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因工程基本原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成本管理是工程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施工企业应该正确认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本文阐述了成本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工程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思路。
关键词:成本管理 成本计划 费用计划
1、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是企业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获取更大经济效益的经营过程中,在控制成本和降低成本方面所采取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成本管理核算只是被动地记账、算账,其重要任务是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进行归集、分配,很少在成本控制方面作出必要的反映和会计监督,在成本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成本制度,也无有效的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开支的随意性很大。由于工程的复杂性和个别性,施工过程中会涉及不同性质的工作人员,例如施工技术员、预算员、施工人员等等,所以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要全面,合理组织安排每一类工作人员的协调工作,同时也要宏观控制和安排施工过程的每一环节和步骤,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其次,它与企业的财务管理密切联系和结合,是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成本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是企业实现良好经济效益的保证。
2、当前施工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成本管理效率较低
目前,很多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都逐渐从手工操作的阶段脱离开了,大多使用相关的预算软件与成本管理软件来管理,但是,由于企业中的一些员工的业务素质较低,各部门之间未及时进行沟通,信息、数据的传递较慢,很难跟上项目管理的脚步,距现代化、电算化管理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企业长时间都没有对企业的内部成本管理的定额按照市场变化与要求作进一点的补充更新,导致成本管理的操作标准很难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从而造成成本失真。由此可见,施工企业应该对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的调查,对成本管理的方式进行不断的完善、创新。
2.2施工成本管理不合理
一是在实施项目施工的过程中,企业无法将用工人数进行合理的控制。由于缺乏有组织、有科学的组织,常常出现窝工、盲目上工的情况,有时为了赶工期,投入大量的人力,造致工费严重超出预算成本范围。由于未规范管理零工,上工时对将人数核对清楚,造成夸大用工数量的情况时有发生,使施工成本中的人工费严重超标。二是没有对原材料的应用进行科学的管理。选择材料供应商是控制原材料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许多施工企业未对材料供应商进行仔细、认真的筛选,未对材料的性价比进行比较,从而增加了材料的费用。另外,未对计划中的材料的应用量严格参照图纸作详细的规划,却只是通过经验来采购原材料,使原材料的存储费用超标。三是没有合理控制好机械的费用。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导致机械费用超标的因素主要有机械选择不当、未制定合理的机械需求计划、施工工序衔接不紧等。另外,若施工企业对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等不重视,没有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及配件、油料消耗等进行合理的管理,也会使机械的成本严重超标。
3、加强工程直接成本的管理
3.1材料成本管理
材料采购要遵循“质量好、价格低、运距短”的原则,有条件的还可以采用对比招标方式确定供货商;进场材料要正确计量,认真验收,最大限度的减少采购过程中的管理消耗。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科学组织材料的使用计划,避免停工待料现象发生;材料的领用应严格控制,定期盘点,随时掌握实际消耗和工程进度的对比数据;对于周转材料要及时回收、整理,使用完毕及时退场,这样有利于周转使用和减少租赁费用,从而降低成本。
3.2人工费的管理
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进行包干控制,合理进行劳动组织,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提高劳动效率,精减人员,以降低工费。
3.3机械费管理
根据工程需要科学、合理的选用机械,充分发挥机械的效能;合理安排施工段落,以期提高现场机械的利用率,减少机械费成本;定期保养机械,提高机械的完好率,为整体进度提供保证。
3.4加强合同管理,做好索赔工作
合同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项目经理部必须履行施工合同,在施工合同及补充合同签订后对合同内容、风险、重点或关键问题作出特别说明和提示,向各职能部门人员交底,落实施工合同约定的目标,依据施工合同指导工程实施和项目管理工作,避免因合同纠纷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索赔是挽回经济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合同管理的重要环节。项目经理部在履行施工合同期间,应注意收集、记录对方当事人违约事实的证据,作为索赔的依据。按施工合同文件有关规定,认真、如实、合理、正确地计算索赔的时间和费用,撰写索赔文件,及时提出高质量的索赔报告,为索赔成功和企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3.5 加强对分包工程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首先要注意分包工程签约风险控制。签约前既要做好对分包队伍的资质、资信、信誉、实力的调查,同时还要做好分包单位签约人或法定代表人的资格审查。从实际工作来看,施工企业采用的外包单位有些是一些个体施工单位,其往往挂靠于一些具有相应资质的建筑公司,法律关系比较复杂,因此,签约前一定要获取对方具有法律效力的法人授权委托书等相应文件,以明确义务主体。
重点在于施工阶段的实际成本控制。由于工程的活动主体由总承包商转移到了分包单位,对于分包单位来说,工程成本的组成要素及本质并未发生改变,但对于总承包商来说,其实质表现形态已发生较大变化,这就使得我们在对其控制的过程中.不能按照传统的成本管理那样,强调改善设备运行状态、合理减少材料投人、提高人工效率,并按照事前计划,制定控制标准或目标,然后进行核算,对实际与预算的差异进行分析、评价、考核,并采取相应措施的办法进行控制。分包工程实际成本控制更多的要靠事前控制、人为行动控制、主动控制及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来组织实施。
4、总结
总之,让我们看到成本管理在施工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并在实际施工管理工作中正确实施施工成本管理体系,使得施工成本目标得以实现,我相信建筑施工企业将永远健康发展下去,望我们的成本管理经验能早日走向世界,让全世界建筑企业得以吸取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李洁.浅议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J].统计与咨询.2009,06.
