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篮球基础课程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运用调查法、访谈法对淮阳一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和20名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的实习过程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实习生在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方向.研究结果显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滞后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导致实习生满足不了基础教育需求,并提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需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更新教育理念;调整课程设置和优化教学内容;加强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培养符合基础教育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
20世纪90年代末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扎实有效地向深层次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给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体育与健康课程脱节的问题日趋严重.在基础教育改革深化的同时,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该如何改革才能适应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需要.近年来,淮阳一高以其突出的课程改革业绩和影响,先后被周口市教育局、河南省教育厅评为“基础课程改革先进单位”.本文以淮阳一高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20名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为研究对象,从淮阳一高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情况和实习生在实习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找出现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不足,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提供借鉴.
1淮阳一高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概况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在新课改理念下进行的,新课改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学案导学、教案教学、巩固案巩固教学效果”这一策略,“以学生为中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1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模式
淮阳一高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采用“三案五环”课堂模式,“三案”指“学案”“教案”“巩固案(练案或考案)”.“学案”是利用每天大课间30分钟时间,教师根据课前授课内容,提前设计辅助练习方案,在大课间组织实施练习.学案的设计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为主线.“教案”是在学案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设计和安排.教案的设计以掌握基本技能为主线.“巩固案”是在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掌握的基础上,针对性布置练习内容进行巩固,进一步提高运动技能,达到学生主动锻炼的效果.巩固案的设计以提高学生身体练习积极性为主线.复习“五环”是指自学质疑、交流展示、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提升,五个环节.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反思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能够将技术动作与学生的积极探索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提高了体育教学效率,并且课内和课外互动、相互促进,促进课内和课外的学习一体化.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来增强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1.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效果
淮阳一高是民办公质的私立学校,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是学校扎实的课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走在了周口课改的前沿,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1.2.1学生积极、自信,体育成绩达标率明显提升
淮阳一高的学生多来自城市周边乡镇,他们当中留守少年又占了很大一部分.与城市中学的学生相比,学生心理上自卑、敏感、脆弱,营养不均衡、身体素质差、体育锻炼意识薄弱、学习主动性不高,教学和管理难度非常大.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依据该校学生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明显提升,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成绩提升快.2013年、2014年中招考试的体育成绩达标率已连续2年跻身于全县首位.
1.2.2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增强、兴趣爱好广泛,体育课外生活丰富多彩
学校根据学生的需求,挑选专业体育教师,成立了武术特长班、篮球特长班、乒乓球特长班、跆拳道特长班.每周为特长班的学生培训、指导两次,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一技之长.在体育与健康课中,学生主动参与运动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体育锻炼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同样带动了学校的课外文化生活,学生兴趣爱好非常广泛,每年自编自导组织元旦晚会、师生联谊会和形式多样的各类体育比赛,丰富了学校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锻炼意识.
1.2.3教师的职业素养显著提高
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也促使了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的提升.课改实施后,任课体育教师除了具备传统的体育教学素养外,还应当具备更丰富的知识、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新课改实施以来,该校每年举办“体育教师课堂基本功大赛”,来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体育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学习.自2012年以来,该校已完成“花样跳绳”“九式太极拳”“军体操”等12项体育教学内容改革,学校先后被周口市教育局、河南省教育厅评为“城镇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示范单位”“基础课程改革先进单位”.
2实习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在淮阳一高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实习期间,认真实习,学习新课改,虚心向指导教师请教,工作积极主动,极大地锻炼了体育教学工作能力,得到了学校领导、教师和广大学生认可和爱戴,但是在实习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学校20名实习指导教师进行集体座谈,收集、整理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在基础教育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对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认识不足;第二,教学理念跟不上基础教育改革;第三,知识结构不完善,无法满足课改需要;第四,教学基本技能不扎实.
