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妇产科护理知识

妇产科护理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妇产科护理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妇产科护理知识

妇产科护理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妇产科;优质护理;成效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633-01

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启动了“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和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我院确定我科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试点推广科。根据妇产科护理工作的特点与难点, 我科以科室为团队,从产科优质护理入手,逐步推广到妇科,创妇产科护理服务品牌,建优秀护理团队,以点带面,促进全科服务形象、护理质量的提升,取得了良好效果。

1 主要做法

1.1 护理人员方面

1.1.1 加强宣传,统一护理人员的思想认识

围绕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工作目标和重点要求,我科在全体护理人员中大力宣扬“科兴我荣”、“爱岗敬业”精神,提高护士自信心,增强护理品位,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合理需求,让患者在轻松、安静、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中逐渐恢复健康。护理质量责任人由护士长扩展到护理组长和护士,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一个病人的治疗、护理由多位护士来完成、质量无保证、连续性差的问题,护士与病人直接接触时间延长,沟通巡视时间有了保障,真正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1.1.2 转化思想,强化护理人员重视基础护理的意识

要求护理人员不再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拓展了基础护理内容,永远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提供温馨的服务,施行亲人般的护理,从洗脸、梳头,到洗脚等患者不能自己完成的生活护理,都由我们亲手去做。

1.1.3 注重学习,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业务水平。

我科在抓服务的同时重抓继续教育,为了更好地为临床护士提供学习的机会,护理部利用办公自动化(0A)系统上传护理技术操作五十项、护患沟通技巧等的视频,临床护士可以在科室随时学习护理操作、礼仪、沟通等方面的内容,减少离岗集中培训的时间,真正做到加强学习的同时,把时间还给患者。

1.2 临床护理方面

1.2.1 入院时的护理服务

病房护士接到接诊患者通知后,整理并备好床单以迎接新患者。病房接诊护士即是该患者的责任护士。接诊护士向患者及家属做简单的自我介绍,协助患者办理住院手续,负责把患者带到病区安置好床位,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住院须知、作息时间、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主治医生等。对患者进行初次评估,测量生命体征且告知主治医生,并告知患者住院期间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和医务人员联系,增强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1.2.2 住院期间的护理服务

(1)落实基础护理:在病区走廊公示分级护理服务项目和要求,接受病人和家属的监督。规范陪护人管理工作,利用实习生资源,每日安排一名实习护士做内勤工作,重点辅助责任班巡视病房和满足病人的生活护理,与家属进行陪护沟通。加强晨晚间护理工作,二级护理者中,生活不能自理病人由护士来完成,危重卧床病人交由责任组长按目标标准来完成,晚间护理责任护士参与完成,让生活护理与观察病情紧密结合。

(2)加强健康教育:从患者入院到出院随时都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士利用床头交接班,做治疗护理的同时,抓住点滴时间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我科根据妇产科的特点,设计了通俗易懂、图文并貌的《住院服务指南手册》,每个病房一本,方便病人阅读,并由责任组长对病人一对一健康指导疾病预防知识。每月定期运用多媒体课件,由科室护理人员轮流为病人讲解专科疾病知识。设计精美的出院爱心联系卡及出院指导宣传单,将健康教育延伸到病人家里,缩短了护士与病人之间的距离,使病人对护理人员更加信任。

(3)出院护理服务:护士为患者做出院指导,指导患者饮食、服药,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发放联系卡,记录患者联系电话,以便随访。

1.2.3 出院后回防

我科专门设置了患者回访中心,在患者出院一周内即可通过电话回访了解到所住科室服务态度、医德医风、后勤保障、科室规章制度的可行性、治疗效果满意度、住院费用有无异议及出院后病情转归等,并征求被回访者的合理化建议,及时给予详细记录。回访中心还安排科内临床护理人员旁听,现场征求科室对回访内容的建议,并针对被回访者反映的意见进行了沟通。对于造成住院期间生活的不便,回访中心代表科方表示歉意,并及时反馈给相关护理人员,及时给予整顿改进。