On Graduates' Gardening Plant Genetic Engineering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Teaching and Reform
CHEN Changming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Abstract Plant Genetic Engineering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is a plant related graduate of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the article reviewed the current postgraduate course in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horticulture graduate personnel training requirements of plant genetic engineering, it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Key words graduates; Plant Genetic Engineering;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基因工程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体外将核酸分子插入质粒或其他载体分子,构成新的遗传物质组合,并将其转化到原先没有这类遗传因子的寄主细胞内,且能持续稳定地表达和遗传。因此,应用基因工程技术,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新生物类型。科研人员正是利用这一特征,已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逆性和抗病虫害的能力等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园艺作物主要包含果树、蔬菜、观赏植物三大类经济作物,基因工程在园艺作物品种改良,关键基因的发掘,种质鉴定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今很多农业院校园艺系相继开设了研究生的园艺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课程。
1 研究生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与实践改革现状
为了适应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达到培养高素质科研人才的要求,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课程已被设置为包括生物技术、生命科学、生物工程在内的生物相关专业、医学专业及农林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课。由于基因工程技术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众多综合院校和农业院校都开设了基因工程类课程,对基因工程类课程改革做了许多研究工作。阮小蕾等探讨了本课程在传统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在教材建设、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建设、实验配套的硬件与软件建设、实验教学安排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方法。姜大刚等对研究生基因工程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开展教学,做好课程规划;构建“和谐课堂”,重视教学效果;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充实完善;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作用;科研内容的渗入和应用等观点。马婧等针对园艺专业研究生的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提出了根据课程性质,合理安排课程时间,针对专业特点,选择理论教学内容。并探讨了实验教学实践的方法,提出了采用小班教学,“高带低”的辅助教学模式。
2 园艺研究生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与实践存在的问题
园艺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是针对园艺专业低年级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包括基因工程原理讲授和实验技术操作两个部分。以笔者所在的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为例,该课程是针对园艺相关专业(包括果树学、蔬菜学、花卉学、园艺产品采后科学、茶学)低年级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该专业生源大部分为园艺专业本科毕业生,同时存在一些跨专业考研的与生物不相关专业的学生,他们在本科阶段没有学习过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物技术等相关知识,相对来说,存在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专业背景复杂、研究方向多样等因素,这为园艺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课程在园艺专业研究生中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除此之外,开设时间短,课时少,一些学校的实验条件有限等现实情况也成为了该课程开展的制约条件,另外由于很多同学以前没有做过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实验,对基因工程实验的操作非常生疏,因此也必要对他们进行特别的指导与教学。针对以上问题,该课程应结合专业特色和教师个人科研工作,让研究生掌握一定的基因工程技术,为今后的研究和生产工作奠定基础,本文从课程的理论体系教学和实验设置等方面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措施。
3 研究生园艺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3.1 设计合理的园艺专业研究生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理论教学内容
