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的学前教育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前卫生学是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骨干、核心课程之一,与“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并称“三学”。学前卫生学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本专业学生高素质、强实践的重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完成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前卫生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是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的前沿课程。学前卫生学主要围绕学前儿童以及托幼机构的卫生与保健各项工作重点,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展开论述,为本专业学生全面理解幼儿园保、教育工作,提升学生保、教育理论素养,并形成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后续的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以及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等课程的学习起着一定的过渡作用。
基于学前卫生学课程的重要地位和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性,结合当前学前教育新形势、新要求,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中,要有重点的处理好与课程相关的几方面问题。
1 要做到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相衔接
幼儿园教师的质量决定学前教育的质量。“国十条”和刘延东国务委员的讲话都强调: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1)《专业标准》基本理念
《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为: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这些基本理念充分反映了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价值取向、基本信念。其中,能力为重的理念强调幼儿园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专业”的能力确保保教工作的科学性,并在实践中通过研究和学习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2)《专业标准》中和学前卫生学相关要求
《专业标准》中,在对待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和行为方面,提到了注重保教结合,这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专业标准》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生命与健康,并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层面全面提出了要求,提出:要熟知幼儿园的安全应急预案,掌握意外事故和危急情况下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在专业能力层面,要求教师能有效保护幼儿,及时处理幼儿的常见意外事故,危急情况下优先救护幼儿等。
幼儿园教育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保教结合”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利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组织和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都是幼儿园日常保教工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因此,这四个方面也成为《专业标准》中教师专业能力结构的基本内容。而这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保”的能力培养,在职前教育中主要依靠在学前卫生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
2 要做到与学前教育岗位“零距离”
“零距离”上岗是现代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是高职高专院校及时跟踪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的迫切需要。从学前卫生学课程来说,要实现相关职业能力培养的“零距离”,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设具有双师素质的学前卫生学任课教师团队
任课教师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决定“零距离”上岗人才培养质量,为了适应“零距离”上岗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强任课教师队伍的能力建设,要求每位教师定期到学前教育机构实践,鼓励教师指导、参与、承担学前教育相关课题研究,引导任课教师为学前教育机构服务,重视任课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
(2)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按照“零距离”上岗的要求,需要突出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的能力目标,加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做到“教、学、做”合一。
在课程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紧紧围绕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规格要求,结合本课程特点构建适宜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课堂素质教学与实践素质教学密切结合、融为一体,采用以学生为本位的师生互动策略。有针对性地采取“将课堂搬到校外”、“将幼儿教师请进课堂”等教学模式,将课堂听讲与课下自学结合起来,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结合起来,教师示范与学生分组训练结合起来,真实教学环境学习与模拟情境练习相结合,学生第一课程学习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等,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较好的教、学、做效果。
(3)建立起合理的实习实训机制
实现“零距离”上岗需要建立高职高专院校和学前教育机构共同参与、推动的实习、实训机制。结合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和工作实际的要求, 应主要将生理、营养、护理、急救作为学前卫生学实训的重点。
一方面,要加强校内实训,建设好校内学前卫生学实训室。学前卫生学实训室的建设主要是为学生在学习学前卫生学时提供验证课堂教学内容的机会, 并对重要的实践内容模拟、熟悉。模拟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实际情况。
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外见习、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要落实学前教育机构接收学生见、实习制度,保证学生至少各有一周的时间在幼儿园见习、实习,并安排专业老师现场指导。通过在学前教育机构的“传、帮、带”进一步强化学生保育技能操作训练。
