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支架式教学的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全球化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国际竞争的激烈化,我国加强了不同阶段的学生英语的教学。同时中职英语教学的目标也在不断地提高,支架式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策略,起到了促进中职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研究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及其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使其更好地为中职英语教学实践服务,进一步提高中职学生英语的综合水平,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能力。
一、支架式教学的定义
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的相关文件,把支架式教学定义为:“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支架式教学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教师只有掌握了这几个教学步骤,才能更好地应用支架式教学方法。
二、支架式教学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支架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大多数都会根据自己的喜爱来判断事物,所以在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再通过支架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学生学好英语知识,就必须先让学生提起学习兴趣,才能够进行深入的教学,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根据教学的内容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建立概念框架,以完整的框架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比如在教学“speaking”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动画等,设计与“speaking”相关的知识框架,通过电影短片、MTV等媒介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比如可以选择奥巴马总统的演讲、莱斯布朗的演讲、公司招聘面试等,让学生接触在不同场合下的speaking,如此一来学生就能不觉得那么沉闷难懂,同时也能提起更大的兴趣。学生只要对英语有了兴趣,那么就会把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利用支架式教学让学生保持学习持续性。学生之所以没有把英语学好,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坚持到底,很多学生都只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一天偷懒两天,没有保持学习的连续性,这样是很难把英语学好的。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保持学习持续性,保证学生的学习。采取支架式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其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所以保持学生学习的持续性,才能真正地提高中职英语教学的效果。比如头天教学了知识内容后,隔天上课教师可以利用几分钟帮学生回顾学习过的知识,并且每天说一句励志的话,激励学生,让他们能够保持学习的持续性,不会半途而废。如教学了“Welcome to our school”之后,教师可以提问这节课所学的单词、短语等。如want、visit等,并用所学单词进行造句。如此一来就能很好地保持学生学习的持续性。
3.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习。课程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因此教师想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只要把学生的特征与教材的特点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从而自动学习。比如可以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如在“nice to meet you”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制定一个小目标,面对同学、教师、亲朋好友等可以用英语简单问候,寒暄。不同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同,有些学生觉得这个目标很简单,有些则觉得太难,教师要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建立起学习自信心,从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做课堂的主人。
4.合理应用支架式教学,设置教学情境。教学情景很多教学科目中都应用到,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要教师能够合理的应用支架式教学,设置教学,给学生设置恰当的语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进行学习,那么就能有效的消除陌生场所带来紧张感。这样既可以练习英语词语,也可以在相应的环境下使用所学的英语进行交流,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和交际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如在“How much is it?”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超市买东西的情景,学生当顾客,教师当服务员,就场景进行对话交流。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在超市的场景描述出来,并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自己在超市买的东西价格。这有助学生记忆所学的英语知识。通过师生互动、激励的方式构建支架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关键词:支架;高职英语;听力教学
一、高职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
听力是交际中极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想与他人交流,则必须理解他们谈论的话题。然而,长期以来听力理解一直是学外语学生的最大难题。这在中国高职英语教学中尤为明显。听力一直是我国各类型、各级别水平测试的必要部分,这就是为什么在我国典型的听力课上,听力课总是一系列的听力测试的练习。学生听着录音做着练习,然后给出正确答案。在这一原则指导下的听力课,不是在指导学生如何听而是考试,忽视了教学的真正目的。还有,英语环境的缺乏,生源的扩大,师资力量不足或教师培训不够,听力训练时间相对有限和无效的教学模式,都是听力教学的难题。面对着无效的令人困惑的听力教学和学习环境,我们不得不寻找一条新路。听力教学理念领域应发生转变。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内涵
1.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思想和维果斯基的儿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本质只能是每个学生主动地按照本身已有的经验与知识加以建构,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由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1]。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于1930年前后提出了“最近发展区”(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这一重要概念。所谓“最近发展区” 是指“儿童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决定,后者则由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中,儿童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决定”[2]。