2.1对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
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对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缺乏正确的认识,这是实习一个多月里,指导教师反映最普遍的问题.实习生主要表现有:不愿意深入基层从事基础教学,嫌弃中学教学条件差、压力大,他们更愿意把精力投入到考研和考公务员之中;对待中学生没有耐心.究其原因,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和新专业的不断扩充,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认为教师职业比较稳定,才选择报考了师范专业,而自己对专业不了解、不热爱,大学学习期间更是充满了困惑、茫然,学校也忽视了对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2.2体育教学理念落后
近年来,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日渐成熟,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力度上都远远落后于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学生对新课改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理论文字上,对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现状和实施过程知之甚少.在实习阶段的表现有:实习的听、评课阶段,找不到教师上课的重点和难点,不会去评价课堂教学的优劣.在试讲阶段,普遍习惯旧的教学理念,往往采用“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与中学现行的教学模式格格不入.在正式实习任课阶段,讲课生疏,课堂设计方案凌乱,面对复杂的教学过程往往顾此失彼、难以应付,容易遗忘知识点.经过一个多月的基础教育实习,学生对基础教育的改革有了一定认识、课堂教学也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实习时间短、学生教学经验不足,因此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普遍感觉独立教学比较吃力.
2.3知识结构满足不了基础教育的需要
实习中普遍存在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对中学教材内容、教材体系不熟悉的问题.主要表现有:第一,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场地小、器材少、人数多的情况不适应;第二,对教材的难点和重点不清楚,课堂上遗漏知识点,教学重点不突出;第三,不能主动发现学生的错误动作,即使发现了学生的错误动作,不知道如何纠错.第四,实习生遇到体差生,难以把握教学尺度,教学效果不佳.
2.4教学基本技能不扎实
实习中,较普遍存在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的教学基本技能不能满足课堂教学需要,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转换教师角色所花费时间较长.主要表现有:第一,教学示范能力差.动作示范不规范,示范次数、时机不恰当.第二,教师的教态拘谨、不大方,在课堂上几乎没有交流、缺少师生互动.第三,教师口令缺少抑扬顿挫;教学术语表述不清、语言条理性差、缺乏层次性;讲解语速过快导致学生理解动作要领困难.
3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方向
应用型人才指能将专业知识、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工作,服务于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师的重要途径,因此,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在基础教育的实习反馈,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3.1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是单单的几门课程就能完成的,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对基础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情况,应该制定一个连续的、立体的培养体系.在入学初,各个院系组织新生进行专业教育,除了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习要求等内容外,还要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对教师职业价值、职业道德的理解.在后续教学中和日常管理中,也要注重既教书又育人,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融入和渗透在教学和日常管理中,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定期参加教书育人经验交流会,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持续的、立体的氛围熏陶和影响下,潜移默化地提高思想认识,树立起正确的教师职业道德.
3.2更新教育观念,深入了解基础教育教学的发展变化
高等院校应该是先进教学理念传播场所,但是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教学理念滞后于基础教育,这也反映出了高等教育改革落后于基础教育的改革.高校教师不但要积极学习新课改理念,还要更好地深入基础教育教学的前沿,了解基础教育的发展动态,这样才能实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基础教育的紧密对接.比如,组织高校师生观摩学习中小学教学改革.深入中小学课堂,听取平时授课,关注新课改下的教学活动,了解基础教育新课改的进展.参加中小学教学研讨会.选派高校教师到中学顶岗锻炼.邀请基础教育专家、中小学教师和管理者定期举办基础教育学术讲座等.实现与基础教育教学的前沿、基础教育教学的发展变化紧密接轨.
3.3以基础教育需求为基础,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授课
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在实习期间表现出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基础教育的需要,反映出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上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教学技能学习培训,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在教学内容上,增加对中学教学改革了解,对中学教学内容的分析,对中学教材体系、教法的研究,让学生的知识结构符合基础教育的要求,能够胜任新课程标准下的基础教育教学.高校教师在教学授课前,任课教师必须对中小学所开设的本专业内容进行调查,并写出教材分析报告,确立授课内容,然后才能实施授课.这样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实施,与基础教育一一对接,实现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基础教育相吻合,培养符合基础教育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解决当前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脱节问题.