1.3 管理模式方面

1.3.1 实行责任制管理:根据病区实际情况,把病人与护士挂钩。每个病房、病床分管到不同的护士作为责任护士,负责解决病人的生活起居和健康教育。选派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护士担任组长,每天进行督查,检查基础护理落实情况。护士长每周两次检查,把检查结果在科生活会上进行通报,对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1.3.2 强化设备投入:医院加大了妇产科病房基础设施的配置,先后为临床科室配置了多种适用、节力先进的护理用具,如多功能床、冰毯、气垫、功能垫、监护仪、输液泵、安全标示牌、洗头车、餐桌、微波炉、电吹风等用具,努力满足病人全方位需求、使病人住院期间更加舒适安全,护士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减轻了护士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护理管理更加规范。

1.3.3 减轻护士书写工作量:护理部在严格把握卫生部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和简化表格精神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调研、积极听取各科意见并结合妇产科特点,设计制定了专门的妇产科护理记录单,投入使用三年来,护士书写时间由原来的每天3~4 小时减少为20~30 分钟,解除了护士工作困惑,减轻了护士书写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病人服务满意度。

2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取得的效果

2.1 患者满意度提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依据护理部自制的调查表,内容包括入院接待、护士态度及仪容仪表、健康教育、技术操作、交流沟通、住院费用、护士长工作评价等,出院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护理服务综合满意度从2010年的85%提高到2012年的98%,患者及家属对责任护士、护士长姓名的知晓率达到99%。

2.2 护理执行力增强:由于统一了思想认识,制定了相关的标准流程,进行了有效的培训考核,护士理论水平、操作技能、沟通技巧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增强了主动服务意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不再等、靠、拖,自己会想办法去解决,大大提高了护理执行力。

2.3 病区环境改善:由于护士基本在病房巡回,孕产妇有问题会得到及时的指导和帮助,有效减少了电铃响的次数,病区环境能保持相对的安静,有利于孕产妇的休养,整体感觉更舒心。

2.4 护理质量提高:护士能力得到提升,护理执行力增强后,基础护理到位,更加强了健康教育,护患沟通增加、护患真情互动,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护患关系明显改善,首次出现护理服务“零”投诉。各项质控检查平均分由实施前的95分提高到实施后的98.8分。

妇产科护理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舒适护理;妇产科;应用价值

舒适护理指的是通过相关的临床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使其不愉降至最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而属于一种有效性、整体性较高的临床护理模式,充分显现了临床护理工作的人性化和个性化特征。本次临床研究对舒适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治的60例妇产科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年龄在20岁至70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5.6±22.5)岁。其中,35例经阴道手术,25例开腹手术,且所有患者均无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且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第一,饮食护理。嘱患者术后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食高热量、高蛋白以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从而保证术后营养供给[1]。第二,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病房内应保证光线柔和,防止发生强光刺激,室内湿度控制在40%至60%之间,温度控制在22至26℃之间,保证室内定时通风消毒,及时清理室内和走廊内垃圾,以保证房间舒适、整洁、干燥。术后保证床单的干燥、干净、整洁,定时更换衣物和床单,保证患者皮肤的干燥清洁,临床护理过程中应采取褥疮预防措施,在提供护理服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术前向患者说明相关的麻醉和手术方法,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感,完成置管操作后帮助患者摆好恰当,防止其发生仰卧综合症[2]。第三,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后为其提供热情服务,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做到以人为本、言语温和、微笑服务。向患者详细说明疾病的预后情况、治疗方法、诱发原因和性质,以及手术过程、手术注意事项和手术医师情况,帮助患者形成正确的疾病认识,以纠正或是改变其不正确的认识[3]。

1.3疗效评定标准护理质量评定方法为:对患者的注意事项、出院指导、饮食知识、用药知识、疾病知识以及医院相关制度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以100分为满分。同时对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评定。

依据患者临床症状和WHO相关标准对其疼痛程度进行评定:安静合作且无疼痛为0级;可合作且疼痛轻微能够忍受为I级;合作欠佳,不安且中度疼痛无法忍受为II级;无法配合治疗,大叫不安,重度疼痛无法忍受为III级[4]。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χ±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X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

3讨论

随着我国临床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于护理工作质量和舒适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规被动的临床护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人们的需要。随着护理工作质量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人为本的主动护理模式在妇产科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其应用价值受到了广泛的认可。舒适护理措施的应用能够显著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医疗成本,缩短住院治疗时间,提高患者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对于护理人员来说,舒适护理有助于提高其责任意识,规范护理行为,促进其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提高,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琴.浅谈舒适护理在妇产科的应用价值[J].健康必读杂志,2012,1(1):133-134.

