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投资基金策略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基金;定期定额投资;投资收益率
基金定期定额投资(简称“基金定投”)是指投资者与基金公司或者基金代销机构(如银行)约定在每月的一个固定时间从其账户中划出固定的金额投资于某只开放式基金的投资方式。
我国的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市场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但是国外的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市场已经相当发达。根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美国、香港、日本的基金市场,只要投资者坚持做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十年或十年以上,即使在股市动荡的时期,也会获得相当可观的收益。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上证指数自1990年到2007年年平均增速为24.6%,财富的累积速度应该快于其它成熟市场。而且基金定期定额投资是一个长期计划,它的前提是经济的长期稳步增长,近几年来我国的CDP增长率平均都在9%左右,坚持长期投资,既可以分享中国经济高速成长带来的成果,也可以规避通货膨胀带来的资金贬值的风险。所以,基金投资者在我国若能采取长期投资的策略,则会有很大的获利机会。
一、基金定期定额投资收益率分析
基金市场上的基金种类繁多,投资者应该如何制定基金投资策略呢?基金定期定额投资的收益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投资基金的类型,基金投资的期限,定期投资的金额,基金管理公司的具体运作情况,证券市场的整体行情,宏观经济状况等。下面我们将重点讨论基金的投资类型和投资期限对基金定投收益的影响。
由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有相互抵补的效果,所以我们选择对股票型、混合型和债券型三种不同投资类型的基金进行分析。考虑到基金定期定额投资的长期投资效应,我们选择8只在2003年以前就成立并进行申购的基金,包括:3只股票型基金,分别是华夏成长、华安创新和南方稳健;3只混合型基金,分别是鹏华成长、融通新蓝筹和易方达平稳增长;2只债券型基金,分别是南方宝元和华夏债券A、B。假设投资者每月拿出500元本金进行基金定期定额的投资。考虑到基金分红的情况,假设投资者采取红利转投的投资方式,红利转投的净值按除权除息日净值计算。基金的固定投资日为每月的第一个工作日,赎回日为每年年末的最后一个工作日。
此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在于:一是由于我国的基金市场发展比较晚,只能分析从2002年到2009年5月的数据,对于基金定期定额投资的长期投资而言,没有很强的说服力。二是我国基金市场上的基金种类繁多,在此仅选取了三种投资类型中的8只进行分析,只能反映该只基金本身业绩表现,不能完全反应各种投资类型的基金定期定额的投资收益率情况以及各个基金管理公司的运作能力。同时,为了时间上的可比性,在基金的固定购买日的设定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根据基金定期定额投资的投资收益率公式:
其中,在这里讨论的投资收益率是指从开始进行基金定期定额投资那天起到每一年年末的最后一个工作日的投资收益率,表示赎回日的基金净值,表示最初购买日的基金净值,n表示赎回份额,表示申购费用,表示赎回费用,A表示本金。本文选取的8只基金的定期定额投资收益率如下图1所示。
二、基金定期定额投资评价
通过图1中的图表和数据可以看出:
(一)在不同的阶段,各种投资类型的基金表现不尽相同
由图1可以看出,2003-2005年的熊市阶段,定期定额投资收益率较高的是混合型基金,其次是股票型基金。2006-2007牛市阶段,各种类型的基金都表现良好,尤其是股票型基金。在2007-2008牛市转熊市阶段,3种类型的基金仍获得一定的收益,但是投资收益率跌幅最大的是股票型基金,跌幅均超过200个百分点。而在2009股市逐步复苏之后,股票型基金的投资收益率是最高的,其次是混合型基金。从整体上来讲,相对而言,股票型基金的投资收益在牛市阶段或者熊市转牛市阶段是最高的;债券型基金的发展比较缓慢,但收益比较稳定,在牛市阶段的表现虽然不如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但是在熊市转牛市阶段其投资收益率的跌幅是最小的;混合型基金在股市上涨时期的表现虽然不如股票型基金,但其在股市的各个阶段表现比较稳定,在牛市转熊市阶段其投资收益甚至高于股票型基金。
(二)不同的基金个体表现存在差异
在同样的行情下,投资类型相同的基金业绩存在明显的差距。例如同样是债券型基金,在2007年的牛市阶段,南方宝元的投资收益率达到了122.34%,而华夏债券的投资收益率仅为27.37%,相差了近95个百分点,而股票型基金中的华夏成长和华安创新在2007年末的投资收益率也相差了近2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对基金个体的选择是进行基金定期定额投资的关键环节。