3 要科学选择教材、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
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前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手段、教育评价等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实践也经历了改革风雨的洗礼。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要跟上时展的步伐,学前儿童卫生学在教材建设上也几经更改,且随着教育理论创新和学前教育的改革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1)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内容
高职高专学前卫生学教材和内容选择要密切学前教育机构的的保育实践,能系统地阐述学前儿童(0至六七岁)卫生与保健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注重教中有保,保中有教,保教结合,保教并重,要有较强的应用性;涵盖学前儿童的生理发育特点与保健、生长发育、心理发展特点与保健、健康评价、营养卫生与保健、日常护理与保健、疾病及其预防、常用护理技术与急救技术以及生活保健制度和托幼机构的环境卫生等内容,既有要学前儿童保教理论的讲述,又要有对托幼机构日常保教工作的具体实践指导,还要有生动活泼的实例描述,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综合性教材。同时,要根据教材范本,综合教学实践,制订合理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2)合理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以参与式、探究式学习为主。新规划纲要第32条中明确提出,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为培养创新和研究性人才,学前卫生学应根据内容和教学目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在讲授幼儿泌尿系统卫生保健的时,可以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幼儿憋尿”、“幼儿遗尿”、“幼儿精神性尿频”等典型案例,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如何避免和应采取的措施;在幼儿保育和教育活动卫生章节中,可采取先分小组分环节让学生收集有关幼儿园生活和教育过程中保育的案例,然后由学生自己筛选、编辑并进行情景模拟的表演、小组代表总结,最后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评议的方法;在幼儿疾病章节,切合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到珍爱生命、珍重人生、自我保育的意识;在幼儿营养膳食章节,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自己或身边的人通常有哪些较好或者不好的饮食习惯,存在哪些饮食误区,让学生按照公式(体重/身高的平方)计算和评价自己的营养状况,把学的知识理论灵活应用于生活;在讲授比较抽象的“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和“学前儿童各年龄期的特点与保健”等内容时,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在“学前儿童生活保健制度”、“托幼机构的环境卫生”等内容,可以采用现场教学法等。
4 要建立起科学的考核评价方法
一直以来,文化课考试方法都是采用传统的笔试考试方法,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很难考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而且成绩反馈的实效性差。高职高专的学前卫生学课程作为理论加实践类的课程,在学生学习的考核评价方法上,要区别于传统的文化课,更不能只采用传统的笔试方式。
结合学前卫生学的课程特点,建议在笔试的基础上,有选择的合理运用以下几种考核方法。
(1)平时成绩、实习实训和笔试相结合
学前卫生学课程的平时成绩可以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出勤、课堂纪律、回答问题等)和平时作业,实习、实训成绩可以包括学生在幼儿园见、实习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在校内实训室进行实训时的表现以及实训报告的完成质量。在此基础上,再加上期中考核、期末考试的笔试成绩,可以较完整的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可以根据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平时成绩、实习实训成绩和考核考试成绩按相对合理的比例进行评分,最后给出整个课程的评分。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有效管理
管理不仅仅是机械化地按照某些制度进行管理,更重要的是教其做人做事的道理。那么,对小学要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呢?下面笔者根据在教育教学上的实践,提出几点建议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转变、提升教师的管理意识
每当一提及教学的质量,有很多人认为这只是校长、教导主任、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等的任务,与其他人没有关系,这种错误的思想导致小学教育教学在管理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根据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管理来讲,小学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桥梁,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直接管理者。主要体现在:(1)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承担着对学生的管理、教学设备的管理等,同时还直接参与了对相关教学的管理。(2)教师在讲课、批改作业、测试的过程中,要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者。这是提升小学教育教学有效管理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教学管理中要积极地动员各方面的力量
根据国外现代的教学管理相关的成功经验,要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要有效地联合校内的所有成员、家长、社会,积极的参与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我国在对学校的管理上做得还不够,这不仅对教学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偏差,还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影响。因而,要想真正的发挥教学管理的有效作用,必须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去。要想做好管理工作,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加强学校领导的重视,积极调动校内的各个力量,力争与家长、社会取得及时的联系、沟通、交流,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2)在校内要建立健全的教学监督组织、制度等,从而为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可靠的、适用的改进意见。
三、构建和谐、优美、民主的教学环境