3.4加强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顶岗实习和分期实习相结合,提高教育实习效率
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在实习中表现出来的教学基本技能不扎实这一情况,也反映出学生实习机会少、实习时间短的问题.在教学中要始终贯穿教学基本技能的培养,设置专业技能培训课程和训练,如,口令哨音、教师动作示范、教师口语、教师基本教态,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规范教学基本功.让师范生考取适当的教师基本技能证书,定期举行教师基本功比赛,帮助学生提高教学基本技能.坚持在每学期、每学年定期开展学习、巩固、提高和考核,对于这些技能课程考核不合格者不能参加毕业实习.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实习主要集中在第七学期,学生在这学期面临着考研、考公务员和就业问题,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尽管在实习后发现自身教学能力不足,但是临近毕业,就业压力大、提供给学生自我完善的时间较少,不利于学生教学能力的再提高,导致实习效果并不理想.教育实习可以分期进行,可以安排在第五学期和第七学期两个时间段来实施,这样不但可以缓解学生第七学期的压力,而且学生也有时间再次“回炉”提高教学技能.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学实习过程中,可以采用顶岗实习和分期实习相结合,根据不同需求的学生,灵活安排第五学期和第七学期实习任务.
作者:安宏 单位:周口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正民.论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方式转变[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
[2]许艳,刘隆华.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措施[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9):47-49.
[3]饶玮,夏泽胜.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理论反思与实践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5(8):53-55.
摘 要 中等职业教育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受到许多人的关注,同样学校教育改革也在逐步有效的推进当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基础课程之一,它实施的好坏直接影响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健康状况和同学综合素质,竟而影响着人才质量、效益和经济发展速度。但就目前的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情况来看,还是存在着严重的低效率问题。本文结合中职教育实际情况,探讨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体育与健康教育为培养专业型、技术型人才提供身体素质的保障。让体育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教育改革的意义,是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应注重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 中职学生 体育与健康
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我国中等专业人才的使命,学校培养的人才要有过硬的职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更要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强健的身体体质是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都是中职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理念指导下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一、中职学校体育的问题分析
(一)理念和思想的落后
现在大部分中职学校实行地域招生,招收的学生大多来自不同地区农村。许多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时期接受的健康教育,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体育课与目前所接受的健康教育存在根本上的理念差距。部分学生连完整的体育课都没有上过,技能的差异导致学生间接受能力的差异。部分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必然容易对所学事物失去兴趣。大部分中职学校对健康教育的弊端在于对“健康”概念认识模式的模糊不清,这对体育课程的内容设置是十分不利的。
(二)注重职业技能培养,忽视体育教学
调查表明,很多学校一味地追求职业技能的培养,把考试课程放在第一位,对体育教学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体育课的考察、监管力度不足。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一些学校甚至随意更改教学计划,缩减体育教学课时;即使是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也通常得不到保证,被其他课程挤占挪用;更有甚者,有的学校将毕业年级的体育课干脆取消。另一方面,学生一般也都认为体育课无关紧要,只是个形式而已,于是经常性地借故不上体育课。体育锻炼不积极主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大大缩短,体育教育水平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
(三)只抓考试项目及竞技体育,忽略普及体育运动
虽然明确了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也清晰地表明了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但在现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往往无法做到这些要求。很多学校的体育课缺乏科学严谨的教学方案,长期处于一种“放羊式”的状态,降低了学生的体育学习效率和锻炼标准。另外,部分教师缺乏责任心,上课时教学目的、任务不明,授课内容呆板、枯燥、乏味――要么是重复的跑圈、跳远;要么就是以各项达标为导向,要么就是学生寻找运动器材自由活动。难以实现因材施教、快乐教学,也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兴趣。
(四)只注重日常体育课中体育项目实践活动,忽视体育文化和卫生保健理论教育
尽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保证一定课时的体育卫生保健理论教学内容,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受传统体育教学理念的影响而忽视这一部分,把利用每周有限的几节课对学生身体运动和体质发展进行相应的引导这一任务丢弃了。当代学者多主张体育课程不能只注意暂时的体育锻炼效果,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学校专设的体育课,其根本职能就是对学生保护身体健康和科学地锻炼身体提供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指导,由此可知,忽略了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无疑降低了体育的教学效果。
