折不能克服,前进缺乏动力,不顺利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已经看不到希望,也得不到及时的帮助,为求解脱而做出如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

三、研究生挫折心理的成因

(一)内在因素

1.性格差异

“‘性格’一词首次被希腊哲学家提奥夫拉斯塔使用时,是用来描述人的特征的。在心理学中,所谓性格,就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既包括行为的方式,也包括行为的动机和内容。”[6]106很多心理学家又将性格进行了不同分类,当不同性格的人遇到同样的挫折的时候,会做出不同的反应。依据瑞士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荣格的性格分类,我们可将性格定义为内倾和外倾性格两类。外倾性格的人通常勇于面对挫折,选择坚强地度过;内倾性格的人普遍内向懦弱,很难承受挫折带来的打击,选择了逃避甚至自杀。

2.认知偏差

认知理论认为:“任何心理障碍都伴有认知问题。非理性认知的典型特征为: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任意推断,选择性消极关注,消极情绪推理及个人化等。”[7]52从上述理论中得出:带有认知偏差的个体很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尤其是当个体遭受到挫折和困难时。从研究生自杀的个案中,我们看到了他们中的一些人在不同的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偏差。研究生阶段,学习和生活的方式与本科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中的一些人时常以优等生自居,没有认清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任务以及全新的人际关系,仅仅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却没有学习他人的长处,也没有脚踏实地地付出努力,这种主观的非理性认知偏差的存在,使其一旦面临突如其来的挫折时,就很可能带来难以恢复的挫败感。

(二)外在因素

1.学业压力

学业是研究生阶段最为重要的任务,它包括专业课的学习、科研工作以及相关论文的发表等,以及学习内容繁杂、考核要求严格并且关系到能否顺利毕业和未来的就业前景等压力,因而被绝大多数研究生视作“生命线”。同时,这也就成为了他们所面对的最主要的压力来源,研究生自杀的原因也多源于此。很多研究生从读研的第一天开始,他们的生活就是往返于实验室和宿舍,几乎没有了其他的私人空间,小心翼翼努力完成学业任务,即便这样还是担心自己的学业不能达到毕业的标准。越来越严格苛刻的学位管理制度,使得他们要在临近毕业的时候几乎要同时面临毕业论文盲审、撰写研究报告、评估科研成果等学业任务,长时间神经紧绷,又经常熬夜,作息时间不规律,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一旦遇到重大挫折又不能及时调节,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会瞬间断裂,从而选择自杀以寻求自我解脱。

2.就业压力

客观地说,近几年国家总体的就业形势是比较严峻的,特别是伴随着每年数以百万的高校毕业生加入到找工作的队伍中来,他们虽然比大批本科生在学历上高出一个层级,但情况却不容乐观。甚至很多用人单位在岗位聘用时认为,研究生在年龄和业务水平上不及专科生和本科生有优势,致使研究生就业情形较为尴尬。此外,随着研究生教育成本的增加,他们自身对于前途有了更高的要求,迫切想进入更为优越的工作环境,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品质,回收读研期间的教育成本,同时也希望回报父母,给家人创造更为优越的生活环境。然而,就业市场的现状和研究生自身实践及专业能力的欠缺,使得他们中的很多人在面对就业上感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导致他们产生了受挫感,甚至因为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而选择自杀。

3.家庭压力

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孩子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无论是在人力还是财力上都进行了大量的投入,而继续为孩子提供研究生教育的家庭势必付出更多的教育成本。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使他们对子女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希望,甚至有些贫困家庭幻想孩子研究生毕业后立刻就出人头地,尽快为家里带来不菲的收入,以便回收教育成本,提高家庭生活水平。如此情形,免不了家长会不同程度地对孩子施加压力,敦促他们一定要找到好工作,将来过上让人羡慕的优质生活。家庭带来的压力不断渗透到研究生的工作和学习中,他们害怕回家时面对父母期盼的眼神或喋喋不休的唠叨,心理压力的负荷与日俱增,甚至因此而很少回家。家庭的压力像一根潜在的导火索,如果没有及时找到应对策略,很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四、研究生抗挫折教育的措施建议

(一)正视挫折境遇,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树立正确挫折观是进行研究生挫折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更是研究生抗挫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者要增加相关挫折理论教育,从教育内容来看:“包括挫折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关于挫折的基础知识、挫折的认知、挫折反应、挫折疏导等。”[8]19