[2]林慧芳.舒适护理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1(22):122-125.

妇产科护理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方法;成效

作者单位:521000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医院为贯彻落实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2011年1月至今我科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护理部的业务指导下,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认真落实了分级护理服务项目,实现了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专科护理等为一体的连续、全程、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全面提升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收到了初步成效。现报告如下。

1方法

1.1提高认识提高护士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要性的认识。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组织科内全体护士学习有关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文件[1],改变护理人员观念,调动护士积极性,把加强和落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作为工作重点。

1.2制定计划制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计划。通过分析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存在的隐患,同时结合科室患者护理工作特点,制定出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实施方式、方法与内容以及活动时间进度表,并按计划逐步实施。

1.3实施方式、方法全员参与、分组负责、责任到人。实行临床护士分层级管理,同时实行床边工作制和床边记录制。

1.4实施内容

1.4.1健全制度建立健全临床护理工作规章制度、妇产科疾病护理常规和优质护理服务规范,制定和落实病房安全制度,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制定了辅助护士岗位、责任护士岗位、责任组长岗位职责。制定并落实各层级护士的工作质量标准,规范临床护理行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2]。

1.4.2优化服务流程结合本科收治疾病范围和专科特点制定了分级护理服务项目、临床基础护理服务规范流程、临床基础护理技术规范流程、修订和完善了护理人员各岗位工作流程、环节工作流程。加强了沟通告知,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流程、将健康教育纳入护理流程、将沟通交流贯穿于护理流程,各项流程间对接无缝隙,保障了护理工作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1.4.3加强人员培训落实服务理念、服务流程的培训。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相关文件内容,增强以患者为中心全程无缝隙的服务理念,将流程内容打印发给护士,逐项学习,以期扎实落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认真学习十一项护理核心制度,确保护理安全。制定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和出院后随访流程,让护士知晓满意度调查和出院后随访内容,通过调查和随访不断改进护理工作,提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1.4.4切实落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将基础护理服务融入到分级护理、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各岗位工作流程之中。同时配置必要护理用具。

1.4.5开展人性化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即患者住院有人接,手续有人管,检查有人陪,教育有人讲,出院有人送;清楚用药,清楚分管医师和护士的详细信息,清楚治疗流程,清楚治疗过程,清楚治疗费用。产科依据自身的特点,开展一些健康方面的教育活动,在孕妇中进行宣教,加强与产妇之间的交流沟通,让她们保持良好的心情,确保母婴健康。

1.4.6加强护理质量监控管理为了提高优质护理质量,护士长与2名年资较高的护士组成质控小组,检查基础护理及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并协助指导;低年资的护士也可向高年资护士请教,取长补短。既保证了基础护理的落实,又增加了各级护理人员的协作精神。同时,科室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

2成效

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护士的责任感增强,综合素质提高;提高了住院孕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安全隐患的管理不断加强,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减少了铃声次数,降低了病员呼叫率;提高了护理质量:护士能力得到提升,护理质量得到提高,各项质控检查平均分由实施前的95.5 分提高到实施后的98.5分。

3体会

综上所述可知,医院妇产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护士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护患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提升了护理质量,确保了护理安全。患者感受到医院全新的高水平服务。同时更是一个提高患者和家属期望值、实现满意服务、感动服务的有效途径,这是优质护理的最高境界,也是护理人员实现自身价值的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妇产科护理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产科;优质服务;护理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07(a)-141-02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分娩的认识在逐渐加深。产妇及家属已不仅仅满足于医院提供安全的助产技术,更渴望在孕产期间能得到医务人员的关爱、体贴和周到细致的护理服务,获取专业的健康知识和育儿技巧。产妇这一细腻、敏感、求知欲强的特定群体,决定了产科护理服务必须适应产妇的需求,改变护理服务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1]。为了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产科护理质量,近一年来,笔者通过改变护理人员排班模式、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完善基础设施、开辟多种护理服务渠道等方式,进一步夯实基础护理,体现产科人文关怀,推行在新形势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新模式的尝试,收到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 树立以人为本的产科护理理念