(三)从整体上看
从2002年开始进行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到2009年9月,其中经历2003-2005年的熊市,2006-2007年的牛市,2007-2008年的牛市转熊市和2009年股市的逐步复苏,各只基金最终都获得一定收益。可见,基金定期定额的投资者如果采取长期投资策略,最终将会有很大的获利机会。
(四)在2003-2005年的三年熊市期间
虽然综合指数在整体上呈下跌趋势,但是在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运作下,某些基金品种的定期定额投资还是略有盈利,所以,在熊市阶段,基金投资仍是比较保险的投资手段。
三、基金定期定额投资策略建议
(一)基金定期定额投资的投资类型选择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不同投资阶段,不同投资类型的表现有所差别。所以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投资类型的基金。
当股市处于上涨期时,股票型基金是最优投资选择,其次是混合型基金。在这个时期,无论选择哪种投资类型的基金进行定期定额投资都可以获得收益,但是债券型基金的投资收益率是最低的。当股市处于震荡期时,进行股票型基金的投资将会面临比较大的风险。所以此时混合型基金是比较好的选择,其次是债券型基金。当股市处于下跌期时,债券型基金是最保险的投资选择。如果选择其它类型的基金可能会面临损失本金的风险,收益甚至不如银行定期存款。
但是当投资期限足够长,以至于可以跨越股市的波动周期,分摊亏损风险,那么,混合型基金是优先选择,其次是股票型基金,最后才是债券型基金。
(二)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具体基金的选择
在基金定期定额投资中,挑选业绩表现优秀的基金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业绩表现良好的基金可以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收益。如图1所示,如果连续进行7年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华夏成长比华安创新的投资收益率要高出近30个百分点。
选择具体的基金产品的时候,投资者首先是选择优秀的基金管理公司,具体包括了解该公司的诚信度,基金经理人的素质和稳定性,旗下基金的整体业绩,服务品质等。其次是要了解基金产品是否适合个人的需要,基金的投资目标,投资对象,风险水平是否与个人目标一致。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可以选择股票型基金,风险承受能力中等的投资者可以选择混合型基金,而风险承受能力较差的最好选择债券型或者货币型等投资风险较小基金。第三是观察具体的基金产品的中长期绩效,即近三年绩效都在排名前四分之一的基金。因为一个景气循环阶段差不多是三年的时间,如果该只基金产品在近三年的绩效排名都稳居前列,则表示无论在任何景气阶段,基金基本都能提供相对稳健的报酬。最后还可以关注一下基金的申购费用和赎回费用等。
(三)基金定投的投资期限
从图1的数据可以看出,基金定期定额如果进行长期投资就可以平均成本,分散风险,最终会获得一定的收益。根据美国市场的研究表明,按美国的股市发展历史,进行基金定期定额投资一年的投资者中,亏损的比例是30%;定期定额投资5年的投资者中,亏损的比例减少至10%;如果定期定额投资时间增加至10年,亏损比例则只剩下2%了。换而言之,只要定期定额投资的时间足够长,定投亏损的比例就越低,甚至趋向于零。根据一项以台湾地区加权股价指数模拟的统计显示,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只要超过十年,亏损的机率接近于零。
同时,基金定期定额投资计划的投资收益率为复利效应,本金所产生的利息加入本金继续衍生投资收益,通过利滚利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复利效果越明显。定投的复利效果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充分展现,因此不宜因市场短线波动而随意终止。只要长线前景佳,市场短期下跌反而是累积更多便宜单位数的时机,一旦市场反弹,长期累积的单位数就可以一次获利。
(四)基金定期定额投资适合的人群
由于基金定投具备储蓄和投资两大功能,所以对于刚踏上工作岗位和领固定工资的上班一族是比较合适的。这类人群收入较少,开销较多,而且没有多余精力进行投资分析,所以可以选择小额的长期基金定投,在若干年之后会获得相当的回报。另外,基金定投还适合于风险厌恶型的投资者。由于定期定额投资有投资成本加权平均的优点,它能有效降低整体投资成本,降低价格波动风险,进而稳步获利,因而是长期投资者看好的最佳选择工具。
参考文献
[1]胡凯,刘震.基金定投的制度性误解及投资适应性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9):67-68.