和谐、优美、民主的教学环境是提升小学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要想促使教学环境一直处于一种良好、平稳的发展状态,需要根据该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构建。作为一个小学的教学管理人员,(1)集中精神,不断地吸收多方面的力量,为教学人员构建舒适的、和谐的教学环境,使教育工作人员不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从而影响其教学水平的提高;(2)学校应根据每个学科适时地增添教学器材,逐渐地改善教学器材的设备,促使器材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3)学校领导和教师在教室的布置、课堂纪律的维持、班级优良作风的形成等,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学生的性格特点等,为学生创设优美、安静、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还能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的有效管理。
四、加强对教学整个过程质量的有效管理
从传统的经验上讲,对质量的管理只是注意对质量的检查,也就是通过考试来完成管理,严重地忽略了对教学全过程的创造管理。由于教学的质量并非是检查出来的,而是在整个过程中教出来的,因此,在管理上,我们要将其工作的重心放在由以往对教学质量的检查转变为对教学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加强管理。也就是说,要加强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作业的布置、批改等进行管理。在目前看来,我们国家对小学的教学管理中,学生课内外的作业,尤其是家庭作业的管理还远远不够。究其后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生家庭作业的时间没有得到严格的统一规定;(2)各科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只顾忌自身,没有实现各科作业的和谐统一;(3)学生家庭作业的负担相对来讲较重;(4)部分学校因为客观条件受到限制而不能很好地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或者活动仅仅流于形式等。因而,要实现教学全过程的有效管理,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家庭作业的宏观调控,还要加强各科之间的有效协调,同时还要提升教师布置作业的质量,以及加强学校对于课外活动的有效组织、安排、检查等,促使其课外活动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实现管理的实效性。
五、学校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关键词】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科研
一、教学研究型大学简介
现代大学正不断朝层次化和多样化发展,从而保持竞争优势,在众多大学中屹立不败。为了提高办学水平和更进一步的发展,一些高校开始从教学型转向教学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介于研究型和教学型大学之间,更加重视学科与科研。教学研究型大学通常要具备一定的办学历史,办学规模不少于1.5万人,主要培养设计型技术人才,这种人才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强大的应变能力,是以技术开发为主,具备开拓精神和勇往直前的复合型高端人才。教学研究型大学通过科研项目来整合资源,重视科学研究的地位。同时,通过各种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巩固学科意识和建设。只有完善学科建设水平,才能推动学校的学位教育。
二、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科研现状
1.激励政策。重视科研是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特点,因此学校的激励政策正在不断向科研投入。积极争取科研项目,从而有效带动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为了调动教师对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各大高校的激励政策正日益趋于多样化。
2.科研经费。目前,我国科学研究在各大高校的经费中所占比例很大。高校在科研经费上的投入可以说是不计成本,各大高校注重科研的势头越发旺盛,如地方大学的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每年就不是一笔小数目。
3.科研产出。科研是各大高校非常重视的工作,学校的领导、教师都花费大量的精力投入科研工作当中。精力、政策、费用投入不少,但有些教学研究性大学的科研效率并不高,产出少,这反映出一部分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研究成果也不佳,无论是质量还是总量,都无法与研究型大学相比。
三、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教学现状
在教学研究型大学里,教师除了正常教学,还要在假期承担非全日制教学任务,教学负担很重。除此之外,学校的教学中心亦没有保证,因为过多强调科研工作,导致教学在教学研究型大学中不再受到重视,大量的教学经费被科研经费代替,再加之教学研究型大学重视科研,许多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在科研方面,忽视了教学方面,在教学方面所投入的经费和精力均被大量的科研时间挤占,教学与科研的矛盾日益明显。
四、改善教学研究性大学的科研和教学现状的措施
1.教学研究型大学要教学与科研并重。目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存在着日益严重的矛盾,重视科研,忽视教学,对于教学研究型大学未来的发展十分不利。只有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统一,才会使教学研究型大学顺利发展。
首先我们要了解,大学的教学任务是将别人的科学和各种知识精华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掌握这种科学发现和精髓。由此可见科研是教学的根,没有科研的教学就仿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失去了其意义所在。但科学研究离不开教学内容作为理论基础,通过这种理论开展实践,由此产生的理论再继续成为新的教学内容,于是科研活动赋予了教学新的灵魂和血液。二者相辅相成,和谐统一。
2.重新调整教学研究型大学科研与教学关系。教学研究型大学要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这样才能逐步解决长期存在的矛盾。这就需要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和调整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3.加强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教学质量评价在高等教育管理中需要更进一步的加强,尤其是在教学研究型大学中,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这与重视科研轻视教学有关系。在教学质量评价这一环节上必须要取得成绩,这样才能让教学工作顺利发展,并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
4.政府应调整投资策略。首先,要提高课题立项的门槛,各地各式各样的课题需要改变,如课题过小、资金分散等情况,进一步提高课题立项的门槛。其次,地方对于高校的科研立项要平等对待,不能为了保护科研资源而做出不利于高校发展的行为,对于高校的科研立项应该通过公平竞争的方式来解决。再次,要提高高等教育生均经费。由于教育研究型大学的科研经费的投入过大,使得高等教育经费不足。因此在科研经费上要合理投入,要保证基本的教学经费充足,保证学校的教学条件,因为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每个学生都有享受平等教育资源的权利,不能因为专业的不同,最后所接受的教学资源却有所区别,这会丧失高校培养人才的根本意义。
五、结束语
我国教育研究型大学要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否则,只顾科研却忽视教学的结果是:既不利于科研也不利于教学。
参考文献:
[1]潘一山等.教学研究型大学初期阶段的办学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6(05).