2010年卫生部提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方案,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在全国各试点医院逐渐展开。“优质护理服务”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也不同以往的整体护理。尤其是产科专科性比较强,手术量大、危重症多、病床周转快、不确定因素高、护理对象是女性和新生儿。这些特点决定护理工作模式要有独立性和创新性。优质护理服务最主要的在于引导护理服务更贴近患者、病房,贴近社会,让患者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真正实现全程人性化的服务。特别是产科,面对的是产妇这一特殊人群。作为女性,她们细腻、敏感;作为准妈妈,她们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和求知欲。她们不是患者,她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生理上的照顾,更需要精神上的关怀。以人为本的产科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强调以产妇为中心,以关注产妇的情感需要为特征,其核心体现在尊重、 理解、关心、鼓励产妇及家属,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真正做到视患者如亲人,患者的利益高于一切,从以助产技术为主的服务观念,向以助产技术与提妇身心支持并重的观念转变。

2 产科优质护理服务的新特点

2.1 护理服务上升为重点

当一个产妇处于生儿育女的状态时,所有的积极治疗都不能减轻其紧张和焦虑的心态,而产前、产后关怀中几乎一切针对患者的操作只有“照护”和 “关怀”才具有真正的意义,所以对绝大多数的产妇而言,他们更需要的是家人的陪护,心灵的“关怀”与身体的“舒适”。

2.2 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在产科的护理服务中,家属也成为医护人员服务或培训教育的对象。护理人员在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也必须对其家属进行必要的教育。因为多数家属对护理产妇以及新生儿护理缺乏必要的准备,处理时容易手忙脚乱,导致产妇和新生儿护理上的缺乏[2],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平时也要加强对家属进行各个方面的教育,以促进产妇家属共同的身心健康。

2.3 产妇复杂的心理状态

产褥期是一个生理、心理和社会变化非常复杂的过程, 处理不当或者不重视产褥期保健,可能形成产褥期疾病或远期后遗症,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和婴幼儿的生长发育[3]。因担心患儿,产妇大多有不同程度的产后抑郁症状或者情绪过激,由于心理、社会或生理尤其是内分泌等多方面因素作用而产生情感性精神障碍,表现为喜悦、紧张、沮丧、焦虑、缺乏信心、情绪不稳、恐惧、处事能力下降,期待履行母亲职责,缺乏自由感,有的感觉室内憋闷压抑等。因而,在产妇护理中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4-5]。

3 产科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实施方法

3.1 完善各项护理制度

结合科室特点,完善《母婴床旁护理工作制度》、《产科病房探视制度》《产科护理安全制度》、《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孕产妇安全管理制度》、《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母乳喂养制度》、《母婴病房突发事件及应急预案》《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制度》等各项护理制度,保证了所有护理工作有章可循。

3.2 着手对全体护士进行培训

主要包括护理礼仪和技术操作。人性化服务要求护理人员在服务时必须用规范的文明礼貌用语。要求护士们将“您好、请、谢谢、再见、对不起、您需要我做什么?”常挂在嘴边。见到产妇不直呼床号,当产妇遇到困难时,要说“我尽力去做”。对产妇提出的困惑问题,耐心准确地回答和解释。

3.3 结合专科特点,改变排班模式

护士作为护理工作的参与者、实施者,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最合理地配置护士资源。本文笔者将试点病区现有17名护士,按照1∶0.4的床护比划分责任小组,保证每个产妇和新生儿在院期间都能得到责任护士的全面照顾。同时,配备用药指导。护士专门负责加药和指导产妇安全用药知识,坚持每天到床旁为产妇讲解用药方法、剂量、注意事项等常识,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3.4 完善硬件设施,改造病区环境

病室重新装修。以暖色调为主粉刷房间,凸显了母婴病房温馨的氛围。走廊内张贴了很多宝宝进行沐浴、抚触的图片和产后健身操、科学做月子的宣传画。在每个病房内悬挂母乳喂养图解,将母乳喂养的各个环节步骤,直观地展现在每个产妇面前。同时,购进床旁洗头机、吹风机、产后足浴盆、按摩仪等设备,提升基础护理的服务品质。在病区配备温奶器、微波炉,免费提供给产妇及家属使用。在每名产妇的床头配置了温馨提示卡。将产妇的经治医生、责任护士、将要进行的检查处置等注意事项明显的标示出来。