2.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1)支架式教学的定义
“支架”(scaffold)原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在这里是一种比喻,用来形象地描述一种教学方式:学生被看做一座建筑,学生的“学”是在不断地、积极地建构自身的过程;教师的“教”则是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学生不断地建构自己,不断建造新的能力。“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3]
(2)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结构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界定,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过程的实施、管理调控为支架。搭建支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然后逐步地把管理调控的任务转交给学生自己,让学生自主、独立地探索学习,建构新的认知,并通过师生协同讨论、评价学习效果。具体说来,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的学习主题和“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要求建立概念框架。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3)独立探索: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进行独立的不断探索。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学生和教师对本次教学活动的评价。
三、支架式英语听力教学的运用
根据上述支架理论,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听力中的运用由五个环节组成。
1.搭脚手架——围绕听力课本里的每个学习主题,设计出与主题相关的听力学习活动。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了解该学习主题需要完成的任务,通过指导使他们掌握听力练习的方法,同时也选择略高于他们水平的听力材料作为作业,布置练习任务让他们在课外依靠自主学习来完成。教师尽可能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通过下达任务,引导学生在进行听力练习前先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尽可能拓宽思维空间。教师一方面将学生可以独立进行的学习和练习交给他们自己,使他们根据个人的程度掌握学习的时间;另一方面让学生围绕每个单元的主题进行发散思维,从多种教学资源(例如图书资料、收音机及网上资源)和不同学习对象(包括教师以及同学)中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
性。教师起初的引导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熟练进行听力训练并且积累相关的背景知识。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支架式教学进行一个阶段后,学习效果的评价还包括对听力成绩的分析以及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对新模式教学的评价。
支架式教学要求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师生双方或学生之间应相互交流思想和情感、传递信息并相互影响。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引导和促进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思想和信息。同时英语课堂教学还应是一个语言交际的实践过程,教师不仅是知识信息的提供者,而且是学生语言交际实践的指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应设法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
四、支架式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的意义
1.帮助学生掌握听力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标
holec在80年代初提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获得自主,即学会如何学习[4]。但是不少学生在高职初期仍不能摆脱高中学习方法的影响,依然期待教师“把着手教”。如果让他们在高职听力学习初期就“不能自主”,不少学生会不知“如何学习”。此外,他们也经常不知“要学什么”,对听力学习的目标非常不明确。支架式听力教学模式通过“搭脚手架”到“独立探索”的过程,帮助学生逐步适应这个转变,使他们明确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在开始阶段,教师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之后逐渐减少,最终把自主权还给学生。此方法可以使学生对各个学习阶段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任务心中有数,逐步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最终达到听力水平的飞跃。
2.激发学生听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心理学家认为好奇心和欲望是产生兴趣的基础。支架式听力教学模式通过脚手架的支撑作用不停顿地要求学生获取新知识并且练习适当难度的听力内容,大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此外,此教学模式积累了丰富的英语听力资料,可供学生课外反复学习训练,即使程度较差的学生也可以“勤能补拙”,给予他们极大的鼓舞,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有效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得到提高;伴随而来的是对教学满意度的认可。
3.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与信息交换
推行听力自主学习并不完全是让学生单干,有些问题学生一个人解决不了,但通过同学之间的探讨这些问题可能就会迎刃而解;有些学生有一定程度的惰性,需要他人的帮助和督促才能达到真正的自主。新模式中的“协作学习”正体现了这些优点。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听力自主学习小组,各小组可建立横向联系,交流学习资料,取长补短。大家互相校正,互相影响,承受更少的心理压力,在欢快的学习氛围中听力水平自然得到提高。
4.加强教师对学生的督促和指导
支架式听力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着力解决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问题,比如引导他们进入问题情境,帮助解决个别疑难,检查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等。除此之外,可将学习和练习的任务交给他们自己,但适时通过“效果评价”了解他们学习的情况,对他们督促,避免自主学习流于形式。支架式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教与学、讲与练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使第一课堂与课外自主学习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结语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以借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来形象地说明教学的模式。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习者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习者自己,最后撤去支架。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克服传统听力教学模式的缺点,既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体现了“学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听力水平,是行之有效的一种听力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武晓燕.试论建构主义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33-35.