(五)体育教师专业技能不足,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技艺不到位
出于各种原因,中职学校体育教师普遍配备不足,部分教师除体育课外还兼带数个课程。而且目前各体育院校的教育过程中包含的运动项目尚局限于篮球、排、足球、田径、体操等传统项目,体育院校学生毕业直接在中职学校任教,缺乏时间和机会去学习培训新兴的运动项目。造成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老化。对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如滑板、轮滑、街球、街舞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一是无法进行,二是无法沟通,更谈不上进行辅导。学生又对落后老化的体育课内容不感兴趣,导致学校体育教育出现教无所教,学无从学的尴尬局面。多数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成绩时主要采用定量评价,而很少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考核标准过于单一。多数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的考核标准,而对新的考核制度不很适应而难以接受,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新的评价体系过于复杂而退求其次。
因此,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状况令人堪忧,学校体育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化功能,尤其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体、德、智诸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体育由于缺乏良好的督导机制,体育教学位置低下,教师无活力,学生无兴趣,致使中等职业学校体育功能严重弱化。因此,改进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使学生、教师、学校能同步得到良好发展是刻不容缓的明智举措。
二、相关建议及对策
(一)改善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方法发展趋势应以以下教学方法为主流:启发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就是在体育教学中,在教师的指导启示下,先让学生自己积极思考,然后教师明确结论。研究式教学法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先思考、研究、探索、讨论,教师后讲解、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合作式教学方法是一种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合作式教学方法能够提高职校生的团结合作能力,达到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结合各校特点,开展阳光体育
中等职业学校要改变以往评价单一化的做法。要求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们不要怕麻烦,尽量做到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考试与测验相结合,努力做到评价方式多元化。
长期系统的健身锻炼有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提高骨量,骨质疏松,从而使骨变得强壮、牢固;身体活动使得关节更加灵活、稳固;经常参加身体锻炼,可使肌肉产生良好的适应性变化,表现为肌肉的健壮、有力。
(三)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就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与教师的素质密切相关。首先体育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其次在编写教案时要认真。一堂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有没有一份好的教案是密切联系的,而教案的编写和教师的能力水平也息息相关,教案质量的高低又和教师的认真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体育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班级或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运动技能等情况进行分析后再进行合理的教案编写。最后,体育教师要善于探讨、研究体育教学改革方法,不断将体育教育教学推向新的。教师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转变教师观念十分重要。新体育课程要求体育教师要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教学的研究者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因此,教师的责任任重道远。职业学校体育教师的师资培训工作相对比较薄弱,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培训。
(四)领导重视,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入
领导要重视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入。根据中职学校的发展,要保障体育场地的面积,购置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为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和器材的维修、保养、使用等各项制度,充分应用已有的体育设施和器材,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保障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总之中职体育校本教材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专业特征进行编写,与时俱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中职特征、学校特征、专业特征,为学生的专业技能添彩,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学校共同进步、社会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一、走出误区,寻求希望之路。
校长曾在一次家访中听家长倾诉:老师要孩子把生字表上的186个生字每个写4行36遍,将近5000字,怎能这样布置家庭作业?这种事例不是个别的,联想到学校每次校会,站10分钟就有学生晕倒,毕业班有一半学生戴眼镜,饭碗放在课桌内发霉变臭也不动手洗一下,这些事例使人们深思:是什么枷锁束缚了教师手脚?是什么魔力使学生误入片面发展歧途?答案只有一个,是只管教书不管育人的应试教育,是旧教育观!