[2]焦硕.基金定投规避股市的好选择[J].卓越理财,2008,(2):82.
[3]吴雪征.基金定投长期投资收益率剖析(一)――定投条件与盘整期表现[J].大众理财,2009,(3):36-37.
[4]吴雪征.基金定投长期投资收益率剖析(三)――规律总结[J].大众理财,2009,(5):30-31.
[5]宗文.基金定投误区[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06,(11):68-69.
作者简介: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 组合投资 策略
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尤其是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居高不下的房价不得不让人们产生畏惧心理,社会矛盾也变得尖锐起来,为了缓解社会矛盾,解决人们的住房问题,我国开始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是在我国现有国情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为了与国际接轨,实现住房公积金的可持续发展,对住房公积金进行组合投资已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
一、住房公积金的内涵
所谓住房公积金,指的是公司或单位以及公司员工和单位职工在职期间所缴纳的长期的住房储蓄金,它是住房分配的法制化、货币化以及社会化的主要形式,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单位和职工有缴纳住房公积金的义务,这里所说的单位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国家机关、城镇私营企业,还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城镇企业、社会团体。
二、新加坡住房公积金的投资模式分析
新加坡在对公积金的投资管理上,有着先进的理念和发展模式,对于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完善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同时,新加坡的住房公积金投资模式也很好的为我国住房公积金的投资指明了方向。下面我们简单地分析一下新加坡住房公积金的投资模式。
(一)住房公积金直接受中央公积金局管理
在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局对住房公积金进行直接管理和投资,以建立基金为主要手段,通过发放非交易型政府债券进行融资,根据规定,政府债券的利率的计算方式为,对银行一年定期存款的利率与储蓄存款的利率进行加权平均,所得到的就是政府债券的利率,每个季度都要对利率进行一次修订。依据新加坡的相关法律政策规定,公积金资产可以获得2.5%的名义最低回报率,特殊的账户可以在普通账户的收益率之外获得1.5%的附加回报率。
(二)住房公积金的投资权归个人所有
新加坡对住房公积金的投资实行自主投资,就是说个人拥有对住房公积金的投资权,可以自行决定住房公积金的投资意向,其主要目的就是分散住房公积金的投资风险,提高个人对住房公积金投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投资方式不仅灵活,而且投资的范围也比较广泛,包括保险、股票、黄金、债券、信托基金等。
(三)住房公积金的保险基金
新加坡住房公积金的政策规定,中央公积金拥有许多个保险计划,比如家属保险、住房保险、大病医疗保险等等,保险计划基金主要用于投资外包给资产管理公司,包括可转让存款凭证、定期存款、股票以及债券等。
三、我国住房公积金的投资策略
住房公积金的投资需要遵循国家的相关政策和规定,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的财务会计和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对住房公积金使用的管理,努力做到专款专用,严防腐败行为的发生。新加坡的公积金投资模式为我国住房公积金的投资提供了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实践证明,唯有保证住房公积金的保值、安全以及增值,才能够增强住房公积金抗拒风险的能力。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我国住房公积金的投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加大住房公积金对住房建设的投资,在相关规定的范围内,为经济适应房的建设提供必需的贷款,同时购买专门用于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债券,这样能够确保住房公积金增值,又能节约经济适用房的成本,减轻低收入家庭的购房负担。
第二,加强住房公积金与市场的联系,开发新的经营模式,引入商业运作的概念,在现有的政策允许的投资领域(包括购买国债、定期存款和职工贷款等)内,最大限度的发挥住房公积金投资的效益,实现住房公积金增值的目的。