园艺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虽然以实验操作为主,但离不开基本原理知识的讲述,传统的基因工程理论知识体系庞大而复杂,在有限的课时里(设计为30个学时),讲授者很难将所有相关知识一并传授给学生。因此挑选合适的讲授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园艺专业研究生的研究对象主要为果树、蔬菜和花卉,运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对植物某一性状进行改良。所以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应该以植物基因工程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导向,带着问题和目标选择授课内容。讲授侧重于植物基因工程的相关内容,重点讲解核酸提取,目的基因的克隆,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重组子筛选,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方法等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教授,学生就可以掌握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将来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随着现代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工程的技术更新很快,除了基本的基因工程原理知识,也需要及时获得最新的用于植物基因工程,尤其是适用于园艺类植物基因工程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并整合到教学内容中,如最近出现的可用于园艺植物基因沉默的新技术TALEN和CRISPR/Cas系统等,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传授给学生。
3.2 合理安排实验内容
研究生教育应以科研为目标,园艺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课程的学习就是为研究生将来进行植物基因工程相关的科研活动打基础的,我们的课程教学与设计也要以园艺植物研究为导向,巧妙进行实验设计,合理安排实验内容。植物基因工程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技术非常多,应选择适合园艺专业研究生的实验内容。选择内容的标准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实用性原则,现在我们园艺学院科研项目所需的基因工程操作主要有基因克隆、载体构建、表达分析、基因遗传转化等,所以我们着重从这些方面入手,设计实验,让学生对将要从事的基因工程方面的实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第二,创新性原则,基因工程技术发展了这么多年,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然而在我们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一直沿用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模式,因此在现有实验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近年来新发展的技术可培养研究生科研上与时俱进的思维,如我们可在实验的内容加上生物信息学的内容,或者学生采用电子克隆技术得到的基因序列,设计扩增引物,用PCR的方法扩增,并送往公司测序,然后分析序列,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的意识,而且现在用的实验指导书,实验技巧与知识已经陈旧,有必要增加新的基因工程操作技术到本课程的实验指导书中;第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园艺研究生有别于其他生物专业的研究生,他们的生物技术,生物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相关知识比较薄弱,所以在实验过程中的实验内容及时间安排应循序渐进,合理有序,首先从学生们易于接受的DNA提取、PCR以及凝胶电泳入手,再进一步到载体构建及基因表达,实验操作过程中分组进行,每组4~5人,每一组由一个实验经验丰富的高年级研究生任指导组长。
3.3 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科研训练,探索原理讲授与实验技术操作最佳结合方式
园艺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不但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和掌握,相关实验技术更是本门课程的精髓所在,本门课程的最终产出还是看学生是否能够完成基因工程相应的实验操作,并将实验手段和方法用于生产实践。然而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是理解实验技术的基础,是解释实验技术和开发新的实验技术的必要支撑。如何将实验原理的讲授与实验操作的实施有序有效结合是开好该门课程的关键,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第一,理论课与实验课时间顺序的安排,例如是先讲理论还是先做实验,是穿行,还是依次完成;第二,理论课与实验操作课的衔接性探索;第三,理论课与实验课讲授内容的分配,如在实验课中,相关实验注意事项及实验技巧需要强调,除此之外还会涉及一些实验原理,因此要探索实验课中应该重点讲授哪方面的实验原理;第四,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对实验结果逐步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并制定下一步实验计划,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实验的设计与实施中,在实验中将各章节知识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贯通。
基因工程的发展促使它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学科。一般高校都将基因工程这门课作为专业必修课在大三的第二学期开设,其先修课程为生物化学、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基因工程的课程内容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连。基因工程不仅与生物化学等基础课程的内容相互联系、交叉重叠,同时又与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微生物工程等应用性课程相互呼应与衔接。二是内容涵盖面广,更新发展快。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生命科学的研究已经由基因组时代进入到后基因组时代,单纯的基因测序以及基因工程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类对生命信息的探索与追求。后基因组时代到来的标志就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兴起。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涉及转录组、蛋白质组以及代谢组等多个方面,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使其发展迅速。综上两个特点,为了避免课程知识上的教学重复,同时又能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将基础知识与最新、最前沿的研究信息最大程度地传授给学生,笔者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其对应的教学课时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往的基因工程教学内容共有11章32学时,可归纳为4个部分:第1章,基因工程学发展历史概述、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4课时);第2、3章,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及技术,主要围绕基因工程的基本构件载体和工具酶(12课时);第4~10章,基因工程实施的三大步骤,包括DNA体外重组、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后扩增和表达以及基因工程后处理(12课时);第11章,基因工程的应用与前景(4课时)。