于是,我们请来了有关专家,共商改革方案,组织学习、讨论会。老师们历数片追弊端与危害:使学生成为消极被动地接受信息的“知识容器”,成为分数的奴隶,而素质教育是当今基础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认识得到统一,一个以“素质教育与素质管理”为模式的探索历程开始了。
二、解放空间,摆脱“片追”桎梏。
我们选取三(3)班为试点班,其余两个班为平行对照班,实验采劝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方式进行。首先一刀砍掉了超过部分计划的语数、自习课,开设了三令层次的课程。一是基础课:思品、语、数、体、音、美等;二是发展课:如中低年级的学习方法训练课,中高年级的语文自学辅导、数学思维训练等;三是延伸课:利用活动课时间,组织班校两级兴趣小组,如绘画、书法、捏泥、剪纸、棋类、器乐、烹饪、科技等。其次是砍掉过重的家庭作业,一二年级禁止布置书面作业,三四年级家庭作业不得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不得超过1小时,并严格执行时间规定,不准加班加点,不准延长学生在校时间,不准滥订学习辅导材料,不准增加考试次数,取消期中考试。学生负担轻下来了,书包也“减肥”了,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极大的解放。
我们推动教师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并进行了“四、三、二”教法研究,四精心是精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精心制作教具学具;三为主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二教是教学法,教规律。教学程序科学了,效率提高了。一年下来,学生成绩呈上升趋势,及格率100%,优秀率88%,该班参加市小学数学竞赛团体冠军,参加全国作文竞赛,获得一个二等奖,二个三等奖。
学生的时间多了,精力充沛了,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在艺术的海洋里翱游,个体素质和群体素质都得到提高。朱义等8人获全国书法绘画竞赛银奖,孙萌等57人获铜奖,孔颖的美术作品被中国黄河书院收藏,并选送到新加坡参加国际展览,胡磊获湖北拾黄鹤杯”少儿电子琴大赛冠军,全国少儿电子琴大赛二等奖,陈思阳发明的“钢笔笔尖自动保护器”获得国家专利,还有诸多小发明:如赵亮的方便撮箕,孙浩的“小小打蛋机”,胡恒杰的“直把火钳的改进”等,都获得过市科协青少年发明奖,1995年在宜昌市评选的科技小制作十个一等奖中,我校就占了5件,送到湖北省参评,其中有3件获得巧手奖,2件获佳作奖,在区小学生毽球赛、排球赛、篮球赛、乒乓球赛等竞赛中,多次获得第一名。
学校办起了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教材》人手一册,定时间、定地点、地内容、定主讲人的四定计划表,也发到了家长的手中,家长学校活动形式多样:授课式、对话式、家长交流式、共同研讨式,讲求实效、贴近学生,贴近家长。有的家长听了课,深受启发,和孩子订合同:一个表示不再打麻将,一个愿意改掉懒的坏习惯,还有的家长戒了烟,买了文房四宝和孩子一起练书法。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如参观战士营房,打扫军营,请武警领导作国防知识讲座,成立少年军校,参加德育基地,劳动基地活动,慰问孤寡老人等,让学生全方位受到熏陶,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三、切除“病灶”,与应试观念决裂。
观念在改变,改革在深化,转轨的雏形在显现,但老师们仍有顾虑,教师顾虑的什么呢?一位教师说:这种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的教育好是好,可一到年底,考核我们工作的标准仍是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那一套怎么办?