第三,模仿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办法,建立我国国情相符合的全国性住房公积金,比如在房地产发展相类似的区域,成立一个公积金管理中心,以它为中心向周围区域辐射,进行统一管理。住房公积金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流通,参与资本市场运作,可以有效提高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率,实现住房公积金的增值和保值。
四、总结
住房公积金投资的意义在于让职工享受政策性贷款,从而改善居住环境,同时公积金的保值和增值上缴当地政府,作为廉租房建设的补充资金。我们在对住房公积金进行投资规划时一定要谨而慎之、思前虑后,对当前的金融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之后再决定自己的投资方向,而不要盲目投资。对于住房公积金的投资,应当优化投资方式,采用世界上先进的投资组合理论,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前景,谨慎规划好投资意向,保持对投资市场的冷静和理性。
参考文献:
[1]井欢,白丽华.论住房公积金的风险管理[J].经济师,2007(03)
[2]荣喜民,宋庆凤.住房公积金的组合投资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8(3)
投资基金的羊群效应,捐资本市场中投资基金相互模仿的一种群体行为及其效应,即投资基金在对投资对象的分析、选择、交易行为方面表现出较高程度的一致性和趋同性。例如同时买入或卖出同一证券。随着投资基金在资本市场中所占的比例与地位越来越重要,投资基金的羊群效应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研究。
投资基金羊群效应产生的动因分析
投资基金经理在对投资对象的预测、分析、选择、交易策略方面表现出的趋同性是投资基金的羊群效应的微观人性化基础。通过对投资基金经理的行为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投资基金羊群效应的产生动因。对于基金经理羊群效应的分析主要有两个角度:非理性分析与理性分析。非理性分析主要从人类的模仿本能与心理的视角来进行,而理性分析则是影响较大、更主要的一种分析方法。从理性分析的角度,基金经理羊群效应的产生原因主要有:
一、现资基金中委托机制的设计使得很多投资基金经理出于对自身利益的关注而在投资行为中产生羊群效应(Judith Chevalier&Glenn ellison,1998)。
在现资机构中,存在种种委托机制的设计方式以对经理层产生正面的激励作用,并提高基金的业绩。例如:有的基金采用benchmark标准(Starks,1987),即设定一个关于基金业绩的固定标准,如果在考察期内业绩达到并超过该标准就给予经理层一定奖励,反之则给予惩罚。许多对冲基金所采用的bonus plan奖励方式(Starks,1987),即是根据对冲基金的业绩来决定经理层的业绩提成。但是,随着基金业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影响基金业绩的因素越来越复杂,直接对基金经理进行评估存在许多困难,所以在对投资基金经理的评价过程中将经理互相比较以决定经理的收入的倾向有所增强。因此如果在一些投资前景不明显的情况下,追随其他投资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不追求基金最优回报以避免自身收人损失风险的增大将会成为许多投资基金经理的最优选择。
二、基金经理人对于职业生涯的关注与对自身信誉风险的规避是造成羊群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David S.Scharfstein&Jeremy C.Stein,1990)。
除了内部委托机制,发达的经理人市场中众多现实与潜在的替代者也从投资机构外部对投资基金的经理层产生外部约束。投资基金经理在经理人市场中的职业声誉是影响其职业生涯和从业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点对较年轻的投资基金经理影响很明显。年轻的基金经理如果与其他名誉卓著的经理人采取差别明显的投资策略,可能给自身的职业声誉造成负面的影响,甚至阻碍职业生涯的发展。所以追随投资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将是年轻的经理们的明智选择。
除了年轻的基金经理,即将面临退休期的基金经理也会对职业声誉给予相对较高的关注。这是因为即将退休的基金经理一旦因为采取与其他经理人明显不同的投资策略并遭到失败,那么在较短的剩余职业生涯中挽回自身的声誉的可能性将相对较小。同时,长期的职业生涯中积累起的声誉一旦遭到破坏,会影响到基金经理们的退休金收入。因此对自身信誉风险的规避成为经理人模仿其他经理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相同的信息来源渠道是投资基金经理层中存在羊群效应的一个重要原因(Kenneth A.Froot&David S.Scharfsteln&Jeremy C.Stein 1992)。
投资基金经理在对投资对象进行选择调查分析时,需要一定的信息支持其决策。由于许多投资基金具有相同的信息来源,特别是在行业中有一些基金经理被认为具有较灵通的消息因而成为其他基金经理的信息来源,所以基金经理在依照相同的信息进行决策时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一定的共性。
四、越来越重要的信息披露制度使得投资基金经理在信息披露期附近更容易表现出投资倾向的趋同性。