[2]vygotsky,l.s. 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m].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25-28.
【关键词】益智玩具;支架式教学;幼儿教育
一、支架式教学的理论来源
支架式教学法的最直接理论基础为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曾以两个智力年龄都为7岁的儿童的学习的不同潜力为例说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一个儿童依靠启发性问题、例子、示范等很容易地演算了超越他现有发展水平写年的试题,而另一个儿童只能解决往前延伸半年的试题。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充分肯定了教学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要素介入儿童发展过程的必要性以及成人在教学中的作用的同时,实际上也描述了一种以“教”与“学”双方的社会性互动为基本过程、以引起和促进学习者内部的智力活动过程为旨归的、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掌握某种概念或认知活动技能为内容的教学活动模式。西方一些研究者把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研究,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的概念。
二、支架式教学的定义
“支架”是建筑业中的一个用语,也叫“脚手架”或“鹰架”,本意指为维护围岩稳定和保障工作安全采用的杆件式结构物或整体式构筑物,是起支撑作用的构架,其作用在于为建筑工人提供一种站立的平台,使他们能逐层地去建房子。这种支架并不是房子本身的必要部分,也非其组成部分,因而在房屋建好之后,就会被拆掉或撤走。运用于教育中,则一般用来比喻对儿童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起辅助作用的概念框架。支架的目的是帮助儿童从一个能力水平向另一个更高的能力水平过渡,发展高级心理机能,使儿童成为独立、能动的学习者。
由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演绎而来的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习者当前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系统有序的、可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习者主动建构和掌握某种概念或认知技能而促使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改变的教学活动形式。它是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目的的教学方法。如今,支架式教学“已经成为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中的一个极为普遍而且又极其有用的教育理念。
支架式教学的实质是成人对儿童学习过程的干预。这种干预必须以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为依据。只有了解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教师才能明确应该在什么时候、采用什么方法才能帮助幼儿从一个水平向另一个水平发展。什么时候提出什么问题以及如何提出问题取决于教师对于幼儿思维活动的理解。幼儿对教师所提的每一个问题的回答,都可以使教师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思维活动以及所面临的困难。成功地为幼儿搭设支架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与幼儿在一起,观察他们的表现和行为。通过和幼儿的对话和交流,教师才能了解他们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以及他们下一步可能达到什么水平。
三、益智玩具折射出的支架式教学
以玩具为中介的支架式教学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探讨和研究如何利用教育性玩具来促进幼儿的概念学习和认知发展。
(一)以益智玩具为媒介的支架式教学的特点
长久以来,人们就一直在试图利用玩具和游戏材料来教给幼儿某种知识技能或概念,益智玩具已经成为现代幼儿教育重要的工具或媒介。但是,玩具并不会自动地教育幼儿。玩具的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往往需要借助于“人”的作用,教师引导幼儿对于益智玩具的探索是益智玩具的教育功能充分实现的重要因素。在以益智玩具为桥梁的支架式教学中,“物”和 “人”的中介作用获得了统一。
(二)玩具在支架式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
利用益智玩具的中介作用,教师可以创造一种独特的、具有“发展适宜性”的支架式教学情景:首先,玩具和游戏材料把幼儿仅凭语言的讲解难以理解的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关系具象化,为幼儿探索和理解这些概念和关系提供了可感知、可操作的形象化的支持物。其次,玩具和游戏材料的外在特点和可操作性以其独特的魅力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自然而然地把幼儿引入有趣且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幼儿通过动手操作,积极探索和理解玩具和游戏材料中所蕴含的概念。第三,教师通过与幼儿的基于材料的互动,发现幼儿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教育性玩具的教育功能能否充分实现,玩具设计者的思想能否充分体现,在于幼儿和成人如何运用玩具和游戏材料。仅仅为幼儿提供玩具和游戏材料是不够的,成人应当关注幼儿的游戏,研究他们的玩法,为每个幼儿提供适宜于他们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的指导和帮助。
(三)支架式幼儿教学的基本过程