市教委了解到问题的症结之后,立即指出:今后小学毕业考试不排名次,不公布分数,只把成绩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诸多项目之一考查学校。于是一个以素质管理为主攻方向的第二轮实验方案出台了。
过去的学生手册换成了“学生素质报告册”,家长看了连声说好,孩子的思想品质,文化知识,身体状况,能力培养,个性发展等各方面情况一目了然,为他们培养孩子提供了依据。
摘 要 本文结合十关于教育改革的方针,以“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背景,分析高职高专特色体育教学的现状及不足,从而对体育课程改革措施进行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高职高专 体育课程 改革
党的十关于教育改革的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现代”两字的加入,赋予了高职高专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的目标和内涵;而且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改革中暴露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过程深层次的问题,在大学体育教育中显得尤为突出,传统高等学校体育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要求。鉴于此,担负着塑造健康体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重任的体育教育,探索科学的改革模式,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就目前高职高专特色体育教育现状进行分析,以期寻求科学的改革途径。
一、高职高专教育中体育教学的特点
高职高专教育以培养技术性人才为教育目标,其生源与普通高校有一定的区别,前者学生来源多层次,有从初中直接进入高中职业院校的五年一贯制学生,有普通高考考上来的学生,有从中专继续深造的学生,因而年龄和阶段也不一样,有的处于高中学习阶段、有的处于大学学习阶段。体育教育作高职院校其基础课程之一,有别于其它中学或大学体育教育,不是单纯的以强健体魄、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为主,更重要的是与高职高专特殊性相结合,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年龄层次、个人素质等,多方位、深层次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高职高专体育教学现状及缺点
(一)体育教学硬件设施落后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与普通高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家在前者的经费投入方面稍逊于后者,经统计,高职院校学生在标准田径场、体育馆、篮球场、排球场和足球场等人均拥有量等方面大大低于国家标准,学校经费在体育设施、设备器材资源上投入较少,且民办高职院校在这方面投入经费严重不足。加之学校对体育课教学不重视,甚至占用体育教学时间进行专业课的教学辅导、对加强体育教师培训与外界交流支持力度不够,对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学时压缩,对学校实行选项课、俱乐部教学不支持等,硬件基础的缺失制约了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体育教学软实力有待提高
体育教师师资力量薄弱。良好的师资力量是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人力资源保障。高职院校在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大多在专本科段、年龄结构不平衡、引进年轻优秀教师较少等问题,且教师接受再教育以及在自身业务能力提高上不积极主动,狭隘的视野和残缺的知识结构很难胜任高职体育教育教学工作,难以担负起教学改革的重任。
课程目标的定位存在偏差,教学模式滞后。现在的高职高专院校,大分部是由原来的中等和中职学校升格的,体育教师对高校体育课程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的定位认识产生偏差和滞后,课程目标定位只注重传统的提高运动技能和运动参与(显性目标),而不用发展的意识去注重后三个领域目标(隐性目标)。在课堂上教师只为“教课而教课”。教学内容一直延续中小学开设的教学内容,重复使用,没有深层的挖掘,教学模式死板,采用的形式都是:整队,集合,分散做准备活动,然后讲课,练习。教案也是大同小异:准备部分(或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小结。体育教师的讲述也是:站在学生的队列前示范,分解示范,分解练习,整体练习,纠正完善动作等,上课模式与形式的单一使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大打折扣,造成改革停滞不前。
(三)学生的体育意识薄弱
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入学成绩差、富有个性是高职学生的显著特征。而在众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课程模式死板,以“教师为中心”的主导思想根深蒂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主体意识得不到尊重,加上学生本身就怕苦怕累等综合因素促成学生对体育教学缺少了兴趣,没有了积极性。
三、体育课程改革措施初探
(一)校方应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
积极提供开展体育教育的硬件设施,合理增加体育场所和配套体育设施;合理安排课程,注重就业率与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教育工作,保证每个学生定期参与体育教育,减少对体育课堂的占用。
(二)强化师资力量建设
教师素质的改革委体育教学改革的前提,提高体育教师师资力量,是实施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保证。首先要转变体育教师思想观念,使爱岗敬业成为一种内在的自觉要求,提升自身职业幸福感,并结合“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体育课的总体目标,融合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的职业特性,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其次,教师要接受再教育,提高自身体育理论水平。学校应该积极支持并组织体育教师参加不同形式的学习和提高学历层次,通过再教育,了解现代高职院校职业发展的趋势,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价值目标,懂得新的教学理论方法,懂得尊重学生发展的权利和需要,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模式,使其得到不断补充和发展。然后,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教师收集教学过程中主、客观资料,开展研究工作,摸清高职体育教学规律,了解学生求知需求,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科学定位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