现代资本市场中,基金的投资者可以通过在不同的基金间转换投资资金以获得更好的回报。基金在信息披露日所公布的有关投资状况是投资者判断选择的重要标准。为了迎合投资者,投资基金经理会在将于信息披露日公布的投资头寸的安排上表现出一定的趋同性,对所管理基金的投资头寸进行一定程度的包装和装饰,这就是投资基金的window dressing现象(Haugen Robert&Josef Lakonishok,1988)。例如:增加风险较低、收益较高的证券的持仓量,而降低市场表现较差、风险较高的证券的持仓量(David k.Musto 1997)。因此基金经理们在这一段时期的交易投资策略会具有较高的趋同性。
五、基金管理模式与基金投资策略发展使部分投资基金采用相同的投资策略。
随着基金业的发展,基金管理模式中,虽然积极管理模式仍占主体地位,但消极管理模式也逐渐流行,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众多指数基金的出现(胡弘鑫,1999)。不同的基金经理有可能采用同样的指数作为构建指数基金的基础,采用同样的方法如均采用“抽样复制”的方法。同时,指数基金间还存在互相交换所持有的股票的交易方式,即一个基金可以用某种头寸过多的股票向其他基金交换头寸紧缺的股票。这些对基金管理的方式均有可能使得基金间的投资情况出现相同的局面。
投资基金羊群效应的衡量指标
既然投资基金的羊群效应是资本市场中的一种既存现象,那么建立衡量指标对于研究羊群效应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因为投资基金羊群效应可以归结到对于某种股票或证券的相同的买卖行为上,所以可以通过衡量投资基金在某种股票上的买卖行为来衡量投资基金对某种证券的投资决策是否有羊群效应。
对于在考察期内投资基金在某种股票的投资上是否有羊群效应,可以用下列指标H衡量,H计算公式如下:(Russ Wermers,1999):
H=│B/(B+S)-P│-AF (1)
B:代表考察期内增加所考察股票的持仓量的投资基金的数量。
S:代表考察期内减少所考察股票的持仓量的投资基金的数量。
P:代表增加所考察股票的持仓量的投资基金占买卖该股票投资基金总数量的比例的期望值。即;
P=E[B/(B+S)](2)
(E表示取期望值)
公式的前半部实际上衡量了考察期内增加所考察股票持仓量的投资基金数占投资基金总数的比例与该比例期望值的差额(用绝对值表示)。
AF是一个调整因子。这是因为即使在不存在羊群效应的情况下,考察期内对于某种股票买入和卖出投资基金数量占总数量比例也有可能与期望值存在一定的差额(即不存在羊群效应时,公式前半部│B/(B+S)-P│也有可能大于零),此时该差额(即│B/(B+S)-P│值的大小)并不能直接用来衡量,因此引入调整因子:
AF=E[│B/(B+S)-P│](3)
(E表示取期望值)
AF实际上表示了不存在相互模仿投资策略的情况下,增加或减少所考察股票的持仓量的投资基金占基金总数的比例与该比例期望值的正常偏离。因此,扣除该部分的正常偏离后,剩下的非正常偏离部分就可以用作衡量机构投资者的群体效应的指标。
如果需要衡量投资基金是否在所考察股票的投资上具有羊群效应,只需针对该种股票计算指标H.如果H为正且显著不为零,则表示投资基金在该种股票的投资中存在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的影响及启示
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的羊群效应对于资本市场的价格变动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一点在市场规模相对较小或者所投资的股票市值较小的情况下表现尤为突出。(Russ Wermer,1999)
一、投资基金羊群效应可能会促进某种证券的价格水平向稳定的均衡价格水平接近,对资本市场起到稳定性作用。如果某一证券的市场价格低于由其公司基本情况和行业标准决定的均衡价格,此时众多基金均买入该股票,机构投资者的力量将会推动该股票价格迅速回到正常水平。同样,对于价格高于正常水平的证券,基金对于该证券的集体性卖出行为有助于该种的证券价格回归正常水平。在现实的资本市场中,有许多基金均采用负反馈的投资战略,即投资于前期价格下跌的证券,并卖出前期价格上涨的证券。如果多个基金对一种或一类股票采取这样的投资策略,将有助于减少市场中证券价格的波动。
此外,经验丰富的投资基金经理在机构投资者中能够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为经验缺乏的基金经理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帮助。同时,消息灵通和准确的经理为其他投资基金的经理提供的信息有助于众多的投资机构对某证券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二、投资基金的羊群效应也有可能使资本市场的价格变得更加不稳定,易对资本市场产生非稳定性影响。
如前文所述,投资基金羊群效应会促进证券价格迅速变动,但是这种变动缺乏内在的稳定机制以保证价格变动的结果与证券的正常价格相一致。其结果有可能是基金的羊群效应造成某种证券价格非正常地过度上升,或者是某种证券价格非正常地过度下跌。在资本市场中,也有许多投资基金奉行正反馈的投资战略,即买入前期价格上涨的证券,卖出前期价格下跌的证券(Josef lakonishok et al,1992)。这种投资战略实际上是假定证券价格的变化趋势保持不变。以这种投资战略进行投资,极有可能造成证券的价格距离其基本面越来越远,最终使资本市场出现动荡。