3.5 开展温馨护理,推出服务亮点

3.5.1 产时专人陪伴、家化待产、导乐分娩[6] 产房设有家化待产室,配置有独立卫生间,床旁胎心监护与中心监护仪相连接。产妇可由一名家属陪伴。产后,我们推出了为产妇送上一杯红糖水的服务。

3.5.2 为新生儿免费照第一张出生照片 由专门的护士到病房为新生的宝宝拍照,照片上产妇的姓名、宝宝的出生时间、性别、体重等自然情况一目了然。

3.5.3 进行新生儿智护训练 科室配置了智护训练教材,护士坚持每天为宝宝进行大运动、精细远动等训练。利用图片、按摩球、发音棰等智护器材,刺激宝宝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对宝宝智力进行早期开发。

3.5.4 指导产妇进行康复训练 根据产妇产后的身体耐受情况自编了一套适合产妇的形体恢复操。通过对产妇的四肢、盆底肌肉、全身肌肉进行有计划的恢复训练,从小关节运动到全身锻炼促进产后康复。为术后患者开展中药浴足。通过中药为患者洗脚、泡脚、按摩双下肢。结合产科手术患者专科的特点,运用中医学的时间医学“天人相应”的基本观点,中西医结合。

3.5.5 专业营养指导 在产妇住院期间,选派获得营养师资格的专职护士,为他们提供合理膳食指导,保证产妇摄入充足的营养而又维持正常的体重。

3.5.6 全面推广母婴床旁护理 使用床旁护理车,由护士到每个产妇身边,指导产妇和家属新生儿沐浴、抚触的手法和室内温度、物品准备等注意事项。

3.5.7 开辟产后复诊的“绿色通道” 为每个产妇发放复诊卡片。凭卡片可以直接到科室进行产后超声复查和新生儿复查。

3.6 积极开办孕校,拓宽服务内涵

开辟出专门的房间作为孕校教室,为孕产妇讲课。房间配套设施齐全,有宝宝模型、知识图谱、新生儿智护器材等设备。制定系统的教学计划,将产前的孕期营养、妊娠保健、入院准备、分娩方式的选择、母乳喂养的准备、产褥期保健、产后形体恢复、新生儿护理常识等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每天由专业的医护人员按照课表的内容讲授不同的知识。通过图片、文字、影音资料等,为孕妇提供孕婴保健指导。同时,开展新生儿抚触、游泳的互动,让准爸爸、准妈妈参与其中。

3.7 利用网络资源,推广纵深服务

利用互联网传递信息的快捷优势,在腾讯QQ上成立了孕妇群和妈妈群。每天有专业人员在线为她们答疑解惑。通过孕妇QQ群和妈妈QQ群,广大家长可以同科室医护人员交流宝宝的健康、饮食、成长等方面的信息;准妈妈也可以在线求助孕期需要注意的细节。

4 结果

产科优质护理服务新模式的开展,提高了产妇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增强了对医务人员的信赖感和安全感。促进了产妇和家属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对新生儿护理的动手操作能力大大增强。

5 结语

新形势下的产科护理服务必须适应新时期孕产妇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需求,实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

综上所述,产科护理工作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实践过程。随着社会的变迁,医学的发展,新问题的出现要引起我们认真面对。通过理性思考从专业的角度,用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实践,不断更新思路和理念,使优质护理服务更加深入全面地在产科开展。

[参考文献]

[1] 金艳.以人为本的产科护理模式探讨[J].医学信息,2010,5(5):1041-1042.

[2] 刘遂.人文服务理念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0, 7:250.

[3] 曹典姣.产科护理新模式对降低剖宫产率的效果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4):760-761.

[4] 戚慧岚.浅谈家属陪伴产妇分娩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学,2009,16(10):33-34.

[5] 唐秀清.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管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2):92.