笔者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合理的取舍与增加,做到突出重点,加强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通过列举实际应用研究来介绍相关的技术与方法。同时整合课时分布,在原有的32课时中拿出8课时介绍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知识。其内容主要围绕克隆与表达后的目的产物(蛋白质)的提取、分离、纯化与鉴定的方法、原理以及技术。调整后的课程安排如表1。通过此番改革教学内容,一方面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了解基因工程以及功能基因组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领域;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基因工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良
传统的基因工程教学方法在水产类高等学校中多以板书结合多媒体的方法来讲解概念、原理以及性质等内容,其过程相对机械、枯燥,使得学生难以理解所学内容。对此,笔者通过多媒体教学与自制模型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取代原有的传统教学。由于基因工程的很多内容相对抽象,仅仅通过文字、图片和语言来表述是难以讲解透彻的。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具有图文声像随意组合、灵活多变的特点,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情境。通过功能强大的各种计算机软件把一些很难理解的内容做成动画影片,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对上课产生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渴望。同时,利用自制的模型讲解课程中的重点以及难点。例如:在介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时,让学生手持模型,分别角色扮演限制酶和基因序列,在排列位置的互换中了解3种切口的方式以及位置。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形象,也让学生在互动中快速、深刻地记忆知识要点。另外,通过当下研究的前沿话题为例,先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其他课程所学过的或者自身所积累的知识来联想、分析、讨论,自己设计解答此问题的方法或实验流程。然后老师再参与其中,在讨论和修改方法以及实验流程的过程中,引出所要讲授的新的概念和知识要点。
例如介绍表达物质(蛋白质)的鉴定时,老师会先提出问题:基因克隆表达出的物质是什么?这些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鉴定这些物质可以使用什么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回顾生物学中心法则,得出基因表达物质为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等所学过的知识,由此学生可归纳出氨基酸测序法等鉴定蛋白质的方法。最后老师再在此基础上补充出WesternBlot法、生物质谱技术等新的鉴定方法。这样的讲课方式让学生回到课堂上的主角位置,在复习了以往的知识要点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此外,基因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讲授理论课的同时,实验课的安排也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好与理论课相配套的实验课程,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因工程学理论的学习和理解,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对此,各大高校均在基因工程实验课上进行了改革创新,但有一点总被忽略,那就是实验研究对象。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基因工程实验课所使用的研究对象均为果蝇等无脊椎模式生物。这种情况对于普通高校而言是可行的,但是对于拥有特色学科的水产类高校而言,研究对象也应具有其专业特点。所以本实验课所使用的研究对象是斑马鱼这种海洋模式生物。研究对象的改变虽微不足道,但是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特色,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对所属专业的热爱。
3成绩考核
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产生了“高分决定一切”的迂腐思想。随着国家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否,已经不能仅从一张考卷成绩的高低来反映,考核成绩的结构应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基因工程的最终考核成绩主要包括两部分:平时成绩占40%,其中课堂出勤率10%、课堂讨论10%、课堂小考10%以及实验报告10%;期末考试成绩占60%。这样的考核体系改变了过去注重结果忽略过程的做法,让学生在平时将知识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同时,也让授课教师能够及时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4结语
【关键词】基因工程 多媒体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5-0013-02
20世纪70年代诞生的基因工程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是打破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改造甚至创造新生命的利器。[1]当前,基因工程与医药、食品、农业、能源等传统产品的改造和新产品的形成密切相关。《基因工程》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由于基因工程是从分子水平上对生命复杂现象的认识和操作,内容丰富,理论性强,实验操作条件高,该课程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3]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高等院校课堂上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在基因工程课程教学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它有很多优势,但使用不当,也会带来问题。在基因工程教学中应合理使用多媒体,提高基因工程教学效率。
一、基因工程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点
1.有利于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由于基因工程是从分子水平上对生命复杂现象的认识和操作,其内容抽象复杂、较难理解,信息量大且更新速度很快,理论性和实践性强,并且要求理论紧密联系实践,同时涉及大量难以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描述的实验操作技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反应该课程难学、难理解、难掌握。