同时,投资基金经理的羊群效应有可能使得不正确的信息在更大范围内传播或者某些投资经理的不正确的投资决策在更大范围内受到效仿,最终使得一小部分经理的投资决策失误影响到整个市场。更为重要的是,投资基金在现代资本市场中起到风向标的作用,如果众多的投资基金共同卖出大量价格不断下跌的证券,会对整个市场信心产生严重打击,甚至引起资本市场的崩溃。这一点在美国1987年10月的股灾中表现得非常明显(Josef Iakon-ishok et al,1992)。
三、除了对资本市场的稳定性产生影响,投资基金的羊群效应还有可能对投资者的利益造成损害。如前文所述,基金经理即使本身有回报更高的投资策略,出于对自身信誉风险和收入的关注,也有可能效仿大众化的投资决策,从而降低了基金与基金投资者的收益。此外,投资基金在信息披露期临近时调整投资组合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投资者的知情权,并会妨碍他们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在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投资基金的羊群效应可能会对市场和众多居民投资者产生更加显著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因素:
一、我国有关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法规建设还很不足,目前关于投资基金的法规仅有《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缺乏专门的《投资基金法》对于基金经理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管和约束,对投资者的利益进行保护。
二、我国资本市场历史短、不规范之处很多,整个资本市场的发育环境有待改善。我国目前可供投资基金选择的投资品种仅有国债。流通股等,范围十分狭窄。同时相应的获取收益规避风险的金融工具也非常少,因此投资基金在投资策略上更容易出现趋同性。
三、对于基金业的监管很不完善和基金业的内部竞争尚不激烈。我国目前缺乏如境外“投资基金同业公会”一类的同业协会或自律监管机构,因此除了政府监管,尚无行业层次的监管机构。同时我国也缺乏相应的基金评级机制,以促使基金间形成竞争,并有助于投资者甄别基金。
同时,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净资产在我国股票市场流通市值中所占的比例不到10%(田丹,2001),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中居民散户投资者占相当大比例,且基金有信息公开披露的要求,使得证券投资基金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力远大于此。投资基金的群体行为也会给我国资本市场带来更深远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在考虑市场监管制度的构建、投资机构的设立时,还是进行投资基金委托机制的设计,以及居民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的选择时,都有必要充分考虑到这种影响。此外,我国基金业的发展必须注重以下措施:
一、必须加快法律法规的建设,尽快颁布《投资基金法》,注重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关键词】产业投资基金 风险 防范
一、产业投资基金的概念和发展
产业投资基金,是指借鉴国际创业投资基金的运作机制,结合我国实际,主要以非公开流通的股权投资方式直接投资于产业领域的一种集合投资制度(张东生,刘健钧,2000)。产业投资基金是与证券投资基金相对的概念,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于可流通证券,产业投资基金则直接投资于产业领域。
产业投资基金在国外经历了三种形式的发展。首先是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经济由军工产业向民用产业转变,产生大量新兴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基金”诞生。之前的创业投资是投资者个人直接投资于创业项目,或通过律师、会计师的介绍分散地投资于创业项目,而创业投资基金是一种组织制度化的创业投资。后来,“创业”的概念由“创造新企业”扩展到“创造新企业和老企业再创业”,创业投资基金的投资对象也由最初主要投资于新兴中小企业,扩展到参与老企业的并购和重组,这时就出现了“企业重组基金”这种形式;当创业投资基金在80年代传入亚洲地区后,在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又出现了专门投资于基础设施创业项目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
二、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情况简述
我国所要发展的直接从事产业投资的基金品种,比国外主要投资于创业企业的创业投资基金有更丰富的内涵,因而我国用“产业投资基金”来代替“创业投资基金”,更好地概括基金的内涵。