妇产科护理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妇产科护理学 课程设计 中等职业教育

1.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依据护理职业临床护理岗位工作需求与职业能力和国家护士执业标准而设置,总体特点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程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相应工作任务,构建相关理论,发展职业能力,塑造专业素养。课程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及专业道德素质的培养,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进行。同时充分考虑中职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需要,在充分融合职业资格考试及本科妇产科护理学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的基础上,进行项目设计。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通过校院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用工学结合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其以后学历层次的提升打下基础。

2.资源整合

2.1资源开发

结合我校选定的中职教材、2014年护士资格证考试辅导用书、第5版本科教材及实训中心的各种教具,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及共享。

2.2项目划定

根据《妇产科护理学》的课程性质及教材二次开发,将课程划分为以下4个项目:①正常孕产妇的护理;②异常孕产妇的护理;③妇科疾病病人的护理;④计划生育妇女的护理。又将每个项目分成若干个模块,分块完成,进行项目整合,完成项目教学任务。最后将4个大项目组合,即完成整个《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任务,从而形成“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1]。

3.项目的整体设计和实施方案

3.1项目设计步骤

所设定的4个项目[2]是一个功能型整体,每个项目下都精心设计若干模块,完成模块任务,具体步骤如下:①完成任务:在每个模块的基础上,让各小组学生通过教师下发的任务书,完成既定任务;②小组自评与互评:每完成一个任务,各小组相互评价及小组成员之间自评;③教师评价与点拨:针对学生表现,给出中肯的评价,并对相关知识给予补充;④知识总结:采取“临床护士交接班”的模式,让学生自己整合本模块的重难点,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加以点拨;⑤总体评价:各小组就本次课各小组之间的教学任务的完成状态、合作分工状态及创新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客观评价;教师对各小组学生的表现给予总体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⑥开放实验室与临床见习:让学生深化所学知识;⑦完成各模块教学后,还原整体项目: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与整合。

3.2教学过程设计

3.2.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与产科护士长、妇科护士长共同备课,明确各自职责。临床带教老师职责:提供各种临床病例,以供学生搜集、编辑及选取合适的病例;安排学生临床见习时间,带领学生见习;与本校教师共同确定项目任务及每次课的课堂任务,共同上课。本校教师职责:创建学生与临床带教老师的公共网络交流平台(如QQ群,微信等);下发项目任务书及每次课的课堂任务;帮助学生进行分组并协调与各组长之间的联系,设定班长为总负责人,负责全面协调;提供各种实训室开放式辅助教学系统、多媒体课件及教具。学生准备:班长根据教师下发的任务书通知各小组长随机抽签以确定各小组的任务;各小组组长根据随机抽取的任务,与小组成员协商合理分配各自任务;各小组成员从老师提供的多种获取资料的途径中选取适合的完成既定的任务。

3.2.2具体实施过程

为区别于传统的以“组织上课―复习旧知识―讲授新课―总结―作业”为框架的授课模式,特设计以下课程实施过程,详见表1。

4.考核评价方法

注重“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三维评价体系”的过程评价,突出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通过平时的随堂理论与实验考核,期末理论与实践考核项,评价指标由以往期末理论成绩转变为学生知识、技能、专业素养等综合素质的评价。总成绩的评定由平时成绩占55%和期末成绩占45%组成,具体详见表2。

仪表:进入实训室,衣帽(护士服)整洁,禁止留长指甲、戴首饰。

课堂表现:就其课堂的参与积极性,回答问题的活跃性及正确性,小组合作团队协作性及创造性等给予综合评定。

案例分析:通过书面案例分析及随堂案例表达相结合进行评价。

笔试:题型以护士执业考试题型及案例分析题为主,随机由题库中抽出,实现教考分离,增强教学效果。

技能考核:考核之前开放实验室,由各小组组长自行协商开放时间,并自行管理实验室,最后随机抽检考核。

5.后期的改进与完善

对于平时上课不够积极主动及不善表达的同学,通过公共网络平台对其进行一对一辅导,让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实现集体动起来、活起来。鼓励学生在将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学习心得发表于论坛之上,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帮助学生解决难题,从而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同时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6.试行与推广

选取同年级人数相同且综合素质相近的两个班级,分别用“项目导向、能力提升”的教学模式及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试点教学。以教学效果、学生的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及学生能力的提升为标准,比较两者之间的优缺点。在充分改正不足的基础上逐渐完善并加以推广,从而最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确实养成“做中学,学中做,学贯始终”的习惯,从而丰富学生理论知识,扎实学生技能操作,发展学生品质,提升学生能力及评判思维能力[3],塑造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圆满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基本形成“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现我校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乔伊斯,著.荆建华,译.教学模式[M].中国轻工业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