[关键词]学习心理 高效教学 课堂管理 高效提问
新课标的颁发,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发展要求教育的价值取向作相应的调整。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对数学本质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要进一步改变过于以传授知识为主,过于以接受学习为主,过于以学科本位为主的倾向。要进一步关心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关心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差异,关注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和探究性”。数学教育者必须对自己的教育对象作更全面的了解,对教育过程和数学学科特点作更深入的分析,才有利于调动教学中不同方面的积极因素,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学习的过程是通过智力活动,以及推动和调控这种智力活动的动力因素来完成的
在数学学习中,一些学生不仅表现得聪明,而且整个学习活动富有进取性,最后能取得优秀成绩;另有一些聪明程度一般,但学习有毅力,善于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对学习充满热情,结果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也有一些学生头脑灵活,但学习热情低落,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很好克服遇到的困难,学习效果不理想。这表明我们只重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是不够的,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主动性的调动,通过帮组学生建立一个积极的学习系统,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发挥,能力得到发展,学得有成效。简单地说,学了智力活动,还必须有心理因素的介入,才能有效进行。这种心理因素可以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引导和推动智力活动的作用,并能够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增减其智力能量。它的功能大致有以下三种。
1.激励功能它起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力集中,努力程度加强,以一种内驱力保证学生处于积极状态之中,整个学习活动得以展开并持久地进行下去。
2.选择功能它决定了学生对学习的反应倾向。如学习过程回避什么,喜欢什么,厌恶什么。
3.调控功能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根据学习目标的具体要求,调控学习的行为。如注意什么,忽视什么,强化什么行为,制止什么行为。
二、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激活学生潜在的积极心理因素,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决定着我们的教学质量
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
1.教学内容要体现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陈旧、空洞、抽象的知识和理论往往被学生心理排斥和拒绝,更谈不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只能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现行的新教材的编写就体现了这一思想,每一章除了最后的研究性课题外,其开篇都有一个章节知识在现实问题中应用的例子。
2.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
人们总是倾向于关注富于变化的、新奇的、能够引起认知不协调的事物。数学本身就容易使人感到单调,教学过程的平铺直叙、波澜不惊更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过程善于创设一种氛围,合理设置一些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期待、困惑、愤悱的心理状态,才能有效激发并维持学习热情。如在函数概念教学中,可提问圆是否能作函数的图像,既避免了单一反复地对定义字面的强调,又使学生在问题中更深刻理解概念。
3.教学评价中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
奖励能够给学生带来尊重、成就、自豪等的心理体验,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但要注意:(1)奖励的公正性,不能带上过浓的主观色彩,在奖励过程中过分奖励一部分学生,而忽视另一部分学生;(2)奖励的多样化,奖励作为积极的强化因素,形式应该多样。如较高的分数、赞扬的评语、亲切的微笑等都构成事实上的奖励;(3)奖励的针对性,对优秀的学生要求可严格一些,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适当放宽一些,分情况采用教师直接奖励或来自集体的间接奖励。
首先,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可以是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
教师的“可亲”是保证学生“信其道”的前提。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使学生对于课堂中教师组织和管理的权威地位的悦然接受,保证了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而且使师生之间相互尊重,情感紧密联系、积极互动,从而创设了有利于师生学习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与教师产生亲密感,教学目标计划达成,也会促进教师工作,极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甚至产生“爱屋及乌”的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移情效应。
对于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教师作为其人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对他们幼嫩的心理、生理发育有着不容忽视的较大指导作用。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他们学习的外部动力之一,也成为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不仅会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对学生生命个体的成长影响深远。
其次,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课堂参与生命主体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生命教育理念下我们看到,课堂成为师生同生共长的舞台,语文教育中的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生命活动的主体,二者之间的关系互为依存又各自独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小学生的心理、生理发育不够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教师是他们重要的指导者,教师的权威性与示范性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被无限放大,向师性强,教师成为智慧、理智与道德的典范,较易取得学生充分的信任。在师生关系融合的过程中,这种信任在将知识向态度与价值观转化过程中,学生把新的观点和新的思想纳入到自己的价值观体系中,构成自己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逐渐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于教师而言,健康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同样影响着教师的发展。课堂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场所,是其职业与生命价值得以施展的舞台,师生关系在影响学生学习的同时也作用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心里及自我价值感,而这些正构成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与生命价值体系的重要影响因素。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建立健康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要树立小学语文生命课堂教学理念下正确的师生观。在“生命课堂教学”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与学生都各自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个人生命都需要发展,二者在关注生命、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其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发展的权利与需要应被教师尊重并接纳,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是生命活动中“平等中的首席”,应将学生放置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来对待,真诚地与学生交换彼此对文本解读的意见,教与学相长。
在“生命课堂教学”理念下的语文课意味着和谐、民主、平等、对话,在这样友好协作的氛围中,师生的独特体验、个性差异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这样环境下的师生关系应是和谐、民主、平等、对话的,必定是友好、合作的。要构建这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去。
(2)教师要不断增强业务专业素质。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也直接决定着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教师自己先要提高自身素质。
一个成熟的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乃至每一个生活习惯和工作细节,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精神状态,并依靠优秀的人格魅力增强在学生中的吸引力,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使师生关系得以良性发展,给学生诚信、爱心、关心。
同时,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不管是学习上还是思想上、生活上。换言之,应视学生如同自己的子女,用“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感情去关心他们,在生命的相互关怀与理解支持下,和谐的心里氛围有助于师生的共同成长。
另外,教师作为终生学习的实践者,不仅要注重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提高文化素质,而且还要注重钻研教育理论,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尤其要讲究职业道德,改进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扩展了知识面,重视个人对教材的真实体验,在有了自我深刻体验的基础上,才能够和学生进行真诚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到传递、沟通师生情感、生命相互侵润的目的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