在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安排的基因工程学时数为64学时,生物工程专业为40学时。由于学时有限,为了加大单位时间的信息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媒体为主结合传统板书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课堂容量,增强了信息密度,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多媒体课件的集成性和快速高效的特点可把大量的图文信息、音像信息集中在一起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呈现出来。如在讲解聚合酶链式反应这一章时,诸如PCR发展历程、原理、反应体系、引物设计原则、技术类型等都会按事先编排的顺序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清晰地呈现,从而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信息输入量。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和表现功能,教师可在课堂上展示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与本课程相关的课外知识。另外教师先将所讲授的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使教师能够更多的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讲授,这样不但课堂容量大,效率也高。
2.能够突出图片和动画在教学中的作用
基因工程内容抽象复杂,不仅涉及到大量的基本原理、基本研究方法与基本实验技术,而且很多内容抽象难懂,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因此,在组织教学时要注重课程的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条理性,努力反应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成果,并注重解决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在基因工程课程的教学中,传统的板书讲解、比划、挂图等教学手段,难以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难以快速掌握。实验心理学揭示,同样的信息,图像比文字容易被信息接受者所记忆。[3~5]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图片与动画的作用,对抽象的、难以想象的或重点内容如核酸操作的基本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基因文库的构建、目的基因的获得等,采用动画、彩图加以演示或模拟。通过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使这些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形象,不但提高了学生对学习基因工程课程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方面加深对基因工程知识的理解。
3.能够模拟实验过程,展示实验结果。
在我校,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均没有单独安排实验课,而是单独开了一门分子克隆实验课。由于实验课和理论课是分开讲授的,假如采用传统的教学,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讲授就完全脱节。我们将多媒体引入基因工程教学中,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采用动画,对一些实验譬如DNA的提取、酶切、连接、转化,PCR反应,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等实验过程进行了模拟,在课堂上同步展示出来,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对另外一些实验室没有条件开展或是同学们感兴趣的实验如亲子鉴定、疾病诊断等应用性实验,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实验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4.合理安排课程,将前沿的知识引进课堂。
基因工程课程的学习,需要具备较扎实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产学和微生物学的知识作为基础。在学习本课程时,如果学生对前修课程内容记忆不清,会感觉到学习难度加大。因此,在教学安排过程中需要考虑课程设置顺序问题,通过合理安排课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基因工程的内容,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譬如讲解核酸分子杂交的时候,需要具备退火、重组子、毛细管作用原理等相关知识,这些背景知识基本在前修课程生化化学、分子生物学中学过,但学生往往记忆不深刻,因此讲授的时候需要对这些知识重新温习,以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现学知识。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对以前的知识融会贯通,而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适当的利用动画和图片,使学生对一些复杂的过程一目了然,短时间内抓住重点和要点。[4][6]
基因工程是一门实验性和技术性都较强的前沿专业课程,发展非常迅速。对教师要求相对较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要求授课者不断积累经验,扩大知识面,掌握科学发展的前沿,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科研资源,将教师科研过程中涉及的照片、图谱等带进课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将科研中的课题或问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基因工程领域的重大事件引入课堂,让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设计解决方案等。
二、多媒体教学在基因工程教学中的误区
1.避免多媒体应用僵化
计算机能够存储大量的信息,这是其一大优势,但有些教师唯恐不能体现这一优势,将与课程相关的材料尽数罗列,使多媒体教学成为黑板文字或简单教具教学的翻版。如果只是机械的灌输,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课堂节奏明显加快,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因此在基因工程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课堂讲授上也尽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转变”。[7]
2.多媒体应用欠缺理论性指导