首先,要让研究生明确人生是漫长且复杂多变的,无论是在校园里还是步入社会,在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方面都可能会身处逆境。因此,应当认识到在追求个人目标时,遭遇挫折是很普遍的现象。

其次,要让研究生从辩证唯物主义观出发, 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一方面挫折会给个体带来消极的情绪体验,打击个体成长;另一方面,挫折又具有磨砺机制,可以使个体的身心得到磨炼,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勇于战胜困难的信心及力量,增长经验和才干,提高其在逆境中的适应和生存能力,从而不断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二)增强实践训练,构建研究生心理防御及修复机制

丰富有效的实践是构建个人挫折防御及修复机制的重要途径。心理防御机制是“挫折发生后人在内部心理活动中所具备的有意或无意的摆脱挫折造成的心理压力、减少精神痛苦、维护正常情绪、平衡心理的种种自我保护方式。”[9]87

学校是实施抗挫折教育的主体,学校通过组织任课教师或其他教育者,如辅导员等,通过合理创设挫折情境,对研究生进行适当磨炼,有助于其心理防御机制的建立。挫折情境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在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多组,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最后采取小组对抗的形式汇报研究结果,促使他们主动克服学习困难,完成科研题目。同时教师应要求他们就同一问题反复深入研究,不断接近理想目标,以此磨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增强其在学术研究上的抗挫折能力。在成功构建心理防御机制后,构建个体在挫折后的自我修复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挫折过去后,一些经历了挫折的个体往往心灵上产生阴影,设置一些心理学课程,让个体学会运用心理学中的自我安慰法、心理调适法、意象疗法等,可以摆脱挫折带来的负情绪困扰,恢复正常生活和学习状态。

(三)综合多方因素,创造和谐轻松的生活环境

抗挫折教育的顺利实施和构建,除了研究生自身相关能力的提高外,还要协调好外部因素,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的努力,创造和谐轻松的环境,以便提高其抗挫折教育的效能。

从家庭方面讲,家长应该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细微的情感变化,并找到适当的沟通方式,让他们把积压的负情绪体验及时发泄出去,而不是一味地向他们施加压力。通过温暖他们的内心,调节他们的情绪,使得他们重新获得战胜挫折的勇气。从学校方面讲,在严格要求研究生学业的同时,更要加强研究生的抗挫折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要让同学之间创造互帮互助的友爱氛围,当周围同学遭遇挫折时,能够通过同学和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尽快走出困境,重建阳光心态。从社会方面讲,面对严峻的就业挑战,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就业政策和制度,努力创造更为公开、公平的就业环境以及和谐的成长氛围,开辟多方渠道,提供就业和实践的机会,以缓解就业压力,积累实践经验,为研究生就业提供更多的保障和支持。

总之,学校、家庭、社会及个人等多方面因素,需要协调统一、步调一致、形成合力,从而共同打造出健康、阳光、坚强的新时代研究生。

参考文献:

[1]冯江平.挫折心理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2]张旭东,车博文. 挫折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朱玲,方鸿志.大学生抗挫折教育系统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

[4]吴远,郝文清.心理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

[6]陈仙梅,杨心德.性格心理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7]马建青.大学生心理卫生(第二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挫折教育的概念范文第2篇

数学教育大纲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挫折教育,注意素质的培养,是必要的和重要的,应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挫折教育呢?

用数学史料,提高学生对挫折的认识

正确地认识挫折,是实施挫折教育的前提,许多数学史料都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教材,有待于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去发掘、去研究,并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发挥与运用.

1.数学发展史充满挫折

数学是一门古老的基础性的自然科学,它诞生和发展的道路是不平坦的,这一历史过程,凝聚了古今中外无数数学家不懈的追求和探索,从数的产生到无理数的发现,从解析几何的发明到微积分的问世,从非欧几何的发现到计算机的产生,每一道难关的攻克,都是从无数次失败中取得成功的,可以说,数学的发展史就是科学家们不断战胜挫折的奋斗史,没有挫折,就没有数学的发展.