我国曾经成立过五支产业投资基金:中瑞合作基金,中国――比利时直接股权投资基金,中国――东盟中小企业投资基金,中国石油产业投资基金和渤海基金,基金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总体上看,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刚刚起步,问题还很多:从政策环境看,目前我国虽然对产业投资持支持态度,并已将发展产业投资正式列入政府议程,但缺乏对发展产业投资的有效激励措施,也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办法;从市场环境看,我国政府采购没有体现出导向性和政策倾斜;从法律环境看,目前我国有些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利于产业投资的发展。
三、我国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的风险分析
产业投资基金在我国是一项新事物,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引发风险,因此我们需要进行风险分析。
1、可能导致投资膨胀。我国的国情需要发展基础产业,搞基本建设,投资饥渴症、财政和企业财务预算软约束现象普遍存在,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可能利用在推荐、设立、审批产业投资基金中的权力,从地方保护主义和本位主义出发,挤占基金拥有的资金,搞固定资产投资。如果发起人和基金管理公司屈从这种压力或采取欠稳健的投资政策,将导致投资膨胀,这样就会与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宏观调控的目标相冲突。
2、可能产生流动性不足问题。流动性不足是产业投资基金的固有特性,与预期的高收益率伴随。加上目前国民投资意识不够,投机意识过盛,很容易产生流动性不足问题。
3、短期收益目标可能难以实现。产业投资基金选择的投资项目建设期长,投资期长,投资的项目可能三五年不见效益,这样前几年分红低甚至不分红的情况有可能出现。对基金投资者来说,短期内收益可能不好,机会成本太大,短期收益目标和长期收益目标存在着冲突。
4、项目论证的风险。产业投资基金对项目论证的要求很高,如果国家项目计划或论证部门的论证程序出现失误,项目失败,则投资损失的影响可能很大。
5、对实业不控股,可能导致投资后被动。产业投资基金一般不谋求对企业绝对控股权,不对实业项目控股,实业项目一般规模较大,产业投资基金在其中的份额较小,基金管理公司的监督、决策能力弱,如果实业出现严重舞弊、亏损或倒闭状况,产业投资基金以及基金投资者在实业中的利益可能会受到侵害。
6、透明度不高,可能出现欺骗投资者的行为。由于产业投资基金采取封闭式,信息披露较证券投资基金差,产业投资基金极可能出现内部财务核算混乱、欺骗投资者的行为。而且,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项目一般工程耗资大、建设周期长,这样产业投资基金的资金使用效果情况常常由于项目工程本身的特性不能得到及时的公开披露,这也可能损害到投资者的利益。
四、产业投资基金发展过程中的风险防范
1、严格限定产业投资基金的规模、运作过程和投向,使之与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一致。国家基金管理部门可对基金管理公司进行引导、监督,同时加快投资基金有关法规的制定,使基金管理有章可循。
2、产业基金的流动性包括基金资产的流动性和基金本身的流动性两个问题。可以通过在基金封闭期满以基金上市、将股权转卖给其他合作方的方式结束基金以及允许基金公司保留一定比例的流动资产和对外融资的方式来解决基金资产的流动性问题,同时可以通过基金上市来解决基金本身的流动性问题。不过,以长远眼光看,流动性问题较好解决。产业投资基金发展到一定程度,投资者将会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对投资的流动性要求并不高,他们拥有较大量的可供长期使用的资金,投资的动机也比较成熟,在作出投资决策前一般都会对基金的流动性作出合理的评估。
3、短期收益目标问题。当产业投资基金不断发展成熟之后,投资者对基金的回报周期会有一个较为合理的预期,即使前几年不分红,只要他们预期到了长期的收益,也不会在短期内质疑基金的运作。
4、采取分散投资策略。为防止计划或论证失误,对大型项目可采取分散投资策略,进行投资项目组合选择,对有关部门的论证资料,也只能作为一种参考,基金进行项目投资前必须进行独立的论证评估。
5、对实业不控股可能产生的对投资者利益损害的问题。较合理的做法是成立一个具有较高管理水平和专业素质的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在投资实业项目的股东大会中一般都占据咨询人的地位,加上众多基金投资者的压力,可以预防做出不利于投资者的决策。
6、增加透明度。通过建立投资者大会制度,增强基金的透明度,强化“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可以要求基金公司定期向投资者发送基金运作情况书,报送年度报表,接受投资者监督,接受投资者大会指定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
【参考文献】
[1] 杨光、越国杰:我国发展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浅析[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
[2] 张东生、刘健钧: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的几个问题[J].工作研究,2000(3).