多媒体早已成为教学中常用工具和必要手段,但由于缺乏系统理论指导,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和教学效果参差不齐。很多教师很难将多媒体教育技术与教学理论及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对多媒体的应用仅停留在课堂上应用PPT制作教案等方面,使多媒体沦为“高级幻灯机”,在基因工程教学中也存在此类问题。还有些教师过分追求多媒体效果,过于注重课件的动画、色彩、音响等效果,不能本着实用的原则制作多媒体课件,结果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过于注意花哨的图片、动画,而无暇顾及所讲授的知识内容,使多媒体的应用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关键看你怎么用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存在着许多突出的优点,但如果应用不当,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基于基因工程课程内容丰富、理论性和实践性强,且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学生普遍反应该课程难学、难理解、难掌握的特点,本着合理构建学生理论和实践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跟上学科发展的进程,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我校的基因工程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传统板书为辅结合教师讲授的授课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经问卷调查,学生普遍反应,多媒体的应用,使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起来,易于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 杨吉成.面向21世纪,尽快开设基因工程高等教育课[J].生物学杂志,1999(2):36~37
2 许崇波等.深化基因工程课程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J].微生物学通报,2008(7):1153~1156
3 陈 英、黄敏仁.“基因工程”教学改革初探[J].生物学杂志,2005(5):48~50
4 张 明.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策划与实现[J].电声技术,2000(3):37~39
5 陆光涛.基因工程多媒体教学初探[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7(S1):154~156
1.1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即DNA重组技术,是指对不同生物的遗传基因,根据人类的需求或意愿进行基因的切割后,通过转入受体的方式,使其产生人类期望产物。基因工程在技术上使得人类一定程度上可以客服物种的界限,定向培养出自然界已知不存在的生命形态,以此来满足人类社会的不同需求。其在农业生产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如根据人类对作物的需要将特定基因转入受体植物基因组中,起到改良品质、增加产量及抗病虫害、抗除草剂的目的,其中应用最广的抗冲虫剂苏云金芽孢杆菌(Bt)伴孢晶体基因已被转入棉花、玉米、烟草等多种植物基因组中,并获得不错的效果。基因工程在畜牧业上也有应用,如将鼠类有关促进角蛋白形成的基因转入绵羊基因组,经改良的绵羊比普通绵羊产毛量提高6%左右[1]。
1.2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借助工程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在细胞水平上改造生物遗传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以此获取特定的细胞产品或新生物体。如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将两个来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并且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袁隆平通过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具有远缘杂种优势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可达1600公斤。
1.3酶工程
酶工程是指在生物反应装置中,利用酶所具有的生物催化功能将相应的原料转化的一门技术,包括微生物细胞发酵产酶、动植物细胞培养产酶、酶的提纯与分离纯化、酶和细胞原生质体固定化、酶的修饰和改造及酶反引器等研究方向,其应用范围也涵盖了食品、轻工、化工、能源、医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1.4发酵工程发酵工程是指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化学工程的基本原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来制造各种产物的工程技术。最早的发酵工程是在20世纪40年代随抗生素工业的兴起而得到迅速发展的,特别是二战期间的美国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大规模的生产青霉素,使得这一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2]。
2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方法被应用到食品加工行业中来,特别是基因工程,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物,短短的十几年内其在食品加工制造领域的应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通过特定基因的转入使得农作物能够抵抗病虫害、旱涝灾害,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粮食产量,一定程度上为人类解决因人口增加而产生的食物短缺问题提供了有力手段。同时、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可以大幅度的提高酶的催化活力,将影响产酶和酶催化活力的基因转入受体中,可获得基因菌,以此来产生具有较强催化能力能催化特性的酶类满足食品加工的要求。应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发酵产品,充分利用了生物技术的手段借助微生物的特殊功能生产有用的物质,或者将微生物直接应用于食品加工的技术体系中,手段包括菌种选育、菌种生产、代谢产物发酵、特种微生物利用技术等。发酵工程在食品加工领域所取得成果包括从新食品研发配料、食品加工催化剂、饮料稳定剂、D-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制造及废弃物利用和食品品质检测等。其应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用现酵工程改良传统发酵食品、如双酶法糖化工艺取代酸法水解生产味精,或采用固定化酵母连续发酵技术进行啤酒的生产可明显的缩短发酵周期提高啤酒产量。(2)优化近酵产品。如运用固定化醋酸菌酿制食醋,既可以缩短发酵周期,又可将酯化能力提高9~12倍。(3)缩短发酵产品的开发周期。如单细胞蛋白(SCP)的制备等[3]。目前世界范围内,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食品加工中并创造总产值已达到2000亿美元,涵盖了维生素、氨基酸、酵母制剂、微生物多糖、环状糊精、脂肪酸等产品的开发与检测。
3困境与展望