2.数学家的奋斗史充满挫折

在中外数学史上,许多数学家敢于正视挫折,勇于战胜挫折的精神是感人肺腑的,让我们看看大数学家欧拉的历史吧!他渊博的知识,无穷无尽的创造精力和空前的研究成果都是令人吃惊和赞叹不已的,从而成为全世界闻名的大数学家,但由于过度的工作使他在28岁时就瞎了右眼,接着,左眼的视力衰退直到完全失明,不久,住室和他的研究成果又被彼得堡大火付之一炬,打击一个接一个,但他没有倒下,完全失明后的17年中,他凭着惊人的记忆力和顽强无比的毅力,口述了几十本专著和约400篇论文.再如希帕索斯之死,毕达哥拉斯的大弟子希帕索斯首先发现了不可公度线段的存在,即无理数的客观存在,这是真理,然而这一发现却支援了导师毕达哥拉斯和包括希帕索斯在内的弟子们共同建造的数学王国的基础,导师要他保密,并且规定了以死惩戒的纪律,但是为了真理,希帕索斯勇敢地把这一伟大的划时代的发现“泄露”了,他被开除了,然而无理数的发现给整个数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无限宽广的光明大道!教师在课堂上对这些做简短的、生动的介绍,可使学生通过了解数学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真正的理解“在科学的道路上从来就没有平坦大道可走,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这句话的含义.

教育学生正确的认识挫折,是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一个方面.通过数学史的教育,要使学生懂得: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前进道路上的挫折是难免的,成功当然是好事,但挫折未必就无益,挫折具有二重性,它既可能产生破坏力,使人一蹶不振,也可以产生再生力,使人从错误和失败中得到教训,变得更坚强、更成熟.古语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英国心理学家布朗也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阻碍,即将永远保持其满足和平庸的状态.”挫折还可以产生自我张力,即容忍、谦让,不因受到挫折灰心丧气,而是变得更冷静,更有耐受力,因此,要教育学生辨证地看待挫折,把挫折看成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就能将挫折变成再生力,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暴露思维过程,教给学生战胜挫折的方法

数学的发展和数学家们走过的道路是充满挫折的,每一个命题的发现和证明,常常是凭着数学家的直觉思维,做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挫折和战胜挫折的方法,但课本却不能把这些都编写进去,只能按“定义、公理、定理、例题”的模式编写,直截了当地给出结果,而隐去了数学家们曲折的探索、归纳、狂想、发现的过程.如果教师只讲正确的方法,忽视歧路的剖析,在课堂上总是一猜就中,一选就准,一证就对,一用就灵,那学生看到的只能是一个魔术师的表演,学生一遇到挫折就会束手无策.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思维过程的暴露,一要暴露数学家的思维过程,在知识的发生阶段和认识的整理阶段,让学生参与到概念的形成、数学原理和法则的获取及数学方法的选择过程.二要暴露教师的思维过程.对例题和习题的解答,教师要时时处处暴露真实的思维过程,努力揭示方法的思考选择过程,特别是要重视歧路的剖析.有时教师不妨学学大数学家富克斯的做法,在课堂上把自己置于“险境”,开设最初的解题设想是怎样碰壁的,更看看遇到挫折后,教师是怎样调整自己的解题方案,逐步寻找到正确的对策而战胜挫折的.从而教给学生正视挫折、战胜挫折的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

知识的获取,素质的提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锲而不舍地追求才能完成,虽然成功能给人带来满足和愉快,但一贯成功对学生是不利的,容易使学生滋长骄傲情绪,从而使数学学习兴趣降低.特别是有些好胜心强,易骄傲自满的学生,有时他们沉浸于自我欣赏,偶尔取得成功,也会错误地认为是自己拥有超能力的证据,而盲目骄傲;一旦受挫,他们又容易变为自我怀疑和信心不足,因此,有必要使学生经历一定的挫折,以锻炼其意志和正确对待失败的态度以及处理失败的能力——即抗挫能力.

挫折教育的概念范文第3篇

一、青春与青春期

青春,指青年时代、青年时期,也比喻美好的时光、珍贵的年华。青春一般是人生中最美好、最珍贵的一段岁月,但有时也指心理上的年轻心态。青春期是指个体的性机能从没有成熟向成熟发展的阶段,在生物学上是指人体由不成熟发育到成熟的转化时期,也就是一个人由儿童向成年成长的过渡时期。

【学生典型问题】

青春就是年轻的时候。

我爷爷今年60岁了,他已经青春不在了。

“我拿青春赌明天”,我觉得过好今天,青春就有意义。

【教师备课分析】

以上三个问题是学生在学习有关青春的知识时经常会出现的错误。其错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将青春和青春期混为一谈。例如:“青春就是年轻的时候。”“我爷爷今年60岁了,他已经青春不在了。”二是忽略青春的心态,例如,“我爷爷今年60岁了,他已经青春不在了。”“‘我拿青春赌明天’,我觉得过好今天,青春就有意义。”