运用支架式教学的基本原理,教师可采取和幼儿共同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和支持幼儿的学习。但是不同年龄的幼儿在操作中还有不同的表现。为了将支架式教学的基本原理运用于幼儿园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例如通过观察幼儿的表情、动作,通过倾听幼儿的言语以及和幼儿进行的对话交流来判断幼儿的所面临的问题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通常要为幼儿创设独特的适宜的支架式教学情景,采取和幼儿共同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和支持幼儿的建构学习:首先是为幼儿探索和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关系提供具象化和形象化的支持物;然后根据玩具的特点激发幼儿探索和理解的兴趣;再者基于与玩具的互动,提供适宜的指导和支持。于是,以玩具和游戏材料为中介的支架式教学的基本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教育性玩具所蕴含的概念或任务。分析和解读教育性玩具中所蕴含的概念是以教育性玩具为中介的支架式教学的第一步。为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内蕴于教育性玩具中的概念,通过解读和分析,把蕴含在教育性玩具中的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成为若干个幼儿可以掌握的组成部分,从而降低学习难度,为幼儿理解概念创造条件。
以玩具平衡盘为例。通过对玩具平衡盘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1)玩具平衡盘所包含的平衡关系非常复杂,包括:①以圆心为中心的、对称的、等量、、等距的平衡关系;②以圆心为中心的、对称的、不等量、非等距的平衡关系;③以圆心为中心的、不等量、非等距、非对称的散点平衡关系。这些平衡关系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以语言为媒介的授受方式来“教”给幼儿的。但是通过操作玩具,幼儿可以直觉地理解这些复杂的平衡关系。
(2)同色的圆柱体之间存在着相等的关系、不同色的圆柱体之间存在着高度上的等差关系。“发现”圆柱体之间存在的这种相互关系有助于幼儿“发现”或“把握”让不同的圆柱体在平衡盘上保持平衡的基本原理。因此,帮助幼儿发现圆柱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降低任务的难度。这可以成为教师提供支架的切入点。
2.明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搭设支架的计划或步骤。确定幼儿的发展水平是教师搭设支架的前提与基础。教师必须保证新的学习经验和环境对于幼儿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为幼儿只有在不脱离现有发展水平但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学习中才能获益。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创设一个适宜于幼儿兴趣与能力的任务和环境,另一方面又要在与幼儿的互动中不断地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和需要来调整干预的数量、方式和方法,以适应幼儿学习发展的需要。通过分析幼儿的发展水平,把握教育性玩具所蕴含的概念,从而确定为幼儿搭设支架的基本步骤。
3.把幼儿引入有趣且有意义的任务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让幼儿估计和猜测来维持幼儿探索的兴趣和方向性,使他的注意力保持在任务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同时,要及时肯定幼儿的努力,通过增加难度或者多样的方式来维持幼儿的兴趣和努力。
4.教师与幼儿合作游戏和幼儿独立积极的探索。在教师引导下幼儿通过探索所初步了解的基本关系可以成为幼儿解决新问题的概念“原型”。教师通过在游戏中和幼儿互动,观察幼儿的玩法,从中确定幼儿所面临的问题,在适当的时候为幼儿提供必要的解决问题的线索。同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提出具有挑战性,能引发幼儿新旧经验之间认知冲突的“任务”或“问题”,引导幼儿积极地探索和反思。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逐渐学会撤离支架。鼓励幼儿的自主控制,使幼儿在有成人适当支持的过程中逐渐学习独立进行探索和思考。
5.动态的、发展性的教学评价。在以教育性玩具为中介的支架式教学中,教师对于幼儿的学习的评价是动态的,发展性的,着眼于幼儿的进步,通过观察以玩具为中介的师幼互动、同伴互动以及幼儿与玩具的互动情况,判断幼儿是否为进入更高水平的发展做好了准备。从而判断通过成人、玩具和同伴等各种中介作用幼儿时“还能做什么”。
例如,在幼儿操作平衡盘玩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幼儿表现出不同的水平。教师在明确玩具蕴含的概念以及幼儿的不同水平后,首先要做的不是给幼儿打分定格.而是要考虑怎样针对幼儿的现有水平引导他们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以及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和步骤来逐步促进幼儿的发展。这就是我们进行支架式教学的目的。
结束语
以玩具为中介的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不以分科课程为基础、重视幼儿的体验和建构而非系统知识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借助幼儿喜欢的玩具这一中介,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倡导教师与幼儿进行充分的小组和个别的互动,创设适宜于幼儿的能力水平且有挑战性的任务情景,并提供相应的支架,从而促进幼儿进行积极的自我建构和社会建构,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最大发展。它对于打破传统的幼儿园教学模式,推进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刘炎.儿童游戏通论[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左小静.以心理旋转游戏材料为中介的支架式教学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一、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最早的提出者是瑞士心里学家皮亚杰(1955)。在此基础上,布鲁纳、维果茨基等人对其理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是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和教学观。