科学定位教学目标。目标决定了改革的方向,没有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改革就会受到影响。十报告中强调了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即“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现代式的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总目标应该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为核心,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为全民健身运动奠定坚实的基础,还要强调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良好体育道德品质,以培养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导向。而教师在教学中亦不能笼统的用总目标去代替课堂具体目标,不能只侧重显性目标而忽视隐性目标,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运动技能和运动参与,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
创新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体育课程教学,教师应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以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首先,教学内容应该结合学生职业特点,开展不同的教学工作,有目的地增加“抑其过补其缺”的教学内容,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在专业上的适应能力和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对诸如文秘,计算机等属于办公型的专业,具有长期坐在办公室,缺少室外活动,精神高度紧张的典型特征,就应该在体育教学中增加健美操,健身操,韵律操等针对性的锻炼项目;而对诸如机床,烹调等专业,由于需要长时间站立,容易出现下肢疲劳,血流不畅,从而可能引起静脉曲张和心血管疾病多发症状等疾病,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可以着重开展跨栏,长跑,游泳体育项目;对地质,工程建筑专业,工作环境比较艰苦,劳动强度高,对体力要求高,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心脉功能负担过重,易出现过度疲劳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疾病,就应当在以加强学生身体力量的基本目标上,强调对耐力方面的项目的教学,如田径、攀岩、游泳、举重等运动项目。其次,利用现代化手段优化教学。随着多媒体智能化的飞速发展,课堂上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的形式加深了学生对抽象事物和过程的理解,同时智能手段的引入也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然后,拓展校外体育。体育教育的目标之一即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适当地引导学生到校外进行体育教学,使人与人、人与环境相互协调,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促进学生在参与训练的过程中探索实现自我的方式,同时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四、结论
优化高职高专特色体育教学的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如何科学完善改革措施,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着手,少年强则国强,只有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度,科学定位教学目标,强化师资力量的建设,创新教学模式,才能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学生,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昌南,等.加强高师体育教学素质教育的思考[J].体育教学.2001(增刊):90-92.
[2] 周丽.对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5(31):47-48.
[3] 张庆飞.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1):101-102.
[4] 余波.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困境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5:140-141.
[5] 刘振华.关于高职高专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J].今日南国.2009.9:35-36.
[6] 彭昆.试析高职高专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2.177:35-36.
摘要: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的发展与质量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状态,现阶段教师承受着各种压力,并且往往因为没有合适的释压渠道而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关注教师、关注教师的健康状况也就成了发展教育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教师;压力;心理健康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教师的工作在全体社会成员的监督之下,其压力自然是其他职业者所无法体会的;教育体制的改革也使教师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教师产生焦虑情绪也在所难免;教育职业的神圣感使得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非常注重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刻意关注自身言行的细节,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压抑自己的情绪表达,这些都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同时也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教师的心理健康。
一、教师普遍面临的压力
(一)考试成绩压力