青春和青春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青春是一种心理品质,而青春期是一段时间经历。对于中学生来说,青春通过青春期这个人生的时间段表现出来,而青春期也有可能出现一些“非青春”(如少年老成等)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矛盾,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帮助学生解决的实际问题。总之,青春的外在表现是青春期。在青春期中,要注意塑造学生青春向上的心理状态。

二、兴趣与情趣

兴趣是指兴致,由爱好、喜欢而产生的愉快情绪。情趣指志趣、志向、情调趣味或者情意。情趣有高雅和庸俗之分。高雅情趣是健康、科学、文明、向上的情趣,它体现了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其所具有的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庸俗情趣是平庸鄙俗、不高尚的情趣,它会使人经受不住不良诱惑,从而不思进取、精神颓废,不利于身心健康,并且有可能走向犯罪。

【学生典型问题】

从小,我妈妈就严厉教育我,让我好好学钢琴。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的钢琴已经是8级了,我的兴趣是弹钢琴。

看书、唱歌、踢足球是高雅情趣,而玩电脑是庸俗情趣。

我们班同学最近流行十字绣,我觉得我的兴趣是十字绣。

【教师备课分析】

以上三个问题是学生在学习有关兴趣和情趣的知识时经常会有的错误。其错误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混淆兴趣和情趣的定位。例如:“从小,我妈妈就严厉教育我,让我好好学钢琴。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的钢琴已经是8级了,我的兴趣是弹钢琴”和“我们班同学最近流行十字绣,我觉得我的兴趣是十字绣”。兴趣和情趣都具有自发性,都不是被迫强加而形成的。二是对兴趣和情趣缺少正确的认识。例如:“看书、唱歌、踢足球是高雅情趣,而玩电脑是庸俗情趣。”情趣和兴趣都应该辩证地看待。只有情操才能说是积极健康的。

兴趣与爱好、情趣与情操都是不同的概念。兴趣从爱好中产生,自发的个人爱好能够长时间地积淀下来,就形成了兴趣。当个人的兴趣能够和个人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时,兴趣就成为了情趣。情趣有高雅、低俗之分,当高雅情趣对个人产生影响并内化为自身的个人品质时,情趣就上升为情操了。教师在教学中要带领学生梳理清楚“爱好、兴趣、情趣、情操”的演变过程,辩证地看待爱好、兴趣和情趣,设置体验环节让学生体验情操的魅力,形成追求情操的生活态度。总之,一切都因爱好而生,情趣源于兴趣,情操是最终的归宿。

三、诱惑与吸引

诱惑是指吸引、招引,又指引诱、迷惑。诱惑本身倾向贬义,多数情况下是指为达到某些贬义的目的而使用的方式方法,或者是使用不够光彩的手段引诱他人做坏事。吸引是指能引导人们沿着一定方向前进的趋势,当人们对这样的目标或事物产生兴趣和爱好时,这些东西就会对人产生吸引力,而这种力量一旦形成就会吸引人们不断地向目标推进。

【学生典型问题】

今天特别想睡觉,睡觉就是对我的一种诱惑。

妈妈说如果这次考试我能考到90分就会奖励我百元大钞,所以90分就是对我的诱惑。

我什么都不想要,我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没有兴趣,我没有诱惑。

【教师备课分析】

以上三个问题是学生在学习有关诱惑的知识时经常会有的错误。其主要错误是混淆了吸引和诱惑。在“今天特别想睡觉”中,睡觉是一种吸引而不是诱惑,因为想睡觉并不能持续。在“妈妈说如果这次考试我能考到90分就会奖励我百元大钞”中,分数和百元大钞都是诱惑。“我什么都不想要,我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没有兴趣”,则是缺少诱惑体验的表现。

大千世界,诱惑很多。五彩斑斓的事物之所以对学生形成诱惑,首先是对学生有吸引力。但是,从吸引转化为诱惑还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主体的主观认同,二是能够将对自己的吸引持续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将“诱惑”一词降位为“吸引”,在增加学生吸引体验的基础上引出学生对诱惑性质的分析,最后引导学生形成拒绝不良诱惑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总之,诱惑源自吸引,诱惑有好坏之分,我们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四、挫折与倒霉

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障碍。倒霉,亦作“倒楣”,指遇事不利或遭遇不好的事情,常用于谴责或因痛苦而呼喊。