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促进者和引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建构主义的理念把握了学习的过程性特征,因此成为现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鲁子问,2010)。在维果茨基社会建构理论的基础上,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于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提出了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的概念。建构主义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学生自己建构起新知识框架,老师的作用是帮助建立“脚手架”,让学生在互动中自主学习。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ZPD)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二个水平。一是学生目前所处的水平,即能够依靠自己独立完成和解决问题的水平;二是学生所具有的潜在水平,即经过学生的不懈努力理论上可以到达的水平。这二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活动并不是盲目的教,教师应该以最近发展区为基础,在教学中教授学生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但不能超过上文中提到的第二个水平。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积极思考,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行。这样,通过与老师和同伴的讨论以及教师必要时的帮助,学生会顺利的度过“最近发展区”。
并且不断朝着下一个更高的水平努力。因此,恰当的把握最近发展区是成功运用支架式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英语课堂的关键。
二、支架式教学理论
“支架式教学”的概念是1976年由布鲁纳提出的。布鲁纳是一位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支架”(scaffolding)最初用于建筑,是一个建筑用语,即“脚手架”。在教学中的“支架”是其引申含义,指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中起到辅助作用的“桥梁”。“支架式教学”也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迪克森(1993)认为,支架式教学并非杂序无章的,而是内部具有给予解释和暗示性的内容、要求和教师的相关的必要帮助的有序系统。罗森赛恩(1992)提出,支架式教学模式是能为学习者提供帮助的任何处于更高水平的人,可以是老师、同伴。斯南文(1994),支架式教学是为了学生能够掌握知识与技能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进行的教学活动,目的使学生达到更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
可见,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建构主义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它是以学生目前所处的水平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提供引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建构他们自己的支架,并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索的方式,一步步逐渐向下一个水平努力。教师在适当时撤掉支架,让学生自己到达下一水平。
三、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基本包括一下几个步骤:搭建脚手架、进入问题情景、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整个过程都围绕“支架”展开,因此正确的选择支架,搭建支架,并在适当时撤出支架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支架的种类
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支架的分类方式很多,但没有统一的划分方式。众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划分标准,例如:根据课堂的互动方式,分为单向型支架和双向型支架(艾跟,1997);根据教学情景划分为偶然型支架和策略型支架(彭尼,1991)也可以按照教学内容分为:抽象型和具体性。这种划分方式通常应用于日常的教学中,更容易把握和运用。
无论如何划分支架的种类,教师都应该首先围绕当前的学习内容,如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这个知识点是学生已经掌握的,那么教师应该就这个知识点提出一个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这个知识点就是支架上重要的一点,接下来的脚手架应以此为基点进行建构。
(二)支架的具体操作
徐学福等多位教授都曾提出,教学模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加涅也曾把学习分为五种不同的类型。可见,在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时候,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适合所学习知识的类型最为重要。
支架式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它是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一个分支,并不是孤立的个体而且是整个整个建构主义系统下的一部分。因为,在运用支架式教学策略时,可以结合其它的教学方式,如启发式教学方法等。
关键词: 支架式教学 高中英语 写作教学
现阶段,在高中英语写作教育中运用支架式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所以,剖析支架式教学模式有至关重要的现实作用。对于这种教学手段而言,教师们必须高度重视,全面掌握其教学要领,从而充分实现支架式教学的价值。