尽管国家在大力倡导和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难以在短期内清除,社会公众和学生家长依然十分看重考试成绩。学校和教师任何旨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举措,都会受到外界极大的舆论压力,迫使教师将精力聚焦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可以说,考试成绩是教师承受的第一大压力。
(二)教育改革压力
一方面升学率一刻都不能放松,另一方面学校还在进行着各种改革。校本课程的开发、双语教学的实践、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每一项改革都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每一项改革又都是对教师惯常工作和生存状态的一次挑战。往往前一项改革余波未平,后一项改革已然一波又起,不断推出的改革举措让教师疲于应付。
(三)工作负担压力
尽管我国教师的周教学课时数远低于国外同行,但由于承担了许多课堂教学以外的工作,实际工作负担甚重。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外,他们还要承担大量的业务工作,如公开课,德育检查,运动会,演唱节,艺术节,科研随笔,考核课,录像课等。教师平均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并伴有较多的隐性工作时间。大多数教师除了在校工作时间比一般工作人员要长以外,下班后工作时间还无形中延长了。
(四)角色职责压力
这是具有教师职业特殊性的压力来源,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社会要求教师充当知识的传授者、集体的领导者、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人、社会的模范公民等诸多角色。公众赋予了教师神圣而重大的职责,但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使得教师几乎无法达成社会的期望。职责的重负与现实的反差,必然造成沉重的职业压力。
(五)伴随着人事制度改革而出现的新的压力源
教师原本是一个稳定性较强的职业,但聘任制的实施打破了这种稳定性。聘任制在激活了教师队伍的活力的同时,也给教师施加了生存压力,使他们产生了危机意识。不少地区和学校推行的“末位淘汰制”,更使教师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谋生压力。
(六)学历职称压力
教师职业的学历门槛不断抬升,这就迫使教师不断去进修学习以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以免在竞争中落于下风。教师大多十分看重职称的晋升,但有限的名额使得每一次评审都成了一次“你死我活”式的争斗,最终只能有少数教师获得晋级,这给其他提出申请但未成功晋级的教师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
(七)检查评比压力
上级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检查评比,也让教师备感压力。各个部门为了加强管理,往往会组织各种形式的检查与评比,于是,教案展示、作业批改情况检查、公开课观摩、名目繁多的教学竞赛、教育科研成果评奖等满天飞。各种检查评比最终都得落实到教师头上。
(八)其它方面的压力
知识更新加快的挑战,复杂的人际关系,体检、医疗满意程度不高,在职培训针对性不强,教师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社会舆论对教师的负面评价过多等等也增加了教师的压力。
教师承受的压力大,能够缓解压力的渠道却并不通畅。许多教师的业余生活除了业务学习就是做家务,活动少并且比较单调,缺少与外界交流的机会。许多教师也从不进行体育锻炼,这无疑是十分不利于教师身体健康的。
过度的工作压力一方面影响教师的身体健康,往往会让教师感到身体疲劳,并引发各种慢性疾病。另一方面会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引发各种心理问题,诱发工作倦怠,危及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建议和措施
面对教师中出现的不良的心理状况,我认为有以下可能的缓解方法:
(一)要改善教师的生存状况,必须有学校领导的重视
很大一部分学校的领导仅仅关注“学生的分数”,到头来反而忘记了“学生的分数”取决于“教师”,盲目地关注分数,而不关注教师,最后只会取得适得其反的结果。有了学校领导的关心,才会有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有了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才会有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有了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国家才会有更好的明天。
(二)提高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培养适应基础课程改革的新型教师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主体,课改中产生的诸多问题需要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去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自主决策、反思、研究的能力。要提高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面对有些教师的牢骚靠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式实践、培训制度是很难满足新课改革要求的。因此,新课程需要建立新的秩序,需要学校对教学常规和管理常规进行改革,需要提高教师对于教改的积极性、更新观念以及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的建立是教改的正常运行的前提。
(三)对教师的能力与业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在职位评价与业绩评价的基础上确定教师的薪酬,建立一套总体薪酬回报体系,在提高对教师物质回报的同时,关注教师的工作体验。
(四)学生需要教育,教师更需要教育
一方面教师的生存状况不佳,存在较大的职业压力与的心理健康问题。另一方面,他们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又缺乏了解;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压力;很大一部分教师在遇到压力的时候,都是采用“逃避”“回避问题”“消极等待”等策略,这就使得教师的生存状况一步步在恶化。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师接受心理方面的教育和辅导。
(五)多组织文体活动
组织教师参加形式多样的各类文体活动,如:唱歌、跳舞、绘画、演讲、登山、排球比赛、篮球比赛等等,释放教学过程形成的心理压力,丰富业余生活,陶冶性情。
科教才能兴国,如今教育事业的兴衰已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标志,国家和社会也越来越重视教师的素质的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才能真正的得到提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参考文献:
[1]张万祥.《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