[3] 孙建: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环境有待改善[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5(3).
(一)理论原因
基金业目前是证券市场上较为理性的机构投资者,因此中国基金业的羊群行为主要还是来自于理性羊群效应。基于理性羊群行为的研究模型主要分为以下三种;信息串联模型、基于委托—关系模型、收益外部性模型。1999年Wermers对这些理论模型进行了归纳,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经理人对自己的名声很看重,他们在决策时会忽视自己所拥有的信息,反而会跟随大多数的投资者采取行动;二是不同的投资经理可能从之前的具有更多信息的经理人的投资行为获得同样的私人信息,从而导致他们的投资行为趋于相同;三是不同经理人的投资行为表现出趋同性,可能是因为都得到相同或相关的私人信息,或者都采用同样的指标来进行分析等;四是不同机构投资者可能具有相同的风险偏好从而导致一致的投资行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之所以产生羊群效应,一方面是由于上述理论因素,更主要的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所表现出来的特有原因。
(二)中国所特有原因
第一,中国股票市场的信息不完全和监管制度不完善。缺乏充分有效的投资信息,使得投资者倾向于选择相同的投资策略。另外在中国的基金行业,由于与投资基金有关的法律制度不是很健全,很多投基金会投向高成长的国有企业,以期获得高额的报酬。这两点也有助于羊群效应的发生。第二,股票市场“高收益股短缺”以及股市的“高投机性”现象。中国股票市场的上市公司主要是国有企业,使得一些高成长性、收益较好的国有企业备受投资基金)的亲睐,从而助长了羊群行为。第三,大多基金投资者持有短期投资理念。中国的投资者都很想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利,而不会把投资基金当作长期获利的工具。一旦投资基金投资失败,各投资主体的短期持有心理又立马高涨,他们会要求基金公司还他们一个公道,迫于公司形象、舆论媒体的压力,基金公司会改变原有的投资策略,跟随主流的投资策略,造成一定程度的羊群行为。第四,中国的证券市场缺乏卖空机制。卖空机制能对冲在投资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从而保证在一定风险水平上有高的收益。但是缺乏卖空机制,限制了投资基金的操作空间,致使投资基金在证券市场上选择相同的投资策略,导致了投资基金“羊群效应”的发生。
二、证券投资基金羊群效应的解决对策
(一)加快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丰富基金投资品种
尽管金融衍生工具给了投资基金更多的投资选择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冲风险,避免投资策略的趋同性,尽量减少羊群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但是中国现在发展金融衍生工具的制度基础不够健全,还有待完善。
(二)加大投资基金监管和信息披露的完善工作
加强基金监管有助于维护宏观经济、金融的稳定、提高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保障投资者的利益。监管主体应该主要从基金发行、基金日常运作、基金公司的审批几个方面来实施。信息对于进行投资决策时至关重要,对信息披露的严格要求,能够督促基金管理公司向公众提供真实、有效信息。
(三)调整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结构
中国投资基金的管理费用已从原来的固定比例收取改为固定提取比例加业绩报酬,分配制度的优化将有利于改变基金管理之前的工作态度,促使基金管理人更加积极、谨慎的进行投资。但是新改进的业绩报酬机制虽然与之前相比有很大的进步,但仍有问题。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完善证券投资基金的绩效评价体系,调整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结构,绩效评价体系除了衡量基金投资收益外,还要衡量基金经理的综合素质。这种方法对于防止由于声誉产生的羊群行为将会十分有效。
(四)加强金融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拓展投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