【学生典型问题】

小迪去某超市,因心情不爽而捏碎数包方便面被保安带走。小迪捏碎方便面可能会被罚款,所以小迪经历了挫折。

妈妈以沉溺网络伤害身体为理由,拒绝给小迪配备电脑。小迪不能买称心如意的电脑,所以小迪经历了挫折。

小迪因忘记带公交卡而不得不走路回家,而在回家的路上又被溅了一身水,所以小迪经历了挫折。

【教师备课分析】

以上三个问题是学生在学习有关挫折的知识时经常会有的错误。主要是混淆了倒霉和挫折的概念。上述典型问题中,“小迪去某超市,因心情不爽而捏碎数包方便面被保安带走”,这是违法犯罪行为而不是挫折。“妈妈以沉溺网络伤害身体为理由,拒绝给小迪配备电脑。小迪不能买到称心如意的电脑”,这是不称心而不是挫折。“小迪因忘记带公交卡而不得不走路回家,而在回家的路上又被溅了一身水”,是倒霉而不是挫折。

人生难免有挫折,生活也难免会遭遇倒霉的事。挫折和倒霉的本质区别在于倒霉和我们的成长、成功无关,而挫折是我们的成长、成功过程中的失败、失利和阻碍等,挫折和成长、成功紧密相连。倒霉没有好坏之分,但挫折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分析清楚倒霉和挫折之间的区别,在学生充分讨论挫折作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应对挫折的方法和态度,从而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统一的目标。总之,挫折肯定是倒霉,但倒霉不一定属于挫折。

五、坚强与要强

坚强,它的意思为心理承受能力强,在遇到艰难险阻时,会勇敢面对,勇于战胜,不沮丧,不放弃。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二是不会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永远保持对生活的谦卑。要强是指刚强;争强好胜,不愿落后于人,但实质上并没有那么强。

【学生典型问题】

小明的叔叔喜欢上了一个女生,虽然遭到拒绝但现在还一直喜欢她,我觉得小明的叔叔很坚强。

小明为了不让同学看不起他,考试作弊被发现而受到老师批评时却没有哭,我觉得小明很坚强。

小明的妈妈每天早上都在5:30准时叫醒小明,并监督小明读英语,我觉得小明很坚强。

【教师备课分析】

以上三个问题是学生在学习有关坚强的知识时经常会有的错误。主要是混淆了要强、坚持和坚强三者的概念。上述典型问题中,“小明的叔叔喜欢上了一个女生,虽然遭到拒绝但现在还一直喜欢她”,这是坚持而不是坚强;“小明为了不让同学看不起他,考试作弊被发现而受到老师批评时却没有哭”,这是要强而不是坚强;“小明的妈妈每天早上都在5:30准时叫醒小明,并监督小明读英语”,这表现出小明缺少主观的自觉性,也不是坚强的表现。

坚强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树立的人生态度。坚强不等于坚持,坚强同样不等于要强。目的性、自觉性和克服困难是坚强的三个构成要件;坚持不懈是坚强的表现;逞强、要强则是坚强的曲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明确坚强的标准,帮助学生寻找个性锻炼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愿意磨炼意志并让自己更加坚强的人生态度。

挫折教育的概念范文第4篇

挫折教育是培养学生正视挫折、承受挫折和克服挫折能力的教育,是关于意志品质的教育,是心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共同课题,当世界日趋激烈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因而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斗志,而这些都是从挫折和磨难中提炼出来的,所以加强挫折教育对学生素质培养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用数学史实,提高对挫折的认识。

正确地认识挫折,是实施挫折教育的前提,许多数学材料都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好素材,有待于我们去挖掘、去研究,并在数学教学中创造性地发挥。

1.发展的历史充满了挫折。

数学是一门古老的基础性的自然科学,它的诞生和发展,道路不平坦的,凝聚了古今中外无数数学家不懈的追求和探索,从数的产生到无理数的发现,从解析几何的发明到微积分的问世,从非欧几何的发现到计算机的产生,无论是某个概念的建立,还是某种理论的产生,每一道难关的攻克,都是从无数次失败中取得成功的。所以说,没有挫折,就没有数学的发展。