一、支架式教学方法的基本概述
首先,支架式教学可以简单定义为:为学习人员提供相关知识结构框架,从而令其深入地理解和学习的教学形式之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取此教学手段,不仅能够促进学习者对知识更深入的了解,还能够使其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在众多高难度学习任务的面前,我们可以先分解诸多任务,然后由浅及深地引领学生展开探究学习。换句话说,即教师构建一个框架,把学习任务分配给学生,在学生慢慢构建起一定的结构体系时,老师们再把支架撤掉。
如下图所示,支架式教学的基本组成环节包括搭脚手架、进入情境、探索认知及效果评价等。搭脚手架即为依照学生个体的学习水平,同时参照当前学习任务和学习主题,分解学生的任务,然后构建相关的概念框架。进入情境,是指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问题环境中。探索认知,可细分为独立探索和协作学习两方面。独立探索即让学生自主展开求知学习,尽量摆脱教师指导的束缚;而协作学习即分组进行问题的协商和处理。最后,学生对个人及本小组的学习情况做出最终评价,也就是效果评价环节。借助这一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二、支架式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的不同
(一)传统英语写作教学方法。
以往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更关注理论的灌输,重视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教授。其经由经典范文精选、语法剖析、提升学生对字词的认识等形式生硬地进行灌输教学。此教育形式未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反而引发学生对于写作的畏惧心理。多数高中生均会出现语法问题。举个例子:She isn’t hungry a little.正确翻译为:她很饿。错误翻译为:她一点也不饿。
(二)支架式教学方法剖析。
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运用支架式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改变了以往教育形式仅仅关注结果的理念,而是更突出写作的过程和知识结构的构建、学生的参与度、师生间的互动性等。老师在教育环节发挥的不应当是主导作用,而应该是“脚手架”的作用,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应当为主动的参与者、协作者。如此支架式教学才能更有效地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学习能力。例如,像“quite相当/quiet安静的”这类学生经常记混的单词,采取此种教学手段,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
三、支架式教学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当中的运用分析
(一)灌输写作技巧,引领学生思维。
在平常的英语写作教学中,最好在每节课都引入之前所讲述的基础知识及有关写作方法,从而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对教学环节中的学习任务,应当布置一定的练习话题,并且借助头脑风暴等途径增强学生交流的主动性,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时记录好学生的各类创意。比如在“通知”的讨论过程中,尽量引出学生对此类文体的想法。
(二)培养相互写作能力,建立知识体系。
探讨、关注学生的相互写作是支架式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不同学生在构建知识体系时具有一定独立性,然而,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沟通也特别关键。对学生相互写作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习任务的有效完成。讨论时,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自主性,争取多为孩子们创造交流机会,同时应当将思维训练及语言训练更好地进行融合,在学生出现交流困难时,借助一定的手段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表达。
(三)设置小组探究,发表个人意见。
借助学习讨论组的方式,学生们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问题当中,提高对学习任务的兴趣,迅速强化学习效果,同时可获取大量的写作技巧。借助支架式教学模式,老师们能够更深入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进程,从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指导,及时发现其写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选用更具针对性的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消除学生的困惑心理,引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英文书信的写作教学中,老师可以令学生给自己的亲人写一封英文信,并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各抒己见。
(四)注重教师评价,主动引导学生。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教师的评价作用。高中生对教师评价通常较为关注,不错的评价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获得更长远的进步;反之,若评价不够合理,则容易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评价中必须防止只关注形式而忽略实际内容情况的出现,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支架式教学对高中英文写作教学起到关键作用,其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关键影响。另外,支架式教学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推动国内中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