2.数学的奋斗史充满了挫折。

在中外数学史上,许多数学家敢于正视挫折,勇于战胜挫折的精神是感人肺腑的,让我们看看大数学家欧拉的历史吧,由于过度的工作,使他在28岁时就瞎了右眼,接着,左眼也视力衰退,直到完全失明。不久,住院和他的研究成果又被大火付之一炬,打击一个接一个,但他没有倒下,完全失明后的十七年中,他凭着惊人的记忆力和顽强无比的毅力,口述了几十本专著和约四百篇论文。再加上希帕索斯之死,毕达哥拉斯的大弟子希帕索斯首先发现了“不可公度线段”,即无理数的客观存在,这是真理,然而这一发现却都要了导师毕达哥拉斯的数学王国的基础,导师要他保密,并且规定了以死惩戒的纪律,但是为了真理,希帕索斯勇敢地把这一伟大的划时代的发现“泄露”了,他被开除出毕氏学派,并被抛进波涛汹涌的大海。他壮烈牺牲了,然而无理数的发现给整个数学的开展开辟了一条无限宽广的光明大道。教师在课堂上对这些做简短的、生动的介绍,可使学生通过了解数学家在科学研究中所经历的挫折,真正理解“在科学的道路上从来就没有平坦大道可走,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这句话的含义。

通过数学史的教育,要使学生懂得: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前进道路上的挫折总是难免的,成功虽然是好事,但挫折未必是坏事,挫折具有二重性,它既然可以产生消极因素,使人一蹶不振,也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人从错误和失败中得到教训,变得更坚强,更成熟。因此,要教育学生辩证地看待挫折,把挫折看成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只要这样,就能将挫折变成动力,从而有利于素质培养。

二、展示教学思维过程,教给学生战胜挫折的方法。

数学的发展和数学家们走过的道路是充满挫折的,每一个命题的发现和证明,常常是凭着数学家的直觉思维做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挫折和战胜挫折的方法。而课本隐去了数学家们的曲折的探索、归纳、猜想和论证的过程,如果教师只讲正确的方法,忽视歧路的剖析,在课堂上总是一猜就中,一选就准,一证就对,一用就灵,那学生看到的只能是一个魔法师的表演,学生一遇到挫折就会束手无策。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思维过程的暴露,一要暴露数学家们的思维过程,在知识的发生阶段和认识的整理阶段,让学生参与到概念的形成,数学原理和法则的获取及数学方法的选择过程。二要暴露教师的思维过程,对例题和习题的解答,教师要时时处处暴露真实的思维过程,特别是要重视歧路的剖析,有时教师不妨在课堂上把自己置于“险境”开设“即席答题”课,对学生提出的难题“现想现推”,给学生一个机会,看看教师最初的解题设想是怎样碰壁的,再看看遇到挫折后,教师是怎样调整自己的解题方法,逐步寻找到正确的对策而战胜挫折的,从而教给学生正视挫折、战胜挫折的方法。

三、创设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知识的获取,素质的提高,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锲而不舍地追求才能完成。虽然成功给人带来满足和愉快,但一味的成功对学生是不利的,容易使学生滋长骄傲情绪,使他们沉浸于自我欣赏。一旦受挫,他们又容易出现自我怀疑和信心不足,因此,有必要使学生经历一定的挫折,以锻炼其意志和正确对待失败的态度以及处理失败的能力——即抗挫折能力。

挫折教育的概念范文第5篇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开展积极心理学在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方式研究,首先应当明确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积极心理学主要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当下社会经济发展节奏加快,人们面临的学习压力、生活压力、经济压力、工作压力以及竞争压力也在逐步上升。积极心理学的有效应用,可以缓解人们的压力,使人们以积极、健康的状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二、积极心理学在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方式研究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优点的明确认知

明确自我优点,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自信心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自我优点的认知也可以使学生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的能力,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例如,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举办“自我优点展示”演讲比赛,引导学生发掘个人优点。学生通过参与演讲比赛,向大家展示自身的优势,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实现了自信心的进一步提升。

2.引导学生以感恩的心态面对生活

学生以感恩的心态面对生活,可以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进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以更加友善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在有效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的同时,也为身边的人带来了温暖和欢乐。例如,辅导员可以开设“谢谢您”主题讨论活动,引导学生感恩身边的人和事。主题讨论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寻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在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同时,提升高校学生的生活幸福指数。

3.引导学生以勇敢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勇敢面对挫折是学生在自我发展过程中的必修课。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坚韧不拔的心理和性格。高校辅导员可以开展相应的课堂活动,应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具有正能量的影片或视频。如要求学生观看《霍金传》,引导学生学习霍金坚韧不拔的品格。

三、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